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滑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滑梯范文1
一、内容选择生活化
体育源于生活,也应回归生活。幼儿的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根据幼儿的生活经历和幼儿的生活需要来开展。将幼儿感兴趣的和喜爱的生活内容纳入到幼儿的体育教学中来。
(一)选择生活中的情节
体育活动的开展并非需要多么强大的理论或是优良的环境作支撑,恰恰相反的是幼儿在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和经历往往更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老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可以以学生平时的生活情节为出发点,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融入其中。例如我们可以以目前幼儿热衷的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为出发点,让学生玩狼爪羊的游戏或是将“小羊运动会会”融入课堂教学中来,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幼儿的身体得到很好的锻炼,令教学活动得以很好的开展,而且可以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进课堂教学中来,找到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并自觉地进行学习和锻炼。
(二)选择生活中的角色
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并非要僵硬的执行教学命令,完成教学目标,而是可以让教学活动更加的丰富多彩,让幼儿更加的热爱这门课程。幼儿大多有着一种英雄情结。因此,在体育课程的开展上我们可以从这一点上出发,选择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体育角色,让孩子去进行学习,例如在进行跑步时,我们可以引进刘翔的角色,开展“我是小刘翔”活动,评出跑得最快的孩子为“快乐之星”,这样使得幼儿在进行跑步活动时可以更加的用心,也更加的努力,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二、活动方式游戏化
游戏可以说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生活中,有极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游戏中度过的。体育的教学也包含在极为丰富的肢体动作,但是若是老师只是一味的将此呆板、固化,便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在主观上排斥这一课程的开展。所以说,将这些单板的、僵化的动作转化为有趣的游戏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关键。用体育游戏来进行体育锻炼,既满足的课程的需要,又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得孩子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并且通过经验探索我们也可以看出,只有最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才是最易引起学生共鸣的。而且在游戏中。,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不仅有助于组织学生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个积极的、高涨的学习态度。就像是在教学时,我们被还可以设计如《欢乐出行》的情节:先是告诉孩子们今天玩“郊游、露营”的游戏,先是让孩子们在林间嬉戏,然后组织孩子去搬运纱帐,搭建帐篷,让孩子们在其内休息。与此同时也应明确游戏的环节,先是要让孩子进行热身运动,以防出现拉伤等伤害,然后要对其游戏中的动作进行设计,以先易后难为设计原则,让孩子一点一点强化运动技能,老是在一旁进行适当的调控,帮助孩子进行肢体的舒展和进行保护。这样不仅有利于开展教学,而且这种游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团体意识,令孩子有很好的沟通和交际能力。
三、环境创设辅助化
幼儿园滑梯范文2
一、对园本课程的认识
园本课程的研究已成为当前新一轮幼教改革中颇为人所瞩目的一个热点。所谓“园本课程”,顾名思义就是指以幼儿园之“本”为基础的课程。这个“以幼儿园之‘本’为基础的课程”应该是在落实国家课程、落实地方课程的过程中自然形成起来的,而且符合本园实际,带有本园个性色彩的课程方案。其中包括自己清晰的课程理念、可操作的课程目标、有本土色彩的课程内容、有效可行的实施形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和较完整的课程评价等,是一种带有明显探索色彩的课程实践研究。
二、园本课程的内容
园本课程的研究内容应是包括教育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一系列有关落实课程的具体问题,例如:我园在确定了走花园式特色的办园方向后,开始引进有关花园式课程教案,比如:“有趣的西瓜虫”、“认识黑心菊”、“认识荷兰菊”、“坚强的白蜡树”、“树上的蝉”、“油菜花”、“蚂蚁和蚜虫”、“小蜗牛”“我给小鸟安个家”、“认识月季花”、“好吃的花生”、“认识国槐”、“不怕冷的冬青”等。确定了花园式教育特色的总目标,并且对花园式教育课程的开发、内容的确定、实施的措施、可行的策略以及评估的依据等也做了一些探索,力求形成以各种花、各种树、季节蔬菜、季节昆虫等为主要特色的园本课程。由此而言,园本课程的构建,它具有一个系列性体系,不是一个教案,也不是一个单一活动的讲义,它应当具备以下几个不可或缺的内容:
1.教育理念 2.课程目标 3.课程内容 4.课程实施 5.课程策略6.课程评价。因此,我认为,在研究上要避免出现单一、零散等现象,要体现出“园本”的针对性,要反映出“课程”的系统性。例如:在认识课程的实施中只重视教法、手段、知识的研究,而忽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研究,忽视了幼儿品德的形成,忽视教师创造性的开发课程,忽视和科研的结合,就不能形成一个课程。我园教师骨干张娜老师到上海学习带回来的经验给了我们启示,产生园本课程就要寻找突破口,要敢于创新,走“人无我有”的改革路子。
三、教师也是园本课程的收益者
当一个园本课程形成了,可以推广了,这个老师已经是集资源开发、学习、实践、研究、实施以及培训之大成者了。完全有助于她提升全面素质,成为一名专家型的教师了。
在课程园本化中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要从理论专著中学习一些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如:教学观察、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等。但学习之后还在于创造性的运用,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不断以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进行教学创新,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研究水平。
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拓展教育科学知识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为目的的,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最主要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研究始于问题,教师从事研究要从问题入手。以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参加研究的实践,认真研究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以科研为先导来推动园本课程的创建。
笛卡儿曾经说过:“我思考,所以我存在!”借用他的话,就是“我研究,所以我存在。”研究是教师发展的标志,是支撑生命价值的基石。
三、在园本课程建设中做一个勤于实践的实施者
在实施中尝试方法开发课程。课程园本化,教师愈来愈拥有课程设计权和自,教师的自由已经大到可以由自己决定教学需要哪种课本和哪些教学资源,幼儿园给教师的只是教学和教育的目标。在实施中教师不仅要平衡、扩充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景,思考活动的延伸,活动向深层次发展。同时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能够在纷繁复杂的教育事实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并对此采取一些针对性的做法以求有所改善。其次,教师要研究的问题一般应是实践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教师要研究的是如何做才能使自己的实践更为有效,然后慢慢地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再次,研究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因为理论总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常青。最后,在成果的表达上,要追求实践风格,采用“故事研究式”,或者说是叙事式,只有将整个研究过程加以科学的记录,给大家提供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从中发现真理,这才是最为主要的,不能盲目追求理论的升华。
园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就是说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存在,重视他们的需要,他们的情感,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并给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对话氛围。其次,强调双边的参与。再次,强调师生之间坦诚的碰撞、交流和沟通。引导帮助幼儿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为幼儿提供各种便利,使他们能够很快地找到相关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教师是幼儿学习和生活中的朋友和榜样,教导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符合时代需要的各种优秀品质。
四、做一个能够传播的教师
在传播中与其他教师分享成果,交流经验,共同提高。开展园本培训、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是幼儿园发展与创新的不竭动力。
参与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向同事传播自己在园本课程建设中的有效经验以及收获,也是一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教师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外,还要积极的参加各种短期培训,如:骨干教师培训班、学术研讨班、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班等等。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教师了解幼教发展的动向和趋势、掌握幼教改革新理念、新观点,从而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幼儿园滑梯范文3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语言教学多姿多彩
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多媒体课件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配以悦耳的音乐,很容易唤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愉快轻松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幼儿形成积极、健康、愉快的学习心理。大班的诗歌《摇篮》,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理解飘、吹、翻、唱等动词及运用,学习仿编诗歌。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生动地表现出白云飘、浪翻滚等形象,配上美妙的背景音乐及老师富有感情地朗诵,一下子就把诗歌的优美意境表现出来了。动态的画面帮助幼儿理解了这些动词,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中的图片讲解。大班散文诗欣赏《秋天的雨》,按传统方法教学往往比较枯燥、乏味,也比较抽象。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后,静态的、平面的画面变成了动态、生动形象的情景,树叶变黄了,叶子慢慢地从树上飘落下来。盛开了,枫叶变红了,果子成熟了,人们忙着采摘果子,糖炒栗子冒着香气……在这如诗如画的教学情境中,幼儿定会个个兴趣浓厚积极投入,注意力集中,主动把所听、所看到的秋天告诉大家。活动中情景交融,幼儿能充分感受到散文中所表现的意境,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
多媒体教学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动态性,能够随意的放大、缩小、定格。在语言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的课型要求,灵活运用相关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让幼儿更好的感知作品,增强幼儿对语言的感知力。它不仅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唤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
二、直观演示,难点不难,让科学教学生动易懂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对于抽象的现象、知识或概念往往不易理解,许多教学内容运用传统的说教方法很难达到教学目标。多媒体教学具有动态性、可重复性,可以变复杂为简单、变困难为容易,变抽象为形象,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在科学活动中,幼儿往往无法体会、理解那些平时不易看到的自然现象,使活动的重点、难点不易突破。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让科学知识变复杂深奥为平易近人。如大班科学活动《壁虎的尾巴》,当教师讲解动物的再生现象时,幼儿虽然感兴趣,但由于不理解而显得迷茫。于是教师播放课件:蚯蚓的断裂再生、螃蟹的断螯再生等形象逼真地展现在幼儿面前,幼儿随即明白了再生的意思。幼儿在活动中备感无穷乐趣,在快乐中丰富了科学知识。大班的科学活动《种子找家》,一般人不易看到莲蓬种子在水底如何传播,但是电教媒体可以让幼儿完整清晰地看到莲蓬种子的传播过程,让孩子直观了解到种子在海、陆、空中的不同传播方法。多媒体课件集形、声、色为一体,幼儿可以边听、边看、边娱、边想,极易产生相应的情绪体验。科学活动《食物的旅行》,多媒体可以将消化系统各个部位的名称,食物从进入口腔到排出的整个消化过程通过课件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使原本枯燥的内容变的直观易懂了。这几幅小小的多媒体动画片,代替了教师的许多不能讲明的语言,且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这种教学手段既节省时间,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多媒体呈现出的教学内容是图、文、声、像等多层次、多角度的,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把认识的对象由抽象变为具体,从而使幼儿得到较多的感性知识。多媒体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让不易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清楚易懂。多媒体课件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教学活动最优化的目的。
三、升华情境,强化新知,让美术教学兴致盎然
幼儿的学习动因在于“兴趣”。如果幼儿对所画的内容在头脑中有个鲜明清晰的形象,就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采用多媒体技术,营造生动、形象、有趣的情景氛围,能生动直观地帮助幼儿理解、感知事物,激发儿童的绘画兴趣。如在主题活动《小蝌蚪》的美术教学中,教师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生动的动画形象、故事情节和美妙的配音让幼儿看得津津有味,兴趣勃发。幼儿对事物的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幼儿就会根据自己的记忆进行联想、概括、取舍,进行创作,从而生动地画出其形象。展评是美术活动的小结,是巩固和强化新旧知识内在联系的重要过程,也是一个美术教学活动的最后环节。有的作品,如泥工、立体手工等因尺寸小而难以展示,这时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和数码相机,对细小的部位加以放大,或拍下来输入计算机,使幼儿更清楚地观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幼儿实际差异,精心设计新颖有趣的作品展评,让幼儿以主人翁的态度出现,使他们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帮助幼儿树立成功感和自信心。
多媒体中可爱的形象、有趣的声音,吸引幼儿的注意与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一起观察、讨论、交流,让幼儿能主动地投入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增加活动的互动性。通过幼儿的自主参与,刺激他们对活动的兴趣,使幼儿能更轻松、容易地掌握知识,并享受成功的乐趣。
四、引起共鸣,发挥想象,让音乐教学活泼有趣
音乐艺术是以声音为形象塑造载体,需要欣赏者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在聆听音乐时自发地产生联想。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幼儿在音乐欣赏时,很方便地对图像、声音、色彩等信息进行存储、加工、变换,更好地将各种信息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画面的引导下,在完整的音乐声中,自由地发挥想象,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在幼儿园里,音乐欣赏课中那些无法捉摸的音乐形象令小朋友如坠入云雾之中。而多媒体能迅速将抽象的音乐通过图片、动画转化得通俗易懂、形象直观,使原来许多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啤酒桶和小老鼠》中,我用课件展示了啤酒桶在仙女的帮助下随着音乐节拍逐渐长出手脚的过程,孩子们被啤酒桶的可爱模样深深吸引住了,有的还不自觉地跟着啤酒桶一起随音乐表演。在幼儿无意的模仿过程中,他们对音乐的节拍有了一定的感知。把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利用多媒体图片再现、音乐渲染等手段直观地展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自然地产生与歌曲内容有关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大班歌唱活动《剪羊毛》中,课件呈现给孩子们澳大利亚广袤的大草原上白羊成群的美丽景色、忙碌地剪羊毛的农场、牧场等景色给幼儿以视觉冲击,孩子们的兴奋点被引爆了,他们兴致勃勃地观赏着每一张图片,理解了歌曲中所唱到的“洁白的羊毛像丝棉”、“你看那周围雪堆像冬天”,切身地体会到了澳大利亚人剪羊毛时的愉快心情。这也使得幼儿在学习歌曲时能始终用欢快的情绪来演唱,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具有诸多优势。多媒体课件能构建情景交融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在不同的刺激下,保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掌握音乐技能,让幼儿园音乐课堂焕发新的生机。
五、形象生动,真实情境,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
幼儿园滑梯范文4
[关键词]幼儿 民间游戏 园本化
[中图分类号]G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231-02
幼儿民间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模仿和想像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社会性活动。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民间游戏以其独有的特点及教育价值,在幼儿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幼儿园课程强调课程内容和形式多元化、园本化的今天,从园本课程开发的角度审视民间游戏,研究幼儿民间游戏的园本化路径,对于幼儿园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非常意义的。笔者结合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幼儿民间游戏的特点,从民间游戏目标的拟定,内容筛选分类及玩法的创编等方面尝试构建民间游戏的园本化体系,以期为民间游戏有效的融入幼儿园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践检验的借鉴。
1.拟定园本化民间游戏的各层次目标体系
目标是教育活动的灵魂,它不仅有助于指明教育活动的方向,也有助于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是教育活动实施的依据与评价的重要准则。构建一个目标适宜的目标体系,是探索幼儿园民间游戏园本化的首要任务。教育者可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社会的需求及民间游戏自身的特点作为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园的实践及游戏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发现的问题,构建全园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具体的民间游戏活动目标三个层次的目标体系。
1.1全园总目标
民间游戏的全园总目标应指向幼儿在民间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身体和认知发展,同时也应关注幼儿在性格情感方面的发展,为幼儿将来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合格公民而做准备。因此,主要可从情绪情感、社会性发展、幼儿身体和认知发展方面拟定全园的民间游戏活动总目标。具体示例如下:
(1)通过感受民间游戏的乐趣,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民间文化的认同感
(2)体验和了解本地丰富的民间文化,学会玩常见的民间游戏,促进体能与认知发展
(3)尝试对民间游戏玩法、规则的探索,能与他人共同游戏,积累合作经验,促进社会性品质发展。
1.2年龄阶段目标
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同,教育者在设计民间游戏活动应关注各年龄段幼儿发展情况。小班的幼儿思维的概括性及抽象性较低,独立性相对较弱,游戏规则意识较差,游戏中与同伴交往不多。而中大班的幼儿思维品质进一步发展,在民间游戏活动中体现出一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较好的够遵守游戏规则和同伴合作开展游戏活动。在掌握不同年龄段儿童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可参照总目标中绪情感、社会性发展、幼儿身体和认知发展的三个维度,制定年龄阶段的目标,每一个维度随着幼儿年龄和游戏能力递增而体现出渐进性的要求。具体示例如表1:
1.3具体游戏活动目标
在具体的幼儿园民间游戏活动组织实践中,可结合每一种民间游戏活动本身的特点去挖掘其教育价值,形成民间游戏活动的具体目标。特别是可应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同一种民间游戏活动,制定具体活动目标时,应结合幼儿民间游戏的年龄目标,体现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要求。如下面的具体民间游戏活动《弹蚕豆》的目标:(如表2)
2.对民间游戏活动进行园本化的内容筛选和分类
2.1民间游戏的收集渠道和筛选原则
确定园本化民间游戏内容的第一步,是有效的收集和筛选民间游戏。民间游戏极为丰富,但是均散见于民间,因此,对民间游戏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般而言,民间游戏的可通过发动教职工收集、向家长和社会人士收集、查阅相关文献等渠道渠道进行收集。
为了将收集到的民间游戏引入到幼儿园活动中,构建以园为本符合幼儿发展的民间游戏内容,教育者应对之进行认真的,整理与筛选工作,探索出民间游戏园本化的筛选原则,确保从民间游戏的众多门类中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儿知识经验相接近的、能为幼儿所接受。具体可遵循以下原则:
2.1.1本土化原则
尽量搜集整理本地区的本土幼儿民间游戏资源。教师对本土的幼儿民间游戏相对比较熟悉,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更易驾驭,同时生活在此地区的幼儿也对其中的生活内容较熟悉,更易深刻地体会其中蕴含文化内涵。
2.1.2年龄适宜性原则
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间游戏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生活,幼儿感兴趣才能真正投入幼儿民间游戏的活动中,去享受其中的乐趣,得到能力的提升。
2.1.3教育性原则。
幼儿民间游戏中内涵着祖先以及前辈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所积累的智慧,对幼儿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和价值。但所受产生幼儿民间游戏的当时社会的局限性,有些幼儿民间游戏对当今的儿童已没有实际的教育价值,甚至还会对幼儿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教育者在对幼儿民间游戏的选择时要对其教育价值做深入的分析,使幼儿接触适宜的教育内容。
2.2按领域和年龄特点进行分类
在筛选的基础上,教育者应对幼儿民间游戏进行分类。具体可按照民间游戏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分类。首先将民间游戏按照领域进行分类。根据民间游戏本身蕴含的不同教育价值,可将幼儿民间游戏按领域分为四大类:益智类、艺术类(民间音乐游戏、美工操作游戏)、体育类、语言类并融入教育活动及区域活动。在将民间游戏按领域分类的基础上,再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和身体发展特点,以幼儿的年龄以“3-4岁、“4-5岁”“5-6岁”为标准,将各领域内的民间游戏进行了更细致的分类
通过分类,教师将能更准确的把握每一种民间游戏蕴含的教育价值侧重点,同时也能保障民间游戏应用各年龄阶段幼儿的适宜性。如游戏小班幼儿动作协调性差,合作意识差,因此手指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等简单的游戏就较适合小班开展;中班幼儿动作、合作意识都有了一定进步,因此,如炒黄豆、拉大锯等需两人一起合作的体育游戏,问答歌、数数歌等民间艺术游戏就较适合中班开展。大班幼儿动作、语言、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因此一些对动作、合作能力要求较高、很具挑战性的游戏,如:打竹竿、滚铁环、手工剪纸、套圈、抬轿子等对动作、节奏要求较大的体育、艺术类游戏,颠倒歌、绕口令等对发音要求较高的语言类游戏就适合在大班开展。
3.在实践中对民间游戏进行改编和创编
进行园本化的民间游戏研究,对民间游戏玩法的创新和改编是很重要的部分。玩法,顾名思义即进行游戏的方法。教师应注重和幼儿在民间游戏的过程师幼共同创造民间游戏的玩法。玩法的创编不仅能提高幼儿对民间游戏玩法探索的兴趣,也更深地挖掘了民间游戏的价值内涵,使得应用于幼儿园的民间游戏将更符幼儿园的教学实际及幼儿的发展需要。
3.1根据幼儿的兴趣改编游戏的玩法
在民间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幼儿在对一个游戏的基本要领掌握后,玩几遍后就丧失了兴趣,要么很快玩别的游戏,要么就坐在旁看别的幼儿玩。这样既浪费了游戏的宝贵时间,也不能有效发挥幼儿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因此,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根据幼儿的兴趣对民间游戏进行改编。
案例:摸拐
教师教给幼儿一个游戏“摸拐”,游戏方法是:其中一人用手帕蒙住眼睛,一人将左手抓住左小腿当“拐”。“拐”一边吹口哨,蒙住眼睛的幼儿分辨哨声去摸“拐”,其他幼儿则在一定范围内四散作掩护,“拐”被摸住,双方对换角色,其他人被摸住就退出游戏,下一轮再玩。每次玩这个游戏时,“拐”吹口哨吹累了,蒙住眼睛的幼儿也摸不到人,大家玩得精疲力尽,眼看就要失去兴趣。于是教师引导幼儿想办法,怎样能尽快摸到“拐”,大家纷纷出主意:让保护的幼儿单脚跳着进行游戏;请两个幼儿来摸……大家又一起来尝试新办法,终于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大家高兴的鼓掌。
在上述案例中,当幼儿即将对游戏失去兴趣时,教师引导幼儿想办法和幼儿一起共同改编了游戏的玩法,有效的吸引了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3.2尝试将不同民间游戏的玩法进行融合创编
在民间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还可尝试将几种玩法不同的民间游戏,取长补短,融合成一种新的民间游戏,如此即能有效吸引幼儿兴趣,又创新和丰富了民间游戏的内容。如案例中,教师就是将《老虎、鸡、虫与棒棒》、《找朋友》、《抢椅子》三种游戏的玩法有效的融合在一起,让幼儿的游戏活动没有“遗憾”。
案例:民间游戏三合一
民间音乐游戏“找朋友”、手指游戏“老虎、鸡、虫与棒棒”体育游戏“抢椅子”都是很受孩子欢迎的游戏。手指游戏“老虎、鸡、虫、与棒棒”多为两人一组游戏;改编为体育游戏便可多人游戏,但被“吃掉”的幼儿要暂时退出;而“抢椅子”游戏没有抢到椅子的幼儿也要退出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逐步改变了游戏的活动方式,保存游戏中“追”“抢”这一竞争形式,改变了“淘汰”这种遗憾,“找朋友”传统的玩法是找任意一幼儿就是“朋友”。改编后“朋友”有了限制,老虎只能找虫子做朋友,鸡只能找棒棒做朋友;也可以找同类一家的做朋友,如老虎是一家,鸡是一家。改编后幼儿能自始至终饶有兴趣地参加游戏活动,这一改变,不仅发展幼儿的动作,体验到自己的成功,还能感受到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3.3鼓励幼儿自主改编民间游戏的玩法
在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为充分发挥幼儿游戏的自主性与创造力,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幼儿自主改编民间游戏的玩法,并将之作为一种民间游戏创编的重要方式。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也非常积极的想出了许多游戏的玩法,如《老鹰捉小鸡》,幼儿由此想出了《猫捉老鼠》、《青蛙捉害虫》等新的游戏。
4.结语
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含义是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的幼儿教育资源,通过选择和生成两个过程,使之逐渐成为适合本幼儿园的课程。将民间游戏纳入园本课程,应结合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和幼儿园民间游戏的特点,采取游戏与课程融合的方式进行民间游戏的园本化,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和幼儿园本身的特点对民间游戏进行收集、筛选,以目标制定、内容选取、玩法刨编为主要切入点,构建园本化的民间游戏体系,在实施的过程中逐步调整、完善,从而达到传承民间文化、促进幼儿发展、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李姗泽,民间游戏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及其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6(9).
[1]朱家雄,幼儿园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17.
[2]郑三元,姜勇,论幼儿教师的课程参与一兼议园本课程的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02(4).
[3]陈时见,论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01(2).
[4]沈文,充分挖掘民间游戏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教育价值[J],山东教育,2004(6).
幼儿园滑梯范文5
[关键词] 乡土资源;载体;活化幼儿园游戏
农村幼儿园的特点是,地处山区围绕自然环境而建没有经受过度的装修,生态环境优美物质资源丰富,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有利条件,为幼儿营造天然性、趣味性、生态性的开阔游乐场所。本文从农村的实际情况考虑,挖掘当地资源条件和人文环境,探讨乡土资源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运用,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优化幼儿园教学条件。
一、农村幼儿园的教学资源特点
幼儿园的教育离不开课程资源的支持,同时也是设计课程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是幼儿教师课程形成的主要条件,和完成课程所必须的教学材料。由于农村幼儿园的有利地势条件,其课程资源较为丰富,不仅包含幼儿园内的可用教学资源,还包括幼儿园周围的可挖掘教学资源,农村幼儿园要合理挖掘充分利用丰富的乡土资源,给予乡土资源特殊的教育意义。在挖掘乡土资源的同时应该注意其独有的特性,具体来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幼儿园活围绕幼儿的心理特点以及生活而展开,因此,幼儿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时,应该从锻炼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角度出发,注重生活化的游戏。农村幼儿园应该有效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应地制宜选择教学材料,选择幼儿熟知的事物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激发其思维活动;②由于农村独特的地域特征,其拥有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生长出丰富的物质资源,幼儿园可获取的课程资源范围广。因此,农村幼儿园课程资源具有丰富多样性。这一特点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文环境而言,不同人文环境和不同的办园水平以及不同的教师素质,课程资源也不尽相同;③幼儿园游戏是根据幼儿的生活来设计的,以幼儿身心发展为主要目标,幼儿的生活内容是一个整体,幼儿园游戏的设计要注重整体性,将幼儿不同的生活内容串联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内容,因此,农村教学资源具有整体性;④有效的开发以挖掘教育资源,是促进农村幼儿园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幼儿园游戏活动独特性和多样性要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但由于各幼儿园办学条件或者教师素质的影响,并不是所有农村幼儿园都能有效的利用资源开发获取教学资源,因此,农村幼儿园的教学资源具有潜在性。
二、有效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园内游戏活动
农村幼儿园拥有优越的地势条件,丰富的物质资源,为幼儿园教学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农村幼儿园应充分利用乡土资源以幼儿的需要为目标开展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主动探索。
(一)以幼儿的生活为主题设计游戏活动,一方面引起幼儿的共鸣,从而激起幼儿的探索兴趣;一方面使幼儿在反复的活动中,有效加强其生活自理能力。例如:在幼儿午餐的时候,对蔬菜的颜色进行提问,幼儿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采摘的各种蔬菜,逐一告诉幼儿各种蔬菜的颜色,并反复的语言刺激以加深幼儿印象。
(二)农村幼儿园具有城市幼儿园所没有的地势优势,其环境优势、资源优势、和景观优势,为农村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带领幼儿记录植物的生长步骤,引导幼儿积极观察大自然的变化,促进幼儿大脑发育。
三、充分挖掘乡土资源,有效充实游戏活动
充分利用丰富的乡土资源,充实幼儿园游戏活动。例如: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全体幼儿利用丰富的乡土资源,树叶、花朵、麦秆、小草、泥土、石头等进行大面积的集体摆画,幼儿可以发挥想象积极讨论摆画主题,确定主题后由幼儿教师分发摆画素材,并按照每人所得素材的颜色进行分组,持有同一颜色素材的幼儿分为一组,按照事先确定好的步骤,按照顺序一组一组的将手中的素材拼到教师事先画好的画中,从而由幼儿自行完成整个拼画过程,这种利用乡土优势的作画游戏,有效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加深了幼儿间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意识,在完成作品后,幼儿的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鼓励,同时刺激了幼儿创意思维的发展,有效提高了乡土资源利用率和课堂教学质量。
结束语
农村的气候条件、资源条件、人文条件都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该充分开发与利用,丰富的乡土资源围绕幼儿的身心发展设计科学、有趣的教育活动,使幼儿在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下融入大自然的怀抱,在游玩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充分发散创意思维。因此,当下农村幼儿园应该有效利用乡土资源,有效促进幼儿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香.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张敏.乡土资源在幼儿混合班艺术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黄娟.苏州市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乡土资源开发和利用探究[D].苏州大学,2011.
幼儿园滑梯范文6
一、幼儿园活动实践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及实践现状
笔者在本门课程的授课中,经过几年的探索,能够将一体化教学应用到课堂当中。
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后分组,并设置合理的评价机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制定目标。目标既有学生在活动实践这门课程当中做到的内容,也有能力上的提升等内容。
每一个小组选派一名组长,负责小组的各项活动。建立最终的评价机制,评价内容包括小组的发言情况、完成作业情况、学生实践练习的情况等等。每一节课都要进行评价,贯穿学期的始终。通过合理制定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服务大众的意识。
二、 幼儿园活动实践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1.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理论的学习很重要,是实践的依托。笔者带着学生去幼儿园实习时,学生在课下备课备得非常充分,而且非常有信心能讲好,但真正去幼儿园实践时,情况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是没有很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甚至把教师讲的理论完全还给了教师。笔者在每一次实践课程之前,都会把所应用的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幼儿园活动、卫生保健、幼师礼仪等各门学科中的知识进行整合分析,只要是能在实践课程中用到的,就抽出来,重新进行编制,做成工作页的形式,让小组的学生进行讨论,去各个学科中寻找答案,然后进行应用。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能力,也提高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再通过小组竞答的形式来进行答案分析,最后教师进行适当的解释,这样就对与实践相关联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复习。
2.课上实践和课下实践紧密结合
一体化最突出的就是实践、练习,笔者会把学生要试讲的内容提前给学生,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进行试讲,试讲结束后,学生进行评价、分析。通过实际的练习,提高了学生的讲课水平和教学设计的水平。但是再逼真的模拟环境也不如亲自去实践环境中进行练习,所以笔者会利用课余时间,联系幼儿园,将学生带到幼儿园的班级里进行试讲,让学生真切体会真实的工作环境。教师通过和幼儿园教师进行交流,来找到教学中的不足;学生也通过实践,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激发了学习热情。
三、幼儿园活动实践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和推进的方向
虽然在幼儿园活动实践这门课程中,笔者积累了一点一体化教学的经验,但是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
1.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幼儿园活动实践是一门理论和技能要求都很高的课程。教师既要懂得学前教育的相P知识,例如多大年龄段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让孩子更好地接受,而这些知识要经过系统的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和学前教学方法的学习才能掌握;同时更要学习幼儿音乐、钢琴、舞蹈、美术、手工这些技能课程,不用很专业,但是在课堂上也能信手拈来。所以,上好这门课,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就显得更重要,这也是以后师资方面的发展方向。
另外,尝试着在各种技能课程中加入教法的学习,比如可以在舞蹈课教学中,利用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进行舞蹈的实践试讲活动,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将所学的各种技能应用到将来的实践中。
2.校本教材的开发
一门课程就要有一本具有指导性的专业用书,但是现在市面上并没有一本综合性的幼儿园活动实践指导的书。即使有,也不适合笔者学校的学生使用,所以现在当务之急是教师团队编写一本能够将教学思路融合进去的校本教材,这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