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被动语态讲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被动语态讲解范文1
英语语态有两种: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如果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或者是动作不是由主语而是由其他人完成的,即是被动语态。与汉语不同在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较多,较普遍,在考试中它也是必考题,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无误地解答习题非常关键。作为教师,在让学生理解被动与主动语态的区分前提下,首先要鼓励学生冷静自信,从被动语态的结构入手,逐个突破:
1. 帮助学生坚定信心,分析结构
被动语态的基本结构是:主语+be+过去分词+by sb.。在这一公式中“be +过去分词”是构成被动语态缺一不可的最基本要素。在完成相关习题后,第一步先检查这一结构是否存在。例如学生常出的错误:The classroom cleaned just now by the students.如果学生做完后检查最基本要素“be +过去分词”那么就会很容易的检查出缺少了be 动词 was。
2. 复习巩固主动语态动词各种时态的公式标志,避免时态上的错误
动词的主动语态的时态公式表如下:
V.原形/V.s 一般现在时
V.ed 一般过去时
Will/be going to+V.原形 代 一般将来时
Have/has+ V.p.p 表 现在完成时
had+ V.p.p 过去完成时
情态动词+V原形. 情态动词
例如把The students cleaned the classroom.变为被动语态。试分析本句中动词clean的形式是-ed,因此判断本句时态为一般过去时。
3. 清楚“be动词”代表时态
与主动语态不同的是在被动语态的基本公式中是“be 动词”代表时态,而动词的过去分词的形式是固定的。可以看出,在弄清主动语态的时态后,运用知识迁移法把“be动词” 的各种时态公式逐一带入被动语态的基本结构:“be +过去分词”中,就能个个歼破。
“be动词”的时态公式如下:
一般现在时 am/is/are
一般过去时 was/were
一般将来时 will /be going to + be
现在完成时 have/has +been
过去完成时 had+been
情态动词 情态动词+be
把这一公式带入被动语态的基本结构:“be +过去分词”中,即为
一般现在时 am/is/are + v.p.p
一般过去时 was/were + v.p.p
一般将来时 will/be/be going to + be+ v.p.p
现在完成时 Have/has+been+ v.p.p
过去完成时 had+been+ v.p.p
情态动词 情态动词+be+ v.p.p
例如把The students cleaned the classroom.变为被动语态。试分析本句中动词clean 的形式是-ed,因此判断本句时态为一般过去时。然后把它带入被动语态一般过去时基本结构“was/were + v.p.p”中,即为“The classroom was cleaned by the students.”
4. 被动语态的特殊情况
其一,将含有介词或副词的动词短语变为被动结构时,不可将介词或副词去掉。
例如:We should listen to the teachers carefully.
The teachers should be listened to carefully.
其二, “主语 + 及物动词 + 间接宾语 + 直接宾语 ”结构的两种变法:
第一,将间接宾语sb.变为主语,直接宾语不变。例如:He showed us a photo. We were shown a photo.
第二,将指物的直接宾语变为主语,要在间接宾语前加介词to或for。例如:He showed us a photo. A photo was shown to us.
其三,“主语+及物动词 + 宾语 + 宾语补足语”结构的变法:
如动词为 make, see, hear, watch 等,后接宾语补足语为不带“to”不定式时,变被动语态时要加上“to”。例如:I saw my brother fall off the tree. My brother was seen to fall off the tree.
其四,分清楚无被动语态的情况。
例如:take place, happen, break out等等。
5. 检查被动语态的方法
在完成相关习题后,第一步检查基本结构:“be +过去分词”是否存在;第二步检查主语是否已经调换正常;第三步检查时态是否正确;第四步检查细节是否遗漏。
被动语态讲解范文2
【关键词】教学观念 自身素养 质疑能力
质疑是一种能力,是学生对自己知识的一种反思,对老师教学的一种反馈,同时也是对老师教学的一种挑战。教师不要因为害怕学生质疑自己的教学,而将学生的这种能力扼杀,要通过学生的质疑,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提高教学质量,这才是一个合格称职的教师应该做的事情。
一、改变教学观念,耐心面对学生的质疑
传统的教学,一直是以老师为主,学生将老师摆在了很高的位置,认为老师讲的就是权威,很少有人去对老师的讲解进行质疑。这就导致了课堂教学的气氛压抑,形成了教师的单方向教学,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很低。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应该摆正心态,放低姿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质疑,让学生的质疑成为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催化剂。
在讲解现在完成时的“完成用法”和“未完成用法”时,我感觉课堂气氛比较压抑,我询问学生是否弄明白这两种用法,学生都低下了头,沉默不语。然后我冲着学生们笑着说:“既然弄不清楚,那就勇敢地向老师质疑,我尽量保证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听懂,如果老师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教学上的失误,还希望同学们能够勇敢地站出来指正。”这时有个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问到:“老师,现在完成时的未完成用法适用于什么动词?”我听到了学生的提问后,先对学生进行了表扬,也对自己的教学漏洞表示了歉意。然后告诉学生们,现在完成时的未完成用法在动词的使用上是有讲究的,要用延续性的动词,比如I have been in the army for more than five years.这句话就是个未完成用法,动作在5年前开始,还有可能继续下去。不可使用终止性的动词,如come,go,arrive,leave,join,become,die等。通过我的讲解,学生们恍然大悟,如果那位学生不提问,我漏讲的这部分将成为其他学生知识的空白。通过这件事,我充分地认识到鼓励学生质疑的重要性,在以后的课堂上,我鼓励学生ξ业慕萄Ы行质疑,以此来提高我的教学质量。
二、提高自身素养,自信面对学生的质疑
改变教学观念,耐心面对学生的质疑是前提,那么接下来就是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和教学水平了。只有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思维更加活跃,在面对学生的质疑时,才会更加的自信,为学生更好地解答。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平时的学习,对自己日常的教学不断反思,通过阅读大量的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准确有效地解答学生的质疑。
在讲解主动语态变被动语态的方法前,我认识到这部分的知识比较琐碎,需要更加系统地掌握这个知识点,这样才能在课上更好地展现给学生。我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并掌握这部分知识,我备课时将其进行了总结:(1)含有短语动词的被动语态,并且我用对常见的这类短语动词进行了总结,比如有take care of,look after,take off,look at,send for,look up等,以此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2)含有双宾语的动词的被动语态,这点我着重从对宾语的变动入手,帮助学生区分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的用法。(3)带有符合宾语的动词的被动语态,这部分对宾语补足语是省略to的动词不定式,变为被动语态的情况我进行了深入地学习,目的是能够更准确教授给学生。由于我在备课时,就对知识点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在授课阶段,学生们对我质疑提问时,我能够有效地进行解答,不仅提高了我讲课的信心,而且让学生对我的信心也越来越高,为今后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提高质疑能力,优化教学课堂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有见地提出一针见血的问题。质疑是种能力,和提问是有区别的,他要求学生能够从知识的本质出发,发出疑问,而不是一味地“乱问”,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质疑能力,那么不仅浪费时间,还会影响课堂秩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的目的在于让同学们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从问题本质出发,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提问。
在提出质疑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要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式。例如在讲解被动语态时,我在课堂上设置了被动语态“三步曲”,对学生层层引导,让他们层层深入地学习、思考。首先,我先让学生掌握被动语态的结构,让他们思考有哪几种常见的被动语态,每种情况造一个句子,并让他们记住It is said that… / It is well known that... / have sth. done等这些特殊的句型。并鼓励学生进行质疑,我对他们的问题进行解答。然后,我让他们思考如何将主动语态变成被动语态,让他们通过例子总结出规律、方法。最后,我给学生指出了几种主动语态变被动语态的特殊句型。通过将一个知识点进行层层剖析,层层深入的讲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当中,能够提出更有效的问题,优化了教学课堂。
以上是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的几种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并且在自己的课堂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希望能够给广大英语教师的教学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 薛彦. 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J]. 中学时代,2014(06).
[2] 赖香姑. 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J]. 科技视界,2012(16).
被动语态讲解范文3
【关键词】支架理论 最近发展区 被动语态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07-02
一、引言
支架理论源自建构主义理论,其主要观点是学生可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并逐步构建整体概念。学生在支架的协助下逐步深入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支架撤离后,也能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因此,笔者认为通过提供相关的支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被动语态的理解、应用。
维果茨基(1978)提出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实际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最近发展区,指儿童正在发展的过程,表现为儿童在这一阶段尚不能独立,但在成人和其他学习同伴的帮助下完成某一学习任务。[1]由以上理论可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情提供适时适当的帮助启发、引导,为学生理解知识搭建支架,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所以,笔者通过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即初二学生已学习过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掌握了两种时态的基本构成和用法。学生对被动语态一无所知。所以,教师明确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需要达到的水平,接着就需要通过搭建支架来帮助学生理解被动语态及在不同时态的用法,掌握该语法。
二、支架理论在初中英语语法课的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2]因此,教师利用文本语篇情境,在学生已经熟悉的文本背景下,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直观感知被动语态的结构,从而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吸纳被动语态的结构这一知识点搭建支架。
支架一:1.Who design the game? 2.What are on a golden cloud? 3.When can we buy it?
教师通过设计问题为Passive Voice的引入设置了一种情景。这一阶段,就是让学生在文本提供的情境中感性地接触被动语态,了解被动语态的语法概念。向学生提了三个问题(问题的答案在课文中,且都含有Passive Voice)。 这一步为学生掌握Passive Voice 的结构构成构建了脚手架。
学生回答完后,老师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并用颜色笔在Be动词和动词过去分词处标注。然后教师让学生一起大声读答案。此一步的设计通过输入强化(颜色笔、大声读)的方式,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对被动语态的基本结构形成了一定的表征,为促成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奠定了基础。
支架二:支架式教学应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生的理解逐步引深入。[3]支架一能够使学生对被动语态的结构(form)有了感性的认识,教师支架二的提出是为了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对被动语态的意义(meaning)即概念的知识进行建构从而进一步将被动在不同时态中的结构构成这一语法点逐步分解,使学生的理解逐步深入。
学情分析:通过支架一,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对被动语态有了一定的表征,但教师还要对被动语态的结构组成、含义等相关知识进行深层加工和处理,使学生能够实现从感性输入到理性摄入的转变。
首先教师让学生总结三个句子的共同点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并且解释为什么都有Be动词。因为这些句子都用了Passive Voice(写在黑板上),被动语态的基本构成是BE动词+PP(动词过去分词),这一步通过反馈和解释使学生对被动语态的摄入搭建了支架,掌握该语法项目的形式。
然后针对被讲解动语态的语法概念,教师提出了以下三个问题:
1.Can the game design itself? 2.Can these words write on a golden cloud by itself? 3.Can the game sell itself?
三个问题的提出是为了激发学生对被动语态的含义的理解和探索,即被动语态强调句子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而非施动者,即三个问题就是使学生认识到该游戏自己不能设计自己而是被设计:这些字自己不能写在金色的云上,而是被写在上面:该项游戏自己不会买自己,而是被卖。从三个问题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就建构了对被动语态的含义的相关知识。这是教师在上一个支架(即对被动语态的形式)的基础上又升高的另一个支架(对被动语态的含义),使学生在对被动语态的知识的认知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接着教师分别解释各个句子的不同之处,从而为学生正确使用被动语态提供概念支架。
教师通过让学生主动探索被动语态的基本构成,体现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立场。同时也为学生完全掌握被动语态的基本构成搭建了脚手架,即:教师明确学生的当前的知识水平(已经被动语态的基本构成Be+PP有了初步的认知),然后通过概念的介绍和解释,使学生清晰地明确了Passive Voice在不同时态中的用法。
支架三: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的差距。在支架一、二的帮助下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建构了被动语态的形式、意义的相关知识,此时的知识还需经过深化加工,需要经过实际运用将概念性知识具体化。经过前面对两个这支架的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达到了对被动语态的形式、意义的认知,还需要发展到会将概念性知识进行运用,从而促进最近发展区的形成。鉴于此,教师抛出支架三、四。
学情分析:教师通过前两个支架学生已经感知、理解被动语态的形式、含义。接下来教师通过解释被动语态的用法,是学生对该语法项目的知识系统化。
教师在PPT上呈现被动语态的用法,通过教师的解释,学生建构了被动语态的用法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形成了对被动语态的形式(form)、意义(meaning)、用法(function)这一语法项目的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支架四:学情分析:教师通过对语法的举例介绍,引导了学生对被动语态的形式、意义、用法的感知和理解。学生的知识框架中已经构建了被动语态的知识体系。
接下来教师通过让学生补全对话的形式强化对该知识的运用。
1.教师通过教材中的一个对话练习强化学生对Passive Voice在一般现在时中的用法。教师巧妙的搭建支架使学生在情景中理解Passive Voice,促成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形成。
2.教师展示文中的对话练习加强学生的对被动语态在一般过去时的用法,使学生对Passive Voice有了进一步的深入,能使学生内化Passive Voice的用法。这一部分是学生在完全理解了前一个支架(学生内化Passive Voice在一般现在时中的用法)的基础上又提升的一个支架,使学生在知识上有了系统的认识。
3.教师按照故事的逻辑顺序展示了几幅图画,教师做完示范后,通过补全整个故事这个支架的搭建使学生对Passive Voice+By的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也体现了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强调个体通过帮助后主动建构认知结构。
支架五:建构主义提倡合作学习,其可以发挥同伴互助作用,同时可以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建构、运用知识。
学情分析:通过前四个支架,学生对被动语态这一语法项目有了比较全面的认知和掌握,基本形成了对被动语态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接着就要通过口头表达来运用知识。
教师呈现一幅图片,上面显示的是一把破旧的小提琴,相关信息它的产地、破损时间(1870s)、设计者。
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口头描述图片的相关信息。提示的问题如下:
1.Where is it made? 2. Whom is it designed by? 3. How many strings were broken? 4. Where is it kept?
这一支架的搭建是学生在掌握 Passive Voice+By用法的基础上开始独立解决问题,运用语言。教师通过设置真实情境,可以激发学生语言运用的动机,能够将所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达到学以致用。
三、教学反思
1.支架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当前的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学习动机有较好的把握,客观评价学生的思维水平,从而确定最近发展区,提供适当的教学支架,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
2.新知识的摄入通过教师搭建的支架帮助学生主动加深对知识的构建。学生不能一味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在探索知识用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相应帮助,促进学生沿着搭建的支架努力爬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初期的启发可相对多点,然后逐步减少,让学生能够独立摸索,从而自己独立掌握新知识。
3.另外,学生之间的同伴帮助也有助于理解新知识点。如通过小组合作、头脑风暴等的方式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
参考文献:
[1]Vygosky,S.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转引自朱永举.例举支架模式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中学外语教与学[J].2013.(9):11
被动语态讲解范文4
一、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爱因斯坦也曾经说:“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学生都希望他们的老师是一位仪表出众、博学多才、思维敏捷的人。作为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使学生从内心钦佩你的学识,感到只要认真学习,一定会学有所成,要不他们会认为你无能,而失去学习的信心。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身为高中英语教师,就必须具有深厚的专业功底,为学生创设最优化的英语学习环境:首先,在课堂上教师应显出良好的语言技巧,正确的语音音调和较强的口语能力。第二,在板书上应书写规范、熟练而且美观。第三,应具有英语组织教学的能力,迅速地进行口头提问,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教师必须认真备课,精心研究教材内容,做到熟练驾驭教材
英语教材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要把握教材的内容,就必须在备课上下功夫。从某种意义上说,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备课的质量。精心备课,能使我们收获课堂的精彩。而设计课堂,就如设计人生。备课的过程是对教材和教师用书等客观材料的一次重新组合的处理过程;是聚知识、技能、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等各方面的一次提高过程。所以,在备课过程中,要刻苦专研教材,做到熟练驾驭教材。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把教学内容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讲授出来。而且能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例如:在对高二(下)Unit 14的 Grammer (Passive Voice)进行备课时,我们不仅要涉及其基础知识的透切讲解及练习(concept, different forms, basic usages etc),还应该结合高考、根据学生的现状对下面几个方面进行适度的挖掘和操练:
1、祈使句等句型的被动语态。
2、主动形式表被动含义的被动语态。
3、被动语态的惯用形式(be hurt; be used/accustomed to……)
4、被动语态的含义(被动;状态)及get/grow/lie/remain etc + P.P的用法。
5、make, have, get, let 等特殊词在被动语态中的用法。
6、情绪化动词的被动语态(如:be satisfied with…; be shocked at…; be interested in…etc.)
7、历年来被动语态中出现的常考题。
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人对某事物或活动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肯定的情感体验,使人感到情感上的满足,从而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接触、认识和研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培养他们思维的发展。高中生学习英语也是这样。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遵循英语教学原则,不断变化教学方法及手段,适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之变苦学为乐学,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四、讲究教法,注重教学效果
我们应充分利用现行高中人教版图文并茂的特点,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实况,循序渐进,精讲细练,讲练结合,化难为易,动静结合,灵活多变,采取切实可行、讲究实效的任务型教学方法。授课过程中的复习要有重点,复习那些与课本新授知识密切联系的内容,新授课也不能全讲,而是重点突出,关键之处反复讲,学生能理解的地方绝不重复。该课的讨论、巩固和练习也必须为新授课内容服务。通过学生的讨论和练习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和深化,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也是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被动语态讲解范文5
[关键词]导游词 英语翻译 语境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048-01
一、导游词翻译过程中的语境差异
汉语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语言之一。复杂之一便在于意义“语境”。语境是各种各样的,所以中文的词义也是千变万化的。例如:“书”的英文是book,可是介绍中国女子擅长的“琴棋书画”中的“书”却是handwriting或者callyigraphy。在导游词讲解翻译过程中,不要受中文的约束,要时时留心意义语境,这样才能确保译文的准确性。例:“中国国家旅游局” China’s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世界旅游日”World Tourist Day。
同是旅游,前者和旅游业有关,后者和旅游者有关,只看文字的字面意义,不注意它的实际含义 ;不了解实际情况,不管文字出现的具体场合,甚至按照字面的直译或意译,就会造成误译,给外国游客留下错误的印象。翻译时不能受中文的约束,时时留意语境,才能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可见中文的语境意义是要格外引起注意的。
二、导游词翻译过程中的词汇本义和引申义的差异
在导游词翻译过程中有时会遇到某些词在词典上找不到适当的词义,如果生搬硬套,不能确切地表达原意,甚至会造成误解。这时要做的是根据上下文,从该词的根本含义出发,进一步加以引申。引申意义也是脱离不了词的本义。如 “风景如画的西湖 ”。这里的“风景如画”用什么词好?“picturesque”是个不错的选择。“嵩山以习武著称,又是佛教名山,山中寺院林立。”用“galaxy(星系,银河)”这个词引申一下表示“多”,这句话可译成:With a galaxy of temples,the Songshan Mountain is one of China’s Buddhist shrines as well as a center of Chinese material arts。由此可见,在一定语境下,语言的引申很重要。
三、导游词翻译过程中成语直译与阐译的差异
两种语言毕竟存在差异,还有很多成语直译后得不到相对应的成语。当直译有困难或勉强译出,而英语游客又无法理解时,一般应采用阐译法。阐译主要是指在翻译时抓住内容和喻义这一重要方面,结合上下文,比较灵活地表达原意。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如果直译便是:Heaven above Hangzhou and Suzhou below,这样外国游客便会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原文要表达的是举世无双的意思,用阐译法则译成:As there is a paradise in heaven,there are Hangzhou and Suzhou on earth。这样外国游客就能理解了。一般说来,成语的主要意义并不等于构成该成语的各个单词之义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大于它,甚至同它大相径庭。这就是:“熟悉的词用于表达不熟悉的意思”。如下例中“鸡毛蒜皮”一词的英译,光译这个成语的形象是不能达意的,只好又加一句,点名形象的联想意义,只是不免有些累赘。例:“我们尽忙着鸡毛蒜皮的事,还没有顾得上呢。”――“We haven’t had time,we’ve been too busy with chicken feather and onion skin affairs,with light trivial matters!”
四、导游词翻译过程中的被动句翻译的主、被动差异
在导游词翻译中我们常会碰到被动句。汉语的被动句子,从结构上来说,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带有表达被动意义的标记;另一类则不带这种标记。普通而常见的是后一类。不论属于哪一类,英译时基本上仍可运用被动语态。例:“张家界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Zhangjiajie has been listed in the world natrual heritage list”。这一类句子有的说出了动作的主动者,有的则没有说出。但不管哪种情况都着重被动的动作,这也是之所以用被动形式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中文里表示被动的不要老在找“被”字,而是更要关注象“挨”“由”“给”“予以”“遭到”“受到”“为”“所”等词作为被动符号。例:她深受大家的尊敬――She is greatly respected by everyone。
五、主动句翻译的主被动差异
在翻译导游词的时候,不要受到中文主动句约束,有时可有意识地运用被动语态。有些句子在形式上一般都有主语,也有动词,但是主语在实际上是谓语动词的动作承受着者,而不是执行者。动作执行者并未出现。这种句子结构上为主动句,而含义上是被动句。这一类型被动句在汉语中大量存在,英译时一般也要用被动语态来处理。例:武汉的黄鹤楼初建于三国时期。――Wuhan’s Huanghelou (Yellow Crane)Tower,was originally built in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上面的例句如果用被动语态翻译比主动语态要更生动,所以在导游翻译中大量的中文主动句要根据情况灵活地译成英语的被动句。
被动语态讲解范文6
总体而言,同学们在做这类题型时应重点注意以下三点:
一、 注意动词的时态
根据时间状语及特殊的词语来确定时态。
二、 注意动词的语态
若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时,用主动语态;若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时,则用被动语态,这时谓语动词必须用“助动词+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另外,过去分词作定语或宾语补足语时表示被动意义。
三、 其他几个注意点
比如,注意动词不定式及V+-ing形式;注意某些特殊的动词形式;注意动词的单复数形式;注意主从复合句的时态搭配;注意上下文及前后动词的暗示等。
然而,正如谚语所说“Easier said than done(说说容易做做难)”,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调查发现:好多学生对老师所讲的方法或注意事项表示理解,但在具体实践时还会屡屡出错,这其实说明学生练习的量还不够,或者说还没有真正理解解题技巧。那么,如何应对呢?结合中考题,请同学们看以下具体的解题步骤:
一、 如何确定动词的时态
时态是动词填空的重点,在解题时必须慎重。确定时态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 根据句中的时间状语来确定时态。
例1Mr Liu’s daughter _______(practise) the piano in Room 301 at 7:30 p.m. yesterday.
(2007•江苏无锡)
解析根据句中的时间状语at 7.30 p.m.yesterday,我们不难看出时态应为过去进行时,故答案为was practising。
2. 注意时态呼应。
例2It was raining hard, but none of them said they_______(stop)working in the fields.
(2007•江苏无锡)
解析根据“It was raining hard, but none of them said”我们很容易得出后面时态应用过去将来时,故答案为would stop/were going to stop。
3. 根据上下文确定时态。
有时句子没有明显的时间状语,也不能用时态呼应规则来对照,这时我们就可以根据上下文内容来判断时间关系,确定时态。
例3The little girl will give the flowers to the hero when he_______(appear). (2009•江苏无锡)
解析该题没有明显的时间状语,但它是由when引导的主从复合句,根据主句的一般将来时态,可以确定从句用一般现在时,故答案为appears。
二、 如何确定动词的语态
我们在考虑时态的同时,也要考虑语态。当句子的主语是谓语动词动作的承受者时,用被动语态;反之用主动语态。注意:不及物动词或相当于不及物动词的短语动词(如listen,sleep,happen,get up,grow up,break out,come in等)没有被动语态。
例4Today, to hold the Olympic Games_______
(consider)as a rich prize for a country.
(2008•江苏无锡)
解析很明显,该题应用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故答案为is considered。
三、 如何确定非谓语动词的形式
如果所给的动词在句子中不作谓语,就应该考虑用动词的非谓语动词形式。究竟选用哪种非谓语动词形式,可根据情况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 在及物动词want,hope,wish,decide,would like等动词后用不定式作宾语。
例5Shortly after he knew some English, he went on_______(teach) himself French.
(2009•江苏无锡)
解析go on doing sth.与go on to do sth.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一组短语,这儿根据上下文应是继续不同的动作,故答案为to teach。
2. It is time(for sb.)to do sth.,something to eat/drink,have nothing to do等句型中要用动词不定式。
例6Britain was the first country in the world_______(have) a free health system.
(2007•江苏无锡)
解析该题考查了the first/last...to do sth.这个结构,故答案为to have。
3. 在enjoy,finish,mind,be busy,be worth,feel like,what/how about,can’t help,practise,have fun/problems等后要用动词-ing形式。
例7I don’t think Aunt Wu would mind
(take) care of our children while we’re away.
(2009•江苏无锡)
解析该题考查了mind doing sth.这个结构,故答案为taking。
为方便同学们记忆,我把动词填空的解题技巧编成三句顺口溜:认真审题是前提,确定两态(指时态和语态)是关键,主谓一致是保证。
事实上,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尽管有些同学时间概念记住了,谓语动词的时态和语态也确定了,但在答题时仍会出错。所以我们还应注意:
1. 要弄清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过去式及过去分词等形式。
2. 要注意谓语动词与主语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
3. 祈使句中,或在情态动词、助动词后,谓语动词要用原形。
综上所述,我们学习了中考动词填空的解题技巧和应对策略。但理论掌握好不好,关键还要看实践,下面还是让我们一起来思考历年的中考动词填空,进行实战操练,看看你掌握了多少?祝你轻松过关!
【中考点击】
1. I’ll tell our monitor the good news as soon as he
_______(come) back to school.
2. It was a pity that you_______(not attend) the meeting last Friday afternoon.
3. We should think about what we can do_______
(keep) animals and plants from becoming endangered.
4. On May 12, 2008, Sichuan_______(hit) by a strong earthquake which killed many people and destroyed many buildings.
5. Playing computer games is delightful, but _______
(spend) too much time on it may do harm.
6. Today, to hold the Olympic Games _______(consider) as a rich prize for a country.
7. Many changes _______(take) place in our daily life since the invention of the computer.
8. The policeman said that he _______(see) a Young Pioneer help an old woman cross the road the day before.
9. Our Maths teacher_______(prepare) the new lesson with other teachers in the office from 2 to 4 yesterday afternoon.
10. The first step towards_______(protect) the environment is to try to throw away less rubbish.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