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教学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范例教学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范例教学法

范例教学法范文1

关键词:范例;职业导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一、职业导向的范例教学法的提出和研究背景

没有一种教学方法可以穷尽计算机学科的全部知识。计算机教学应当教给学生系统性知识,使学生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让他们对学科有一个整体观念、全局观念。传统的教学尽力让学生掌握一大堆所谓具有系统性的材料,缺乏具体、典型和形象直观的消化过程,学生不可能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获得系统的知识,他们的头脑中只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材料。而由于教学进度的限制,新的教学内容不断增加,造成了教学的肤浅性;学生学习知识不扎实,加之材料的充塞,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职业导向的计算机范例教学法巧妙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范例的使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枯燥,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学习范例过程中知识的运用理顺了学生对各知识点的学习。

职业学校计算机学科范例的选择,应该和学生的实习就业岗位紧密相连。本项目的研究能够使学生在实用范例的引导下,逐步将计算机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操作技能,从而不断进步。选择的范例是学生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适应工作岗位的过程。

二、职业导向的范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职业导向的范例教学法是指,以学生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为导向,整合计算机基础知识形成范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将范例展示给学生,学生能直观感性地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逐步完成范例。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范例完成后可以让学生尝试创新操作,最后展示各组学生的作品。

在选择范例的时候要注重职业导向,如WORD章节选用的是麦凯乐人事部门的文档和较为复杂的文档排版为范例,EXCEL音节采用商场的销售报表和银行报表为范例,POWERPOINT章节选用企业培训部门的培训教程为范例,多媒体应用章节以爱学校、爱岗敬业为主题选择范例。

范例教学流程如下:

在教学程中,师生始终处于双向互动状态,如下表:

三、职业导向的范例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和推广空间

我校自2007年至2012年先后进行了两轮“职业导向的计算机范例教学法”教学实验,教学效果显著。

1.范例教学法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第一轮实验后,实验班和非实验班计算机成绩前后比较如下表所示:

表1 实验班2009级1班与非实验班2009级3班入校成绩

表2 1年后,实验班1班与非实验班3班成绩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入校时两个班级水平是相当的,可以说是平行班。可是经过实验教学干预后,从平均分、标准差、和均数差异检验情况来看,实验班学生的个体发展水平、班级整体发展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一年后,实验班(2009级1班)与非实验班(2009级3班)相比有十分显著的差异。

第二轮实验后,实验班和非实验班计算机成绩前后比较如下表所示:

表3 实验班2010级2班与非实验班2010级5班入校成绩

表4 1年后,实验班2班与非实验班5班成绩

通过第二轮实验同样可以看出,原本水平相当的两个班级在经过教学实验干预后,出现了显著性差异。

2.职业导向的计算机范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职业导向的计算机范例教学法使学生走出对单纯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被动接受、机械记忆、浅层理解与简单应用,而依托以范例为载体的学习内容,通过一种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均有所收获,增强其内心对社会和知识的体验、思考和理解,促进其思想、智力、情感的协调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职业导向的计算机范例教学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将每个学生都看作是独特的个体,尊重他的个性特征和价值观念,并以宽广的胸襟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在欣赏他的优点的同时,又能接受他的缺点。在小组合作中,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最广阔的空间。

四、职业导向的范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范例教学理论是由德国的M.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等人提出的。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是借助精选教材中的示范性材料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规律性知识,并发展其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范例教学论者从批判传统的系统教育论出发,设想范例教学概念的意义、内容与方式。他们所倡导的范例教学,目的是克服教材内容的繁琐,要求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蕴含着本质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和范例,使学生透过这种范例,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并把科学的系统性与学习者的主动性统一起来。

范例教学在内容上强调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3条原则。基本性原则,要求教给学生基本的知识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学科规律和学科的基本结构。基础性原则,要求教学内容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接近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切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对于一定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来说,这些教学内容是基础的东西。范例性原则,要求教给学生的内容是经过精选的、能起示范作用的基本知识,这种精选出来的范例性教学内容将有助于学习者举一反三。

五、职业导向的计算机范例教学法的局限性及应对策略

职业导向的计算机范例教学法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理念,适应时代培养人才需求,在教学中摸索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实验的时间和参与的教师有限,所以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职业导向的计算机范例教学法需要以职业为导向,但是在实际选择范例的时候往往因为牵扯到企业的商业机密,所以范例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这就需要教师既要了解职业岗位特点,又要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要根据实习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更新范例,使上课使用的范例既具有岗位典型性又符合教学要求,同时能够与时俱进。

其次,职业工作中的范例和实际的教学工作存在差异。真正的范例是以工作实用为核心的,而教学是以知识点为核心的,这就需要教师将岗位内容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但是范例往往是整体的,在学生学习探究时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把任务驱动教学和范例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完成范例。

最后,学生学习掌握了范例,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往往也不能直接适应,对没碰到或者没有直接学习的问题不能举一反三,顺利解决。这就需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加强学以致用的实际演练,不断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场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王升主编.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靳玉乐主编.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2001.

范例教学法范文2

关键词: 范例式教学法 新材料作文 审题立意

新材料作文,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多元文化”、“多元解读”和“个性化学习”等新的学习理念,突破了“千人一面”的习惯性思考方式,在高考中被广泛采用。“多元解读”在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中,可以理解为“多角度立意”。因此,角度选择的层级性及最佳角度的确立在审题立意中是至关重要的。针对这一论题,笔者使用了范例式教学法,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范例式教学法的基本原理

“范例”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的“exemplum”,意思是“好的例子”、“典型的例子”。范例式教学是由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克拉夫基等人创立的。它是一种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依靠特殊的(例子)掌握一般,并借助这种一般独立地进行学习”①的教学模式。范例教学法要求老师在教学中选择典型范例作为教学内容,通过精讲“范例”,引导学生掌握出规律。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所习得的规律和知识自主学习,进而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目的。

二、范例式教学的实例

大部分新材料作文的要求都是这样表述的,即“全面理解材料,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笔者认为这里所说的“全面”就是要求看到材料的多元性,就是要从多个角度看问题,不要一叶障目。而“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就是要学生懂得抓住多元内涵中的核心立意。

福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有“切合题意”和“符合题意”之分,所以对于一则可以多元立意的材料,首先要明确从哪几个角度切入。其次要分清多元矛盾的主次,选择材料中的核心内涵作为立意,达到“切合立意”的要求。当然,角度的选择要遵循一定的逻辑思维规律。其中正向思维、逆向思维、整合思维是常用的思维模式,很适合作为多元材料的角度切入点,“多元整合”思维往往能做到有的放矢,全面深刻,是确定最佳立意的重要思维方法。接下来,笔者以下面这则材料为例,谈谈范例式教学法在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角度的选择和确立中的运用。

范例式教学首先要找到合适的“范例”。笔者以2015年福州市质检的作文题目为范例(天寒地冻的夜晚,两只小鸡冻醒后望着皎洁的月光,天真地说:“要是我们能到月亮上溜冰那该有多好啊……”一旁的鸡妈妈听了,教训小鸡道:“以我尝遍的人生滋味告诉你们――你们以后的路会走得很苦的。”),其一,这则材料切合学生实际,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对于这则材料的内涵,学生能够把握和领悟。其二,这是一则可以多元立意的材料,可以以此训练审题立意中角度的选择和确立。

选择了“范例”之后,老师要精讲“范例”,认真落实“举一”的工作,为“反三”奠定基础。教师要先阐释清楚正向思维、逆向思维、整合思维的概念,然后结合材料进行示范。例如:第一,从正向思维的角度分析,可以肯定小鸡“天真”,赞赏其面对困境,存天真的念想,用美丽的梦想化解困苦的积极心态;也可以肯定母鸡“教训”的意义和面对现实之苦,勇于尝遍“人生滋味”的态度。从正向思维的角度可以有如下立意:莫要丢了天真;坎坷生活,诗意情怀;教训让人少走弯路;正视现实,品尝滋味。第二,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分析,可以否定小鸡“天真”,没有正视现实的危害。也可以否定母鸡的“教训”。因此,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可以有如下的立意:1.我们莫被“天真”模糊了双眼。2.大人要保护孩子的“童真”。3.大人不能用自己的“教训”,误导孩子未来的人生。4.他人经验不足为训。第三,从整合思维的角度分析。我们要辩证地分析小鸡的“天真”与母鸡的“教训”,它们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有可取之处,也有不足。评判二者,不可“非此即彼”,不要“厚此薄彼”,应该“相容互补”。据此,可以有如下立意:人生需要天真,但不要一味天真;人生要他人“教训”,但不能只听从他人,“人生滋味”还得各自去尝;“天真”与“教训”一样珍贵,二者不可偏废;梦想与现实并不对立,应该互补,要用梦想之光照亮现实。

经过老师的讲解和分析,大部分学生明白了一则多元材料可从正向思维、逆向思维、整合思维的角度分析,从而得出多个立意。而且在讲解和分析的过程中不难体会,从整合思维的角度出发,能抓住材料的矛盾性,整合角度往往是文章写作的最佳切入角度。

在充分的讲解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类”,鼓励他们寻找贵。克拉夫基认为:范例式教学涉及的内容始终包含一种内在的逻辑和一种内在的概念。这个内在逻辑和概念的获得,是通过“回逆再构”过程实现的。教师要故意让学生回到知识产生的最初阶段,让学生重演其形成过程,以一个发现者的姿态拥有它们。此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思考和重温,并且表达出来。经过认真思考,学生总结出如下规律,即一则多元性材料可以从正向思维、逆向思维、整合思维为角度进行审题立意;所谓正向思维,就是抓住多元材料中的正面价值或是肯定之处,即肯定、赞成、相信材料中对、好、合理、积极的一面。所谓逆向思维,是指多元材料所蕴含的道理不是十全十美,往往有漏洞或缺陷。我们可以从逆向的角度,对材料的观点或说法提出质疑,揭示其矛盾之处,提取出反面或否定的看法,即否定、反对、怀疑材料中不对、坏、不合理、消极的一面。整合思维就是全面地、辩证地看待事物、分析问题,既要看到正确、合理、积极的一面,又要注意不合理消极的一面,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

学生寻找出规律之后,教师要再提供一个“范例”,让学生运用规律和知识进行自主学习,进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于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笔者选择了尼采的一首诗歌“处世之道”(别爬上山顶去/也别站在山脚/打从半高处看/这世界最美好。)作为范例,这首诗歌较之上一个范例难度有一些增加。

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讨论。学生按照刚才得出的规律,从三个角度立意。结果如下:第一,从顺向思维的角度立意,即相信、赞成、肯定材料中尼采的说法、观点、态度,赞同站在山腰看世界:山顶有高处不胜寒的弱点,山脚有目光短浅的短处,只有站在山腰看世界,才能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最美。第二,从逆向思维的角度立意,即质疑、反对、否定材料中尼采的说法、观点、态度。角度一:赞同站在山顶看世界:生命是有高度的,要努力攀登道德,学识,事业的高峰,达到“一览众山小”的人生高度,这样最美。角度二:赞同站在山脚看世界:保持一种谦逊的态度站在山脚下,脚踏实地看世界,这样最美。第三,从整合思维思维的角度立意,即综合顺逆双方的合理与不合理的因素,提出更包容圆融的看法、观点、态度。立意一:多角度,多层次(站在山顶、山脚、山腰)打量这个世界,横看成岭侧成峰,善于变换不同的角度,世界便异彩纷呈。立意二: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所以站在哪里看风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景的人”(处世的人)“心”要更美。立意三:“中道”与“极端”的人生哲理。从训练的结果看,学生能较好地运用规律进行审题立意。

当然,也有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为了追求观点的新颖独到,走上片面、偏激的道路。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学会用辨证、发展的眼光看待分析事物。

三、范例式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课前准备、课堂操作、课后反馈要三位一体。

范例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中选好范例。理想的范例应该有代表性、典型性、开导性,使学生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符合学情,充分体现能力培养目标;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培养目标之间有适当的跨度。同时,选择范例时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注重实效。在课堂操作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教与学的共鸣。课后的反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要了解学生的动态,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以期精选更适当的范例作为课后巩固练习。

(二)遵循渐进性原则,注重由浅入深。

在范例式教学中,每一个范例都是个别,但它们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范例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活动规律,遵循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顺序,螺旋式上升。如:设计独立型材料审题立意范例时,可以按照由简单的叙事类(寓言、故事、对话类)到(社会现象类)再到比喻类接着诗歌类最后漫画类材料的顺序。

四、结语

在课程结束前,笔者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了检查和评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于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之角度的选择和确立的方法掌握得较好,无形中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范例式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范例式教学是一个序列课程,每个范例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关联的。如果教师将“范例链”有机地连贯起来,进而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链”,并通过问题的情境创设,启发学生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那么范例式教学将会发挥更大的效用。

注释:

①杨成章,谢贤扬,李丽.语文创造教育学[M].重庆出版社,1999:91.

参考文献:

[1]王科.范例教学模式与教师角色定位思考[J].语文学刊,2007(9):162-163.

[2]陈基伟.西德“范例教学”评价[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5(1).

范例教学法范文3

[关键词]反例教学法 高等数学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191-01

一、反例教学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高等数学的反例是举出一个与命题的条件完全相同但是结论与命题矛盾的例子。进行反例教学,需要严密地证明正确的命题,再利用反例否定错误的命题。

(一)有利于学生深化理解基本概念

高等数学理论与方法以概念为基础。要想学好高等数学,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学会正确地理解概念的具体内涵。反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深化理解基本概念,理解概念的真正内涵。在引进一个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几个合理的具体例子将高等数学概念具体化,这时,再适当地举几个反例,从反面理解概念,能深化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升。

(二)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定理

高等数学在教学中会运用大量的定理、性质及其具体应用。在讲解定理和性质时,教师要重点讲解定理、性质是在什么条件下成立的,准确理解其实质,掌握定理成立的结论,以便更好地进行推理、论证和应用。反例教学有利于学生深化理解并掌握基本定理和性质的本质,避免对概念的错误理解,以及不当运用定理和性质。

(三)有利于有效地纠正错误的命题

学生通过积累知识来学习更多,同时也不断地产生错误,错误不仅出现在理解概念、定理和性质的过程中,也会在具体解题的过程中出现。如果用反例来分析、辨析错误,不仅直观、明显,也更有说服力,这样,在发现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和漏洞的同时也可以在反例教学中将相关的知识一起修补好,在发现各种错误后,剖析其产生的原因,让学生更加严谨地对待高等数学的学习,学生的思维也会更加严谨。

(四)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用反例教学法,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鉴于构造反例的情形多种多样,这样就能从很多角度和多种途径举出反例,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勤于进取的良好学习习惯,也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二、反例教学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反例教学法思想可以深化学生对概念、定理和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加强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一)恰当地构造反例,加深理解概念

应用反例教学法,首先教师要恰当地构造反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解高等数学中的极限概念时,构造一个恰当的反例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对于极限的一般认知中都会有这样的错误:有界函数的极限一定存在。教师可以构造反例:f(X)=sin(1/X),因为当X0时,f(X)不能无限接近于一个确定的常数A,因此,极限不存在,也就否定了有界函数的极限一定存在。

(二)正确地应用反例,深化理解定理

在高等数学的定理教学中,反例具有和证明一样重要的作用。一系列严谨的证明可以确定某一个命题的正确性,然而,一个合适的反例也可以证明某个命题的正确性,准确地运用反例,可以全面地掌握定理的相关条件和正确结论。例如,洛必达法则:设函数f(x)和F(x)满足下列条件:⑴xa时,lim f(x)=0,lim F(x)=0;⑵在点a的某去心邻域内f(x)与F(x)都可导,且F(x)的导数不等于0;⑶xa时,lim(f'(x)/F'(x))存在或为无穷大,则xa时,lim(f(x)/F(x))=lim(f'(x)/F'(x))。举个有符合洛必达法则而不能使用洛必达的反例,例如lim[x-->∞]√(1+x^2)/x=1,但是用洛必达法则求不出来。

(三)合理地利用反例,纠正错误命题

在高等数学的解题过程中,很难通过正面的思路将个别失误检查出来,但是,如果举个反例,就能将错误直观地反映出来,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例如,在学习“可导必定连续”这一性质时,学生可能会错误地认为“偏导数存在也必定连续”。我们可以举反例来证明。如二元函数f(x,y) =xy/x^2+y^2 x,y≠0 =0 x,y=0 在(0,0)的偏导存在,但是不连续。

(四)学会创新,指导学生构造反例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高等数学反例教学中亦是如此。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反例法,更要培养他们的反例思想,指导他们学会自己构造反例。例如,在学习函数极限的四则运算后,让学生自己构造相关的反例来证明定理的正确性,并互相交流分享。

范例教学法范文4

大家好。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我们崭新而又美丽的校园时,又一个充满激情与挑战的新学期即将开始了!今天是个美好的日子,我们欢聚在在里,隆重地举行新学期的开学典礼。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全校教师,向刚刚迈入xx中学的初一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因为有了你们,让校园更加绚丽多姿。希望你们能在这里尽情地采撷阳光,茁壮成长!

亲爱的同学们,我想真诚地对你们说:选择xx中,你们是幸运的!xx中既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又是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插上腾飞的翅膀,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是我们xx中人忠贞不渝的追求。这里有一批经验丰富、爱岗敬业的教师,为大家解疑答惑;有一支饱含爱心、循循善诱的班主任队伍,为大家嘘寒问暖;还有许多默默奉献、兢兢业业的后勤人员为大家排忧解难。在这里,你可以汲取到知识的营养;你可以感受到奋发的力量;你可以在创造中施展才华;你可以在快乐中健健康康的成长。作为你至爱的老师,我们愿捧着一颗滚烫的心,全力以赴的去爱你们,培养你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注定我们的梦想连在了一起:你们幸福,我们快乐!你们进步,我们欣慰!你们是成功的,我们才是优秀的!在学习上,我们是良师,引领大家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在生活中我们更愿做你们的益友,分担你们的快乐与忧愁。

亲爱的同学们,学习的道路永远没有坦途,你选择勤勉与奋斗,便会收获进步和希望;你选择纪律与约束,便会收获理智和自由;你选择拼搏和超越,便会收获成功与辉煌!希望你们能凭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铺就未来的锦绣前程;希望你们拥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笑迎人生的风雨,所有的xx中老师,都愿用最热情的双手和最坚实的臂膀为你们保驾护航!

同学们,当今社会是知识竞争的时代,谁拥有了知识就拥有了美好的未来。所以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为自己的未来着想,为祖国的前途分担一份责任。你们是父母心中的渴望,你们是老师心中的期望,你们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此时,你是否想起了严父在你身上留下的恨铁不成钢的的掌印?是否忆起了慈母望子成龙的唠叨?是否记起了爷爷奶奶的千叮咛万嘱咐?是否把老师的谆谆教导挂在了心头?面对着新的学年,踏在新的起跑线上,你将朝哪个方向起步?借此机会,老师想对同学提出几点希望:初三年级的同学们,你们肩负着xx中学中考再创辉煌的重任,明年你们将走进中考考场,社会、学校、家长对你们寄以很高的期望,希望你们不负众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珍惜时间,争分夺秒,刻苦学习,勇于拼搏,以优异成绩回报家长、学校和老师,从各个方面为初一、初二的学弟学妹做出表率,为学校争光添彩。

初二、年级的同学们你们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任,希望你们上,学习初三学哥学姐们的优点,再接再厉,努力拼搏;下,做好初一新生的榜样,使我校的教学成绩,一年更比一年好!初一的新同学们,你们是xx中的新鲜血液;希望你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做到自尊、自信、自主、自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个辉煌的xx中将在你们的努力下崛起。

范例教学法范文5

1 法理教学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按照一般的学习认识规律,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感受为基础,目前法理学本科教育的问题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中国

1.1 法理学教材形式参差不齐,体例单一

(1)由于各学校教学安排的不同,教材名称的表述上差异较大。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把法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放到大一学生入学时教授,一般用一个或两个学期的时间集中学习。但是鉴于大一学生的认识和知识水平局限,近些年来。部分高校进行大胆尝试,把法理学分成两部分,即法理学导论或称法理学基础等和法理学。法理学导论之类仍安排在大一学习,主要讲述法理学的基本常识性入门知识,课程设计比较简单;法理学则一般放置于大三学习,基于此时学生对于法学知识已经具备了相当量的积累,这门课程主要从法哲学的角度进行较深入的法哲学讲授。这种改革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法理学本身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对法一般原理进行研究的理论性学科,何谓“常识性知识”,又何谓“深层次法理”,这种区分本身就值得商榷。

(2)尽管法理教材名目繁多,但是体例编排古板单一。无论是集中授课式还是分阶段授课安排下的法理教学,其基本教材例体仍以传统的几大块为主。大致可以分为导论、本体论、起源发展论、运行论、价值论等。这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安排模式,内容比较丰富。但是弊端也很明显,最直接的就是在有限的教学学时中,要想把教材中所涉及的问题一一展开,深入学习,基本上是不可完成的任务。另一方面,这样的体例安排不符合学生的一般认识规律。因此,法系的学习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两种影响。一是给学生先前的认识带来强烈的冲击,使他们原本清晰的概念模糊化;二是有了之前先入为主的知识基础,不能客观的认识法系的有关理论,忽视掉这个法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

1.2 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每一个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法理学是对法学一般原理的升华与总结,侧重于理论性思辨,这对于大一从没有接触过法学的学生而言,的确是一个艰难的开端。但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难度虽有,对学生法学素养的提高也最大。现实中一些学生基于法理学的枯涩与抽象,再加上与一般的具体学科相比,法理学的实践应用性不强,因此,兴趣往往不高。于是一些学校为了迎合学生的听课情绪,缩短法理学教学课时,简化其应有的学术性,大大降低了其理论性,反而加入大量的应试技巧与练习等职业化教育,如司考、公务员考试等,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结果使法理学变得面目全非,这种功利主义的做法极不可取。

1.3 教学方法保守单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对于法理学这门难度相对较大的科目来说,由于教学方法上的陈旧、保守,使原本就很难理解的知识传授更加晦涩,是目前本科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诟病。当然,讲授式教学也有自身的优势,并在当前的教学条件下不可能完全取缔,因此,我们应在保持传统教学中良好因素基础上积极探索,开拓新思路,使之焕发年轻的活力。

2 法理教学应立足现实,积极寻求自身完善

2.1 材名目,实行教材体例改革

教材对教学的开展有着特殊的作用。综观目前的法理教学实践,笔者以为仍应以集中式教学安排为宜,以此相适,材名目,以便学生参阅,教材体例应大胆创新和突破。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这样的安排:即导论、法的起源、法的本体、法的运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法的起源与发展置前更符合认识规律,也有利于教师循序渐进的课程教授,法的价值对于大一学生而言,理解稍有难度。可与法的本体和法的运行为载体具体化的教授,法的本体与法的价值可结合处很多,比如,法的本质、权利与义务、法律行为、法律责任等,法的运行部分中更是随处可见。事实上价值论从来就不是茕茕孑立的,它总要依附于一定的对象,甚至特定的事实。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最好的例证。《理想国》的副标题就是正义论,开篇就是围绕苏格拉底与玻勒马霍斯、阿德曼托斯等人关于正义的争论开始的,但苏克拉底并没有直接就正义的各种原理、概念长篇累牍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是从具体的家庭、婚姻以及国家运行中的各个方面入手,最后顺利成章、水到渠成的圆满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转贴于中国

中国2.2 坚守法理学应有的学术性教育

首先,强调理性学习。理性是在学习中应具有的思考方式和基本态度。苏格拉底把知识和理智合称为理性。在法理学学习中具有理性就是要在纷繁复杂的法律现象和学说中,懂得反思,善于运用法学思维去思考问题,总结一般规律,研究本质。这是由法理学的学科特点决定的。

其次,以法学流派为教学前提和基础。作为法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培养学生主动树立法学流派的自觉意识应该始终贯穿于课程学习的整个过程。法学流派又可称为法学学派,最初是由于西方法学界在回答法律理论基本问题时,因所关注问题的方面不同,解决问题的视角方法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理论体系和流派。一个法学流派就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可以说在欧洲中世纪以后,法学流派的沿袭、更替与发展实质上就代表了西方法学的整体发展脉络,任何一位西方法学学者我们都可以发现其立场归属和思想导向,进而确定其阵营主张。以法学流派为基础进行教授,有利于学生对西方法学理论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众所周知,自清末以来,法律移植一直是我国法律发展的重要渠道。到今天,我们的法律移植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理论上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就法理学而言,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尤其是缺少系统化背景下的认真研究与学习,往往“只求引注不求出处”,仅仅偏重于对个别法学大家的局部研究。结果导致移植过来的法理学呈现出支离破碎、凌乱不堪的状况,在再加上我国目前法理学主张的散乱、学派思想的不成熟,易使初学者陷入无所适从的境地,使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增加学习难度。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授于学生自觉树立法学学派的意识,以学派的视角结构具体的法理知识。确立自己的法理理念。

最后,灌输法治思想。在法的运行中。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实现理想的法治状态。它是动态的法实施过程中的核心理念,灌输法治意识,实际上是引导学生立足现实,关注我国法制状况,是法理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3 基于法理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大胆尝试多种教学手段

首先,重视多媒体教学,法理学与其他人文科学相结合。就法理学的学科特点而言,它是一门对于人类社会秩序进行转贴于中国

综合性思考的学科,而人类社会包含着形形的现象和知识,因此,法理学并非研究只带“法”字的学科,它必须建立在对众多知识学习和了解的基础上。正如马克思所言,“我学的专业是法学,但我是把它放在哲学和历史之后。”以历史为例,法理学当中的很多概念便是直接渊源于历史。比如前面说过的“法系”,法系的源头可以上诉至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中经法、德、英、美等国的法律发展,在历史的沉积中形成的一脉相承的法文化体系。多媒体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借助于这个平台,一些历史等人文社科知识可以图片、文字、影响等多种形式更为直观、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掌握。中国

其次,谨慎选择案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教学法是法学学科教师比较青睐的教学方式之一,有趣生动的案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做法,也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但是案例仅仅是引入教学知识的开端,虽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其价值毕竟是有限的,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只是简单被案例本身吸引,就事论事,而是应该适时巧妙地被引导入案例后面的真理探索,这才是案例教学的目的所在,如果学生课后只是记住了案例,忘记了法理知识,那么无论课堂气氛有多么活跃、学生兴趣有多高,也只能是一次失败的教学。

因此,在法理教学中,我们一方面重视案例教学,另一方面还要善用案例教学,谨慎选择案例。首先,案例本身应具有一般性、普遍性。对于案例的选择不能只求刁钻、新奇,以吸引学生眼球,主要在于是否能从中揭示出法的一般原理。其次,对案例的分析方式应与应用类法律学科有所区别。对于法理学来说,主要是利用案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对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判断,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推理。所以,教师更要注意对不同观点的碰撞加以引导,培养大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形成发散式思维模式。

最后,循序渐进,注重启发式互动教学。人们的思考总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也要充分尊重这一规律,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他们循序渐进、充分思考。就具体操作方式而言,也许我们可以从柏拉图的著作中得到一些启发。柏拉图是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的著作揭示的大都为较为抽象的哲学道理,采用的是他首创的对话体写作方法,极富文采,对道理的阐述“不是从抽象的概念出发,而是从具体的事例出发,生动鲜明层层深入,不仅能看到思想的最后结论,也能看到活的思想发展的过程。”文章中的几人对话里,往往以最简单的道理开篇,继而一问一答,逐步推理,取得认同。最终得出的结论往往使最开始哪怕态度多么蛮横的反对者也心悦诚服。这就是在互动基础上赢得的思辨的力量,更体现了主导者的智慧。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这样说过。回顾我自己在法学院的岁月,从准备参加政治生活的观点来看,我所选修的最有价值的一门课程就是郎·富勒博士讲授的法理学即法哲学……在我看来,对于任何一个有志于从事公共生活的法律系学生来说,它是一门基础课。因为从事公职的人不仅必须知道法律,他还必须知道它是怎样成为这样的法律以及为什么是这样的法律缘由。法理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国的法学本科教学,它同样位于16门核心课程之首。尽管法理学教学目前呈现出较为尴尬的状况,但法理学人们的摸索、探讨与争鸣一直都没有止步,法理教学期望全新的变革与发展,法理教学任重道远。

注释

中国-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

2 付子堂.法理学讲演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33.

3 沈宗灵,法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6.

参考文献

[1][英]韦思·莫里森,法理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出版社,

范例教学法范文6

[关键词]听力 反传统 教学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距离《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差距很大,学生在学完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课程后,听力理解能力依然偏低。毕业后,很多学生难以用英语与外国合作方进行交流,听外台英语报道也十分吃力,不能有效满足工作对外语能力的需要。因此,在大学阶段,学生就应该努力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

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中,教师很少给学生讲授听力的方法,而更多的只是将大量的听力材料灌输给学生,大都采用一种固定的传统模式,即讲解单词和句子、提出问题、给出答案。学生觉得这种教学模式很乏味,进而对听力学习失去了兴趣,这便成了英语听力学习中最大的障碍。因此,大学英语教师有必要探索一下新的教学模式。

笔者根据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听力训练的方法以就教于同仁。

二、大学英语听力的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教师在听力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采用新的教学策略。Mendelsohn对策略教学法( Strategy- based Approach)定义为:“策略教学法是源于策略指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教学目标为如何教学生去听。”(1995:134)这些策略包括判断语言背景、话语主题和意义等。教师教会学生掌握正常语流中的语音、语调以及在跟读练习中掌握关键词的技巧,并进一步将听说写相结合,促使所听材料转化为理解性输入与输出,这是非常重要的(孙燕平2001:33)。

要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既要进行大量的听力练习,同时也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掌握基本的听力技能。语言基本功指的是掌握语音、词汇、语法、语用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以及常用句型,包括口语中的一些习惯表达方法,熟练掌握它们是打好语言基本功的关键。

正确发音、标准语音语调均可激发学习情感,词汇系统的掌握是培养语言意识的基础和保障,扎实的语法功底及语言学理论可以引导和启发学习者逐步领略英语的语言美,并开始尝试着体验文化差异(黄波2010:116-119)。

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强化语音、词汇、语法教学,结合话语所提供的语境进行语用推理,同时给学生提供背景介绍和文化知识,提高英语听力的综合能力。但同时我们也知道,学生的综合语言水平本身就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主要听力困难,实施针对性的教学,以便帮助学生克服听力困难,提高教学效率。”(张正厚2010:33-37)

(一)语音

语音上的变化(连读、弱读、省音、失去爆破等)使在语流中的词发生变化,这会造成听力的困难。我国传统的“哑巴英语”教学使学生往往忽视了对语音的重视,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语音知识,这是十分必要的。语音包括正确辨音、熟悉音变现象、了解句子重音与语调等的表意作用。

(1) 正确辨音

有些学生由于自己发音不准,因而很难正确辨音,造成了听力理解上的错误。因此,要提高听力,首先就必须学会正确辨音。有时两个句子只有一音之差,意思完全不一样,如:

Are you going to sell the boat? [sel]

你要将这只船卖掉吗?

Are you going to sail the boat? [seil]

你要开船吗?

(2) 音变现象

除了识别单个音素之外,学生还必须熟悉快速话语中的音变现象。快速话语中的语音变化是造成听力理解困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学生应对英语的这些语音变化规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提高英语语音的辨别能力。英语话语中常见的音变现象有:

连音(Liaison):前一个词与后一个词相连接而形成的读音叫连音或连读。关于语音与听力理解的关系,已有文献集中反映了连音是影响语流切分的问题之一(陆国君2007:117-121)。连音是口语中经常出现的音变现象。英语连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前一个词以辅音结尾,后一词以元音开头,辅音和元音连在一起读便形成连读,如:turn off连读后成了[ ];另一种是前一个以元音结尾,后一个也是以元音开头,两个元音连在一起读便形成了连读,如:do it连读后成了 [' du:(w) it] (在这里[w]起了连接作用)。

加音(Link-r或-re):加音指在连贯语流中为了发音方便而在音节间或词与词之间添加的语音。英语中的加音通常为/r/音,如:more and more加音后成了[ ]。

省音(Elision):省音指说话人为了发音方便而省去音节之间或词与词之间的语音。省音在快速话语中相当普遍,如:psychology省音后成了[ ]。

失去爆破(Loss of Plosive):当一个爆破音后面紧跟着另一个爆破音时,第一个爆破音不发生爆破,而是只做发音口形,稍作停顿后即可发出后面的爆破音,这第一个爆破音就叫做“失去爆破”。前一个爆破音虽不发出,但要停顿一会儿,所停顿的时间要和发此音时所需要的时间一样长,如:big gun失爆后成了 [ ]。

弱读(Weakening):句子中除了重要的词要用句子重音以外,其他词在语句里相对不太重要,因此往往弱读。这类词一般有前置词、连接词、助动词、人称代词等,如:I took some ink and some sheets of paper.[ ]

同化(Assimilation):在两个本不相似的音连接起来一并发出的时候,由于互相影响,互相适应,变为相同或相似的音,这叫做同化,如:this year [ ]。

(3) 句子重音

句子重音指对句子中相对比较重要的单词进行重读以强调其意义。单词越重要,读音就越重,而重要的单词往往是实词(Content Word),如:She 'knew what it 'meant. (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同一个句子,由于句子重音所处的位置不同,所强调的单词不一样,其意义也不一样,如:

I heard Tom crying.

我听见汤姆在哭。

1)'I heard Tom crying.(强调是“我”而不是别人)

2)I 'heard Tom crying.(强调是“听到”而不是看到)

3)I heard 'Tom crying.(强调是“汤姆”而不是其他人)

4)I heard Tom 'crying.(强调在“哭”而不是在做其他事)

(4) 语调

听力理解和语调密不可分。Baar认为,比较文章结构来说,语调能为听者提供更为可靠的线索,能帮助他们重构文章的主题内容(Barr1990)。英语中可用不同的语调来区别句子的种类如陈述句、疑问句等,也可用来表达说话人的态度和情感。英语中常见的语调类型有:降调(Falling Intonation)、升调(Rising Intonation)、降升调(Fall-Rise Intonation)、升降调(Rise-Fall Intonation)、平调(Level Intonation)、升降升调(Rise-Fall-Rise Intonation)等。同一个句子,语调不同,含义就会出现差异,如:

What a beautiful day!

今天天气真好!

(二)词汇

词汇障碍主要是词汇量的不足,而更重要的是视觉词汇与听觉词汇之间的差距。有很多单词学生看得懂但听不懂或是反应过慢,这自然会影响学生的听力。若话语中的大部分词汇都听不懂,理解话语当然就很困难。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听觉词汇,这是提高听力理解的根本。

教师应要求学生对英语词汇的分类和构成有所了解,同时也要掌握一些常用的短语和习语。一般来说,听力材料中没有太多的生词,但有些词学生却觉得有点难理解,好像没学过。因此在做听力练习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熟悉词的发音;2)正确理解多义词的确切含义;3)培养猜测词语的能力;4)了解英美词汇的区别。

学生在进行听力训练中还应注意短语和习惯表达法,这将有助于正确理解话语。如:短语break off除了“折断”以外,还有“突然停止讲话”、“断绝”等意思;句子“I can’t agree with you more.”表示“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又如,“go Dutch”表示“各人自己付钱”、“各吃各”,而不是“去荷兰”。

(三)语法

语法障碍也是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语法障碍是指听力理解过程中所需的时态、语态等语法知识不足,这也阻碍了学生听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如虚拟语气、时态、不定式、动名词等,这可以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听到的信息。如:

M: The city council has finally voted the funds to build a new high school.

W: It’s about time they did it. I don’t know what took them so long.

Q: What’s the woman’s opinion about the school?

A)It’s too expensive.

B) It isn’t needed.

C)It should be built.

D)A college would be better.

动词did在这里表示虚拟语气,意思是“他们早该这样做了。”正确答案应是C)。但有些学生因为没有掌握这一语法现象,把句子误解为“他们过去早已做了。”

(四)语用学

语用知识对听力材料的理解也至关重要。理解话语其实就是一个推理、寻找关联并取得语境效果的过程(何自然1998:19)。语用推理是语用者运用一定的知识和策略,推导话语与语境的关联,并解读由此产生的语境暗含的思维过程(谌莉文2005:68-70)。Grice在所提出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里指出,在所有的言语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遵守的原则。人们根据这些原则,经过一定的推理,能够得到多于语义内容的会话含义(Grice1957:66)。

我们知道,句子本身的意义与说话人使用这个句子所表达的实际意义有时是不同的。在对话中说话人常常出于某种考虑不直接回答对方的提问,而是用迂回的方式间接地作出回答。因此,听话人必须从中推断出说话人的真正含义,正确理解说话人的言外之意。使用语用知识,有助于听话人正确理解说话人表达的真情实感。语用含义不是从语言系统内部去研究语言本身表达的意义,而是根据语境(Context)研究话语的真正含义,解释话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Aunt: How did Jimmy do his history examination?

伯母:吉米的历史考试怎么样?

Mother: Oh, not at all well. They asked him things that happened before the poor boy was born.

母亲:唉,一点也不好。他们尽问些在这可怜的孩子出生前发生的事情。

母亲只需说一句“Oh, not at all well.”就够了,但她还加了后面一句多余的话。听话人可以从中推断出母亲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她认为孩子的历史考得不好并不是孩子的过错,而是考官的问题,因为他们尽考些孩子还没出生时的事情。她还觉得孩子可怜。听话人还可从中体会到话语的幽默来。

三、结语

当前,有效地提高听力所面临的难度很大。我国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基本上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听力训练。他们在初学英语时,主要是学习书面用语,阅读能力较强,而英语听说能力却很差。所以,在大学阶段,学生就应该努力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而要提高听力,就必须进行大量地、不间断地实践与练习,养成“百听不烦”的耐性。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听力技巧,上好听力课,并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充分应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学等方面的知识。

[参考文献]

[1]Barr, P. 1990. The role of discourse intonation in lecture comprehension. In M. Hewings (ed.). Papers in Discourse Intonation. Discourse Analysis Monographs16.Birmingham: ELR/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5-21.

[2]Grice, H. P. 1957. Meaning. Philosophical Review.

[3]Mendelsohn D. J. and Rubin(eds.). 1995. A Guide for the Teaching of 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 San Diego: Doiminie Press,

[4]何自然.1998,《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外语出版社.

[5]黄波.2010,论英语意识的培养必须植根于文化,《外语学刊》第2期.

[]6陆国君、吴兴东,2007,语篇结构图式与语调范式对英语听力理解的影响,《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

[7]孙燕平、刘海量,2001,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有效模式——综合式教学法,《外语与外语教学》第12期.

[8]谌莉文,2005,英语听力理解中的语用推理,《外语教学》第1期。

上一篇以人为鉴

下一篇电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