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实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实务范文1
一、筹办期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问题
筹办期是公司开展经营活动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正常开展,主要进行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处于正常生产经营期的公司,按照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必须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由于复式记账和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之间存在固有的勾稽关系。处于筹办期的企业由于没有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无须编制利润表,但为了反映筹办期间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企业需编制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由于筹办期企业现金流量的特殊性以及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缺乏净利润基础,使得编制现金流量表具有其特殊性。
首先,我们分析现金流量表主表部分的编制。在编制现金流量表主表时,如何划分筹办期发生的费用所引起的现金流量是编制筹办期现金流量表的特殊之处。按照现金流量表准则,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经营活动是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企业筹办期发生的开办费,主要包括登记注册费、估验资费等,这些费用的发生同公司的设立行为相关,而与企业经营收入不存在直接的联系。《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筹建期内发生的费用,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借款费用,应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并在开始生产经营的当月起一次计入当月的损益。可见开办费从实质上讲是应会计权责发生制要求而设置的费用性质的资产,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必要准备,是设立企业的必要投入。从性质上看,将开办费引起的现金流出作为投资活动现金流出是恰当的,由于这种现金流出不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资产,所以在现金流量表上不应列示在“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权益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债权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等栏目,而应在“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栏列示。由于规模不同,不同企业的开办期长短不一,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实务中有人主张将在一年内发生并转销的开办费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中列示,而将跨年度的开办费在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中列示,这种做法没有考虑开办费的性质,同时也导致会计报表的可比性降低,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其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要求,企业除应采用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外,还应在补充资料中以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即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由于筹办期企业没有编制利润表,没有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净利润基础,所以筹办期企业无须也不可能以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即无须编制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补充资料。
二、收购或出售子公司的现金流量表的编制问题
财政部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二)》(以下简称“解答”)中,对企业在报告期内出售、购买子公司,期末如何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做出了规定,该解答规定母公司报告期内因出售、购买子公司而产生的现金流量作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予以反映,即要求企业在报告期内出售、购买子公司,期末在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应将被出售的子公司自报告期期初至出售日止的现金流量的信息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并将出售子公司所收到的现金,在有关投资活动类的“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下单列“出售子公司所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将被购买的子公司自购买日起至报告期末止的现金流量的信息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并将购买子公司所支付的现金,在有关投资活动类的“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下单列“购买子公司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但上述规定并没有说明企业在出售、购买子公司时子公司在出售、购买日的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如何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上列示以及如何保证直接法编制的合并现金流量表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与补充资料中依据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期初的差计算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的平衡。
笔者认为,既然报告期内出售、购买子公司引致的现金流量归类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则应该将企业在出售、购买子公司日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在合并现金流量表上也应该作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列示。企业报告期内出售子公司将导致期末合并范围的减小,被出售的子公司期末将不再包括在合并会计范围内。子公司期末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不再包括在期末的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故子公司在出售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应作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在“支付的与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中反映;购买子公司时,合并资产负债表期初数中不包括所购买子公司期初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而所购买子公司期末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则包括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在购买日被购买子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应作为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在“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中反映。这样处理后不仅能够保证直接法下编制的合并现金流量表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与补充资料中依据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期初的差计算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的平衡,而且使得企业在报告期内出售、购买子公司现金流量的分类在逻辑上具有一致性。实务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处理企业出售、购买子公司时子公司在出售、购买日的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时应采用追塑调整期初数的办法,以便能够实现直接法下编制的合并金流量表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与补充资料中依据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期初的差计算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的平衡。由于调整期初数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实质上是一种为了保证会计平衡而做出的一种模拟,不符合会计信息客观性的要求。
三、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问题
正确确定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是房地产企业经营成果公允表述的基础。一般来说,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应结合项目的开发地点、规模、周期、功能设计、结构类型、装修档次、层高等因素确定,而且一个成本核算对象只能计算出一个单位成本,并据以结转销售成本。
对单体开发项目来说,一般以独立编制概算或施工图预算的单项开发项目为成本核算对象。但对开发规模较大,工期较长的项目,尤其是同一项目有不同的功能区,成本核算对象如何确定?实务中存在以项目整体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待项目建成后再按一定的标准在各功能区分配的做法。比如,同一项目既有写字楼、又有公寓、裙楼等功能。不同的功能导致其设计不同从而建筑成本相差很大,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单独核算各功能区的成本而将项目整体作为成本核算对象,会导致成本在各功能区上的平均化,但各功能区销售价格和租金价格却相差很大,这样便导致成本和收入的不配比,不符合会计上的配比原则。实务中还有一种做法是先将整个项目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各功能区成本,然后根据各功能区的情况估计一个比例来分割不同功能区的成本,即从一个成本核算对象计算出两个或多个单位成本,这种做法一方面会导致会计核算工作量的加大,另一方面,由于分割比例是事后确定的,容易导致企业对各功能区单位成本的人为的调节,不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较合理的做法是按不同的功能区确定成本核算对象,从一个成本核算对象计算出一个单位成本。这样既能满足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又能保证成本和收入的配比。
四、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的会计核算问题
会计实务范文2
《中级会计实务》是全国会计专业中级会计技术资格考试三门课程之一。如何顺利通过《中级会计实务》考试,是广大考生尤为关注的问题。首先,考生应熟悉《中级会计实务》的命题特点;其次,要全面深入掌握大纲、教材的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做到知识融会贯通;最后,在考试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勇敢地迎接挑战,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一、2005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命题特点
(一)题目类型、数量和分值(见表1)
《中级会计实务》考题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以考核考生对《中级会计实务》一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主观题包括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考核考生对《中级会计实务》一书全部业务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融会贯通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务操作能力。
1.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往往是通过计算考核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例如,通过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计算测试考生是否熟练掌握受托方代收代缴消费税的会计处理;通过应付债券账面余额的计算测试考生是否熟练掌握债券溢折价的摊销和利息的计算等。单项选择题中需要计算的题目有8个,占53.33%,考生必须用尽量少的时间审题、计算和做出正确判断,这就要求考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熟练掌握,除此没有其他途径。
2.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主要考核的是会计对象要素的确认、会计基本概念和会计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
3.判断题
判断题主要考核的是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对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
4.计算分析题
计算分析题的特点是,通过计算和会计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考察考生对某一特定业务的处理能力和熟练程度。例如,固定资产取得、计提折旧、减值、改良和出售等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业务;应收债权取得时的计价、应收债权的出售和融资以及坏账准备的核算等与应收款项有关的经济业务等。
5.综合题
综合题的突出特点是每一题涉及多个相关知识点,知识点之间有比较强的关联关系,以考核考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例如,涉及会计差错的各种业务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结合等。
(二)命题特点
从2005年《中级会计实务》的试题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命题
试题体现了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试题中,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内容为94分,熟悉的内容为3分,了解的内容为3分。
2.重点突出
虽然试题涵盖了考试大纲的大部分内容,边边角角也出题,但重点内容仍非常突出。考试大纲中涉及的投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收入和固定资产等章节内容在试题中所占的分值很高,约55分。
3体现及时掌握新知识、新内容和知识更新的要求
一般来说,考题必然体现知识更新的要求,2005年计算分析题中的“应收债权出售和融资”内容是考试大纲中新增的内容,体现了考生应尽快完成知识更新的要求。
4.综合性较强
会计师在执行业务时要面对企业大量的财务数据,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也是会计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试题中跨章节内容所占比重较高。综合题有两个题目,分值为33分,综合性较强。
5.题量和难度适中
试题体现了“会计师”应具备的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达到基本要求的考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并顺利通过考试。
二、如何学好《中级会计实务》
1订立学习计划
订立学习计划,就是订立复习时间表。从现在到考试一共看几遍书,每一遍到什么时间结束,每月、每周及每天学习什么内容,看多少页,复习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要求,自己心中要有数。没有计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次看书都只看前几页,到头来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徒劳无获。
2.全面研读大纲和教材,把握教材之精髓
考试大纲和教材是命题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考试大纲和教材包含了命题范围和答案标准,考生必须按考试大纲和教材的相关内容回答试题中的问题,否则很难得到高分。会计考试的特点是覆盖面广、系统性强,因此考生要进行全面地、系统地学习,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内容绝不能忽视,特别不能忽视基础知识,但若时间不允许,可以有选择地放弃考试大纲中要求熟悉和了解的内容。
在看书时,要仔细做笔记,把重点、难点、疑点加以归纳总结,从而让厚书变薄,并理解其精华所在。对于考试必考的知识点,如投资、收入等内容,考生一定要深刻把握,能够举一反三,做到以不变应万变。研读教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考生应合理分配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强调对教材的研读,是要真正理解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并不是要求考生把教材的全部内容逐字逐句地背下来。理解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非常重要,死记硬背绝对不可取。
研读教材主要是掌握教材内容的本质及不同章节的内在联系,能够从整体上全面、系统地掌握教材的内容,做到知识融会贯通。研读教材时,要循序渐近,一步一个脚印,不放过每个环节,并认认真真地作好笔记。对每章节内容,哪些问题应该掌握,哪些内容只作为一般了解,哪些要点要熟练精通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3.讲究学习方法,善于总结规律,掌握问题的关键点,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教材的很多章节都是根据准则、制度及相关法规编写的,其语言精炼、严密、逻辑性强,提高了教材的档次。不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考生阅读教材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考生在研读教材时应注意掌握教材中重点和难点内容的关键点。如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核算,教材中文字的表述和公式的运用比较难理解,但只要掌握了问题的关键点,这部分内容也就很容易掌握。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的关键点是,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当被投资企业宣告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按应得部分借记“应收股利”科目。“长期股权投资”账户金额的确定比较复杂,具体作法是当投资后应收股利的累积数大于投资后应得净利的累积数时,其差额即为累积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然后再根据
前期已累积冲减的投资成本计算本期应冲减或恢复的投资成本;当投资后应收股利的累积数小于或等于投资后应得净利的累积数时,若前期存有尚未恢复的投资成本,则首先将尚未恢复数额全额恢复,然后再确认投资收益。举例说明如下:
甲企业2003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购入C公司10%的股份,并准备长期持有,采用成本法核算。C公司于2003年5月2日宣告分派2002年度的现金股利100000元,C公司2003年实现净利润400000元。
2003年5月2日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按投资持股比例计算的份额应冲减投资成本。
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
1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
10000
(1)若2004年5月1日C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300000元
应收股利=300000×10%=30000(元)
应收股利累积数=100000×10%+300000×10%
=40000(元)
投资后应得净利累积数=400000×10%=40000(元)
因应收股利累积数等于投资后应得净利累积数,所以应将原冲减的投资成本10000元恢复。
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
30000
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
10000
贷:投资收益40000
(2)若C公司2004年5月1日宣告分派现金股利450000元
应收股利=450000×10%=45000(元)
应收股利累积数=100000×10%+450000×10%=55000(元)
投资后应得净利累积数=400000×10%=40000(元)
累计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为15000(55000-40000)元,因已累积冲减投资成本10000元,所以本期应冲减投资成本5000元。
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45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
5000
投资收益
40000
(3)若C公司2004年5月1日宣告分派现金股利360000元
应收股利=360000×10%=36000(元)
应收股利累积数=100000×10%+360000×10%=46(IX)(元)
投资后应得净利累积数=400000×10%=40000(元)
累计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为6000(46000-40000)元,因已累积冲减投资成本10000元,所以本期应恢复投资成本4000元。
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
36000
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4000
贷:投资收益40000
(4)若2004年5月1日C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200000元
应收股利=200000×10%=20000(元)
应收股利累积数=100000×10%+20000×10%=30000(元)
投资后应得净利累积数=400000×10%=40000(元)
因应收股利累积数小于投资后应得净利累积数,所以应将原冲减的投资成本10000元恢复。注意这里只能恢复投资成本10000元,不能盲目代公式恢复投资成本20000元。
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
20000
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
10000
贷:投资收益
30000
4.加强练习
从某种意义上讲,考试就是做题。因此,在平时学习过程中,适当地做一些典型的习题是考试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中级会计实务》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仅仅依靠记忆和自身理解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做一些典型题目可以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内容,逐渐总结出考试的重点与规律,发现自身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从而顺利通过考试。
会计实务范文3
就谨慎性原则而言,同时也可称之为稳健性原则,是在经济的业务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的经济业务,通过相关企业会计人员,在根据不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影响的基础上,经过准确的判断和估测,依照稳健的资金管理模式,对企业的收益与损失进行科学的估测,进而使得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保证企业健康持续的不断发展。
一、对于会计工作中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分析
谨慎性原则提出和发展,可以使得企业投资风险大大降低,是企业的投资有据可依,避免了投资的盲目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目前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励,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机遇,由于市场自由性的原则的存在,导致市场中许多因素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也难以获得全面真实的市场信息。加强谨慎性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对企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规避盲目性投资的情况发生。谨慎性原则,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维持作用。倘若企业高估自身的资产,过分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盲目的高估自身的生产效益,缺乏对投资计划、经营决策等方面,详尽谨慎的评测与分析,就会导致虚盈实亏、出现不实企业资产的情况发生,更甚者,出现资金周转问题,严重亏损,导致企业无从发展面临倒闭。所以,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实务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贯策谨慎性原则,就可以对企业发展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有效的进行资金风险储备,避免在出现风险时,无以应对的局面发生,有效降低了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进而可以使企业从容应对。因此,将谨慎性原则很好的贯策于会计实务工作中,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实际意义,战略意义。
二、对于会计工作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分析
企业会计实务工作中贯策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应当以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体现:
(一)对于企业收入进行严格确认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施的前提条件与物质基础,最为关键的莫过于企业的资金收入,同时这也是企业会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必须严格的确认与限制企业的企业的收入,对于企业的收入不但不能进行高估,也不能对其进行低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实施。要达到严格的确认企业收入,必须要严格限制企业的收入,怎样才能很好地确认,需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如果企业与购买方之间已经完成了交易活动,这就把商品的风险以及所有权进行了有效转移,也就影响不到企业;企业不再对已售出的商品进行服务,不存在任何联系,对商品的控制和管理也不再进行;所售出商品的收入也已经归账;可以详细计算所售出商品的成本与利润。
(二)对存货成本进行正确估测
在市场环境中价格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因素,而且随时也会发生改变,如企业购进的存货价值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倘若出现存货价格低于市场价格的状况,就会导致企业发生存货损失。所以,一定要根据市场的价格波动情况,进行会计实务工作,详细估算目前企业的存货成本,并对账目信息进行及时更新,把差价计入账目损益,避免虚计资产现象的发生,也可对存货进行后进先出的管理,尽最大努力使存货成本与目前的市场价格相平衡,有效规避企业的潜在风险。
(三)认真解决企业债务
随着市场的越发激烈,企业难免会出现经营不善、资金周转等问题,引发债务,如果当前无法对这些债务进行解决,这就需要企业对其进行重组。就我国会计制度而言,其在制订时就把谨慎性原则引入其中,对于重组债务时,债务重组收益不能进行直接确认,假如重组过程中引发企业损失,应当将其计入现在的营业支出。重组完成后,还要认真细致的核算企业的债务资金,倘若有新增债务收益,就可将其收益直接入账现在的财务费用,有效保持企业会计利润与实际水平更加接近。规避企业风险。
(四)加强企业投资控制
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的企业投资,它是企业进行规模扩大和增加效益的重点环节。科学的投资决策是实现企业巨大经济利润的关键。对于企业发展的有效增长点进行合理开发,相应的加大企业生产、经营氛围,并对其进行有力拓展。对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倘若企业对于获取的市场信息不加以考究,一味的盲目投资,就很有可能引发资金链断裂,引发企业亏损。所以,一定要将谨慎性的原则,很好的应用于会计实务,详细分析为企业获得的投资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对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评估风险,如若有问题发生,应当立即做出反应措施,修正、放弃决预案,有效规避企业损失。
三、坚持适当原则
规避企业潜在风险,可以将谨慎性的原则引入企业会计实务工作中,有效实现企业的平稳发展,同时,还必须加强适当的原则的引用,谨防谨慎过度。市场经济中的大潮中既有挑战又有机遇,要想在没有一点风险的生产经营、投资环境中求的发展那是不存在的。如果谨慎过度,投资畏首畏尾,单单注重目前的企业利益,缺乏对企业利益的长远考虑,势必会导致企业资金流动迟缓的发生,阻碍企业未来发展,最终被市场所淘汰。所以,在会计实务工作中,要将两者进行有效融合应用,才能不断促进企业的未来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业的会计实务工作中坚持谨慎性原则是非常重要的,要想有效规避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促进企业健康持续的不断发展,相关会计人员必须严格坚持遵守谨慎性原则与适当性原则。
参考文献:
[1]冯义华.浅议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几点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3.
[2]崔蕊.浅论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
会计实务范文4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实务;影响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0月11日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会计信息化具有普遍性、集成性、动态性和渐进性的特点,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融合,在业务核算、财务处理等方面发挥作用,它还包含有更深的内容,如会计基本理论信息化、会计实务信息化、会计教育的信息化、会计管理信息化等。
(二)会计实务。会计实务是指会计进行账务处理的过程,一般从填制凭证开始到编制报表结束的整个过程,也称作会计做账。在计划经济年代里,会计只是被动地执行国家规定完成上述过程就可以了,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经济业务不断创新,如何更准确、更合理地处理每一笔业务成为很多会计必修的一门技术。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一)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有利影响
1、给会计核算方法带来的影响。会计核算主要是对金融业务进行的一个完整、连续且系统的计算与记录,为金融实体管理者提供必要的金融信息所采用的方法。传统的会计核算流程一般包括:账户的设置、复式记账、凭证填制和审核、账簿的登记、成本的计算、财产清查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会计信息化实现之后,会计系统将成为一个能够进行实时处理的,高度自动化的信息处理系统。会计处理的部分实务流程将使用集成化的软件来实现,业务处理流程将实现实时处理和无缝连接。
2、给会计分析方法带来的影响。会计分析是金融分析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会计核算的继承与发展。会计分析以会计核算资料作为分析的依据,然后将统计核算、业务核算以及其他的相关资料结合起来,采用专门的方法来对金融活动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对各个单位和部门的经济活动及财务收支执行状况进行实时评价和分析,找到其中的原因,肯定成绩,寻找出差距。在此基础上获得经验教训,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改进意见,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在信息时代下,会计系统可以有效的利用网络环境,将所收集到的数据及经过加工后所生成的会计信息存储到会计系统的数据库当中。这样,就给会计信息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能够按照既定的格式或者是内容来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同时,用户还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在数据库中添加具有个性化特征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不利影响
1、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会计信息化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技术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结合,以数据库为基础,以信息、系统、控制论为导向,以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效能的最大化。由于我国信息化事业起步较晚,当前许多会计的思维观念还停留在手工记账、核账阶段,许多会计不能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有一些单位置信息化设备于不顾,依然实行手工操作;即使有的单位利用信息化进行常规会计工作,但仅仅是认为会计信息化可以代替手工核算能够减轻会计人员负担、提高核算效率,而没有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
2、会计信息化系统运行的复杂性。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应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安装不方便,操作难度大。一些会计信息化开发公司,设计的信息化软件系统庞大,为了更好的拓展市场,功能全而不精,会计软件功能众多,以“功能全”来作为取得市场的筹码,向覆盖会计业务的方方面面发展,其核算子系统之间常常彼此分离,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一致性,导致会计信息化软件系统本身就存在混乱,一些软件在操作流程上也给用户一种纷繁复杂的感觉,操作顺序及层次不是条理清晰、简单明了,从而客观上导致信息化系统安全的一定混乱。而且,我国目前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兼容性较差,往往由于软件公司间的竞争关系,信息化软件与软件之间缺乏联系,使会计信息化系统往往独立于其他子系统,无法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会计系统不能与企业管理的其他系统相结合。
3、安全性与保密性。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数据载体由纸张变成了电磁或光电设备,而但凡是电磁和光电介质,无论从逻辑还是物理方面都具有可破解性,只是破解的难易不同,目前我国除银行等保密性较强的单位,普通的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财务软件大多依托互联网体系进行数据更新和共享,使用开放式的TCP/IP协议。而作为TCP协议本身就存在着侦听、试探等端口和后门,可为黑客窃取权限、篡改和伪造信息、破坏数据提供方便。
同时,计算机是会计工作的有利帮手,可是如果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建立健全会计实务工作制度,在计算机管理中将会出现漏洞,使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接触安装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计算机,就很容易发生上机操作,篡改数据的现象,为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4、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许多单位对会计工作重视不够,会计内部管理的体制、机制不健全,没有固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或者有了制度不落实,任意销账、做假账,人为调整会计报表数据等现象层出不穷。会计法制建设难落实,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严重,甚至出现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指使或强迫会计弄虚作假,吞没国家财产。众多原因造成了会计基础工作的薄弱,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常规工作混乱、会计凭证不合法、会计数据胡编乱造等现象。许多会计人员往往只能按照领导的意图办事,不能坚守会计的职业道德,不能有效地按照国家财会法规、财经制度独立地进行会计工作。
三、对会计信息化的建议
针对目前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实务出现的众多问题,只有从源头加以治理才能彻底地改变这一现状。会计的信息化为会计实务增加了新的内容,适应信息化的环境,制定一些能够较好地对会计进行管理的会计实务制度已势在必行。
(一)加强企业决策者的重视程度。会计信息化虽然在我国普及程度很高,但对于传统会计工作来说,是一项新生事物,在新事物替代旧事物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从企业的决策者得到重视。企业决策者是一个单位的引导者和决策者,会计信息化如果没有企业决策者的支持,就会寸步难行。因此,应加强企业决策者的思想认识、更新观念,使他们知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任何一个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一套反应敏捷的会计信息系统,都需要一个健全的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实务工作制度。会计信息化不仅能够减轻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能更好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企业决策服务。只有领导认识提高了,才能有抓好会计信息化制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对制度的制定有责作感和紧迫感。
(二)加强对系统安全的控制。从输入控制上,要建立严格的信息化系统安全内控制度,使会计人员在凭证录入、设置操作口令等方面有章可循。为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要使人员得到较好的分离,即不能同一个人既是账目的输入者,又是审核者。即使是因为个别原因,进行临时替补的人员,也应有严格的制度进行审查。在数据的处理过程中,要强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引入时序控制方法。应将原始数据的处理结果进行实时检索,经过系统核对、验证准确无误后,才能进行处理;在数据处理后,要实行自动备份,并加密,防止数据丢失。
在数据的输出环节,要强化系统的纠错功能,保证在账簿数据无误的情况下才能输出报表。信息化系统自身方面,要选择质量优良的产品及正版软件,对电脑存储介质的更换也要有审查程序。同时,为了保障系统数据的安全和稳定,要为安装了信息化系统的计算机提供UPS电源,对室内温度、湿度进行控制。安装信息化系统的计算机原则上不能再上互联网,在公司内部局域网应该配备防火墙,日常工作中,不允许使用不明来历的U盘、光盘,防止木马、病毒的侵袭。要做好计算机的系统维护,电脑中存储的会计数据应经常做备份,把备份硬盘锁至保险柜。要建立系统定期检查维护制度,当系统管理员对电脑进行维修时,一名会计和一名审计应同时陪同,监督系统管理员的行为,严禁系统管理员一人接近计算机。内部审计人员在对会计和系统管理员进行监督的同时,也对会计电脑中账目进行检查,确保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稳定。
(三)强化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强化对会计监督的最重要的部门。内部审计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与信息化系统有关的控制目标、过程,核实数据账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原始数据提供部门的配合下,审查会计制作的电子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等作弊现象。在企业中,内部审计人员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内审工作的情况可以直接跃过中间管理层,而直接向企业第一负责人汇报,使任何人、任何部门都不能干涉审计的正常工作,为内审工作的顺序开展提供制度保障。由于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的职能范围得到了一定的扩展,作为审计工作要与会计工作相适应,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应积极参与会计工作相适应的方方面面,如公司内部财务政策的制定、决策及效益服务等方面。由于实施会计信息化后,会计数据具有实时性、迅速性的特点,内部审计部门应针对这一情况,及时调整审计方式。将从前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事前、事中、事后”同时审计,由静态的被动审计,向动态的主动出击转变。
(四)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第一,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必须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信息化环境为会计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更带来了的机会,因此要求会计人员的思想首先必须过硬,公司应从选人、用人方面加以全面考核;第二,企业的会计一定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作为会计专业人员,应同时具备会计、电脑、财务、审计等知识。在夯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要提高会计自身的预测和决策能力,能够准确地为企业领导准确预测经济前景,提出有效的经济备选方案,制定各种可靠的经济计划;第三,要使会计不断地完善自我,要适应信息化环境,具有有“开放式”的胸襟,随时准备并且能够吸收新思想、新知识。在工作中要广泛涉猎,大量进行阅读,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除了具有基本的会计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使与会计有关的相关财政、税收、管理、金融、法律等相关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相整合,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第四,要有全面的文化素质,会计要掌握扎实的数学、经济学、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并使之知识体系做到相互融会贯通,从而有效指导具体财务工作;第五,要有较强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对会计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身体和心理素质不好,在电脑上出错则在所难免。因此,会计工作人员要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事情,在工作中做到处乱不惊,保持理智,遇事冷静,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安慰。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中,要保持一种坚定的意志,培养不怕挫折、不怕困难、适应环境变化,勇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和意志品质。
四、结论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使会计实务工作的主体均发生了变化,会计实务工作的主体由对人的控制,转变为对人和电脑的控制。会计工作人员使用计算机完成全部的会计业务,原来在会计实务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监督,变成了人与计算机的联系,并产生了一些新的会计实务工作程序。企业应顺应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潮流,在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的基础上,加强领导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强化对机构与人员、系统安全、职能、内部审计等方面的控制,从而通过建立和完善更为科学合理的会计实务工作制度,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更好地发挥会计信息化的高效性及准确性。
主要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当代经济,2012.10.
[2]秦廷宏.浅议财务管理中会计信息化[J].中国集体经济,2013.4.
会计实务范文5
多元化发展也在不断地加速中,使得会计信息能够非常及时、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经营是实际情况。会计信息化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会计的准确核算,其与传统的会计核算和处理方式有着巨大的区别,因为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对于我国会计工作也带来了较为深刻的影响,为未来的发展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将主要从会计信息和实务方面的工作入手,深入的分析了会计信息化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示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并且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推测。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会计;实务;影响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会计信息化
主要是将会计信息作为一种信息资源进行管理,通过使用计算机上的获取、处理、传送、应用等功能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确保其所提供的信息非常的准确,积极的促进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信息,其与传统的会计管理工作相结合,能够很好地完成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因为其包含了很多的内容,所以更高很好的反映出企业经营是实际状况。
(二)会计实务
会计实务主要指的是一些会计具体的工作,也就是进行账务处理的具体过程,其包含了从填制记账凭证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工作过程,我们通常称之为做账。在计划经济的时期里,会计工作只是依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完成上述工作过程即可,但是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业务逐渐的频繁和多样化,所以如何准确、合理的记录每一项会计业务对于现代化的企业管理非常的重要。
二、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
(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对于会计实务工作带来的有利影响
1、给会计核算方法带来的影响。会计核算需要对公司内部的整个经营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记录和统计,也是保证金融工作正常运行的一个必要是手段。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通常就是手工记账,当会计业务非常的复杂和多样的时候,会计记账工作量也就非常大,那么在进行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时也就非常的困难,造成了其会出现非常多的错误情况。而会计信息实现信息化的发展滞后,会计核算系统会根据会计人员录入的基本信息实施的核算和处理,实现高度自动化运行。会计实务大部分都是通过软件来运行的,其处理业务的过程非常的顺畅,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数据的准确性。2、给会计分析方法带来的影响。会计分析对于金融活动的影响可谓非常重要,也是会计核算的发展和壮大过程。会计分析工作主要以准确的会计基础资料为依据,然后将所有的资料进行统计核算、业务核算等方式进行,然后使用特有的金融处理方式将所有的指标联系起来,对所有的部门和单位的经济活动以及财务状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价,查找其存在的工作问题,及时地进行解决和处理。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切实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管理水平,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会计信息化发展对于会计实务的不利影响
1、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会计信息化主要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中的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在会计核算中,其主要以各项数据为基础进行核算,使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不断提高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以及精确度。因为我国的信息化出现的时间比较晚,目前许多会计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记账中,很多会计人员都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有些单位甚至非常的排斥信息化管理,仍然使用传统手工记账的方式;即便是有一些但是利用的信息化系统,但是仅仅只是替代了部分的手工记账方式,并没有将所有的会计信息串联在一起,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会计管理系统,对于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效果不是很明显。2、会计信息系统运行复杂。虽然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化的软件种类非常多,但是总体上来看,基本都存在安装不便捷、操作比较困难的缺陷。有的会计信息化开发公司,研发出了一些核算软件,但是为了能够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并且占据市场,往往设置的功能非常全面,但是每个功能都存在缺陷,虽然能够覆盖到会计核算中的大部分业务,但是往往系统内部容易出现混乱的现象,导致用户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完全地掌握其要点,给整个使用过程带来难度,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也非常低。3、安全性与保密性。会计信息化系统中,数据的载体由原先的账本、文字逐渐地转变成电磁设备等,而只要是具备电磁、光电介质方面的储存媒介,从理论上分析其都存在一定的可破解性,只是难易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别,目前我国除了像银行这样保密程度非常高的单位,大部分的单位会计软件信息都通过互联网传送,所以其安全性必然不高,基本上都使用的是开放式的TCP/IP协议,该系统本身就能够进行监听,如果一些人蓄意窃取或者偷盗,则非常的方便,给信息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4、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现实中很多的单位不能完全地重视企业的会计工作,内部管理非常的松散,机制相对比较欠缺,并没有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或者制度执行不严格,存在肆意的账目改动或者做假账的行为,认为的调整会计报表数据的现象屡见不鲜。会计发展建设非常难以实现,违法现象则屡禁不止,导致了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为了一己私欲而主要的修改会计数据,在账目上作假,非法的占有国家或者私人的财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总结来看,主要是基础工作非常的薄弱,会计信息不真实,会计数据非常混乱等等。
三、对会计信息化的建议
(一)加强企业决策者的重视程度
虽然会计信息化在我国发展得比较慢,但是其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传统的会计核算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在新旧方式的更迭上,首先要保证企业的管理者以及决策者要足够的重视。企业的决策者是带领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如果得不到决策者的支持,那么必然会流产。因此,要想保证会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就要提高决策者的重视程度,从思想意识入手,让他们充分的了解到,只有实现信息化管理才能与市场发展相一致。
(二)加强对系统安全的控制
严格的执行内部管理制度,让会计人员在最初的凭证录入工作中严格执行公司的要求,保证所有工作都非常的准确有效。为了避免人为操纵现象的出现,做到人员的分离,也就是说每项工作都设置编制和审核人员。即使是因为个别人员的缺席,也应该立即有人补入,严格的执行内部管理制度。
(三)强化内部审计
企业运行过程中,内部的审计人员应该由公司单独设置,内审工作的开展和执行可以直接越过中层管理人员,而直接向企业最高领导进行汇报,公司上下的所有人员不得干涉内审人员的工作,同时还应该尽量的为内审工作提供便利。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会计的职能范围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扩大,审计工作要伴随会计工作的发展不断改变,要积极与会计制度适应。因为会计信息化开展之后,所有的数据具有实时、准确、快速的特点,内审部门应该根据就这一情况及时的改变工作方式,由静态的审查逐渐向动态的方向发展。
(四)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第一,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会计从业人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信息化为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更扩大了现象的发生概率,因此,这就要求会计人员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而企业在选人时应该全面地进行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第二,从事企业会计工作的人员基本素质必须过硬,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会计从业人员应该具备计算机、财务、审计、核算等方面的知识。在不断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之上,提升自己的判断和决策能力,很好的预测会计未来发展趋势,同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制定出契合实际的经济计划;第三,会计从业人员要不断地提高思想意识,并且提升专业素质水平,随时的保持学习的精神,积极地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实际工作中,应该不断拓展思维,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处理具备专业的会计基础知识外,还应该涉猎财务、税收、企业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为企业的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四、结束语
信息化时展的背景之下,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非常的明显。其对于会计实务的影响非常大,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客观上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还能够积极的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以其逐渐被企业和社会所重视。虽然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非常多的现实问题,但是总体上来看,其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所有的会计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地投入到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去,为信息化的发展出谋划策,以切实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马依楠.中小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北方经济,2013(10).
[2]李传令.ERP环境下会计实时控制研究[J].财会通讯,2013(25).
[3]张保魁.浅议“云会计”在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15(10).
[4]王玉春,丁捷.浅谈“云”对传统会计的冲击[J].当代会计,2016(04).
会计实务范文6
【关键词】 会计师; 会计实务; 主观题; 考点竞猜
一、2005年至2012年主观题考题考点分布一览表(见表1)
二、主观题考点考前竞猜
1.丙公司在2008年2月1日以2 60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R企业80%的股权。详细资料如下:
(1)购买日R企业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 500万元,包括可辨认资产3 000万元和可辨认负债500万元,R企业可辨认资产被认定为两个资产组C和D,其公允价值分别为2 000万元和1 000万元,丙公司将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的账面价值自购买日起按照各资产组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分摊。
(2)2008年12月31日合并资产负债表上C资产组和D资产组可辨认资产按照购买日公允价值持续计算的账面价值分别为1 900万元和1 200万元。2007年12月31日C资产组和D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分别为1 600万元和1 400万元。
(3)2008年12月31日上述C资产组可辨认资产包括一台机器设备1 000万元和一项专利技术900万元,机器设备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900万元,但无法估计专利技术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 净额。
要求:
(1)计算归属于丙公司和归属于少数股权的各个资产组的商誉价值。
(2)计算2008年12月31日合并报表确认的C资产组的减值损失和C资产组账面价值。
(3)计算2008年12月31日合并报表确认的D资产组的减值损失和D资产组账面价值。
(4)计算2008年12月31日C资产组中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
参考答案:
(1)计算归属于丙公司和归属于少数股权的各个资产组的商誉价值。
全部商誉价值=3 250-2 500=750
丙公司商誉=750×80%=600
少数股权商誉=750×80%=150
C资产组商誉=400+100=500
D资产组商誉=200+50=250
(2)计算2008年12月31日合并报表确认的C资产组的减值损失和C资产组账面价值。
C资产组全部净资产账面价值=1 900+500 =2 400
C资产组可收回金额=1 600
C资产组全部减值损失=2 400-1 600=800
丙公司减值损失=800-100=700
C资产组账面价值=2 400-800=1 600
(3)计算2008年12月31日合并报表确认的D资产组的减值损失和D资产组账面价值。
D资产组全部净资产账面价值=1 200+250 =1 450
D资产组可收回金额=1 400
D资产组全部减值损失=1 450-1 400=50
丙公司商誉减值损失=50×80%=40
D资产组账面价值=1 450-50=1 400
(4)计算2008年12月31日C资产组中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
商誉账面价值=400-400=0
机器设备应承担的减值损失=(700-400) ×(1 000÷1 900)=157.89
机器设备实际承担的减值损失为100,尚有57.89不能承担。
专利技术应承担的减值损失=(700-400)×(900÷1 900)=142.11
专利技术实际承担的减值损失=142.11+57.89 =200
机器设备账面价值=1 000-100=900
专利技术账面价值=900-200=700
2.M企业2010年1月1日用银行存款1 000万元购入一项专利技术用于企业销售部门。该专利技术的有效期限为10年,无净残值,会计上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假定税法的规定与会计相同。
2010年12月31日,该专利权的公允价值为 1 200万元。
2011年12月31日,由于经济环境发生变化,该专利权的公允价值下降为720万元。
2012年12月31日,公司预计可收回金额为630万元。
2013年4月20日,M企业将该专利技术对外出售,出售款项500万元已存入银行。
M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在未来期间能够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
要求:根据上述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参考答案:
2010年1月1日
借:无形资产 1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2010年12月31日
借:管理费用 100
贷:累计摊销 100
2011年12月31日
借:管理费用 100
贷:累计摊销 100
借:资产减值损失 8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80
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720万元
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800万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初余额=0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800-720=80
当期发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8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0
贷:所得税费用 20
2012年12月31日
借:管理费用 90(720/8=90)
贷:累计摊销 90
无形资产账面价值=720-90=630(万元)
无形资产计税基础=700万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初余额=80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700-630=70
当期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
借:所得税费用 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2013年4月20日
借:管理费用 22.5(90×3/12=22.5)
贷:累计摊销 22.5
借:累计摊销 312.5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80
银行存款 500
营业外支出 107.5
贷:无形资产 1 000
借:所得税费用 17.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17.5
3.2008年4月12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5 000 000元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250 000股,占乙公司股份的10%。甲公司将其认定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2008年12月31日,该股票的市场价格为每股 18元。
2009年乙公司因经营管理不善,发生巨额亏损。当年12月31日,股价下跌至10元。甲公司分析后认为股价将会持续下跌。
2010年,乙公司通过强化管理整合资源并扭亏为盈,2010年12月31日,该股票的市价已恢复至每股15元。
2011年9月17日,甲公司以每股16元的价格将股票全部转让。
甲公司2008年、2009年适用的税率为30%,从2010年税率变更为25%,不考虑除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税费的影响。
要求:编制上述与甲公司有关业务的会计分录。
参考答案:
(1)2008年4月12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5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5 000 000
(2)2008年12月31日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00 000
(5 000 000-250 000×18)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00 000(见表2)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50 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50 000
提醒考生:如果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亦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3)2009年12月31日
借:资产减值损失 2 500 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00 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 000 000(见表3)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600 000
(2 000 000×3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50 000
(500 000×30%)
贷:所得税费用 750 000(2 500 000×30%)
(4)2010年12月31日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50 000[(15-10)×250 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 250 000
(见表4)
借:所得税费用 12.5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1.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43.75
N=-125×25%+(25%-30%)×75/30%
=-43.75
(5)2011年9月17日
借:银行存款 4 000 000(250 000×16)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 250 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5 000 000
投资收益 250 000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 250 000
贷:投资收益 1 250 000(见表5)
借:所得税费用 31.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31.25
同时:
借:所得税费用 31.25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1.25
(原计入资本公积的递延所得税费用影响)
4.L公司为R公司的子公司,存货期末计价均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1)2011年资料:2011年R公司出售A库存商品给L公司,售价(不含增值税)2 000万元,成本1 500万元。至2011年12月31日,L公司从R公司购买的上述存货中尚有40%未出售给集团外部单位。
(2)2012年资料:L公司2011年从R公司购入A存货所剩余的部分,至2012年12月31日尚未出售给集团外部单位。2012年R公司出售B库存商品给L公司,售价(不含增值税)3 000万元,成本2 000万元。L公司2012年从R公司购入的B存货至2012年12月31日全部未出售给集团外部单位。L公司和R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均为25%。
假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抵销分录时考虑递延所得税的影响。
要求:编制2011年和2012年与存货有关的抵销分录。
参考答案:
(1)2011年编制合并报表
A库存商品:
内部收入=2 000
内部成本=1 500
内部销售毛利率=(2 000-1 500)/2 000=25%
出售比例=60%
未出售比例=40%
业务所属类型:属于本年发生内部销售,本年部分出售,部分未出售。
提示考生:如果上述业务双方均已收付了款项,编制抵销分录时,需要考虑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的相互抵销;如果上述业务双方尚未收付款项,属于赊购赊销的情况,编制抵销分录时,需要考虑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项目的相互抵销;如果收款企业年末在个别会计报表中计提了坏账准备,还涉及“坏账准备”与“资产减值损失”项目的抵销;如需要考虑所得税影响的,还涉及“递延所得税资产”与“所得税费用”项目的相互抵销。
借:营业收入 1 200(2 000×60%)
贷:营业成本 1 200
(部分出售视同全部出售)(见表6)
借:营业收入 800(2 000×40%)
贷:营业成本 600 [2 000×40%×(1-25%)]
存货 200(2 000×40%×25%)
(部分未出售视同全部未出售)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0(200×25%)
贷:所得税费用 50
(2)2012年编合并报表
A库存商品: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200(800×25%)
贷:存货 200
(属于上年购入存货本年未出售)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50
(上年已确认,本年编合并报表时要继续确认)(见表7)
本年就A存货来讲,由于无暂时性差异,所以不编制与递延所得税资产有关的会计分录。
B库存商品:
内部收入=3 000
内部成本=2 000
内部销售毛利率=(3 000-2 000)/3 000≈33%
所属类型:属于本年发生内部销售,本年全部未对外出售。
借:营业收入 3 000
贷:营业成本 2 000
存货 1 000(见表8)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50(1 000×25%)
贷:所得税费用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