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范文1
关键词:气候变暖;影响;农业;对策
自西方工业化以来,世界人口在急剧地增长,人类在日益强大的大规模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大量开垦耕地、掠夺与毁坏森林资源,大量地燃烧化工原料,释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致使大气成分发生变化,导致了全球气候日趋变暖。据美国科学家(1979)估计,如果大气CO2浓度增加1倍,全球平均气温将增加1.5℃~4.5℃。进一步研究指出,如果人类继续按照目前速度释放温室气体,那么CO2的有效倍增将出现在2060年左右。如此之大的增温幅度和速度,是我们这个星球近十万年来所没有经历过的,换言之,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我们这个星球的气温将经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点。
最新科学研究成果表明:近一百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一百年前上升了0.48℃(见下图)。中国气候变暖趋势与全球的总趋势基本一致。据中国气象局的最新观测结果显示,中国近百年来(1908—2007年)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1.1℃,自1986年以来经历了21个暖冬,2007年是自1951年有系统气象观测以来最暖的一年。近三十年来,中国沿海海表温度上升了0.9℃,沿海海平面上升了90毫米。
全球气候不断增暖将改变各地的温度场,并影响大气的运行规律,各地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时空分布亦随之改变;增温造成的海水、冰川融化和海水受热膨胀还会使海平面上升。这一切都必将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包括水资源、能源、土地、森林、海洋、人类健康、物种资源、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等带来巨大冲击,并造成许多目前仍估计不到的重大影响。
1.全球气候变暖将明显提高中国各地的有效积温,使无霜期延长,因而有利于复种指数的提高,并造成喜温作物的种植北界向高纬延伸以及作物产区的地理位移。这意味着我国目前的各种作物气候区划都可能发生变化:现在的一些作物适宜种植区将变得不再适宜,并出现一些新的适宜种植区。各地农事安排都将可能发生重大变动。种植区的北移固然有利于农用土地的扩大,但新开垦的土地因土壤贫瘠或水源不足,大多不易获得高产。而北移了的农作物更容易受到突降低温的威胁。
2.全球气候变暖,将使大量冰川逐渐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自19世纪以来,全球范围的山地冰川都几乎发生了大规模的后退。美国NOAA卫星观察到的雪盖资料表明:1980年以来,全球的雪盖面积减少了9%~13%。英国南极考察队的科学家们通过卫星观测发现,位于拉尔森冰架的一块像牛津郡那么大(约2 900平方公里)的冰山已从南极大冰原分离,并逐渐涌向大海。随着全球的进一步变暖,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对中国来说,这可能会淹没东南沿海大片肥沃的低地,并造成地表水排泄受阻,地下水位提高,带来大片土地沼泽化。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因海水倒灌,大片良田将盐渍化。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范文2
As is subtly revealed in the cartoons above, global warming is a real threat to our world. In the first drawing, the glaciers in the polar region are rapidly melting owing to global warming. In the second picture, a homeless polar bear is staying on an isolated big block of ice.
The purpose of these portrayals is to show us that global warming is a looming threat to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To begin with, global warming leads to the rise of sea levels. Large sections Chinese coastal regions would gradually disappear under rising sea levels because of global warming, severely impairing the country’s social and economic progress. China’s long coastline is the base for about 70% of the large cities, over half of the domestic population and nearly 60%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With comparatively-advanced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s, China’s off-shore regions will suffer great losses if the sea level does not cease rising. In addition, global warming increases the possibility and intensity of extreme weather such as hurricanes and snowstorms. Hurricanes and typhoons have become stronger and longer-lasting over the past 30 years. These upswings correlate with a rise i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due to global warming.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devastating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we can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global warming is a great threat to our world. Facing the growing menace of global warming, more scientific and a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on a larger scale to change for the better.
【参考译文】
正如上述漫画生动所示,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的真正威胁。在图一中,由于全球变暖,极地冰川正在加剧融化。在图二中,一只无家可归的北极熊呆在一块孤立的大冰块上。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范文3
关键词:地理课堂; 差异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1-029-002
一、学生差异分组
笔者前期已经通过日常的观察以及座谈、学生成绩档案调查和能力测验等方法,对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进行过差异测查,并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机结合,组成互助小组。由于笔者所带班级学生程度较好,故每组只分两个层次A(提高)和B(基础)。
二、细化学习目标
(一)课标拆解
本节课的课程标准是“根椐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课标的要求看,学习的重点不在全球气候变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探讨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本节课中涉及到的气温变化曲线知识在初中已有接触,应该知道横、纵坐标的含义及读法。所不同的是本节课中图表横坐标代表的时间更长――年份,初中部分横坐标代表的是月份。
(三)教材分析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共四节内容,本节内容为第二章的总结,看了全球气候的变化状况,特别是近100年来的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已经成为全世界都在关注的热点问题。所以,树立正确的气候观,认清当前全球及我国的气候变化状况,懂得科学、基本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无疑是本节的重难点。
(四)确定差异化的学习目标
细化后的学习目标分为基础目标和提高目标两类:
基础目标――
1.学生能够根据文本和图表资料,归纳不同时间尺度内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认识到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2.学生能够根据资料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并能够归纳出一般的解决措施;3.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研究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
提高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仔细的观察,对教材上的曲线图提出问题;2.学生能够自行对影响及措施归类;3.学生能够将本节课所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应用于别的问题(如城市“热岛效应”);4.学生能够质疑教材,提出与教材所给观点不同的声音。
三、学习环节的差异化设计
(一)“乡土”导入
《全球气候变化》一课,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属于河南本地人,而且高一学生已有一定的成熟性,笔者舍弃使用常用的“北极熊淹死”的动画导入法,而选用以象形文字、河南的简称“豫”的由来导入,既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导入本身又正好例证了本节课要讲述的全球气候变化两大维度之“时间维度的变化”。
(二)差异化的提问设计
成功的提问一方面需要有价值的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对回答做出及时、恰当、积极的反馈。
《全球气候变化》一课,针对每个学习目标,主要设计了以下问题:
>基础目标1和提高目标1:
问题一:地质历史时期和近现代全球气候的变化规律分别是什么?
问题二: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拓展问题:人类的哪些活动可以导致温室气体增加昵?
问题三: “全球气候变暖”是说全球无论何地、何时,气温都在上升吗?你能从教材的文字中找出证据吗?
>基础目标2和提高目标2:
问题一: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造成哪些影响?
问题二:应对这些不良影响的解决措施有哪些?
>基础目标3和提高目标3:
问题一:你能根据本课的学习,总结出研究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吗?
问题二:你能按此套路研究一下“城市热岛问题“吗?
>提高目标4:
问题:你认为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现状不符合自然规律,还是人类阻止全球气候变暖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呢?
(三)小组合作
根据之前的差异测查,笔者选择每组内组织能力、责任意识最强的同学来担任组长,让其负责小组成员的分工,组织讨论等。内设记录员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并由汇报员代表全组作答。
《全球气候变化》一课值得讨论的地方很多,但考虑到我们的学习目标以及时间限制,笔者选取“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对人类造成的影响”作为讨论内容,并要求归纳出一般的解决措施。具体预设过程如下:
首先,各组根据分发的纸质材料以及纪录片,讨论涉及地区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拔高度的不同受大气变化的不同影响。(给出的材料有:俄罗斯、加拿大、印度、新加坡、我国的新疆、上海等)
然后,教师走进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指导。分析影响可以从自然和经济两方面考虑。自然:主要包括降水和气温;气温升高会引起蒸发加剧,使得该地区趋于干旱。气温升高与积温密切相关,积温的多少和植物的产量有关。经济:主要讲对农业的影响,也可以涉及其他经济活动,如河流航运等等。
接下来,请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探究结果,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课件展示参考评价标准――“预期结论”:
高纬地区(以俄罗斯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地区)――气温升高,积雪融化,河流解冻,航运条件改善;农业产量增加;冬季供暖需求减少;亚寒带针叶林、苔原带面积减少,中纬度植物分布范围变大。
内陆地区(以新疆为代表)――气温年较差更大,夏季更加炎热干燥,冬季更加寒冷;河流枯竭,旱灾严重,出现大规模沙化;短期而言,冰川融化,利于农业的发展,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弊大于利。
沿海低地(以新加坡、印度、福州为代表)――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海岸被冲蚀,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海水倒灌,影响城市淡水供应。地下水位升高,旅游业受到危害。但是一些只能在福建以南种植的农作物可以在福州成活。台风强度更大,频率更高。
最后,小结――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可能影响:
可能影响之一:海平面上升;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范文4
【关键词】植树造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作用
0.前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林业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林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我国森林总面积的扩大。目前,我国的林木产量不仅满足了人类的生产需求,而且森林资源已经逐渐迈出发展“低谷”,成为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之一。除此之外,森林在生长过程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起到了净化空气、降低大气污染物的作用,由此可见,植树造林有利于维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然而这些作用的发挥,均是以科学的植树造林方法为前提的,因此,本文首先对植树造林的方法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1.传统植树造林的不利影响
建国以来,我国营造的大量人工林成为经济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角色,其造林方式是大面积营造单一树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造林方式逐渐呈现出弊端。首先,是受到病虫害的严重威胁,由于树种比较单一,抗病能力十分相似,遇到病虫害时,可能导致大面积受染。其次,单一树种和成片连作造成地力严重衰退。尤其是在桉树、落叶松、杉木等人工林中表现明显。
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天然森林的植被是复杂多样化的,一个林地可以由多种不同的森林植被类型所组成。这样的林地与环境不仅使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等功能,而且为多种生物提供了栖息地。然而同天然森林对比,我国的人工林由于采取单一树种的造林方式,致使生物多样性严重下降,森林的多项功能丧失,生产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森林的稳定性以及适应能力均受到了十分严重的影响。由此可见,这种单一树种的传统造林方式对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那么采用科学的植树造林方法进行林业的建设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2.科学植树造林的方法
2.1增加植树造林的科技含量
植树造林并不是简单的挖坑栽树,它是一项高标准的、技术性很高的、科学性很强的工程。无论是它的前期规划、选种育苗还是培育养护等每个环节都需要先进的技术和科学方法做支撑。目前,我国采用的高强度林地清理、整地等措施有违生态管理的要求,且经济性十分低。因此,要改进人工林的育林方法,逐渐推广整地或不炼山等造林方法,以局部抚育和割草抚育的方法去代替传统的抚育措施,从而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除此之外,为了充分发挥人工林的多种功能,提高人工林维护地力稳定性的能力,应适当降低人工林的密度,促使人工林形成多层结构的森林群落。
2.2大力支持封山育林
充分利用自然力发展森林,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保护现有的次生阔叶林,将会产生很好的营林效果。现阶段,在我国南北方的用材林基地有很多次生阔叶林,它们的天然更新能力很强,且具有树种品种多、群落结构复杂、生产力高等特点。因此,应大力提倡封山育林,发展次生阔叶林,从而保护物种资源。
2.3营造混交林
领导者应起到引导作用,转变人们的观念,充分的认识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在进行每个工程时,都要因地制宜的做好规划,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树种以及土地,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营造多树种混交林。这不仅是为了恢复丰富多彩的生态系统,也是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等多方面的需求。
3.全球气候变暖的不利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虽然促使副极地地区适合人类居住成为可能;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促进光合作用,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从而促进植物更快的生长。但与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相比,这些积极影响实在是微乎其微。如: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1.3m;祁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等。将其具体影响概括为四方面,分别是:
3.1对人类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
人类健康与否取决于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全球气候变暖会致使一些地区出现极端高温,从而提高人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尤其是疟疾、脑膜炎等传染疾病将会更加盛行,从而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
3.2海平面上升
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负面影响中最突出的要属海平面上升。在过去的100年中,我国的海平面上升了11.5cm,这主要是由于海水具有热膨胀作用,如果海洋变暖,则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其中,全球气温升高,南北两极的冰川融化也会引起海平面上升。
3.3动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
生物群落分布的地区主要受到气候的影响,这是因为气候的变化不仅能够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而且也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竞争力。生存在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对环境都有一个适应的阶段,尤其是植物群落,适应性相对较慢,不能适应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为了生存可能会做适应性的转移,从而惨遭厄运,如果情况严重,甚至会造成绝种。
3.4粮食稳定性受到影响
农作物的选择与种植是由温度和降水决定的,而且温度和降水会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以及作物的分布类型。另外,全球气候变暖,会加重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的爆发,从而对粮食生产的安全和稳定性造成巨大的威胁。
4.森林在全球气候变暖中的作用
森林在全球气候变暖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以森林为主体的生物吸收已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并将其固定下来,从而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4.1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吸碳工具
生物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特殊功能。据相关部门估算,全球生态系统约储存了2.48万亿t碳,其中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享有“地球之肺”之称的森林就储存了1.15万亿t碳,因此,它以其巨大的生物量而吸收着大量的碳,从而被称为是陆地上最大的吸碳工具。
4.2森林是最经济有效的吸碳器
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通过光合作用来实现的,并将吸收的二氧化碳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一过程被称为碳汇。具科学研究表明:树木是随着本身的生长逐渐吸收二氧化碳的,不会间断,而且每生长1m3,平均吸收二氧化碳1.83t,放出氧气1.62t。据我国的专家研究指出:每种植1hm2森林,所吸收的1t二氧化碳的成本约为122元人民币,同这种天然林业吸碳措施相比非碳汇措施每减少1t二氧化碳的成本要高的多,因此说,森林是最经济、有效的吸碳器。
4.3森林固碳是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措施之一
森林可以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并将其固定下来,从而有效的缓解了气候的变化。
5.结束语
通过森林实现间接减排,不仅操作简单,易于实行,而且成本低,综合效益大。可以说,是目前最有效、最经济、最现实的措施。然而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科学的植树造林的技术以及方法作(下转第364页)(上接第348页)支撑,从而促进我国林业的快速发展,并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王付.如何正确掌握植树造林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03).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范文5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引起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以二氧化碳为例,在人类社会实现工业化以前的19世纪初,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270ppm,而到了1988年以上升到350ppm。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人口的剧增和工业化的发展,人类社会消耗的化石燃料急剧增加,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其次森林毁坏使得被植物吸收利用的二氧化碳的量减少,造成二氧化碳被消耗的速度降低,同样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二氧化碳以外的温室气体,如甲烷、氯氟烃(氟里昂)、氧化氮等也不同程度得增加着。
尽管存在着许多的不确定性,但显而易见的是,全球气候变暖对气候带、降水量以及海平面的影响以及由此导致的对人类居住地及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极其复杂的,必须给以应有的重视。认为这种影响从长远来看是无关紧要的看法是不负责任的。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大气层遭到破坏,严重的污染以及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身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是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范文6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总干事英格・安德森说:“海洋维持和保护着我们的星球,也保护着我们人类,但是,人类活动正在使我们的海洋生病。”自1970年以来,海洋一直是人类对应全球气候变暖的“强大盟友”,吸收人类活动释放的二氧化碳多达93%。“如果没有海洋的缓冲作用,全球气温上升得会更高、更快。”安德森说。
丹・来福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全球海洋与极地项目的主要顾问,他说,如果没有海洋保护我们的星球,我们的低层大气早就升温36摄氏度。如今,随着全球变暖进程的加速,到2100年,海洋的温度将会持续上升1~4摄氏度,安德森说:“这是一个生态时间表,2100年一转眼就到。”来自12个国家的80位科学家,为我们贡献了有关海洋变暖的“最全面、最系统”的研究成果。来福说:“科学家研究的范围,从微生物到鲸鱼,从南极到北极,科学家们已经研究了主要的生态系统,包括深海。”
一个最令人担忧的现象,就是海洋生物种群的数量,例如浮游生物、软体动物、海龟和海鸟等,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它们会向着地球两极的方向移动,移动纬度范围可高达10度,占据那些先前对它们来说太冷的水域。海洋生物的迁徙速度比陆地动物快5倍以上。
鱼类种群的迁移,可能会动摇世界渔业的稳定性。例如,在东南亚,如果海洋鱼类向北迁移,就会离开那些天然的渔场,到2050年,当地海洋渔业的产量可能会下降30%。而在东非和印度洋部分海域,气候变暖已经破坏了当地的珊瑚礁栖息地,也造成许多鱼类的死亡,很多渔民的生计也会受到影响。
珊瑚礁的前景更加暗淡,珊瑚礁是许多国家生态旅游的主体,这些国家将会遭受经济损失。有报道表明,很多国家的珊瑚礁资源已经丧失了一多半。最新的模型预测,到2050年,海洋变暖将会破坏几乎世界上所有的珊瑚礁系统,科学家称之为珊瑚礁系统的“漂白”作用,就是与珊瑚共生的藻类失去它们充满活力的色彩,出现集体死亡的情况。居住在海洋附近的人类,或者与海洋有密切接触的人们,在海洋升温的情况下感染疾病的风险增加,因为温暖的海水更有利于病原体的迅速传播,例如携带霍乱病毒的细菌等。另外,藻类的大量繁殖,也会导致人类的一些神经系统疾病。
海洋变暖的结果,会直接导致恶劣天气增加,例如飓风和台风,安德森说,最近发生在夏威夷的飓风以前十分少见,这种恶劣天气在未来发生的概率还会增加。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最近的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每上升1摄氏度,严重飓风发生的数量就会增加30%左右,海水温度上升会直接导致风暴潮。厄尔尼诺现象,就是部分太平洋海域水温的异常升高造成的,在过去的20年,厄尔尼诺现象加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