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想的诗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理想的诗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理想的诗歌

关于理想的诗歌范文1

关键词: 宿迁市 利益相关者 教育市场化 改革

一、宿迁市的教育市场化改革描述

(一)改革的背景。

国内教育界、政府、学者、家长和学生各方利益主体都认为中国的教育存在题,需要改革,而且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人们批判现有的教育体制主要集中在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低下,与社会需求脱节,教育机会不平等方面。与此同时,一些经济欠发达地方政府由于教育经费严重匮乏反而被逼在改革探索之路中先走一路,希望借助市场化来解决当前的主要矛盾:教育供给不足和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2001年宿迁市将教育作为社会事业改革的一部分开始实行“一保三放开”,“一保”是确保义务教育的发展,“三放开”是逐步放开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全市26所高中全部改制,14所职高转为民办民营性质。2003年《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宿迁市在基础阶段试行公办学校转制,鼓励名校办民校,非义务阶段和社会力量办学自由招生,学生自主择校,学校优胜劣汰。

(二)改革的成就。

1.教育供给增加,大幅增加入学机会,“上学难”问题得以缓解,基本解决教育供给不足的问题。

2.形成了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办学体制的多元化拓展了教育提供方式,满足了社会多层面的教育选择需求。

3.办学体制的多元化拓宽了教育投入渠道,弥补了政府教育财政支出的不足,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

4.政府权力下放,学校获得了自,优质学校大量出现,教育质量大幅提高。

二、利益相关者分析

弗里曼1984年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中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指的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此后利益相关者管理理念的推行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由于这一理论的目标为多元化的,这也与教育功能的多重性是相符合的,因此在此引入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方法是相对合适的。教育改革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是政府、学生、家长、学校和民办学校投资者等,无论他们对教育怎样作出选择,都将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一)政府。

政府实际上是此次改革最大的受益者。因为作为改革的主导者,政府的目的在于扩大教育供给、提高教育质量。改革后政府在教育投入没有大幅度增加的条件下增加了教育供给,满足了教育需求的基本目标。同时,市场化改革引入了竞争机制,学校间的竞争加剧,提高了教育的质量,优化了全市的教育资源。

评价地方政府是否履行了公共服务的职能,首先要回答的是在市场取向的改革中政府的投入是否减少;其次要考察的是基础教育的公益性是否得到保障。虽然地方政府对教育投入的绝对数并没有明显减少,但公办学校的公益性受到了损害。公办学校改制、利用国家的公共资源“寻租”牟利,将原本免费提供的公共服务变成需要高价购买的服务,违背了教育公平的价值原则。

(二)学校。

由于在改革前各个学校之间已经存在着差距,因此教育市场化改革对于学校的影响应该是分类考察的。在此可以把学校作简单的分类:重点学校、改制学校、民办学校和普通学校。

1.重点学校和改制学校是教育市场化改革的直接受益者,实行市场化后,他们利用本身较好的优质资源和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吸收到了更多的优质学生和巨额财富。在这里起主要因素的是择校政策,70%以上的学生要缴纳高昂的择校费入学。根据《关于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有关问题的通知》(苏教财〔2007〕21号、苏价费〔2007〕212号、苏财综〔2007〕38号)文件精神,宿迁市高一择校生择校费为不超过25000元。该政策带来的是市场化的负面效果,在学校间出现了强者愈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

2.民办学校在宿迁教育市场化改革中一直处于中心地位,但从收益角度来看却是中性的。一方面是由于民办教育从零做起,在优质教师和市场影响力方面没有先天优势,而且这一切都需要在付出巨大的努力之后才有可能获得,另一方面是来自公办重点学校的竞争,这都使得民办学校在发展初期处于弱势。“名校办民校”的政策同时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妨碍了真正的民办学校的发展,影响了教育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同时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是全免费政策,大量农村民办学校和城市普通民办学校处于破产的边缘。

3.普通学校成为宿迁教育市场化改革中最大的利益受损者之一。大量农村学生涌向城市优质学校,最终导致农村学校生源不足,而且生源质量下降,在市场化的竞争中处于弱势。以宿迁市泗阳县为例,现有农村高中只剩下一所王集中学在艰难支撑,而且学生人数不断下降,办学经费来源单一,在办学水平上也处于弱势。县城的人民中学也是因为学校的生源不足,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存在被兼并的可能。城市民办学校的发展需要的大量的教师,实际上主要从农村学校中挖优秀人才,而非从外部招聘,这几乎抽空了本地区农村教育的力量,导致农村学校和普通学校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普通中学的低价策略在家长和学生面前已经丧失了本应发挥的市场调节作用。义务教育的惠民政策已无法阻挡家长以比高于当地农村学校10倍的代价把孩子送往城市读书。

(三)学生和家长。

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和家长基本上是支持教育市场化改革的,但是这并不会影响最后分析结果的变化,即学生和家长成为最大的利益受损者之一。

从成本―收益原则来分析,家长和学生的收益主要是来自心理的满足和愉悦,缺乏真正的经济动因。以高中教育为例,改革前对学生入学收费只占很小比例,而改革后70%以上的学生通过缴择校费、赞助费、培养费才能入学,而且平均生均择校费在10000元左右。而宿迁的人均GDP仅为4500元,人均可支配收入4000元。参照经济学中食品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所形成的恩格尔系数,家庭教育消费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例,保守估计在30%―40%,因此可以说占了家庭总支出的1/3以上的教育消费,大大降低了学生和家长的其他福利。突出的表现在于比例越高,家长福利水平越低。家庭贫困的学生直接选择离开了校园;中等收入的家庭出现“因教致贫”现象。但传统社会“学而优则仕,士而优则学”、“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思想在苏北地区依然占据着一些家长和学生的大脑。也正是这些思想使得一些家长和学生在选择学校时,从不考虑自身条件,面对高高在上的学校时,常常发生全体盲从的情况。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急迫心情,使得本来相当健康的多元化供给的教育市场硬是被学生家长的强烈欲望给扭曲了。

(四)民办学校投资者。

民办学校投资者作为教育市场化改革的急先锋,是市场经济改革下的弄潮儿,他们靠着敏锐的眼光发现商机,利用政府的政策,积极开展教育市场化的探索,对教育改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可以说他们是最核心的利益相关者,所以对他们的了解和分析对改革的继续和教育实践的深化有重要作用。

从纯粹的市场规律来讲,对教育的投资是一个不太理想的选择。由于所需投入资本较多、教育投资回报率低、资本周转时间较长,要提供教育场所、教学设施,要聘请优秀的教师、管理者,同时投资者要对教育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因此市场的进入门槛相对较高。从教育的公共产品角度来看,社会上一直存在一种对于教育的不恰当的看法,总是认为公立的县中市中要比私立学校提供的服务质量高。所以对于改革初期的民办学校来说,他们可谓是历尽艰辛。直到学生和家长的观念改变,自身的办学水平提高后,他们才能真正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随着江苏省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义务教育对于政府来说已经不在是什么负担,相反,政府一改以往的态度,不仅对现有义务教育大规模增加投入,而且可能会实行义务教育向学前阶段和高中阶段延伸,这对改革初期的目的是个冲击,同时对民办教育投资者来说也是个危险的警报。

三、教育市场化中的利益协调机制

(一)政府跳出利益相关者的怪圈,摆脱利益的诱惑,走向公共服务型政府。

虽然教育市场化是在政府主导下实施的,但是政府要考虑到改革中所有利益主体的权益和合理要求。按照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政府扩大公共服务,并不意味着扩大行政权力;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并不意味着集中资源、强化行政控制,政府包揽一切;而意味着规范政府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行为,改变公共产品的质量和提供方式,建立新型政校关系,由直接提供服务,转变为用多种方式和途径满足社会需要,改善公共服务的品质。我认为政府应该快速转变自己的角色,退出对学校的直接管理和微观管理,由“划桨手”改为“舵手”,扮演好市场经济中的“守夜人”角色。政府要为学校服务,同时也要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对公共服务的结果进行评价和监控,形成服务导向。这也就意味着政府在制定教育政策时,需要更多地倾听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心声,关注社会和家长的教育利益,并尽量回应社会和家长的教育需求。只有基于他们的心声制定的政策,才能符合他们的意志,真正体现政府的服务功能。

(二)形成以学生和家长为中心,其他利益相关人为之服务的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首先,教育的总的目的就是使人得到更好的发展。现阶段社会主义下教育的目的是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理应被推到教育改革的中心地位。其次,教育市场化改革后,市场机制就要自然而然地发挥配置资源的功能。在市场经济下,家长和学生成为教育市场中的消费者,而政府和学校成为教育的供给者。同时应该关注到的是,学生不仅仅是消费者也是商品,他们身上不仅体现着他们能带来的收入,而且体现着他们在参加考试和测试中所体现出来的能力和潜力。这些都是价值的重要方面。这样很明显就形成了学生和家长在市场化中的中心地位。最后,由于家长和学生是比较分散的,在市场中时常处于弱势,因此家长和学生必须自发地组织起来,建立类似于家长会或者学生会之类的组织,选举出比较负责人的家长和学生来负责,并对学校进行常规的评价。同时要与政府、新闻媒体及学校管理层保持良好的沟通,形成一个完满的反馈机制。

(三)学校的改革应该是随着整体教育改革一并而行的。

一方面,改变学校在人们印象中的低效率、低质量形象的要求。市场化改革为学校带来了竞争,使得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注意到效率的重要性。同时,学校在改革之后获得了更多的自。另一方面,学校内部的改革并非市场化能解决的问题,应当看到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的作用。在学校内部的管理方面,应该从改革学校运行机制入手,使之更为规范化和民主化。突出的措施是实行和完善学校董事会机制,并在学校董事会或管理委员会成员组织中规定校长、教师、家长的组成比例,特别是扩大家长和当地社区代表的比例,以使学校在办学的各个方面能够反映多元利益主体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美]鲍尔.教育改革:批判和后结构主义的视角[M].侯定凯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

[2][美]约翰・E.丘伯、泰勒・M.默.政治、市场和学校[M].蒋衡等译.杜育红校.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

[3]黄济,郭齐家主编.中国教育传统与教育现代化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

[4]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研究:基于利益关系人的分析[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7.

关于理想的诗歌范文2

出版社:广东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1

办一家企业本身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那么多的人要去管理,那么多的竞争对手要去研究,那么多的客户要热心对待……每个经理、每个管理者、每个营销人员整天手中捏着一大堆计划书、报表,从早到晚,有时会感到无助的痛苦、力竭的艰难。

他们渴望着智慧、渴望着来自于心灵的启示……

当有一天,我们打开一本书,走进来自远古的、现代的、身边的寓言,不禁会心一笑,我们仿佛看见了一位位智者在遥远的时间之海里悠然自得,击水千里,一位位智者在我们身边诉说着生活和工作的启示。

于是,我们笑了,这些来自哲人的寓言之舟就摆放在不远的渡口,他们诉说着管理、市场营销的启示,他们催促着我们奋进。在今天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让我们时刻记住这样的寓言吧:

每天早上,一只非洲羚羊醒来,她就知道要比跑得最快的非洲狮子还要快,否则她就会被吃掉。

每天早上,一只非洲狮子醒来,他就知道必须比跑得最慢的羚羊要快,否则他就会饿死。

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羚羊,太阳升起的时候你就得开始跑了。

你开始奔跑了吗?

节选――

机智的教练

一次篮球锦标赛中,保加利亚男队与捷克斯洛伐克男队对垒。保队必须在这场比赛中净胜捷队三个球才能出线,否则将被淘汰。可是当比赛进行到离终场只剩八秒钟的时候,保队仅领先一球,这时保队虽掌握着发球权,但要在短短的八秒钟内再连中两球,已经是不可能了,场内观众都认为保队败局已定。然而保队教练却镇定自若,从容叫停,对上场队员面授机宜。此时捷队队员也严阵以待,全部退防同守篮下。不料保队发球后,一队员突然转向相反方向,向自己篮内投球,球进锣响,捷队队员见状一时目瞪口呆。由于保队为捷队投进一球,终场时使比分拉平。按照竞赛规定,需再战一个延长期。在这最后的比赛时刻,保队队员士气旺盛,配合默契,再加上教练指挥得当,终于净胜三球,进入了第二阶段的比赛。

管理启示

关于理想的诗歌范文3

论文摘要:结合知识管理的特点分析企业员工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并根据个人知识管理的实践给出员工实施个人知识管理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和途径,为知识管理在工作过程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借鉴。并提出知识分享是实现知识管理的核心的学术观点。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也更积极地探索如何进行知识管理以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大好机遇。各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如何培养出多层次、实用型、应用型和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对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在工作过程中积累经验并对各类知识进行有效管理,对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企业的经营业绩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分析了企业员工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探讨了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提出知识分享是企业员工进行知识管理的核心,以及如何进行知识分享。

2 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对于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定义,笔者认为美国的Paul A. Dorsey教授提出的“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的描述更为普遍和通用。广义上的个人知识管理的内容很宽泛,包括工作、生活、学习、娱乐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而本文所研究的企业个人知识也仅指员工在生产实践、科技活动中所积累的有关知识,包括存储在头脑中的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和技巧等隐性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获取、整理、存储以及共享这些知识,使其成为教师进行自我总结、提升和创新的基础,并通过共享实现知识价值的最大化利用。下面先介绍一下员工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2. 1业务知识的整理

一般来说,企业对一个工作任务进行几年的实践后,就会对该种工作的整体脉络、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都已非常清楚,而通常情况下,员工们除了根据需要对任务的计划、使命和安排进行修订和更新以外,每个阶段任务的具体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等实践细节都没有记录下来,这样导致很多实践经验和知识的流失。如果员工能够通过一种方便的途径以日志、笔记、心得体会或其它形式,记录所在每个时间段工作内容的安排、关键点、容易出现的错误、加强更新和补充的知识点以及员工之间的交流经验、工作技巧、学习技巧等,将实践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进行跟踪和整理,并渗透到以后的工作实践中,这对于显著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以及专业领域的研究水平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因为知识的不断积累、整理和深化能使促进员工整个知识体系的逐步完善和系统化,同时,相待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及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求,也要求员工必须紧跟行业发展步伐,不断更新工作方法和实践内容。

2. 2科技项目经验的积累和传播

企业的基本目标决定了企业在赚取利润的同时,为了取得技术上的优势主导地位,必需参加大量科技项目研究与开发,以获得企业可秩序发展优势,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对此更加看重。一个完整的科技项目实施过程包括项目申请和需求分析、系统功能分析和详细设计、开发方案选择、编程实现以及最后的软件测试和维护等多个阶段,其中每个阶段都涉及到大量的技术、方法和应用工具。要保证科技项目最终的实现质量和效果,除了遵循必要的科学规范和相应的标准以外,更多地要依赖于研究人员在各个环节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运用的个人经验和技巧。由于这些隐藏在个人头脑中的宝贵知识财富属于个人智慧和脑力劳动的成果,同时也是个人参与社会竞争的有利资本,进行传播、交流和共享。对提高员工以及集体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都非常有利的因素。

2. 3个人知识架构的自我更新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变化,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扩大使企业知识体系增多、范围增广、变化增快。对员工而言,知识架构越完整,就越能在业务上和专业上有所突破和创新,虽然难以对个人所涉及领域知识的掌握做到面面俱到,但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的知识体系还是非常必要的。在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员工不可能抱着原来的知识就能很好地完成某项工作,也不可能拥有一、两项技术工具就能出色地完成各种工作或者企业的科学研究任务,因此借助一定的个人知识管理平台,不断调整知识架构、更新知识内容是企业员工必须坚持的自我提高过程。

由此可知,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对员工而言尤为必要和迫切,它对于提升个人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优化知识结构以及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

2. 4知识分享是企业员工知识管理的核心

知识分享指知识初始拥有者与其他员工之间交换知识的过程。知识分享作为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主要从三个方面表现:

(1)知识分享是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知识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知识与别的资产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它不会因使用而‘折旧’,不会因使用的人多而‘磨损’。相反,知识的价值随着使用人员的增加而增加。在现代企业中获取新知识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但分享已有知识的成本相当低。在分享知识的过程中,边际成本越来越低,边际收益却往往越来越高。所以知识分享程度是衡量知识管理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准。在企业,特别是现代企业,知识分享不充分的知识管理不可能是成功的知识管理。

(2)知识分享是企业产生创新知识的重要手段和催化剂。企业知识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员工个人拥有的知识,另一个层面是企业作为整体拥有的知识。对企业而言,一方面,为了提高效率而不得不进行社会分工,员工日常工作接触的知识面越来越窄;一方面,企业研发能力在科技竞争中所需的却是整体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只有通过知识分享,个人的知识才能成为企业层面的知识。美国学者圣吉认为,知识是通过员工之间的沟通产生的。那Nahapiet和Ghoshal认为,知识的产生是员工相互交流和组合已有知识的结果。每个人的思维都有他自己的局限性。通过相互交流,人们往往能产生思想的‘火花’,创造出更好的新的知识。中国古代谚语“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就是这个道理。只有通过不断的沟通和交流,才有可能创造出有价值的创新知识。

(3)知识分享是企业充分利用知识的前提。企业很多知识只有被相关人员分享后才能得到充分利用。例如,拥有很多重要发明专利的研究室发明了某种新的方法和新的发明。如果他没有将这一方法或发明介绍推广出去,则该方法或发明就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某些员工掌握的知识和信息对自己的工作不一定有很大的影响,但别的员工通过知识分享获得这些知识后却能对他们乃至整个企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知识在企业中的作用过程划分为知识产生一一知识分享一一知识利用等阶段。这些阶段有逻辑上先后顺序的关系,但在实践中它们并不是完全割裂开的。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分享。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践工作者都应该加强对知识分享的重视。

3 企业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目前,关于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步骤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可循,员工在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时,要结合自己的知识管理内容和目标来设计管理方式,并选择合适的工具以实现知识的有效管理和共享,下面对企业实施个人知识管理可以采用的方法和工具给出几点看法。

3. 1知识的收集和整理

对于工作任务和科技项目开发知识,除了指导手册、计划大纲、工作日历等传统资源、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及时记录的工作日记、工作心得以及所开发项目形成的文档和数据以外,员工获得知识的途径也非常多,例如网络搜索引擎、电子图书馆等,通过它们可获得电子期刊、电子书籍、网页资料。知识的获取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相对较为容易,关键是如何管理好这些知识。

首先,员工可以规划个人的知识库。根据知识类别、存储方式来收集和整理各类知识,例如可以按照工作、科研、个人综合知识等大类进行划分,如工作类可以分为计划和实践、参考资料、工作笔记、作业、任务信息等;科技类可分为项目管理、常用工具、参考资料、经验技巧、开发心得等;而个人综合知识可按照工作任务分类来建立自己所感兴趣并从事研究的专业领域知识架构,其中每一项内容又可按资源类型分为文档、数据表格、网页链接和收藏、源代码以及应用软件等子类,并采用统一的命名规则为每一级目录以及所包含的文件命名,以此形成具有分层、分级、便于检索和管理的知识库。

3. 2知识管理工具的应用

其次,便是知识管理工具的应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尤其适用于个人知识管理。由于员工需要管理的知识量很大,类型也很多,知识之间往往关联不够、检索困难、而且信息繁冗,因此需要借助方便有效的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文档、数据处理软件层出不穷,为员工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多种方法和手段,除了利用传统的Microsoft Office系列文档编辑工具,以及Sybase,PowerBuilder, SQL Server:等数据库软件进行电子文档和各类数据的编辑、存储和处理以外,目前也出现了很多专门的知识管理工具,下面结合笔者的个人知识管理实践,针对不同类型知识的管理工具各列举一二。

3. 2. 1文本文件管理工具。文本文件的管理是员工进行个人知识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中文信息处理类的软件非常多,其中之一如Neotoma软件,它支持根据关键字、文件名称等进行海量文本文件内容检索的功能,以树型结构的知识树对资源文件进行分类管理并提供文件全名、关键字、摘要、所有者、收集日期时间、阅读次数等必要的附加属性,它还具有强大的文本编辑器,内置的邮件发送工具以及局域网即时通信工具可直接发送邮件和基于文本的即时交流,另外还有IE中文本自动保存功能等。这类软件能成为员工管理存储于个人电脑中的大量工作相关电子文档的得力助手。

3.2.2项目相关的源代码和资料管理软件。软件项目代码和资料管理是大型工程专业或者高技术企业员工进行知识管理的又一项重要内容,不论是自己所开发项目的软件代码,还是收集并供参考和学习的其它有用软件源代码,都是一种重要的知识资源,源代码管理软件对代码进行分类存储并提供快速查阅等功能,能帮助员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举个例子,如Notepad++软件,它提供多种数据库文件的支持,并通过目录树来管理代码文件,可对C/C++、Pascal, Java,VB. Net, XML, HTML等程序语言进行“语法突出”和多窗口的方式显示,另外还有高效的检索和书签等功能。类似的软件还有Editplus, Ultraedit, CodeHelp, VB代码管理器等很多功能齐全、方便实用的代码管理软件。

3. 2. 3网络资源管理工具。互联网现在已经成为教师获取书本以外知识的一个非常广阔的途径,快速高效地搜索、存储和管理包含所需要知识的网页及其内容是知识管理的又一个重要工作,目前便于网上冲浪的高效率协助软件也是种类繁多,Firefox就是其中之一,较传统IE浏览器而言,这个开源浏览器不仅体积小速度快,而且具有如标签式浏览、智能化搜索、加强的隐私及安全性能、实时书签、下载便捷以及为网页开发者所提供的能了解网页运作详情的工具等高级特征,另外,作为Firefox优秀插件工具的ScrapeBook软件,则补充了网上冲浪的记事本功能,可以随时保存任何选中的内容。这类软件的应用能帮助教师方便快捷地从网络中获取并管理知识。

以上只是简单列举了几个可用于知识管理的工具实例,类似的还有很多其它优秀的、方便实用的软件,员工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熟悉程度以及需要管理的知识内容和目标来选择合适的工具,让知识管理成为一件并不困难和费时费力的事,同时也能提高员工对个人知识管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除此以外,员工还可以发挥自身专业所长,设计并开发出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个性化知识结构,还可以建立信息数据库或者信息交流的网站来加快相关知识的交流与更新。由此而言,企业员工特别是高技术企业员工在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时具有很大的优势和便利性。

3. 3知识分享的实现

员工进行个人知识管理,除了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研发能力,更重要的是将由此而获得新的知识、项目研发经验进行共享和创新,实现知识管理的真正目的和意义。知识分享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企业有很大应用价值。知识共享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常用的email 、Blog、各种信息数据系统等能实现员工之间点对点信息交流的网络工具外,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知识共享平台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中来是一种影响更为广泛、效果更明显的方法,因为知识共享所产生的效果能使每个员工的个人知识成十倍、百倍地增长并相互激励和引发创新思维,同时促使员工队伍在把握行业最新动态和技术、丰富研、发经验、加强项目合作等方面有整体的提高。

进行知识共享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建立知识地图,知识地图的概念最早是由布鲁克斯(B. C. Brooks)提出的,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地图是指一种知识库管理系统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技术,它并不是实际知识的载体,而是作为一个向导体现知识源以及知识源之间的关系,利用它,可以将企业所有员工的个人知识资源汇总起来,让参与到知识管理和共享系统中的员工能方便地找到存储和拥有所需要知识的载体和人,知识地图在大型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中已经有非常多的应用,目前应用范围有扩大的迹象。

关于理想的诗歌范文4

思想品德课程是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和使学生了解国家法律知识,培养学生道德的一门课。在这门课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能否学好这门课有着很大的关系,作为思想品德老师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老师的人格魅力与学生在这门学科的投入成正比,教师的人格魅力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来。下面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提高老师的人格魅力。

一、提升自己的修养,为学生做好榜样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老师,要对自身的个人修养有很高的要求,自身素质的提高不仅能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尊重和爱戴的好感,还可以带动学生素质的提高。老师要提高在课堂上的个人魅力,就要在平常的生活中严格地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只有在平常的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自己最有魅力的一面,提升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人格魅力,带动学生的学习劲头。

二、知识实用化,提升自己的魅力

思想品德这门课为学生普及各种品德和社会道德,还为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作为学生,不免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感到枯燥无味,试想,这种状态下老师怎么向学生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所以,老师要先改变教学气氛,将课堂变成轻松快乐学习的地方,只有当学生热爱这门课堂的时候,老师才能向学生展现自身的个人魅力。思想品德课堂上很多知识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比如,书上提到的自信养成之类的知识,让学生觉得空落落的不想去听,老师可以联系生活向学生阐述自信的重要性,让学生有深刻的认识。还有讲法律知识时,老师可以为学生讲一些法律小故事,介绍一些实用的小常识,让学生有兴趣听讲。老师将知识实用化,可以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有兴趣去学习,提高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人格魅力。

三、拓展知识,增加魅力值

关于理想的诗歌范文5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就业;个体差异

1 就业现状

(1)岗位与薪酬。岗位方面,目前绝大多数毕业生为普通员工,处于中高级管理层面的毕业生为少数。主要是因为毕业

时间在1~5年之内,而hrm岗位属于行政岗位,一般需要晋级的年限至少为2~3年。毕业生的平均薪酬为4.9万/年,而处于这个水平之上和处于这个水平之下的百分比接近经典的2∶8,运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薪酬水平上,就是20%毕业生处于“富人”级别工资,80%的毕业生处于“大众”级别工资。职位等级与年级存在显著差异,正如上文所述,职位很大程度上与工作年限相挂钩,因而,越早毕业的年级职位总体水平越高;薪酬水平在性别、年级上均有显著差异。男生在薪酬水平上处于优势,一方面男生本来在这个行业属于少数,物以稀为贵,另一方面,虽然行政类工作女性较多,但是高级行政类主管以男性居多,因而男性的薪酬水平相对较高。薪酬水平之所以在年级上有很大差异,与职位差异相类似,随工作年限增加,尤其是最初3年,会随转正、定岗、调薪等环节,使得薪酬水平上升。

(2)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压力。从表1中描述统计的详细数据中发现,2008、2009届毕业生工作喜欢度和薪酬满意度相对较高,工作满意度应该也较高,事实上是2008、2009届的工作满意度均值小于5届总均值,究其原因,可能为对于早毕业的同学而言,薪酬等有所提高,纵向看比较满意,但是横向相比有差距,又由于自己工作了几年,进展不大,从而对现有工作处于不太满意和一般满意之间。这满足了rachel a rosenfeld“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员工也可能越来越觉得报酬与他或她的资源不匹配”的论断。

2 工作流动

毕业生中将近一半同学没有转换过工作,1/4的同学只转换过一次工作,平均流动次数为1.9,流动率较低。访谈中,大部分毕业生表示,一旦有相对稳定和匹配工作,一般情况下至少会工作2~3年以积累经验,而且人力资源管理作为行政类工作本身稳定性较高。

(1)工作流动原因的个体差异。毕业生工作流动最主要原因为职位前景不满意、待遇不够高和寻求更好机会。此外想积累其他方面的工作经验、工作性质不符、家庭因素、公司前景不满、想尝试自主创业和工作厌倦是影响毕业生流动的次主要因素,由此可以看出,毕业生工作转换过程中考虑的不仅仅是个人职业发展,也考虑了企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家庭因素。

在所有的工作流动原因中,家庭因素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分析具体数据可得在工作流动中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家庭因素影响,很可能是因为男生在家庭中是支柱角色,因而具有更大的金钱、地位等压力,如果在职的岗位不能很好地释放他所面临的压力,那么很可能通过转换工作获得他所期望的薪酬和社会地位的工作。另外寻求更好机会、工作压力太大、工作厌倦和对公司前景不满意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

(2)工作流动原因与工作状况评价的相关性分析。

自主创业与员工工作喜欢度、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三个方面的评价显著正相关,与“对hrm前途的认识”异常显著正相关。可能的原因是,自主创业会承担一定的风险,精力投入较大,对于一般人而言,具有较满意的工作不太会选择自主创业。

工作待遇与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工作投入度存在显著相关看,与工作喜欢度、薪酬满意度和“对hrm的发展前途认识”存在异常显著正相关。薪酬水平对薪酬满意度具有最直接的影响,一旦薪酬水平低,薪酬满意度必然会随之降低,此外,薪酬水平的高低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工作状况评价。

职位前景与工作满意和工作投入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薪酬满意度、工作压力及hrm发展前途存在异常显著正相关。这说明薪酬满意度、工作压力以及“对hrm发展前途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与对职位前景的认识相关。毕业生在工作满意度高,工作投入大,薪酬满意度高,工作压力大的工作状态下,已拥有一定的权利和地位,从而对于该职位的前景比较满意,更加不会因为此原因离职。

3 求职过程

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普遍表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比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就业要容易一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也充分拓宽信息渠道,挖掘就业途径,促成自己的就业。在求职过程中,最大的困扰因素首先是实践能力不足、综合素质不高和缺乏社会关系,其次为缺乏需求信息、对社会缺少了解和企业了解不足,并且这些困扰因素在不同的毕业生身上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社会了解方面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年级越低,对社会了解不足,在求职过程中略显稚嫩,从而影响其求职。职业素养方面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明显比女生所受影响大,对于在校生,普遍认为女生总体综合素质高于男生,其中也包括职业素养,女生总体情商高于男生,在职业道德,职业素养上均高于男生,因而对于男生而言这方面欠缺,成为求职困扰因素。性别歧视方面,女生在求职过程中比男生更加容易遭受性别歧视,但总体数据看,歧视程度不高。专业不对口方面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各年级均值参差不齐,没有明显的递增递减趋势。学校就业服务方面在性别、年级和政治面貌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缺乏社会关系方面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分析具体数据,各个年级没有呈现一定的规律,这有可能是因为各年级踏入社会的不同,也就是进入职场的时间造成的交际圈效应存在一定的浮动性,先增加,后减小。

4 大学生涯评价

对于大学生涯的评价中,兴趣得到很好发展和强化了综合素质两个方面,在性别、年级和政治面貌上均没有存在显著的差异,而在结交有影响的朋友、学到有用新知识、认识有影响的老师、获得锻炼提升能力和找到适合自己专业五个方面在性别、年级和政治面貌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大学生涯评价与工作喜欢存在异常显著正相关,大学生涯的收获对工作喜欢度产生较大的影响,较大的可能的因为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收获颇多,大学的较大收获培养了良好的综合素质,在此优势下,发生连锁反应,较高的综合素质,寻求较好工作,较好工作具有相当满意的薪酬,同时具有较高的工作职级。本着在其位,谋其职的思想,愈加积极地投入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工作压力,从而整个大学生涯评价对工作状况评价产生显著的相关性。

关于理想的诗歌范文6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档案学界主流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方向,从档案信息资源的保管与利用出发,着重介绍了个人档案信息资源体系的构建要素与方法,以及建立个人档案信息资源体系之于个人与社会的价值。分别从其实现的技术手段与现实需求入手,提出了“以个人为核心、增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广泛利用,推动档案信息开发进一步社会化、多元化”将是档案事业发展的主导趋势这一观点。

关键词 个体档案;知识资源;社会记忆;智能设备

作者简介:高晨翔(1994—),男,安徽滁州人,主要从事电子文件管理研究。

1信息时代下建立个人档案信息体系的必要性

1.1为整个社会保存珍贵记忆

人类思维对整个社会的起源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价值集中体现在我们的经验、智慧——由古到今积攒起来的宝贵记忆。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了“世界记忆工程”项目,其中明确提到了“档案馆和图书馆都是人类记忆的保管者,是一个国家多元化文化的表达,对保护人类的共同记忆至关重要”。[1]在档案学学术研究领域,“‘社会记忆说’作为一种前沿范式”的理论也越来越为学科共同体所支持。

1.2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提供智力支持

“有两种驱动力推动智慧城市的逐步形成,一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是知识社会环境下逐步孕育的开放的城市创新生态。”[2]以个体为核心的档案信息管理,正是依托新型信息技术,为实现个人信息管理的便捷化、知识化而产生的。通过个人生活信息的有效集合,让个人在了解自我的同时,也能将个人的有关想法、意见反映在平台上,从而实现公民大规模地、主动地参与社会管理活动,扩大管理决策行为的社会基础,也加强了公民、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互动交流。

1.3利于个人掌握生活节奏,保障个人利益

个人档案信息之于形成者而言具有参考价值与凭证价值。一方面,将个人档案信息利用管理共享平台进行集中统一分类、管理,可以有选择地梳理、记录思维路径。有效分析个人此前所常用的工作方法、工作经验,做到“正确的信息在恰当的时间以合适的形式表达和利用”[3]。另一方面,个人档案信息系统能够通过生活信息的推送、用户之间的交流来解决个人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个人可以有选择地将隐私信息加密存储,将个人生活行为以个性化的方式记录在“册”,在遇到纠纷、需要提供证据时保障个人的相关利益。

2个体档案的构建要素与实现方式

个体档案是具体的社会成员在其工作和生活当中形成的一切有价值的信息记录。它强调的是以信息利用为核心,个人有意识地接受、整理、传播各类信息,在多个个体之间、个体与政府、民间信息服务机构之间形成动态交互网络,达到信息的共享、知识的发掘、记忆的积累等目的。个体档案不是关于个人的背景信息,而是个人在其日常行为活动中借助各类电子设备记录下的信息,其来源极为广泛,是与个人生活相关的一切隐私与非隐私的记忆集合体。

2.1个体档案的构建要素

2.1.1个人电子设备是实现个人信息管理的物质基础

时至今日,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运行空间,无线网络接入功能的智能手机风靡全球。智能手机有着高速度、高精度的中央处理器,配合以大存储芯片以及较强的存储扩展能力,内置网络适配器可接入无线网络,且有着比肩个人电脑的人机交互能力,这些都为海量数据信息的收发与存储提供了物质保障。

2.1.2应用软件是档案信息共享的桥梁

信息资源的具体组织、整理、加工、开发、传播等有机动态行为需要软件平台的支持,以个体为核心的档案信息共享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存在于动态中的实用信息为更多的人所知晓和利用。对于个体档案信息管理而言,应用软件是连接用户与设备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用户与信息服务机构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是信息推送的前提。因此,应用软件要“有‘主动’与用户建立某种联系的功能,使得档案信息管理软件可以更快更好地为用户服务”[4],确保存在于个体档案信息共享网络中的个人能够动态性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2.1.3社会档案意识是思维基础

个人是信息搜集、信息加工、信息传播工作的主体,个体档案信息的管理、开发、共享都依赖于个人的档案意识。而我国公民对于档案及其相关因素的认识仍然比较肤浅,认知范围还比较险隘,“社会档案意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因此提高社会档案意识迫在眉睫。”[5]集成化的个体档案管理与共享结构中,个体是整个巨大的档案信息网络中的节点,是具有很强能动性的神经元,其运动的频繁性与活跃性决定着整个网络的生命力。在档案实体的后保管时代,档案思维创造力的来源理应更为广泛。

2.2个体档案信息系统的实现方式

经研究,个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应该以一个智能化的、具有很强交互性的软件平台作为信息组织管理的手段。同时结合本国、本地区居民的利用意向、利用能力来开发此类平台,确保其实用易用。

通过上述分析,个人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在物理结构上应分为三个层次,即数据层、信息的描述与管理层、界面交互层。通过三种层次的构建,建立起人与设备、移动设备内部之间的数据关系,使用户依据本系统提供的各种收集、记录、存储、检索、统计、共享信息的方式,能够方便快捷地对与个人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个性化、智能化的管理。

首先,在数据层面,后台数据库的存储、分析能力是容纳、开发信息的基础。这要求服务器所选用的数据库应当具有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如SQL 已经既可以做关系数据,也可以做空间数据、图像、数据流等非结构化数据”[6],以此达到对不同形式的数据分门别类,加强海量数据管理的可知性、可控性。同时引入云技术,通过多台服务器的耦合,制定相应的挖掘程序,对所收集的数据尤其是有关日常生活的非隐私性数据能够依据需求进行统计分析,逐步上升为一种规律性的信息——知识,通过反馈推送实现信息的动态流转。其次,在信息的描述与管理层面,利用XML语言对整个信息资源及其内容进行统一描述,同时利用RDF对相关元数据进行组织、关联、分类及注释。根据每一个层次需求设计相关程序,分别作为信息的存取、(下转第276页)(上接第241页)关联、检索工具,从而有效地完成对信息的组织工作。

软件的人机交互界面首先应体现出地域特色,增强用户的适应性。其次应当提供个性化的登录与应用界面,界面设计采用非线性化的场景模式,注重各个板块之间的联系。按照职业、年龄的不同建立不同的开发模式,如面向中老年群体理应力求简介明了,并配以每一步骤的指导;面向青年群体的界面则应当活泼生动,保持其动态交互能力。此外,还应建立方便快捷的录入与检索系统,支持文字、语音等多种手段,同时注重各层次信息流转过程中的加密工作,保障用户的隐私安全。在信息共享方面,设置生活信息的主动分享功能,例如用户实时地将个人所见的天气、交通、实地新闻等内容通过平台共享至主页,此外还应当提供本系统与各大网络媒体社交平台的链接,满足用户的共享需求。

3结语

建立以个人为核心的档案信息管理共享体系,能够有效实现个人在信息时代的信息管理、整合、共享需求,提升国民档案意识和信息素质,有效规划并分离对个人而言同样重要的隐私与公共信息空间。社会记忆的载体——档案作为一种无可替代的原始资源,正在塑造时代、唤醒个人。

参考文献

[1]丁华东.在社会记忆中思考档案——档案学界之外有关档案与社会记忆关系的学术考察[J].浙江档案,2010(03):24-28.

[2]郝伟斌.面向智慧城市的档案信息化[J].档案管理,2013(04):21-23.

[3]邓昌智,敖翔,周明骏,等.以活动为中心的个人信息管理[J].软件学报,2008(06):1428-1438.

[4]张丽娜.面向用户的档案应用软件个性化设计:基于档案应用软件的角度优化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J].山西档案,2009(01):31-33.

[5]孙晓旭.中国公民意识与档案意识相互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