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原文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原文通范文1

【关键词】中原文化;在豫大学生;认同感;现状;分析

《中原经济区规划》指出:“必须大力传承弘扬中原文化,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积极推进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豫大学生是传承和创新中原文化的重要主体。研究在豫大学生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既可以了解其对中原文化的态度,又可以发现中原文化在发展传承过程中的不足,并依此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增强在豫大学生对中原文化的归属感,使其更好地传承发扬中原文化,促进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但是当代大学生深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出现危机,因此提升在豫大学生中原文化认同感成为当下发展中原文化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厚重,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原文化主要是指从新石器开始延续至今的中原地区文明发展的总和。从空间角度看,中原文化是指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人们与自然、以及人们之间基于对象性关系而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总称。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郑州市7所高校的12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施测。研究共发放问卷1200份,有效问卷1096份,问卷有效率为91.33%。研究对象的性别、籍贯、家庭所在地、年级及专业分布情况与河南省高校学生的分布情况基本一致。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法为主,综合采用访谈法、文献分析以及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深入研究在豫大学生中原文化认同感现状。本研究严格按照科学问卷设计程序,参考已有文献资料编制了《中原文化认同感调查问卷》。问卷围绕认同感的认知、情感、行为维度进行设计。认知维度调查在豫大学生对中原文化具体内容的认知和理解情况;情感维度主要包括在豫大学生对中原文化的自豪感、归属感、责任感等;行为维度主要考察个体日常生活中与中原文化有关的行为的情况。

二、研究结果

(一)在豫大学生中原文化认同感现状分析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在豫大学生中原文化认同感三个维度的得分居于中等水平,使用里克特五点计分方法进行测量得出:认知得分2.73;情感得分4.07;行为得分3.01。认知维度得分处于较低水平,“问卷Ⅰ”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30道测试题目中的正确题数平均为19.15个,正确率仅为63.83%,说明在豫大学生对中原文化的认知程度不高。此外,通过访谈发现在豫大学生对中原文化的认知大多停留在表层,很少深入了解中原文化的内涵。总体上看,在豫大学生中原文化认同感不高,平均得分仅为3.22分。在豫大学生对中原文化缺乏必要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对中原文化的关注度也比较低,很少参与中原文化的活动。

(二)在豫大学生中原文化认同感的不同类别的差异比较

“在豫大学生”按籍贯可分为河南省内、临近河南省、远离河南省三类。研究发现河南籍在豫大学生在认同感及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均显著高于非河南籍在豫大学生。研究还发现距离河南省越远,其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感越低。

本研究将在豫大学生的专业划分为人文社科类、理工类、医学类和其他类。研究结果表明人文社科类在豫大学生对中原文化的认知比其他专业大学生更加广泛和深刻;情感上表现出对中原文化更浓厚的兴趣;行为上更注重主动了解中原文化相关内容。总体来看,人文社科类中原文化认同感高于理工类大学生。

在豫大学生家庭所在地可以分为农村、小城镇、中小城市、大城市四类。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中原文化认同感在情感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来自中小城市的大学生。

本研究将在豫大学生学校分为一本、二本、三本和高职高专四个层次。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维度上,一本类和二本类院校在豫大学生的得分均显著低于三本和高职高专类院校学生。总体来看,三本类和高职高专类在豫大学生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感显著高于一本类和二本类院校大学生。

研究还发现不同年级水平的在豫大学生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感也存在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在豫大学生对于中原文化认知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

综上所述,可得出以下结论:

1、在豫大学生中原文化认同感总体水平不高,在中原文化认同感的认知和行为维度上的得分比较低。

2、在豫大学生中原文化认同感在籍贯、专业、学校层次这些因素上的差异最为显著。

三、在豫大学生中原文化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

(一)多元文化对中原文化认同感的影响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在豫大学生(下文中“大学生”特指“在豫大学生”)中原文化认同感水平整体不高,这和多元文化共存的格局有很大的关系。这种关系首先表现在多元文化对中原文化认同感的直接冲击上,如节日元素的西化、娱乐取向的多样化、对偶像的疯狂崇拜以及对颠覆性的网络文化等西方生活方式的追随和对传统文艺的冷落与对实用主义文学的热衷等。再者人们对文化的认同从来都是多元的,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开放自由的环境下,多元文化极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选择,而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则会相对减弱大学生对中原文化的认同。

调查结果还显示,农村大学生对于中原文化的认同感在情感维度高于中小城市大学生。这与农村地区较为封闭,对外交流不频繁,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远低于其他家庭所在地有一定关系。

(二)文化背景对中原文化认同感的影响分析

文化背景对文化认同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河南籍大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均显著高于非河南籍大学生的平均得分,且家庭所在地距离河南省越远,其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感越低。这充分说明了中原文化具有一定的辐射性。河南籍大学生对于中原文化的认同感较高主要是由于:一方面,河南籍大学生从小生活在中原文化氛围深厚的河南,其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无不耳濡目染地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正是有了对地域的认同,才能形成身份的归属,河南籍大学生对中原文化的认同也是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形式。另外,非河南籍大学生受到区域文化“先入为主”及中原文化“刻板印象”的影响,表现出对于中原文化相对较低的认同水平。同时,文化传播的作用,使得交流沟通相对便利的临近河南省地区的大学生对于中原文化的认同感总体高于远离河南省的地区的大学生。本研究中,一本、二本类高校中非河南籍学生所占比例远高于其他类别院校,这是造成一本、二本类高校大学生对于中原文化的认同感低于其他类别院校的主要原因。

同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对中原文化的认知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知识水平整体提升的同时,他们接触、体验中原文化的机会也随之增多。个体在某一文化环境中长期生活,体会其文化内涵,受到其文化氛围的熏陶,会增进对某一文化的了解,有利于提升其对此文化的认同感。

(三)知识结构对中原文化认同感的影响分析

结合调查与访谈结果发现,人文社科类大学生对中原文化认知的广度和深度要高于其他专业大学生,表现出对中原文化更浓厚的兴趣,更注重了解中原文化相关内容。这主要是因为人文社科类大学生在大学之前接触了大量的文史哲知识,对中原文化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大学期间,其接触的课程又直接或间接地增进了对中原文化的了解程度。在对中原文化深入了解的基础上,个体会逐渐形成对中原文化的自豪感、归属感、责任感等情感。在情感的影响下,个体会对中原文化投入更多的关注并在行为上有所表现,而行为上的强化又会增进其对中原文化的认知、情感。因此,人文社科类大学生在对中原文化认同上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这是人文社科类大学生中原文化认同感较高的主要原因。

除了上述因素以外,中原文化及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中原文化认同感的提升。一方面,在学生可用来学习的中原文化资源匮乏,已有资源过于分散且缺乏吸引力,且接触中原文化的机会相对较少;另一方面,由于对于中原文化的内容、价值及重要性缺乏认识,大学生不主动了解中原文化。

参考文献

1 答会明,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前瞻[J],社会心理学,2011(3)

2 王彦武,谈中原文化的几个问题[J],中州学刊,2001(7),170-171

原文通范文2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圆明园的毁灭》,看完以后,我感到十分愤怒和惋惜。

圆明园建于清朝,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院内金碧辉煌,布满了许多奇珍异宝,漫步在那里,就好像在自己的幻境之中。可是,好景不长,在1800年,英国联军侵入了北京,来到圆明园里,把这里的奇珍异宝洗劫一空,并以拍卖的方式卖给别人。

圆明园,你原来是多么的美丽,多么的珍贵,可就是这些可恶的侵略者,把你摧残的破烂不堪,千疮百孔!是那一把无情的大火,让你成为一个废厂!你的那些掉落的,损坏的东西,和那一刀刀砍伤的痕迹,就是你永恒的疤,就是侵略者留下的罪证!可是,无人能帮你恢复成以前的美景,这将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遗憾。

原文通范文3

一、校园环境“两态化”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校园环境是美的依托,是教育的载体,可作为微课程资源。该校充分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着力静态、动态“两态化”文化建设,为学生接受、学习和发扬传统文化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逐步形成“扎根传统、富有活力、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特色。校园静态文化即环境文化,主要以校园楼层、道路、墙体、人文景观等为载体,围绕“礼爱”文化核心,凸显传统文化魅力,精心打造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润物无声。如“儒家五常”文化墙、孔子雕像彰显礼等;“廉洁、法制文化柱”包含“廉洁、诚信、爱国、友善、勤俭”等内容;楼道剪纸、川剧脸谱的布置洋溢着浓郁的文化艺术气息;旗台以“梅、兰、竹、菊”为装饰图案,希望学生养成高洁幽雅、虚心正直的品质;“俭”字景观石告诫学生勤俭节约、俭以养德;等等。学校每个角落都彰显着无尽的教育内涵,达到一草一木都艺术、一砖一瓦皆育人的效果。校园动态文化以校园板报、学习园地、校刊校报、校园广播、校园LED显示屏等为依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通过各种方式全天候、无缝隙地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达到文而化人。

二、语文微课程“教材化”

该校自编传统文化语文微课程教材《童韵》,共6册,按主题组成单元。每册童诗童谣、古典诗词、儒家经典至少各有两个单元,其具体内容包含童谣、童诗、古诗词、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三字经》《论语》等。每个板块融入达州地方特色:巴渠童谣、诗词、孝善文化、文化等。为便于识读,一二年级全文均注音,五六年级只有生僻字、通假字才注音,文后有重点字词的注释;之后是“文意”,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而非字斟句酌地理解原文。同时,将微课程资源纳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纳入本校课程计划,做到有课时、有教案、有评价。各班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作为读书活动课,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品味《童韵》,将优秀传统文化种子扎根学生心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活”起来。

三、品格微课程“生活化”

2017年,该校将传统文化与品格教育融合,探索出一条守护传统文化、传播传统伦理、实现传统价值的有效途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参与“动”起来。将传统文化与品格教育融于学生当下生活的衣食住行中,巩固传统文化语文微课程成果。升旗仪式吟诵儒家经典。每周星期一升国旗时,选定一个主题,全校师生吟诵《弟子规》《三字经》等儒家经典,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润泽于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中。创新布置品格作业。品格作业根植于传统文化,有了解大自然的时钟(二十四节气);有问寒问暖送问候;有了解传统美食文化,学会做饺子、粽子、糍粑、元宵等传统食品;有猜灯谜;有学会衣着、待人礼仪;有学会关心父母、感恩师长等。品格教育让学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四、传统文化“当代化”

将传统文化以主题类课程创新呈现,拓宽传统文化语文微课程实施路径。主题类课程是指以传统文化语文微课程主题为核心开展的传统文化类课外、校外主题活动类课程,如目前该校自行研发的以传统节日、四季之歌为主题的活动课程。深厚文化底蕴的挖掘、良好节日氛围的创设,拉近了学生与传统节日的距离。而要填补时代鸿沟,还需足够的现代气息。在深挖、提炼后,该校大胆创意,融合现代元素,把传统节日拓展成“情感交互站”“才艺展示台”“合作练兵场”。如节日微课程《春节》共有13个单元,涵盖关于春节的来龙去脉、风土人情、诗词歌赋、现实困惑、未来发展等主题,以寒假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去探索。从现实生活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学生体会到团圆和睦的浓浓亲情,感受到欢乐吉祥的节日氛围,培养了学生热爱中华传统习俗的情感,也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操。该校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现传统文化“当代化”,发挥品读经典、传授经典、展演经典和践行经典的合力作用,让学生将所学所悟融入诵读、戏剧、音乐、小品等表演活动中。同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校外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观摩学习,开展“献爱心”等社会实践活动,既提高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又推动了传统文化的社会传播。

五、微课程传承“家校化”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往往在家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进行。从《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家书》到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传递的都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家风,中华文化的缩影、文明的延续。该校开展“家规家风家训”征集活动,并邀请家长观摩教师示范课,让家长和学生认识到“家规家风家训”的重要性,营造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氛围。只有千千万万家庭培养和传承好家风,才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原文通范文4

幼儿园环境布置是传统文化走进幼儿园的第一表现形式,也是最重要的形式。蒙台梭利指出:“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幼儿园的环境是鲜活、生动的教科书,它通过幼儿感知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将传统文化内容创设融入到环境布置中去,在吸引幼儿注意的同时,也丰富幼儿的知识,让幼儿对传统文化有个初步的了解,增加儿童对文化的认同感,比如烘托节日气氛的红灯笼、一幅书法作品等等,创建丰富的园墙文化。

幼儿园可以通过区角游戏的创设让幼儿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比如56个民族、地域文化特色、传统小吃坊等等。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园日常活动中是其走进幼儿园的基本表现形式。幼儿园一日活动是幼儿从早晨入园开始到下午离园结束,紧紧围绕幼儿所进行的各项活动,包括用餐、午休、游戏、学习、户外活动、盥洗等。这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比如用餐仪礼、餐点介绍、尊重师长、课堂教学、户外活动等都可以融合传统文化因素。北京有一所幼儿园的课外活动中大班做武术操,一招一式都特别简单、到位,既强身健体,又可以在活动中品味中华武术,久而久之,文化的种子便在幼儿小小的心灵中扎根生长。

主题活动是宣扬传统文化的最主要形式,也是最丰富最易增强认识的形式。节日文化、特色文化、道德讲堂等等,都可以走进幼儿园,老师和幼儿一起布置,一起参与,一起收获。郑州市实验幼儿园开展的《快乐新年》主题活动包含了布置新年新教室、一起包饺子、新年唱大戏、新年同乐会等活动,在“新年唱大戏”的活动中,孩子们不仅接触了河南的传统剧种——豫剧,更了解了中国传统民乐,从中感受到本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在愉悦身心的同时,也萌发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民族传统文化走进幼儿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探索实践的过程。在基本的日常活动中逐步引导幼儿接触、了解、熟悉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幼儿园应该主动寻求新的途径和手段,采取多形式结合的方式,丰富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传承文明的国家,我们甚至应该以举办传统文化主题幼儿园的方式,采用中国式传统建筑风格,普及传统文化教育。

原文通范文5

【关键词】互联网 外文信息资源 语言文字翻译 在线翻译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教育学会2014年度科研项目《通过中文利用外文信息资源研究》(中油教[2014]B033号)

一、通过中文利用外文信息资源的浏览器技术与方法

(一)在线翻译的现状

根据目前互联网在线翻译技术的进步水平和发展现状,可以将具有在线翻译功能的互联网浏览器分为若干个系统。目前最为常用的有可翻译81种语言文字的谷歌翻译系统(根据译文质量的信息完整度、术语规范、忠实原文和行文通顺标准,其参数符合度居于首位),可翻译44种语言文字的必应翻译系统,可翻译12种语言文字的百度翻译系统,可翻译7种语言文字的有道翻译系统,以及可翻译5种和3种语言文字的糖果和瑞影浏览器翻译系统。利用特定品牌的浏览器可以实现对不同语言文字互联网网页的在线自动翻译,而这种具有完全自主在线自动翻译功能的浏览器目前并不多,仅有有限的几种可以自主实现,其余都需要通过调入在线翻译工具方可实现网页在线翻译。谷歌翻译系统所对应的浏览器是谷歌浏览器、360极速浏览器和云游浏览器,必应翻译系统和百度翻译系统所对应的都是不特定的浏览器,有道翻译系统所对应的是360系列浏览器,包括360极速浏览器和360安全浏览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同时也是在线自动翻译语种最多的浏览器就是谷歌浏览器,以及同步采用谷歌浏览器内核技术的360极速浏览器和云游浏览器。目前谷歌浏览器系列可以实现最多翻译全世界81种语言文字的功能。

(二)谷歌系统在线翻译语种

谷歌翻译系统的81种语言文字按汉语拼音排序分别是:阿尔巴尼亚文、阿拉伯文、阿塞拜疆文、爱尔兰文、爱沙尼亚文、巴斯克文、白俄罗斯文、保加利亚文、冰岛文、波兰文、波斯尼亚文、波斯文、丹麦文、德文、俄文、法文、芬兰文、格鲁吉亚文、古加拉提文、海地文、韩文、豪萨文、荷兰文、赫蒙文、加利西亚文、加泰罗尼亚文、柬埔寨文、捷克文、坎纳达文、克罗地亚文、拉丁文、拉脱维亚文、老挝文、立陶宛文、罗马尼亚文、马耳他文、马拉地文、马来文、马其顿文、毛利文、蒙古文、孟加拉文、南非荷兰文、尼泊尔文、挪威文、旁遮普文、葡萄牙文、日文、瑞典文、塞尔维亚文、世界文、斯洛伐克文、斯洛文尼亚文、斯瓦希里文、宿务文、索马里文、塔加洛语、泰卢固文、泰米尔文、泰文、土耳其文、威尔士文、乌尔都文、乌克兰文、希伯来文、希腊文、西班牙文、匈牙利文、亚美尼亚文、依格博文、依地文、意大利文、印地文、印度尼西亚文、英文、约鲁巴文、越南文、爪哇文、中文(繁体)、中文(简体)、祖鲁文。可嵌入谷歌翻译系统的浏览器还有360极速浏览器和瑞影浏览器。这81种语言文字与谷歌搜索引擎的81种语言文字基本相同,但是部分语言文字的名称却有较大差异。其中70种语言文字完全相同。7种接近对应的语言文字分别是:布尔语:南非荷兰语-南非荷兰文、古吉拉特语-古加拉提文、海地克里奥尔语-海地文、卡纳达语-坎纳达文、南非祖鲁语-祖鲁文、依博语-依格博文、印尼爪哇语-爪哇文。4种相异较大的语言文字分别是:菲律宾语-塔加洛语、高棉语-柬埔寨文、苗语-赫蒙文、意第绪语-依地文。

(三)其他系统在线翻译语种

必应翻译系统可以嵌入任何浏览器实现45种语言的在线翻译。这45种语言按汉语拼音排序分别是:阿拉伯语、爱沙尼亚语、白苗文、保加利亚语、波兰语、波斯语、朝鲜语、丹麦语、德语、俄语、法语、繁体中文、芬兰语、海地克里奥尔语、荷兰语、加泰隆语、简体中文、捷克语、克林贡语、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罗马尼亚语、马耳他语、马来语、挪威语、葡萄牙语、日语、瑞典语、斯洛伐克语、斯洛文尼亚语、泰语、土耳其语、威尔士语、乌尔都语、乌克兰语、西班牙语、希伯来语、希腊语、匈牙利语、意大利语、印地语、印度尼西亚语、英语、越南语。其中白苗文和克林贡语是必应翻译特有的可翻译语言。百度翻译系统可以在线翻译12种语言,它们按汉语拼音排序分别是:阿拉伯语、俄语、法语、韩语、葡萄牙语、日语、泰语、文言文、西班牙语、英语、粤语、中文。其中文言文和粤语是百度翻译特有的可翻译语言。有道翻译系统可以通过嵌入360安全浏览器和360极速浏览器实现中文、英语、日语、汉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7种语言的在线翻译,而360极速浏览器则可以同时使用谷歌翻译和有道翻译两种翻译系统。糖果浏览器可以实现英语、日语、韩语、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5种语言文字的在线翻译。瑞影浏览器可以实现英语、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3种语言文字的在线翻译。

(四)利用浏览器具体翻译技术和方法

以目前可以在线自动翻译语言文字最多达到81种的谷歌浏览器为例,其通过中文利用外文信息资源的具体技术和方法为:打开谷歌浏览器(截止2014年6月24日,其最新版本为35.0.1916.153),打开谷歌搜索引擎,采用打字输入、手写输入或语音输入等方法,在搜索引擎的检索窗口输入如“美国国会图书馆”等检索词;此时会出现两种供用户使用的选择:一种选择原文网站,点击选择原文网站,打开后首次使用会出现原文网页,并有中文提示“您要翻译该网页吗?”,其后有“翻译”和“否”两个选项。如果选择“翻译”,即刻可将该原文网页翻译为中文页面,并出现“已将此网页从”英文“翻译成”中文,从而实现通过中文利用外文信息资源的目的;然后点击“选项”,出现“网页语言:英文”,“翻译语言:中文(简体中文)”,在“一律翻译”前选中打钩,即可实现此后再使用该语种网页时,都会首先出现原文网页,随后很快会自动翻译为中文网页的效果。在其下的“语言设置”中,有“语言:将网页翻译成您使用的语言,调整字体、语言和编码,拼写检查”,并有“显示原始网页”等选项。另一种方法是:使用谷歌浏览器,打开谷歌翻译;在源语言窗口输入所需要的中文检索词,在翻译窗口中会自动翻译出所需要的外文检索词;将该外文检索词复制到谷歌搜索引擎的检索窗口,检索出若干结果后,选择找到所需要的国外网站;打开该网站后的使用方法与上相同。

二、通过中文利用外文信息资源的搜索引擎在线翻译技术和方法

利用互联网上具有特定在线翻译功能的网络搜索引擎,可以实现通过中文利用外文信息资源的目的,目前已经可以实现最多可达85种不同语言文字信息资源的在线翻译,其中既包括单词、语句的翻译,也包括整篇乃至整部文献信息资源的即时在线翻译。搜索引擎在线翻译的特点是,内容信息更新及时,翻译语种数量众多,翻译效率高,有些搜索引擎的在线翻译还可及时进行翻译正确率的修正。此类网络搜索引擎包括谷歌、必应、百度、有道、如此项功能居于首位的谷歌搜索引擎的在线翻译,截止2013年底,可以翻译全世界81种语言文字,其中44种语言文字可以同时实现语音翻译。微软公司的必应搜索引擎,目前可以翻译45种语言文字,其中18种语言文字可以同时实现语音翻译。百度搜索引擎的在线翻译,目前可实现在线翻译12种语言,其中中文和英语可实现语音翻译。有道搜索引擎的在线翻译,目前可实现在线翻译中文与英语、日语、韩语、法语、俄语和西班牙语7种语言的在线翻译,其中前6种语言可实现语音翻译。对于难以实现不同语种网站自动翻译的外语信息资源,或难以直接查询到的国外信息资源网站,可以利用特定搜索引擎的在线翻译功能,首先将汉语翻译为查询国所使用的语言文字,再利用其外语文字查找相应的网站资源,最后配合利用具有在线翻译功能的网络浏览器或搜索引擎在线翻译功能实现自动翻译。还有一种在线翻译方法,就是在利用搜索引擎检索到目标网站后,直接选择“翻译此页”,即可通过特定搜索引擎的在线翻译直接翻译为中文网页。

三、通过中文利用外文信息资源的翻译软件技术和方法

利用具有翻译功能的特定网络软件也可以实现通过中文利用外文信息资源的目的。如利用“外文网站浏览器”、“守望翻译家”和“谷歌翻译器”等翻译软件,可以实现将多种外文信息资源网页翻译为中文利用的目的。“外文网站浏览器”是一种可以将多种不同语言文字的网页实现互相翻译的软件,通过它可以实现利用汉语阅读外文信息资源的目的。其基本原理是借助谷歌搜索引擎的在线翻译功能,实现对全世界81种不同语言文字信息资源的在线翻译。不过在利用这种软件时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首先需要通过其他途径获取所需要查询外文网站的网址,然后将该网址输入到外文网站浏览器软件的谷歌翻译窗口中,利用“源语言”中的“检测语言”,实现软件自动识别和检测该网址所采用的语言文字种类,从而实现自动翻译为目标语言文字页面的目的。利用外文网站浏览器软件实现通过中文利用外文信息资源的流程为:输入中文、翻译为外文、复制外文、检索出网址、复制网址、粘贴网址到软件、检测语言、翻译成功。翻译软件上同时设有原文和译文的选项,便于将不同的语言文字进行对照参考利用。当然,在明确了解所需要查询利用的外文网站所使用语言文字种类的前提条件下,也可以通过人工选择输入相应的“源语言”文种,从而实现通过中文利用外文信息资源的目的。另外,“守望翻译家”和“谷歌翻译器”两种翻译软件,分别可用于离线时的通过中文利用外文信息资源的目的。

四、通过中文利用外文信息资源的格式转换技术和方法

由于许多可供下载的外文信息资源,往往是无法直接翻译的某种格式的外文原文信息资源,所以,无论是利用网络浏览器、网络搜索引擎,还是翻译软件,都无法直接实现通过中文利用外文信息资源的目的。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采用先转换外文原文的文档格式,再进行中文翻译的方法予以解决[7]。转换文档格式时,可以根据外文原文信息资源所采用文档格式的具体情况,相应地采用复制、粘贴方法,或者利用相关的文档格式转换器软件,进行外文信息资源文档格式的转换后,再利用网络搜索引擎的在线翻译功能翻译为中文加以利用。如对于目前国际通用最为常见的PDF格式的外文原文信息资源,如果允许进行复制、粘贴操作,可将其复制、粘贴到word文档或txt文本文档中,再利用网络搜索引擎进行在线自动翻译。如果不允许进行复制、粘贴操作,则可先利用“PDF转换成WORD转换器”软件,将PDF格式的外文原文信息资源转换为WORD格式的外文原文信息资源文档,然后再将WORD格式文档的外文原文信息资源,复制到网络搜索引擎在线翻译的“源语言”窗口,选择正确相对应的源语言文种,再将“目标语言”选定为“中文简体”,通过“翻译”或可自动翻译为中文后再加以利用。当外文原文信息资源格式为HTML网页格式,而又无法实现直接自动翻译时,可先将其复制、粘贴到txt文本文档中,如果网页不允许复制、粘贴,可以将原文网址进行复制,再利用空WORD文档打开后进行粘贴操作,最后再利用网络搜索引擎进行在线自动翻译。

参考文献:

[1]徐馨文.在线翻译网站译文质量评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2):124-126.

[2]谷歌翻译[EB/OL].[2014-06-30].http://.

[3]必应在线翻译[EB/OL].[2014-06-30].http:///translator.

[4]天涯衰草.将浏览器搜索变成翻译软件[J]. 电脑迷,2014(2):82.

[5]郭义,滕景华.谈网络在翻译学习中的作用:以搜索引擎谷歌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21):27-29.

原文通范文6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文化资源 文化品牌 品牌培育

一、河南文化资源的类型

河南省位于中国的中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文化资源、民俗资源、文物资源都十分丰富。

1、河南历史文化名城

目前,我们习惯上把西安、北京、洛阳、南京、开封、杭州、郑州和安阳称为我国的“古都”,河南就占有其中的四个。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河南,特别是沿黄河两岸的洛阳、郑州、开封、商丘等地区一直都是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活动的重心。其中,洛阳先后有九个朝代在此建都,古代科技、文化、文学、哲学、艺术等重大发明创造,大都与洛阳有关。而开封作为“七朝古都”,也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胜景,北宋时期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郑州作为古都的历史同样悠久,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就生于郑州新郑,郑州登封也曾作为“夏”的都城,是中国最早的城邑。安阳也是我国的七大古都之一,殷墟文化极具特色。而商丘则是商文化的发源地,南阳作为军事重镇,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军事家,如秦国的百里奚、越国范蠡、西汉霍去病、东汉刘秀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2、河南历史文化名人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国5000年文化的源头大多都要追述至此。从先秦诸子、宋明理学,到天文、医学、文学、宗教,特别是四大发明、唐诗、宋词,都与河南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河南也是我国历史上名人辈出的地区。

此外,12世纪以前,中国的政治社会中心始终摇摆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河南和陕西。因而,这一时期,河南和陕西在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医学、建筑、冶金和铸造、工程等领域里也一直占有领先的地位。

3、河南姓氏文化

河南是华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在中华姓氏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据初步统计,在《中华姓氏大辞典》所列11969个姓氏中,有4925个未注明姓氏来源,有2224个系少数民族姓氏,二者合计7149个,占11969的59.7%,下余4820个为汉族姓氏。其中,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1832,占4820的38%。在姓氏拥有人口的数量上,河南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按照相关的人口资料统计,当前按人口多少排列的有120大姓,全国有11.7亿人姓这120个姓。在120大姓中,全部起源于河南的姓氏有52个,部分源头在河南的姓氏有44个,两项合计,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96个,占120大姓的80%,占全国汉族人口的97%。如果减去一些多源的姓氏中源于河南以外的成分,人口百分比会有所下降,但起源于河南的姓氏总数是1832个,减去96个,还有1736个,这样看来,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比仍在80%左右。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河南是姓氏资源第一大省,海内外华人的祖根大多在河南。

4、河南宗教文化

河南宗教文化历史悠久、种类众多,拥有非常丰富的景观和文物,在中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儒学、佛教还是道教等都在河南留下了大量的寺庙、殿堂、宝塔、雕塑、壁画等名胜古迹、宗教文物以及遗传至今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礼仪、风俗等等。

5、河南古建筑文化

中原地区的古建筑类型主要有古城、民居、宗教场所、衙署、书院、会馆、陵寝、天文台、祠堂、园林等。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是河南已发现和保存较好的多处著名的古城邑、古长城及关隘。第二类是具有明显的中原文化气息的民居宅第,即一般民众所建之宅第,包括富家的庄园、故居和普通百姓的住所。如明清时展起来的巩义康店镇的康百万庄园、开封市的刘家大院、安阳市的马家大院、博爱县的苏家作民居群、项城县的袁家大院、原阳县的夏家大院、商丘县城内的壮悔堂民居等。第三类是衙署,河南现存衙署建筑中,又分府衙和县衙两级,其中以县衙居多。除南阳府衙等比较完整的衙署外,还有些仅存个别建筑物的衙署及相关建筑9处。最后一类是会馆、书院及其他公用建筑。现存河南会馆多为清代建筑,以山西、陕西、甘肃会馆居多。在教育类建筑中,则以书院最为普遍,其中登封城北的嵩阳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

二、河南文化资源的特征

1、传统文化资源丰富

悠久的历史,给河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河南是历史文化名城众多的省份。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仅仅被列入国务院先后三批评定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就有洛阳、开封、安阳、商丘、南阳、郑州、浚县七个;另外还有许昌、登封、淮阳、偃师等也都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城市。其次,文物丰富,遗址遍布。河南是我国文物资源大省,目前统计结果表明,地上文物仅次于陕西,居全国第二;地下文物则居全国第一;馆藏文物占全国的1/8。同时,历史遗址星罗棋布,仰韶遗址、龙山遗址、殷墟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北宋开封地下城等,都是我国文物考古的重大发现,载入史册,彪炳后世。再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思想家老子、庄子、韩非子,政治家李斯、刘秀、赵匡胤,科学家张衡,医圣张仲景,宗教学家玄奘,文学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欧阳修,理学家程颢、程颐,军事家岳飞等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政治、军事、文化名人。另外,独特的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也是河南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历史时代特征明显

河南社会发展的黄金时代出现在12世纪之前,即北宋之前的时间。从河南各类存量文化资源来看,无论是文化资源的品质还是数量,无论是宗教文化、姓氏文化还是文物遗迹、传统建筑等,北宋之前的时间都是河南文化资源集中产生和发展的时期。因此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北宋以前的4000多年的时间里,河南基本都处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心。

而北宋之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渐向东南、东部,或北部地区转移。远离政治、经济中心的河南在之后的千年里影响越来越弱,相应地,文化地位也不断衰落。该时期文化资源的存量锐减,可以说,河南的文化资源具有明显的历史时代特征。

三、文化资源转化和文化品牌培育的不同阶段和特征

文化品牌是区域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而特色文化品牌的培育更已成为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的支撑点。从文化资源转化到文化品牌的培育既是观念和视角的变化,更是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在这里,我们从文化资源的转化到文化品牌的培育的不同阶段入手探讨这一问题。

1、初级阶段:从文化资源到文化品牌的自发转变

最初,从文化资源转化到文化品牌的培育都是无意识的,自然和自发的。

我国2004年才首次由国家统计局在其公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对文化产业予以界定,也持续引发了各地政府以及学界对文化产业的关注,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是近十年来的事,在这之前,对于文化资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文化品牌的构建大多是无意识的。

文化资源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地区之间由于自然条件、历史文化资源、传统习俗、经济基础、文化需求等要素的差异导致了文化资源的区域差异。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商品需要一个资源的市场化过程。只有当文化资源或其某一特质与资金、技术等结合起来,经过劳动创造,才能将其转化为文化产品。在人们认识和重视文化产业之前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初,形成的著名品牌很大程度上属于无意识的建构,比如黄山游览区,泰山游览区、故宫博物馆、兵马俑、龙门石窟等。这些文化资源凭借深厚的历史及文化积淀、久远的知名度和独特的区域文化特质,与旅游相结合成为文化商品,在几乎没有任何营销手段的情况下形成知名海内外的文化品牌。

此时从文化资源到文化品牌的转化具有鲜明的特征。

首先,文化品牌对于文化资源的依赖性很高,或者说文化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作为文化品牌的主要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其次,从文化资源到文化品牌的转化是无意识的。少之又少的资金支持和政府扶持,在几乎没有营销的情况下,仅凭借着区域文化的魅力完成文化资源到文化产品再到文化品牌的转化。

再次,从文化业态的角度来看,文化资源尤其是具有较强观赏性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的结合较为紧密,文化产品的消费和文化品牌的价值则主要是通过与旅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的,相比较而言,其他业态还远未出现或形成。

2、文化产业成长期:促进文化资源转化,培育区域特色文化品牌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区域文化产品竞争的加剧,地方政府对文化资源的利用和转化越来越重视,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文化资源的转化,各地也在区域文化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加大文化品牌的培育和宣传营销力度,提升文化品牌的价值和区域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在文化资源到文化品牌的转化链条中,文化企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文化品牌的构建和培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此时,从文化资源到文化品牌的转化有着以下的特点。

首先,突出区域文化资源的独特性。文化资源存在着区域的差异,由于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差异有大有小。一定程度来讲,差异的文化资源更容易形成差异的文化产品,当然也更容易形成区域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的竞争优势。

其次,注重文化企业的发展。从微观的角度来讲,文化企业是文化产品生产的主体,在从文化资源到文化品牌的转化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文化品牌塑造的过程,实际上是通过创造、展示产品和企业形象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一最终的目标的特殊文化过程。

再次,注重文化产品的产业化。文化产品生产的链条化是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产业链条之间相互联系、继续加强并共同构成一个庞大的文化产业网络。在这个产业网络中,各个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相互依存又面临互相竞争,机遇与挑战并存。伴随这一进程,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品的生产优势,并逐渐形成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优势与品牌特色。

最后,政府在文化资源转化和文化品牌培育中起到推手的作用。我国文化产业还刚起步,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甚远,政府的引导重要且必要。

3、未来的发展趋势:品牌和创意

我国的文化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从文化产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及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文化资源的转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首先,突出品牌,弱化资源。文化资源是文化产品生产的要素,没有文化资源就没有文化产品,然而,另一个与之相背离的事实是文化资源丰富不等于文化产业发达,甚至于很多文化产业高度发达的地区,其文化资源并不丰富。

其次,创意和人才的重要性凸显。文化产业本身是内容产业,其核心和源头就是创造、创新和创意。同时,创新是品牌的精髓,可以保证品牌的独特性和永久魅力。而无论创新还是创意,核心要素是人才,因为所有的创新都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的智慧、智力和技巧。

再次,产业集聚效益愈来愈显现。区域文化产业开发中产业集聚产生的优势已经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好莱坞的电影,韩国的动漫游戏、日本的漫画都依靠产业的集聚体现出了在同一领域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较的优势。我国的文化产业开发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在有些地区产业的集聚现象已初具规模如上海的数字出版、广东的动漫游戏、北京的电影行业、湖南的广播电视等。

四、河南文化资源转化和文化品牌培育的建议

综合来看,目前河南正处于文化产业的成长期,文化产品的资源依赖性较强,文化资源的转化渠道单一,创意还有待于加强,区域特色文化品牌的培育迫在眉睫。因此,我们认为,在文化品牌的打造中,以下几点尤为关键。

1、加快文化市场化步伐

当前河南文化市场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条块分割,市场竞争不足,大量同质文化企业之间既无法有效竞争,也做不到专业化合作。因此,我们需要加快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市场体制改革步伐,建立和完善培育文化品牌的市场机制。

文化企业是文化品牌培育的主体,目前河南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企业几乎全是国有企业,因此,文化品牌的培育需要国有文化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而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离不开竞争的市场环境和真正适应市场的竞争主体。加快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市场体制的改革步伐,使得文化企业尤其是国有文化企业真正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品牌培育才会成为企业的自觉选择,也才会使企业为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覆盖率,为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发挥自主性。再者,创造竞争的市场环境。市场配置资源的高效率源自于市场竞争,品牌就是市场选择的结果,真正的名牌,真正的名牌产品需要在市场中竞争产生。因此文化品牌的培育需要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打破条块的分割,铲除地方保护主义,打造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机制。

2、逐步形成文化产业集群

目前,河南已形成一批颇具地方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如禹州钧瓷、镇平玉雕、宝丰魔术、民权画虎、平乐牡丹画等。截至2014年4月,河南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9个,省级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10个以及一批由河南省文化厅命名的文化产业示范区和示范基地,为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支持。然而,总体而言,河南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文化企业的小、散、弱还未得到根本的改善。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积极做好合理的产业规划,为区域内文化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发挥好导向作用,制定配套的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的政策与法规,完善集聚区的公共服务体系。引导和鼓励文化企业、金融、研究机构、行业组织等单位共同入驻产业集聚区,形成区域经济综合体。

3、加强创意和人才的培育

文化产业有别于其他产业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创意,创意和人才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尤其独特。许多独特的文化产品,首先是由独特个性和奇异的创造精神所生产创造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文化创意产业最好的生产技术。正如刚才所讲,创意的主体是人。因此,文化企业要注重不断培育人才,合理利用人才,发挥人才优势,创造知名品牌。政府部门要积极协调高校与科研院所的力量,为企业培养和引进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提供帮助,为文化品牌的培育提供人才支撑。同时,要破除陈规,引导创意成为一种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观念的更新和社会包容性的提高可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但是只要企业、政府、社会共同努力,创意、创新、创造、创举会越来越多,循规蹈矩的创意人才会更少,具有原创价值的文化产品会更多。

4、注重营销,提高品牌的影响力

酒香也怕巷子深。一向标榜自由市场的美国政府也运用各种方式对其文化和文化产品进行宣传,因此,文化品牌的影响力离不开品牌的传播和营销。例如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都是借助湖南卫视和网络等现代传播平台,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2013年甚至2014年的重要文化品牌。河南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区域文化品牌的营销中,更要重视区域文化特色、内涵和文化品牌价值的挖掘和传播,促进区域文化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建构。河南少林寺作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武术、文化品牌,媒体的力量是不言而喻的。电影《少林寺》不仅捧红了李连杰,也让少林寺这一文化品牌享誉世界。此外各类的武术表演、舞台剧如《禅宗少林音乐大殿》等均以不同的形式阐释着少林的文化内涵等。

同时,品牌的宣传和推广上,政府应扮好职业推销员的角色。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由政府有关部门出面对名牌进行推介和宣传,是创建和发展名牌的有效途径。政府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和各种文化经贸活动,主动地、有计划地向广大消费者宣传和推荐文化名牌,利用政府的权威,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品牌的社会影响。另外,政府还可以利用采购活动的示范带动,树立本土品牌产品的形象,扩大其影响,唤醒民众以实际行动支持本土品牌的创建和发展。

5、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不仅如此,政府还要引导文化企业树立正确的品牌意识。政府要集中力量,研究制定符合河南实际的文化品牌发展战略,并做好文化产业布局,积极引导各地在区域优势的基础上发展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中扶持一批文化企业,帮助、扶持、培育一批具有中原特色和优势的文化品牌。

其次,政府应通过财政、税收、信贷、技术、产业政策以及人才支撑等多个方面,积极扶持文化品牌的发展。对于一些有市场前景、有科技含量、有社会效益的文化企业和名牌产品,在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在产业政策上,支持拥有名牌产品的文化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兼并、收购、合并、租赁等方式,组建企业集团,并帮助条件成熟的文化企业实现战略重组和上市,推动文化企业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最后,完善法律法规,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严厉打击盗版行为,积极引导民众消费正版文化产品,鼓励创新,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保障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文化品牌的成长。

(注:本文属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批准号13CGL155;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142400411142;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青年基金项目。)

【参考文献】

[1] 刘昱、蒋瑶:从文化资源到文化品牌的转化路径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

[2] 吕寒、胡慧:论文化遗产区域品牌的形成机制与培育模式[J].现代经济探讨,2012(7).

[3] 李宗军:河南旅游文化[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4] 徐艳芳: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开发优势转化机制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1(11).

[5] 游尘:试论政府在文化品牌建设中的作用[J].东岳论丛,2009(9).

[6] 李世宏、王岗、邱丕相:少林武术文化品牌的培育与推广[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5).

上一篇铸造技术

下一篇竹枝词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