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语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语言范文1
[关键词] 计算机语言 程序设计 学生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计算机语言顾名思义是在计算机上使用的语言,是用于编写程序的开发工具,人们把自己的意图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输入计算机,告诉计算机完成什么任务以及如何完成,达到人对计算机进行控制的目的。计算机语言的种类非常的多,总的来说可以分成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三大类。目前,计算机语言发展速度非常快,种类非常多,怎样在短短的一个学期内上好这门课呢?
一、明确教学目的
教师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目的。这一学期让学生明白都学什么。计算机语言教学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语言的语言特征,学会用计算机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技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学过程首先是让学生端正思想,明确学习计算机语言的意义;其次是让学生明白学习计算机语言最终就是要学会用语言来编写程序,为实际工作服务,为人类服务的。而不是死抠那些语法。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关键是注重计算机思维培养
学生毕竟以前从来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语言课,一些解题的思维还停留在高中阶段。形象化方法在教学中作用高级计算机语言虽然同我们生活中自然语言有很多相近的地方,但它毕竟不是自然语言,尤其对于初学者,更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接受和理解。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对一些简单的编程问题就是不知从何下手,没有所谓的“计算机思维”,缺乏对基本的计算机关键是注重计算机思维培养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在讲课中,应集中精力对章节的知识结构进行详细阐述、对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不应花太多的时间放在对语句语法的过多讲解。当遇到实际编程时,需积极引导学生把“要想干什么”的问题,直接转化为“要解决什么”的问题。当问题确定以后,必须选择正确的算法。当然,计算机编程中的算法和数学中的算法存在很大区别,需要教师对学生们的计算机思维进行长期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
三、程序设计的教学要考虑“纵”、“横”、“竖”三个方面
这里所讲的“纵”向是指代表语言学角度;“横”向是指计算机角度;“竖”向是指数学逻辑角度。这三个方面的交叉点即为语言的一个知识点。每个语言知识点要按四个角度进行讲解:(1)含义及书写格式;(2)功能和执行;(3)限制与注意点;(4)应用举例。一本程序设计的书看到的无非就是变量、函数、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概念,但要真正能进行编程应用,需要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不要只简单地学习语法、结构,而要吃透针对这些语法、结构的应用例子,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例如,Visual foxpro中的do while…..enddo结构的讲解,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
(1)含义及书写形式
Do while
Enddo
(2)功能和执行
1判断条件表达式的值,若为真,则往下执行,否则退出循环。
2执行命令行语句
3重复步骤1和2
(3)限制与注意点
1 do while语句和enddo语句必须成对出现,缺一不可。
2在书写时,do和while之间有空格,end和do之间没有空格。
(4)应用举例
例1:求1+2+3+……+100的和
Sum=0
I=1
Do while i
Sum=sum+i
I=i+1
Enddo
@2,30 say “和=”
@2,40 sum
例2:求2+4+6+…..100的和
Sum=0
I=2
Do while i
Sum=sum+i
I=i+2
Enddo
@2,30 say “和=”
@2,40say sum
执行这两个程序并比较他们之间的区别。
四、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前提,兴趣是学生参与的第一步。孔子说的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计算机语言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对整个语言学习不够重视的情况,很多学生认为反正将来自己不会吃编程这碗饭,从思想上就轻视语言课的学习。另外由于计算机语言自身的抽象、枯燥,语法规则繁琐难记的特点,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比较低。再加上课本知识的连贯性非常紧密,前一节的内容没有弄清楚的话,后面的内容将很难进行,如果学生有一节没有听懂,后面的内容就更难听懂,他们就更不愿意听讲,除个别自学能力强爱学习的学生会自己去钻研或请教老师,把不清楚的地方搞清楚,而那些自学能力不强或者自觉性比较差的学生,就可能会因为上课听不懂,而不愿意听讲,课后不看书,这样越不听讲,越不懂,越不懂,越不愿意听,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后造成放弃这门课程的学习,很是可惜。因此,在程序设计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展和体现程序设计语言的“新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既要让学生知道计算机能干什么,有哪些奇特的功能,还要通过程序设计方式来实现一些趣味的内容。
五、程序设计课堂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建构主义的观点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经验从外到内的输入过程,而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充分的相互作用而“生成”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这是因为:(1)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是新知识得以生成的前提和基础。(2)新知识的“生成”是通过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加以活动完成的。(3)学习者需要对学习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计划,自我监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教师应该对所学习内容进行设计,设计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概括、分析、推理来建构起这些相关的知识。
总之,计算机语言类课程作为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不仅要求教师能够以身作则,不断用新知识、新理论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强化教学意识,而且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很好地把握大学生的特点,勇于探索,大胆改革,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艺术,千方百计挖掘学生潜能,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和场所,强化素质教育,最终真正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计算机语言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语言;教学;“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2-0136-02
一、中职计算机语言教学面临的问题
职业学校的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教学必须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基础扎实、有一技之长的“应用型、技术型、操作型”人才。在计算机语言基础专业课的教学中,要体现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全面素质提高为基础,提高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教学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确定主要依据的是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学生的学情分析。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中考的失败者,学习的差生。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不感兴趣,不会学因而学不好,由学不好到不愿意学,最后到了厌学。因此,对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薄弱的中职学生来说,计算机语言的学习难度大,给教师的教学带来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在计算机语言教学中,如果专业教师仍然照本宣科,学生的心理会产生更大的冲击,会彻底摧毁学生的自信心。
传统的计算机语言教学是在教室的黑板上讲授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等问题,然后,在让学生上机房练习所学的知识,由于先理论后实践,因此,学生在枯燥无味的理论之后还没有真正懂得或者知道其中的道理,开始盲目地做实验,没有目的性、规律性,学起来感到非常吃力,恶性循环以至于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上课睡觉,整个课堂只有老师在不停地讲,没有学生学。在学生看来,所有的课堂教学首先都要让学生“听得懂”。所谓“听得懂”是指学生在付出一定努力的情况下,教学的知识、技能与方法是可以懂得与学会的。更确切地说,“听得懂”指的是“学得会”,在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目标能够达成。学生为什么首先希望课堂教学是学得会的?这背后反映的实际上是计算机语言课堂教学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教学内容过难,学生学不会。正因为听不懂,学不会,课堂教学中消极的学习行为随处可见。
传统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分离,学生的学习活动是被动的,是抽象的,是受约束的,那么,如何让学生的学习实践由被动的变为主动的,由抽象的变为具体的,由受约束的变为自主探究的呢?这是计算机专业教师面临的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处理。所以,教师要对教材的知识进行“过滤”,以人为本,将知识源于实践,让学生“做”在学生看来“做”比“听”容易懂。在“做”中学,在“做”中教,是学生对课堂教学“学得会”的内在需求。
二、以“做”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
同志于2007年9月7日考察大连市职业教育时发表了著名的关于“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讲话,指出:“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通过“做”把学与教联系起来,揭示了职业教育的规律。
“做中学、做中教”主张以实践为主体的职业教育理念。“做中学、做中教”中的“做”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专业实践活动。具体说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任务,习得实践操作能力,建构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达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做中学、做中教”的专业实践活动中,“做”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与教起点,是发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载体;“做”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有清晰的行为活动路线,有严密的活动计划安排,“做”就是学习过程,通过“做”来实现学习。
传统封闭的教学方式,老师在黑板上写“做”的过程,用嘴讲“做”的过程,学生用耳朵听是“学”的过程,学生再用手干事便是“做”的过程。把“做”、“学”、“教”三者分开来,实际上,教师在黑板上的“教”学生,让教师和学生都感到吃力。而“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是以“做”为主线,不是以用嘴讲为主导的教学,实际上做、学、教是一件事情,比如做成一件事,首先要“做”,在“做”中学生就学会了怎么做,在“做”中学生就学会了怎么学,老师在“做”中,知道了教什么,怎么教。
因此,“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对职业学校教学提出了挑战,让教学的地点从教室转移到操作试验室,在机房,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通过"做"让学生掌握技术和技能。
1. 以“做”为主线,构建学生的学习体系。教师如果习惯于从教材出发进行知识的传授,可以想象,学生是怎样的反感和厌恶。坐在黑板前听老师讲课的教室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要改变教学的出发点,以计算机语言基础Visual Basic为例,谈谈以“做”为主线,如何架构学生的学习体系。
首先,让学生熟悉Visual Basic环境后“做”实例,通过“做”知道Visual Basic应用程序的制作过程。然后,从最基本的控件入手,通过完成控件的实例,学会如何操作和使用控件。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出发点,将计算机语言基础Visual Basic中的知识点分散在每个案例中,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在“做”的实际任务中,学习了专业理论知识。所以,教学的关键之处是在案例中自然地将知识点引出,然后,在案例中让学生学会了知识,同时知道了如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任务描述”、“任务要求”、“任务操作要点和提示”来完成,在任务之后,附有相关知识,即通过完成任务学生应该知道的计算机语言的基础知识。
案例是教学内容的主体,案例中的任务即教学内容以“适度、够用”为标准,教学内容的取舍以“做”的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怎么做”和“怎么做更好”的知识为主、以“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为辅。只有对教材原有的以知识为中心展开的教学内容进行“过滤”,才能让教学回归原点,即以“做”为主线的教学,才能让课堂进“机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将以理论知识体系为中心转变为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以知识为中心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操作为辅的过程,而任务驱动的过程是以“案例”导出知识点,学会知识点,以实践操作为主的过程。所以,任务驱动的教学过程是以“做”为主线展开的。
2. 以“做”为主线,设计“案例”的任务。
(1)在“案例”中的任务描述渗入了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不能太细、太杂、太大。任务的设计应由浅入深,从课堂开始到结束,目标一步一步细化,让学生知道自己达到什么程度,什么事做得好,什么事做得不好。在课堂的45分钟内,学习目标是根据学生需求的紧迫性,一环扣一环地进行教学,知识的坡度要缓,任务要小。能让学生有信心,跟得上。小步快跑式地设计教学内容。
(2)学生希望教学能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案例”就要能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因为与生活联系起来就容易懂,这实际上是教学内容的“还原”,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来自于生活与生产的实践,“还原”就回归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例如,以学生所熟悉的QQ界面为例来“认识双分支语句”,该任务描述的是当用户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时,直接进入下一个窗体,当用户输入的密码和用户名不正确时,则弹出提示对话框,请重新输入。
(3)在任务中的提示是告诉学生操作技巧和操作的简单方法。以“做”为主线的教学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是职业教育最佳效果、最高境界,也是职业教育永恒的追求。每个任务中提示的设计是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变繁为简,变难为易,变低效为高效。做到“简”只是达到了“能”的目的,在“简”的基础上做到“巧”,则是对“简”的升华,才可谓“能工巧匠”。
3. 以“做”为主线,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通过任务书能做的,就让他们自己学。不会且带有共性的问题可让教师指导。因此,教的法子是根据学生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是根据做的法子。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主动的、生动的、活跃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学习,互相探究,整个学习活动是充满活力的。
教学的考核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考核的重点是判断学生能否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采用应用能力测试的考核办法来评定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计算机语言基础Visual Basic的教学考核内容是让学生以应用程序界面设计为起点,通过菜单引出多窗体的设计,展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以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者结合的方式给出学生的合理的评价。
综上所述,计算机语言基础教学以“做”为主线,以学生学习活动为出发点,是完全符合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规律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不论进行怎样的教学改革都要以学生为中心,改革的方向是适应受教育者,让他们能接受,这才符合教育规律。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为体系的重构[J].教育研究,2005,(8).
计算机语言范文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软件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制作、应用和维护逐渐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开发逐渐成为计算机行业的重要开发领域,社会对于软件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软件产业的高速发展造成社会软件人才存在较大缺口。但是与此同时,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中的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却并不能够完全跟上社会的需求。
计算机语言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计算机语言有很多,包括pascal语言、visual basic语言、c语言、c++语言、java语言、c#语言等。由于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普遍具有知识点较多、内容抽象、理论与实践衔接本文由收集整理困难等特点,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下,很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语言课程时普遍感觉比较吃力,从而影响到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在课程后期往往有学生不能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甚至产生厌倦心理。
在“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指导下,计算机软件课程应着重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训练。
1 教学现状
目前,学校关于计算机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大多是采用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法,同时结合上机实践操作来巩固和熟悉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这种常规的教学模式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1学生缺乏对知识体系的整体认知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侧重语法的讲解,而忽视综合实例的训练;侧重局部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全局结构知识链的构造。学生在学习完各个单元各个章节后,仍然缺乏对各个知识点内在联系的认知。
1.2学生缺乏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占用了大量的课时,从而导致实践课时不足。学生可能具备较好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1.3学生缺乏学习课程的兴趣动力
计算机语言课程在介绍基础知识时,内容枯燥无味,不像应用类的课程能让学生马上看到效果,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倦情绪。编程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较扎实的数学和英语基础,否则学生就会感觉找不到头绪,产生畏惧心理。
1.4学生缺乏软件开发的成功体验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经历过完整的项目开发过程,有的学生只是将现成的程序进行输入并调试,不能够自己进行程序代码的编写,甚至有的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还没有弄清楚学习这类课程有什么用。
2 改革措施
生本教育理念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学”为根本,它是一种主动的假设,它认为:人之初,性本学,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在课堂上要依靠学生,教师要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教”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上,教师不是主导者,而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知识活动的引导者,也就是教少学多,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应用于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本文进行了以下方法的尝试和探索。
2.1 以学定教
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教学往往被分成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对于理论知识采用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法,再通过上机操作来巩固和熟悉课堂上所学的知识点。但实际上理论和实践相互依存,实践需要理论的支持,而通过实践的不断积累,理论水平才能够得到巩固和提高。
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任务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将计算机语言课程中一些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点,融合到一些典型的案例中去。一个贴近学生的出色案例,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染课堂教学气氛,有力提高课堂效率。将“以课本为中心”模式、“以知识点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模式,可以强化理论和实践的联系,让学生通过对项目的实施和完成,自然而然的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点。
把计算机语言的知识点以及所需的基础知识完全融人到项目中,这既需要教师深入理解和掌握计算机语言的学习框架,又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经验和计算机语言的应用实践,这样才能够把计算机语言的知识点和项目的需求点紧密结合起来。
2.2 先做后学
“行是知之始”,在接触新内容、新知识点时,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然后由学生个人或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运用学生自己的能力去分析问题,老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解决学生的疑难和困惑,帮助学生一步一步的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去学习,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种“先做后学”的学习模式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不断的探究,不断的猜测和不断的思考,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让学生完成目标案例,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知识探索过程中不断完成思维的飞跃和素质的提升。
2.3 先会后教
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语言课程时,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无法完成常规思维向计算机逻辑思维的转换。往往有一些学生,基础知识点掌握得很好,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却感到无从下手。
其实,计算机程序设计是有一定规律的,其主要思想是“自顶向下,逐步求精”,需要学生能够有技巧的将较大的任务不断的分解成较小的任务,对于学生来说,解题比编程更难一些。因此,在一个项目完成之后,教师应让学生再次整理解题思路,总结同类问题中的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计算机知识更新较快,特别是软件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因此老师在讲课的同时要重点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否则,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永远都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是相通的,让学生养成思考和总结的习惯,不仅可以促进知识的有效掌握,更重要的教会学生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终身受益。
3 结束语
计算机语言范文4
关键词:VB;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8-5012-02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VB Teahing Reformation
ZENG L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stitute of Changzhou College, Changzhou 213002,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study enthusiasm and teaching quality, the article introduces how to reform VB teaching through teaching pattern, teaching method and exam mode.
Key words: Visual Basic; Teaching Refomation
VB(Visual BASIC)作为面向对象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具有简单、易学、功能强大等特点。正如BASIC的含义一样,是一门适于初学者的符号指令代码(Beginners All-pu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通过VB设计语言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理念,了解数据库访问技术,编写简单实用的应用程序。越来越多的院校将计算机语言VB划为计算机基础必修课程,越来越多的专业选择VB作为计算机语言必修课程,所以如何提高VB教学质量,进行行而有效VB教学改革成为计算机基础教育关注的问题。笔者通过自身的VB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分析出如下一些教学方法。
1 因“材”施教与因“需”施教相结合
计算机语言VB教学改革前,教师按照书本的目录顺序教授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死板,章节之间联系不够紧密。这种教学方式极易造成教与学的脱节,学生不能融会贯通整本书的内容,学生创新能力不能得到正常发挥。出现学生刚学就忘,VB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较差,部分学生不能独立编写VB简单应用程序的现象。因此,改革VB教学方式成了VB教改的首要任务。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采用了因“材”施教与因“需”施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因“材”施教,以书本教材为纲,参照教材的章节安排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属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调整和组织教学内容知识点,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因“材”施教主要运用于教师理论课堂教学,以教师“讲”为主,由教师将VB课程内容融会贯通,打破课程界限,将相关知识点加以整合。在计算机语言VB的教学实践中,取消了“用户窗体界面”理论授课时间,对于控件对象的讲解放入到程序应用当中,这样一讲即用,通过实践应用反而加深了学生对该章的映像,突出重点。同时,将文件的读写过程很早就运用于程序结果的输入与输出,让学生较早接触自定义过程,有利于过程与其它章节的衔接、融合。
因“需”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自身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因“需”施教主要运用于VB课程的实验环节中,以任务驱动方式,由老师布置多个相关实验课题,课题根据难度、综合应用程度分为简单、中等、高级三种,每种课题又由至少三个实验题目组成。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评分标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身情况选择课题。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教学次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学生VB程序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班级中还出现了学生辅导学生的现象,有效地加强了班级学习气氛。
2 实例演示教学为主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计算机语言VB的教授过程中,采用了问题驱动法、条件迁移法、实例演示教学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合理综合地使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效果。
问题驱动法由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我总结探究,逐步掌握程序的设计步骤、VB教学内容的难点、易错处。条件迁移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书本原有程序为基础,通过改变和增加条件让学生独立对程序进行再分析、再理解、举一反三,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VB课程被安排在多媒体电化教室进行授课,而且VB具有可视化程序开发图形用户界面通过本地窗口、监视窗口以及立即窗口,可以让学生真正观察到程序运行的步骤、变量值的变化、表达式的运算结果等。
实例演示教学法从实例入手通过让学生观看、模仿,在实际操作中去探究和领悟VB程序面向对象设计概念,并适时地加以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以VB教学的第一堂课教学为例,主要向学生演示了三个程序。“欢迎学习VB”程序让学生生动地了解了什么是对象、对象三要素、事件驱动机制及VB程序的编程步骤等,简单的实例演示了VB简单、易学等特点,加强学生学好VB的信心。“抽奖”程序让学生了解到学会VB能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VBA在PPT中的应用”程序进一步展现了VB语言的实用性,让学生充分了解VB的各种实际应用,引发了学生探索和研究VB深入应用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需求。这种实例演示教学教学打破守旧以知识点的逻辑结构体系为顺序组织课堂。
3 改革传统考试方式
一般VB课程的考试方式,多数是由选择题、程序设计题等题型构成的理论笔试考试。这种考核方式只注重对学生理论的考核,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考核,考核形式单一。在VB课程教学改革中,在课程考核环节中增加了平时考核和上机操作考核的内容。期末闭卷考核成绩占50%,平时成绩占20%,程序设计任务考核成绩占30%。平时考核包括课堂提问、课程作业、学生考勤情况几个方面。课堂提问,重点是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课程作业,包括理论作业和上机作业两部分,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规范意识、质量意识,通过作业成绩了解自身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程序设计任务考核是将所有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VB课程设计课题,而后采用分组答辩的方式,对各小组开发的课题进行性能指标的测试和设计文档的检查考核,最后评分由小组自评分、学生互评分和教师评分三个部分组成。程序设计任务考核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组内化,通过知识点的串联运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编写一个完整的VB应用程序。该考核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期末闭卷考核采用选择题、改错题、完善程序题等多种题型,内容丰富、涵盖全部知识点。考核形式相对公正客观,是检查、评价学生最公正的考核方式。三种考核方式相辅相成又相互独立,既有效地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客观、公正地评价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4 结束语
教学实践证明,通过以上VB教学改革方法,更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施用有效地调节了课堂学习气氛,学习氛围轻松话,教学效果更好。多种考核方式的穿插使用有效督促学生学习,缓解学生压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学成果有了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计算机语言范文5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 计算机语言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17-21ppp-0c
The Study of Project Teaching in the Computer Language for Higher Training College
YOU Xiao-rong
(Department of Info. and Tech., Changzhou Textile Garment Institute,Changzhou 213164,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way of "project teach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language teaching, and takes the C language teaching as an example, and analyzes how to carry on the project teaching.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way of project teaching has the very good teaching effect in the computer language curriculum.
Key words: Project teaching; Computer language
1 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具有素质高、能直接工作在技术、研发和服务等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新课题。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和IT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教学模式以及部分知识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社会人才培养需求,导致了高职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出现了“学过的不能直接上手,没有学过的更加无从入手”的困境。对于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计算机程序设计对于他们来说又是重中之重。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的角度出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本文着重介绍“项目式教学”法在计算机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式教学”法的原理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并通过此任务举一反三,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1]。
2 计算机语言的项目式教学
由于计算机程序种类很多,这里就主要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例。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计算机语言的项目式教
学。
2.1 各种计算机语言应用领域
在计算机语言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学生存在这样的疑问,比如现在都在流行.net,为什么我们还要学习C语言,.net不是更加的实用么。在讲解计算机语言分类的时候,又有的学生问,既然用高级语言编写程序比低级语言简单,为什么还要学低级语言。为了回答学生的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首先介绍这门计算机语言在整个IT领域所处的地位或者应用范围。
比如说汇编语言一般用于直接和硬件打交道的地方,如编写驱动程序等;此外,汇编语言还用于家电的控制器编程。再比如C语言,包括黑色家电(如大屏幕电视机)、路由器、交换机等产品,这些产品的开发大都涉及到C语言编程,但如界面、Web等方面的产品开发就用的非常少。
2.2 计算机语言的开发环境
在C语言教学过程中,许多学校仍然以Turbo C作为编译环境。当学生走出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发现,虽然自己过了国家二级,但是在企业却发现没有一个使用Turbo C作为C语言编译环境的,而且企业里的程序代码大多很长,如何去看程序都成问题,更不要说开发。这时候,许多企业和学生都会说,怎么学校教的内容一点实用性都没有。所以说,老师有必要对学生详细的讲述这门计算机语言当前流行的编译及开发环境。此外,软件行业流传着一句话,那就是“程序是调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如果学生对编译环境都不熟悉,那么谈如何精通一门计算机语言是无从谈起的。
下面以C语言为例,除了Turbo C以外,企业非常流行的编译器包括:Windows环境下有微软公司的Visual C++、.NET,Linux/Unix环境下有Gcc编译器。这些软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调试功能非常的强,项目管理方便,所以这些软件在企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学会的不仅仅是一种编译调试工具,而是编写软件所必须的调试技能。
2.3 项目式教学的实施
下面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介绍如何实施计算机语言的项目式教学。
2.3.1 提炼课程内容
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常量与变量;本数据类型;表达式与运算符;程序的基本结构;输人输出;IF语句;swith语句;while语句;for语句;数组;常用算法;函数;指针;结构体;共用体。
2.3.2 项目选取
项目的选取对于项目式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老师必须精心设计项目。设计原则包括:
1) 项目源程序代码量适中,几千行即可。目前,开源项目在Internet上广为流程,为我们选择项目提供非常大的帮助。我们不能选择太大的项目,如LINUX操作系统的源代码。这里,本人选择Libmpeg2开源项目,项目网址为 /。
2) 项目源程序包含尽量多的知识点。我们不必去寻找具有上述15个知识点的项目,但要求尽可能的多。对于没有的,老师可以自己根据需要编写代码并加入到源程序中。
3) 项目源程序可读性强。对于选择或者自己编写的项目源程序要清晰,可读性强。
4) 项目源程序编写要规范。源程序的编写要复合软件开发通常的规范,这对学生以后养成良好的编写代码的习惯具有很大的帮助。
2.3.3 项目教学组织
1) 介绍项目。该项目功能主要完成MPEG1/MPEG2中ES、PS及TS流的解码、显示功能。其中ES流指的是经过压缩但未和其它数据格式进行集成的数据流,如视频ES流指的就是经过压缩的视频数据流,但不包含音频流;PS流指的是节目流,VCD中的DAT文件及DVD中的VOB文件都属于节目流;TS流主要用于有线电视、卫星等实时视频节目的传输。
2) 分析项目。让同学们熟悉整个项目源代码的内容及结构,了解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很多同学在就业时经常遇到这样的困境,碰到几百万行的源代码时无从入手。这里推荐一款非常实用的源代码查看工具Source Insight,这款软件广泛的应用于各大公司,可用于源程序的查看、分析,功能非常强大。
3) 学会使用帮助。同学们在学习C语言的时候经常遇到很多函数,有些函数他们不知道是什么含义,更不知道如何去用它。例如strcat等函数,有些课本讲的不是很详细,这时候怎么办呢?其实,在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不会用或者不熟悉的函数,大多数软件工程师就会使用微软公司的MSDN或者Linux操作系统下面的man工具。例如:strcat函数在MSDN解释如下:
strcat函数Required Header
char *strcat(char *strDestination, const char *strSource);
Example:
……
char string[80];
strcpy( string, "Hello world from " );
strcat( string, "strcpy " );
strcat( string, "and " );
strcat( string, "strcat!" );
printf( "String = %s\n", string );}
Output: String = Hello world from strcpy and strcat!
有上述如此详细的函数介绍,相信同学们对函数的掌握肯定易如反掌。因此,让同学们掌握并习惯使用帮助工具是非常有必要的。
4) 调试项目。同学们在编完代码之后,有些编译通不过,有些编译通过了但却得不到正确的结果。对于编译通不过的情况,那主要是语法出错了,例如有些变量未声明就使用,对于这种情况,一般看错在哪一行就知道如何改正了。而对于编译通过了但结果不正确的情况却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时候就需要学会编译器的调试工具,比如设置断点、单步调试等。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软件调试能力。
5) 讲解知识点。对于上述提到的C语言课程中的15个知识点,老师们首先可以在该项目中逐个找到相对应的知识点,对于找不到的,老师可以自己去修改源代码,将相应的知识点添加到项目中去;然后结合项目来讲解各个知识点,让同学们掌握。通过实际的项目环境,使得同学们可以在项目中学习知识,然后又可以将学到的知识点应用到项目中去检验。具体每个知识点安排多少时间可根据每个学校课时量多少来定,最好采取“集中连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防止前学后忘的现象发生。
6) 布置小项目。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可以布置一些作业,如添加一些新的功能或者改进项目,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当然,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老师可以布置一些小的项目,三四个人一组,去完成一个小项目的开发。
7) 项目总结。在课程讲解完之后,要求学生完成项目总结,其目的是让同学们学会如何编写软件开发的文档。
3 结束语
通过本次教学改革,我们体会到以下优点:项目式教学能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计算机语言;同学们参与到项目中,可以较好的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同学们学会调试、寻求帮助等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实际项目的开发,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项目式”教学可以给学生的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建立浓厚的师生感情。
通过一年的实践证明,项目式教学方法在计算机语言课程中的应用,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提高学生将来就业的适应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易海胜. 项目式教学法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实践[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6, (9):92-94.
[2] 杨旭东. 项目式教学在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6, (9):150-151.
[3] 文平耿. 对高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07, (7):291-292.
计算机语言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 语言教学 现状 改革
随着社会的急剧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应用也日益普及。计算机课程成为各大高校不可缺少的课程。其中,计算机语言课程,比如C语言、C+ +、VB等也日益受到学生的青睐和重视。计算机语言类课程也成为高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
一、当前计算机语言教学的现状
当前,我国计算机语言类教学现状并不理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基础差,缺乏主动性。不少学生都接触过计算机和互联网,但是对于计算机运作过程的各种程序语言是完全没有接触过,缺少编程方面的知识和训练,甚至是零基础。对于广大学生来说,学习计算机语言是有一定难度。加上程序知识枯燥乏味,程序设计耗费脑力,很大学生对计算机语言课程都会产生畏惧情绪。因此,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类课程都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在课堂上,很多学生都反映听得似懂非懂,被动地接受教师塞过来的一堆理论知识,课后也懒得翻阅有关资料和书籍,自然不会对编程进行刻苦钻研。
(二)教师方面: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性。当前,不少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师仍然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在课堂上只是罗列一些程序语言的知识介绍,根本没有用理论联系实际,完全和实际运用脱离。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令学生满堂埋头抄笔记,被动地接收塞过来的一套计算机语言课程的理论知识,无法体会到这些知识到底有何用处。长期下来,教师在讲台上只会滔滔不绝地讲解,成为课堂的唯一主角,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翁,不仅教得累,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而且课堂效率一点都不高,根本没有学生愿意听、愿意学。
(三)课程内容:更新较慢,抽象难懂。当前是21世纪的知识时代,任何知识都在不断地更新发展。作为前沿科技之一的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计算机语言类课程自然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可惜的是当前计算机语言类课程内容的更新步伐较慢,有点落伍,无法和时代同步伐。与此同时,计算机语言是机器内部的一套语言,自然和人类熟悉的语言有所不同,课程内容本身比较抽象难懂,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加上学生接触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时间比较短,以及目前的网络教学平台还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等因素,这些都对学生编程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影响。
二、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需要改革的措施与方法
面对上述高校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改革方法呢?笔者联系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提出以下几点,以供参考。
(一)加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每一节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实践任务,让学生掌握这些理论基础知识后,进行相应的上机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计算机实践操作过程中提高对知识理解和实践运用能力。其次,教师需要加强多媒体教学,用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让广大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理论知识,老师也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在资金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我们开发了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把遇到的问题在论坛上,定期由教师解答。在优秀编程作品展示栏目,学生可以看到各种应用型小软件,对帮助编程很有借鉴作用。这种学习方式转变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现状,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对计算机语言课程的自主性。
(二)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学,不仅给与学生“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我们教师不妨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探究教学模式的一种,用一个“任务”作为驱动力完成教学任务。具体来说,首先是由教师创设任务情景,其次是不同课题小组负责整体任务的一部分。为了顺利完成每一部分任务,小组成员需要分工合作,共同讨论交流,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人,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无法解决,教师则需要从中给与适当的指引。由此可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内的协作学习是任务完成的关键。
这种“任务驱动”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积累的循规蹈矩的状况,不再按照教学内容从易到难的顺序,而是围绕“任务”“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建立注重实践与创新的考核机制。不同的考核方式激发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在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教学评价方面,应建立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机制。
首先,考核机制需要重视课程的学习过程,比如,增加期中考试,检测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提醒学生注意平时应多花时间在课程上。也比如,增加现场编程考试,防止让学生现场编写一个程序,随时了解学生对课业的掌握情况。
其次,考核机制加大实践操作的权重。比如,把平时上机实践也作为考核内容,让学生重视上机操作训练。又比如,平时随机抽查几个学生的上机作业,防止学生上机偷懒,促使其自己动手编程。总之,增大实践环节在考核中的比重,可以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于当前计算机语言教学的现状及改革,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大家日后深入思考和分析,限于水平有限,故搁笔于此,希望本文能达到抛砖引玉之功。
参考文献:
[1] 刘建华.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高教论坛,2005,(1).
[2] 陈学进.计算机语言教学改革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 叶健华,黎峰.“项目驱动+案例教学”模式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