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房地产近期的走势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房地产近期的走势分析范文1
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发端于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与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制度红利和居住需求的释放造就我国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的20年。数据显示,2001年我国房地产业固定投资占GDP的比重就超过了国际上认定为支柱产业5%的标准,至2010年这一比重更是超过了12%。截止目前,房地产行业对整个GDP的直接或间接贡献率已达15%,成为国民经济名副其实的支柱行业。
然而4年前“限购令”的出台,正式意味着我国房地产行业黄金时代的终结及行业拐点的到来。行政化的手段带来的不仅仅是对行业本身的影响,更深层次是导致了大众心理预期的转变。未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到底何去何从?房地产行业的未来走势如何?是否还存在着发展机会?本文试图就上述问题作出粗浅的分析。
一、行业走势分析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不仅仅是大自然季节更替的客观规律,也是大到国家、社会,小到单位、个人的普适法则,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呈现出“上升一调整一再上升一直至衰退”的螺旋式发展轨迹。我国的房地产行业也不例外,经过改革开放以来数十年的“春生”阶段的急速扩张及粗放式发展,接下就是调整和转型的“夏长”阶段,在这一阶段,整个行业的产值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继续高速增长,甚至还可能会有所下降,但行业内的调整、整合、转型不会就此停止。完成“夏长”这一阶段后,则必将迎来行业的“秋收”阶段,笔者判断,届时很有可能是我国房地产行业继“黄金十年”之后的“白银十年”。
其次,从客观情况上分析,作为国家经济支柱的房地产业,不可能一下就垮下去,否则必将危及我国整体宏观经济形势,这一点从国家近期对房地产业调控政策思路的微妙转变中已经得到了佐证,“限购”这一行政化的手段必然会被全面取消,而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市场化”的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市场手段来自然消化行业泡沫”已成为政府调控房地产行业的基本指导思想。
再次,二胎政策的实施及改善型需求的释放会给我国房地产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刚性需求”。而支撑这一需求其实是中国几千年来“农耕文明”文化,中国人对土地和房屋有着特殊的感情及心理需求,这一文化是与西方的“海洋文明”截然不同的,因此国外的所谓“理论及经验”不能简单的、形而上学地用于分析这一根植于中国特有文化氛围的房地产行业。
最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房地产项目,特别是商业地产项目,必将与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行业进行更加深层次的融合,从而迸发出更多的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地产项目,推动房地产行业进一步转型发展。
综上所述,尽管中国房地产行业“野蛮生长”的“黄金年代”已经过去了,但是并不意味着房地产行业就有没有发展机会了,理性的分析让我们看到房地产行业其实是“危中有机”的。
二、投资机会分析
首先是并购类机会,由于国家银根的定向紧缩,必然有不少的项目,特别是中小房地产商的项目会处于资金链断裂乃至破产的境地,这为房地产行业内提供了难得的并购类机会。介入之后或自行开发运作,或转让,由于接手成本低,都有望获得可观的溢价收益。
其次是转型机会,只要能深刻把握房地产业发展趋势和规律,凭借已有丰富管理经验及业内资源,完全有可能以全新的思维和经营理念打造出新型的商业地产项目,从而带来项目估值的大幅提升。
总之,只要规避明显供过于求、而又缺乏中心城市辐射和人口聚集能力的二三线城市项目,聚焦一二线城市中心城区的优质项目;规避传统的商业地产项目,聚焦新型商业地产项目,我国房地产行业的机会不少。三、大力发展互联网商业地产
笔者认为,未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机会在于商业地产,而商业地产的机会在于新型的互联网商业地产。何谓互联网商业地产?目前业内并没有统一的意见。前段时间,地产大佬王石的一段狠话,在网络上流传很广:“淘汰你的不是互联网,而是你不接受互联网,是你不把互联网当成工具跟你的行业结合起来。最终淘汰你的还是你的同行。”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层面对互联网商业地产的特征进行描述:
互联网商业地产不同于传统的商业地产,其实质是是对传统地产商业模式的创新。传统商业地产的模式无非是两类,一类是先设计、开发,再出售套现;另一类是先自持物业,择机出租或出售获利,无论是哪一类获取都是转售收入、租金收入及未来的溢价收入。而互联网商业地产则试图打破这一传统模式,更多从用户体验、平台、规模和流量上做文章。
互联网商业地产项目追求不是商家的利益,而是更好的用户体验。传统的商业地产模式从选址、获取土地、前期市场调研、定位、规划设计、施工、销售组织、营销策划、招商、运营管理,以及根本的利益分配和投资回报退出机制都已经非常成熟,其商业模式的逻辑是更多地考虑商家的利益,比如规划设计、品牌引入、销售场景设计、气氛营造上,都是为了更多的让消费者经过、引发购物冲动。然而这种设计思路及结果都无法给顾客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
房地产近期的走势分析范文2
【关键词】世界经济形势 对中国 影响
一、世界经济形势
1.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
2008年世界经济面临次贷危机、油价高企等因素的影响,最近各研究机构纷纷调低了预期经济增长指标。2008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从2007年7月时的5.2%下调到4.1%,下调了1.1个百分点;对美国和日本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均下调至1.5%;对欧元区经济增长率的预测降为1.6%;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降为10%。美国经济发生衰退的风险加大,但不会引发全球经济衰退,主要经济体之间周期的非同步性决定了全球发生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很小。
2.美国次贷危机及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在于,“9.11”以后,为刺激经济,美联储一直实施低利率政策,导致不动产价格攀升,继而形成房地产市场泡沫。从2004年6月开始,为了遏制通货膨胀压力的上升,美联储连续17次提高基准利率,至2006年6月联邦基准利率最终被提高到5.25%,导致房地产需求下降,价格回落。同时,因为债务已经超过了房屋的实际价格,拖延还贷的现象显著增加,首先被拖欠的贷款就是所谓的次级贷款。美国住房市场的急剧降温,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激烈动荡。
关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在学术界有这么几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看法,认为美国经济将陷入严重衰退。有评论认为,美国这次经济衰退将比1991年、2001年的衰退历史更久,全球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第二种看法,认为对美国经济的估计不必太悲观。从长期看,美国经济结构比较稳健,目前所面临的只是一些短期的不确定因素。第三种看法,认为世界经济正在步入一个拐点,全球主流经济政策正在由自由放任转向政府干预。第四种看法,认为以美国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开始瓦解,需要重新考虑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使命。第五种看法,认为短期内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对中长期经济走势会产生重大负面影响。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政府通过利率政策、注入流动性政策、财政政策、行政措施进行市场干预,这些政策会阻止次级贷危机的进一步扩散。但中期内大量注入流动性与降息使通货膨胀风险加大,长期内将影响金融市场的运行模式。
3.石油价格波动及走势分析
关于原油价格高企,油价已不单纯是石油供需关系的反映,而是世界地缘政治、外交关系的晴雨表,国际金融资本市场的衍生物。近期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1)美国原油库存的变化;(2)石油产量的变化及产油国政局的影响;(3)石油市场的投机活动;(4)全球通胀与美元贬值;(5)对经济增长的预期;(6)经济结构变化与技术进步导致对原油的依赖程度大幅下降,等等。石油价的确定,既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受金融投资影响,还受预期影响。研究显示,石油市场是一个信息无效市场。这意味着,石油价格并非随机游走的。目前,金融投资是决定石油价格的主导因素。国际上的金融强国(美国、欧洲和日本)在石油价格的制定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关于油价走势,,持续6年的弱美元局面可能于年内改变,相应地,高油价、高金价状况也会改变,国际大宗资源和农产品价格的走势可能不会延续太久。这是因为尽管弱美元有助于提高其国家资产负债的质量,但从战略上说,强美元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长期实施弱美元政策,一是降低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和国际储备资产的地位;二是使俄罗斯获益;三是激化了美、欧矛盾。投机与欧佩克(opec)理念的转变是此轮油价上升的主要动因,但全球经济减速短期内将不支持油价大幅攀升。油价走势在短期内不排除继续创出新高的可能,但需求面不支持油价上涨;中期看,新兴市场经济对石油需求的稳定增长与opec理念的转变,使油价仍然维持在高位;长期看,油价走势将取决于替代能源的开发进展。
二、世界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1)出口减少,经济增长下降。有关分析认为,外部环境“趋冷”,使中国内部经济自动“降温”。如果宏观调控过度紧缩,容易形成“超调”。(2)货币政策加息空间很小。中美货币政策具有不同取向。在美联储不断降息的情况下,中美利差的扩大将会吸引更多的国际资金流入中国,加剧中国的流动性过剩。中国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加息空间被一再压缩。
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程度将取决于美国经济减速的程度。根据测算,中国出口增长率与美国gdp增长率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美国gdp增长率每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增长率平均将下降5.2个百分点。因此,2008年要警惕出口增速下滑,但一些行业的生产性投资依然过快增长而可能出现的产能过剩。
房地产近期的走势分析范文3
关键词:房地产价格;灰色关联度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
一、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从1998年国家推行住房私有化,2000年商品房被唐山市民所接受,到2003年房贷全面放宽,2006年全国知名品牌地产开发商进驻唐山,唐山房地产价格一路走高,影响唐山房地产价格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
(一)居民收入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体现了一个地区居民的购买力水平,如果一个城市经济水平发展较快,居民收入较高,那么这个地区的房价也就越高。如2008年北京的平均年工资水平为56,328元,河北的平均年工资水平为24,756元,而对于房价,北京明显高于河北,北京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12,418元/平方米,河北仅为2,779元/平方米。
(二)城市GDP。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一个城市宏观经济持续发展,能拉动房地产业的发展。人们对于经济持乐观的态度,必然也会增加对于耐用消费品――房产的购买。如果一个地区经济持续低迷,GDP增长缓慢,人们投资与消费均趋于谨慎,必然会影响房地产价格。
(三)城市人口总量。一个城市居民人口的多少能反映一个地区房地产的一般需求趋势。“住有所居”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或者由于产业结构变化等因素大量外部移民涌入,都会推动对房地产的需求。
(四)货币政策。当央行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银行利率的上升会提高购房者(主要为中低收入者,因为其购买房产要向银行贷款)的贷款成本,从而抑制房地产市场的需求,进而影响房价。如近期“新国十条”中规定的有关二套房的认定标准,贷款银行对借款人执行二套(及以上)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必然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一定影响。
(五)税收政策。当政府增加房地产交易税费时,将提高房地产交易成本,减少部分投机行为,降低房地市场的热度,进而影响房价。如果政府设立固定资产税,那么住宅空置率将会显著减少,从而抑制房价暴涨。如上海拟对住宅开征房产税,将会通过税收抑制投机性需求,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六)开发商的成本。简单地说,房价=成本(土地购置成本、建设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利润,假如当开发商由于土地的购置价格上升等因素而成本提高时,必然会对房价产生影响。
除以上六方面外,房地产的地理位置、居民家庭规模的变化、周边自然环境、城市规划等因素也会影响房地产价格。
二、唐山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上文对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下面从唐山实际情况出发做定量分析,考虑到数据资料的可得性和代表性,本文选取唐山房地产近7年的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研究。
(一)灰色关联度分析理论。我们在分析一个经济系统包含的因素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影响大、哪些影响小时往往需要进行回归分析,而回归分析要求大样本,分布是典型的,计算量大。八十年代初形成的灰色系统理论则考虑到回归分析的不足,采用关联度分析法来做系统分析。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中,把描述各因素对结果影响程度的“量度”称为关联度,其实质是描述系统发展过程中因素相对变化的情况,即变化大小、方向及速度等指标的相对性。房地产市场价格系统就是一个灰色系统,影响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诸因素在相互关系、作用程度、数据收集方面均符合灰色系统的概念。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主要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1、数列的无量纲化处理。比较数列和参考数列之间,以及比较数列之间,存在量纲不一致的情况,为了消除量纲不同给关联分析带来的不良影响,就要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无量纲化处理常用的方法有:初值化处理、均值化处理、标准化处理。
设x(t)=x(1),x(2),…,x(n)是参考序列,x(t)=x(1),x(2),…,x(n),i=1,2,…,m是m个比较因素序列。在这里我们用标准化的处理方法对各序列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即:
参考数列:y(t)==,,…,,
比较数列:y(k)==,,…,,i=1,2,…m,这样得到的新数列序列量纲唯一,其均值为0,方差为1。
2、关联系数的计算。首先,计算差数列y(t)=y(t)-y(t),i=1,2,…m;t=1,2,…n;其次,找出最大值max{}=maxmaxy(t),i=1,2,…m;t=1,2,…n与最小值min{}=minminy(t),i=1,2,…m;t=1,2,…n;再次,计算关联系数:(t)=,i=1,2,…,m;t=1,2,…,n。其中,(0
关联度反映了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在同一时刻的紧密程度,关联度越大,两个序列在该时刻的关系越密切;反之亦然。比较与(i≠j),若>,则表明第i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比第j个因素大。
(二)数据选取。前文对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做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挑选适用且可量化的影响因素作为唐山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指标,具体指标与数据见表1。(表1)
(三)实证分析。由于数据的计算比较复杂,故本文采用DPS软件辅助计算,实现灰色关联度分析,具体过程如表2~4所示(数据的计算考虑了随机误差)。(表2、表3、表4)
由以上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程度的排序,如表5所示。(表5)
(四)结论。第一,在影响唐山房地产价格的因素中,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加,增强了居民的购买能力,使得唐山房地产价格在近几年一直呈上升的态势(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等影响使得房价略有下降),并未受到2005年颁布的《国八条》和2006年颁布的《国六条》的影响;第二,由于近几年唐山经济迅速增长,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吸引了除农村和近郊人口外,大量外来的高级人才涌入,这些人购买力较强,因此人口增加对于价格就有较大的影响;第三,商品房屋销售面积是反映需求的指标之一,而竣工房屋面积则是反映供给的指标之一。从以上数据说明,商品房屋销售面积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程度较大,消费主导着市场价格的波动,此时形成卖方市场。
总的来说,目前唐山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但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是造成房地产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投机因素较少,在短期内仍将保持平稳上升的态势。
(五)不同地区关联系数比较分析。依据其他学者的分析,北京、上海、兰州等城市影响房地产价格的主要因素有所不同,可见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的排序具有个性,不能照搬其他城市的研究结论作为依据来制定房地产发展的政策。北京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我国首都的北京吸引了不少来自国外的人才,再加上国内高级人才的涌入,使得人口总量对房价的影响极其重要。在上海这类发达地区,房地产升值潜力较大,商品房成为投资者的投资入点,导致信贷规模对房地产价格产生较大影响,投机因素多,房地产泡沫出现的可能性大。人均可支配收入和GDP是省会城市兰州房地产价格最重要的两个影响因素,居民购买力的增强还会使得房地产价格进一步的上涨。虽然唐山不是省会城市,但是唐山的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路网发达,石油、铁矿石、煤炭、盐碱、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环渤海经济圈”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唐山经济的发展、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居住条件改善的需求,产生巨大的住房需求,唐山房价还会在合理的范围内进一步上涨。(表6)
三、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的定性定量分析,确定了影响唐山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化的因素以及各个因素对价格变化的影响程度,下面提出稳定唐山房地产价格的政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自2005年以来,唐山经济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居全省11个省市中首位,而房价却不是最高的,位于秦皇岛和廊坊之后。这说明唐山的房价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政府还需大力发展城市实体经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强社会保障能力,从总量上增加居民的收入来源,提高生活质量。只有实际购买能力的提高,才能确保唐山居民“住有所居”。
(二)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适当扩大住房市场有效供给。针对目前唐山房地产市场为卖方市场的现象,政府应做好土地管理规划,增加土地有效供给,加快闲置土地开发,压缩房地产开发商蓄地待涨造成过长的房屋建设周期,切实规范销售行为。此外,房地产开发有一定的周期,短期内难以迅速增加供给量,因此积极发展二手房市场,盘活存量住房也是扩大房地产市场供给的有效手段。
(三)加强金融监管,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一方面准确核实房地产商的资质,确保其有一定比例的自筹资金,防止不符合条件的开发商和项目套取资金;另一方面要积极支持有利于扩大中小普通住房供应的信贷资金需求,满足有支付能力城乡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做好房贷的审核,防止炒房者转嫁风险。
(四)运用灵活多样机制,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保障性住房主要针对低收入群体,政府应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城市住房中的重点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切实落实九部委联合的《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在政策主导的前提下,运用多样化、灵活化的机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到廉租房的建设和运作中来。针对不同收入群体设计不同的保障性住房方案,细化市场供给。
(五)依托城市规划,拓展房地产开发空间。随着唐山“凤凰新城”、“南湖生态城”等一系列规划项目的实施,房地产开发空间不断扩大。目前,建设路、北新道拓宽工程结束,外环线全线通车,因交通条件改变后,周边一系列配套设施将逐步得到改善,房地产的批量开发使得物业水平也将提高。在进行土地规划时,在一个地区内应使高、中、低住宅适当搭配,防止出现“贫民窟”现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高芳.郑州市房地产市场价格影响因素分析[D].西北大学,2009.
[2]政研.唐山房价走势分析[N].唐山劳动日报,2008.4.1.
房地产近期的走势分析范文4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世界贸易格局 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过去几年来,中国在通过增加市场因素来确定人民币汇率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尤其是自从2005年实行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有了实质性的升值。尽管如此,考虑到中国在贸易方面所占的优势,人民币币值仍被严重低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近一年基本稳定,近期外界敦促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仍不断加大。最近,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等在内的多国财金官员及国际组织,纷纷表示中国应当放松汇率管制,让人民币升值。美国若加入战团,无疑令中国汇率政策承受的压力突然加剧。
一、人民币汇率水平的走势分析
1、升值预期过高的原因主要是货币性因素
2005年7月21日汇率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是不是按照国际投机者的预期,持续不断地上涨,如果不是,当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如此之高,基本原因是什么?人民币确实存在小幅升值的压力,但并没有外界舆论和预期的那么大,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人民币遭遇如此大的升值压力?我们的基本结论: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有实体经济因素,但货币性因素远远大于实体经济性因素。
2、市场升值预期信号在减弱
人民币汇率改革正朝着浮动迈出了关键的、可喜的一步,客观上相对稳定了市场的预期。此外中美利差保持了一定的差距,美元短期内将较为稳定,中国利用外资的增幅在减缓,一定程度上会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3、实际大幅升值的压力不大
(1)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在不断释放人民币升值压力
汇率机制改革前后,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出台了大量的政策。从目前看,这一系列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其效应尚未完全发挥,而且在外汇管制和外汇市场建设方面,我国还存在进一步改革的空间,各种长期被压抑的用汇需求还可进一步释放,因此完全有可能在继续实行资本管制的整体框架下,进一步增加外汇资金需求,不断释放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2)中美利差在一个时期内仍将保持一定的差距
中国目前对银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和外汇政策的“胶着”,使货币市场利率一直走低,可以说是处于历史的低位水平。另一方面,近几年来实体经济的高速增长,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压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企业利润增长幅度减弱,物价上升速度减缓,出现了对整体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担心。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为了刺激经济也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因此,中美利差趋于保持一定的差距。
(3)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的渐进性
在人民币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的限度内,监管资本跨境流动还有相当的空间和较为成熟的政策经验。鉴于金融危机的教训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复杂性问题,相信中国政府对于人民币项下完全可兑换的进程,将会持有一个谨慎、渐进、连续的态度,绝对不像市场预期的那么快,更不可能按照国际游资预测的轨迹走。中国将会采取严格的资本流入管制,并视发展状况出台新的政策,尤其是对短期流动性资本的管制。随着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经验的逐步积累,必然会加大投资者的投资成本,增加国际游资对人民币直接冲击的难度。
二、中国汇率的国际环境分析
中国政府目前的政策相对较为谨慎,但中国绝对不能单一来解决当今全球经济、贸易的失衡问题。全球经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的失衡,是美国多年经济政策的结果。由此评价美联储格林斯潘的政策和遗产,对世界而言,是福还是祸?需进一步认真研究。因为要解决目前世界经济失衡带来的全球汇率波动,首先需要美国以大国负责的姿态来对待全球经济失衡,主动对多年积累的已扭曲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同时,鉴于美国经济“硬着陆”会对全球经济带来的巨大风险,针对此结果,最后无奈的选择,只能是各国加强合作,分别调整自身的经济结构,才能逐步改善国际货币体系。
1、当前世界贸易格局是国际政治经济结构变化的结果
理论上贸易格局的变化与汇率的变动密不可分,但全球近18年的贸易格局变化不是由汇率因素起决定作用的。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贸易结构出现三大特点。一是跨国资本流动直接带动了东亚各国包括中国的国际贸易。二是当前世界的资本流动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进行,跨国公司引导了国际贸易的流向。三是世界三大区域的贸易差额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对其他两个区域的贸易从“一顺一逆”(对欧盟顺差,对东亚逆差)变成“双逆差”。
2、汇率对世界贸易基本格局的影响在逐步弱化
由于世界贸易基本格局的变化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汇率对世界贸易基本格局的影响已经弱化。
(1)汇率波动基本已由金融易主导
全球跨国货币交易量已远远超过全球贸易量,跨境外汇日均交易量已达世界全年贸易额的10%左右。由于全球资产泡沫此起彼伏,金融易经常脱离实体经济。汇率信息中存在噪音,不仅不能自发调节贸易差额,有时甚至背道而驰。即使汇率波动的方向与幅度较恰当,其效应的显现往往还需相当时间。因此,平衡贸易差额已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汇率的市场化调节。
(2)部分汇率风险已被跨国公司内部化
当跨国公司成为国际贸易主体后,汇率成了跨国公司的内部核算价格,主要调节内部的利益分配,并不严重影响整体利益。中美贸易尤其是中国对美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美资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
(3)汇率波动基本不影响产品最终售价
一方面,产品最终售价中非贸易占比不断提高,对汇率的敏感性下降。另一方面,汇率大幅高频波动,使国际贸易承受不必要的汇率风险。为保持市场份额,出口厂商更倾向于自我消化汇率风险,而不是转嫁风险,汇率对需求的影响已经弱化。
(4)贸易不平衡格局具有长期的内在稳定性
汇率对贸易基本格局的影响力在下降,经济周期的影响力也出现下降,全球贸易基本格局具有一定的内在稳定性。1996-2009年,不但世界各国的汇率发生了较大波动,各国经济也发生了较大的调整,但国际贸易基本格局并未发生显著变化。
3、世界货币体系失衡再次显现
美元本位货币体系的脆弱性:特里芬难题与汇率风险。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的本位货币地位遭到削弱,但仍占各国外汇储备的60%以上,国际外汇交易的40%、国际贸易结算的50%以上。美元仍面临着“特里芬难题”,即作为国际货币要求的货币坚挺与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要求的国际收支逆差之间的矛盾。美元发行不受约束,导致世界资产泡沫与金融危机不断。更重要的是,国际储备货币的发行不再有黄金约束,世界货币的发行往往服务于一国国内的经济需求。
4、美国近期政策的走势分析
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具有相当的重要性,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大国”,世界各国需求不足,靠出口美国维持。目前在全球经济又一次失衡的状态下,美国政府完全可能沿用过去的政策思维和政策手段,解决美国的困境。历史上,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美元已经历了三次大的贬值和升值,正是这种大起大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特里芬难题。强势美元往往与巨额贸易赤字相关联,同时引起货币的超额供给;弱势美元往往与贸易赤字改善相连,同时导致货币的超额紧缩。
三、国际货币体系失衡下的中国汇率政策
解决世界经济的失衡既不能完全依靠美国的调整,也不能盯着中国的汇率。在上述世纪性难题背景下如何思考中国的汇率政策取向?尽管2001-2009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占美国总贸易逆差的比重逐渐在上升,但同期美国与日、韩、中国台湾的贸易逆差占美国总贸易逆差的比重下降了一定的比例。而且,虽然美国与东亚、东南亚的贸易逆差额上升,但比重却在下降。可见,美国的贸易逆差是全局性的,而不是地区性的。
近期,中美应在加强磋商的基础上,分别出台一些措施缓解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压力,从国际的视野进行自身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中美两国特别是美国应该而且有能力,主动创造有利的舆论氛围。美国应逐步实行紧缩政策,减少财政赤字,提高市场利率,以减少消费增加储蓄。美国目前有能力通过缓慢的结构调整解决美国经济的不平衡问题,关键是要有这方面的意识和大国的责任。中方决策者应清醒认识,汇率之争是国家利益之争。近期G20会议美方对中国金融服务业开放的要求,虽然有利于提高中国金融服务业的效率,但这仍不是解决世界经济失衡的根本性措施。第一,进一步加快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继续减轻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考虑中国结构调整尚需较长时间,在继续主动保持人民币略有升值压力的状态下,近期应该:进一步放开企业持有外汇比例的限制,推行企业意愿结汇制,逐步放宽银行结售汇头寸的限制,提高金融机构在外汇市场上资金运用的自主性,应不失时机地推进外汇市场的进一步改革,发展外汇衍生品市场,主动引导、培育市场主体管理汇率风险的能力,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调控机制。公开市场操作既可采取现货交易,也可采取远期、掉期等方式。第二,进一步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和管理。无论是从金融危机教训看,还是从保证当前我国汇率机制改革成功的角度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我国仍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资本管制。要进一步改善外汇统计、监测工作,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必要时可采取跨境资本交易税和无息存款准备金要求,以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同时,为了保持中国经济在较长时期内既稳定增长又不至于产生资产泡沫,必须尽快出台有关加强海外房地产资金流入的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对于流动性资本跨境移动的管理。第三,坚持引进外资的质量,加大“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引入外资要有战略性安排,应重视技术与管理的引进,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因此,首先要加快改善国内融资体系和放开境内各种市场化融资工具的限制,让企业的资金需求尽可能在境内得到满足。其次要宣传和方便企业,充分利用国内资金,减少人民币资产与外币资产替换后的收益代价。重新审视中央与地方引进外资的各项优惠政策,实现平等“国民待遇”,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调整原先控制企业“走出去”的外汇管制政策。最后是统筹制定企业“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进行资源战略储备,并以政府和企业相结合的市场策略与海外经济取得互利共赢的局面。第四,要确立放慢海外上市节奏,积极发展本土资本市场的战略安排。中国优秀大型企业大量海外上市,不是中国金融发展的长期战略。当前,我国要加快发展和健全我国包括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在内的资本市场,积极鼓励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风险投资企业海外上市(当然仍不排除在境内改善对其的相应融资环境),对于国有大银行上市筹资中,面对是否“贱卖”的争论,最好的办法是尽快发展境内私人股权基金作为第三方,与境外投资者竞争入股,包括筹集外汇资金入股,在支持、调控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对房地产信托基金,相关部门不能视而不见,要提高工作效率,尽快实现“与其放任不管,不如发展中国的信托基金”。第五,进一步运用好货币对冲操作手段。第六,增加双边贸易协定,提高亚洲区内货币的结算功能。第七,更重要的是应该积极落实并长期坚持内需主导战略。
【参考文献】
[1] 罗纳德・麦金农:美元本位下的汇率――东亚高储蓄两难[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2] 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房地产近期的走势分析范文5
新兴市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并不是今天才发生的,实际上在过去的五年中,世界经济的增长一直由新兴市场所主导:中国的增长占世界经济增长的1/4,金砖四国占到1/2,所有的新兴市场国家一起占了2/3左右。新兴市场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也不断上升,其贸易量占到了世界贸易总额的1/3,超过1/2的进口增量(2000年以来)来自新兴市场国家。同时,超过90%的原油和金属增量来自新兴市场,而80%的谷物消费增量也来自它们。
我们都可以发现,新兴市场作为一个世界经济增长最为强劲的引擎,这两年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国房地产市场自2006年开始大幅下挫后随之经济开始第一轮调整后,世界经济仍然可以在2007年保持强劲增长的重要原因。然而,作为世界经济增长中的另外一极,美国的个人消费的压缩、次贷危机的愈演愈烈,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是必然的。然而,同过往几次的作用机制不同,这次美国经济下滑虽然也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下降,但是并没有导致新兴市场经济增长的明显减速,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新兴市场近年来其经济增长的内生明显增强。
虽然新兴市场最重要的出口目的地仍然是发达国家,但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贸易也在快速增加之中;根据IMF的统计,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中有一半左右是面向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这种变化是新兴市场国家内部分工的体现,即中东、非洲、拉美等地区的大宗商品出口,和以亚洲国家为代表的工业制造品出口。从出口额占GDP的比重来看,中东和北非地区以石油出口为主,该项出口额占GDP的比重超过1/3;拉丁美洲国家对石油和非石油商品出口(农产品)的依赖都很大,两者合计占GDP的比重超过10%;撒哈拉周边非洲国家对非石油商品出口的依赖较大,其占GDP的比重接近8%;亚洲国家的出口则以工业制品为主,其占GDP的比重为18%左右。
主要经济体对新兴市场国家的依赖有所上升
在世界经济的增长模式中,发达国家带动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发展仍然是主要的。但我们也注意到,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其自身的消费能力不断上升,这些国家的需求对发达国家也具有了重要的意义。我们考查了2000年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出口结构的变化,发现美国、欧盟和日本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出口的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三大经济体中,日本和欧盟对新兴市场额依赖度较高。近年来,日本的外贸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过去的八年中,日本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的比重从23%上升到了41%;与此同时,对发达国家出口的比重从77%下滑到了59%。其中,对中国出口的比重上升明显,2000年对中国出口的占比仅有6%,目前已经上升到了16%,比欧盟的比重还要高出1个百分点;而对美国出口的比重则大幅下滑,对美国出口的比重曾经高达31%,但到2008年4月这一数值已经下降到了18%。目前日本的出口结构中形成了美国、中国、欧盟三足鼎立的局面。
另外,日本的出口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对亚洲国家的出口占到其出口总额的50%。除了中国以外,对韩国、香港、台湾、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的出口也较多。显然,日本同亚洲国家之间具有相当程度的分工,这在中日贸易中体现的尤为明显。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不断增长。中日贸易由原材料、纺织品等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向机电产品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转移,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的贸易结构转移。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主要的流向是机电行业,越来越多的日本电器、机械设备生产商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在中国的日资企业大量从日本采购零部件,并积极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产品再大量返销日本。同时,日本也向中国大量出口高端的机电产品。这种贸易模式在亚洲其他国家里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并对日本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欧盟经济对新兴市场的依赖也有所上升。近年来,欧盟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的比重从2000年的37%上升到49.6%。而同期对发达国家出口的比重从2000年的63%下降到目前的50.4%。从主要出口国家来看,对美国和日本的出口比重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从2000年的28%和5.22%分别下降到目前的21.1%和3.5%。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中,俄罗斯、印度、中国和OPEC国家是欧盟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其中对俄罗斯出口的比重在2000年仅有2.7%,目前已经上升到7.2%;对中国出口的比重也从2.9%上升到5.8%。
三大经济体中,美国对新兴市场的依赖程度是最低的,但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的比重也有所扩大。2000年美国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的比重为33%,目前上升到39.3%,其中有11.3%来自对同属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墨西哥的出口。美国的主要出口对象是欧盟,占到美国出口总额的21.7%;其次是加拿大,比重为21.2%;对中国出口的比重仅为5.1%。可见新兴市场国家对美国出口的影响较小。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无论是从增长的内生性,还是增长的规模来说,新兴市场对世界经济的增长都不再是无足轻重的,虽然在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上,后者引领前者的增长仍然是主要的,但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低迷的时期,新兴市场并非完全地跟随,而是能够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一定的缓冲和额外的动力。
新兴市场是一季度欧美日经济反弹的重要原因
2008年一季度,三大经济体的GDP增长速度普遍好于预期,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长依然强劲,并对发达国家的出口构成支撑所致。
实际上,新兴市场对发达国家经济的缓冲作用早就存在了。观察次贷危机以来美国、欧盟和日本的经济表现,我们注意到各国的消费和投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的机制在于,由于次贷危机加剧了美国楼市的调整,财富效应促使美国居民消费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欧盟和日本经济的增长。另外更重要的是,由于次贷危机导致了风险价格的重估,各国商业银行也相继提高了放贷的门槛,导致各国普遍出现了流动性危机,这对社会的投资和消费构成了沉重的打击。然而,在投资和消费不断下滑的情况下,各国的出口相对较为强劲,这为各国经济的调整提供了重要的缓冲。
2008年一季度各国经济的超预期表现更是与新兴市场关系密切。对于美国,2008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2.53%,增速比2007年第四季度略微上升0.07个百分点。细分来看,当季个人消费同比增长1.87%,增速比上季下降0.68个百分点。从出口的细分数据来看,相比对发达国家出口的疲态,一季度美国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依然十分强劲。因此,可以认为新兴市场经济的强劲表现对美国经济一季度的超预期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欧盟,2008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2.4%,略低于2007年第四季度的2.5%,但仍大大高于市场的预期。细分来看,当季个人消费、政府消费、投资的同比增速都有所回落;仅有出口表现亮丽,当季出口同比增长5.4%,增速比上季上升0.8个百分点。除了对美国和日本的出口仍然为负增长,对俄罗斯、土耳其、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增速都有大幅度的反弹,其中对俄罗斯的出口同比增长28%。
对于日本,2008年一季度GDP环比增长0.8%,远远好于市场预期,同比增长1.3%,比上季降低0.1个百分点。细分来看,2008一季度投资和政府消费增速都大幅下降,但出口和个人消费表现强劲。将出口分解来看,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增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一季度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同比增长12.6%,对发达国家出口增速仅为1.9%。奇怪的是对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出口增速比上季都有所降低,但GDP中的出口增速却在上升,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出口的国别数据采用的是名义增速,GDP统计中则采用实际增速;而日本过去一年的大部分时间处于通缩状态,因而才产生了这种现象。
总之,新兴市场对次贷危机以来发达国家的经济减速具有缓冲作用,同时也是一季度各国经济增长超出预期的重要原因。
世界经济将进入第二轮减速
我们知道,世界经济的第一轮减速是从美国开始的。最早是美联储开始加息,这直接导致了美国房价在2005年见顶,之后就开始不断下跌。房价的下跌导致了次贷危机的发生,而后者又反过来加速了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这个时候美国经济的调整开始通过两个途径向其他国家辐射:一是消费。美国作为全世界的最终消费者,其庞大的消费市场对整个世界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当美国消费者因为房地产引发的财富效应和次贷危机引发的流动性紧缩而减少消费时,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依赖于美国市场的国家进入经济的调整周期。第二个途径是,由于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风险重估,许多国家陷入了流动性紧缩,并导致了这些国家借贷消费和投资的减少。但是,新兴市场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却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这至少是因为两个原因所导致的:一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增长具有一定的内生性,因而能够在发达国家经济疲软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速;二是新兴市场国家在这一轮的增长中,财政状况普遍较好,对外债的依赖也较小,普遍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较强;在发达国家陷入流动性困境的时候,新兴市场国家的流动性仍然较为充裕,其消费和投资受到的波及也较小;不仅如此作为储蓄出口国,这些国家还能够为世界提供流动性(次贷后各种基金向美国公司注资就是一种表现),减小次贷危机的冲击。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在第一轮的经济减速中,我们看到的是发达国家经济减速和新兴市场国家依然强劲的经济表现,后者还在一定程度上为世界经济的调整提供了缓冲。然而,虽然美国消费的下滑并没有导致新兴市场国家增长回落,但是,次贷危机后,美联储意在改善消费和金融市场的扩张财政政策和大幅减息导致了美元的大幅贬值,并直接推升了全球能源价格、农产品价格,从而推动新兴市场的通货膨胀率迅速攀升最终迫使新兴市场自身采取紧缩措施来实现自我刹车。而这种对全球能源价格的推升,也使处于衰退边缘的美国经济雪上加霜。
目前新兴市场国家的紧缩政策将使得前期世界经济增长中的缓冲垫不复存在;而且从之前的分析来看,新兴市场减速将对日本和欧盟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并进而拖累美国经济的复苏,导致全球经济进入第二轮的调整。我们以前看到的是美国进口减少对于欧盟、新兴市场的出口的影响,未来,我们可能将看到美国出口的下滑。
因此,我们认为,随着新兴市场的紧缩、减速,全球经济将进入第二轮减速周期。这种减速何时结束,油价和美国经济复苏是比较重要的前提条件。
从油价来看,虽然我们看到油价从1998年的不到20美元一度上涨到了40美元,但是世界总体的原油消费并没有下降,而是在缓步增长,而从前几次石油危机的发展来看,世界原油消费的负增长是推动油价持续回落的重要条件。
持续的油价上涨,我们看到已经导致美、欧、日原油消费出现了负增长。但是,世界总体的原油消费在2007年仍然保持了1.2%左右的增长,其中新兴市场体是主要的贡献者,新兴市场体近期对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上调和整体经济的减速将对油价形成新的压力,但是这种传导周期可能会有6个月至12个月左右的时滞。而美国的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其房价的稳定,而房价的稳定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供求双方的平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新屋库存销售月数为11左右,而历史上该值在4左右。从这个角度而言,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企稳可能要等6个月以上。
房地产近期的走势分析范文6
一、前三季度我区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
今年下半年以来,我区把保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了一系列保增长措施,工业止跌回升,消费小幅回升,投资降幅收窄,全区经济开始显现出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的趋势。
(一)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6%,增速缓中趋稳,回落幅度收窄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全年目标的67%以上。前三季度,我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803.3亿元,按现价计算完成全年增长13%目标的67.1%,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回落幅度收窄。一、二、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11.2%、12%、11.6%,但增速回落幅度由上半年的1个百分点收窄至0.4个百分点,显示我区经济运行逐步趋稳。
(二)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14%,月环比增速持续回升,工业经济止跌回升
工业预警指数持续6个月回升。我区工业预警指数已连续6月在偏冷的“浅蓝灯区”回升,显示“止跌回升”态势得到稳固。
工业增速“止跌回升”态势稳固。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上半年0.2个百分点。但从环比看,7、8、9三个月分别增长12.2%、13.3%和14.5%,回升势头逐步稳固。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不同程度增长。受秦皇岛煤炭库存短期下降、冬季储煤、企业“去库存化”加快、部分工业品价格缓慢回升等因素影响,9月份原煤、发电量产量分别达到9646.9万吨、261.9亿千瓦小时,同比分别提高13.6个、3.5个百分点,化肥、精甲醇产量同比分别提高38个、60.3个百分点。
部分工业产品产销情况好转。前三季度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产品销售率高于上半年7.9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和交通运输制造业分别提高0.5个、2.4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提高1.3个百分点,金属、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提高9.2个、0.8个百分点。
(三)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增速继续回落,但缓中趋稳
固定资产投资超过全年目标80%。随着制造业、采矿业、农林牧渔业、基础设施、民生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前三季度完成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10413.3亿元,完成全年增长18%目标的81.8%,为全年目标顺利完成打下较好基础。
投资预警指数持续回升4个月。我区固定资产投资预警指数从5月份开始,在过冷的“蓝灯区”持续上行4个月,前三季度稳步回升至偏冷的“浅蓝灯区”,显示全区投资稳步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中趋稳。固定资产投资朝着趋稳方向发展,下行压力逐步减缓。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上半年的22.5%下降至三季度的20.01%,但缓中趋稳,前7个月、前8个月同比分别增长20.97%、20.57%,增长态势稳定。
地方项目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从项目隶属关系看,前三季度,我区地方项目投资达到9789.8亿元,增速继续保持高位,同比增长21.6%,而中央项目投资负增长0.4%。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2%,回落速度放缓,出现企稳回升迹象
消费完成额不足全年目标的70%。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227.75亿元,完成全年增长18%目标的69.5%,低于近几年同期70%以上的平均水平。
消费预警指数继续小幅走低。前三季度,我区消费预警指数继续延续今年以来在“绿灯区”的下行势头,达到113.8,比前8个月下降0.3点。
消费回落速度放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幅度由上半年的1个百分点收窄至前三季度0.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8%,分别比前7个月、前8个月1.8个、1.1个百分点,显示消费增长逐步加快。
农村牧区消费增速加快。随着收入和生活消费水平提高,农牧民生活方式逐步向城镇化靠近,前三季度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9.6%,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快1.7个、3.6个百分点。城镇消费增速趋缓,前三季度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1%,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慢2个、1.1个百分点。
消费热点增长出现积极变化。随着交通状况改善和居民出行方式改变,我区汽车类消费加快增长,带动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增长。前三季度,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分别增长2%、19.1%,分别快于前8个月3.8个、2.6个百分点。
(五)财政收入下滑明显,同比仅增长6.1%,但非税收入较快增长
财政收入完成额不足全年目标的70%。前三季度,我区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1850.1亿元,完成全年增长17%目标的69.8%,与近几年同期74%以上的平均比重差距较大。
财政收入预警指数持续下行。前三季度,财政收入预警指数延续年初以来下行态势,在过冷的“蓝灯区”继续下探。
财政收入增速创历史新低。前三季度,受企业利润下滑、税收收入增长缓慢等因素影响,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速分别较上半年、上年同期下降10个、29.3个百分点,创历史新低。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9.3%,分别下降7.7个和22.7个百分点。
非税收入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区非税收入同比增长14.2%,税收收入同比增长仅7.5%;非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27.7%,较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税收和非税收入结构失衡,不可避免地会衍生出乱收费、重复收费问题。
(六)城乡居民收入同比增速放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3.9%,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5.3%
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有所放缓。一、二、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增长15.7%、14.2%、13.9%,前三季度达到17198元。分结构看,工资性收入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同比分别下降16个、5.4个百分点。
农牧民收入增速较大幅度下降。一、二、三季度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9.8%、15.1%、15.3%,前三季度达到8076元。分结构看,在各项惠农支农政策作用下,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同比提高35.4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同比分别下降9.2个、18.9个百分点。
二、四季度经济走势分析及全年主要指标预测
在国内经济运行趋稳、落实“十”精神等积极因素背景下,加上我区工业和消费增速缓慢回升等利好因素,预计四季度全区经济将由缓中趋稳转向筑底企稳,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2.2%左右。主要判断依据如下:
(一)从经济周期性变化规律看,国内经济运行趋稳,我区经济有望筑底企稳
从国内看,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7.7%,但当季增速降幅逐季收窄,一、二、三季度分别增长8.1%、7.6%和7.4%,表明国内经济运行逐步趋稳。根据国内多家机构和经济专家预测,四季度GDP有望回升至8%或8%以上。另外,10月份中物联、国家统计局的制造业PMI重回50 %荣枯线以上。除积压订单指数外,其他分项指标全面回升。这表明国内经济筑底企稳迹象趋于明显,预计未来经济增长将稳中略升。
从我区看,自治区经济周期性变化规律和全国基本一致。总体上表现为,经济下行阶段我区生产总值变化滞后于全国3-6个月,经济上行时期我区生产总值变化与全国基本同步。再考虑到,四季度国家稳增长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初步判断,四季度我区经济也将筑底企稳,全年经济增长12.2%。
(二)从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看,我区宏观经济预警指数止跌企稳、先行指数持续上行,预示四季度经济将由缓中趋稳转向筑底企稳
从预警指数看,我区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在偏冷的“浅蓝灯区”7月、8月持平的基础上,9月份达到21,比8月份上升1点,显示全区经济呈现企稳迹象。
从先行指数看,5—9月,我区先行指数已持续上行5个月,9月份达到100.2,比8月份上升0.07点。先行指数持续回升,显示出我区经济未来继续好转的积极信号。
综合预警指数和先行指数走势判断,四季度我区经济整体将呈现缓慢温和的筑底企稳走势。
(三)从工业看,主要工业产品下游需求趋稳,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增强,企业“去库存化”持续推进,我区工业有望延续缓慢上升势头
四季度推动工业增长的利好因素较多。
一是区内外基建项目、保障性住房集中建设,将有助于拉动我区相关产业增长。我区能源原材料、初级产品比重高,工业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区外市场。四季度,国内投资需求增长将我区工业增加值缓慢上升。9月份以来,国家发改委集中批复的城市轨道交通、机场等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规模超过万亿元,将在四季度将集中开工建设。其中,按照今年铁路基建投资5160亿元的计划,四季度要完成2240亿元的建设投资任务,近期大准至集通铁路联络线、阿荣旗至莫旗铁路、海拉尔至黑山头铁路等一批区内外铁路项目已相继开工。从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看,四季度保障房竣工进度将加快。这些将有助于提高对我区钢材、水泥、有色金属等基建材料的需求,进而拉动对全区煤炭、电力的需求。
二是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对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显现。前三季度,制造业增速明显快于传统产业,其中汽车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快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5个和8个百分点。制造业利润实现较快增长,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54.3%、79.3%和6.4%,这将促进制造产业规模扩大和整体工业继续缓慢回升。
三是企业库存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将促进工业企稳回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增速由1-5月份的39.4%逐月降至前三季度的31.1%,产成品资金占用额增速由上半年的24.4%逐月下降至21.8%。其中,前三季度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产成品资金占用额分别负增长26.1%、17.6%、52.2%和11.2%、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产成品资金占用额负增长12.1%。“去库存化”进程加快,有利于企业改善经营、提高生产意愿,带动工业经济继续缓慢回升。
但必须高度关注煤炭供大于需、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压力大对工业增长的制约作用。
在煤炭需求上,从供给看,鉴于目前国内煤炭产能超过需求增长,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出台的《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实施方案》,明确了2012年内蒙古产量预期目标为9.2亿吨,但我区前三季度煤炭产量就已经达到了7.7亿吨,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的83.7%,四季度全区煤炭产量增长的空间有限。从需求看,受大秦线检修、电煤冬储需求增长、下游市场补库存等因素影响,6月-9月秦皇岛港煤炭月均库持续下滑,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缓慢上涨,显示国内煤炭市场需求有所好转。但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宽松的态势尚未发生根本改变,截至9月末,国内全社会煤炭库存达到2.87亿吨,其中煤炭企业、重点发电企业存煤同比分别增长70.4%、40%。四季度,国内经济放缓将导致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主要耗煤企业需煤量增幅降低,加上下游电厂总体库存保持高位、低价进口煤炭规模扩大,预计我国煤炭市场需求将继续低迷,煤价很难大幅上涨。
在企业经营资金上,受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下跌,劳动力、运输和融资成本上升等影响,加上涉企税费负担水平相对较高,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负增长4.3%,创2009年12月以来历史新低。利润大幅下滑和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观,将导致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短缺问题更加突出,不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意愿、增加新产品研发与新技术投入和全区工业生产规模扩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综上分析,四季度我区规模以上工业有望延续缓慢上升势头,全年将同比增长14.5%左右。
(四)从投资看,工业重点项目和保障住房建设步伐加快,信贷环境有所宽松,投资全年目标将如期完成
工业投资是我区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区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超过49%。四季度,随着全区制造业、采矿业等行业亿元以上工业续建项目加快复工、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加快推进,将带动整体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持续增加。
从保障性住房看,截至9月底,全区新开工的各类保障性住房28.15万套,基本建成12.3万套,四季度将进入建设目标冲刺阶段。四季度,大兴安岭林区10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将集中开工,带动投资规模超过20亿元。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将有助于我区完成全年投资目标。
从信贷环境看,项目建设资金紧张状况有所改善。信贷投放规模方面,今年以来,全区人民币贷款月末余额均超过1万亿元,9月份达到了11156.9亿元,而去年人民币贷款月末最高余额不足9800亿元。信贷投放速度方面,9月份人民币贷款月末余额增长21.9%,快于上年同期1.3个百分点。信贷投放规模扩大和速度加快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区项目建设的资金紧张状况。
同时,必须高度关注新开工项目和计划开工投资总额增速下降问题。从新开工项目看,受能源、重化工项目获批难度加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储备不足等影响,前三季度新开工项目同比下降16.6个百分点,分别低于一、二季度19.1个、13.8个百分点。从本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看,前三季度本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分别低于一、二季度171.1个和24.6个百分点。这将对我区全年投资增长的后劲与潜力造成影响。
综上分析,四季度我区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延续缓慢上升势头,全年同比增长22%左右。
(五)从消费看,尽管增长动力不足,但利好因素增多
四季度,我区消费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
一是收入增长缓慢导致居民消费能力下降。一、二、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仅增长8.7%、9.2%和10.9%,同比分别下降3.3个、3.9个和2.6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分别增长26.6%、18.8%和21.8%,同比分别下降2.2个、7.6个和16.6个百分点。随着医疗、教育、住房等预防性储蓄的刚性增强,储蓄存款月末余额增速由2月份的17.9%提高至9月份的24.9%,这也在较大程度上削弱了居民消费能力。
二是消费热点增长乏力。随着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从紧、商品房限购等政策效应继续释放,以及商品房继续维持高位,我区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将继续下降,装修装潢、家具家电等消费也将放缓,对居民其他消费的挤出效应也不容忽视。日系车销量下滑、汽油价格上涨、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取消等将导致我区汽车消费增速放缓。日资品牌家电销量持续下滑以及 “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取消,将对我区家电消费带来较大冲击。
三是消费增长预期有所下滑。我区经济增长放缓将降低居民消费预期、削弱消费信心,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将抑制居民消费意愿。
四是消费环境有待改善。食品、药品等消费安全问题频发,伪劣商品屡禁不止,掺假售假,虚假信息等误导消费者的现象依然存在,将不利于消费增长。
同时,我区消费增长也面临诸多利好因素。一是就业形势持续好转,前三季度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增长6.3%,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为全社会消费能力稳步扩大提供了良好基础。二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下降,累计涨幅由前2个月的4.7%逐月下降至前三季度的3.4%,有助于降低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成本,提高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家庭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三是“十一”黄金周长假消费、高速免费通行促进了旅游、住宿、餐饮等相关消费井喷式增长,其中全区接待国内游客和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6.67%、30.1%,有利于整体消费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