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流成本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流成本分析范文1
关键词:国际贸易物流成本成本控制
今天的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随着国际贸易的全面发展,国际物流业也有较快增长。在国际贸易中物流业务涉及到生产物资管理、运输领域,以及配送调拨流通和消费服务等方面。从中国的具体情况看,高物流成本是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一个大问题。2009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6.08万亿元,与GDP的比率为18.1%。其中,运输费用3.36万亿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5.3%;保管费用2万亿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2.8%;管理费用0.72万亿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11.9%。目前我国一般工业品,从出厂经装卸、库存、运输等各个物流环节,最终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的50%,而水果、蔬菜、某些化工产品的流通费用,有时高达70%。而目前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这一比率在8%左右。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工具和实现桥梁,我们必须将国际物流运营成本进行最大限度地降低。
1国际贸易中物流成本结构
从概念上分析,国际贸易中物流成本包括:货物的实际流通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和设施的成本费用;完成的物流信息传递和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发生的信息处理费用、必要的设备和设施的费用;对流通和信息处理环节活动进行综合管理发生的有关费用。这样,也就可将物流成本进行简单的分类,大致可分为库存成本、运输成本和管理成本三部分。
1.1库存成本
主要是为了库存、保管货物而发生的成本,除了包括通常意义的仓储(主要包括有配送调拨费、运输装卸费、仓储保管费、倒短费等)、货物损毁、力资、保险和税收成本,还包括有库存物资所占用的资金成本,即库存积压物资占用了的资金利息。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资金成本列为物流成本,这是现代物流成本与传统物流成本最大区别之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很容易将降低物流成本与加快资金周转率这两个方面进行基本统一。此外,物流成本应考虑由于物资积压所造成的物资贬值、报废和其他费用,例如,技术更新速度快的电脑、消费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等类商品。
1.2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主要包括公路和其他运输方式产生的运输成本费用和货主费用。公路运输成本主要是指汽车运输方式的成本,其他运输费用则包括铁路运输、海运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运输费用。
货主费用包括在物流涉及的运输部门协调处理和装卸费。
1.3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广义上可以理解为,物流公司和企业物流业务管理部门在从事国际物流时发生的管理性费用。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明确区分管理成本和运输、库存成本。
2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2.1物流成本影响对贸易国的选择在国际贸易中,从国际市场选择产品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选择有价格竞争优势的产品,也就是在同等质量的情况下,选择价格较低的商品;另一方面,进口国考虑到地理位置因素,因为它涉及到商品运费和仓储费计算。在贸易方面规定的情况下,货运和库存方面承担方可以自动确定,而买方和卖方要对交易的利润进行全面的衡量。在原来只考虑价格的比较优势之外,需要在价格方面增添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的考虑。只有将价格、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进行综合考虑,以获得比较优势的修订。
2.2物流成本影响贸易量的选择
在国际贸易物流成本构成中,有一个关键部分是库存费用。因此,进口商品的公司将选择最优的商品进口的数量,即使货物在运输和库存运费最低情况下,企业的库存物资能够满足销售需要和库存成本。对于贸易量的选择,可以采用在财务管理实务中经济订购量的基本模式,以确定最佳的订单数量,即已知企业某种类库存商品在整个一年中的总需求情况下,减少订货量一定会增加订货批次。这样,可以使库存商品的库存成本随平均库存量降低而降低,还可使同批次有序增加订货成本。
2.3物流成本影响国际贸易术语的选择
贸易术语,用来描述商品价格、贸易双方确定交易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如交易地点、交易处理手续,成本负担和风险划分责任等概念,按照惯例通常采用英文缩写的表达方式。由于贸易术语与交易价格直接相关,因此,也被称为价格术语。国际贸易术语对于运输费用、库存费用、装卸费用和其他费用都有相应的规定。因此,买家和卖家除关注商品价格,也将特别留意随之产生的相关的物流费用和对应的责任。在国际贸易中,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费用是物流成本在贸易方面的核心组成部分,费用承担方应尽可能降低这些成本费用,从而提高投资回报。
3物流成本控制政策建议
3.1物流主要成本控制
(1)库存成本控制。由于库存成本与库存量成正比例关系,因此控制库存成本的中心环节是选择一个适当的物资库存数额。这是适当的数额,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满足市场一段时间的需求量,二是不会导致产生过多的库存成本。对此,企业可以借助财务管理的经济订购批量基本模式,以确定最佳的订单数量合理的库存成本。
(2)运输成本控制。运输成本控制的基本思想是在国际贸易双方运输距离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对货物运输数量实现最大化的追求,或在所运输商品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实现运输距离的最小化。
企业只有遵循这一运输成本控制准则,才能实现物流的最大利润。
3.2对出口企业进行物流知识宣传,促进国际贸易中的物流合作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许多出口企业以节省成本为由,开始将物流业务从外包的形式转为自营物流。事实上,自营物流不但增加了物流的间接成本,而且大大降低了物流服务的质量以及物流效率。
在我国实施物流振兴规划之际,国际贸易企业应逐步提升相关物流外包的商业意识,对企业自身的核心业务应该更加关注,而将物流交与专业的物流公司。只有建立起物流外包的理念,才能给企业带来更理想的物流服务,同时也给物流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促进改善企业的质量服务体系。因此,必须鼓励国际贸易企业剥离或外包物流业务,从而释放物流需求,提高物流体系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现代物流和外贸企业形成良性互动发展。
3.3建立并完善保税区与物流港口的联动机制
在国际贸易的未来发展趋势下,中国与世界之间进行国际贸易将主要依靠港口进行物流活动,港口则是维系中国与世界物流贸易关系的重要载体。培育港口物流产业为重点,使之越来越适应未来发展趋势,是当前物流业一项不可或缺的历史任务。与此同时,在制定国际贸易的发展蓝图时,应加强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国际海运集装箱、具备多用途的国际货运物流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港口物流各个环节的运作效率。由于港口提供的各项物流功能发挥和保税园区的建设、海关工作效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必须以战略的眼光,建立并完善保税区与物流港口的联动机制,同时列于海关的监管之下。
3.4建立区域性物流体系
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加强国际区域间合作,促进建立区域性物流体系,积极促进跨国际、跨区域的物流业务的发展。例如:西南地区与东盟物流合作在各国的多方努力下正在逐步成型,而在我国渤海地区的物流合作已经越来越广泛。尤其是环渤海经济圈向北靠近东北重工业中心、可幅射至日本和韩国,向南是广阔的华北市场,正在成为我国经济版图上的战略要地。因此,政府部门应采取措施,建立围绕经济发展核心地区物流合作机制。
4结语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的经济发展,从世界各地企业都有可能参加全球贸易进程中的国际分工,而且这个队伍还将继续增长。着眼一个国家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发展能否成功,越来越依赖于全球物流服务网络的能力与效率。无疑大部分国家物流业是置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都是国际物流服务网络中的组成部分。只有建设一个国家高效率的国际物流体系,才能更好地开展与全球物流网络对接。只有建立畅通的分销渠道,才能使内部和外部需求影响一个国家扩大进出口贸易。
参考文献
[1]邓敏.国际贸易实务与融资[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物流成本分析范文2
关键词:消防部队;紧急救援;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消防部队紧急救援物流有一定的弱经济性,仍然需要成本控制,提高救援效率。文章针对应急储备库建设成本较高、物资储备成本控制缺乏总体规划、采购及配送不够优化导致成本增加、机械化程度与装卸搬运成本等问题,从储备库合理布局、科学预测进行模块化储备、优化采购和配送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物流成本全过程控制建议。
关键词:消防部队;紧急救援;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消防部队承担紧急救援任务物流有一定的弱经济性,需要采取积极的物流成本对策,缩短物流时间、减少物流费用、提高物流效率,为提高服务水平具有战略意义。
1 消防部队紧急救援物流成本分析
物流成本指产品空间位移(包括静止)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资源的货币表现,是物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物流信息和配送等环节所支出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总和。消防部队紧急救援物流成本主要涉及到应急储备库建设及维护成本、采购成本、运输及配送成本、装卸搬运成本等。
1.1 应急储备库建设成本投入较高
自汶川地震后,公安部消防局在全国布点建设10个应急装备物资储备库,基本形成覆盖全国的保障网络。全国消防部队累计投入数十亿经费用于战勤保障大队建设,基本形成中心及重点城市的战勤保障体系。例如:按照山西省消防部队应急救援建设规划,总队分别在太原、临汾、朔州建设3个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主要储备抢险救援器材、消防员基本防护装备、消防员特种防护装备、常规消防救援装备、各类灭火药剂以及常用物资等。预计3个应急储备库将总投资2 100万元,包括每个应急储备库需要的保障物资、应急调运集装箱、专用运输卡车等设备。
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选址尽管考虑了救援力量分布、灾害分形、经济、交通、覆盖范围等因素,却往往受地价及城市建设规划的限制,在一些房价较高、土地资源紧缺的城市应急储备库的建设成本在此基础上大幅增长。
1.2 应急储备库物资储备成本控制缺乏总体规划
当前,全国公安消防部队装备物资的储备是依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来确定的,建设处在起步阶段,储备的物资品种不全,数量不足,未进行更为科学规划和合理储备,导致一些常用的、科技含量不高的装备物资在同一个城市内与辖区执勤中队重复储备,造成资源浪费,提高了存储成本。
1.3 供应商选择及采购方案的科学性影响采购成本的控制
由于消防部队紧急救援任务的时间约束性,需求的不确定性,物流的弱经济性,加之采购人员对市场及产品性能、参数把握不够,在供应商的选择上,往往会放低准入条件,无形中使采购成本增加。在采购的批次上,由于缺乏数据的统计、分类及合理合并订购单,也使采购成本增加。
1.4 运输及配送的调度优化不够使成本增加
消防部队大多依靠自身力量组织运输,在紧急救援中通常还存在任务完成后物资装备的二次回收运输,由于任务的紧急性,运输还存在一定安全风险成本。尤其在跨区域救援保障中,由于情况复杂,道路交通容易受阻,由于总体的协调调度往往还处在“磨合”阶段,不能更好地根据受灾点、保障点及现有保障人员及车辆资源进行线路的优化,车辆的综合调度显得力不从心,增加了运输及配送成本。
1.5 机械化程度与装卸搬运成本密切相关
在较大规模紧急救援中,一般雇佣地方专职人员完成,装卸搬运成本较高。在一般紧急救援任务中,装卸搬运一般由战勤保障大队及战斗班人员完成,从薪资报酬上看,没有增加装卸搬运成本,但消防官兵长期搬运大量物资、器材,往往存在一些伤病隐患、也会使战斗力减弱,对生活物资需求也会无形增加,使得装卸搬运的隐没成本增加。另外装卸搬运所需的灵巧便携省力装置也逐渐投入使用,例如:手拉葫芦、小推车等,也增加了一部分装卸搬运成本。
2 消防部队紧急救援全过程物流成本控制
以物流总成本最低为控制目标来协调各运作环节,从物流全过程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使消防部队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2.1 通过储备库合理选址布点降低仓储建设成本
应急资源的布局需要从战略层次考虑,树立全局统筹观念,建立多级储备库体系。要通过对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灾难下需求的风险分析、情景分析,来确定合理的资源布局。按照国家应急储备库建设规划及公安部消防局及各地区有关救援预案,建立中央、省级、市级、城镇四级储备体系。积极取得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遵照省、市两级政府共同拉动的办法,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及物资储备省、市合理确定投资比例并按照建设逐年投资。综合考虑覆盖率等因素,通过合理选址、部署降低建设成本。
2.2 通过科学预测、模块化经济储备降低仓储维护成本
2.2.1 科学确定应急救援装备储备的品种、数量。建立完善与应急救援任务、灾害事故类型、作战力量调派相匹配的分类、分级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编成。总队级应急救援装备储备库主要储备统一筹措的和市场供应量较少、使用频率较高、存储期较长的应急救援装备;支队级应急救援装备储备要充分依托战勤保障大队,改变传统的备份式储备方式,正确把握在用装备、常用易损与特殊备用装备的储备比例。按照地质灾害救援、建筑物倒塌救援、山岳救援、水难救援、空难救援等各类救援预案,采用模块化储备方式,提高集成化、专勤化保障水平。例如:浙江杭州片区主要保障人员密集场所和大型集贸市场的火灾扑救;宁波片区以满足该片区化工类火灾扑救的需要,温州片区主要储备冲锋舟、救生衣等以抗洪、抗击台风等重大自然灾害。
2.2.2 科学预测,确定经济库存量,实现物资储存优化。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根据预案及情景分析建立各种情况下的物资需求样本库。对于以往各区域紧急救援战斗的具体数据,包括参战人数、战场范围、持续时间、消耗物资的种类和数量等关键信息要进行全面收集和整理。对不同战斗条件下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建立物资需求数据库,为应急部队物流预测做好基础数据准备。运用时间序列预测法、直观预测法、灰色预测法和回归分析法、神经网络系统客观准确地预测储备需求。采用实物储备与合同储备,国家储备与地方储备相结合的方式,结合经济存量模型合理进行物资存储,降低物流存储成本。
2.3 通过优先选择供应商及协议保障降低采购成本
在供应及采购方面综合考虑供应商档案管理、商品项目管理、供应商报价单控制、采购订单程序、自动采购程序。根据需求生成物流中心配送方案或厂商配送方案,确定什么商品、多少数量、从何处配送、配往何处,自动生成配送单,从而保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集中高效、统一调配。采购过程中通过更为普遍地与地方单位签订联勤保障协议,使采购具有稳定性、批量优惠性,保障采购安全、及时的同时降低采购成本,实现消防应急物资装备可持续供给。
2.4 通过优化配送策略、引入第三方物流来降低运输配送成本
实现安全、节约、快速的配送,减少运输次数,提高装载率及合理安排配车计划,选择最佳的运送手段。运用系统分析技术,选择货物的最佳配比及配送线路,通过优化配送方案节约运输成本;通过合理调配力量,确定批次,节约人力成本;减少装卸次数、缩短操作距离、提高被装卸物资纯度等。
随着消防抢险救援任务需求不断扩大,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的规模效益和专业优势,通过运用第三方物流建立起长期的合作性关系,不仅可以降低搜寻交易对象的信息费用,而且提高双方对不确定因素的认识能力,减少由于交易不确定性和市场多变性及交易主体有限性导致的机会主义行为,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履约风险,从而有助于减少成本。
2.5 建立物流信息管理平台、控制补给链、降低整体物流成本
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消防部队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随时将收集的物资需求信息,包括灾区地点、人数、需求数量等通过各种短讯手段发送到救援物资统一管理信息平台进行统计。例如:气候恶劣时,需要大量帐篷、棉被、睡袋等物资;参战官兵普遍有高原反应时,需调运大量氧气袋和相关药品;液压破拆工具超负荷运转可能出现故障时,需要与器材供应厂商联系,等等。根据信息进行归类汇总,随时统计出需求点的救援物资需求信息、消耗情况、救援物资期望运达时间表。科学拟制后勤计划,适时了解车辆位置,跟踪行车路线,并与前方指挥人员联络指挥战场保障物资准确及时的流动与运输,便于部队调动、协调。
此外,根据实际情况尽快提高装备物资搬运的机械化程度,将搬运成本纳入物流总体成本进行考量,有利于物流总成本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何明珂. 应急物流的成本损失无处不在[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23):18-19.
[2] 赵勇,封少娟,刘佳. 应急物流风险分析研究[J]. 物流科技,2006(9):10-12.
物流成本分析范文3
物流成本管理(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是指企业物流活动中所发生的管理费用方面工作的总称,具体来说,是指从物流设计到物流运行再到物流结算的整个过程中,对物流成本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控制以及对物流活动结果的评价。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具体包括:物流成本预测、物流成本决策、物流成本计划、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分析和物流成本检查六个方面。
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其实质是依据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和客户的需求,以成本为手段管理企业物流,最终目标和最基本的研究课题在于利用成本指标控制物流活动,实现物流活动系统合理化,进而降低物流成本,改善服务质量,以最具经济效益的物流活动达到预定的服务水平。物流成本管理能够有效地把握企业物流成本的内涵和构成,合理利用物流的效益背反规律,科学、高效地组织物流活动,有效控制物流活动中发生的费用支出,从而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对物流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物流概念最初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物流成本的复杂性以及其极强的关联性,我国尚未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出一套适合国情的物流成本管理理论体系,而对物流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大多在于介绍国外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成果,尚未能认识到物流成本管理理论的战略重要性,也未能从企业竞争需求战略层面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物流成本管理。随着现代物流及其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的物流成本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陆江在答记者问时指出,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高达89.89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8.1%,而发达国家社会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一般在9%~10%左右,我国高出发达国家将近一倍。这种状况表明,我国企业有很大的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因此,加强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势在必行。
三、我国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缺陷。
目前,我国企业在对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说,可以表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流成本账务单独核算难度大。
长期以来,我国尚没有成型的物流成本计算标准,物流成本核算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每个企业都是分散进行的,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来把握物流成本。2006年9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该标准明确了物流成本的构成和核算方法。
但是,由于物流成本构成的复杂性以及其核算的实际操作难度大,目前我国真正全面贯彻落实2006年新颁布的物流国家标准对物流成本单独分类核算记账的企业为数不多,大多数制造企业仍没有在财务会计报表中单独设立物流成本项目,而是将企业的物流成本列在制造成本和其他费用一栏中,因此,企业仍无法掌握物流成本的构成,也较难对企业物流活动发生的全部费用做出确切、全算与分析,造成物流成本信息的失真,形成“经济黑大陆”和“物流冰山”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难度。
同时,在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等其他会计制度中没有专门的物流费用项日,或是有的几个项日不能全面概括物流费用。一方面,物流活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一般所有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费用被归集为诸如工资、租金、公共设施和折旧等。这种归集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无法确认和分配运作的责任。如果将一个企业的报表细分为发生在管理责任领域的费用和发生于组织领域的费用两部分,以获得组织与各个单位相关的财务信息,这也只能是有助于而仍不能满足总成本分析的需要。而企业的损益表,更是沿着组织预算的思路,对费用进行分类和归集。它无法克服许多与物流绩效相结合,而通常又跨组织单位发生的费用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在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物流费核算的是企业向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及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费用。对于 企业内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人员费、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则与企业其他经营费用统一计算。据有关资料,先进国家企业的实践表明: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往往要超过外部支付额的5倍以上。
由此可见,仅靠常用的会计方法,难以取得所需的足够数据来核算物流成本。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难以正确把握实际的企业物流成本。
(二)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
正是因为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对物流成本设立单独的会计科目来进行核算,而是将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各种支出列示于企业的各项费用内,或者仅仅将部分的物流成本随材料、制造费用等计入产品的制造成本中。另外,人们往往比较重视运输费、搬运费等显性成本,对于物流环节所消耗的资金利息、设备折旧、人员培训等隐性成本特别是物流活动组织不当所导致的风险和由于效率低下而增加的时间成本,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日常采用的标准会计成本法一般没有将与库存有关的成本,诸如保险和税收、租金、存货占用的资金及建设仓库所需的资本费用等计算在库存成本内,导致其被低估或模糊。而先进国家的实践证明,对于自营物流的成本支出而言,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远远高于外部支付额数倍以上。所以,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还没有真正把握实际的物流成本,决策者也很难从现行的会计系统中获得物流成本数据。
一方面,我国企业对物流的核算,从范围来看,着重于核算采购环节的物流成本,而忽视其他物流环节;从核算内容看,大部分企业只列物流费用,即支付给企业外部的运输或仓储的物流费用,而忽视企业内部物流费用,并将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与企业的生产费用、销售费用等混在一起,这使得企业不能从外部准确地把握其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
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企业之间一般是分散计算和控制物流成本,各个据本企业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核算物流成本。由于企业之间的物流核算没有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就无法比较分析企业间物流成本,无法真正体现企业之间的相对物流绩效,进而不能对企业之间物流进行统一的管理。 (三)物流成本管理不够系统。
中国由于纵向行政体制的影响,物流研究和信息数据分析处于一个个“孤岛状态”。在物流统计方面,分别有物资统计、商业统计、市场统计、交通运输统计、储运统计等,行业划分过细、核算口径不一,与现代物流成本的概念差距较大,无法综合反映宏观物流活动。就宏观物流成本而言,到目前为止,中国只有基本的货物运输量和货物周转量的统计,其他相关指标均没有公开的统计资料,或零散、分散在众多的机构组织当中。同时各研究机构和职能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缺乏科学合理的宏观物流成本分析框架,各研究机构的低水平重复,统计口径相互矛盾,这就使得国内大多数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概念和核算方法了解不多,少数先进的企业虽然知道物流成本的重要性,但却没有掌握正确的核算方法,即使勉强算出来,也不能有效地为企业所用。
企业的物流活动是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流等子系统共同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各个物流子系统间以及系统个要素间往往存在着相互联系、此消彼长的“效益背反”关系。目前,我企业的物流活动存在着没能从物流整体这一系统性的角度出发,只是片面某一单个物流职能部门的成本或某一职能部门的某一项物流费用,违背了物流整体系统和“效益背反”规律,从而引起物流总成本的增加或降低物流服务水平,导致降低企业的利润和整体竞争力。 (四)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生产成本的控制上,制定了许多管理措施与方法并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但对于物流过程中的费用却研究较少,缺乏物流成本意识,看不到物流成本的作用,因而物流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很少研究降低企业内部物流费用的途径,特别是对物流活动的全过程缺乏有效和全面的控制,造成此低彼高,物流系统整体效益不佳。目前,我国大多数制造企业仍然对企业物流活动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视而不见,粗放地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既没有设置和配备正规的负责物流管理的机构和人员,也没有制订培养物流管理工作人员的计划和机制,有的企业甚至想把降低物流成本的工作完全寄希望与他人。这导致了整个社会物流成本的专业管理人员相对比较缺乏,物流管理水平较为低下。
企业计算物流成本只是单纯地想了解物流费用,没有达到怎样利用已知的物流成本信息进行有效的物流管理,也就是说要利用物流成本核算会计这种内部管理会计的思想和方法为企业的决策服务。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管理不只是企业物流管理部 门的事情,应该贯穿于企业每位员工的思想中,涉及到企业的每个生产环节、生产阶段、生产工序等角落。
物流成本分析范文4
关键词:物流;物流成本;策略
一、物流成本的影响因素
从物流的整体角度来看,物流成本的影响因素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宏观层面主要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物流发展的整体水平。不当的政府职能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是限制总体物流成本降低的重要因素。中观层面主要从行业的角度来看,行业物流主要是指根据货物的特点对特定行业或特定类别的产品所进行的活动、组织和分配,所以只有不断推进行业物流合理化和标准化,才能实现有效控制中观层面的因素对物流成本的影响。最后,微观影响因素造成的物流成本指的是作为物流业务的主体的企业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物流的成本。
(一)宏观影响因素
(1)政府。第一,政府物流规划。物流发展规划包括物流规模、结构和主要物流中心的位置的规划,这些将直接影响到物流配送、规模和水平,所以说物流发展规划是物流成本的关键影响因素。第二,政策支持和保护。减少物流成本仍然需要政府政策支持。政府物流政策应包括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工业控制和引导政策、公开市场政策、土地政策、金融政策、鼓励投资政策、现代物流业务推进政策、物流人才培养政策、海关政策等等。第三,政府管理的问题。在中国,跨部门、跨行业和跨区域的现象非常突出。现在,行业或部门之间的严重的分裂问题已经阻碍了科学合理的分配和社会充分发挥现有的物流资源的优势,这都限制了物流行业的发展。此外,它不利于物流资源的整合和形成大型企业。
(2)产业结构。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也是影响了物流成本占GDP比例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物流成本的构成中,交通运输和库存成本占85%。所以它可以证明,如果物流成本高,运输和库存成本也高,反之亦然。由于第二产业需要更大的运输和存储,及其物流成本相对较高。相反,第三产业是面向服务,产值主要来自无形的服务,不非常依赖于物流。因此,第二产业的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比第三产业的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即使这两个产业有不同的物流发展水平,物流成本在两个产业的比例必然会受到产业结构的影响。
(二)中观影响因素
中观影响因素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物流标准化。物流标准化包括产品的标准化和系统化的包装、物流信息的条形码和对装载容器装货、卸货、运输和储存等的统一化,它是一种有效的措施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是基础的传统产业。传统物流是人为的分离很多阶段,所有人不能集中和协调好,另外还有信息不对称、低水平的标准化工业物流、分权管理和小规模,所以导致效率低下和高成本。
(三)微观影响因素
微观影响因素主要指作为物流业务主体的企业的内部的一些因素,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第一,中国企业的信息和综合管理水平通常是低的。此外,企业缺乏基础设施和物流人才,它们只有一些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第二,低水平的物流管理和服务导致高成本。因为缺乏统一规划,导致重复建设。并且由于市场发展落后,大多数物流企业存在小、分散和软弱的状况,他们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社会服务网络。第三,物流公司一般不采用总成本控制,导致物流成本很混乱和物流成本会计制度准则不清楚。与此同时,在许多企业物流成本只是一个间接成本的一部分。这些因素都严重阻碍了物流业务的发展,所以是时候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变这种情况。
二、降低物流成本的策略
(一)宏观物流成本降低的策略
物流系统规划和管理作为一个整体,必须科学、有效地进行。政府应该做好城市和全国的物流发展规划。然后在适当的物流发展政策的基础上,政府也应该设置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或者物流行业协会。这样政府就可以实现整体协调物流规划、物流政策的建立、实施和服务,并最终减少宏观物流成本。其次,政府也应该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引进先进设备,提高现有的物流水平,优化和整合现有的基础设施,改造和升级现有的资源,充分发挥现有设施的综合效果。最后,为了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政府应该支持物流企业的发展。必须加快发展和培养专业的物流服务企业,放宽市场准入门框,鼓励各种形式的资产重组,逐步建立一些跨境、交叉持股的大型专业物流业务,从而具有高级服务和国际竞争力。
(二)中观物流成本降低的策略
物流设施的标准应跟现行国际惯例和国家标准想协调。然后把整个物流系统作为一个起点,研究与各种子系统和子领域相协调的技术和工作标准,以便统一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同时研究物流系统和其他相关系统之间的协调,寻求大型物流系统的统一标准。具体措施包括物流设施和相关技术设备标准化,实现物流的标准条款、统一行业物流的技术标准和技术管理标准、统一行业设备标准、采用相同商品规格、政策支持和监管以及统一托盘。
(三)微观物流成本降低的策略
(1)实现供应链管理。今天公司越来越多地考虑将供应链管理作为在动荡的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供应链管理将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活动连接起来,并专注于协调各物流环节,尤其是在中间的环节。在此基础上,借助现代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所有物流环节的最优控制,并使对所有的环节处理变得更加准确、快捷。
(2)物流企业战略联盟和促使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实现物流社会化、专业化和从根本上降低成本都需要加快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在现在的中国,小规模、狭窄的经营范围、管理不善、低水平的物流信息技术和人才的缺乏是一个在第三方物流中普遍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传统的方法是改变经营理念,加强管理,引入物流人员和先进的物流技术,优化物流资源配置。但还有另一个有效的新方法,形成与第三方物流公司之间的战略联盟。本着“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企业可以相互合作,扩大物流市场和提高物流效率。因此,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组织最终能降低物流成本。
三、总结
众所周知,物流成本高是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物流水平相比较发达国家有很多差距,这需要我们对物流成本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而在管理和控制之前,全面地了解其影响因素将会使管理活动针对性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分析出我国物流成本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我们提出的宏观、中观、微观的策略将有助于系统、全面的降低整体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龚晓丹.中国社会物流成本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26):135.
[2] 张军,刘惠梅,孙克任.我国物流成本区域差异的比较[J].企业经济,2008(01):127.
[3] 王秀卿.现代企业物流成本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控制策略[J].物流技术,2013(09):28.
[4] 祝映兰.企业物流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32):137.
物流成本分析范文5
[关键词]中小物流企业 信息化 成本控制
我国物流产业处在发展的初期,中小物流企业是该产业的主力军,他们以富于灵活多变的经营方式,服务于各类物流需求企业。他们彼此竞争,优胜劣汰,不但推动物流产业向前发展。然而由于物流服务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时期,物流行业和企业自身的规范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其中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与控制问题显得尤其突出。我国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大多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成本管理手段,中小物流企业比较注重成本核算分析的事后处理,忽视了成本管理的事前预测和生产过程相关环节的控制,因而使得物流成本高居不下。
一、中小物流企业的成本构成与控制概述
物流企业的成本是指物流企业在包装、装卸、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增值服务以及物流信息等过程中耗费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货币表现的总和。物流企业成本大致是由包装成本、装卸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流通加工成本、配送成本、增值服务成本及物流信息成本等构成。其中增值服务成本是指物流企业在达到传统物流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根据顾客需求额外提供的延伸业务所发生的成本。在物流企业总的成本中,运输成本及配送成本占得比例较大。
当前,物流成本控制主要分为部分成本控制和全面成本控制。部分成本控制主要是指对形成物流成本的各个部分施以控制,例如,运输成本控制、装卸成本控制、包装成本控制,等等。全面成本控制是指对物流活动事前预算控制,事中行为控制和事后信息反馈及偏差纠错控制。
二、信息化程度较低、信息化系统功能不完善对中小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的制约
现代信息系统的使用是物流业务开展和物流成本控制的关键。通过信息技术,中小物流企业可以将影响到物流成本的各块作业活动信息很好地共享,从而对物流作业的整个过程有一个全局的把握,从而对物流作业成本进行分析与控制。并且,现代信息系统网络除了提高中小企业内部效率外,还使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形成一种效率链接,能有效地将搜集到的物料的价格、数量等在网上传输、共享,从而避免交叉、重复的物流现象发生,通过构建物流企业与其他相关方企业之间的物流供应链信息化系统,形成一个巨大网络,中小物流企业能够从整体上控制物流成本。
但是,目前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较低。平时的通讯与联系主要是电话(包括移动电话)与传真机,这不仅准确率低、及时性差,而且出错率高。很多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采用的是手工操作,很难实现各个环节的最优化控制。中国仓储协会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在拥有信息系统的中小物流企业中,其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和系统功能还不完善,缺乏必要的订单管理、货物跟踪、仓库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等物流服务系统,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尚未形成。因此,信息化程度较低、信息化系统功能不完善制约着我国中小物流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中小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控制成本的目标
目前,很多中小型物流企业迫切需要信息化手段来解决一些发展瓶颈,但却不知道自己的真正需求在哪里,因此对它们而言一个小而全的信息化方案是必要的。中小物流企业建立的信息管理系统应包括仓库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其中成本分析子系统是财务管理系统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建立这些系统解决中小物流企业信息资源的采集问题。这不仅要收集包括订货单、存货单、应付账、交易条款、用户情况等大量内部数据资料和信息,还要收集外部的供应链上各参与方的信息。此外,还要求在包括定货、采购、维修、服务、交易、存储、运输等各个环节,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缩短运作的时间,减小运作成本。信息化管理需依靠软件开发人才与会计人才合作,一同开发适应目前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应用软件,此软件的功能应做到方便实用,最基本的要求是可对中小物流企业接到的每个任务的全部成本、费用进行核算,所有数据只需输入原始数额以及所设定的参数,结果能自动生成。
四、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中成本控制的策略
1.间接成本分摊时采用作业成本核算法
很多中小物流公司一直采用传统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由于间接成本分摊不合理,无法对客户进行有效的成本和利润分析。我国研究物流成本的控制文献中,对合理控制物流成本主要采用定额法和作业成本法的研究。而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管理为中心,包装、仓储、运输、装卸等作业环节分工明确,对各个作业进行管理,能有效地控制成本,所以中小物流企业有必要以作业成本法等新的核算理论作为指导,对成本核算的方法进行改进,根据客户的物流作业活动,准确地计算出物流成本,不仅可以为物流服务的报价提供依据,对客户进行选择,而且可以对具体的物流作业过程进行更准确的成本控制,进而使企业获得成本上的优势。在中小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前提下,以信息为基础的作业成本法开始变得具有可行性,通过信息的共享与有效传递,中小物流有可能充分利用作业成本法来计算分析成本,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
2.以派车单号(订单号)为对象归集各种运输费用的方法
中小物流企业的运输业务和信息反馈常采用如表1所示的表格,以便汇总各项费用。该表格虽然便于物流公司按照车辆汇总费用,但是不利于公司计算每次运输作业的费用,从而计算每个客户运输业务的盈亏,企业无法为客户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报价,导致客户的流动性较大,客户的维护费用较高,公司的效益一直停滞不前。
表 某中小物流公司按照车辆汇总费用的工作表格示例
由于中小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源、财力、信息系统及实施成本等的制约,使得严格意义上的作业成本法在中小物流企业难以得到应用。笔者认为,针对在运输中发生各种费用,例如燃油费、停车费、修理费、装修费等,物流企业在建立成本管理模型时可以以派车单号(或者订单号)作为对象进行运输费用的汇总,然后与客户运价相比,计算某一客户的收益贡献。这种在作业成本法指导下的简易模型的建立使得成本核算按派车单号来划分,从整体上来控制成本,而不是分解来控制成本,从而使物流成本降到最低。此外,根据这种模型可以及时统计各种数据,将客户进行分类,也便于将客户等级和服务费等挂钩,为财务进行物流成本分析提供真实资料。
中小物流企业成本结构分析图
3.在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中合理设置和运用关键指标以控制成本
中小物流企业为了对物流成本客观、科学地进行控制,有必要在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中设置和运用关键指标控制成本,并提供财务提醒功能。下面列举几组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指标:
(1)燃料消耗指标。评价燃料消耗的指标主要有单位实际消耗、燃料消耗定额比,它反映了运输活动中燃料消耗的情况,可以促进企业加强对燃料消耗的管理。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实际油耗(升/百吨千米)=报告期实际油耗/报告期运输百吨千米数
燃料消耗定额比=百千米燃料实耗量/百千米燃料定额量
(2)配送成本指标。配送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主营业务,也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配送通常通过集中、配货等环节,将不同供应商和众多品种的货物进行统一运送,利用规模优势以较低的单位运作成本来开发利润空间。配送成本指标主要用于考核分析配送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
①每吨重配送成本=配送成本/配送总重量
②每容积货物配送成本=配送成本/配送货物总容积
③每车次配送成本=配送成本/配送总车次
④每公里配送成本=配送成本/配送总距离
(3)车辆空车率指标。车辆空车率指标可以用于衡量车辆的利用率。若该比率过高,表示物流企业未能充分做到回程顺载的原则,或者未能合理安排好配送路线,以致造成实车去、空车回的现象。
空车率=空车走行距离/配送总距离×100%
五、总结
现代信息技术使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的控制与管理更为方便有效,而实施全面信息化方案对中小物流企业而言成本较高,开发出合适的物流软件并非易事,需要很大的投资。希望本文提出的策略能帮助中小物流企业克服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障碍,使其物流成本降低到较低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陈胜群.现代成本管理概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2]杨英.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4月
[3]蹇令香,李世民.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业成本控制绩效评价[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6年11月
[4]王华.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2006
物流成本分析范文6
关键词: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完善思路
所谓物流成本管理,就是通过成本去管理物流,即管理的对象是物流而不是成本,物流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以成本为手段的物流管理方法。成本作为物流管理的手段是因为,一是成本能真实地反映物流活动的实态;二是成本可以成为评价所有活动的共同标尺。就第一点而言,一旦用成本去掌握物流活动,物流活动方法上的差别就会以成本差别的形式明显地表现出来。就第二点而言,用成本这个统一的尺度来评价各种活动,可以把性质不同的活动放到同一场合进行比较,是有效管理物流的一种新思路。物流成本管理的目的是物流成本的控制和降低。
一、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1.企业内部物流体制没有理顺
虽然不少企业对自身物流体制进行了改革,但并没有真正理顺,体制设计缺乏科学性、前瞻性,与社会物流的发展与分工不协调,没有从供应链的角度,整合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在职能制或直线职能制的框架下,依然是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物流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依然是难以达到的目标,企业物流中心的构建还有很多困难,内部配送难以实现。
2.传统的物流服务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生产运作模式
当前,由于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大量的定制化生产,对物流的要求也倾向于实行多批次、小批量配送和适时配送。而大多数企业只是企图在过去物流系统的基础上降低物流成本,尚未建立适应现代化生产运作的物流系统,以适应多批次、小批量物流和及时配送的要求,导致了物料不能立即进入生产线,产成品也无法即时流通,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降低了整体盈利能力。
3.物流意识、理念落后
企业讨论的发展重点通常都是关于生产领域的,而缺乏对物流的关注,“大采购、小批发”、“重商流、轻物流”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仍有较深的痕迹。企业对物流的理解大多仅限于运输、仓储等低增值业务,而对物流系统设计、物流合理化、开发信息系统等高增值业务缺乏应有的了解。没有树立现代物流意识,没有充分认识到现代物流管理是降低生产总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更为严重的是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另外,在物流的服务意识等方面也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的差距。而企业所建立的物流结构体系正是基于其自身所持有的物流理念,落后的观念必然导致的落后的物流体系和物流管理,当然也就无从谈到降低物流成本。
二、完善物流成本管理的思考
1.物流合理化
物流合理化就是使一切物流活动和物流设施趋于合理,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得尽可能好的物流服务。根据物流成本的效益背反理论,物流的各个活动的成本往往此消彼长,若不综合考虑,必然会造成物流成本的增大,造成物流费用的极大浪费。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物流合理化是降低物流成本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效益,也是物流管理追求的总目标。物流的合理化要根据企业物流流程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规划,不能单纯地、片面地强调某个环节的合理、有效、节省成本,而是必须系统考虑。
2.提高物流速度
物流速度是影响物流成本的重要因素。提高物流速度,节省时间资源,可以减少资金占用,缩短物流周期,降低库存费用,从而节省物流成本。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金钱”。提高物流速度可以从提高各个物流子系统的速度入手,比如,提高采购物流的速度,提高生产物流的速度、提高销售物流的速度,来缩短整个物流周期,提高资金利用率。
三、完善物流成本管理的思路
1.建立现代企业物流组织结构
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内部物流职能分散,物流活动难以协调的问题,必须从改造企业的组织结构入手,建立现代的企业物流组织结构。目前,企业的物流组织结构主要有几种可供选择:第一,传统组织结构模型。基本是基于传统的职能专业化分工,按职能设置部门,而物流活动实际上分散于各个相关的专业活动中,由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在职能分工中,全部物流职能直接由采购、制造、财务、市场营销等部门负责监督管理,简单直接。但是实际中各部门可能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很难使物流系统的运作协调一致,企业整个物流活动缺乏连接,容易出现断流现象。第二,功能集合型组织结构。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将各专业部门内的物流功能进行整合,使物流活动在组织中凸现出来,以便于各部门进行计划、控制、协调。这种组织结构对于外部环境较为稳定,采用常规技术,重视内部经营效率,员工专业素质不高的中小规模企业比较适合。
2.构建高效率的物流系统
根据物流成本效益背反理论,物流成本得以降低的关键在于从物流的整体来考虑,而不是片面的强调某一环节。也就是说要把物流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看成一个物流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和管理,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统功能、效率,实现整体物流合理化。物流系统包括商品补充、仓储、保管、库存管理、物流作业、出货、配送、信息管理等物流有关的一切活动。显然,对于提高物流质量、加快物流速度、降低物流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损耗,从而降低整个企业的物流成本来说,企业构建物流系统并使之高效率的运作是其必不可少的手段。
参考文献:
[1]张鲲:《试析沃尔玛物流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模式》,《物流技术》,2004年第3期
[2]傅桂林编著《物流成本管理》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