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愉悦与苦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愉悦与苦恼范文1
上高中了,学习压力大了,快乐幸福的时光似乎距离儿子越来越远了――儿子整天一副劳累不堪、极不快乐、极不幸福的样子,这让我很心痛。
记得儿子上高中之前,是一个极活泼、极快乐的调皮小子,整天都是乐呵呵、美滋滋的模样――那时,他的内心里充满着阳光和幸福。
可是,上了高中之后,儿子的性情忽然有了变化,我逗他乐,他乐不起来,我让他美,他缺乏美的动力。儿子的心里似乎满是阴霾和困苦。
我问:“为什么整天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
儿子叹了一口气,说:“学习压力老大了。身边似乎有数不清的学习高手在压迫我,我怕成绩不如人家,考试要是排不上好名次,多丢人呀。”
儿子上初中时,是个好强、好胜的孩子,成绩在班里一直是“排头兵”。可是进了高中以后,“能人”多了,儿子以前那“顶呱呱”的成绩受到了挑战――他怕自己在“高手如云”的高中生队伍里败下阵来,所以学习的压力挺大。
因为有压力,所以不快乐;因为怕失败,所以不幸福――学习压力成为挤压儿子幸福空间的主要原因。
我很是“心痛”儿子不幸福、很苦恼的成长状态,但我一时又找不到劝慰儿子“宽心”,重拾幸福的好办法。
呀,儿子丢了“最爱”
周末,我清理地下室的杂物。
我看到一只足球静静地躺在角落里,已经“蒙尘”许久了。呀,最爱踢足球的儿子,已经好久没去踢足球了吧,应该是上高中之后他就丢掉了自己这项最大的爱好。
上高中之前,儿子是一个“足球小子”,踢球“有瘾”,并且“球技”颇高――每次组队对抗,伙伴们都愿意与儿子“一帮”,因为只要儿子在哪一帮,哪一帮准赢。
每次踢完了足球,儿子都是幸福无比――满脸的汗水,总会浇灌出幸福的笑容和心境。记得有一次儿子踢完了足球,回到家里大唱“嘻唰唰”,幸福快乐的感受似乎是从心田里源源不绝地流淌出来的。
上了高中之后,我问过儿子:“怎么不去跟人家踢足球了?”
儿子总是苦恼地回话:“没心情,没时间啊。”
是的,那么多的试卷还没有做完,当然没有时间去踢足球了;考试成绩总比别人落后两三分,当然没心情呀。
高中的学业压力,让儿子不得不放弃了“最爱”的足球。可是足球曾经是儿子的幸福源泉呀,没了与足球相伴的成长,这不是等于自断幸福之源吗!
走,老爸陪你踢足球
我跟儿子谈心。
我把那只蒙尘的足球放到儿子面前。儿子眼里立即闪出愉悦的火花,他一定是回忆起了自己在足球场上飞驰腾跃的。
但是,儿子眼里愉悦的火花只是一闪而过。我知道,儿子是觉得学业的压力不允许他对足球有过多的“迷恋”。
我用“辩证法”开导儿子:“把学习搞好的想法是对的,但让心情愉悦起来的想法也是对的。踢足球和学习之间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甚至踢足球带来的幸福愉悦感会冲刷掉学业压力的郁闷,让压抑的心绪得到释放,学习的效率会更高呢。”
儿子问我:“你的意思是我这样一个高中生,还可以继续踢足球?”
我回答:“当然可以继续踢足球了!谁也没有规定高中生就不可以踢足球了呀。”
“可是,我的好多同学已经都不踢足球了――我也找不到踢足球的伙伴呀。”儿子想去重新拾起自己曾经的“最爱”,可是又有些犹豫。
我一脚勾过足球,给儿子打气:“老爸可以陪你踢足球呀。你可别小看了老爸的球技――当初老爸上高中时,可也是学校里‘红极一时’的大球星呢。”
“爸爸,你是说你上高中的时候也踢足球?”儿子惊讶地问我。
“当然踢喽,我踢球,我青春;我青春,我幸福――是我们上高中时的响亮口号呢。”我连忙跟儿子“透底”。
“是嘛。”儿子经不住我逗,笑起来。
“走,咱们到球场上比试一下谁的球技高!”我向儿子发出了挑战。
“比就比,不怕你。”儿子脸上突然就有了“青春意气”。
儿子一脚勾起足球,跟我一起奔向足球场!
用“最爱”守护幸福
在足球场上,我当守门员,儿子进攻。
儿子在足球场上带球晃了一圈,然后直攻“城下”,他飞起一脚――足球在我眼前划过一道长弧,带着呼呼的风声,直奔球门而来。我一个鱼跃,想把足球挡在门外,可是动作稍稍慢了些,儿子踢过来的足球已经划过我的手指尖,破门而入,着实地撞在球网上!
“进了!”对面儿子发出欢悦的呼喊声――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听到儿子如此欢悦幸福的呼喊声了。
我和儿子的“攻防表演”,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观战。观战的人渐渐也加入到“足球攻防”战中来,于是大家分成两队开始了“正规比赛”――我则成了吹哨的裁判。
儿子在人群里前突后冲,飞驰腾越,一扫学业压力的郁闷,终于寻回了久违的快乐和幸福!
足球踢完了,我问儿子:“还压抑吗?还苦恼吗?幸福吗?”
儿子说:“不压抑了,不苦恼了,很幸福!”
愉悦与苦恼范文2
叶老师:
您好。
我今天收到的快递:一个17寸的显示屏,一双买给我弟的鞋子,一双我老公的鞋子,一套我老公的保暖内衣,我的一件打底T恤,一条裤子,一件马夹,一个电压力锅,三双棉拖。
我默默地把一部分塞到我的大包包里,把一部分放我娘家,光明正大地把压力锅跟显示屏放回家,因为只有这两个,是用得着的,也是家人同意购买的。
我发现,我网购上瘾了。我一次最多往银行卡里存1000元,然后一两天就用完了。每次我都跟自己说这次用完就不再买了,咬牙跺脚地发誓,但总是做不到。再这样买下去我们家就破产了。
说说我的经济收入,我老公除去社保、油钱、饭钱、姻钱、应酬之外每个月能交回7000块。我开了一家店,雇了俩员工,我在家带孩子,大约一个月除去开支能赚一万元,所以我们加一起也有将近两万的收入。房贷已经还清,欠了我父母大约10万元,我妈也不催我们,我们也没压力。我老公的钱是交给我的,但我怕他说,从来不动,花的都是自己的钱。
我接触网购不是很长时间,我这人平时买东西是特别爽快的那种类型,没怎么看仔细就付款了,所以家里闲置了一大堆花了不少钱买回来的东西。现在商场的衣服鞋子包包越来越贵,所以我才转成网购,开始也是朋友推荐买回不少物美价廉的好东西,后来不知道怎么的,除了菜以外,家里的东西几乎全部来自网购了。
后来接触了一些团购网,悲剧才开始,我欲罢不能了。每天早上一睁眼,我就想看有啥便宜可淘,看见很多人抢的就马上下手,买回来大都不实用,而且我从来没有退过货。我觉得钱也不是很多,还要出运费,挺麻烦。我一年半的网购信誉度就升到三个钻石的级别,后来老公知道了我的购物网号,我怕他查,就重新注册了一个,现在又是两钻了。我快疯了,我控制不住。
我把收快递的地址分成我店、我家、我妈家、我朋友家,我老公经常说我不要买得太疯狂了。他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呀,我最多时曾一天收到30个快件。
我没有分辨能力,只看到多人买的,就下手了。我曾经试过把银行卡剪掉,坚持不到两天,上网看到有想买的东西,就用信用卡付,信用卡欠费太多,就让朋友帮忙代付。
我就像中邪一样,自己挣的钱基本不够我用,存了多年的私房钱也用了三分之一。如果被老公发现,不知道会不会有家庭破裂的可能呀。
小苦恼
心理解读
您好。
小苦恼,我得很惭愧地说……有时候,我有与你一样的苦恼。
常常工作到深夜,身体很疲倦大脑却很亢奋,我不能工作也无法入睡,我就去网购……
然后,正如你想的那样,没几天,快递来敲我的门。
也有些时刻,心情沉重,为了人、为了事、为了自责,于是刹那间决定“宠爱自己”,一洒千金是最容易的,到那千金换就的货品到手,我只能苦笑:用自己的钱来宠爱自己?我少买几件衣服还能少工作几天,不也是一种宠爱吗7
你看,我也和你一样,有过这样的小苦恼。
于是我渐渐发现,网购和网游相仿,都能提供刹那的满足,弥补生活中的不如意。它带给人的成就感,能让人满意地入睡,而它带给人的大烦扰,那些狂乱的自责,又化作压力,更需要慰藉……恶性循环如此展开。
所谓上瘾,无非如此。
生活中,越大的满足感越难以实现。写个长篇小说,要廿载辛酸泪;完成一次创业,也许是三代人,甚至连小而又小的,比如:减掉五斤肉,不论是残酷的“21天减肥法”还是台湾MM的“听我的就会瘦”,都至少要三周或者四周。相应的,我们就转向简单容易的:一顿好饭,一场小小的牌局,或者一次简单的网购。
都听说过“好饭不怕晚”,都知道“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但真到了自己头上,我们都是这么焦灼,我们要立刻满足,一秒都不能等。秒杀带来的愉悦,瞬间压倒一切。
也许你会自问:你生活中,缺乏成就感吗?是因为长期宅在家吗?是有其他的不如意吗?这个能否改变?真的,上班有好处,有时候,连追赶上一辆正待绝尘而去的公车,都让人心满意足一上午。
如果不能改变生活方式,那么就想想,能不能用其他方式来给予自己快乐。比如,每天试制一道新菜买原料做菜几个钟头,如果量大,家人能吃两天,他们的啧啧赞叹也能让你愉快许久。
愉悦与苦恼范文3
笑可以分作许多种类:有微笑、欢笑、开怀大笑,有痴笑、苦笑、含泪的笑,有冷笑、暗笑、奸笑、疯狂的笑……最动人的笑是发自内心深处、亲切而又温馨的笑。
美好的笑,开心的笑,是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笑是增进健康的一味灵丹妙药。经医生临床验证,笑还能消除神经系统的紧张,达到“乐以忘忧”的医学效果。笑有助于全身活动,让精神放松,使肌肉得到锻炼。笑有利于增加肺活量,少患呼吸道疾病。笑可以加速血液流动,促进血液循环,使心脏跳动更加有力。笑可以使胃肠蠕动频繁,有助于消化系统,从而提高腹中食物的吸收效果。大笑之后,全身肌肉、骨骼和筋腱都得到了一次有效的锻炼。经科学验证:笑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推进细胞的新陈代谢,调节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的功能。一句话,笑是一帖老少咸宜的“长寿剂”。
笑具有极大的能量:它能融化千年的冰、万年的顽石,甚至坚硬的钢铁;笑能化干戈为玉帛,使敌人成为好友;笑能把郁结的苦恼变成欢乐的种子,让快乐洒满人间。
笑是一种心理学,它可以广泛应用于人际交往之中。笑口常开的人比整天哭丧着脸的人更具亲和力,更便于与周围的人融为一体。
笑是一种“生产力”,售货小姐的莞尔一笑,给顾客送去春天般的温暖,有助于顾客慷慨解囊购物。
笑又是一种剂,它可以缓解相互之间的一些小摩擦。假如您在无意中损害了别人的利益,只需微微一笑,表示自己的歉意,或者说一声“对不起”,对方会顿时怒火熄灭,并且回报您一个甜甜的微笑,聊作礼尚往来。
笑声比皱眉头强多了。92岁的德国生物学家农涅在接受荣誉奖章时,他幽默地说:“一个人皱一下眉头,需要牵动30多块肌肉,而笑一下只需牵动13块肌肉。所以,笑一下所消耗的能量远比皱眉头节省得多。因此,我奉劝亲爱的同行们和朋友们,请常常笑吧!”
朋友,您不必为自己周围发生的纷繁琐事感到苦恼、忧愁或者烦躁,而应当泰然处之。人的一生只有八九十年光景,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刹那,不愉快的事情都是暂时的,没有必要为那些针头线脑的小事而耿耿于怀,不愉快稍纵即逝,曙光就在前头,美好的未来正在向您频频招手。我们应当笑眼看人生,让人生的每一个音符都充满欢乐和笑声,这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如果您能做到一天三次开怀大笑,那么,您不但神清气爽,心胸开阔,无烦无恼,而且还可以无病无痛、延年益寿、长命百岁。这是因为,笑是健康情绪的正常抒发,笑也是心情愉悦的外在表达。著名诗人臧克家说得好:“生活,在笑声中会更加美好。人们,在笑声中会更加健康长寿!”
愉悦与苦恼范文4
高中时作为一名理科生,我很明显地表现出对数、理、化的异样偏爱,现在突然来到一个文科院校,还要学习专门与文字打交道的新闻学专业。我真的很怀疑我毕业后是否能以此为生。越想越烦了,我索性什么都不带就下楼了。
走出了宿舍楼,才发现不知在什么时候天已经放晴了。连日的阴雨带来的压抑被久违的太阳驱散开去。空气仿佛都被泻下的阳光冲洗得格外干净,从而变得异外的透明。远方的建筑此时看起来是那么的明净,让我的心在此刻有一种难以言语的欢欣。最让我意外还是天空飘着的棉花糖似的白云。在这个熙熙攘攘、昼夜不分的城市,这还是我第一注意到她的上空也还会有这样的白云。我的嘴角不自觉上扬,心中顿时更加愉悦。
随意走着,来到了小操场。在这样美丽的日子里,正如我前一秒预想的那样,操场上聚集了不少的人。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游戏或是学习。一阵阵的欢声笑语传进我耳朵里,让我不自觉的想着:也许,他们有着比我更深的苦恼,但他们此刻是如此的欢欣,并没有像我这般焦躁不安。或许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去消除他们内心的苦恼吧。我的方法在哪里呢?尽管我还不知道,但我似乎有些坦然了。
出了小操场就拐到了后街。举目四望,这里总是有那么多的人,全然一副热闹繁华的景象。也许有序也是一种祥和吧!
越往前走,一种音乐也越清晰了。音乐不算悠扬动听,但绝对是一种十分欢快的感情。我缓步向前,之间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街边吹奏着一种我不知名的乐器。一个打结的裤管告诉我们:老人只有一条腿。老人脸上填不平的沟壑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他苍苍的白发也在为他讲述着生活的不尽人意。他的衣服很朴素,也很干净得体。路过的行人纷纷向老人面前的一个盒子里放进一份自己的心意。老人会停下来对行人说声谢谢,接着更加卖力地吹奏起来。我也想送他一份心意,但手伸进空空的口袋才意识到自己什么也没带。
我驻足在他对面路边,才发现老人竟然一直都是在用鼻子吹奏。如果前一秒我是在对他表示同情,那么那一秒后就只有敬佩了。他吹奏的音乐真的不动听,但我相信他绝对是在演绎着一支十分动听的曲子。
我走到快要转弯时又回头看了一眼。虽然我出门时也没有戴近视眼镜,但就在那一眼中,我很清楚地看到老人的身体伴着他的音乐在摇晃,头在摇晃,那脚也在摇晃。他陶醉在他的音乐里了,他再苦的生活对他来说也不那么苦了。
上楼之前,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天空,那棉花糖还在天上,我感觉心中有了一份已将它吃到嘴里的甜蜜。今天的阳光是不算艳丽,但谁能确定明天不会是个晴天呢?
愉悦与苦恼范文5
家长们对这位父亲的困境感同身受,各自都举了好多自家孩子“不听话”的例子,也帮着出了不少主意。不过,我认为首先得找出这类困境背后的症结。
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做过一个非常经典的“打弹球”试验,研究儿童在不同成长阶段对“规则”的认识。试验发现,0~2岁的儿童玩弹球时没有任何规则概念,纯粹按照自己的欲念和运动习惯玩。2~7岁时,儿童开始模仿别人玩弹球的方式,接受外部给予的规则,但不会在意一起玩的其他儿童是否遵守同样的规则,所以他们常常同时在游戏中感觉获得了胜利。7~10岁时,孩子们渐渐开始意识到,如果能在团队中获得足够的支持,玩弹球的规则其实是可以改变的―他们可以参与规则的制定。这种阶段划分只是一种大致情形,具体到每个孩子,可能会存在一些上下浮动。
我们要知道,上文那位父亲纠结的放牙刷行为,在孩子眼中的意义和在成人眼中是完全不同的,对孩子来说那只是一种游戏,而“牙刷头朝哪放”就是游戏规则。那位父亲面临的情况,有可能是他的孩子晚熟,还处在第二阶段,也有可能是他的孩子早熟,已进入第三阶段。
如果是前一种状况,家长应该提醒自己,不要对孩子有过度的苛求―处于第二阶段的孩子无论跟谁一起玩,其实都还是自己一个人在游戏,他既不会在乎同伴的游戏规则为什么和自己不一样,也不会用同伴的游戏规则来约束自己。既然对孩子来说,放牙刷只是游戏,那么他就不会刻意遵循玩伴(这里是家长)所强调的规则。这个阶段的孩子,“他的愉悦仍然在于发展他的技巧,执行他为自己订下的一些新玩法”。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放牙刷,只是在追求一种本能的愉悦,他可能对牙刷头很感兴趣,愿意一再尝试把它插到杯子里;也可能只是根据刷牙时的惯用手势,顺势方便地把牙刷头朝下放进了杯子里。
如果孩子已经进入第三阶段,作为家长,可能就需要意识到,孩子真正感兴趣的已经不是“放牙刷”,而是“放牙刷的规则”。进入第三阶段的孩子,玩打雪仗时,愿意花费很长时间来一起制定规则,怎样组队、如何攻击、区域分隔、违规者如何惩罚等等。皮亚杰认为:“儿童乐意玩这些复杂的游戏,就证明了儿童追求的目的,是这些规则本身。”换句话说,不是打雪仗带给孩子们乐趣,而是打雪仗的游戏规则,比如惩罚体系,带给孩子们乐趣。将事情放到成人身上或许就更容易理解了,当大人们沉迷于麻将、牌九中时,带给他们乐趣的,往往正是这些游戏背后的奖惩规则。回到放牙刷这件事,孩子或许正在尝试改变规则的乐趣,所以一再忽略爸爸的要求―他希望成为制定规则的参与者。
无论哪一种情况,那位苦恼的父亲都需要先做自我反思,在心态上回归对孩子的充分理解。孩子的心理发育过程,比身体发育过程复杂得多。父母如果不能准确地体察到孩子所处的心理发育阶段,就不免对孩子产生种种“非分”的要求。
愉悦与苦恼范文6
小作者:刘源
赣州市文清实验学校
六一班
刚刚抖完一身的稚气,刚刚放飞完美的天真,青春的微笑绽放了吗,青春的脚步迈开了吗?
——那,我的青春在哪儿呢?我问青春,她不语!
镜子里,那不再被人捧起亲下的脸蛋是青春吗?不,应该不是。学校里,那无休止的课堂加“作业”堆是青春吗?不,不能解释。青春的问答便这般缠着我不放。吃饭时,我的心思搜索青春;上课时,我那思维突然出轨,围着青春打转;默默时,青春更喜欢从我心底冒出来,像春天雨后的春笋,时时把头探出大地。就这样,青春成了我一直苦恼的问题。
从他人口中得知,火爆脾气,一份狂野,就是我踏入所谓青春期的明证。我先竟一阵雀跃,但随之便是疑惑:难道这就是青春,这就是我要找寻的青春?非要在平淡无奇的日子里翻点小黑浪就是我的青春?非要做儿时“不乖”的事,做同龄人“羡慕”的事,做大人所厌恶的事就是我的青春?青春,真的是那头发的彩色,刘海的长度,眼中的美瞳,脸上的粉底么?青春真的是逃学成功时心中满腔的愉悦么?青春真的是是那无法无天,与世无争的日子么?即使,我刚刚踏入过青春的门槛,也未曾经历过如上耳闻的传奇,但是聪明的,青春,那,难道真的是你吗?
我问青春,她不语!
青春,或许,我确乎是要开始踏足,无法逃避。妈妈见我略显迷茫,在一个很美的有太阳的清晨,拉着我的手,贴近我耳边,轻轻告诉我:其实呀,青春!便是你身在其中却不知道,当它悄悄挪移脚步离开后却让你一辈子都回忆的东西。
我可以相信妈妈吗?
我问青春,她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