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奥成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申奥成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申奥成功

申奥成功范文1

我向往英国,不仅因为它是个美丽的欧洲国家,更因为那里有着世界一流的著名的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因此,英国成为了我所喜爱和向往的国家。所以我很早就相信伦敦一定能成为2012年的奥运主办城市。

伦敦作为英国的首都,理所当然的被英国人推举为本国的申奥城市。因为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世界文明的建筑,更因为在这2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着5920万充满省力的人们。

从英国首相“布莱尔”、“安妮公主”、“万人迷—贝克汉姆”到千万英国人民的上下努力,他们用智慧和辛劳,向世人展示的英国人文风采,使伦敦成为了2012年的奥运主办城市。

申奥成功范文2

2001 年 7 月 13 日,你的美国朋友给你写了一封信,祝贺北京申奥成功。收到信后你给他写了一封信,介绍了你们是如何庆祝申奥成功的。回信应包括下列图画所示内容,并邀请他在 2008 年来中国。

注意:

1. 词数 100 左右;

2. 信的开头和结尾已写好。

生词: 1. 竞标成功 win the bid for……

2. 出墙报 put up a wall newspaper

Dear Bill,

Very glad to receive your letter of July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incerely yours,

Zhang Hua

内容要点:

1. 向美国朋友道谢。

2. 听到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非常激动。

3. 召二人来家商量庆祝方式。

4. 三人到教室出墙报。

5. 周一同学们看到墙报的反应。

6. 邀请美国朋友 2008 年来北京观看奥运会。

参考范文

Bear Bill,

申奥成功范文3

1989年11月开业的锦绣中华,引起轰动,1亿元的投资当年回收。以其收入滚动开发的民俗村于1991年10月开业,再掀热潮,1年半后又收回了1.1亿元的投资。接着以5.8亿元兴建世界之窗,1994年6月开业,又创辉煌,预计2年半收回投资。它们不仅有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和深远的生态环境效益,已成为弘扬民族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和增进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同时绿化美化了深圳湾畔一大片土地。

深圳三景区的成功,引发了全国性的人造景点热。然而,群起仿效的结果,盛衰各异,成败不一。

为探其究竟,我们南下深圳,一头扎进这三处景点,观察,座谈,讨教,查阅资料、数据,做了一番调查。

事实和许多资料说明,深圳三景区的成功,来源于下述几个因素:

一、天时地利:丰茂的客源市场

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经济腾飞需要以发展旅游业来催化,旅游开发又要以经济繁荣为依托。选择旅游开发作为深圳新区华侨城建设的切入点,这一重大举措一开始便是企业行为,其投资和经营主体是香港中旅集团。雄厚的经济实力,广泛的海内外客源和信息网络,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正确的开发思路和畅通的客源输入渠道,这一切形成了境内境外优势互补之态势,构成旅游开发的强有力的先天依托。此为天时。

毗邻香港,近年又有72小时免签入境的特殊政策;背靠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这里人口稠密,生活富裕,人均收入高,旅游需求旺盛。深圳市本地即有300余万居民和长驻人口,工薪阶层月收入人均超过1000元,还有每年500万人次来自全国各地的出差人员和观光客。

近几年交通发展迅速。至1994年底,深圳机场已有48条航线,每周520次航班;客运港每天进出轮船120次航班;铁路每天进出客车60班次;广深高速公路和准高速铁路开通后,广州至深圳,汽车1小时,火车1.5小时即可到达。

深圳市内通过三景区所在的华侨城路段,有26条中巴线路,7条大巴线路。此外还有数十条不固定巴士的线路。至于的士,招手即是。这里每小时的往返车流量为2440辆,交通十分便捷,可进入性良好。此为地利。

来这里的游客构成,据世界之窗的周末抽样调查:来自珠江三角洲的约占50%,外省游客约占20%,本地居民约占15%,海外游客约占15%。

我们现场截取3月上旬非周末一天的游客量:锦绣中华3400余人,民俗村4700余人,世界公园13000余人,合计21100余人次。据称这是通常状态。1994年10月1日,三景区游人高达7万人次。1995年春节6天共接待45万人次,其中境外客近10万人次。1994年共接待671万人次,比1993年的621万增加8%。若以人天平均消费100元计算,全年总收入约7亿元,其经济效益可为全国人造旅游景区之冠。

二、规划先行:跟着市场走

全国知名的“深圳速度”,数月内即高楼平地迭起。可是当初华侨城这块荒芜之地获准开发之后,却半年不见动静,令人纳闷。殊不知此时一个高层次的专家组正紧锣密鼓地运筹帷幄,精心编制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并先后有数百位海内外专家参与论证。决策层强调,规划一定要看得远,起点高,求独创,有特色,能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以“世界第一流”为规划的目标。

要兴建能强烈吸引游客的旅游景区,这里没有现成的旅游资源,只有凭“空”造出一批景点来。造什么?怎么造?高层决策者的思路是,从客源市场的需求中寻找答案。他们瞄准了两个600万。一是600万作为香港居民的中国人,二是每年来港旅游的600万世界各国旅游者;此外还有本市居民和庞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中国人需要形象地认识自己,外国人希望集中地了解中国。海外人需要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民族文化,中国人需要了解世界的历史和文化。主题由此确定,先后产生了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村和世界之窗的蓝图。“一步跨进历史,一天畅游中国”、“您给我一天时间,我给您一个世界”,锦绣中华和世界之窗的这两句宣传口号,正是策划者总体构思的概括。

这里的总策划者是资深的旅游专家、香港中旅集团总经理马志民。我们遇到的工作人员都说,非常佩服马总的“直感”,他一下子就看准了这个项目。其实“直感”并非主观臆想,而是来自马总对于海内外旅游市场的透彻了解和把握,来自他建立在对世界各地旅游景观仔细观察和潜心研究基础上的理性判断。用华侨城旅游部一位管理人员的话说,策划和规划的思路是“跟着市场走”。

作为旅游产品主体的景区,针对游客的心理需求,从总体布局,到每一座建筑、雕塑、庭园、小径,以至指路牌、路灯柱、小商亭、休息椅、电话亭、垃圾箱、洗手间和花草树木,无不精心设计,精雕细琢。其造型、色彩和竹木草石自然材料的选用,都力求同景区的主体浑然一体。每个小区的背景音乐也随景而异;在一片郁郁葱葱的荔枝林里,传来悦耳的“鸟啼”,这个精心配置的音响效果几乎骗过我们的耳朵。使人感到他们是在悉心追求产品的整体和谐与完美,是在潜心营造一种愉悦游客身心的氛围。这种氛围正是高品位的旅游吸引物不可或缺的。

把游览观光活动推向的是每晚艺术大游行和中心剧场演出,以及各种不定时的节庆活动。这是这一旅游产品最为光彩夺目的组成部分,是产品不可分割的动态部件。民俗歌舞,民族服饰,编钟演奏,以及亚非欧美和大洋洲的土风歌舞,五彩缤纷,淋漓尽致。许多游客都要等到晚上看完演出才兴尽而去。这种动静结合的产品结构大大提高了观赏效果,也使大批游客留在华侨城的饭店过夜,提高了产品的附加效益。

旅游规划讲求行、游、住、食、购、娱诸要素的配套。除景区内的小配套外,还有景区周围的大配套。他们采取的是成片开发,分期建设。除了这三大景区外,已建的还有华夏艺术中心、杜鹃山雕塑公园、深圳湾大酒店、海景酒店、艺苑酒店、新桥酒店、旅游商品开发公司和华侨城中国旅行社。正在建的有沙河酒店和面积35万平方米的中旅广场。这是个花园广场,它将景区前宽阔的深南大道的车道改入地下,地面建成长达数里的步行街、世界风味美食街、现代化超级购物中心、会议展览中心和酒店等。此外,拟建的还有深圳湾度假村、保龄球馆、港澳客运码头、华侨城医院和深圳湾俱乐部等。按照《华侨城发展战略与规划纲要(1995—2004)年》的构想,华侨城不仅是一个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文化旅游区,而且是深圳的“示范开发区”,将为深圳市民和海内外游客提供一种超前的、崭新的现代生活的模式。

他们的经验是:“规划就是财富”。我们要补充的是:科学的规划是成功的先导。规划的先导性和前瞻性,决定了它的效益必须经过若干时日才能逐步显露,在此过程中往往会有误解和阻力。这就要准确把握市场的走向,使规划和财富同步实现。

三、经营管理:科学+文化+人情味

管理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对员工的管理,二是对景区的管理。后者主要体现在对游客的服务上。而这两者是相互渗透的。他们的经验是治事(管理景区)先治人(管理好员工),治人先治规(各项规章制度)。

科学的规章制度是行之有效的。因为科学就是切合实际。他们实行分片负责、三位一体、记分考核的管理制度,将景区依自然地形划分成片,每片为一管理组。各组将景点管理、环卫管理、洗手间管理三者合一,分工不分家,奖罚分明。同时实行记分考核制,将各工种的劳务分解成若干个考核项目。如将环卫的劳务分解为“考 勤、劳动态度、清洁、烟蒂纸屑、标牌擦洗、石凳擦洗、灯具擦洗、景点兼护、文明礼貌”等,每天检查记分,按月累计,作为奖金发放的主要依据。其他工种也分别有各自的考核项目。

在园区小道上,正为我们驾驶电瓶车的小姐,看到路旁有游客跳进草地去照相,她和颜悦色在招呼那位游客,请她离开草地到外边来照相。这似乎是她的份外事,使我们看到了业已形成的全员管理(服务)意识。

对于艺术表演团则实行练功场、排练场、表演场“三场管理制度”。严格考勤,制定工作程序、岗位职责和奖罚制度。实行表演艺术生产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管理。

三处景区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在管理方式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彻底抛弃了曾用过的红袖章、吹哨子、警告牌、罚款牌那些使游客反感的阻吓式管理方式。清洁工默默地跟在游客后面将其随手丢弃的杂物扫起,你再丢,她再拣。这种跟踪式清扫,体现了“游客至上”的服务精神,也是对游客的一种无声而有形的提示。晚上清场的广播音响起,管理人员陪着还没离去的游客边走边讲解景点,而不是吆喝着驱赶游客。这种陪游式清场,使游客带着员工的一份温馨离园而归。

以疏导代替防范,充分尊重了游客,创造了宽松、和谐的游览环境,化解了可能出现的纠纷,同时达到了管理的目的。这种氛围启动了游客的自律心理,丢弃杂物的游客日渐减少。在这里我们看到国内少有的清洁如洗的景区,正是这种文明管理的结果。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这里的洗手间。洗手间里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有盆栽绿树、轻柔音乐和阵阵幽香。还有梳子、针线包、电吹风、小药箱等免费服务。服务员微笑着为客人递手纸、拧水龙头。我们曾抱着疑惑的心态,走进一个又一个洗手间,一连看了七八间,终于信服。原来他们在精心营造“洗手间文化”。长期以来洗手间给中国旅游业形象在海内外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使他们决心将管好洗手间同维护国格和维护民族自尊联系起来。创造洗手间文化的最佳服务员黄积发被树为榜样,所有洗手间的服务员都需经他的培训合格方可上岗。今年初,华侨城历时27天,检查了80个洗手间,评出优秀洗手间3个,文明清洁洗手间12个。洗手间的卫生状况应是评价景区管理水平的第一准绳。洗手间能管得这样好,整个景区的管理必然是第一流的。每年元旦,马志民总经理将亲笔签名的贺卡送给这里的清洁工;每年春节,他都给清洁工拜年,感谢他们为维护民族自尊付出的辛勤努力。

他们明确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而对人的管理除了制度便是感情。在民俗村,他们根据民族员工的特点,制定了“真诚爱护,加强教育,善于引导,严格管理”的方针。用工制度对少数民族实行倾斜,取消试用期。生活上充分尊重民族习俗,为伊斯兰教信仰者办清真食堂,为他们举办自己的民族节日活动,此外还有生日晚会、卡拉OK比赛、图书阅览室等。许多民族员工说,在这里工作好像进了学校,能学到许多东西。回到家乡的员工大多成为当地发展经济文化的骨干。

四、成功之本:高素质的人员结构

在几天的考察中,我们在华侨城指挥部看到各管理机构人员精干,办事高效。办公室里见不到手持一张报纸,嘴刁一支烟,侃大山、聊大天的现象,都是在聚精会神地认真工作。对我们的接待安排摒除了常见的那些繁文缛节,但该帮我们办的事都一一按时办了。

与一般文员、部门经理和总经理接触、交谈,给人印象是思路清晰,见解各有个性。这引发我们找人事部门进一步了解这里的人员结构状况。

从数字看,世界之窗文员以上的管理人员236人,大专154人,占65%;大学本科77人,占32%;硕士5人,占2%。华侨城旅游发展部是直接主管这三个景区的部门,工作人员仅5人,其中硕士3人,大学本科与大专各1人。专业为经济、历史、中文等,还有理工科。民俗村的管理层里就有民俗学硕士。这里人才济济,智慧聚集。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就参考和引用了他们的不少文章和谈话。

用人制度是双向选择。不少人是毛遂自荐,经考核而进来的。深圳本是移民城市,人才来自四面八方,筛选人才有很大余地。外地常见的关系网这里较薄弱。来这里的人都有吃苦、拼搏的充分准备,因此对于这里严格管理和就业风险的心里承受能力较强。这里没有“铁饭碗”可端,优留劣去,每个人都有危机感。他们说,这里的人才市场机制已初步形成,人才流动趋向市场化。

人员培养构成网络,各层员工有不同的培训机制,连洗手间的服务员都要经过培训合格才能上岗。景区所在的华侨城员工及家属子女,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成人教育,都已完善。正在建设中的中旅学院,是一所直接由旅游企业办的新型旅游高等学府,准备既培养本科生,也培训在职人员。

无所不在的企业文化,营造了文化的良好环境,逐渐陶冶和提高了人们的素质。世界旅游组织曾提出:“高质量的服务,高质量的员工,高质量的旅游”。从这里我们领悟到,高品位景点和高水平经营管理所带来的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归根到底是高素质的人员所创造的。这是成功的根本。

对三个景区的调查研究,我们获得了一点启示和思考。

启示:

分解深圳三个景区取得成功的几条因素,对照国内各地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他们的经验可一分为三:

一是可以学到的基本经营,如以市场为导向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中心的经营管理,景区的总体构思与各零部件的和谐统一,中外民族的内容与现代管理方式相结合,拳头项目与服务设施的配套,景区内外旅游六要素的配套,景区开发与城区建设的结合,分期建设与成片开发的衔接。

二是可学而难学的一些独到经验,如双向自由选择的用工制度和高素质的人才结构,旅游企业创办高水平的大型艺术团,艺术表演成为旅游产品的有机组成部分,高品位的文化内涵渗透到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各个环节等,这需要有较成熟的人才市场和文化市场机制及其他社会条件的配合。

三是无法照“学”的独特条件,如其坚实的先天依托,雄厚的经济实力,特殊的地理位置、城市性质及其形成带来的客源市场优势。

因此,在开发和经营人造景点方面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可照搬照抄的“深圳模式”。只有根据自己的现实条件,择其可行者而借鉴之。古人曰:“橘逾淮而北则枳……此地气然也”。所谓“地气”,即各地相异的水土。此时此地成功的经验,移植到彼时彼地就不一定成功。

思考:

锦绣中华高峰期每日8000游客,维持了3年。民俗村的建成,对锦绣中华第三年还能保持高峰起了促进作用。如今这两个景区的日常客流量已分别降到3000和4000多。世界之窗开业,构成更大的规模效应,对前两个景区的客源既有带动,又有争夺。目前世界之窗的势头正旺,日客流量几乎接近另两个景区之和的1倍。

华侨城管理层中有几位与我们不约而同地正思考着这样几个问题:

锦绣中华、民俗村客源量开始下降的趋势能否遏止?有何有效对策?

以每隔2—3年新增一个景区来维持热度、推动的做法,终有尽期。新老景点如何延长各自的生命周期?

规模效应在景区之间既相互带动又相互争夺,其正负两个方面如何权衡其轻重?如何把握规模效应的临界线?

这些问题或许在全国旅游业界有一定的共性。愿读者和我们共同给以关注和思考。

参考书目:

1 华侨城十年规划小组.华侨城发展战略与规划纲要(1995—2004年)

2 深圳湾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方案

3 深圳特区华侨城建设指挥部.以景区建设带动旅游业的综合发展

4 锦绣中华发展有限公司.探索具有“锦绣中华”特色的景区管理模式

5 刘圣佳.中国发展旅游史上辉煌的交响乐章——深圳“锦绣中华”现象剖析

6 刘圣佳.在特区发展旅游业与弘扬民族文化的探索和认识

7 深圳锦绣中华发展有限公司.企业办团的思考和探索

8 深圳世界之窗有限公司.从世界之窗看艺术进入市场的一条道路

申奥成功范文4

自从有了人类,我们的飞天梦想就从未泯灭。人类渴望走向太空,走向宇宙,渴望去探索未知世界。我们从未停住前进的脚步,从未放弃共同的目标。然而,在今天,我们再一次实现了这一理想——用我们自己的力量。这样的壮举,难道不足以令每个华夏儿女欢欣鼓舞吗?这样的壮举,但到不足以让世界上的每个人由衷赞叹吗?

更让我们惊讶的是祖国科技发展的速度之快。从1999年11月20日的“神舟一号”成功发射到今天“神舟六号”胜利完成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只有短短的六年!为什么会如此神速?这是因为我们中国人有信心,有志气,更有能力成为一个科学技术先进的国家,更是因为我们有继承了中华美德的科技人员。他们默默无闻、一心一意地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作贡献。他们不辞劳苦,不畏艰辛,用自己的汗水铸成不朽的丰功伟绩;用自己的勤劳写下历史的辉煌篇章!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有理由为祖国的富强而自豪,为科技的进步而喜悦。但我更有义务尽一个二十一世纪少年儿童的责任。为了祖国的伟大复兴,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义不容辞。我们要好好学习,为明天更好的建设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腾飞吧,人类!腾飞吧,祖国!

申奥成功范文5

在众多弟子中,曾正超是一个典型的事例。这个毕业于攀枝花技师学院的小伙子,目前也是中国十九冶的一名职工。正是由于曾正超对焊接技能的不懈追求、刻苦训练、潜心钻研,树立了正确的工匠精神,他才能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焊接项目中夺得冠军,以举世瞩目的成绩为中国争得了荣誉。

看到这里,读者不禁会和记者一样开始思考: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这个公司能够培养出一个又一个的焊接冠军?它有什么独门秘籍吗?今天,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采访了中国十九冶的焊工高级技师周树春,请他来为我们解答。

企业将工匠精神守护升华

问:您所在的企业是如何践行工匠精神的?有哪些制度、措施和奖励办法?

答:在践行工匠精神方面,我所在的企业――中国十九冶集团主要采取以下三点措施。

1.营造工匠氛围,提供大匠平台

中国十九冶及下属的攀枝花技师学院(中国十九冶高级技工学校)为了帮助技能人才的成长,积极创建“工匠平台”,通过导师带徒、送外培养、到施工一线锻炼等方式不断提升人才的“工匠”能力。攀枝花技师学院一体化教师们先后到同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全国知名学府进行培训进修、开展教学研究,并深入企业和生产一线参加生产实践。

在技能人才培养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中国十九冶先后创建了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攀枝花市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以及周树春国家级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四川省刘建川工程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等国家、省市三级各工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7个,搭建起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在技术创新、技艺传承、科技攻关等方面的工作平台,助推了高技能人才的协调发展。技师学院也通过建立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引入技能专家(高级技师)等方式组建专业团队,针对某一项目或课题,专业技术团队成员通过探索研究和攻克难题在实践中相互学习和提升。 周树春焊接工程队出征孟加拉

首先在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开展导师带徒活动,让一流的“工匠”带出一流的徒弟。2012年以来中国十九冶依靠工作室培养出1个世界技能大赛冠军、2个世界技能大赛优胜奖、2个国际技能竞赛金牌、2个国际技能竞赛银牌、5名全国技术能手、3名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技术能手。

其次在技术创新方面,周树春工作室下设的焊接工程队在越南台塑高炉、孟加拉国AKG氧气站工程建设中优质高效完成的焊接任务,让外国专家见证了中国技工的风采;刘定律工作室为成都东二环建设解决众多钢结构制作难题;刘建川工作室在攀枝花龙蟒二期选矿年修调试和凉山州会理昆鹏铜业硫酸分厂检修、宜宾纸业项目110kV高压电缆试验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兰传喜工作室圆满完成天府新区、泸州、台州项目测绘工作,取得的一手测绘资料得到四川省测绘局的认可。此外,各工作室还承担了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岗位培训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培训等。比如刘建川工作室,以四川省甘孜州巴塘苏洼龙110kV变电站施工现场为阵地,对巴塘项目部的施工人员进行110kV电气调试安装工技能培训;兰传喜工作室面向全公司开展测绘新技术培训;杜勇工作室在中国十九冶钢构厂积极开展岗位竞赛活动。

2.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工人积极性

中国十九冶建立了以效益、贡献和业绩为主导的收入分配机制,形成以岗效工资、项目工资、承包计件工资和谈判工资并存的多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不断加大分配向贡献倾斜的力度;公司先后制定《中青年技术拔尖人才评选管理办法》、《首席技师评聘管理办法》、《关于调整技师、高级技师待遇的通知》、《员工教育培训经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激励措施。周树春所在单位也相应制定了《高级技师津贴发放标准》、《技能专家津贴发放标准》等激励办法,健全完善长效激励机制,逐步提高各类津贴和奖励标准,鼓励技能人才致力于价值创造和产品创新。今年,中国十九冶再次调整技师、高级技师津贴,使其在原有基础上又翻一番。

3.进行科技创新,焊花飞溅耀眼

中国十九冶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是第一竞争力”理念,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抓手。公司制定了《科学技术奖励细则》,鼓励员工进行著书立作、科技创新,每年下达任务指标,有力促进了科技创新工作的蓬勃开展。2015年中国十九冶获得4项省部级工法;6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专利受理156项,其中发明专利47项,专利授权109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1项重点项目通过四川省验收;1项四川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通过验收;成功申请中冶集团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1项;荣获攀枝花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荣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一等奖1项;获中国安装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执行课题70项,科技投入达5900余万元。

教育让工匠精神植根沃土

问:在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上,您对学校有怎样的建议?

答:学校是人才的起点,要想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我认为学校应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坚持先教做人,再教做事。把品德教育放在首位,先教会学生做人,再交给学生技能,培养“德能绩”协调发展的技能人才。

第二,因人施教,爱岗敬业。对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引入企业文化,教会学生爱岗敬业。 周树春焊接工程队出征越南台塑工程

第三,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工匠精神。开展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承办国家级技能大赛、校企合作创建大师工作室、校企合作建立工程突击队、校企合作成立攀枝花机电职教集团、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等多种方式培养工匠精神。

第四,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将技能大赛作为提升质量、彰显特色的突破口常抓不懈,技能大赛的特点不仅是比时间速度,更重要的是质量,如焊接不仅要看外观是否漂亮,还要用专业设备进行探伤检测。要形成从市级技能竞赛到省级、国家级乃至世界技能大赛的完整参赛机制。通过大赛的集训、选拔、参赛等培养“工匠精神”。

用工匠精神浇灌企业参天大树

问:您认为工匠精神为企业和员工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好处?

答:通过这几年我在工作和学习中的体会,我认为好处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有利于促进员工技能的不断提升,为企业发展提供技能保障(工艺制定、质量保证、创新驱动、技术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有竞争力。近年来,中国十九冶建设的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轨梁厂万能生产线工程、武钢冷轧镀锡板生产线工程、东汽汉旺生产基地灾后异地重建项目等荣获了国家鲁班奖;防城港市文化艺术中心工程等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武钢三冷轧工程、吉林建龙钢铁装备大型化技术改造项目等工程荣获国优银奖。为此企业也荣获了全国重质量、守诚信、讲信誉百家优秀建筑企业,全国工程质量信得过企业等荣誉。这一切都离不开企业和员工对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

第二,工匠精神的弘扬,有利于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刻体会“劳动改变人生、劳动创造价值”的真谛,逐渐祛除浮躁功利的劳动观认识,有效促进技能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申奥成功范文6

2001年7月13日,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当萨马兰奇老人站在话筒前,当那一声清脆的“Beijing”响起的时刻,是我们中国人最骄傲的一刻。我们首都北京的申奥成功,有人可能并不知道申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如此的重要,申奥成功象征着一个国家的富饶与强大,在国际上社会地位的提高!使我们从此跨上体育强国的行列。

我们骄傲,我们自豪。在成功的那一刻,全中国都沸腾起来,人们挥舞着彩旗,高唱着国歌,将红旗图案的油彩涂在脸上。我在电视机前手舞足蹈,爸爸和妈妈也高唱国歌,全家都沉浸于申奥成功的喜悦中。

我开始认真学习英语, 我查阅了许多与奥运有关的书籍,浏览了不少相关网页。因为我想:“2008年奥运会一定有很多外国人关看,到时侯我要和他们交谈。 成为奥运会的志愿者,带领他们走到‘鸟巢’。那时候,我就可以自豪地说‘This the Brid’s Nest。”

我开始留意以前从不观看的体育节目,并且知道了一些运动名将,如:郎平、刘翔、易建联、田亮等。他们在沙场拼搏是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希望我能像他们一样优秀,在未来的事业中崭露头角,为祖国争光。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