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好课的标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一节好课的标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一节好课的标准范文1

关键词:“去数学化”;数学本质;数学好课的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121

新课程改革下要求数学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应用的整个过程中为基本理念、核心理念。但一些教师没有真正领会精神,只从形式上迎合而出现了“去数学化”的问题。本文重在揭示“去数学化”的种种表现以及数学的本质和一节数学好课的标准

一、课堂教学“去数学化”的表现

笔者近两年参加了一些高中的新课程展示课和研讨课、评优课,仔细想来有些隐隐担忧:一些教师的数学教学正在“去数学化”。有些教师为了迎合评委,迎合领导,迎合新课程改革的形式,对授课都做了一些“形”的加工,其实质上并没在一些创新的东西,只不过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披了一层新衣而已。

1. 凡事多媒体化

(1)在新课的引入上,挖空心思、想尽办法用多媒体去展现,或故事讲解或动画展示,以图声情并茂去引起学生的注意或兴趣。从形式上看好像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实际上不一定非要这样,因为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意向比较明显,指向性比较强,即使不用多媒体引入,学生还是很愿意听讲下去的。有些时候如果引入过于新奇、花哨,还有可能对学生产生前摄抑制,让学生思维停留在原始问题上,影响后续问题的讲解。比如在一次评优课中,课题是《数列》第一课时,不少教师都是采用讲国王赏麦粒的故事并用多媒体很形象化的把它予以展现出来,这样一引入,确实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引入的目的。这样本无可厚非,但有的教师却把这个故事展现的过于精彩,声音、图画、动画把学生吸引在了故事中,一节课都沉浸在这个故事里,影响了后面的内容。实际上,这个故事只是告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研究一列数而已,不必搞得过于复杂。

(2)解答过程不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而是用多媒体予以直接投出,或是让学生说出再投出来。这样做忽略了教师的示范作用,学生不仅需要向教师学习知识,也需要学习教师的解题技术和经验。看似投出答案潇潇洒洒,并且一节课的容量很大,实际上学生自己动起手来仍然是不知所措。这恐怕也是学生一听就会,一做就错或不会的原因。

(3)复杂问题用多媒体予以形象化。比如有些立体几何问题、向量的平移问题,本来高考就是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结果一用多媒体予以动态展示,学生问题解决了,能力却没有得到训练和提高。

2. 组讨论化

一个问题提出后,往往都是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让学生起来说看法,形式化非常明显。讨论时学生虽然也都在说着什么,但他们是不是都认真思考并且都有自己的见解呢?深入后我们就会发现,大多学生都是人云亦云,根本没有进行成熟的思考。我们知道数学这门学科称之为“思维的体操,理性的音乐”,它需要学生静下心来,冷静地、独立地思考,这们才符合数学的特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估计是为迎合新课程改革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参与的要求。但这个要求却被他们曲解了。从形式上看,学生全都动起来了,课堂很是活跃。事实上忽略了数学的特点,学生全都动起来并不是都在一起简单地讨论就行了,而是让学生的大脑都动起来,思维活跃起来。

3. 鼓励儿童化

当某学生提出或解出一个问题时,有些教师便让全班学生鼓掌予以鼓励。这对高中学生来说鼓励效果并不好,往往有形式之嫌,有些儿童化。

4. 小结程式化

在教学过程的最后通常要对当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这时通常让学生起来说,然后教师予以点评总结,给人以学生为主体感觉。这时往往学生说不全的,最后还得教师补充。

由上,有些课只是为了迎合目前教改的要求,沾染上了形式主义色彩,而忽视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因为现在评价一节课的优劣都注重于形式上是否符合要求。至于数学内容,反倒可有可无起来。“去数学化”倾向会危及数学教育的生命。

二、判断一节数学好课的真正标准

数学的本质是什么呢,一节数学好课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

数学的本质的内涵是: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数学理性精神的体验。因此是不是一节好课就看能否去真正体现“数学的本质”。具体地说,判断一节数学课是不是好课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否掌握了所要求的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技能有没有具备。比如在研究二次函数在指定定义域上的值域问题时,学生不仅要掌握二次函数在定义域上的值域的相关知识及其内在联系,还要能具体地解决问题。不论教学形式如何,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就是硬道理。

二是思想和方法的培养。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是否从中受到了思想方法的培养,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于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因此,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比如在上个例子中,在分析二次函数在指定区间上的值域时,我们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及配方、换元等方法。

三是数学理性精神的体验。数学是抽象性和严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在数学课上应该受到这种熏陶,使学生得到体验崇尚数学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

一节好课的标准范文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领导给我的这一次培训机会,同时也要感谢各位同行老师们的信任。我带着你们的关爱和信任参加了本次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听取了四位名师专家的精彩报告,受益匪浅。

下面我主要向各位老师传达一下本次培训中,两位学者老师的主要讲课内容.在说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想传达的是芦德芹老师的讲课,课题为《做一名反思型教师》 。

芦老师的这节课通过许多故事让教师们懂得什么是反思:反思就是一种通过自我擦觉水平改善教师教学的行为,促进教师能力发展 提升专业能力素养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径。

什么是反思型教师

1、具有反思性实践能力的教师

2、能在教学工作中善于反思的教师

3、也能在一个人生活方面包况做人做事对人对己方面反思

反思型教师的特征

对事业的钟爱 幼儿的尊重 研究的投入 教学的钻研 问题的坦然 读书的迷恋 团队的挚爱

反思的类型

个体自省式 课后思 事件思 周后思 与同伴一起反思 横向反思 自我反思 纵向反思

反思的对象和反思的方式

1、反思教育实践中的施教行为

2、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教学活动引发的反思

发现问题 研究 解决、分析 总结经验 补充完善

接下来向大家汇报一下郎明琪主任讲课的主要内容,题目是《一节好课的标准》

一节:指一次幼儿教学活动

好课:指幼儿喜欢 有质是集体活动

标准 : 衡量事物的准则 也可指为准则的事物

一节好课的标准:

教材选择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学具准备

幼儿园听课心得体会

课堂是教师传播文化、启迪思想、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课堂、走进课堂, 研究课堂, 让课堂充满智慧的光芒!, 通过这几天的听课和与教师的教学探讨交流中, 着实为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一次充电, 促进了自我专业成长。下面我就说一下我的体会。

通过听芦老师的课让我知道了对于教师来说, "反思教学"不再是一种面向幼儿时的教学方式或策略, 而是一种用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改进教育实践的学习方式, 是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 借助行为研究不断地对自己地教育实践进行反思, 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合理性, 并使自己逐渐成长的过程。 在听课的过程中芦老师要求教师应认真地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进行自我反思, 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组织教学的方式、师幼互动的情况等, 及时记录反思日记, 从日常教育教学事件中捕捉有意义的问题, 并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教材、研究教材的能力, 转变自己的教育行为, 提高自我综合素养。

总之, 听了芦老师的这节《做一名反思型教师》 让我懂得了作为一名教师应学会思考, 讲究方法和策略, 注意工作创新, 应尽量做到:对教师的工作多一点耐心, 少给一点埋怨;对自己多一点反思, 少一点自责;对幼儿多一点爱心, 少一点苛刻, 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每节教学活动更加有效。

通过郎老师的《一节好课的标准》让我懂得了“教师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的,而不是给听课的人士上课的,所以一节好课不能十全十美,但要有意义”。一节有意义的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这里所说的有意义是学生学到了新知识,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也可以是能力得到锻炼,产生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还可以是教学效果反馈回来学生的思维水平及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更可以是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自信心增强,继续学习的潜能得到开发。所以,一节有趣、有效、有意义的好课要看师生双方面的表现: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知道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都会直接对幼儿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 我在今后讲课前都要精心做好准备, 认真研究要讲的课的目标, 分析目标怎样定位比较明确;内容怎样安排比较合理、环节怎样设计比较生动有趣, 能吸引幼儿;教具、学具应如何准备比较得当;如何把握和突破重难点等方面都要进行认真的分析与研究, 达到教材熟悉, 以便上完课后能及时反馈交流, 切磋商讨, 让教师真正发挥引领的作用。上好每一节课。

一节好课的标准范文3

【关键词】 新学期;第一节课;重要性;策略

一、新学期第一节新课的重要性

新学期第一节新课是新知识的开始,也是老师在学生面前展现自我教学魅力的开始. 自古以来,我们都有先入为主的习惯,充分准备,幽默风趣的第一节课能紧紧抓牢学生的思绪,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让孩子们对以后的课堂学习充满期待,而枯燥无味、毫无准备的第一节课将会使一部分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厌倦,对老师的教学感到失望,进而引起对以后的学习缺乏动力. 因此,第一节课上得好坏,对学生和老师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因此,上好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便显得至关重要.

二、新学期第一节课低效的原因

1. 学生没有进入学习状态

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刚刚结束,同学们迎来了新学期,新学期标志着一切都回到正轨,又将进入忙碌又紧张的学习中. 然而,假期生活中,同学们完全处于放松状态,缺少了学校的常规管理,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对自己都放松了要求. 新学期刚开始,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必然会出现很多问题,导致第一节课不能高效地开展下去. 因此,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好也是新学期第一节课低效的原因.

2. 教师没有充分准备就走进课堂

新学的开始,也是忙碌的开始,新学期一切都要重新开始,老师不仅要忙班级的布置,而且要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再加上自己的教学工作,等等. 如此多的工作扑面而来,让很多老师不知所措,不能充分合理地安排好各项工作,由于忙于学校的各项任务、检查,在教学方面就容易松懈下来. 但由于新学期的进度要求,又不允许我们推迟上新课,这样导致大部分老师在没有充分备好课的情况下就走入课堂,开展新学期的第一节课. 常言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对新课没有充分的认识,是不可能上出一节高效的课,因此老师没有充分地备好课走进课堂也是新学期第一节课低效的原因.

三、高效开展新学期第一节新课的策略

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领者,课堂是学生的天地.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调动好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有效地开展好第一节课. 然而,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又和平时的常态课不一样,新学期刚开始,一切才步入正轨,在假期的生活中学生缺少了学校的常规管理,心理上和行为上都对自己放松了要求,而且也没有学校的作息安排,很多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渐渐淡化. 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新学期首节新课是很难的,更别提如何高效地开展好第一节课. 那怎样才能在新学期高效地开展好第一节课呢?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正确地处理好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在开展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取得了很大进步.

1. 尽快让学生进入状态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学生参与了,才有可能上出一节高品质的课. 因此,新学期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让学生尽快适应课堂学习. 那么,如何才能快速地让学生适应正常的学习环境?我充分利用了新学期的前三天,也就是在讲解假期作业之际,从纪律和学习习惯方面同时抓起.

在新学期开始的前三天,我们一般利用这三天讲解假期作业,或是进行课堂布置,大多数老师在思想上都认为还没有真正开学,因此对学生的管理和习惯的培养就缺少正规的要求. 然而,正是我们存在这样的想法导致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学生很难进入状态,因此,为了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从学生报到的那一天起,我们就一刻也不能松懈,必须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纪律进行严而有度的管理,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一点一滴地培养. 经过了三天的管理和习惯的培养,学生应该会渐渐地适应新学期的第一节课. 因此说,开学前三天,讲解假期作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为我们顺利开展新学期第一节课创造了前提条件,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好开学前三天.

2. 教师要结合实际,合理备课

新学期开始,由于学生的学习状态还没有完全调整好,开展新学期第一节新课还是有难度的,因此在备第一节课时,要结合实际,合理备课,努力开展好新学期第一节新课.

首先,考虑到学生经过两个月的假期生活,他们已有的知识链可能会断掉,这时开展新课,我们最好从学生学过的,浅显、易懂的知识入手,逐步地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识.

其次,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应以简单、易懂为主,只要能完成教学目标就可以了. 因为新学期第一节课学生的接受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兴趣,如果内容拓展得太深,会有一部分孩子学起来吃力,同时也会挫伤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激情. 因此,新学期第一节新课,最好设计得能让绝大多数孩子都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为以后的学习激发动力.

四、高效开展新学期第一节新课的意义

一节好课的标准范文4

下面从两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明白了评课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只有明确目标,教学设计才能有的放矢,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如果一节课下来,教学目标不明确,那它的环节设计的再好,也是空于一谈,所以,在评课时首先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

二、看教学的重点、难点的确立。无论教学内容如何千变万化,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先了解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确定该课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的,心中有数,然后在上课过程中有浅入深,把难点解释清楚。同时突出重点,用不同的方式对重点内容进行操作及运用。

三.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节课能否吸引学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设计是否新颖。教师应在备课时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力求上出一节有自己风格特色的好课,给听课教师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四.看课堂生成资源的处理。课堂生成资源是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即兴提出的问题,有可能会偏离课堂正常的教学,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如果教师这时能及时机智的引导学生或者利用好课堂生成资源,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其次是我对听课评课有了全新的理解与认识,重新审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深深感觉到还有许多欠缺和需要加以完善的地方。

一、清楚听评理念。

听课、评课是探究、指导教学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课堂教学改革对听课评课赋予了新要求那就是新理念、新标准。新理念体现在: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要促进教师的成长;要“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强调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目标达成状态为参考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高底。新标准体系在:优质的课堂教学目标。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效果、交往状态、目标达成状态的和谐统一。“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要明确“学”一是指学生能否学得轻松,学得自主,二是学生是不是会学,有没有学会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总之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一是看教师是否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和交往状态;二是看学生的思维状态是否被激活,教师有没有对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干预;三是看课堂目标的达成状态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有没有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收获。所谓新途径就是:对于刚刚接触新课程改革理念、概念、理论的教师来说,他们经过学习可能理解了新的教育思想,但不知道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应用方式,也不知道如何把他们联系起来。或者说他们缺少有关新思想的“个人实践知识”“实践的智慧”。当相关的专家、教研员及资深人员通过听课评课提出问题的关键和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时,会使教师“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他们不仅向教师展示了具体的“教育智慧”,同时给教师提供了一种反思的示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收获是双重的,一方面知道了如何直接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另一方面也学会了如何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因此校本教研中的听课评课对教育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所谓新要求就是:即建立说课、听课、评课的相关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转变。

二、知晓听课标准。

1.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听课评课中如何引导课堂教学有效开展“探究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成为及其重要的课题。其标准除去必要的传统的接受之外,必须尽可能地关注在班级授课的条件下,如何有效地组织好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达到高水平的学习境界。

2.学生的学习水平。在听课评课中看群体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否积极参与、是否独立思考、能否主动探究、能否自由表达、是否善于合作、是否富于想象、是否敢于否定、是否兴趣浓厚。

一节好课的标准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05-0024-02

随着课改不断深入,语文课的教学形式和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为了推进课改,各地的教育机构每年都要组织不少优秀课的比赛。笔者也听了很多公开课,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但是,每一节课上完,都听到很多教师有这样的评价:这节课很活跃,一气呵成,可是每一节课都这样上的话怎么去考试?对此笔者深有同感,而且每次听这些公开课之前,都会拿到一份教案,拿得多了就发现这些教案几乎都是一个套路。一节公开课结束了,作业也就不了了之。一节课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很好,当然值得推崇,但如果问学生在这节课中学了些什么,很多人都说不出来。这样的课堂无论如何热闹,究其本质,只不过是“花架子”,教学效率低,效果差。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的是实效,不是形式。那么在课改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呢?

一、要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备好课

以前,很多教师一提到备课,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教参。现在,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有很多教师直接在网上下载现成的教案,剪剪贴贴,拼拼凑凑,拿到课堂上照本宣科。其实,无论是哪种版本的教参都不能满足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尤其对语文这门学科来讲,语文中考的试题除了少量的诗文默写在课本中有迹可寻外,其他的都无踪可寻。因此,书本中课文的一点内容以及教参上少量的补充知识,是无法达到中考的要求的。至于网络上的教案更是良莠不齐,即使是优秀的教案拼贴在一起,也会因为风格不同导致学生在上完课后脑海中“五味杂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的教案是“一杯水”,备课时至少要有“一桶水”,教师要多方面、多渠道收集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根据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与特点来进行取舍。做到这一步还没有结束,不管是哪一堂课,我们都必须谨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备课时须将学生放在第一位,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兴趣来进行设计教学内容。教师只有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结合起来,才能备好课。

二、在课堂教学中巧妙恰当地提问,上好课

课改之前,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以“书”为本。语文书“独领”,教参“大行其道”,一堂课下来,学生除了读几遍课文,听教参上的几点内容以外,再学不到其他知识。课改以后,处处提倡启发式教学,语文课自然也不能“免俗”。教学形式便由以往的“讲”转变为现在的“问”,“满堂讲”变成“满堂问”。教师在教学中“问”是好的,但很多教师要么不精心设计问题,粗制滥造;要么在设计问题时狠下了一番工夫,却没有考虑学生实际;要么是机械地按照“启发式”教学的模式提问,为了问而问,没有选择合适的时机。如果运用这样的启发式教学生,学生往往会被问得哑口无言。因此,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以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为依据;提问时,要顾及学生的学习基础,由浅入深,恰当引导,让学生在思考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学会运用知识。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传统教学注重“讲”,语文新课程标准并不是要我们抛弃“讲”,更不能以“问”代“讲”,而是要将“讲”与“问”结合起来,启发学生思考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知识的传授。“讲”是“问”的基础,“问”是为了让学生将所“讲”的知识“据为己有”,并运用自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用“讲”打好基础,用“问”来启发学生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构建适应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语文作业,巩固好课堂效果

作业既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又是让学生独立运用知识、锻炼技能的过程。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语文作业的设计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切不可敷衍了事。

但在众多学科中,学生最不重视的可能就是语文作业,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关于基础知识的作业,像词语的抄写、诗文的背诵等,学生认为很简单,现在花了时间,到考试时又忘了,抄写几遍没有什么意义,还不如考试前临时抱佛脚。

2.像阅读、写作这类需要学生思考的作业,学生花时间做了以后,和所谓的“标准答案”比对以后,发现差距很大。如果遇到喜欢强调与“答案”保持一致的教师,学生会觉得花了时间,没有效果,再加上这类作业和前面提到的作业相比有一定难度,因此学生怕做。

3.完成语文作业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但这种积累见效比较慢,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希望自己在学习上所花的时间与精力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很多人不大愿意认真做语文作业。

基于以上情况,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多花心思。首先,要控制好“量”。有的学生在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时还在重复抄写,这是一种浪费;也有学生抄是抄了,可是抄写的时候,“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只抄不记,抄了也是白抄;更有甚者,请人代抄。对抄写类的作业,可以因人而异,可以少抄,甚至不抄,当然要有一个前提,就是在需要用到这些基础知识时,要准确无误。当然,阅读、写作类作业也要控制量,不能搞题海战术。其次,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形式的变化,切不可天天抄写加阅读训练。天天如此,再好的作业也会失去作用,就如同一个人天天山珍海味,时间久了也是味同嚼蜡。总之,布置作业可以多方位、多形式、多变化,但一定要有效果。

可以说,一堂有效的语文课不会仅仅停留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语文课真正做到有效,须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在课堂上既要传授好知识,又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同时,也不能忘了课后巩固这重要的一步。因此,要实现一堂课预设的教学目标,取得预定的效果,教师不仅要备好课、上好课,还要精心布置好作业,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做到真正有效。

参考文献:

一节好课的标准范文6

新课程要求教研员不应再是“权威者”和“真理的代言人”。我们和教师是平等的,我们的任务是努力为大家创设一个宽松的对话环境,以保证教师始终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积极的思考和充分的交流,以发挥其创造性。在实施新课程中教研员实现身份转换。因此,我认为,要正确评价一节好的语文课,至少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深对语文课程的理解

1.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师一定要针对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

2.掌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二、评价一节语文课的标准

评课作为一种质量分析,首先要有质量标准,评课者首先要熟悉和掌握评课的一般标准。评价一节语文课应坚持评价的基本原则,即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应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

1.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全面、具体、明确,符合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学重难点的提出与处理是否得当,是否抓住了关键,是否能以简驭繁,所教知识是否准确。

2.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

3.教学内容是否体现主体意识

教学思路是否清晰,课堂结构是否严谨,教学密度是否合理。能不能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学中能否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展。能否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结论是否是由学生自悟与发现的。

4.教学方法能否体现训练意识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是否符合教材、学生与教师实际。教学信息能否做到多项交流,反馈及时,课堂矫正是否奏效。

5.教学手段的运用

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将成为好课的又一标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像、文字、颜色、声音的综合运用,能再现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情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更主要的是它能全面调动学生各种感觉的功能,开辟学生多向立体思维的通道。

6.教学效果的显现

教学效果显示是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学生是否会学,学习生动,课堂气氛是否活跃。信息量是否适度,学生负担是否合理,是否做到短时高效。

语文课的优劣如何评价,标准不一而足。我也只是结合我听课的经历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并不十分全面(如教师的基本功、教学个性等)。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每一节课并不能做到十全十美,只要能够体现其中的精神,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就是一堂好课。

三、如何评价一节语文课

评价一节语文课,我认为要从整体入手,综合评价。苏霍姆林斯基说:“系统地分析课之所以必要,是为了看出和理解各种教育现象的实质及因果关系。”因此,我们应重视对一节课的综合评价。

作为教研员,我们对一节课的评价,可以分以下三步走,第一,从整体入手,粗略地看一看全课的教学过程是怎样安排的,大致有几个大的步骤。第二,由整体到部分,逐步分析各个教学步骤,具体地说有以下几方面。最后,从部分再回到整体,将各个教学步骤理出的内容汇总起来。按一定的顺序,从整节课的角度逐个分析评价。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因此评价一节语文课,首先也要分析教学目标。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应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重,既要重视预设目标,又要重视可能出现的非预设性目标。

2.从教材处理上分析

在教材的处理上,要看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否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否重视学生有效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否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的提升,重视优秀文化的传承,是否重视引导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安排是否科学,容量是否适中,是否能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程序安排应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设计出来。教师要优化教学程序,提高教学效率。语文课的教学程序,一是要看其教学思路设计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是否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课堂结构安排。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一是看是否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是相对而言的,它是因课程、学生、教师的不同而相应变化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再好的方法天天用,也会令人生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量体裁衣,优化组合,不能使用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所谓灵丹妙药。二是看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重视有效的探究性教学方式。三是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高中新课程实验开始后,不少教师反映课时少,内容多,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我认为如何做到长课短教,解决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之间的矛盾,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其中一个重要方式。

5.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主要看以下几方面。

(1)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合理;其次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条理性强。另外,字迹工整美观,书写笔顺符合要求,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2)教态。教师在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庄重,富有感染力,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教师的表情也应有所不同,以打动学生,进入课文设定的氛围中。

(3)语言。语文教师的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标准的普通话,精当简练;其次应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启发性。另外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的语调要注意抑扬顿挫,快慢适度,富于变化。

(4)调控课堂变化的技能。教师要有灵活应对、调控课堂变化的能力,要有应变机智。

我们在对学校进行视导,每讲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时,不少教师很不耐烦,认为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教学基本功还是过得去的,没有什么好点评的。其实,在我们听课过程中,很大一部分教师并不注重基本功。如,上课时不使用普通话、趴在讲台上授课、板书杂乱无章等等。

6.从教学效果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