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的第一节。从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内容相当丰富,为教师在教学中渗透STS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科书是从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出本节内容的,然后举例介绍了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的危害,接着讲述细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实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3.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提高收集资料、交流表达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建立细菌与真菌与其他生物类群的关系,明确细菌和真菌的分解者地位,形成生态学观点,通过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现象奠立辩证唯物注意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基础。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2.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深入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升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腐生);
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寄生);
3.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可以与动植物共生。
(二)难点
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细菌和真菌可以与动物、植物共生。
三、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新旧知识联系;培养学生概括表达能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让他们能够说明各个实验方案可行或不完善的道理;为学生学会选择最佳设计方案打下基础,提高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以三个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如果没有植物,这个世界会如何呢?若没有动物,这个世界会如何呢?若没有细菌和真菌,这个世界会如何呢?
(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腐生)
1.出示腐烂的梨或苹果或者播放苹果腐烂的快放视频
让学生边看视频边思考问题:苹果为什么消失了?谁让苹果消失的?消失的苹果变成什么了?为什么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出示“真菌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
提问:谁能以二氧化碳为例来说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由此可以看出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的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地球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坟场!可见,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着分解者的作用。
3.技能训练
为了能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组织安排学生分小组提出至少三种实验方案。然后,阅读“评价实验方案”,各小组讨论思考题并作记录,选出代表与全班同学交流,组内其他成员补充,选出最佳设计方案。设计本训练关键在于让学生领悟到设置对照组时,要根据实验目的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呢?
(三)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寄生)
1.细菌、真菌使人患病
教师展示图片:细菌性疾病:链球菌、丹毒、猩红热、真菌性疾病:体癣、足癣等图片。请患过病的学生讲解症状和感受,尤其是足癣病因、症状、预防等内容。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疾病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吗?强调:由真菌引起的疾病传染性很强,患者的手或脚接触物品,别人再接触时也会传染上真菌病,所以我们要注意平时的生活卫生。
2.细菌、真菌可引起动植物患病
展示水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毒等图片,并对这些疾病做一简要介绍。然后提问:我们该怎样防止动植物或人类患病呢?细菌和真菌会给动物带来危害,使农作物患病,那么我们能否利用细菌和真菌的寄生这一现象,来帮助农业生产呢?引导学生阅读“以菌治虫”的内容,辩证认识细菌真菌的作用,进而思考:细菌和真菌会使人和动物患很多种疾病,它们对人和动物有没有有利的方面呢?
(四)与动植物共生
1.地衣
教师展示出地衣的图片以及地衣构成的模式图,讲解地衣中两种生物的密切关系:
提问:能否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共生生物的关系?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共生现象?
2.根瘤
出示豆科植物的根瘤、以及根瘤菌的相关图片,提问:它们两者是怎样依赖着生活呢?
教师介绍有关利用紫云英作绿肥的实例,提问: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提高土壤的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现在化肥生产很发达了,为什么还要用这种“生物固氮”的方法来提高土壤肥力,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呢?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植物,并不是豆科植物,而是禾本科植物。我们常吃的各种粮食,如水稻、小麦、玉米都属于禾本科。但一般情况下根瘤菌不会与它们共生。所以种植期间,需要施用大量的肥料,尤其是氮肥,才能保证其产量。而这一方面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化肥生产又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假如这些粮食作物的根系上也有根瘤,那该多好呀!如何才能让根瘤菌喜欢上粮食作物的根呢?这是目前农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你会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投身到这样一个足以改变世界命运的事业中去吗?
3.动物与细菌
教师展示地衣的图片及地衣构成的模式图,讲解地衣中两种生物的密切关系,提问:什么是共生?能否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共生生物的关系?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共生现象?
出示豆科植物的根瘤、以及根瘤菌的相关图片,提问:它们两者是怎样依赖着生活呢?
教师介绍有关利用紫云英作绿肥的实例。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提高土壤的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问:现在化肥生产很发达了,为什么还要用这种“生物固氮”的方法来提高土壤肥力,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呢?
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植物,并不是豆科植物,而是禾本科植物。我们常吃的各种粮食,如水稻、小麦、玉米都属于禾本科。但一般情况下根瘤菌不会与它们共生。所以种植期间,需要施用大量的肥料,尤其是氮肥,才能保证其产量。而这一方面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化肥生产又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假如这些粮食作物的根系上也有根瘤,那该多好呀!如何才能让根瘤菌喜欢上粮食作物的根呢?这是目前农业生产中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你会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投身到这样一个足以改变世界命运的事业中去吗?
4.动物与细菌
提问:我们该如何看待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包括人类)的关系呢?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用图解方式归纳动物与某些细菌的关系,了解动物胃肠中的某些细菌与该动物共生。如:草食性的动物如牛、羊、骆驼、兔子等,在其胃肠内,也存在着细菌。细菌可以帮助动物分解植物中的纤维素,而动物的胃肠也为这些细菌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的场所,它们两者是共生关系。人的肠道里也有大量细菌,如大肠肝菌,其中有些细菌能够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人的身体也有一定益处。所以,我们平常应多吃一些含纤维的蔬菜和水果。
(五)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和评价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仿生方法;产品设计;应用分析
仿生设计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启示,仿生学提出的时间虽然并不长,但是他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却非常客观,在科研、生活很多方面都有应用。自然界中的很多生物进行优化是为了更好地适应自然界,而人类根据这些生物进行产品设计,不仅增加了产品的美观性,而且设计出的一些科研应用产品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1 仿生法概述
仿生方法在产品设计中应用非常广泛,也是产品设计中新颖的设计理念。仿生设计学与旧有的仿生学成果运用不同,它主要是以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形”、“色”、“音”、“功能”、“结构”等为研究对象,有选择的在设计过程中应用这些特征原理进行的设计,同时又结合仿生学的研究成果,为设计提供新的思想、新的原理、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在某种意义上,仿生设计学可以说是仿生学的延续和发展,是仿生学研究成果在人类生存方式中的反映[1]。现实中很多产品的设计都是根据自然界中有趣的生命形态进行模仿,设计出新颖实用的生活用具或是其他方面的产品。这些仿生产品虽然结构看似简单,却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 仿生法对于产品设计的重要作用
仿生学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对于培养产品设计的新视角提供参考。仿生学遂与产品设计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大自然中存在着众多的生命形态,这些生物不断地为更好地适应自然界的生存而优化自身,在不断地进化过程中,他们的形态、色彩都有了很多变化,让世人为之美丽而惊叹。同样,这样美丽的变身也给产品设计师们更多设计的灵感,丰富了现代设计的结构。正如某位著名设计师说过“艺术设计的灵感应该来自自然界生命所体现的真理之中”。(2)仿生法运用到产品设计中符合现代人对于自然的追求心理。科技的发达,生活水平的提高,让很多人更倾向于自然,倾向于简单。利用仿生学对产品进行设计,这些产品大都是源于自然,迎合了人类追求自然的心理。其次,通过仿生学设计的产品外观更加可爱,幽默,对于高压环境中工作的人们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激起人们快乐积极地生活方式,同样也是对于珍爱生命的一种内在呼唤。
3 仿生法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仿生学在产品设计中一般是通过对自然界中生物形态特征以及对信息处理方式的应用,但是产品设计过程中根据产品的不同特点或功能,仿生学的运用方法也有所不同。根据对这些仿生产品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将仿生法的运用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法:(1)通过仿生方法在产品设计中的逼真程度。根据这种产品中生物的逼真程度,可以分为抽象仿生和具象仿生。抽象仿生是对要模仿生物的形态特征进行概括,抓住生物的形神特征,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围绕生物的主要特征采取的变形,这种抽象模仿的运用主要是体现产品的象征意义。具象仿生多用于儿童玩具的设计,通过根据生物的具体形态对产品进行设计,主要是凸显产品的可爱外观,为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缓解现代生活的压力。(2)按产品设计中被模仿的数量划分。这种划分方法可以分为单一生物体仿生和组合生物体仿生,这种划分方法很简单,单一生物体仿生就是在产品设计中之运用一种生物的形神特征或是其他的功能。而组合生物体仿生就是在一件产品设计中设计师的灵感来源于多种生物体,通过对多种生物体形态特征的整合运用到一种产品的设计中。(3)按照模仿生物体的形态进行划分。这种划分方法可以将仿生学分为动态仿生和静态仿生,静态仿生就是产品设计的灵感主要是来自于生物体在成熟稳定之后的形态。而动态仿生强调的是生物体的动态,即:通过利用某些生物生长或活动过程中的某一优美且合理的瞬间形态设计产品,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体现产品的速度感和生命力,例如很多摩托车的造型看上去就像奔驰中的动物形态[2]。(4)按照产品设计中对生物模仿的完整性划分。这种划分方法可以分为整体仿生和局部仿生,整体仿生就是在产品设计中利用生物体的整体形态进行产品设计,这也是仿生法在产品设计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形式。局部仿生就是采用自然中生物的局部形态进行产品设计或者是在产品的局部运用仿生学。(5)按照仿生生物种类进行划分,根据这种划分方法可以将仿生学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分为五种,其一就是动物仿生,就是产品设计是根据动物的形态特征或者是动物的某种生理功能进行仿生设计。其二就是植物仿生,在自然界中植物的形态特征有很多种,植物的形态往往也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其三就是人物仿生,这种仿生设计主要是根据人们的劳动特征、肢体语言。其四是昆虫仿生,昆虫的很多特征和形态都是我们特别喜欢的,利用昆虫仿生进行产品设计可以吸引更多人的眼球。最后一种就是微生物的仿生,这种仿生设计在现实中运用比较少,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4 仿生法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程序
仿生法在产品中的运用并不是随意的,它也需要有一定的运作程序,才能够保证产品设计的新颖性和实用性,针对仿生法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主要是经过一下程序完成。(1)保证仿生设计的可行性。进行仿生产品设计不仅是一种思维,而是要将思维变成实际存在的东西。所以设计师在确定要进行某一种产品设计时,应该先针对产品的可行性做市场调查,只有保证产品的实用性,设计的产品才会更有价值。(2)针对产品设计确定实施方法。进行仿生设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经过认真的思考,确定每一步需要做哪些工作。在产品设计中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有:1)局部仿生与整体仿生的选用,2)确定模仿哪种类型的生物,3)具象仿生与抽象仿生的选择,4)可否采用动态仿生,5)有没有必要运用组合仿生[3]。(3)对产品设计进行细化。产品的细化是对仿生这一思想在产品设计中的进一步完善,也是有效实现设计师设计意图,体现产品功能性特征的完善过程。(4)对产品进行评价。对产品进行评价是为了对产品的实际效果进行审查,及时发现设计过程中的不足并及时改正。在最后的评价中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全面对产品进行评价。
5 结束语
仿生学设计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种设计灵感,也是丰富设计师思维的一些素材。在产品中添加仿生设计,不仅可以带给我们更多方便实用的工具,还能够通过形象逼真、风格迥异的产品设计让我们贴近自然,缓解高压工作给我们带来的压力,让人们更加渴望走进自然,享受自然的馈赠。相信随着仿生方法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不断更新发展,仿生产品也会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参考文献:
[1] 杨海生.海洋生物仿生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2(07).
[2] 代菊英.产品设计中的仿生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06).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范文3
联系方式:胡小勇(曲岸),huxiaoy@hotmail.com;QQ:472275060
教学设计概述
1.总体设计思路
美国科普作家雷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描述了人类可能将面临一个没有鸟、蜜蜂和蝴蝶的寂静世界,引起了全世界对野生动物的关注。本生物学科教学设计案例(八年级)正是讲述动物在生态平衡、物质循环、人类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安排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两节内容,以加深学生对“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认识和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本教学设计要求学生通过分组调查、收集资料和分析概括,总结出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对动物的作用有很多感性认识,并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学习了有关生态系统等的基础知识,对于动物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地位,以及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流动等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生态平衡、物质循环、生物反应器、仿生等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难于理解,所以必须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和多媒体展示来辅助教学。
2.总体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能够举例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以及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调查、收集和分析事实材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密切关系;辩证地看待动物在生物圈的作用;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3.教学准备
(1)必要文档:“学生调查表.doc”、“学生活动评价表.doc”、“学习任务及要求.doc”。
(2)根据学生兴趣和学习状况,分配学习小组和学习任务。
(3)课前指导学生制定调查计划、实地考察、查找资料,并将调查结果制作成PPT汇报课件。
(4)下载相关教学视频、课件,制作成专题教学演示文稿,作为信息技术支持。
4.教学框架(图1)
课时1: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能够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能够举例说明动物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能够举例说明动物在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方面的作用;认同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辩证地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益害关系。
重点: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难点:动物在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教学环境:有多媒体平台的教室或生物实验室。
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
1.“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述了怎样的自然景象呢?《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又描述了怎样的自然世界呢?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呢?
2.明确本节课学习的主题: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问题1:动物在生态平衡中有什么作用呢?
学习活动:
(1)资料分析:课本中的三则资料。
资料1:为什么有关专家发出了要保护麻雀的呼吁?
资料2:野兔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资料3:为什么消除蝗灾需要20万只青蛙、2万只麻雀和5000条蛇呢?
(2)四人分组讨论:a.通过以上资料分析,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灭杀某种动物?为什么?b.你认为在自然界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数量能不能无限增长?为什么?(引导学生用食物链说明)c.你从上述资料中得到哪些启示?
(3)解释概念:什么叫生态平衡?(运用天平模型和课件说明)
(4)师生小结: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活动效果: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资料,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培养了学生阅读和分析资料的能力。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针对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采取了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研讨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生态平衡概念的理解和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作用的认识,促进学生从同学的不同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迪,并促进学生相互之间情感的和谐发展。
问题2:图2中的非生物、各种动植物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习活动:
(1)分析阳光、植物、动物、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展示PPT演示文稿)。
植物利用什么制造有机物?
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怎样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返回无机环境中的?
假如没有动物,这一过程会受到影响吗?
(2)学习任务:把图3中各种非生物、生物之间的关系用箭头连起来。
(3)学生解释: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
(4)师生小结:动物能促进生物系统的物质循环。
活动效果: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采用动脑思考与动手练习结合的方式,通过学案让学生理清动物、植物、分解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动手画、课件展示,帮助学生认识动物在吃与被吃的关系中,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从一种生物流向另一种生物的。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物质循环的概念,掌握动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较好地解决了本课的难点。
问题3:动物对植物会产生什么作用呢?
学习活动:
(1)观看录像,分析课本四幅图中动物与植物相互依存的关系。
(2)四人小组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3)思考:动物数量过多的时候,对植物有什么影响呢?如何看待动物在植物中的作用呢?
(4)学生小结: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动物数量过多会对植物造成灾害,如蝗灾。
(5)教师总结巩固。
(6)布置练习,提出思考:你认为动物在自然界中还有哪些作用?
活动效果:通过视频,吸引学生的眼球,了解动物对植物在传粉、繁殖方面的作用。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录像的展现,会引起学生回忆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现象和各媒体上看到的有关传粉和传播种子的知识。在小组交流时,学生能够讲出很多这方面的知识。这个环节的小组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课时2: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目标:调查了解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了解生物反应器及其优点;了解仿生在实际生活、社会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在调查中培养学生的提问、交际、书写能力,特别是提问技巧;使学生
认识动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并养成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好好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良好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让学生树立将来在生物反应器、仿生学方面有所建树的远大志向。
重点: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
难点:什么是生物反应器。
教学环境:带多媒体的教室或生物实验教室。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布置了几项调查任务,现在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调查结果,互相交流体会,总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完成手中的“调查活动评价表”(表1),给汇报的同学以及自己一个恰当的评价。
问题1:动物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学习活动:
(1)用PPT演示文稿由组员合作汇报调查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的结果。
第1组:食用动物的营养价值。
第2组:动物在医疗保健药品中的作用。
第3组:商场里面的动物制品(PPT截图如图4)。
(2)生生互动:学生对汇报组提出问题,并作出评价(培养学生认真聆听、敢于提出问题和作出合理评价的能力)。调查活动评价表如表1所示。
(3)教师提问:a.听完前面几位同学的汇报以后,有哪一位同学能给我们总结一下动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呢?b.除了上面列举的例子以外,动物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还有哪些作用呢?
(4)教师总结:动物为人们提供了衣、食、行、用等所需物品,但我们不能滥杀动物,要保护野生动物,合理利用动物资源,实现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活动效果:第1组的汇报展示非常有条理性,表达很流利。最难得的是通过这个调查活动,他们提出了几个问题:“我们每天吃那么多的动物食品,怎么考虑其安全性呢?怎样去开发动物产品呢?食用多少动物食品才是合理的呢?怎样才能可以持续发展呢?”第2组的同学调查非常仔细,汇报时组员配合得很好,列举了很多常见的动物药品,提出了“虽然动物药品有很好的疗效,但我们不能滥杀野生动物,应当保护动物和动物的家园,人类才能更好地生存”。第3组汇报时表达流利,介绍了一个很重要的数据:“我国动物制品国际贸易量中,活体的鸟类有200万到500万只……”并提出:“当我们享用丰富的动物制品时也要想想怎样去保护动物,为此,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这个环节是学生课前调查活动成果的展现。学生以小组形式制作了演示文稿汇报调查的结果,虽然每个组的展示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但是充分体现出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和组员之间的合作情况。学生在汇报的同时,其他小组也要认真聆听,并对汇报的小组作出质疑和评价,这样的处理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使学生学会客观评价别人的成果,培养了学生的批判与反思思维。教师最后的点评,补充了学生的评价,使整个汇报活动更加完整,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问题2:在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中,动物还有什么作用呢? (根据学生回答,决定先讲生物反应器还是仿生)
学习活动1:
(1)观看录像,分析生物反应器。
(2)思考:a.平常我们所需要的药物是在工厂里面的一个个车间生产出来的,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把动物本身当作这个生产车间,生产我们所需的某种物质呢?b.这种生物技术叫什么呢?
(3)回答解释:什么是生物反应器和生物反应器?
(4)教师小结: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要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如牛、羊)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可以生产和分泌出人们所需要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
活动效果:了解生物反应器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它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陌生的。教师通过视频展示了人们利用生物反应器生产产品的全程,让学生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从而更加容易理解生物反应器。多媒体的运用对突破本课的难点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习活动2:
(1)资料分析(两则课本资料),并讨论:a.分析资料,如何填写学习练习表(表2)呢?b.利用生物反应器来生产人类所需的物质有哪些好处。c.利用生物反应器只能生产药品吗?还可以生产哪些物质?
(2)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结果。
(3)教师补充介绍其他的生物反应器:蚯蚓生物反应器。
活动效果:在观看完生物反应器的基础上分析课本资料,及时巩固学生对生物反应器的认识,并培养了学生分析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小组讨论的形式也促进了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和良好情感的培养。
学习活动3:
(1)学生汇报查找到有关仿生方面的资料。
(2)老师提问:a.什么叫仿生?b.还有其他关于仿生的例子吗?
(3)教师展示所要准备的一些仿生实例。
(4)教师小结:生物科学是21世纪的领先科学,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学的应用,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进行仿生学的研究需要广泛的知识,如动物学、物理学、生理学、数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需要有工程设计、制造和美工等技能。这就需要你们认真学好各门功课,打好基础,多动手动脑,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生物科学光辉灿烂的明天就等着你们去创造了。
活动效果: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利用电脑、书籍等媒质收集有关仿生的资料,并让学生来讲解这些仿生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问题3:大家还需要知道,有些动物对人类是有害的,请举些例子。
学习活动:
(1)学生举例交流动物的危害,如传播疾病、危害农作物等。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生物反应器、仿生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上的应用。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范文4
艺术之于人生是必须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有了艺术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没有艺术相伴的人生是苍白的。艺术是教会人对美的欣赏的, 而自然界的美总是蕴含在平凡之中,这里涉及二个问题。一是我们自身如果生命的过程中缺少对美的感悟,生命的过程将会是怎样的苍白;二是自然界中蕴含的美是否能被直接的感知,需要我们进行怎样的修炼才能感知。
美之于生命的过程就像水之于万物的滋养的重要,一个缺乏美的生命的过程至少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我们生命的过程之所以不同于动物般地寻找每日果腹之需,就在于我们有思想,当我们止步于审美之外时,生命就止步于一个生物体意义上的生命。思想的来源在于对美的体悟,美有大美和小美之分,但都是美。我们感动于身边小草的冬枯春发,生命的旺盛,这是一种美的体悟;我们感动于花的奉献和生命的守时;我们感动于四季轮回大地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我们感动于上苍为我们安排了锦绣的河流和山川。所有这些美的感动都是我们生命中精彩乐章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去除了这些,生命就会变得平淡无味。所以我们才想行万里路,“天下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我们想了解个体的生命在自然万物中的关系。美是我们个体生命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篇章,生活中没有了这些感动,就只剩下行尸走肉。
美蕴含在自然界中,蕴含在万事万物中。大美需要我们放大视野去拥抱,小美需要我们附身去体察。美的体验也不是通过视觉就能直接感知到的,还需要和我们的先知经验相呼应才能细微地体察到。比如同样是对同一处山川的体察,有时需要我们放大视野以整个山脉作背景,才能看到形似或神似我们心目中的某个已知的形象,这个形象可以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形象或是我们通过先验知识获取的某个虚拟的东西。小美则需要我们将注视的焦点聚焦在一个局部。再比如我们看到海市蜃楼的场景都觉得很美,但那景象并不能真实地对应到我们在现实中的某个场景,而是对应到我们对现实场景的抽象化以后的一个虚构的形象,我们惊叹于自然界的神奇和力量。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在海市蜃楼面前发出惊呼和赞叹,但不同的人赞叹的程度是不同的。文学功底不足的人只是惊呼“太美了”,他只是惊呼自然界的超惊奇的力量。而作为一个诗人看到这样的场景或许要发出“天宫离地三丈三, 遥见仙女下凡来”。由海市蜃楼联想到天宫又及仙女,这样跨度联想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功底,它比“太美了”又深入了一大步,这样不同的感动来源于生命个体的不同的修养。所以生命个体的修养是审美体验的基础,修养越好,同样的场景体验越能更加深入,有了这个基础,我们才能对世间的万事万物生出不同的美的感的感动,我们感动于小草的生命力的顽强,感动于生命的生生不息,感动于青松的不畏严寒,有了这样的来自于内心的体验,我们也才能去保护我们体验到的美的环境。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生命观 生态观 教育
离开人文教育的科学教育,是一种残缺的教育。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实验材料常常来源于自然界中活生生的动、植物。利用生命科学的特色,将生物知识、技能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正确的生命观、生态观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物实验教学中生命观的教育
1、感受生命的美丽
显微镜是生物实验最常用的仪器。同学们在显微镜下观察水绵细胞,鱼的红细胞,洋葱表皮细胞等等,比较各种细胞的结构,区分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通过观察同学们认识到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生物圈中还存在众多的单细胞生物,显微镜下草履虫奇妙的旋转运动,衣藻独特的结构,不禁让同学们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单细胞生物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而多细胞生物体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离开细胞就没有神奇的生命乐章,人同样是由许多分化的细胞构成,共同完成人体内复杂而有序的生命活动,为生命描绘着美丽的画卷。通过实验同学们认识到生命的美丽,从而使他们树立热爱生命、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领略生命的奥秘
分析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时,同学们对克隆羊“多利”的诞生非常感兴趣,为什么“多利”与提供细胞核的羊长相很相似?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究竟是什么呢?针对学生的疑问,我们设计实验,利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观察遗传物质核酸的分布,学生们学会了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水解、冲洗涂片和染色等操作步骤,掌握了观察细胞核中DNA、RNA分布的方法。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核酸是细胞核内携带遗传信息的重要物质,在生命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学们在实验中探究生命的本质,体会到科学家设计实验的独具匠心,领略生命的奥秘,从而更加关注生命、热爱生命。
二、生物实验教学中生态观的教育
1、爱物惜物,尊重生物的生存权
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都有生存的权利。我们常常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却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可贵,也极少涉及人文关怀。在动物生理或生态学研究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或听到,解剖了多少只鸟胃,分析消化道类型或鸟类的食性。解剖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难道我们不能用粪便分析法、观察记录法代替野蛮的解剖吗?观察鸟卵的结构时,许多学生把观察过的鸡蛋直接倒入垃圾桶,探究天竺葵的光合作用,实验完成后直接将天竺葵放置一边,导致天竺葵干枯死亡等等,对生命的漠视就意味着人文精神的缺失,教育的残缺。爱物惜物,应体现在每一个实验过程中。如探究“光照对鼠妇生存的影响”时,接触鼠妇前后要洗手,小心触摸鼠妇,以免挤压伤害它们。当被触及时,鼠妇便卷成球形,这时将其放置不动,不久就会恢复原样。实验结束后,要将鼠妇放回大自然等等,体现对动物的关爱。
唐君毅先生在《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一书中强调:“中国对物之有情,而爱物惜物,复能善用人文之动机”。现在我们提倡低碳生活,崇尚简单的生活方式,惜物爱物,尊重生物生存的权利,才能在简单的生活中,获得高尚的生活情趣。
2、遵循生态发展规律,减少对野生生物栖息地的破坏
“生物圈二号”实验以失败告终,证明人类只有一个家园——地球。中国传统的自然观是顺其自然,万物生生不息,并存不悖。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是真正的生态文明。生物实验教学中观察生物的生存环境,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践活动,探究动、植物在环境中的作用,调查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各生物成分的结构组成等等,不仅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生物学知识,拓展知识面,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还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界中生物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同学们认识到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增强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高尚的生态道德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造情感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耳闻目睹中,在亲身实践中形成鲜明的生态道德情感。如,利用显微镜观察城区内江河湖泊中的微生物,明确水质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哪些?对人体存在哪些危害?激发学生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在植物分类的教学中,带领学生到自然界中去认识植物,辨认常见的益虫和害虫,懂得利用益虫、益鸟防治病虫害。在认识动植物的过程中,加深对自然事物的感情,体验山清水秀优美环境的舒适,理解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幽静,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生物间的和谐关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范文6
“看,那有影子,好可怕,是什么啊?”“是鬼”“啊”……一句句耳熟的对话在我耳边响起,记得以前,我也有过这样‘傻’的经历。那是我年纪小,胆子也小,晚上跟姐姐出去散步时,看到路旁的树影,听着风的吼声,也曾这样‘傻’的问过,姐姐也是这样调皮的回答。现在长大了,胆子也大,了解了那是树影和风声的结合之作。现在回想,想笑,笑自己的‘傻’、笑自己的天真,这也使我觉得树是可爱的。
哎,可爱的“夜行者”,你使多少人对你产生恐惧,是多少人曾经害怕过、畏惧过?
在炎热的夏天,是谁奉献自己过给予人们凉爽的地方?没错,是它——树!在炎热的夏天,一望无际的沙漠、草原中,人们最渴望的便是绿荫,而你,就是这个绿荫的创建者,为了我们自然界的生物,你甘愿伫立于那烈火般的土地上,搭起那在炎热中给予我们希望的“棚”。
虽然自然界中供鸟儿居住的植物很多,但我还是觉得树的功劳最大,它不断地使自己长高长大,不就是为了给鸟儿更多更大的生存空间、生活家远吗?
如果说植物界中谁的功劳最大,毫不犹豫——树!不仅是它为鸟儿提供生活家园,而是它对人、对生物、对他自然中的大部分都是有益的。它为人类提供氧气;它为动物遮风挡雨;它为素食动物提供食物;它为人类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它为人类提供可口的果实……它这样不辞辛苦的做着一切,却从未想要过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