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水之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肥水之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肥水之战范文1

2、军队战斗力强,主将有能,指挥若定,将兵上下齐心协力,军心可用。

3、民间也组织军事力量对抗前秦,民心可用。

4、有淝水天险,占尽地利,准备充分,发挥己军之长。

5、战术得当,利用前秦内部不稳,分化离间前秦内部关系,涣乱其军心。

6、以智激敌,诱其自乱,然后乘隙掩杀。

肥水之战范文2

骨水泥( PMMA) 应用在人工关节置换中已有50余年历史。多年的临床应用已证明骨水泥固定人工关节的疗效确切, 在应用的过程中逐渐注意到一些公认的并发症, 如低血压、低氧血症、心肺功能障碍、心脏骤停、猝死等, 称之为骨水泥植入综合征。引起骨水泥植入综合征最可能的原因是由于插入股骨假体时进入肺循环的栓塞程度不同所造成, 严重的肺栓塞可以造成患者的死亡。在人工髋关节置换过程中, 通过检测右心室射血分数和经食道动态心动图, 发现当插入股骨假体时, 右心室的血液动力学都会发生改变, 并且经食道动态心电图发现右心室内有异常物质通过, 但是大多数患者并无临床表现, 仅少数患者发生死亡。通过肺灌注扫描和尸检都证实了肺栓塞的存在[1-2]。Parvizi J通过对22 666例行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有11例死于肺栓塞, 死亡率为0.05%[3]。

1 肺栓塞栓子来源

现代骨水泥技术通过采取低粘度的骨水泥和加压技术来获得最大程度的骨水泥微交锁效果, 从而使假体和骨之间达到最大的稳定, 同时在股骨髓腔内造成极大的髓内压。高髓内压破坏了股骨髓腔薄壁的静脉, 骨髓、脂肪、骨颗粒等通过破坏的小静脉进入了循环系统, 从而发生肺栓塞[4]。Hayakawa M 通过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 应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测右心血流, 当发现有异常物质进入右心房时,迅速从右心房抽血检验, 在标本中发现了一些非结晶的、嗜红细胞的规则的颗粒状物质。病检结果提示栓子来源于操作中造成的骨颗粒[5]。Koessler MJ 则认为在插入假体时造成较大的髓内压, 使脂肪和骨髓进入静脉, 从而形成肺的栓塞,具有良好心功能的患者可能不表现出临床症状, 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出现临床症状, 甚至死亡[6]。

2 肺栓塞的病理生理

2.1凝血系统的激活 肺血管内血液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当进行股骨颈截骨时,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TAT) 、纤维蛋白A、D - 二聚体(DD) 无明显变化; 当插入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时, 上述指标明显上升, 且平均肺动脉压升高, 提示肺栓塞。在插入股骨假体前给予1 000单位低分子肝素, 凝血指标就无明显上升, 说明当插入股骨假体时, 凝血过程被激活, 增加了肺栓塞的发生率。动物试验提示骨创伤周围, 凝血和纤溶系统激活, 骨创伤周围的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 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增长了7倍。含激活的凝血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进入了肺组织微循环, 而且进一步发现在手术中, 骨髓腔进行准备时系统血小板因子凝血酶增加200倍。Sokolowska B等把68例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血液稀释组, 在术前、术中、术后监测凝血指标, 包括TAT、凝血酶原、抗纤溶酶复合物( PRP) , 发现两组患者中凝血和纤溶功能都被活化, 且两组患者间凝血和纤溶活化差异不大[7]。骨水泥单体的化学毒性引起单核细胞释放组织因子, 并引起内皮细胞的变形和分离, 这一过程引起本无血栓形成的内皮表面覆盖了纤维蛋白原, 并且纤维蛋白原活化为纤维蛋白同时释放血小板因子A, 导致血栓的形成, 可引起肺组织中毛细血管阻塞, 肺动脉压升高。Bunescu A等通过对3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通过监测一系列的凝血、血小板活化和炎症指标, 发现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血小板激活, 同时与炎症反应具有协同作用[8]。E. Cenni等通过试验提示在骨水泥型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 血浆中血小板的数目并未增加,但是血浆中血小板释放转化生长因子和β血栓球蛋白增多,导致血小板的活性增加, 容易形成血栓[9]。

但也有文献报道, 当骨水泥浸出液加入体外培养的静脉内皮细胞时, 在不同时间段测凝血指标, 并未发生内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激活[9,10]。

2.2骨水泥单体的毒性作用 骨水泥聚合时将发生聚合反应, 其过程分为粥状期、拔丝期、成团期、固定期。成团期大部分单体被释放, 是临床上进行假体固定的最佳时期。骨水泥单体可被局部血管吸收入血, 高浓度的骨水泥单体可以破坏血中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使它们释放出蛋白水解酶而发生细胞和组织溶解, 同时使组织因子暴露并与血管内皮结合促进血栓形成。骨水泥单体对单核细胞、粒细胞、内皮细胞都有毒性作用[11]。研究发现5~10mg/L的骨水泥单体可以使细胞释放乳酸脱氢酶和被美兰染色, 扫描电镜发现10mg/L骨水泥单体作用细胞30min后, 大多数细胞将发生分解。骨水泥单体还可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钙通道, 导致血管的放松, 血压下降, 血流速度变慢, 血液淤积, 容易形成血栓。

2.3补体作用 骨水泥单体进入血液后激活补体系统, 增加细胞因子产生和释放, 从而增加肺血管通透性, 并使术后产生较长时间凝血活动增强。补体激活后还可引起过敏反应。

3 肺栓塞的预防

术前做好评估, 高龄、既往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功能异常和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 这类患者心肺代偿能力低, 容易发生心肺并发症。其次是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螺旋型骨折的患者。脂肪、骨髓等组织更容易通过股骨的静脉回流系统, 从而到达血液循环中。骨恶性肿瘤也是高危因素之一。患恶性肿瘤的患者髓腔内血管可能异常, 在植入骨水泥时可能有更多的栓塞物质进入血流, 肿瘤细胞团也可以作为肺栓塞的成分, 且肿瘤细胞活化凝血系统,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更容易形成血栓。既往无髓腔手术史、年轻患者在植入骨水泥时有更多的物质可以作为形成栓子的材料。采用长柄假体可以将骨水泥涂布到更大面积的骨面, 从而在体积方面加大栓塞的负荷[12]。对于高危患者,可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减少肺栓塞的发生率。在不影响患者预后的条件下, 尽量选择非骨水泥型假体, 以减少肺栓塞的发生率。手术中降低髓内压和减少髓腔内物质对于预防与骨水泥相关的肺栓塞尤为重要。为了降低髓内压, 术中可采取在股骨上钻孔或胶管引流以排出留在髓腔内的空气, 采用骨水泥枪逆行植入骨水泥, 在股骨干髓腔内用一塞子限制股骨远端的骨水泥漏出, 也可用止血纱布, 不仅可以限制股骨远端的骨水泥露出, 还可以止血。为了减少髓腔内物质, 术中扩髓后脉冲式冲洗髓腔, 清除血块, 骨髓、脂肪和小骨渣, 保持髓腔干燥。麻醉管理必须支持心血管功能和能治疗急性右心功能衰竭的手段, 术中需监测各种血液动力学指标, 维持合适的有效循环容量, 当监测指标发生变化时, 要迅速根据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13]。真空骨水泥技术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它通过在股骨大小粗隆间的股骨粗线上和股骨假体柄远端2mm骨皮质上各钻一个4.5mm直径的管道, 插入多空真空负压吸引装置, 吸引装置的孔径1~2mm, 以确保吸出的是血液和空气。注入骨水泥时启动此装置, 以达到降低股骨髓腔内压力的作用。真空骨水泥技术可以很好的预防术中低血压, 对平均肺部分流量的改变也不明显, 所以真空骨水泥技术可以很好的预防肺损害的发生[14]。姚长海等治疗了5例骨科手术后发生肺栓塞的患者, 3例经溶栓治疗后痊愈出院, 2例死亡, 指出必须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 早期发现, 早期行溶栓、抗凝、介入、手术等治疗, 注意预防, 特别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15]。

4 手术中心血管活性药物的准备

抗过敏的药物:地塞米松、肾上腺素;升压药物:多巴胺、去氧肾上腺素、麻黄素;降低肺动脉压、扩冠的药物:硝酸甘油;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利多卡因、可达龙。

5 麻醉方式的选择

该类手术多数是老年患者,为了不干扰患者的生理状态主要以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可以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进行术后硬膜外腔持续镇痛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6 麻醉监测

有创动脉压持续监测,监控瞬间的血压变化,及早对循环的变化进行调整或预防性治疗。准确监控SpO2的变化,它可以间接的反应肺动脉压及右心功能。

7 骨水泥置入综合征紧急处理

作者所在暨南大学附一院,在2004年12月~2008年12月,遇到16例严重骨髓泥置入综合症患者(其中有3例心脏停跳),均抢救成功,我们的经验是,患者置入骨髓泥之前预防性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或者 甲基强的松龙20~40mg。如果患者SpO2下降,患者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胸闷、烦躁或意识消失,应马上给患者按急性过敏反应进行救治。面罩加压吸氧。肾上腺素20~50μg静脉注射,之后微量注射泵0.02~0.1μg/kg.min静脉维持;对抗肺动脉压的升高引起的肺氧合不足、右心输出受阻:硝酸甘油0.5mg静脉注射,之后微量注射泵0.2~2.0μg/kg.min静脉维持。如出现室性心律:静脉注射可达龙50~150mg,之后微泵150mg/h静脉维持;或利多卡因50mg静脉注射,之后微泵1~2mg/min静脉维持。如果血压低心率快给予去氧肾上腺素50~100μg静脉注射。

通过对股骨假体的改进, 患者的选择, 术前评估,术中手术方式、麻醉的改进,手术后患者自控持续镇痛的应用,与骨水泥相关的肺栓塞发生率已明显下降。相信通过对骨水泥并发症的进一步研究,及围手术期患者管理水平的提高,肺栓塞的发生率会进一步下降,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治愈率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Koessler MJ, Fabiani R, Hamer H, et al. The clinic relevance of embolic events detected by transesophageal cardiography during cemented total hip arthrop lasty: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Anesth Analg, 2001, 92 (1) : 49-55.

[2]Hong CL, Liu HP. Delayed hypoxemia after bone cement, insertion during total hip replacement under spinal anesthesia - a case report [ J ]. Acta-Anaesthesiol-in, 2003, Mar, 41 (1) : 47-51.

[3]Parvizi J, Holiday AD, Ereth MH, et al. Sudden death during primary hip art hrop lasty. Clinical orthop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 J ].1999, 1 (369) : 39-48.

[4]席平昌,李强一. 骨科领域中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预防[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0, 7 (6) : 588-589.

[5]Hayakawa M, Fujioka Y. Pathological evaluation of venous emboli during total hip arthrop lasty[J]. Anaesthesia, 2001, Jun, 56 (6):571-575.

[6]Koessler MJ, Pitto RP. Fat and bone marrow embolism in total hip arthrop lasty[J]. Acta-Orthop-Belg. 2001,Apr, 67 (2) : 97-109.

[7]Sokolowska B, Piecuch W, Walter CA, et al. Evaluation of selected parameters of blood coagulation and the fibrinolysis system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hip reokacenebt [J]. Przegl-Lek, 2002, 59(7) : 502~508.

[8]Bunescu A, Widman J, Lenkei R, et al. Increases in circulating levels of monocyte-p latelet and neutrophil-p latelet comp lexes following hip arthro plasty[J]. Clin-Sci-(Lond),2002,Mar,102( 3):279-286.

[9]Blinc A, Bozic M, Vengust R, et al. Methyl-methacrylate bone cement surface does not promote platelet aggregation or plasma coagulation in vitro[J]. Thromb Res, 2004,114(3):179-184.

[10]Cenni E, Ciapetti G, Granchi D, et al. Evaluation of tissue-factor production by human endothelial cells incubated with three acrylic bone cements[J]. J-Biomed-Mater-Res, 2001,55(1):131-136.

[11]Cenni E, Platelet release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and β-thromboglobulin after in vitro contactwith acrylic bone cements[J].Biomaterials,2002,6(23):1479-1484.

[12]Parvizi, J. Sudden death during primary hip arthrop lasty[J]. 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 1999,1(369):39-48.

[13]Katherine M. Fat embolization and fatal cardiac arrest during hip arthrop lastywith methylmethacrylate[J]. Survey of Anesthesiology,2002, 46(5):290-291.

肥水之战范文3

关键词:蜗壳安装非对称焊接石门水电站 变形控制

中图分类号:TG4文献标识码: A

新疆石门水电站地处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以南56公里的群山中,电站总装机容量95MW,装设两台单机容量为47.5MW立式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引水发电系统为“一洞一井一管两机”布置方案,电站由拦河坝、泄洪系统、引水系统和发电厂房及开关站(GIS)组成。挡水建筑物采用沥青心墙土石坝。电站为地面式厂房,主厂房由右安装间和主机间组成,总长52.16m,宽22m,机组间距13m,采用金属蜗壳。本文将非对称蜗壳挂装后非对称焊接变形控制介绍如下。

1 蜗壳非对称焊接变形控制

1.1蜗壳参数

石门水电站座环采用钢板组焊整体结构,由上下环板及24片固定导叶组成,上下环板与固定导叶材料均采用ZG06Cr13NI4MO高强度抗磨抗撕裂材料,蜗壳是金属蜗壳,蜗壳应采用圆形断面,包角337.5°,蜗壳进口断面直径约φ2250mm,蜗壳采用16MnR钢板,随着蜗壳断面半径的减少,蜗壳钢板厚度逐渐减薄。最厚板厚为34mm,最薄板厚为 20mm;蜗壳共有25节瓦片组成,在设备运到安装现场时蜗壳12~23节已与座环焊接为整体,11节为补偿节,1~5节、6~10节各拼焊为整体进行现场与座环挂装焊接。

1.2蜗壳的非对称挂装

石门水电站蜗壳在厂内制作时已经完成了一半瓦片的挂装,因此在现场挂装其它瓦片时须将已挂装部分及座环密实固定好,防止非对称挂装时座环及蜗壳安装数据超差,同时在每挂装一节蜗壳时不能让座环受力,在挂装每节蜗壳瓦片时注意蜗壳表面焊缝错牙及与座环之间的间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检查蜗壳最远点中心、高程和半径。蜗壳挂装完成后体形图见图1

1.3蜗壳非对称焊接

石门水电站蜗壳材料为16MnR,蜗壳最厚板厚为34mm,按照设计要求及DT/L5070-1997水轮机金属蜗壳安装焊接工艺导则规定(≤34mm的板材无需进行焊接预热处理),因此不进行焊缝预热处理,焊接应力采用常规锤击法进行消应,焊接前将所有焊接焊缝进行除锈打磨干净,所用焊条按照厂家技术要求进行烘烤并在100~120℃保温桶内保存使用,基于蜗壳焊缝的不对称性,为防止焊接时应力集中及焊接应力引起的蜗壳、座环变形过大,在焊接蜗壳间的环缝时由俩人以蜗壳腰线为基准分段对称焊接,在焊接蜗壳与座环连接缝时采用分段退步、上下对称焊接。补偿节焊接时由于其焊接应力比较集中,因此焊接时采用叠焊法,应力消除采用矩形锤击法。

蜗壳焊接完成以后,对焊缝进行100无损探伤以检查焊缝的质量。

2 蜗壳非对称焊接变形控制工艺

2.1蜗壳非对称焊接变形原因分析

2.1.1对于蜗壳及座环所使用的材料往往不同,构成其材料的晶体机构也不尽相同,因此在非对称焊接温度上升时,不同材料之间的受热变化程度将不一致,使设备之间出现的挤压、拉拽等受力情况不能相互抵消,最终导致设备的变形,影响安装质量。

2.1.2 在蜗壳及座环的机构形式上,目前水电站其设计结构形式基本相同,座环重而厚实,机构复杂,蜗壳轻而单薄,结构简单;然而就因为其设计结构不同,在非对称焊接时焊接温度上升后两种不同结构形式的设备膨胀变化量完全不同,在不进行焊接的时候,温度下降的同时两种不同设备间的收缩量也将不一样,因此两种设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热胀冷缩”的变化量不能相互抵消,终将造成设备的变形,从而导致设备安装质量不能满足技术要求。

2.2蜗壳对称焊接与非对称焊接对比

通常中、大型蜗壳的挂装及焊接都采用上下、前后、左右方位对称方式,究其原因在于采用对称方式很好的克服了由于焊接前后设备受热膨胀、受冷收缩应力变化不一致的情况,很好的解决了设备不同材料、不同结构在不同焊接条件下同步变化、一致消应的问题,最大程度的保证蜗壳焊接质量。然石门水电站蜗壳在制作时已将12~23节与座环组焊成整体,现场焊接1~11、24~25节蜗壳,设备制作形式导致现场焊接的非对称性,局部、非对称性的焊接其焊接时“热胀冷缩”产生的焊接应力无法通过设备自身的变化相互抵消,因此蜗壳非对称焊接与对称焊接相比较而言控制设备变形的难度要更大。

通过上述对比分析可知,蜗壳对称与非对称焊接过程中都要产生一定的变形,究其变形的根本原因在于焊接“温度”的控制,因此针对石门水电站非对称蜗壳挂装后的特点在进行非对称焊接通过控制焊接温度即可实现最大限度的控制蜗壳、座环的变形量,从而最终保证设备的安装质量。

2.3蜗壳非对称焊接过程控制

在经过多方面深入研究明确焊接控制目的(控制焊接温度)后石门水电站蜗壳开始进行实际的焊接。焊接时焊接方式仍然按照设计要求及DT/L5070-1997水轮机金属蜗壳安装焊接工艺导则规定分段、退步、上下对称焊接;蜗壳及座环各部位设置百分表及测温仪用于监视过程中的焊接变形值,通过随时检测百分表的数据变化了解座环、蜗壳在其表面(因焊缝焊接温度不方便监视且温度测量数据不准确所以监视设备蜗壳、座环表面温度)温度达到何种温度下开始发生变化,并在哪种温度范围内的变化量在设备尺寸要求的范围内,设计图纸要求座环安装数据要求周向最大不超过0.3mm,内径变化范围为0~0.2mm;石门水电站各部位监测点如图2中所示,+Y轴座环上法兰内径布置表8 ,-Y轴座环上、下法兰平面布置表2、表4,座环上法兰内径布置表6;+X轴座环上、下法兰平面布置表1、表3,上法兰内径布置表5,-X轴上法兰内径布置表7。图表2中所示的百分表配专人不定时进行监视,保证座环、蜗壳在焊接时座环表面数据的真实性,所记录下的数据随时进行汇总分析,通过数据分析随时调整焊接位置及焊接速度。

在焊接过程监视人员随时监测百分表变化情况,通过变化情况随时安排焊接人员调整焊接速度及焊接位置,焊接过程数据变化如附表1。

百分表的测量基准显示读数为6mm单位:0.01mm

附表1 座环上下法兰面水平变化 座环上下法兰内径变化

温度 表1 表2 表3 表4 温度 表5 表6 表7 表8

30 600 600 600 600 30 600 600 600 600

32.7 602 601 600 597 33 602 603 601 600

33 602 603 602 601 33 601 605 602 601

37 605 603 603 601 35 599 605 601 601

38 606 604 605 603 36 598 606 599 601

40 608 606 605 606 38 598 604 598 602

42.8 609 607 607 609 40 597 605 600 602

43.5 609 607 610 607 41.5 598 607 599 603

44 610 607 608 611 43 597 608 597 603

46 611 607 610 612 44 596 608 597 603

49 613 610 611 613 47 598 608 599 605

53 614 611 613 617 48 596 609 598 606

55 617 610 613 618 50 595 610 597 607

55 618 611 615 619 51 593 611 595 607

55 621 609 614 617 52.5 594 609 595 606

53 622 608 614 615 54 592 608 594 608

54 620 608 612 617 54 595 608 593 609

52 619 609 610 614 52 594 609 591 610

50 618 607 609 612 50 593 607 592 609

50 618 605 611 611 49 592 605 593 609

48 619 606 610 610 48 592 606 594 608

46.5 617 605 607 607 46.5 591 605 592 607

50 615 603 609 608 50 593 603 595 607

47 611 603 605 609 49 593 603 596 607

45 611 601 604 606 46 592 601 594 606

48 610 598 606 605 48 592 598 594 606

46.5 607 597 603 605 45 591 597 593 605

43 605 595 601 604 43 591 595 594 604

41 604 597 598 604 41 590 597 594 604

35 601 595 596 602 40 590 595 595 602

在焊接过程中根据不定时的数据记录,对数据分析整理,寻找其焊接时的变形变化规律,绘制温度与变形关系曲线图,如图表1、图表2所示:经过曲线图分析可知,当座环表面温度达到30℃时座环径向及水平面开始发生变化,在其温度继续上升时座环水平变化值逐渐增大,当温度超过55℃时,座环水平对应的焊接区域变化超过0.2mm,此时数据已经超出设计及规范要求的范围,因此此时此区域的焊接应停止焊接,调整到其它区域进行焊接。当座环表面温度超过50℃是座环内径变化值为0.1mm,此时的座环内径变形值也已超出设计及规范要求。综上两种温度分析比较,兼顾座环两种数据变化范围可知,只要座环径向及水平两处表面温度不超过50℃时的非对称焊接设备的变形是可控制范围,对于设备的安装质量是不产生任何的影响。

3 结束语

对于现代常规机组的蜗壳安装来说,石门水电站的蜗壳非对称焊接形式特点显著,而对于目前水电站蜗壳焊导致设备的变形超差及质量事故也时有发生,因此对于蜗壳焊接的变形控制是整个蜗壳焊接的难点及重点。对此本文通过石门水电站的蜗壳非对称安装及焊接应用实例,总结了此类蜗壳到货形式的各个主要施工过程及控制要点,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T/L5070-1997水轮机金属蜗壳安装焊接工艺导则

肥水之战范文4

公元316年,西晋灭亡。此后中国便长期处于南北分裂的局面。在南方,司马睿组织衣冠南渡的大氏族,于公元317年建立起东晋王朝,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而北方,则是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纷纷先后称王称帝,长期处于割据混战的状态。

在这个动乱过程中,占据陕西关中一带的氐族统治者以长安为都城,建立前秦政权。公元357年,苻坚自立为前秦天王,并迅速使得前秦强大起来。苻坚即位之后,重用汉族知识分子王猛等人,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和整顿吏治;在经济上,重视农桑和兴修水利;在文化上,注意兴办学校和调和种族文化差异;在军事上,重视扩充军队和加强训练。在经过这些强有力的改革措施之后,前秦实现了“国富兵强”,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有了强劲的实力之后,苻坚积极推行向外扩张的政策。在不长的时间里,他先后灭掉前燕、代、前凉等割据政权,实现了黄河流域的统一,并与南方的东晋政权形成对峙局面。

苻坚开始有计划向南进行扩张,并一度攻占东晋的梁(今陕西南部、四川北部的部分地区)、益(今四川的大部分地区)两州,把长江、汉水上游广大地区纳入了前秦的版图。对于苻坚的这些军事行动,王猛并不非常认同。公元375年,王猛重病缠身,苻坚亲临问候,并询问政事。王猛建议苻坚暂时与东晋保持友善,在保持内部稳定的同时,注意加强对鲜卑、羌族等少数民族的控制。王猛说:“晋虽僻陋吴越,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晋书・苻坚载记》)王猛这番临终遗言其实是为前秦量身打造的治国安邦方略,也是王猛多年思考的结果,可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一合理建议并没有被苻坚所采纳。此后不久,苻坚便指挥前秦军队大举南下,计划夺取襄阳。

东晋方面,其实一直在为前秦进犯做着积极准备。当时,权臣桓温已经去世,改由谢安当政。谢安深知治国要领,敢于重用贤能,诸如徐邈、范宁、谢玄等文武贤人,先后受到重用。与此同时,他大胆裁减冗员,降低官俸,以此来积极减轻人民负担,缓和内部矛盾。因为这些措施非常得力,东晋就此迎来南渡以来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为抗击苻坚大军奠定了基础。襄阳之战,朱序带领全城军民奋勇抵抗前秦军队,虽说经历挫折,并致主将被俘、城池失守,但是东晋军队士气高昂,战斗力旺盛,与秦军相比并不处于下风。在这场战争之后,朝野上下并没有慌乱,而是扎实有序地做着抗击前秦的准备,终于在淝水之战中击败强敌,一举扭转危境。

襄阳之战是淝水之战的前奏。东晋太元三年(378年)二月,苻坚选择襄阳作为突破口,发起对东晋的进攻。襄阳守将朱序以为秦军缺少渡江船只而守备松懈,没想到石越率领大军悄悄地浮水渡江,偷袭得手,一举占据襄阳外城。朱序只得丢下渡船百余艘,仓促地退守内城。而秦军正好利用朱序所丢弃的船只,迅速地将主力渡过大江,一举将内城包围。朱序的母亲韩氏登城巡视,发现西北角是个很可能被突破的脆弱地带,于是率领百余名妇女紧急加固城防。后来秦军的主攻方向果然从这里发起。由此可见,韩氏也是颇通兵法之人。在城防吃紧之时,韩氏还率领妇女们参加到保卫襄阳的战斗之中。她们的战斗精神极大地鼓舞了襄阳守军,秦军先后增兵多达十万,却一直攻打不下襄阳。

秦军眼看强攻不成,便干脆将襄阳团团围困,切断了襄阳与外界的联系,使得襄阳成为一座孤城。即使面对这样的局面,朱序仍然率领军民继续顽强奋战,坚守襄阳九个月之久。久攻不下的局面,自然会令苻坚异常恼怒。他赐给负责指挥攻城的苻丕一把剑,命令其必须在来年开春之前拿下襄阳,否则就“勿复持面见吾也”(《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三年》)。看到这种架势,苻丕诚惶诚恐,只得继续全力进攻。在秦军强大攻势面前,襄阳守将李伯护暗中投降秦军,并充当了秦军的内应,协助秦军攻破城池。在这种里应外合的夹攻之下,襄阳最终失守,朱序被俘,惨烈的襄阳之战以秦军的获胜而告终。

朱序被俘之后,受到苻坚很高的礼遇。苻坚之所以对朱序以诚相待,是希望顽强的朱序能转而为自己效命。朱序出于无奈,只得假装应允,暗自则是等待机会报效东晋。苻坚虽然是氐族,却有着很高的汉文化修养,特别重视起用汉族政治家。但是,他对朱序的这种重视不仅没有收到预期的效益,还意外地给自己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朱序留在秦军大营,恰恰成为一名深深潜伏的间谍。在随后的淝水之战中,朱序利用自己所掌握的重要情报,帮助谢玄取得了一场大胜。

苻坚在攻打襄阳的同时,命令彭超同时全力进攻彭城。东晋太元四年(379年)二月,彭超率领大军攻克彭城,并占据淮阴,继续南攻盱眙。

大军压境,东晋首府建康城一度陷入震惊和惶恐之中。这时候,谢石、谢玄兄弟挺身而出。谢玄率大军反攻盱眙,迫使彭超等退守淮阴。随后,谢玄率军先用调虎离山之计解救了彭城,再大败秦军于三河,极大地提升了晋军士气,鼓舞了斗志。

和东晋之间长达数年之久的拉锯战,不但没有提醒苻坚注意东晋军队战斗力和士气的提升,反而让苻坚变得更加的心浮气躁。一心想着“混六合以一家”(《晋书・苻坚载记》)的苻坚,决定亲自率领大军与东晋展开决战。东晋太元八年(383年)四月,苻坚不顾群臣反对,命苻融为先锋,带领着号称百万的大军,自长安出发,水陆并进,声势浩荡地向东晋开进。

东晋太元八年(383年)十月,苻融率军攻占寿阳。东晋赶来救援的将领胡彬救应不及,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寿阳易手,自己率军退守石一带布防。苻融大军一路追击过来,将胡彬所部团团围困。胡彬眼看粮草告急,只得秘密派遣使者向谢石求援。没想到使者半路被秦军截获。苻融得知胡彬吃紧的消息之后,立即将情况向苻坚做了汇报。苻坚再次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认为大破晋军在此一举。为了尽量降低损失,他命令曾守备襄阳的晋军降将朱序前去谢石处游说行间,试图招降谢石。这本是苻坚看来志在必得的一招棋,却成了自己的绊脚石,而且让自己结结实实地栽了一个大跟头。

另有异志的朱序非常爽快地接受了游说的任务,立刻启程赶往谢石大营。见到谢石、谢玄兄弟之后,朱序不但不进行游说劝降,反而将自己在敌营数年内所收集到的相关前秦军队的重要情报,详细地向谢石做了汇报。朱序告诉谢石,如果等苻坚果真集中百万大军,晋军将很难抵挡,所以应该乘着他们尚未完全集中就果断采取军事行动,集中精锐力量消灭苻融:“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七》)

谢石、谢玄得到朱序提供的情报之后,遂改变了原定计划,改而决定果断进兵,抓紧时机立即对秦军前哨人马展开攻击。这年十一月,谢玄命令广陵相刘牢之率领精兵五千,进攻洛涧西岸的梁成。刘牢之深谙用兵之术,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迅速击败梁成军,并斩杀梁成,成功地将梁成五万兵马压迫在淮水之滨。秦军被逼入绝境,顿时大乱,众将士纷纷抢渡淮水,人马自相残杀,死者多达一万五千之众。

在取得洛涧之战的胜利之后,谢石收获了信心,立即派遣各路大军向前推进。晋军水陆并进,士气高昂,直逼淝水东岸。苻坚、苻融在寿阳城头看到晋军列阵严整,改变了对晋军的看法,对晋军的战斗力有了重新认识。这时候,恰好有疾风吹得八公山头草木摇动,苻坚以为都是晋军在那里设伏,不禁为之大惊失色:“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魏书・列传第八十三》)由此可见,洛涧一战,苻坚损失的不只是五万兵马,更是南下的锐气。这直接影响到随后的淝水决战。苻坚本想行间游说谢玄,没想到他派出的间谍朱序心念故土,一直念念不忘的是临阵倒戈,给谢玄、谢石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情报,为他们制定作战计划提供了直接的依据。

朱序不仅为洛涧之战及时提供了准确的情报,导致秦军先锋部队受挫,还在淝水决战的关键时刻再次建立奇功。

晋军水陆并进,本想与秦军马上接战,但秦军依靠淝水扎营,使得晋军无法渡河。秦军战将张蚝一度渡过淝水与晋军交战,并打败了晋军先头部队。谢玄以为是秦军进攻序幕,不敢大意,立即派出精兵阻击,将张蚝逼退。这之后,两军依旧以淝水为界,形成对峙状态。

然而谢玄并不希望两军一直隔水对峙,使得战事久拖不决。因为晋军在实力上和数量上与秦军悬殊太大,如果僵持和消耗下去,明显对晋军不利。为了打破僵局,谢玄派出使者前往苻融大营进行游说,希望秦军后退,让晋军能渡过淝水。使者对苻融说:“君悬军深入,置阵逼水,此持久之计,岂欲战者乎?若小退师,令将士周旋,仆与君公缓辔而观之,不亦美乎!”(《晋书・苻坚载记》)

面对这些游说之词,苻融显得有些犹豫不决。秦军众将希望依靠兵力上的优势,与晋军继续相持下去,以寻找获胜良机,但苻坚和苻融觉得只有诱使敌军前进才能求得战胜晋军的良机。他们甚至打算乘着晋军半渡之际,“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晋书・列传第四十九》),以此来彻底击溃晋军。

苻坚和苻融打定主意,众将再劝已是无益。于是,苻坚下令让大军部分后撤。然而,秦军阵营前后相距甚远,战线拉得过长,许多将士并不明白指挥后撤的真正意图,所以,当前军撤退之时,后方的将士误以为是前方部队打了败仗,所以立即便乱了阵脚。而晋军先头部队乘机冲到对岸,乘着秦军阵脚大乱之际,即刻对秦军发动猛烈进攻。眼看时机成熟,潜伏在秦军阵中的朱序大声叫道:“秦军败矣!”(《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七》)那些慌乱撤退的秦军不知真假,以为秦军的前方部队果真战败,于是显得更加忙乱,人马自相践踏,死伤无数。已经逃出战场的秦军士兵,仍然处在惊慌失措之中,听到风声鹤唳,都以为是晋军杀到,根本不敢止住逃跑的步伐。其间,苻融曾试图阻止大军溃败,没想到也被乱兵冲倒,最后被晋兵所杀,苻坚也被乱箭射伤。谢玄则指挥大军乘胜追击,一举收复寿阳。就这样,淝水之战以晋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淝水之战是东晋抵抗前秦的一场关键性战役。谢玄如果不能在这场决战中获胜,衣冠南渡的东晋王朝必将面临更加危险的境地。而苻坚如果在这场战争中获胜,他将很有可能实现自己“鼓行而摧遗晋”(《晋书・苻坚载记》)的宏伟计划,朝着统一天下的步伐迈出非常坚实的一步。然而,历史并未由着苻坚的个人意愿往前发展。在这场大决战中,谢玄成功地带领处于绝对劣势的军队,以少胜多,打败了前秦气势汹汹的百万大军。

影响这场大决战结局的因素很多,但毫无疑问的是,朱序应当是改变这场战争结局的一个重要人物。在淝水之战中,朱序实则是扮演了一次假投降。他以投降为名,行间谍之实,成为扭转乾坤的重要人物。很明显,东晋因为有了朱序及时提供的重要情报,战争准备有条不紊,战场指挥机动灵活。

在淝水之战前后,朱序极具随机应变能力――这应当是间谍人员的基本素质。比如说,在保卫襄阳的战斗中,他虽竭尽全力,却最终因为出了内贼而失守。在被敌人俘虏之后,他灵机一动,假装投降并获得官职,然后便巧妙地运用特殊身份作掩护,悄悄行使间谍活动,传递情报,为东晋最终赢得战争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朱序又非常善于审时度势。当他看到秦军驻扎地点空间狭小、人马混杂,便巧妙地借用了秦换阵型的时机,佯称“秦军已败”,由此导致秦军上下一片混乱,人马自相践踏,甚至由此而再也无法组织战斗,并最终兵败如山倒。秦军的百万雄狮顷刻之间土崩瓦解,这才给了东晋军队以少胜多的机会。

此后的历史,苻坚由于此次战争失败,直接导致其前秦政权的灭亡。苻坚带伤逃回途中,军队大多溃散,只得三万人回到洛阳。看到秦军惨败,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趁机发难,慕容冲率兵攻击,苻坚在五将山被杀死,而前秦苟延残喘数年后,终于灭亡。淝水之战彻底改变了前秦的命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朱序其实也是改变了前秦命运的重要人物。

肥水之战范文5

关键词:工业废水、控制方法、化学处理、生物处理

中图分类号:S14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环境污染是当今人类面临最大的危害之一,特别是工业生产的发展,排出了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如直接排放或处理不当,将影响水体的自净,因而使水质恶化。现阶段,水环境必须治理,人们已经慢慢形成污水必须经过处理才能排放的环保观念,所以高效、经济的污水处理技术的开发研究已成为现在环保领域研究的热点。

二、废水化学处理法

1、中和法

中和法的目的是调节废水的pH值。化工厂、电镀车间、金属酸洗车间等产生酸性废水,部分含有如盐酸、硫酸的无机酸等,也有部分含如醋酸的有机酸等。直接放入碱性废水能够中和酸性废水,一般也采用石灰石、电石渣等中和剂;在中和碱性废水时一般将二氧化碳吹入废水中或通过烟道气中的SO2来中和。除上述中和之外,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中和凝集法。栾兆坤132的研究表明利用碱性矿水中和酸矿水是可行的,在混合过程中除了酸、碱中和外,还可以通过中和作用产生的铁、铝氢氧化物的共沉/吸附作用,有效地去除酸性矿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2、混凝法

在一些工业废水中含有难以沉淀的细小颗粒物质,由于其表面一般吸附离子而带电荷,彼此间互相排斥而形成胶体,难以沉淀,用普通的沉淀法也无法除去,一般将混凝剂投入废水中,混凝剂水解形成水合配离子及氢氧化物胶体,可中和原来的电荷,使其凝集。随着技术进步, 开发成功了像聚合铁、聚合铝这样的新型无机化学混凝剂以及复合型无机混凝剂,同时开发出了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因此,在采用化学混凝法处理能够在使用较少药剂的情况下,取得显著的处理效果,控制污泥量。

3、氧化还原法

溶于水中的有毒物质,可利用它在化学过程中能被氧化或还原的性质,使之转化成无毒或毒性较小的新物质,从而达到处理的目的。氧化还原法目前主要有催化湿式氧化法、光化学氧化法、臭氧法以及超临界水氧化法等,受篇幅限制,笔者主要介绍光化学氧化法、臭氧法以及超临界水氧化法三种处理方法。

(2)光化学氧化法

通过光激发氧化将O3、H2O2、O2等氧化剂与光辐射相结合,所用光中紫外光为主要成分,包括UV-O3、UV-H2O2、UV-H2O2-O3等工艺,能够在有效处理污水中CHCl3、CCl4、六联苯、多氯联苯等不易降解的物质。徐向荣等经过探索发现,在有紫外光 的Fenton体系中,紫外光与铁离子之间存在着协同效应,使H2O2分解产生#OH自由基的速率大大加快,促进了有机物的氧化。

光催化氧化法具有无毒、安全、稳定性好、催化活性高、见效快、能耗低、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可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农药废水、染料废水及造纸废水等有机废水;

(3)臭氧法

臭氧的氧化能力很强,能氧化大部分无机物和很多有机物(如合成洗涤剂等),臭氧能与其他方法联用如臭氧活性炭法、O3-H2O2混合氧化、O3-C射线辐射等。臭氧处理后的废水能够进行生物处理,这是目前国际上很重视的,且有前途的方法。

(4)超临界水氧化法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诞生的超临界水氧化技术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超临界水氧化法是以超临界水作为水质,利用氧化剂O2、O3、O2+H2O2或O3+H2O2来使有机物氧化分解的新型技术,能够在用时较短的基础上彻底分解大部分有机物,分解为CO2和H2O等简单无机物。

三、物理化学法

化学法只是局限于四大化学反应,而物理化学法不仅有化学反应存在,还包括一些物理过程,其实它们之间并没有很大的界限。方法很多,在此仅介绍以下几种。

1、电解法

用电解法处理废水,就是利用阳极的氧化和阴极的还原作用,使有害物质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改变化学状态,变为无害或低害物质。其实这种方法也是氧化还原的一种。电解法在直接氧化电镀工业废水中的CN-、还原脱氯、重金属回收等方面具有无需添加氧化剂、絮凝剂等化学药品,设备体积小,占地面积少,操作简便灵活等优点,但是此法一直存在着能耗高、成本高及析氧和析氢等副反应的缺点。

2、吸附法

吸附法处理废水,就是利用多孔性吸附剂吸附废水中一种或几种溶质,使废水得到净化,常用吸附剂有活性炭、磺化煤、矿渣、硅藻土等。废水进行吸附前,必须经过预处理,除去水中悬浮物及油类物质等,以免阻塞吸附剂孔隙。这种方法处理成本较高,吸附剂再生困难,不利于处理高浓度的废水,一般作为废水处理后的一个深度处理过程。吸附法可以与其他方法联用,如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就是将活性炭物理化学吸附、臭氧化学氧化、生物氧化降解及臭氧灭菌消毒四种技术合为一体的工艺。丛锦华利用Fenton试剂和冶金高炉瓦斯灰的氧化、混凝、吸附等作用对环氧乙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皂化废水进行处理,色度去除达100%,COD可去除70%。

3、膜分离法

膜分离法是一种发展较快的高新污水处理技术,借助一种特殊的半渗透膜将水中离子和分子分离的技术,它主要包括反渗透(RO)、纳滤(NF)、超滤(UF)、微滤(MF)等。大部分膜分离过程中不会发生物质相变化,具有较大分离系数,在室温左右即能操作,所有膜分离过程均节能、高效。其中纳滤也称纳米过滤,是界于UF和RO之间的一种以压力为驱动力的新型膜分离技术,截断相对分子质量300~3000,具有良好的耐热性、适应pH范围广、耐有机溶剂的稳定性,最适合于有机污水的处理。

4、超声处理法

超声处理法是利用频率15kHz以上的超声波辐照有机废水,通过三种途径来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自由基氧化、高温热解和超临界水氧化。超声处理法作为一种高级氧化技术用来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特别是对难降解的有毒污染物具有效率高、操作简单、使用范围和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是一项极具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的新型水处理技术;零价金属包括Fe、Ca、Sn、Al及Zn等因为具有较强的还原降解功能而被用来处理有机卤代物、硝酸盐等,零价金属尤其是零价铁因其价廉易得、所需工艺简单、对环境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除上述几种化学物理处理方法外,还有磁分离法,其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

四、生物处理法

利用微生物能够降解代谢有机物的作用,来处理污水中呈溶解或胶体状的有机物。下面介绍目前应用广泛的几种工艺。

1、A -A -0活性污泥工艺法

A -A-O活性污泥工艺法除了可以控制污水中BOD,COD浓度外,还可以使污水中的总氮和总磷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其工艺流程较为复杂,而且相较于传统方法,投资和运行费用都高20%一30%。随着技术发展,陆续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应用,通过分析昆明第二污水厂的数据可以发现,该方法BOD5,SS的去除率在90%以上,TN,TP也均在80%以上。

2、A-B活性污泥工艺法

A-B活性污泥工艺法是两段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在处理的各阶段微生物种群会有所不同,沉淀池和污泥回流系统也有一定差异,具有较高的运行负荷,能够很强的适应进水负荷的变化,剩余污泥过多是其主要缺点。

3、好氧生物流化床

微生物生长在载体的表面,载体则在反应器中流动,是悬浮生长型和附着生长型的复合。它能够维持微生物量的高浓度,具有较高的传质效率,相较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体积负荷高6~10倍。一直以来,其技术上的难题是载体的均匀流化和载体的脱膜、防粘结。其研究重点是膜的厚度,通过潘涛等研究证明最佳膜厚为90~110μm,在处理效果最佳的情况下,相应容积负荷为(30kgBOD5/( m3·d)。

除上述几种生物处理法外,目前还有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和SBR法等,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五、结语

除上述处理方法外,笔者认为在源头上治理工业废水才是问题的根本。加大宣传力度,完善举报制度。加强环境保护的社会宣传,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通过媒体宣传,将环境保护的意识更深入地植入到广大市民当中。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工业污染的严重性,防范在先。

参考文献:

[1] 曹凤中 周国梅:《中国工业废水污染控制战略的审视》,《内蒙古环境保护》, 2000年01期

[2] 丛锦华:《物理化学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化工环保》, 1997年02期

肥水之战范文6

随着我国养殖业迅速发展,各种大型养殖场大量涌现,随而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养殖粪尿和废水污染问题。开发经济高效的养殖废水处理工艺技术已成为研究重点。目前,养殖废水处理方法主要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及混合处理法。

1.物理处理法

物理处理技术是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工厂化处理技术,常规的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过滤、中和、吸附、沉淀、曝气等处理方法, 是废水处理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去除养殖废水中的悬浮物( tss) 和部分化学耗氧量( cod) 、bod, 但对可溶性有机物、无机物及总n、p 等的去除效果不佳。对于工厂化养殖废水的外排和循环利用处理,机械过滤和泡沫分离技术处理效果较好。

1.1 机械过滤

物理过滤技术是去除废水中悬浮态大颗粒最为快捷、经济的方法。常用过滤设备有机械过滤器、压力过滤器、砂滤器等。在实际处理工程中,机械过滤器(微滤机)是应用较多、过滤效果较好的方式。用砂滤器能很好地去除tss,但是去除n和p效果不佳。沸石—石英砂反应器,兼有过滤和吸附功能,利用沸石的吸附作用,除去多种污染物。生物过滤器,采用在沸石上生长反硝化细菌,在一定水力停留时间下,对养殖废水中悬浮物及废水中n有良好去除效果。

1.2 泡沫分离技术

泡沫分离技术就是向水中通入气体形成气泡,利用气泡吸附、浓缩水中表面活性物质或疏水的微小悬浮物,通过上浮气泡的吸附形成泡沫将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及悬浮物去除的过程。泡沫分离技术不仅可以将蛋白质等有机物在未被矿化成氨化物和其他有毒物质前就已被去除,避免了有毒物质在水体中积累,而且可向养殖水本文由收集整理体提供所必需的溶解氧。

2.化学处理法

2.1 臭氧处理技术

利用臭氧处理养殖废水,臭氧可去除氨、氧化有机废物和亚硝酸盐以及总氨氮,可降低tss、cod、doc 和颜色,并能抑制病原微生物,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由于臭氧具有迅速分解成氧的特性,所以处理后的水含有饱和溶解氧,特别适合工厂化养殖区对水质的要求。

2.2 混凝沉淀技术

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胶体物质和固体悬浮物,采用适当的混凝剂对养殖废水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去除这两种污染物。目前常用的混凝剂是生石灰,它可以使废水中的胶体物质发生电中和形成絮体,使绝大部分的固体悬浮物共沉淀下来,达到除去这两种污染物的目的。生石灰用于养殖场污水处理,不仅可通过生成难溶性沉淀物的吸附作用去除有机物;生成溶解度最低的轻基磷灰石去除磷;高温、高ph 灭菌;还可降低污水毒性。

2.3 吸附技术

吸附技术是常用的一种处理废水的物理化学方法。吸附法的特点是它可以根据废水中污染物种类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吸附剂,可以达到专门除去某种污染物的目的。研究表明,吸附技术对养殖废水中氨氮、磷及重金属离子cu2+、zn2+等具有较好吸附去除效果。

3.生物处理法

3.1 生物过滤技术

3.1.1 植物过滤

植物过滤是指通过大型水生植物藻类对污染物的吸收、降解和转移等作用,达到减少或最终消除水产养殖环境污染, 使受损的水生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养殖废水中如此高的n、p 含量, 为藻类快速生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元素,大量的c、n 和p 被藻体吸收。

3.1.2 微生物过滤

微生物过滤技术以土壤自净原理为依据, 在污水灌溉的实践基础上, 经较原始的间歇砂滤和接触过滤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微生物处理技术。微生物过滤技术在水产养殖中主要应用于养殖环境的原位修复中, 主要处理底泥的有机污染和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3.1.3 动物过滤

主要依靠动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以及对浮游藻类的摄食作用来达到修复环境的目的。已有报道指出, 高密度放养河蟹的水域富营养化程度很明显, 可通过投放足够的滤食性贝类、某些棘皮动物等可去除养殖废水中的营养物质。另外, 投养蚤类, 水蚤以藻类和有机腐屑为食, 能有效除去藻类, 水蚤又可作为鱼类等水生动物的饵料被消耗;养殖田螺、河蚌, 用以削减底泥中的有机质和营养盐。

3.2 厌氧生物处理法

由于养殖业废水属于高有机物浓度、高n、p 含量和高有害微生物数量的“三高”废水。厌氧处理过程不需要氧,不受传氧能力的限制,具有较高的有机物负荷潜力,能使一些好氧微生物所不能降解的部分进行有机物降解,因此成为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中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采用厌氧消化工艺可在较低的运行成本下有效地去除大量的可溶性有机物,cod 去除率达85%~90%,而且能杀死传染病菌,有利于养殖场的防疫。单一的厌氧处理对cod有一定的去除,可氮、磷的去除并不理想,达不到排放标准,需要与好氧处理相结合。目前常用于高浓度养殖废水处理的方法主要有厌氧滤池( af) 法、升流式厌氧污泥床( uasb) 法、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abr) 法等.

3.3 好氧生物处理法

好氧处理是利用好氧微生物处理养殖废水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同时合成自身细胞。在好氧处理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最终可被完全氧化为简单的无机物。好氧处理包括天然好氧处理和人工好氧处理两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可以通过好氧处理最终完全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

3.3.1 天然好氧生物处理

天然好氧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天然的水体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来净化废水的方法,主要有氧化塘(沟)、人工湿地净化等。沼气池排出的污水被引入氧化塘(沟),并在塘(沟)内停留较长时间,用于进行水的储存和进一步的生化处理。塘中种植了水生植物,如水葫芦、芦苇和姜花等,进行有机物的进一步降解,形成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在复合生态系统中利用植物的氧化、分解作用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处理后的废水可直接用于林木和农田的灌溉,实现了水的资源化利用。氧化塘(沟)处理具有简单、

经济、净化效果好的特点,塘内种植的水生植物可作饲料或绿肥。但是氧化塘(沟) 处理技术受场地、温度、季节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比较大。人工湿地净化起作用的主要是植物、基质和微生物。当污水流入净化池后,污水中比较大的颗粒会被植物的根和茎以及基质表层阻挡,形成厚厚的像泥巴一样的污垢。污水继续向下渗透,由于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可将大量的氧气导入污水中,使好氧菌大量繁殖,从而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吸收和降解。污水中的氧气被好氧菌消耗完后,水流继续向下渗透,经厌氧菌的吸收、降解后,最终变成干净的水排出池外。人工湿地净化效果好、运行成本低、植物可收割利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3.2 人工好氧生物处理

人工好氧生物处理是采取人工强化供氧以提高好氧微生物活力的废水处理方法。该方法主要有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厌氧/好氧、氧化沟法、间歇式排水延时曝气、循环式活性污泥系统、间歇式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等。人工好氧生物处理净化效果稳定可靠、除臭效果好,但投资大、运行成本高。

3.4 混合生物技术

高浓度有机废水采用厌氧—好氧联合处理工艺是目前公认的最经济、高效的方法. 目前采用厌氧—好氧工艺系统的处理实际养殖场废水尚少见报道,且处理效果均不佳。

综合处理法是指采用好氧、厌氧和生态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一种养殖废水处理技术。杨丽芳,朱树文等采用氨吹脱塔/絮凝沉淀池/abr 复合厌氧反应器/cass 好氧反应器/沸石过滤器联合工艺处理养殖废水后,各项出水指标均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实践证明,该工艺处理效果良好,具有很好的除磷脱氮效果。彭军等选择厌氧-兼氧组合式生物塘作为主体工艺,将上流式厌氧污泥床移植到兼性塘, 猪场废水经处理后,其bod、cod、nh3-n可分别从9000、14000、1200 降至20、60、65 mg·l-1,成功地解决了热带地区规模化猪场污水污染负荷高和养猪行业利润低的两大难题。河南省某牧业有限公司采用水解酸化—uasb—接触氧化—生物氧化塘—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其养猪场产生的养殖废水进行处理。长期运行表明,出水一直稳定达到并高于《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处理后的水全部用于附近农田灌溉(每天平均200 m3),所产生的污泥用于附近农田施肥。所产生沼气(每天600 1tis)用于厂区发电机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