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教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教师范文1
显然,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可是,学生们却深信不疑,因为,这里的老师和学生谁也没有坐过飞机。不过,在教室的后面坐着一个经常坐飞机的人,这个人就是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主持人崔永元。
这件事发生在2006年。女教师的“错误”让崔永元觉得做智力慈善比做金钱慈善要重要得多。他想,如果让这位乡村女教师坐飞机去一趟北京,那么,这位女教师就不会告诉学生乘客是坐在飞机的翅膀里了。
崔永元回到北京,就开始运作智力慈善。于是,“乡村教师培训计划”出台了。这一做就是五年。乡村教师培训的费用全部是崔永元自己募捐来的。2007年夏天,那位女教师与其他99位乡村教师一起坐飞机来到了北京。女教师在机场见到崔永元,不好意思地说,崔老师,那次我讲错了。原来乘客是坐在飞机的肚子里呀!崔永元笑了。崔永元说,你能知道乘客是坐在飞机肚子里,那我们这次培训就算是成功了。
当然,这100名乡村教师的收获远远不只是找到了这个简单问题的答案。他们亲眼看到了天安门,目睹了升国旗仪式的全过程,更巧的是,他们还赶上了观看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演出的《天鹅湖》。在《实话实说》现场,崔永元问一位男教师观看《天鹅湖》的感受。那位男教师红着脸说,她们穿得那么少,距离我又是那么近,慌得我不敢正眼看。
男教师的话引起了嘉宾们哄堂大笑。可是,崔永元没有笑。崔永元哭了。他掏出纸巾抹了抹眼泪,说:这是我们这次智力慈善的最大收获。这位老师说的是大实话,我真的很感动。乡村教师太需要出来走走了!
郭美美事件后,国家红十字会的善款大幅度下降,人与人之间产生了信任危机。这是很可怕的。崔永元很快找出了问题的症结。原来,人们不是对慈善产生了信任危机,而是对慈善机构产生了信任危机。造成这个信任危机的最大原因就是慈善不透明,成本过大。那么,慈善能不能做到零成本呢?慈善机构的回答是,不可能。因为,慈善的执行是靠人来做的,而这个执行行为必然要产生费用。
崔永元不信。他开始寻找这个零成本的慈善。崔永元做了一个“为乡村学生加一个菜”的慈善。这个慈善从购买菜的价格、运费、厨师的工资全部晒到了网上。人们诧异,账目中怎么没有执行费?慈善机构要去监督这个慈善的执行,需要车,需要吃饭,这笔执行费用从哪里来?崔永元一语道破了天机,执行费是另外一种慈善,也就是次生慈善。因为,去执行这个慈善的人本身就是在做慈善。崔永元成功了。他实现了慈善零成本。捐款者的每一分钱全部吃进了学生的肚子里。
2011年夏天,第五届乡村教师培训班开始了。这次,崔永元一改过去用网络或者微博募捐现金的办法。他把这次培训班的每一个环节拆开,变成许许多多的小慈善。譬如,飞机票可以认捐,住宿可以认捐,与乡村教师结对子可以认捐等等。崔永元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慈善。
崔永元的这个方案公布后,手机便一时间被人打破。有一位个体老板说,崔老师,你何必这么麻烦呢,这100张飞机票我全包了。崔永元说,不行,每人只能认捐一张飞机票。特别是“与乡村教师结对子”这个慈善,更是引起了北京市民的兴趣。这是培训计划中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的规定是,一位乡村教师到一户北京居民家中居住一天。这一天的生活费用全部由这个家庭负责。许多人托人情,让崔永元“开后门”,给他们一个做慈善的机会。有一位作家托了人情还是没有争到名额,崔永元只好承诺明年一定安排。事后,崔永元感叹说,善良是人的本性,慈善是挡不住的呀!
当然,在这次慈善中,也有一个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这100名乡村教师中,有两名是教育行政干部,他们被人从网上揭发后,崔永元不仅讨回了“假教师”花费的所有费用,还在网上曝了光。这让作假的人脸面丢尽,恨不得在北京城找个地缝钻进去。
把慈善做到极致,这就是崔永元。2011年的冬天,“崔永元+慈善”成了网络流行语。人们在感叹“慈善难做好人难当”的时候,不妨想想崔永元。像崔永元那样去做慈善,一定会把慈善做到极致!
乡村教师范文2
(散文诗)
乐山市五通桥区蔡金小学
胡 勇(614807)
眼镜以一种淳朴的娴静,
折射出一个玲珑剔透的心境。
山路上深深浅浅的脚印,
长出一缕缕土色土香的乡情。
当农人们扛着犁耙和太阳上山的时候,
她也开始耕耘,
把白色的象征演绎在漆黑的背景之上,
让饥渴的眼睛用稚朴来酝酿秋景。
当群鸟归林和华灯初上之时,
她仍在耕耘,
把红色的讯息交绘在
那透着童真的作品。
让深夜里萤萤的灯火,
化作孩童人生路上前行的指示灯,
引导他们迈出艰难的泥泞,
走向胜利的佳境。
当乌黑的秀发平添了几缕银丝,
白皙的面庞刻上了细细的皱纹,
一切过去的日子——
都将升化为永恒的温馨!
乡村教师范文3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崔永元先生基金会的全力支持和关心下,在土雪先生“我们的自由天空”公益助学行动的辛勤努力下,湖南省参加“第六期·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活动的老师们就要启程了。在此,我们向“崔永元基金会”和“我们的自由天空”表示衷心感谢,感谢他们为我省的乡村教师做了一件实事,一件好事;也要向来自三湘大地的乡村教师表示热烈祝贺,祝贺你们有幸获得这样一次难得的学习和考察的机会!
湖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一直用有限的财力支撑着庞大的基础教育事业,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完全得益于“自强不息,敢为天下先”的湖南精神,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教育强省”战略,更得益于我们有一支数量稳定,作风过硬,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尤其是你们——令人尊敬的乡村教师们,你们在艰苦的环境下,扎根乡村,用心坚守,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你们立足于厚重而博大的湖湘文化,并努力创新,不断发扬光大,使我省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再创辉煌。教育事业是伟大而光荣的事业,你们是这项伟大事业的奠基者和铸造者,你们为湖南省实施教育强省战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此,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真诚向你们道一声:老师们,你们辛苦了!
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会是一个学术性社团组织,由全省各市(州)教育局、教师培训机构、各县(市、区)教育局、教师培训机构、教研室,各中小学及相关人员自愿组成。经省民政厅批准,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小学教师培训、研究、指导和服务工作。多年来,研究会为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协助省教育行政部门进行顶层设计,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着力打造培训者队伍,积极建设优质培训资源,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我们改革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利用各种培训手段,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和各市县培训计划的实施,共培训中小学教师50万人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提高湖南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湖南省“教育强省”战略实施过程中,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我们研究会有幸见证了乡村教师们就要踏上北京考察学习之旅,和你们一样,我们非常激动,因为这次行动正好说明了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特别是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关爱与支持。老师们,请千万珍惜这次短暂的学习和考察机会。在这十天里,相信你们会用心体验祖国首都的庄严与伟大,感悟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追随现代教育的步履。衷心希望你们按照“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提出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三个方面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要求,努力学习,勇于实践,开拓视野,增长才干。
真情无价,大爱无言。为了这次学习和考察计划得以实现,全国各地许许多多不知姓名的朋友们,慷慨解囊,热情捐助,使得你们能顺利成行。感谢这些有识之士始终牵念着我们湖南偏远山乡贫困家庭的孩子,也感谢他们始终记挂着扎根山区坚守乡村的老师。衷心希望各位乡村教师朋友能真切感受到这份真情和挚爱,今后,我们要用心去铭刻他们的爱心,用行动去回报他们的真情,胸装高尚理想,怀揣忠诚大“爱”,一如既往坚守三尺讲台,植根乡村教育,让爱心和真情催生出璀璨而丰硕的果实。
临别之际,我们奉上一份微薄的礼物——一本《中小学教师心理修养》,一本《守望道德星空》,一本《班主任培训教程》,这些书都是我们研究会近年来精心编写出版的教师培训用书,虽然不是精神大餐,但希望对大家今后的师德修养、心理维护和班主任工作水平的提高有所裨益。
最后,谨祝活动圆满成功!谨祝老师们此行平安!
乡村教师范文4
6月末的一天,29岁的乡村女教师王洪英正躺在重庆垫江县医院的病床上,认真翻看着自己的教案,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她略微有些变形的双手上。斜靠在床边的双拐,提醒我们,她的腿遭受的痛楚远比手更严重。
“我觉得对不起我的学生,这几年都没好好地给他们上课。”她语调温和,脸上带着羞涩的微笑。即便在说起那段痛苦不堪的往事时,那样的笑也不曾消失。曾经深爱的丈夫,在她摔伤并欠下巨额手术债务后,绝情离去;她在病床上躺了18个月,多次寻死……可她现在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却是:“我理解他这么做……”
像王洪英这样的乡村教师,他们的生活状态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他们的爱情和婚姻却很少有人问津。而后者幸福与否也许才是他们能否扎根乡村的决定因素.
珍贵的一课
在大石小学校长刘宁的记事本中,有这样特殊的一页:“2010年3月15日,王洪
英老师恢复上课。”
当天一年级的口语交际课,安排在第四节,时间是上午11点50分。第二节课刚下,王洪英便开始动身。母亲背着60斤重的她,花了20分钟,下到底楼。再扶着她走过100多米的操场。这100多米,花去了她半个多小时。“每走一步,只能挪动10厘米。”
“ 所有的学生都睁大了眼睛望着我。”当她流着汗水、艰难地跨上讲台时,学生们争着举手发言,“老师,你要不要板凳,坐我的嘛!”她的泪水顿时夺眶而出,“为了这群可爱的孩子,我再苦再累也值了。”
她左手拄着拐杖,无力的右手拿起粉笔,尽力往上举,写的字仍然很难高过头部。台下,学生们全都认真听着讲,连平时最顽皮的孩子此时都鸦雀无声。“这40分钟感觉比我一生还长,还要珍贵!”
因为拄着双拐坚持上课,王洪英引起了媒体关注,她的爱情也渐为人知。
爱恨交织的摩托车
即便婚姻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王洪英仍非常确定她和洪晃当初的感情是真爱。
乡村教师教学压力大,生活圈子相对较窄,很多都是同事或同行间恋爱结婚。2005年,从重庆师范大学小教专业毕业的王洪英,在垫江关胜小学遇到了同为代课老师的洪晃,两人又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很快便坠入爱河。
王洪英的母亲吴中芳一开始就反对。早年丧夫、大字不识的她把女儿培养成老师,个中辛酸不足为外人道。她觉得女儿可以找到比洪晃更好的对象。特别是2007年7月,王洪英考上大石小学的公办老师后,她更加觉得洪晃配不上女儿。
“妈,只要他爱我,对我好,我们可以一起创造未来。”王洪英性格内敛温
和,偏偏在感情这件事上和母亲坚定地唱起了反调。
大石小学距离关胜小学有40公里路,却难以阻断热恋中的情侣。知道洪家家庭情况,王洪英偷偷拿出母亲给自己的4000元钱,给男友买了一辆摩托车。每周五的下午3点,洪晃便会骑着车准时出现在门口,带上她一起回家。40公里路,在他们心里竟也显得短起来。
王洪英后来也曾无数次想过,如果没有那三次意外,她和洪晃会不会仍旧过着清贫却幸福的日子。
2007年9月30日,在经过一处维修路段时,毫无征兆地,洪晃骑的摩托车失控掉进了路旁的水沟。王洪英右髋猛然着地,只觉得钻心的疼。
国庆后,王洪英照常返校上课,没把摔伤的事放在心上。然而不到一个月后,她搭乘洪晃的车时,再次摔倒。
可怕的意外仍旧接踵而至。2008年1月18日,天下着冰冷的雪雨。洪晃的摩托车在经过一段正在打路基的路段时,打滑飞出了路面,王洪英重重摔进了水沟中。
这次,她没能站起来,直接被送到了医院。
他在她最需要时离开
一个女人,所能承受的最大幸福是因为爱情;而最大的不幸往往也是源于爱情,特别是经不起考验的爱情。
第三次受伤,王洪英有些害怕,隐隐觉得自己的身体和从前不一样了。2008年春节,两人完婚。新婚的甜蜜,仍无法冲淡王洪英身体的疼痛。她咬牙隐忍着,甚至没敢告诉当时远在温州打工的母亲,怕她将一切迁怒到丈夫身上。
2008年4月中旬,本来还可以一瘸一拐走几步的王洪英突然连站立都无法进行了。“右股骨缺血性坏死,需要立刻手术,否则可能截肢。”这次,王洪英被彻底吓坏了,她无助地望向身旁的洪晃,发现他的脸比自己的还煞白。
2008年汶川地震,洪晃一口气把王洪英从医院18楼背到了楼下。“其实,在那件事之前,他还是多紧张我的……”事到如今,王洪英仍不愿多说洪晃一句不是。她说的那件事,是指洪晃2008年7月考上了公办教师。
王洪英在重医附一医院做了右髋关节置换术,家里欠下了6万多元的债务,她仍然必须依靠双拐行走。随后,洪晃考上了另一个县的公办教师,所在学校距离垫江有两小时车程。王洪英开始慢慢察觉到丈夫变化:一开始,他每天都会打打电话发发短信,一个月左右回来看她一次,后来电话和回来的次数便越来越少。
“我们,离婚吧……”2008年11月,王洪英没有想到,自己千盼万盼,盼来的竟是洪晃的这句话。
“为什么?”虽然内心早有预感,她还是颤抖着握紧手机追问。
电话那头,洪晃始终沉默。王洪英的心一寸寸凉下去,她心里比谁都清楚为什么。整整10天,她都没有吃饭,只靠喝水维持生命,连水也是母亲强迫她喝下去的……
“反正我病着的,看谁耗得过谁。”后来,洪晃回来过几次,每次都提到离婚。躺在床上的王洪英,看着眼前的这个男人,只觉得很恨很恨。
“他的心都不在你身上了,你的生死也与他无关了。”2010年3月9日,王洪英拄着双拐来到法院,瞒着母亲和洪晃签字离婚。
我要站起来
离婚之后,洪晃便彻底消失在了她的世界里。一边是病痛的折磨,一边是心灵的煎熬。王洪英无数次想到了死,甚至有几次都差点做了傻事。
她在床上躺了整整18个月,小腿都已经渐渐萎缩。现在回想起来,她明白自己是在逃避,不敢面对被弃的事实,更不敢面对拄着双拐的自己。
“她让我放手,自己去死了算了!”一天,心力交瘁的吴中芳哭着把女儿的情况,告诉了大石小学的一位老师,引起了学校领导和同事的高度重视。在住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校长刘宁亲自协调,将四位女老师居住的半间教室腾出,供王洪英母女居住。免去了房租费,还特意装上了网线。
“世界上不止他一个男人。”刘校长无数次给她打气,其他领导和同事,也经常找她谈心。虽然无法上课,但王洪英的课程照样被排好,老师们轮流主动帮她上课,她的工资奖金照发。
“我已经死过一次,如果不好好活着,对不起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人。”在学校领导和同事的鼓励下,王洪英下了床,开始尝试拄着拐杖走路。
活在最好的年代
一次,王洪英无意中在电视上看到了汶川地震幸存者廖智的故事,她失去了孩子和双腿,丈夫也弃她而去,她却选择了用戴上假肢的双腿舞蹈,激励自己和更多的人。廖智的故事极大地触动了王洪英,“我并不比她更悲惨,却也可以像她那样精彩地活!”
2010年3月15日,王洪英恢复上课的第一天,早上5点,她便起床了,她打开电脑,将QQ签名改成了“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因为失去,所以珍惜”。
《亲爱的,我们活在最好的年代》,是一位初中学生送给王洪英的书。这个孩子还在书里附上了一封信:您的悲伤,我们或许不懂;您的苦难,我们或许不能正确理解,但想对您说的话是一样的,希望您好……
王洪英一遍又一遍地看这封信,并把书放在枕边,时常阅读。她说,这是她强大的能量来源之一。
“我不可能在她身边一辈子,希望以后会有个好男人真心爱她,对她好。”母亲吴中芳始终揣着心事。
乡村教师范文5
严华银,研究员,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兼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主任,江苏省教育学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主任。著有《让语文安静》《严华银讲语文》《高中口语交际》《让语言亮起来》《今天如何做校长》《严华银语文行思录》等。
已然是深夜,但编辑同志要求今晚必须交稿。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反复阅读编辑部提供给我的这些优秀者的样本材料(“寻找最美丽乡村教师”主题征文来稿),并且发表我对这些优秀者的“美丽”真情的感慨和赞叹。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对传统的乡村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中的优秀者的美丽的概念,我记忆犹新。我生长在农村,是乡村教师培养出来的,后来在县中教书,那是“农村的小城”,所以我也算是一个乡村教师。在那样的环境、氛围和工作过程中,我接触过大量的乡村教师,并且在这样的乡村教师生活的浓重氛围中逐渐成长和发展起来。几乎是每年的暑期或者是教师节前后,我都会在行政主导的“师德宣讲”的培训中被“教育”。也许我并没有从那里获得真实的真正的教师精神,但它让我逐渐见识了世人眼中“传统”中国乡村教师的“美丽”。
一是乡土式的淳朴。典型的乡村教师除了课堂之外,几乎都是寡言少语、默默无闻的,低调、软弱,领导说啥就是啥,安排干啥就干啥,任劳任怨;似乎总以为自己来自乡野,难登大雅之堂,比城市里的老师矮下半个头来。二是自虐般的敬业。为了教育、为了学生,从不计较待遇多少、荣誉有无,可以没有自己、家庭和几乎相关自己的一切。这是僧人般的苦行,牺牲般的奉献。三是世俗式的教育价值观。优秀教师为了孩子的成绩、为了班级的荣誉可以加班加点,看到孩子的成绩在提升,总是在蜡黄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颜。这是一种“简陋”而有缺失的教育价值取向。
听多了,看多了,年轻时候的我,总觉得假如教师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状态的话,那教师工作近乎恐怖。它让我想到长期地下工作的“蝉”,它还让我想到在无边黑暗中那一支弱不禁风且越来越小越来越暗的“蜡烛”。这真是让人不寒而栗。
中国教师、中国乡村教师是不是就应该是这等模样,这等精神状态呢?
阅读完本次征文中的优秀稿件——都是自己或者是身边人的手笔,真实、可读、新鲜、生机勃勃——我感到振奋、激动,它让我对中国乡村教师的进步和发展感到惊讶和欣慰。下列各点十分鲜明。
其一,大爱、敬业、奉献与追求自身生活幸福的高度统一。
几乎所有的乡村教师都传承了先辈教师的优秀传统。爱心即教育,奉献才高尚,敬业是本分。乡村教师身上依然不改的坚守、固执、诚厚成就了他们在学生、同行、家长乃至社会各色人等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但是,教师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作为社会的一员,作为一个家庭中的分子,他不应该是苦行僧,不应该是道貌岸然的传道士。他们也应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幸福。他们可以才华横溢,潇洒倜傥;他们可以时髦装扮,浪漫追求。当现代化早已深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的老师就应该走在引领现代生活的路上。阅读征文中老师们的生活状态,我看到了老师们身上真实鲜活的一面。这一面便是在为了别人的幸福而奉献的同时也充分地追求并享受自己人生幸福的可喜的方面。这也是今天的老师作为老师更为学生所喜欢所亲近的原因,而真教育也许正是在这样的认同中逐渐潜移默化着实现的。
其二,教育理想的实现与个人发展价值实现的高度统一。
在乡村教师的优秀者身上,几乎都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辉,为了和自己一样的乡民,为了乡村的孩子,为了乡村的教育,很多人在乡村扎下根来,从普通的教师做到能够主持一方教育的校长,应该可以说是功成名就,应该说是功德无量了。但很多老师并不仅仅这样认为。他们中的多数把自身价值的实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在追求理想的征程中,自己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优秀教师、特级教师,走向了教师领域发展的巅峰。这是他们最为得意的。与古人之所谓成名成家,几乎是一个概念。宫风华老师写道:
如今,我依然执拗地耕耘在朴素的乡村校园里,学校西边的鲁汀河水潺潺流淌,流走了无数个贫穷而缤纷的日子,却流不走满蓄胸间的幸福和恬淡。泥土般的学生们一直用清脆脆、金闪闪的年华簇拥着我、温暖着我。我常常沉醉在他们用朝阳的热情、五彩的梦幻编织成的故事中,遨游在他们的世界里。
风一溜一溜地吹过,那一簇簇、一片片璎珞似的刺槐花总是雪花般地轻轻地落在我的心里。她那美丽的身姿和清香的气息,连同远去的村小、村小的老师和孩子,穿越了我年轻而璀璨的生命。(《槐花飘香的村小》)
这种精神层面的自觉,这样一种对于自身价值实现的看重,体现了中国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而正是这样的觉醒,中国教育的成长和发展才具备了基本的条件。这是我从这样一批乡村教师的代表身上看到的最为重要的东西。
其三,教学知识、技能、素养与教育教学理念的高度统一。
乡村教师再也不是加班加点的分数机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随着培训研修的强化,加之自身的勤苦努力,他们的教学能力早已不亚于他人。不仅如此,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也开始转换、提升和发展。很多优秀者独立钻研,深入思考,勇于探求。借助教育教学改革的力量,开始寻找和发现自己的教学个性和风格。有些人20年左右的乡村教学经历,让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理解和主张以及由此指引下的教学操作模式。“赵洁老师说:‘我没有什么特色,各个年级、不同学生、各种教材我都能教,而且我能够为学生带来他们感兴趣的课堂,让他们爱上学习并学有所得,爱上自然和生活,形成积极的追求并心灵美好……’赵老师不像许多名教师那样,有着个人特色。她就是那样,自然自如自我地行走教育,和学生一起进入各种文本的教学情境,进入教育生活。没有特色,可能就是赵洁老师的特色。只是,无特色的同时,却被几乎所有教过的学生喜爱着,是有原因的。”(注:本段所引用文字出自征文来稿《无特色的优秀者》,讲述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学赵洁老师的故事。因为版面有限,此次征文中很多优秀稿件未能见刊)
这样一位没有自己所谓特色的老师在我眼里才是真正懂得教育教学真谛的优秀的老师,她的淡定、理智、谦虚是她的形象和品质,而其教育教学的变化、因时而动,则恰恰体现了传统的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这才是最大的特色,最好的教育。
个性、独立,思想、创造,不哗众取宠,不随波逐流,不急功近利,不是靠别人的存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他们正走在专业化的征途上,他们正成为专家型的老师。这些老师才真正是做了一回老师的。
仅仅是二三十年的时间,中国乡村教师随着现代化的进程,随着教育改革的步履,其精神风貌便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这应该可以看成是中国教育成长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由此我想由这样的征文主题发挥几句。
中国乡村正在转型的路上,中国的社会结构正在转型的路上,我们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在扩张、发展和变形,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乡村在生长、嬗变,乡村在为越来越多的青年和有志者提供发展的土壤、契机和平台。我们当然也看到很多农村教师的艰难,我们也要看到许多所谓城市老师的痛苦,这就好像小城扬州可以成为世界上最适合人居的城市,而北京和上海同样可以成为市民的幸福指数最低的区域。扫除地域的偏见,打破分割的视域,我们才可以时时发现、建设和塑造中国教师的大爱和大美。
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寻找”,而应是平心静气充满尊崇的“发现”和“阅读”,在这里也许最为需要的是深入,借助一句曾经的流行语:“在这里,我们读懂了中国教育。”
我们当然需要这种“美丽”的寻找和彰显,但我们更需要的是,给乡村教师提供越来越多的机会,搭建越来越大的平台,让乡村教师更多地呈现和展示才华,锻炼和培养能力和素养。我们需要的可能更多的是扎实的而不是口号的对于乡村的倾斜、支持,从经济到人力,从技术到智能。
我们还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展示乡村之美,乡村生活之美,告诉青年,告诉未来,告诉有志者,告诉一切热爱乡村的人们,乡村,乡村教育,乡村学校,是一个可以去、值得去的地方。
乡村教师范文6
当“支教”这个词为大家所熟悉时,我很自豪地说我已经是其中的一员。2008年毕业后,我毅然响应国家号召,加入到了“农村支教”的队伍中,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乡村教师。时光荏苒,现已是做教师的第五个年头。在这过去的几年里,记忆犹新的场景实在是不计其数――还记得,第一次踏进教室的瞬间,孩子们朴素的衣着和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还记得,第一次做班主任,跟学生一起在运动会的赛场欢呼叹息的场景;还记得,逢年过节孩子们亲切的祝福与问候的话语,让平常再调皮的学生也显得那么可爱,让你甘心为他奉献、为他付出。几年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第一次做班主任的那一年。
第一次做班主任,除了将青年人特有的热情都投入工作以外,还不得不提前摩拳擦掌。因为,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不好对付”、有个性的新生代90、00后们。为了能够做一名学生喜爱、家长称赞、领导信任的好班主任,毫无经验的我,不得不利用假期时间,拜读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的《班主任漫谈――谨献给年青班主任》。这是本很好的青年教师教科书,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管理班级的警言妙计,摘抄了条条规章制度,各种应对措施。接班的那天,我胸有成竹!然而事实总是出乎预料的:原本以为会给我安排一班七年级新生,然而让我接手的是七年级升八年级,班情糟糕的一个班。全班共有52人,男生28人,女生24人。开学第一天,竟然没有人毛遂自荐担当班干部,大家伙似乎对此都不感冒,大部分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少部分的热情也被淹没了。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被泼凉水的感觉,但还得硬着头皮,寄希望于未来吧。给自己定下目标:一个月一定要见成效!从学生的日常习惯入手。然而,一个月后,班上几乎也没有多大起色,仍然是全校扣分点最多的班级,有些受不了了!为此,失眠啊!每天夜里都想着怎样跟学生的坏毛病做“斗争”。举个例子:一个姓覃的男生,相当有个性――经常在寝室里喝啤酒,唆使其他男生一起顶撞老师,甚至因一点小事就会跟同学大打出手,总是我行我素,让人不敢相信的是他的学习成绩能够保持在班上前15名,这一点,让我看到了希望――这学生聪明!我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将他扭到“正道”上来。开学后,通过多种渠道,电话采访其家长,询问他前班主任、甚至小学老师,我得到了他的详细“档案”信息:原来他的妈妈在他四岁时就去世了,而他经常不在家的爸爸每次撞见他闯祸的时候多会采取武力征服,这些无疑影响了他的身心健康。但让我惊喜的是:他是一位相当有自尊心的男孩!于是,开学第二天,我跟他进行了一次平等谈话。谈话时,我在指出他的不足时首先肯定了他的长处。当时心想,能够组织同学对抗老师,在同学中的威信还不错嘛,看来有一定的“号召力”,利用起来当一名班干部。当了班干部的他,起初还是那么回事儿。可是,没过几周,他又开始管不住自己了,怎么办呢,看来只跟他讲道理似乎行不通了,一定要找个突破点。我发现这学生聪明,还是名篮球爱好者,于是,我对他说:“覃同学,咱班成立一个篮球兴趣小组怎么样?你来负责策划,担当组长。”看到老师器重他,覃同学开心地答应了。这样一来,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再不像以前那样无所事事了。在运动会上,担当体育委员的他,认真负责,带领全班拼搏在赛场上,为我班赢得了团体第三,多个单项目取得第一的好成绩。学期末,他的表现一直不错,成绩也进入了班上前10名。记得拿成绩单的那天,他的父亲专程到学校向我表示感谢:老师,真佩服您!心里不禁一阵暖流流过……在学期末给学生的品德评语里,我给他这样写道:覃同学,这学期你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不错,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在班上始终前十(但这并不是你的真正位子,明白我的意思吧),特别是在运动会上,更是展示了只属于你的风采――嘹亮的口号,矫健的步伐!我一直对你有信心,相信你能靠实力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记得同学们为你封的这个“talented”,以此为动力!老师想送你一句话:再长的路都有尽头,千万不要回头;再快乐的心都有烦恼,千万不要在意。野草遮不住太阳的光芒,困难挡不住勇敢者的脚步。
下半学期里,我班扣分点明显减少,在校排名上冲进了前五。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在月考及期末考试中,年级第一名均在我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在秋季运动会上,我班在入场式以嘹亮新颖的口号“激情如火,超越梦想,we’re the first,we’re the wonder!”赢得了评委的青睐,获得全校第一的优异成绩,其他集体和个人项目也取得了多个第一;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了,在校文艺晚会上,我班节目荣获一等奖。付出终有了回报,成功感、满足感真是让人享受,并化为前进的动力。
时间能够沉淀意志,更能磨砺一个人。在我的心中,除了感谢,还有感动。乡村的日子虽然没有外面世界的精彩,也没有外面世界的繁华,有的只是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但正是这些渴望的眼睛让我能够在纯洁的农村土地上继续我的梦想、享受我的快乐。
(作者单位 湖北省长阳县贺家坪镇三友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