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划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范文1

为了解决某厂物资计划管理存在的问题,为了物资计划管理向集约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应努力实施以下改进措施:1.科学编制物资计划。物资计划的编制是物资管理的首要工作,计划编制应清晰划分物资需用计划与物资采购计划的不同原则,按各自要求执行编制工作。物资需用计划是由各使用单位、部门按编制原则和要求编制,各单位、部门应按照当期下达的生产或检修任务量、对所辖物资存放点的库存进行利库后,合理编制月度需用计划。月度需用计划的总金额原则上不能超过本单位、部门材料费承包指标的80%,剩余20%作为月度补充需用计划的资金费用。除非有特殊原因,需经主管厂领导批准,方能增加计划。物资采购计划则由供应科根据审核后的需用计划,综合考虑诸多因素而编制。供应科的分管计划员应依据月度生产作业计划、材料费分解指标、同期物资消耗情况、平衡利库、合理储备等情况,综合编制采购计划。2.严格审核物资计划。物资计划编制后,严格的审核是成本控制、节约资金的保障。为改变物资计划编制的被动性,对物资采购计划的汇审应放置在突出的位置,目的在于控制物资计划的数量、质量和价格。为此,应组建专门的汇审团队,由厂分管领导、供应科长、生产车间主任、计划员等共同参加汇审,各司其职,使计划汇审向制度化迈进。计划员着重对物资计划的编制依据进行说明,其他领导主要负责物资计划的分析研究,以保证生产和安全用料、节约物资消耗为审核原则,从中查找不必要的物资采购计划,经过修改、论证,最后由相关领导签字、批准执行。3.加强物资计划执行的跟踪反馈。供应科接到物资公司的采购订单后,计划员应及时跟进各种物资的到货情况,尤其是生产急用件与重要物资,计划员更要时刻监督物资运送和供应,详细记录物资计划的到货时间、供需协调情况。供应科应积极应用ERP信息化管理的科学方法,提高物资计划管理的工作效率。每月月底计划员对本月物资计划的执行结果汇总统计,编制统计报告,对未能完成的计划进行分析说明。并将统计报告于厂务系统,便于车间了解计划完成情况,可有效避免计划的重复上报;对超过计划的物资消耗情况提出预警。由厂分管领导、供应科、各需求单位和部门负责人等根据统计报告,共同分析物资计划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从中挖掘计划执行中的问题,以便不断改进物资计划管理。4.编制修旧利废月度计划,建立修旧利废台账,建立修旧利废信息库,由供应科通过厂务系统进行公开,并在全厂范围内调剂使用,可有效降低材料成本。修旧利废计划以保障安全生产,物尽所需、物尽其用、节约降耗、挖潜增效为前提,与物资需求计划形成互补。各车间应按厂下达的修旧利废指标,按月量化分解,编制修旧利废计划,建立修旧利废台账。修旧利废物品不仅指由本车间修复、改代可以复用的物资,还应包含:大中型修理、技术更新淘汰更换下来的设备、配件、材料;或闲置、废弃的设备等,如防爆电机置换下来的普通电机、由电动阀门置换下来普通闸阀等。5.建立物资计划管理的绩效机制。物资计划管理工作的发展不仅仅是供应科的职责,更是与各需求单位、部门密不可分的。应积极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将提升物资计划管理集约性、前瞻性的任务落实到各个单位和部门,科学考评各单位、部门计划编制和执行工作。(1)采购计划的物资仓储方式分为:库存(到货入库)、直发(到货入库后立即领用、办理出库进入生产成本),原则上不允许直发物资进入库存管理。

使用单位对所提报和确认后的采购计划内容承担责任。对生产费用采购的物资,在到货后的仓储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对年度投资费用采购的物资,到货后必须在当年内消耗使用完毕。由供应科负责每季度对库存超过6个月未使用的物资形成报告,如发生所购物资到货入库后超过规定期限未领用而造成超储积压的,按超储积压物资金额的50%对提报单位进行考核;超储积压物资金额较大或情节较为严重,按集团公司或厂的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车间及相关人员责任。因编制采购计划不科学严谨或不负责任造成的重复采购的物资直接进入库存管理,产生新的超储积压,由供应科分管业务员及保管员承担责任。按《储备资金管理考核办法》进行处置。对超储积压物资的金额较大或情节较为严重的,按集团公司或厂的有关规定追究供应科及相关人员责任。(2)将各单位、部门计划编报的及时性、准确性、临时计划次数、物资领用等纳入日常考核。对于通过集约化管理、减少物资计划的单位、部门,应给予奖励,物资需用计划低于材料费计划指标时,按节支额计算,每1000元奖励0.1分;反之,对于长期材料费超耗严重、物资计划编制迟迟得不到改善的单位和部门,物资需用计划超材料费计划指标时,按超出额计算,每1000元扣罚0.2分,并予以通报批评。对材料费节约、超支的单位实行月度滚动奖励和惩罚,材料费节支的单位按节约额的5%进行奖励。对材料费超支的单位按照该单位材料费计划指标,在当月绩效考核中,每超1%~5%(含5%)扣0.50分,每超6%~10%(含10%)扣1.00分,并按超支额的5%扣罚绩效奖。材料费可以滚动累计使用,以累计数进行考核,实行月度考核,月度兑现。对节支奖励的单位每季度发放一次。(3)为了保证修旧利废活动的大力开展,提高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对完成当月修旧利废计划指标好的车间进行专项奖励。对当月完不成计划指标的车间,按照修旧利废考核标准纳入厂当月绩效考核。年终评选出修旧利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并对修旧利废活动中成绩突出的车间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应充分发挥计划管理在物资管理中的“龙头”作用,全面提升物资计划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规范性,使供应科和各需求单位、部门形成责任共同体,推动物资计划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本文作者:王腊仙工作单位:太西洗煤厂

计划管理范文2

在电厂中,综合计划管理是其工作的中心,也是其他工作最重要的前提保证。电厂的综合计划管理并不是单纯的将所有的计划管理进行汇总,它是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上,通过成本管理的方式,以创造电厂利润为目的,从电厂发展战略规划出发,最后实现年度经营目标的整个方案。一般综合计划管理包括电厂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所有方面内容,如市场预测、发展规划、年度管理、月度计划、实施、过程控制、统计分析、评价考核等等多各方面。首先从电厂发展的全局角度出发,对电厂年度发展战略目标进行认真的设计,并对其中的各个部分进行必要的协调和平衡,避免出现工作重复交叉的现象,从而实现电厂各种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利用,最后确定计划方案,然后将计划方案进行下达、分解、执行、控制和考核,最终实现对综合计划的全过程管理。

综合计划管理的基本特征

当前所有先进企业都非常重视计划的综合性、策略性、动态性以及绩效性,而这些正是综合计划管理所具有的特性。

综合性。综合计划的综合性是指其包含的内容要广泛,而且不同内容之间要相互协调平衡,彼此进行促进。

策略性。综合计划的策略性是指综合计划的制定应该以企业的战略目标为目标,要突出综合计划的科学性和目的性。

动态性。是指对综合计划下达的各种指令进行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从而保证综合计划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最终实现企业发展战略。

绩效性。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应该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并紧密的将其与综合计划实施过程相结合,保证各项计划的顺利实施,实现对企业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发。

综合计划管理的主要内容

企业的综合计划管理主要是通过对各部门年度、月度综合计划的制定来明确各部门的年度、月度工作目标,并积极跟进监督各项主要生产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来对各部门进行综合考核,以此来监测和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推进生产经营、成本费用、资本性支出和资金预算等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中长期发展规划、经营目标计划、生产指标计划、财务预算及资金平衡计划和各专业项目计划的总结评价、绩效考核等等。编制的综合计划包括(但不限于)综合计划指标和综合计划报告两部分。综合计划指标是计划期内的原则性具体量化目标:综合计划报告包含编制依据、指导思想、综合平衡分析及应对措施等内容。

电/-综合计划管理的具体方法

建立电厂综合计划管理的特定机构和职责

建立综合计划管理机构。为了保证电厂综合计划管理工作可以顺利的实施,应该建立以电厂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其他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综合计划管理机构,并将每一个人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保证综合计划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综合计划职责。电厂综合计划管理机构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对综合计划管理的实施进行全聚德监督和管理,并制定出相应的年度、月度工作计划,监督其实施过程,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及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综合计划管理的相应部门应该设立专门的岗位人员,并对本部门的综合计划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协调。电厂的其他部门,如办公室、财务、营销等部门也需要设立相应的综合计划管理人员和岗位,并根据自身部门的具体职责开展综合计划管理工作。通过这样的分工合作方式,可以保证电厂综合计划管理取得最大化的成效。

明确综合计划的编制、下达程序

电厂综合计划的编制。在进行电厂综合计划的编制时,应该遵循从上到下、上下结合、统筹兼顾、统一协调的原则。电厂综合计划编制最开始的阶段就是电厂发展战略的制定,电厂应该以综合计划管理机构为基础,在充分开展市场调研的前提下,结合电厂的实际情况以及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指标来进行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从而确定电厂最终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然后,电厂综合计划管理部门应该召开专门的会议,然后对电厂未来的发展目标进行分解、落实,按照分解结果将相应的任务分派到相应的特定部门,再由相应的部门根据电厂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出发,并结合本部门的实际任务,制定出下一年的具体计划方案,并填写相应的任务书,填报综合计划内容的各种数据和指标,并汇总到综合计划管理部门进行优化、平衡,并制定出初步的综合计划,最后由电厂相关领导经过开会讨论审核后最终确定。

综合计划的下达。在确定综合计划后,电厂综合计划管理部门应该及时联系电厂各个部门,并将计划指标分解到相应的部门并进行落实,从而形成部门的专业指标计划,并将具体的实施项目分别下达到相应的部门。

电厂综合计划的内容

综合计划是电厂在某一特定计划期内对所有工作的总体安排,因此,综合计划应该包含电厂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全部内容,比方说项目建设、生产管理、市场销售、能源节约、资产经营、安全环保等等方面,同时也是电厂在某一计划期内总体目标的集中体现。通常电厂综合计划是由量化指标和计划报告两部分组成的,其中计划报告主要对电厂面临的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进行重点分析,找出计划期内重点需要解决的工作,并制定具体的保证其顺利实施的措施。一般综合计划按照时间来分可以分为年度、月度计划两类,而年度计划是月度计划实施和制定的基础,月度计划则是年度计划的具体分解和落实。

综合计划管理的分析和考核

进行综合计划管理分析就是对电厂综合计划总的执行情况进行特定的跟踪、监督和分析,最终确定各项综合计划实施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而综合计划管理考核则是将综合计划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货币化处理,将综合计划考核与电厂经济目标责任考核紧密结合到一起,从而将综合计划的完成情况与相应部门及人员的经济奖惩联系到一起。通过电厂综合计划管理的分析和考核工作,可以有效地提升电厂的综合计划管理水平。在开展电厂综合计划管理的分析和考核工作时,应该采取定期化、制度化的方式,根据电厂的实际生产经营情况,采取月度分析和考核的方式,在每个月的25日,电厂的计划实施部门需要将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报告,然后由电厂综合计划管理部门对所有的分析报告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核实,然后结合电厂相应的经济目标责任制,初步完成考核结果。而后,电厂综合计划管理部门应该组织召开月度计划会,电厂各个计划实施部门应该采取书面报告的形式对计划完成情况以及未完成计划进行全面的分析,最后由电厂综合计划管理部门对整体的总和计划完成情况进行书面分析,并将初步的考核结果进行通报,由全体的参会部门人员对综合计划完成报告以及考核结果进行充分的讨论,最终完成综合计划管理分析、考核报告以及确认考核结果,对月度综合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原因、责任部门以及改进措施等进行明确分析。会议后,相应的综合计划实施部门应该根据会议制定的内容进行落实,电厂应该将相应的奖罚进行及时的兑现,综合计划实施部门应该尽可能快的将会议中提出的措施进行落实,电厂综合计划管理部门应该对计划的接下来实施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踪、监控。通过电厂综合计划管理的月度分析考核,充分体现了电厂综合计划管理的全面控制特性,电厂综合计划责任部门和个人的自身利益与综合计划的完成情况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有效地提升了电厂综合计划管理的有效性。

电厂综合计划调整

计划管理范文3

关键词:信息化; 生产计划; 数据集成

中图分类号:673.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 shipbuilding industry, planning management plays a key role in vessel production management and it drives design and material planning. It focuses on the medium-term schedule which controls all the shipbuilding resources. Medium-term schedule is decomposed into short-term schedule which embodies the fine management of shipbuilding enterprise. Good planning management will continuously promote and optimize the production management of shipbuilding enterprise.

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 Production plan; Data integration

1 前言

造船生a管理以计划管理为核心,以工作包、派工单为管理的基本单位,实现计划、成本、资源、技术、质量等造船管理核心要素的关联,通过信息系统促进业务流程管理实现高效、可视化,且自动进行数据采集、统计及分析。

造船计划管理体系包括五个阶段:预测计划、综合计划、日程计划、计划控制和工作总结。

造船计划主体框架,包括三种类型(日程计划、资源计划、程序计划)及四大阶段(基本计划、大日程、中日程、小日程计划)。以中间产品(分段等)为主要计划对象,明确计划阶段、计划类型、计划层级、各计划之间的相互衔接、相互保障、确保造船流水线连续、均衡、高效运行。

2 主数据关系

生产管理信息化围绕计划及产品数据两条主线,由生产计划驱动设计供图计划、物资供应计划、托盘集配计划,并以托盘集配计划驱动舾装件制作计划和管子加工计划,如图1所示。

综合计划管理以项目中日程计划为基础,分解单船项目到一线施工部门生成工作包,建立工作包之间逻辑关系,分配资源(劳动力及关键设备等),自动计算并优化日程,经审核符合概略目标计划节点要求后,形成涵盖先行和后行项目的单船综合计划。

将综合计划编制的工作包数据推送到制造执行系统,在制造执行系统进行双周小日程任务分解到班组、个人的精细化派工。

工作包进度通过系统逐层反馈至综合计划管理系统,系统依据工作包实际进度进行综合计划日程计算、预测、分析及再推送,完成计划管理的PDCA循环。

3 综合计划管理

综合计划内容覆盖整个造船计划体系,包括预测计划、大/中/小日程计划、资源负荷计划、程序计划等均能够在系统中统一管理,将传统造船的分段综合作业计划、大件加工计划、搭载网络计划、坞内综合作业计划、码头综合作业计划等,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行融合贯通。

3.1 综合计划管理主要功能

综合计划管理之中日程计划,是计划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具备以下几项重要功能:

(1)一体化的计划管理平台,使计划分解的业务、层级、逻辑能够完整表达,条理清晰;

(2)实绩反馈能够逐层回溯到顶层;

(3)关键路径管理;

(4)资源综合平衡;

(5)执行预测。

综合计划管理能做到三个阶段的管控:

(1)事前预测。事前根据计划检查执行前各项条件及准备情况等,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2)事中控制。执行过程中进行管控,保证任务的顺利执行;

(3)事后总结。根据执行反馈预测,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项目按时完工交付。

手工编制计划,是将计划分解为不同时间阶段和不同业务范围分别编制,虽然存在关联和制约关系,但无法做到融合,总体计划的修订赶不上实际施工进度,无法真正起到指导的作用。同时,资源使用应在全部项目间进行全局规划,手工计划难以编制和满足要求。

船舶建造计划应为一个有机整体,每一个环节的变动都有可能对整船建造计划产生影响。应在一个平台上逐层分解、细化,使实际施工进度反馈能够逐层回溯,并根据实际进度快速调整计划,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3.2 综合计划编制

(1)建立项目

建立基本模板计划、船型模板 ,根据模板计划生成号船计划。

(2)WBS逐层自上而下分解

①先分解到:概略计划、中日程计划。中日程计划再往下分解为:生产准备中日程、制作中日程、搭载中日程、坞内综合作业、码头综合作业等;

②制作中日程计划为:单元制作&电缆预裁、大中舾制作、大件加工、主体分段加工制作、先行总组、后行总组,再往下分解到具体的分段等中间产品;搭载中日程计划按照搭载网络图分解到吊装分段以及总段;坞内综合作业中日程计划,主要指坞内舾装作业;

③区域分解:主要为机舱尾部区域、货舱区域首部区域、上建居住区域、主甲板区域,外板水下区域,以及个别关键舱室,局部区域(如:集控室、发电机区域、以及主机顶,油水舱室等);

④系统分解主要有管系完整性密性、电气设备系统接线、水下设备安装;

⑤码头综合作业中日程计划,主要指部分码头舾装、设备调试,以及交船前相关作业等,可按照IPT报验项目或系泊大纲项目分解末级WBS。

(3)建立工作包

工作包不跨工作区,并配置相应的管理属性:任务对象(分段/区域/系统)、任务类型(壳/舾/涂)、任战锥巍⒃鹑喂ぷ髑、管控级别、验收级别等。

在末级WBS下建立工作包,如分段制作建立冷热加工、小组、中组、分段理料、在胎组立等。

给工作包配置相对合理的工期,最后将每一个工作包的紧前和后续工作包关联上相应逻辑关系,以及延时时间,给特定的作业设定限制条件。

总体上整个项目计划以分段、总段搭载为基点,以搭载之前的工作包逻辑关系逆推,越晚越好;搭载之后的工作包为保交船点逻辑关系顺推,越早越好。

(4)计算项目进度

对整个项目的工作包根据工期及逻辑关系、资源配置、工作日历计算出日程时间,并得出资源负荷图。

总浮时是指一道作业在不推迟整个项目完成的情况下, 可以从其最早开始日期向后机动的时间量. 日程计算后,总浮时为零的工作包是关键作业,出现负浮时说明计划编排是有问题的,需要检查调整。

计算出的日程计划可以预测各大节点的完成情况,以此预估交船点能否保证。如果节点保证有困难,需要对关键路径上的工作包进行调整,如调整工期、调整逻辑关系、调整资源等。

(5)资源分配计划

生产计划的本质应该是资源分配管理的计划,劳动人、主要设备、场地、能源应量化进入系统,在多船间进行负载平衡计算日程。计划管理人员在此过程中要做好计划管控的能力,需要建立企业全局资源池,给工作包配置相应的资源。

图2为综合计划编制流程图。

4 小日程管理

衔接生产计划的工作包WP2,在作业区层级进行双周分解WO1到工班,由工班长派工WO2到工人,对生产作业派工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

派工过程中同时分解物量/定额工时、分配托盘、根据需要指定图纸、配置工艺及安全信息等,并经过相关主管审核。一个完整的派工单包含以下信息:船号、任务阶段、任务对象、任务类型、工作内容、人员、时间、注意事项、物量/定额工时、托盘(物资)、图纸、计划工时、工艺、设备动能源等。

工作包完成以后将根据工作包的物量及定额工时进行劳务费用结算,实际进度反馈到综合计划管理系统中的工作包进行进行循环计划日程计算,实动工时反馈给工效分析系统,实现对生产过程实时监控,确保计划的实现和调控,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和效率。

图3 为小日程派工流程图。

5 数据集成

以综合计划、产品数据作为船舶行业信息化两条主线,进行数据集成,推送舾装件制作计划;驱动设计供图计划,预测成本发生的进度;驱动物资订货到货计划;驱动质量检验计划;通过派工单、物量/定额工时进行劳务结算。以生产工作包为基础,生成图号、托盘号、质检号等,建立一体化的业务编码体系。

计划管理范文4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在原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基础上,设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下简称“支撑计划”)。为实现支撑计划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根据《关于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暂行规定》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支撑计划是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重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的国家科技计划。支撑计划主要落实《纲要》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的任务,以重大公益技术及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为重点,结合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开发,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重点解决涉及全局性、跨行业、跨地区的重大技术问题,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技术,突破瓶颈制约,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支撑。

第三条科学技术部(以下简称“科技部”)会同财政部制定支撑计划管理办法。科技部负责支撑计划的组织实施。

第四条支撑计划的管理原则:

(一)需求牵引,突出重点。支撑计划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重点支持对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公益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

(二)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结合。鼓励企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创新,支撑计划中有明确产品目标导向和产业化前景的项目,必须由企业牵头或有企业参与。

(三)统筹协调,联合推进。充分发挥部门、行业、地方、企业、专家和科技服务机构等各方面的作用,实行整体协调、资源集成、平等协作、联合推进的机制,以项目带动人才、基地建设。

(四)权责明确,规范管理。实行各方面权责明确、各负其责,决策、咨询、实施、监督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

第五条关键技术是指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完善或延伸产业链、培育新兴产业等方面起决定性作用的技术。共性技术是指在产业领域、不同行业或不同区域能够广泛共享应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普遍推动作用的技术。公益技术是指基本不具备明确的市场竞争属性,主要服务于国家安全、社会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环境改善等公共利益的技术。

第六条支撑计划管理包括需求征集、项目凝炼、综合咨询、立项决策、可行性论证、项目批复、实施与过程管理、验收与绩效考评等环节。

第七条支撑计划设项目和课题两个层次,项目由若干课题构成。项目采取有限目标、分类指导、滚动立项、分年度实施的管理方式,实施周期为三至五年。

第八条支撑计划由中央财政专项拨款支持。加强对经费的监督检查,计划经费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第二章组织

第九条支撑计划的组织实施单位包括科技部、项目组织单位、课题承担单位。专家及科技服务机构接受委托,参与有关咨询或服务工作。

第十条科技部对支撑计划实施的总体效果负责,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支撑计划的总体设计和发展战略研究,制定支撑计划发展纲要;

(二)制定有关管理办法;

(三)建立备选项目库,审定项目立项建议,择优确定项目组织单位,组织项目可行性论证,批复立项;

(四)编制年度计划;

(五)指导并督促支撑计划的实施,组织项目中期评估,协调并处理项目执行中的重大问题;

(六)组织项目评估验收和绩效考评;

(七)汇总登记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按规定加强管理。

第十一条项目组织单位为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有关地方科技厅(委、局)和其他具备组织协调能力的单位,对项目目标的完成及实施效果负责,其主要职责是:

(一)按要求组织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负责项目的任务分解,组织课题招投标及评估评审,择优确定课题承担单位和项目最终技术或产品集成的负责单位,签订课题任务书;

(三)落实项目约定支付的匹配经费及其它配套条件;

(四)组织项目及课题的实施,监督、检查课题的执行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按要求汇总、报告项目年度执行情况及有关信息报表,协调并处理项目、课题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五)组织课题验收,对课题进行绩效考评,按要求准备项目验收的有关文件资料,并提出项目验收申请;

(六)按要求进行成果登记并对项目所形成的成果资料(包括技术报告、论文、数据、评价报告等)进行归档,推动支撑计划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转化,按照有关政策法规加强管理,保护各方权益。

第十二条课题承担单位为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对课题任务的完成及实施效果负责,主要职责是:

(一)按要求编写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课题任务书;

(二)按照签订的课题任务书所确定的各项任务,组织研究队伍,落实配套条件,完成课题预定的目标。相关课题承担单位负责按课题任务书要求对最终技术或产品集成;

(三)按规定管理课题经费;

(四)按要求编报课题年度执行情况和有关信息报表,及时报告课题执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提交课题验收的全部文件资料;

(五)在课题实施前与各参与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对课题执行中产生的知识产权及成果转化权属,按照有关政策法规,保护各方权益。

第十三条建立支撑计划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技术、经济、管理、财务、法律、企业等各方面战略专家的作用,对支撑计划宏观战略及发展的重大事项和决策提供战略咨询。

第十四条在国家科技计划专家库中,采取随机抽取的方式聘请具有良好信誉的专家参与支撑计划的项目立项、监督验收、经费预算和绩效考评等有关评估咨询工作,专家对评估咨询结果的公正性、科学性负责。建立和完善专家遴选、回避、考评制度。有下列情形的专家,应当回避:

(一)课题承担单位是专家所在工作单位;

(二)被咨询单位与专家所在单位有利益关系;

(三)在两年内与被咨询单位有合作成果;

(四)与课题负责人或主要研究人员在研究生或博士后阶段存在师生关系;

(五)与课题负责人或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存在直系亲属关系;

(六)与课题承担单位或被咨询对象有其它可能影响公正的关系。

第十五条科技服务机构接受委托开展专利查新、招投标、评估、过程管理等工作,对服务质量及工作结果的公正性负责。从事评估、招投标等活动的科技服务机构,须按照《科技评估、科技项目招标投标工作资格认定暂行办法》进行资格认定。

第三章立项

第十六条支撑计划项目根据支持的方向和作用,分为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按项目、课题两个层次组织实施。

重大项目主要支持解决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形成重大战略产品、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或重大装备开发,以及重大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等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作用大、影响度高,需要在国家层面协调推动的跨行业、跨部门、跨区域项目。

重点项目主要支持着眼于公益技术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突破,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问题,具有较强应用前景的项目;支持服务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支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性重大工程建设的项目。

第十七条科技部根据国家目标及战略重点,公开征集科技需求与项目建议。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地方科技厅(委、局)、行业性大型企业集团、支柱产业的行业协会等单位,根据支撑计划定位和支持重点,汇总提出科技需求及项目建议,正式行文同时通过科技部门户网站上报。科技部对征集的需求及项目建议进行初审,列入支撑计划备选项目库。同时,科技部在支撑计划网站上开设固定的科技需求和项目建议征集渠道,向社会广泛征集科技需求。

第十八条提出的科技需求和项目建议应符合如下要求:

(一)为实施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装备开发,以及重大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所必需的重大关键技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问题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公益技术等;

(二)项目目标明确具体,技术指标可考核,三到五年能够完成,并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或相关技术标准;

(三)完成后能够直接投入应用或具有较强应用前景。企业提供的科技需求,在完成时本企业能够直接应用或进行成果转化;部门、地方提出的科技需求,部门、地方能够提供成果应用及转化的资金、政策等相关条件;

(四)项目前期基础条件较好,组织保障到位,能够带动人才、基地发展,实施机制合理,产学研结合;

(五)根据项目的目标、任务提出项目概算建议。

第十九条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地方科技厅(委、局),以及行业协会在征集、汇总企业科技需求时,不得漏报、拒报符合支撑计划条件的企业科技需求。

第二十条科技部根据《纲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备选项目进行筛选、凝练、整合,组织专家对项目建议进行综合咨询。结合项目所属行业、实施地点、成果应用等特点,确定立项项目和项目组织单位。

第二十一条项目组织单位组织可行性研究,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项目具体目标、任务分解及课题承担单位选择方式建议、项目实施运行机制等。任务分解及课题设立要避免重复、分散;对于具有产品目标和产业化前景的课题,应由企业牵头或必须有企业参与,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实施机制。

第二十二条企业承担或参与项目和课题的条件:

(一)属行业龙头企业、企业集团或企业联盟、转制院所、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

(二)企业技术需求与项目和课题的目标一致;

(三)企业在相关任务领域具有领先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基础;

(四)企业承担的任务,在完成时有能力在本企业进行应用和转化;

(五)有稳定的研发投入、常设企业技术开发机构或稳定的科研队伍和人才,能够为项目或课题实施提供任务书确定的资金及其它条件;

(六)通过项目或课题的实施,能够与其他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技术创新联盟与知识产权联盟,能将项目或课题成果进行技术转让或服务,促进全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

第二十三条科技部通过评审、评估等方式,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

第二十四条项目组织单位根据论证意见,按照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委托,或者按《科技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通过招投标确定课题承担单位及集成单位,项目组织单位系统外的单位承担项目任务的财政资金所占比例,原则上不低于40%。项目组织单位组织课题论证,将根据论证意见完善后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后的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项目实施计划报科技部。

第二十五条科技部审核批复项目立项。项目组织单位根据批复意见,与课题承担单位签订课题任务书,经科技部审定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六条科技部对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国家利益的项目,做好定密保密工作;项目组织单位与课题承担单位签订科技保密协议并监督实施。

第二十七条支撑计划根据项目和课题的特性,以及承担单位的性质,实行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偿还性资助、风险投资等不同支持方式和实施机制。

(一)具有明确产品导向并能形成产业化规模,或者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和课题,根据项目和课题的不同特点,主要由企业和转制院所牵头承担,产学研联合实施。其中,由企业牵头承担的项目和课题,以企业投入为主,企业资金投入不低于总预算的50%;财政资金采取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偿还性资助、风险投资等方式支持,形成多主体联合投入及统一管理的机制。无偿资助限于支持产业化前阶段的技术研究与开发任务。

(二)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项目和课题,主要由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牵头承担,积极吸纳企业参与,财政资金予以积极支持和引导,并调动社会各方面资金,实现多元化投入。

(三)公益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和课题,以无偿资助为主。

第二十八条建立支撑计划应急反应机制。对影响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突发性事件,如果具有紧迫的、重大的科技需求,科技部可商有关部门、地方直接论证立项,组织实施。

第二十九条项目、课题的可行性研究应将专利查新作为重要内容,并提交相关知识产权现状、预期知识产权可行性和水平等分析报告,把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取作为项目、课题的重要考核目标之一。

第三十条支撑计划把形成技术标准作为重要目标之一,优先支持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和保障作用的,对能够形成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性公益性技术标准、产业共性技术标准、前沿交叉领域的技术标准等重要技术标准提供技术支撑的项目。含有技术标准研究的项目,在立项时要对相关技术标准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说明,并将形成技术标准研究成果作为项目、课题的重要考核目标之一。

第三十一条支撑计划把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作为项目论证和考核的重要指标。优先支持国家研究实验基地、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承担支撑计划任务;优先支持形成面向企业开放和共享的公共科技资源有效利用的机制;鼓励通过支撑计划项目的实施带动国家科技创新及产业化基地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十二条积极推行公告、公示制度。在遵守国家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对项目、课题的立项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第三十三条严禁同一项目、课题在不同的国家科技计划中重复申报立项。对于重复申报和课题申请单位弄虚作假、伪造申请材料或证明材料的,一经发现,取消其申请立项资格,申报单位及其相关责任人五年内不得承担支撑计划项目和课题。

第四章实施与监督检查

第三十四条项目组织单位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按照项目批复要求和课题任务书,检查、督促并落实项目、课题的相关配套条件,确保项目、课题按计划执行。

第三十五条支撑计划项目实行年度报告制度。课题承担单位按要求编制年度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并上报有关信息报表,项目组织单位汇总后于每年11月15日前上报科技部;执行期在当年度不足三个月的项目可在下一年度一并上报。

第三十六条加强对项目、课题实施的监督和评估。实施周期在三年以上的项目,必须进行中期评估。科技部负责组织对项目执行情况的中期评估,项目组织单位负责对课题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积极引入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对项目或课题执行情况、组织管理、配套条件落实、经费管理、预期前景等进行独立的评估监督。评估意见作为项目、课题调整或撤销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七条项目或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的,应及时调整或撤销:

(一)市场、技术等情况发生重大变化,造成项目原定目标及技术路线需要修改;

(二)匹配的自筹资金或其它条件不能落实,影响项目或课题正常实施;

(三)项目或课题所依托的工程已不能继续实施;

(四)技术引进、国际合作等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研究工作无法进行;

(五)项目或课题的技术骨干发生重大变化,致使研究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六)由于其它不可抗拒的因素,致使研究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第三十八条需要调整或撤销的项目或课题,由项目组织单位提出书面意见,报科技部核准后执行。必要时,科技部可根据实施情况、评估意见等直接进行调整。

第三十九条支撑计划撤销的项目、课题,项目组织单位应当对已开展工作、经费使用、已购置设备仪器、阶段性成果、知识产权等情况做出书面报告,同时报科技部核查备案。

第四十条对不按时上报年度报告材料或信息,以及不接受监督检查的项目和课题,采取缓拨、减拨、停拨经费等措施,要求项目组织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项目或课题,视情节分别给予通报批评、追回已拨付经费、取消其参与支撑计划活动资格等处理。

第四十一条课题承担单位或课题负责人弄虚作假、剽窃他人科技成果,一经查出,撤销立项,追回已拨付课题经费,并向社会公开,五年内不得承担或参与支撑计划。违反法律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科技服务机构在接受委托承担项目、课题的专利查新、招投标、评估、检查、绩效考评等工作中,存在违规行为的,追回工作经费,取消其参与支撑计划的资格。

第四十三条加强信用管理,对项目组织单位、课题承担单位及课题责任人、专家、科技服务机构等在实施支撑计划中的信用情况进行客观记录,并作为其参与国家科技计划活动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验收及绩效考评

第四十四条支撑计划项目应在规定执行期结束后三个月内组织验收,包括课题验收和项目验收两个阶段。课题验收由课题承担单位向项目组织单位提出书面申请,项目组织单位应在接到申请一个月内组织课题验收。项目验收由项目组织单位在课题验收完成90%以上后,向科技部提出申请,科技部组织验收。

第四十五条项目组织单位、课题承担单位在执行期结束后三个月仍未提出验收申请的,科技部将对有关单位或责任人进行通报。项目、课题因故不能按期完成的,项目组织单位、课题承担单位应提前三个月申请延期,经科技部批准后按新方案执行;如未能批准,项目、课题仍需按原定期限进行验收。

第四十六条验收形式主要包括:会议审查验收,网上(通信)评审验收,实地考核验收,功能演示验收等。根据项目、课题的特点和验收需要,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方式,也可联合多种方式进行验收。

第四十七条验收工作可采取组织专家组或委托经科技部认可、具有相应资质的科技服务机构进行。验收专家组一般由9~13名专家组成,从科技计划专家库的相同及相关领域中随机选取。

第四十八条验收专家在审阅资料、听取汇报、实地考核、观看演示、提问质询的基础上,独立提出意见,经专家组详尽讨论或专家组长归纳汇总,形成验收结论意见,并在结论意见中提出成果或产品今后的应用推广建议。

第四十九条支撑计划项目和课题验收结论分为通过验收、不通过验收。

(一)项目、课题计划目标和任务已按照考核目标要求完成,经费使用合理,为通过验收。

(二)凡具有下列情况的,为不通过验收:

1.项目、课题目标任务完成不到85%的;

2.所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存在弄虚作假;

3.未经申请或批准,课题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考核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等发生变更;

4.超过项目批复或课题任务书规定的执行年限半年以上未完成,并且事先未做出说明;

5.经费使用存在严重问题。

第五十条因提供文件资料不详、难以判断等导致验收意见争议较大,或项目、课题的成果资料未按要求进行归档和整理,或研究过程及结果等存在纠纷尚未解决,为需要复议。需要复议的项目、课题,应在首次验收后的半年内,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或补充材料,再次提出验收申请。若未再提出申请或未按要求进行改进或补充材料,视同不通过验收。

第五十一条课题验收结论由项目组织单位书面通知课题承担单位;项目验收结论由科技部书面通知项目组织单位,除有保密要求外,向社会公示。

第五十二条未通过验收的项目和课题,科技部将对有关单位或责任人进行通报。其中,因违反有关政策法规和科技计划管理制度未通过验收的,取消其五年内承担支撑计划项目、课题的资格。

第五十三条支撑计划实行绩效考评制度,重大项目要进行中期绩效考评。绩效考评可与验收、中期评估工作结合,同步进行。绩效考评结果将作为以后确定立项、选择承担单位、确定预算、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

第五十四条绩效考评分级组织实施,科技部负责项目的绩效考评,项目组织单位负责课题的绩效考评。绩效考评的具体工作可组织专家组或委托科技服务机构进行。

第五十五条探索建立对项目和课题成果的后评价机制。在项目和课题验收一年后,对其成果应用状况和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第六章知识产权与成果

第五十六条加强支撑计划成果和知识产权的管理与保护。支撑计划取得的成果要按照《科技成果登记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和管理。涉及国家秘密的,执行《科学技术保密规定》。项目、课题形成的知识产权,其归属和管理按照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执行。项目组织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应当加强知识产权的产生、管理和保护工作。

第五十七条鼓励支撑计划成果的转让和转化。课题任务书中应包括成果转化和应用方案,明确项目组织单位、课题承担单位促进成果转化的责任和义务。成果转让和转化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及相应权益等问题,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和科技部《关于加强与科技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执行。对具有重大推广意义的成果,通过协调、利用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等方式,给予继续支持。

第五十八条项目组织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在项目和课题启动实施前,应与各参与单位约定成果和知识产权的权益分配,不得有恶意垄断成果和知识产权等行为。如项目组织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违反成果和知识产权权益分配约定,在五年内不得参与支撑计划。

计划管理范文5

[关键词]企业管理战略与计划实施原则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大纲,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战略管理措施,否则企业的发展只能是空中楼阁,所以,企业战略与计划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内容。企业管理人员只有对企业经营理念有相当的认识,才能对企业发展战略管理和企业计划管理的基本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企业资源的构成

企业只有对自己的资源构成和竞争者的资源构成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市场形势做出判断,保障企业的顺利发展。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掌握自身的资源,才可能做好企业战略管理工作,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一般来说,企业资源包括三大类:企业有形资产、企业无形资产和企业人力资源与组织能力。

在对企业资源有足够了解的情况上,管理者还必须要对企业资源进行聚集。企业市场的竞争优势,多表现在企业资源优势的竞争之上。因此,企业要聚集优势资源,就必须明确企业聚集优势资源的目标。通常情况下,企业聚集优势资源主要有这几个目标:满足企业差异化经营的需要,拥有各种资源;扩大资源量,巩固企业竞争的基础;增强企业有效资源的使用寿命。而一般来说,在发展战略层面上,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企业资源聚集:一是调整资源,这是企业发展成长的稳定与收缩战略;二是增加补充性或互补性资源,这是企业发展成长的一体化战略;三是扩大资源的地域分布,这是企业发展成长的国际化战略。四是增加资源的数量和种类,这是企业发展成长的多元经营战略;

二、企业发展的一体化战略

1.一体化战略的类型。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把一体化战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前向一体化。所谓前向一体化,指的是获得分销商或零售商的所有权,也可以指加强对它们的控制。这种战略主要适用于制造商。企业的管理者明白,如果企业价值链上的前面环节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时,就必须要加强前向环节的控制。举例来说,实施可口可乐公司就充分的运用了这一战略,当它发现决定可12L可乐销售量的不仅仅是零售商和最终消费者,还有分装商时,它就收购国内外分装商,并帮助它们提高生产和销售效率。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借助互联网和直销队伍直接销售自己的产品,就形成了前向一体化。

(2)后向一体化。指的是获取供货方的所有权或者加强对它们的控制。为了从供货方得到原材料或商品,制造商和销售商时常采用这种战略。如果企业当前的供货方不可靠、供货成本太高,或者不能满足企业发展时,后向一体化战略的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再市场解决逐步发展的今天,企业会在全球竞争中,有计划的减少供货方数量,同时加强对它们产品质量、服务的要求,加强对它们的控制。前向一体化和后向一体化相比较而言,后向一体化可能会比前向一体化更可能盈利,但起缺点是降低了企业的战略灵活性。

(3)横向一体化。指获取竞争者的所有权或加强对它们的控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以横向一体化,作为企业全球扩张的主要战略措施。

2.选择标准

关于哪一种一体化战略更有优势,就要看企业自身的状况和发展的需要了。不过总体来说,一体化战略的选择还是有一定的原则可循的。

第一,如果企业的销售商,或成本高,或不稳定,或不能满足企业的销售目标;如果企业没有太多的高质量销售商可利用,而且采取前向一体化战略能使公司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如果企业有销售自己产品所需要的资金和人力资源,而为了通过更好地预见市场对自己产品的需求来稳定生产时,企业可以采用前向一体化发展战略,发展自己的实力。

第二,当企业的供应商或供货成本、不稳定、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当企业供应商数量少,但是需求方竞争者数量多,为维护这些原材料的价格稳定时,企业一般可以选择采取后向一体化发展战略,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

第三,当企业不会被政府指控垄断企业;企业所在的是新兴产业;企业规模的扩大可以为企业提供很大的竞争优势;企业具缺乏管理经验或特定资源无法发展时,企业可以选择横向一体化发展战略,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

3.实施原则

一般来说企业实施一体化发展战略,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采用低成本扩张策略。从企业长远的发展角度出发,企业对希望加盟的中小企业,要慎重对待。

(2)对新加盟企业要注意系统的投入。为了保证新加盟的企业,能够为本公司带来收益,就必须要在充分利用新企业原有资源的同时,有针对性的对给予启动资金的支持,同时设立财务总监,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对新加盟企业的财务运作进行全程监控;根据新加盟企业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在技术设备或销售服务上给予支持,如派遣销售总监,负责为新企业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改造新加盟企业的管理模式,使之与总部经营管理模式有联系性,导入新的管理模式,改造旧的管理系统,注入新鲜的思想观念等。

(3)充分利用原有企业的人力资源。对被兼并企业,经过治理整顿的前期工作后,基本应由原班人马负责,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调动企业原有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4)重视企业文化的融合。在兼并企业的过程中,管理者必须意识到不同企业文化的差异,在把新的企业文化灌输到被兼并企业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实际的需要,平等地对待新加盟企业的优秀企业文化,在保证与总企业文化一脉相承的前提下,认真地继承和发扬新加盟企业的企业文化,实现文化的融合。

(5)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是企业兼并的基本原则。企业在扩张过程中,要客观看待事实,不能过分主观,兼并谁、兼并方式、投资多少都应由兼并企业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自己决定。

三、企业发展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事实证明,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是企业寻求新的市场发展机会的有效战略。特别是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要壮大发展,就必须从国内走向国外,走向全球。当前,我国的企业如海尔等大型企业,也在逐步发展成为国际化经营的企业。一般来说,企业进入国际化经营轨道,要经过四个阶段的发展。企业必须要保证在每个阶段都顺利完成预期目标,才能完成企业在一国谋棋布阵的基本任务。通常来说,随着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企业就会考虑从一般的国际化经营企业发展成为多国企业,以便能够更好的为企业谋求国际产业分工的利益。

1.目标市场的选择。在这里要提出的是,企业管理者,在战略的制定上,特别是在国际化经营的战略选择上,首先必须要谨慎选择目标市场。目标市场选择的成败,决定了企业国际经营战略的成败。例如,索尼公司在进入美国市场前,就为了适应美国消费者的需求和爱好,专门派了一批经营专家和技术专家去研究怎样设计产品,同时还请美国颐问帮助策划怎样打进美国市场。毕竟,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只有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才能最后确定自己的目标市场。

2.海外子公司的管理问题。如果企业决定实施国际化经营,那管理层首先考虑的就是海外子公司的产权问题。那如何处理海外子公司的所有权问题呢?一般情况下,企业对海外子公司的产权处理有这几种:全资所有、多数股份所有、少数股份所有和租赁等。通常情况下,选择何种方式是要根据企业所经营产品或相关技术的独创性和竞争地位,如果是需要保护知识产权的技术,就要尽可能控股或全资经营。

其次,还要考虑其他需要控制的事项及控制的程度。对海外子公司的管理问题上,管理层应该考虑是否找个理想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经营。同时还要考虑当地法律法规的限制条件等。因为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些行业不允许外资控股的,这时企业就考虑采取少数持股的方式,而如果是企业处在海外经验不足,或者没有足够的海外资源,则应该首先考虑通过合资方式来进入海外市场。

再次,在企业实施海外经营战略的过程中,管理层必须保证管理人员和管理方式实现本地化战略,这样有利于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经营环境。当然,在这过程中企业应该注意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管理上的控制问题,即可以采取子公司的总经理由当地人担任,而财务、研发、市场信息等企业关键部门的负责人则由母公司派出的办法。人才问题,也是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准备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的企业,一般都有自己的人才开发计划。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的战略与计划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企业管理层应该注意对企业发展状况进行科研调查,根据市场发展形势,制定各种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战略,保证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计划管理范文6

[关键词] 工程管理 计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管理与计划管理的概念

1工程管理概念

工程管理是指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内的所有工作进行设计、规划及约束,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实现经济效益的生产经营目标。由此可见,工程管理并不是单纯的学术问题,更关乎着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的具体问题,以及实现工程管理“质量、进度、成本”三大管理与控制目标的和谐问题。

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工程成本三大目标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既存在着矛盾又存在着统一。要想有效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必须合理确定三大目标,找到三大目标之间的平衡点,才能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经营管理目标。为了促进三大目标和谐发展,应当做好以下管理工作。

1.1工程项目计划管理大型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是纷繁复杂的,瞬息万变的,没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完整的工作计划难以保证所有工作有制可循、满足工程项目施工和业主的要求。计划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全面收集与工程项目相关的资料和数据,经过科学分析和评价后制定一份连贯的、一致的计划书。并保证计划书具有高度的可行性、机动性,以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施工现场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计划内容,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

1.2确定工程管理各阶段的任务及目标

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应当将工程项目实施的所有工作细化,并确定每个细化工程的任何及目标。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各项任务及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价,及时纠正和改进工作中不良行为,保证工程项目整体目标的实现。

1.3管理和控制工程进度

工程进度作为工程项目管理三大目标之一,其管理工作从项目建设书批准之日就应当抓紧运行。工作人员应当充分分析和考虑各项施工活动之间的依赖关系,确认各项建设活动所学时间,然后制定工程进度计划,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变化作出适当调整。倘若遇得大型建设项目,工程进度控制决不能仅仅控制承包商的施工进度,应当对建设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尽享控制。比如,材料采购、机械设备租赁等。

1.4管理与控制工程成本

无论发包商还是承包商,经济效益都是其经营管理的主要目标。因此,对工程项目建设资金进行管理与控制是其关键环节和必要内容,也是将成本投入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的有效措施。在工程项目成立后,相关人员应当结合工程量、定额套用及单位单价等内容计算得出工程所需的直接建设资金,加上其他间接资金汇总工程的总成本,然后编制科学的概预算,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

除此之外,在工程施工阶段更要合理控制与管理工程的建设资金,进行限额投入,避免造成资金浪费或追加成本投入等不良情况发生。比如,通过有效控制设计变更减少承包商索赔等。

2项目管理计划的基本概念

计划是任何一个组织成功的核心,它存在于组织各个层次的管理活动中。管理者的首要职责就是做计划。管理者要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确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的过程。

项目管理九大知识领域中,几乎每一个领域都涉及到项目管理计划或其子计划的规划过程。主要包括项目管理计划、范围管理计划、进度管理计划、费用管理计划、质量管理计划、过程改进计划、人员配备管理计划、沟通管理计划、风险管理计划、采购管理计划、合同管理计划、项目验收计划等。现在简要介绍一些这些计划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2.`1项目管理计划

项目管理计划是项目的主要计划或称为总体计划,它确定了执行、监控和结束项目的方式和方法,包括项目需要执行的过程、项目生命周期、里程碑和阶段划分等全局性内容。项目管理计划是其各个子计划制订的依据和基础,它从整体上指导项目工作的有序进行。

2.3范围管理计划

范围管理计划是项目管理团队确定、记载、核实、管理和控制项目范围的指南。

2.4进度管理计划

进度管理计划中需要确定制定项目进度表的格式与控制项目进度的准则。

2.5费用管理计划

费用管理计划中需要选定费用管理的模板,制定费用规划、结构、估算、预算和控制的标准。

2.6质量管理计划

质量管理计划需要说明项目管理团队如何执行实施组织的质量方针。

2.7过程改进计划

过程改进计划需要详细分析过程分析的具体步骤,包括过程测量标准、过程改进目标等内容。人力资源配备管理计划人力资源配备管理计划是规划项目人力资源的获取、使用、遣散安置等的文件。

2.8.沟通管理计划

沟通管理计划需要确定利害关系者的信息与沟通需求,主要内容包括什么人什么时候通过何种方式获得何种项目信息。

2.9.风险管理计划

风险管理计划需要描述如何规划、安排与实施项目风险管理。该计划为后续风险识别、风险定性分析、风险定量分析、风险应对规划和风险监控等工作提供指导。

二、施工计划管理措施

(一)充分利用管理软件丰富的项目管理功能实施计划管理

目前流行的P3、Project等项目管理软件具有强大的管理功能,特别是P3软件,能够站在企业层面进行项目管理,具备公司层面的全局资源管理能力,从机械、人员等各个方面进行统一调配,从数千条甚至几万条作业中轻松筛选项目的关键路径,整体计划的更新更加轻松,并通过设置分类码、过滤器等,随时筛选自己需要的信息,并具有丰富的视图功能。项目管理软件应用的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充分利用了自动计算功能,实现了直观的目标计划管理;二是充分利用资源加载功能,实现了自动进度百分比计算。

利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计划管理,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促进计划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电网工程应成立以项目总工为首,P3专工、项目工程部主管和各专业技术组长为成员的P3软件应用开发小组,开办多期P3软件基础培训与提高班,对与工程管理相关的所有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P3软件应用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训,达到人人了解P3的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法,并能熟练应用。

(二)编制工程进度计划

详尽、合理的进度计划对电网工程的顺利实施及按时完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工程的经济效益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能体现出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因此工程项目开始之初,工程项目负责人应组织各专业负责人根据工程里程碑计划要求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全方位考虑工程各方面的情况,在技术、方法、手段方面提前整体筹划、综合安排、周密布置,以免顾此失彼。同时应提前对工程风险进行分析,制定相应预案,最大限度减少对工程实施的影响。

三、工程管理中的计划管理要求

为保证安全与进度相互平衡,应进行安全风险分析、编制施工方案、切实执行各项安全措施、确定合理工期、不赶工、不抢工,确保工程施工安全顺利进行。如工程确实需要赶工,则要做足相应安全措施,加大现场安全管理力度,投入更多的人力及工器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在工程建设中,质量的重要性不容质疑。只有质量满足国家规范及设计要求,才能确保电网工程安全可靠运行。所以施工单位必须明确: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质量第一、工期第二,并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所以应根据业主的工程里程碑计划,综合考虑企业的资源情况,确定合理工期,制定合理进度计划,使工程施工顺利均衡进行,以保证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结语】

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具有开拓性的工作,其主要目的就是保证项目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无论是发包商还是承包商,作为一种经济组织都以追求最优化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因此,工程管理工作应当围绕这一生产经营目标展开和运行。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工程建设项目采取不同的工程管理程序与方式,确保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杨洪林 冶金机械大修计划、工程管理探讨 《科技信息》 2011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