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企业;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文化被企业及职工共同遵循,成为企业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充分体现了企业的核心主张,优秀的企业文化将会对广大职工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新时期怎样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各方面的健康发展,成为当前大家急需关注的问题。
一、企业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的内涵非常丰富,是我国传统思想最好的体现,只有充分认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得到促进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自从建党以后,对于我国人民思想认识水平以及政治道德素质的提高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当前的社会环境来看,我国的核心价值体系是[1],针对这一方面的政治理论和思想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不仅积极改造人的价值理念,同时对改造客观世界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因为考虑到当前我国的整体局势,必须在企业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这对于长期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在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市场经济发展非常快,我们周围的教育环境在发生着积极的改变,我们有必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涵进行传承,灵活选择教育方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1.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为文化建设提供指南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精髓,为企业中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了保证,随着近年来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改革不断加深,人们的个性化也表现为复杂化、多样化,这种形势下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将重点放在“人”思想的塑造上,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突出出来,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将宣传引导工作做好,调动企业员工的创造性,形成职工共享的企业理念。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支配性作用,必须大力培育企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放线,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形成了符合全体职工认可的价值体系,才能明确奋斗目标,企业才能有希望。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一个文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长期建设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网络,将其应用于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明显优势。
2.思想政治工作反映了企业文化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相互依存,我们应该利用思想政治工作来组织员工展开教育,这对企业文化的形成非常有利。优秀的企业文化直接表现为一定的凝聚力和企业向心力,只有全体职工的人心聚在一起,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2]。在企业文化体系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当前的形势下企业更是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将文化建设搞好,才能为企业发展服务。企业文化应紧紧围绕企业生产活动,将企业实际问题以及职工实际需求解决好,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不断强化这种理念,更好的稳定广大职工的思想,进一步推动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3.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企业解放思想
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会伴随着一些负面问题,这种形势下如果措施采取不到位,将会造成道德沦丧、物质损害等一系列后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会伴随一些正向与负向的价值,由于受到原本思维的影响,很多人都在固守着“自私”、“懒惰”等一系列负面思想,要想积极转化这些思想,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前企业过分重视经济效益的提升,甚至会社会、生态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当时缺少正确的导向,当前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不能因为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应该将二者放在同一平面上,形成正确的社会导向,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拥有公平的市场竞争环节,企业不仅要重视创新更要重视诚信,这充分顺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但是这一目标要想达成就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
4.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企业人际关系的建立
在企业文化中,人际文化占据了大部分内容,企业运行最根本的一点也在于人与人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实现,不断深入的市场经济使得企业必须及时更新人际关系理念,然而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经常伴随着一定矛盾,应该正确判断和分析这些现象,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高新技术企业和服务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种情况下,必须营造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3],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当今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经验已经比较成熟,同时企业文化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型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可以更好的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增强企业团结协作的能力,从而促进企业价值的最终实现。
三、结语
总之,思想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影响了企业的战略目标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合理应用,对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非常关键。当今的科学管理运动,使企业不断加深了对文化建设的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精神基础,只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保证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影响,本文正是对这种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付健,许晓菁.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性探析[J].科技视界,2014,(31):148-149.
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2
关键词:广场舞;社区文化建设;重要性
一、广场舞的起源
广场舞来源于我国传统的舞蹈。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国家与政府开始关注人民群众的健身活动,鼓励人们参与全民健身运动。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城市文化广场的建立,加快了广场舞发展的速度。文化广场的增多与设施的完善为群众参与广场舞提供了基础条件。广场舞的最初起源也无从考证,历时几年的发展,遍布全国各地。
广场舞是群众自发组织的,在广场上进行的,有音乐伴奏的集体性健身活动。广场舞在不同的地区,舞蹈形式也并不相同。广场舞因对舞蹈基础要求不高、动作简单易学、运动强度中等,因此受到中老年人的喜爱。虽然近几年,广场舞有年轻化的倾向,但是由于广场舞的一些特点,仍以中老年人居多。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在逐渐加重,离退休中老年人参加广场舞不仅锻炼身体而且可以打发时间,这也是中老年人群居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广场舞的特征
广场舞具有以下特征:参与的集体性,广场舞不同于其他舞蹈及舞台表演,广场舞顾名思义是群体性活动,有较多人群同时参与,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以集体舞为表现形式,属于大众娱乐;广场舞的形式多样,内容简单易学,广场舞因场地设施的限制及参与人群较多,参差不齐,无法做到舞蹈形式复杂。对于参与者的舞蹈基础没有较高的要求,且运动强度不大。广场舞在不同的城市,因地方民族风俗不同,所参与的广场舞也不相同,简单易学的内容符合中老年人群的特点;自发性与自娱性较强,广场舞都是附近居民自发组织参与的,运用的音响设备都是自行购买,广场舞参与者的目的主要是健身娱乐,没有其他功利性的目的。在群众的自发组织下,由志愿带教者领舞,自娱性较强;设施要求简单,广场舞可以在小区里的广场、公园等地开展,只需要简单的音响设备。参与者都是免费参加,可随时参与或离开。其他的健身运动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对于离退休的中老年人来说,广场舞是较好的选择。
三、广场舞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广场舞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离退休的中老年人本身拥有较多的时间,且大多数中老年人不与子女同住,容易产生孤独感。选择其他的健身娱乐方式,虽然同样可以达到健身与娱乐的目的,但是需要支付费用,而广场舞是免费参与的全民健身活动,是一种能让人身心愉悦的舞蹈。广场舞的形式多样,如:排舞、交谊舞等,除了健身外,还具有一定的表演性能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满足感,体现自身的个性与价值。广场舞是一种非常适合当下中老年人需求的文化活动。
(二)有利于社区居民身心健康
广场舞是一种健身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运动强度不大,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不仅能够提升关节的灵活性,而且能提高全身的协调能力。中老年人身体的各个器官在衰老,一些疾病经常会光顾中老年人,适度的锻炼对于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广场舞除了锻炼身体之外,对于居民的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作用。广场舞是舞蹈的一种,舞蹈是艺术的表现,通过身体的优美姿势、在音乐的伴奏下得以展现,是一种高雅性的文化活动。社区居民在参与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广场舞的艺术,陶冶心灵,在欢乐的节奏中抒发内心的情感。中老年人虽然年龄较大,但是仍需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才能使得心理健康发展。
广场舞是集健身、娱乐于一体的活动,对于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得到促进,使社区居民在欢快音乐节奏中体会生活的乐趣。
(三)增强与社区居民交流,构建和谐社区文化
随着居民经济条件的改善,现在的住房基本以小区为主,住房环境与面积都得到改善,但是小区内居民基本上是互不相识,邻居之前的交流也相对较少。广场舞是一种集体性的舞蹈。中老年人的退休生活相对来说比较单调。参与广场舞,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通过广场舞可以结识附近的邻居,交到更多的朋友,可以畅谈感兴趣的话题。增强邻里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打破互不相识、情感淡漠的现状。同时参与广场舞能够化解或减少邻里之间的矛盾,对于构建和谐的社区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广场舞是全民健身舞蹈,集健身、娱乐于一体的运动项目,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参与,已成为社区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广场舞具有参与人群的集体性、形式多样、简单易学、场地设施要求简单、自发性等特征,深受社区居民的喜爱。广场舞在社区文化建设中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居民的身心健康,同时为居民之间的交流搭建桥梁,在和谐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练秋莲.论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J],青年文学家.2014.(6)
[2]王婷婷.浅谈广场健身舞在城乡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金田.2014.(2)
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3
关键词:中医药高职高专;中医药文化建设;主要任务;有效途径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院校的立校之本,决定着中医药高职高专学校的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也是其树立品牌的基础。因此,积极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是中医药高职高专学校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中医药高职高专学校中医药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1.结合办学实践,学习继承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了中医药的本体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思维方式等。[1]其中,体现在精神文化层面的是“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体现在人际文化层面是“医为仁术”的道德观,体现在物质文化层面的是存世古籍、相关器物、诊疗实践等各种物化的形式和过程。[2]只有学习继承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才能充分认识、准确掌握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实质,从而更好地培育突出、开发利用中医药文化。所以,学习继承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中医药高职高专学校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根本。
2.立足办学目标,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的科学内涵和人文精神
一要弘扬历史。即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医药历史文化及其在人类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将中医药悠久的历史及其丰厚的文化蕴藏予以开发、宣传。二要传播理念。即梳理中医药整体观、系统论及辨证施治等基本理念和思维方式,并加以发扬广大。三要崇尚医德。即学习历代医家的伦理道德观念、人格精神和中医医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并将之作为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四要推广普及。即推广普及中医药基本理论知识,使更多的人了解、认识、认可中医。只有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的科学内涵和人文精神等,才能使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扩大中医药文化的社会影响力。所以,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的科学内涵和人文精神等,是中医药高职高专学校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重点。
3.发挥学校优势,开展中医药文化的研究
一方面要开展理论研究。即,开展以中医典籍、中医名家、中医文物、中医史迹等为对象,以中医药学发展史、中医药学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文化功能、人文精神等为主要内容的研究,探讨其科学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等。另一方面要加强实践研究。即,开展中医药诊治方法研究。既加强中医药四诊方法、辨证论治等独到的诊治方法的研究,探讨其临证特点和辨证施治规律等,又加强民间中医绝技和中草药的搜集、整理等,并进行提高和推广的应用研究。同时,还要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研究。即,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自身研究,探索建立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中医药文化建设体系等。只有开展中医药文化的研究探讨,才能将中医药文化创新发展。所以,开展中医药文化研究探讨,是中医药高职高专学校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关键。
二、中医药高职高专学校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途径
1.建立中医药文化环境形象体系
环境形象体系是中医药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中医药高职高专学校展示与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途径。建立环境形象体系,要注意做到两点:
一要对校园进行科学的功能分区。即在校园的整体布局上,依据学校的学科特点和教学、科研、医疗、生活等需要,建设独具特色的建筑群或单体建筑,并依据各建筑功能与风格的不同,加以命名和标识。从而以表征建筑折射学校的办学理念、传统精神,彰显中医药文化精髓,突出中医药文化的底蕴,使校园成为弘扬中医药文化的教科书。
二要对校园环境进行精心规划。即对校园的道路、广场、园林绿化等进行中医药文化宣传内容的布置,丰富和拓展各空间的中医药文化功能。包括实施中医药文化“上墙”,比如在走廊悬挂名医画像名言,中医药名篇、名著简介,中医药主题字画等;“下地”,比如在道路镌刻或书写中医药名篇、格言等;“矗立”,比如在广场设立中医药励志石、历代名医雕塑等。从而寓教于景,使之成为培育和展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场所。
2.策划中医药文化活动体系
中医药文化活动体系,是中医药高职高专学校彰显中医药文化特征的重要渠道。策划中医药文化活动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开展中医药校园文化活动。其中,一方面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包括成立学生推拿协会、针灸协会、刮痧协会等学生社团,举办“杏林之春医学节”、“药膳美食节”、“中药标本展”等艺术文化活动。另一方面要开展中医药文化学术活动,包括开展名老中医学术讲座、“杏林讲坛”等学术活动,举办“中医药经典著作读书班”、“传统中医教学班”等教学活动。此外,还要组织开展太极拳、气功等中医药保健体育活动,让师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领略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二要开展中医药服务群众活动。其中,或者利用节假日等时间,组织师生走进农村、社区,进行中医专家健康咨询服务、举办中医药知识讲座、开展中医健身方法演示等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或者利用学生见习、实习的机会,开展医疗义诊、养生保健知识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或者发挥专业优势,建立并发挥学校附属医院专科专病的优势和特色,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扩大社会影响等等。
3.构建中医药文化传播队伍
构建中医药文化传播队伍,是中医药高职高专学校宣传、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基础。构建中医药文化传播队伍,要重点抓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深化教学改革。即,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为着眼点,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要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传统文化教育地位,加大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课程的教学,使专业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互渗透,培养既精通中医学知识和技能,又具备中医药文化修养的应用型中医药人才。
二是加强理论培训。即,以提高师生的中医药文化修养为立足点,定期举办中医药文化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讲座,组织学习文史书籍和中医药典籍等,引导师生理解中医药文化的精髓,掌握中医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以及名家风范等,提高其宣传中医药文化的本领。
三是建立宣讲队伍。即,以有效地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为出发点,组织成立以专家为主、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中医药文化宣讲队伍,并通过举办中医药书画展、摄影大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开展群众性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扩大中医药文化在群众中的影响力。
4.构建中医药文化建设组织和管理体系
构建中医药文化组织管理体系,是中医药高职高专学校有效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的保证。构建组织和管理体系,要抓好如下几点:
一要建立组织机构。加强对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管理、组织与协调,实现中医药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整体规划、组织实施和协调推进科学化。
二要适当增加投入。确保中医药文化建设必需的场地、设备等资源和人才培训、科学研究等,满足中医药文化建设的需要。
三要做好统筹规划。将中医药文化建设规划与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相衔接,使之成为学校长远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近期工作目标的重要内容。
四要制定评价机制。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和评估体系,确保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纳入全校教学、管理、服务业绩等评定工作之中。
三、中医药高职高专学校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做到“两个坚持”。坚持统筹规划:使中医药文化建设与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相衔接,实现计划、措施等相互协调,使中医药文化建设成为促进提高人才培养、管理服务等工作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因地制宜: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中医药文化建设充分体现学校的个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
二要做到“两个并重。[3]”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重:既注重建筑风格、内部装饰等硬件建设,又注重教育、管理和服务理念的更新,道德修养的提高等软件建设。专业与科普并重:既强化专业教育,教育师生提高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坚定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信念,又强化科普宣传,创新建设载体,充分利用校报、网站、校园广播等进行传递文化内涵。
三要做到“两个把握”。把握中医药文化的内涵:正确理解中医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精髓实质和独特价值,注意建设的侧重点和具体方法,从而增强其凝聚力和创造力。把握中医药文化建设的规律:对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构成要素进行科学分解、合理设计,将中医药文化建设系统中的各要素、各项目间的时空顺序、主次地位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整体模式。
参考文献:
[1] 张其成,周晓菲.认识中医药文化的内涵[N].中国中医药报,2009-07-16.
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4
祖国医学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项伟大创作。她向世界昭示着炎黄子孙的智慧和灵感。时至今日,伴随着现代化气息的建筑思维的大量涌入,多数高等学府摒弃了以往陈旧的建筑模式,在满是现代化建筑群的校区,高等院校,尤其是专科类高校对历史的祭奠却越来越少。高校图书馆是高校信息资源的存储和分消地,其建筑理念更应注重对文化氛围、人文情操和历史情怀的体现。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在文化建设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将中医药学本质和特色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融入到现代化建设理念,推动文化的传承创新和自身的繁荣发展,是中医药高校图书馆的文后建设中必要思考的问题。
2中医药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重在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
中医药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重在体现祖国医学文化底蕴。文化是学府建设的引擎,祖国医学文化是中医药学的灵魂和根基。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实践表明,深化对祖国医学文化的认识,从文化环境和文化人物等方面着眼开展中医药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是带动中医药师生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有效路径。
2.1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建筑的设计理念
中医药高校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应在汲取现代化建筑元素的基础上,融合中医药学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以四方形宏伟形象为主,整体建筑大气恢弘,取“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1]之意,故取名“四象城图书馆”。其设计理念以建筑形象传达近古文明的结合,表现建筑所折射出的办馆理念、道德观念、传统精神等鼻祖哲学思想;体了现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底蕴,使整个图书馆成为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融合一的生动教科书。
2.2中医药高校图书馆辅助建筑的设计理念
在中医药类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流通和文化交流的场所,其建筑本身与周边建筑在设计理念上做到有机的结合,才会使中医药浓厚的文化氛围尽显无余。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布局规划,遵循“启古纳今”、“天人合一”的建设理念,深挖祖国医学文化精髓,努力体现天人相应、阴阳五行等中医景点学术思想,同时注重吸纳现代文明和时代元素。在图书馆的楼前两侧,分别坐落了河图广场和洛书广场。其取意均来自《周易》[2]的灵感;沿图书馆前楼梯两侧筑建“参络灯”,灯身设计以镂空雕刻为主,以人参造型为要,以长白山石为底座,以人参花和祥云图案为顶。每侧设参络灯5组,夜晚分呈青、赤、黄、白、兰五种灯光以应中医五行之五色。对中医药文化氛围的诠释和理解,通过建筑群的体现,是完美的表达方式。
2.3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室内设计的理念
对中医药高校图书馆的室内设计规划,美丽、现代元素不是中医学类学府的设计主流。相反,内敛、大气、简约的风格会带给图书馆独特深厚的严谨学风和逆流而上的求学意志。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内从一楼伸展到五楼坐落着长24米,宽24米的大型医史壁画,名曰“壁魂”。壁魂内容浓缩了祖国医学2500余年的发展历程:从《黄帝内经》到《神农尝百草》,再到《本草纲目》;从炎黄二帝到华佗李时珍,用灵活再现的画作激励学子上下求索、风雨兼程。从人文角度讲,壁魂的筑建繁荣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战略地位与作用,形成了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实现了民族医学伟大复兴的需要。与壁魂相互辉映的,是图书馆顶楼修建的“继学书屋”和大师殿堂。继学书屋以长春中医药大学首位国医大师任继学命名,在纪念之余,更启迪学子乘风破浪、风雨兼程。大师殿堂则是中医药界榜样的圣地。图书馆的室内设计寓教于景,使之成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传承优良的医德医风、培育和展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场所,是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建设文化建设的成功案例。
3思考和结语
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5
[关键词]档案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开发利用;创新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在档案文化服务中重要作用
(一)非遗档案充分体现档案文化特色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一种文化资源,其不仅具有较高的价值,而且十分珍贵,其是各个民族和各个地区丰富精彩的社会活动的精华,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不仅承载着文化的丰富性,而且具有非常好的特色性,是对我国各民族及各地区多元化的文化形态的记载,不仅具有丰富的内容,而且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性和特色性。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具有丰富的内容,而且地域性和特色性较为明显,所以更加突显出来档案的文化特色。
(二)非遗档案充分发挥档案文化凭证作用
由于档案是对社会活动的最原始记录,所以档案文化对于文化历史具有重要的凭证作用。这种凭证作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中得到有效的发挥出来,其不仅在申遗工作中有所体现,而且在对其他文化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上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凭证作用,在进行申遗工作时具有不可替代性,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使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影响都能够得到有效的证明,对于申遗的成功率起到充分的保障作用,而且其档案文化凭证作用也有效的解决了社会实际问题。
(三)非遗档案充分凸显档案文化媒介功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作为人类无形文化记忆的宝库,通过档案这个媒介来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使这些优秀的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这时的档案发挥着文化媒介的重要作用,这是档案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文化媒介功能的体现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首先,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深入挖掘,从而将其以丰富多彩活动的形式呈现出来;其次,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进行传承,这就加快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开发利用,从而更好的使文化媒介作用得以发挥出来。
二、以非遗档案为切入点,加快档案文化建设
(一)加强编研工作
在档案文化建设工作中,需要加强对非遗档案的编研工作,打造档案文化精品,近些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工作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这也为深入进行档案编研工作提供了必备的条件,在进行非遗档案编研工作中,需要编研工作者能够对无形文化遗产的灵魂及其独特性进行充分的把握,从而打造出精品档案。在编研工作中,需要有效的将传统和新兴的文化进行充分的融合,从而使档案产品走进千家万户,使档案产品在文化产品中占有一席之地,打造优质的文化品牌。为了将非遗档案打造成文化的精品,则需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首先,撰写志书、文化图考等文献汇编材料:地方志、文化志的撰写与非遗档案的关系分不开,非遗档案可以编研出版民族志、民俗志等志书。其次,深入考证,还原历史面貌:根据非遗档案的原始记录、出生及地域特色性,深入考证、论证,可以实现对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行追溯及对失传的技艺进行再现和复原。我国“十大文艺集成志书”就是一个成功的非遗档案编研精品。
(二)加大宣传,传播多元档案文化
档案文化的发展过程是多元档案文化的不断交融、互补、趋同的过程,而非遗档案作为最鲜活的档案文化部分,所富有的多元文化更是异彩纷呈。必须对其加强宣传,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的内在要求。非遗档案的宣传工作从两处着手:一是传播文化的形式和作品,例如举办主题文化艺术节、民间艺术博览会等;二是档案编研成果,普及各民族优秀的文化知识。在信息发达的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多种多样,档案工作者应紧跟时代的发展,采取新兴的、受众广的传播手段来弘扬档案文化。通过互联网技术,我们可以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构建非遗档案网上博物馆,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人们与文化零距离感受,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将“活态”的文化进行固化,特别是实物档案,若结合现场表演、专业人员讲解等现场展示的方式来宣传档案文化必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发利用,创造档案文化经济效益
加大对非遗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弘扬档案文化的途径,档案文化不仅有社会效益.同样具有经济效益。非遗档案所承载的民间文化资源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契机下,力争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纳入当地文化产业的开发战略体系,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作为文化产业开发的重要文化资源,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为新建、重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景观,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文化产品等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结束语
档案文化建设工作中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这样才能确保其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使档案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精髓,其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是离不开创新的,所以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创新的源泉,对其进行开发利用不仅可以有效的激发人们的创造力,而且可能使非遗档案在传承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得以创新,加快推动档案的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云庆,陈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展览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2(4).
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范文6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 高、低压供电系统 维修水平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特别是企业生产运行中,企业生产效益和经济运行质量,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力部门如何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障供电质量,同时维护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就是电力部门应该着力关注的问题。我们知道,实现以上目标的关键在于变电站建设,因为它承担着电能转换、分配、控制和管理的任务。提高变电站的运行质量,就应该集计算机、信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一体,建设具有智能化一次设备、网络化二次设备、自动化的运行管理系统和基于IEC 61850的标准化网络通信平台的数字化变电站,实现电网运行的智能化,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
一、变电站智能化的特点
智能化从设备上看,集中体现在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数字化上,从控制过程来看,主要是根据IEC 61850标准中通信协议规定进行控制。
电子式电压和电流互感器、智能化断路器和变压器,以及其它电气辅助设备等是智能电站的一次设备,这些设备是采用微处理器和光电技术设计的,简化了信号检测与操作驱动回路,同时对采集的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再以光纤传输方式输入下级,提高数字信号的抗干扰能力。由于是智能化设备,也可实现故障的自动检测和诊断,提高了检修水平,大大提高了电网运行的可靠性。继电保护、防误闭锁、测量控制、远动、故障录波、电压无功控制、在线状态检测装置等是二次设备,这些设备都是采用标准化和模块化的微处理器设计的,利用高速网络通信进行各种模拟量、开关量和控制信息的交换,以通过网络实现数据和资源的共享。
智能化变电站的运行管理系统是利用数字化网络提供的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在自动控制条件下,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综合分析,并做出智能判断。它具有系统运行数据自动记录和保存;数据信息分层、分流交换自动化;故障分析报告、确定故障原因及处理措施;自动提供变电站设备检修报告的功能。就智能化变电站的逻辑结构来看,主要有过程层、间隔层和变电站层。过程层智能变电站由典型的远方I/O、智能传感器和执行器等装置构成的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智能化部分,其功能主要是电气量参数检测、设备运行状态在线监测、操作控制的执行与驱动等。设备运行状态在线监测功能模块对变电站内的变压器、断路器、刀闸、母线等设备的温度、压力、绝缘、机械特性等运行状态进行在线监测,为电站安全运行和故障维修提供必要的保障。间隔层由按间隔对象配置的数字式保护测控、低压保护、计量以及其它智能设备组成,以汇总本间隔过程层实时数据信息;并对一次设备实施保护控制,对二次设备间隔层操作闭锁,同时实施与上下层的通信,以形成智能通达。智能变电站层由可实现变电站与控制系统无缝通信的,可调动运行变电站各功能模块的后台监控和远动系统组成,把汇总并保存变电站内设备的实时信息,以基于IEC 61850标准传送至调控中心,并把接收到的调控中心发送的控制指令转移到下层执行,同时发挥变电站操作闭锁控制、变电站故障自动分析等作用。
由上述基本结构可以看出,智能化变电站主要体现在自动化系统上,利用数字程控器对智能开关、光电式互感器等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控制,同时与计算机高速网络连接,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实现自动化系统的全程管制,提高其智能化程度,实现电网安全运行。
在智能化变电站的技术中IEC 61850标准是关键。IEC 61850标准因其把电子设备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进行分层,满足了信息实时传输要求;采用抽象通信服务接口和特定的通信服务映射,满足了网络发展要求;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建模技术,满足了功能模块扩展性及开放互操作性的要求而成为唯一的变电站网络通信国际标准。因此,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就必须采用此技术标准。
二、智能化变电站建设要注意网络选型和智能图像巡检与状态检修系统联动
智能化变电站的建设,其基础是网络系统,它的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与快速性决定着系统的可用性。因此,开放式通信系统互联参考模型是最好的选择,如果采用100MHz以太网技术作为自动化系统的两级网络,就能提高网络通信速度,同时可以制定合适的通信协议,以保障保护装置的信息采集与保护算法的运行,从而实现同步采样、A/D转换,运算、输出控制命令等整个流程快速、简捷,保证自动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此外还要应该注意为智能化扩容和发展留下预留空间,加强机、电、光智能化电器一体化协同效能,进一步提高智能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性能。
可视化的图像实现了对变电站设备运行环境和状态检修进行实时监控,提高了智能化变电站的可控性,增设安全图像监视、火灾报警、红外线测温等,是实现智能巡检、在线监测、状态检修系统、变电站辅助控制系统联动的基础,即变电站配置智能巡检方案,提高无人化操作水平。这时,如果发生断路器跳闸、倒排、一次设备检修操作或继电保护装置动作,根据相关映射关系,就能快捷地找到相应摄像机的编号、位置和视频通道号,根据自动弹出画面启动报警等操作。
参考文献:
[1]金午桥.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策略[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22.
[2]张雪焱,杨波,王冬云,常建刚.智能化变电站高级应用功能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