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库存商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库存商品范文1
1、购进:根据商品入库凭证记人该账户收入方的购进数量、单价和金额栏;
2、销售:根据商品销售的发货凭证,记入该账户的发出方;
3、进货退出:根据进货退出凭证,用红字记入该账户收入方的购进成本的,用红字登记销售数量栏和金额栏,用蓝字登记单价栏;
4、购进商品退补价;将退补价款的差额记人收入方的单价和金额栏,退价用红字反映,补价用蓝字反映;
5、分期收款发出商品:根据分期收款商品发出凭证该账户发方的其他数量、单价和金额栏;
6、商品加工收回:根据商品加工成品收回单记该账户收入方的其他数量、单价和金额栏;
7、商品发出加工:根据商品加工发料单记入该账户发出方的其他数量、单价和金额栏;
8、商品溢余:根据商品溢余报告单汇入账户收入方的其他数量、单价和金额栏;
库存商品范文2
关键词:生产型中小企业;库存商品;管理
XC公司成立于2003年,专业生产各种规格的塑料管道,2018年销售额约7亿元,资产规模2.5亿元,员工人数400人左右的中小型制造企业,业务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山东。由于产品齐全,规格比较多,库存商品金额高达4000多万元,库存商品管理、成本压力比较大。
一、生产型中小企业库存商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库存商品的金额较大,品种、规格繁多,给日常管理带来压力。由于生产批量及交货期的问题,只要每种产品备库存,品种、规格就达到6000多种,库存商品金额变得就比较庞大。不仅仓储要占用的场地大,而且日常管理,比如账实相符的核对、发货中寻找产品等都比较繁杂,数据准确性不高。库存商品周转都有一定的周期性,所投入的资金也是一笔较大的金额,机会成本、财务成本带来巨大的压力。(二)库存商品管理边界划分不清,内部矛盾较为突出。中小企业由于人员、成本等压力,一人多岗,相互穿叉,库存商品管理边界划分不清,特别是库存商品规格、种类繁多的中小企业,在仓库入库环节的验收入库、清点工作就花费大量的人力与时间。XC公司花在入库验收上的时间每天将近花去一半时间。销售等市场服务部门希望库存商品越多越好,品种越完整越好,这样更能满足营销部门提供销售的主动性;生产部门也希望生产批量越大越好,生产组织相对简单、生产效率较高;库存商品管理部门希望越少越好,日常管理简单、保管成本低、场地占用少,各部门各自为战,没有形成合力。(三)库存商品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近几年来,互联网发展非常快,新业务、新情况出现后,没有快速去拥抱互联网,运用互联网管理的思想、意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管理方法比较传统,没有修改内部控制制度,现场实操人员无从下手,在一定程度上,现有的内部控制规范性制约新业务的发展。库存商品的产生相关内部制度、流程、方法不科学,导致库存商品的产生比较无序,不能从源头上控制库存商品的发生,对最后形成静态库存、呆滞库存的原因无法分析,不能有效追究直接当事人的主观责任。(四)相关库存商品的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计价体系比较单一。由于绩效考核设置以量为主,忽视了对金额的关注与考核。对于静态、呆滞库存的定义也不一定准确,对6个月内无生产记录但有过发货记录的都不算静态库存,影响了生产决策,财务核算体系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全部成本法进行核算,按加权平均成本进行滚动计算库存商品成本;由于销售产品存在结构性问题,导致库存周转率数据不能反映实际水平。
二、XC公司对库存商品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在公司设立存货管理委员会的同时,设立库存商品管理领导小组。管理好库存商品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的职责,在公司设立存货管理委员会的同时,设立库存商品管理领导小组,由生产部、销售部、财务部、企划部、仓库等人员共同组成小组成员,统一认识库存商品种类繁多是常态。在符合存货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对库存商品管理的特殊情况进行特别决策,建立较为顺畅的日常沟通机制,对新出现的情况及时通报与处理,日常营运由仓库管理为主。(二)完善库存商品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完善的库存商品收发存制度。制度先行,按规执行。首先站在管理角度,对库存商品进行科学分类,按生产组织体系与生产工艺不同先分为两大类,设立两大仓库组织,再按所用原材料不同进行三个小类,对相关汇总数据严格按照类别进行分类、报告。最后按颜色、规格等分类形成一个唯一的产品编码。对库存商品的入库数量核对工作在生产现场与生产班组面对面清点完成并由生产班组开具入库单,仓管员进行实物仓库入库时二次核对,并确认签字后交库存商品记账人员在系统里操作记账处理,确保进来的商品数量无误。对一些商品的特殊出库建立审批流程,凭审批单办理出库并在原来销售出库的类型基础上增加生产领用、盘盈亏出库、其它类型等出库类型,以便后续识别与审核管理。在原有信息化简单收发存管理的基础上,逐步打通了生产到仓库、仓库到销售、销售与客户的库存数量共享,除了收、发货环节,基本上实现了无纸化操作,节约了成本并提高了单据流转效率。(三)强化第三方监督,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建立自盘与第三方抽盘相结合的库存盘点制度。首先由仓管员进行库存商品的自盘与抽盘工作,日常进行不定期自盘与交叉抽盘,对差异原因进行查找与分析;再由企划部与财务部等内部第三方进行不定期、每季度至少一次达到30%以上的品种进行“盲盘”(库存商品盘点后再与库存商品账核对),对时间性差异进行调整与证据链完善,并形成盘点报告,报公司分管领导审批及时处理差异。(四)建立库存商品生产的决策机制,准确计算库存商品库龄。常规、普通产品按历史上前6个月的销售情况并结合手头的实际客户订单情况及历史后三个月的销售情况安排生产班组生产,杜绝原来的纯凭经验、纯个人能力安排生产行为;对一些特殊产品严格按定制化生产,哪怕是提高适当的生产成本也要按订单生产,严格控制库存的产生;对新产品,由销售市场部门牵头预测市场销售量情况,根据周转率安排生产,增加新产品库存商品。由于入库时增加了产品批次号,能够及时计算库存商品库龄,按生产入库时间进行计算,对超过6个月以上的库存商品单独进行清单式管理,由库存商品管理小组分析原因,明晰责任,对客观原因形成的损失提出追责建议、对非客观原因形成静态库存提出盘活与搭售建议并报存货管理委员会审批,后续持续跟踪处理。(五)重新构建考核指标体系,引进的新的库存商品计价方法。对呆滞、静态库存的定义作了完善与修改,从生产日期开始计算,只要在库时间超过6个月即被认定义呆滞、静态库存商品。运用发货量、数量准确率、客户对发货环节的满意度等指标,对库存商品相关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奖勤罚懒,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潜力,认真、努力工作的库存商品管理人员增加了工资收入。在库存计价方面,参考商业企业的成本计价方法(进价),引入销售价(目前在执行的价格体系)进行库存计价为主,直观反应库存商品直接对外销售可能会形成的销售收入。对原有的财务成本核算计算的成本金额为辅的内部管理核算体系,同时满足会计准则与内部管理的需求。
库存商品范文3
看似“闲置” 实则商机
“不少企业因为季节变化、产品调整或准备转行等原因,余下大批的库存,却没有精力专门处理,只想快点脱手,周转资金。”几天前,薛柱刚为一家准备转行的厂家处理了价值二十多万元的饰品。
有一次,薛柱从广东东莞收购了一批一次性纸杯,是当地某企业为南方航空公司生产的,由于硬度、耐压度没达到南航标准,被退货。可是,杯子上已经印上了南航的标志和文字,根本没法在国内销售。最终,薛柱把杯子卖给了一个西亚的客户――有了中文字,这杯子在当地人看来还别有一番异国风情哩。
为了找货源,薛柱经常跑上海、宁波的海关。他发现,在对外贸易中很容易产生库存积压。例如,有一批服装,本来要出口到日本,但是日本客户检验标准非常严格,扣子钉得不够正、颜色有差别,都成为退货的理由。货退回来,中国企业就非常头痛。如果去海关拿,要办繁琐的手续,还要交场地费,因此80%的企业都选择放弃,这批货就成为“无主货源”。时间超过三个月,海关有权将其拍卖。薛柱就经常参加这些拍卖会。他告诉笔者,像这样一些罚没、走私、逾期的货物,除了侵权产品,都可以通过拍卖获得,然后转手获利。
细分竞争看清风险
“这个行业没有什么门槛,只要勤快,肯多问多学,新手很快就能入门。”不过,薛柱也告诉笔者,“库存淘金”虽然是个新兴行业,被很多人看好,但是从他几年的从业经验看,高利润肯定和高风险相伴。
不久前,薛柱从海关拍到了一批30万平方米的防水建材,本来这批货是出口法国的,但欧洲进口的检测标准很严,这批材料无法通过,造成了积压。拍到货物后,薛柱还暗自得意:这批材料在建材市场上属于紧俏品,肯定能卖好价钱。结果,因为这批货是按照法国企业标准下的订单,国内没法使用,他结结实实地吃了一次亏。
薛柱提醒,要防风险,自身的判断力是关键。
“刚入行的人最好先从自己熟悉的行业中寻找机会。先找好买方,有人接盘了再去找货源。等价格、样式什么的都熟悉了,再慢慢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做独家生意。”
此外,在薛柱看来,库存贸易还有另外一种风险:缺少主动权。如果说普通的生产厂商能够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产行为,那么库存贸易的主动权则掌握在别人手上――很难预测自己的下一个货源在哪里,无法保证满足客源的需求。
信息销路 都要盯牢
我国是一个生产大国,但并不是贸易大国,长期以来国内企业的库存产品积压已成为一个日益普遍的问题。据有关统计,国内现在的库存积压物资已达到3万亿元,并且还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
“库存经营不善而导致企业倒闭的例子也不少。”薛柱有个朋友曾开了家做饰品加工的小厂,因为饰品的更新速度实在太快,这个朋友一时很难把握市场动向,造成了几十万元的库存,差点破产。最终他只能低价贱卖产品,亏损了一大笔钱。
而正是看准库存里面的商机,近年来,在义乌街头不断有收购库存商品的广告打出来。借助得天独厚的小商品市场优势,目前在义乌做“库存淘金”行当的已有大大小小两三百家,从业人员达1000多人。他们一年的销售额多则上千万元,少则几百万元,被义乌商界看做一匹“黑马”。虽然竞争相对激烈,但仍然有较大的盈利空间。
“这行是越精越好,如果信息掌握充分,销路顺畅,利润回报率是很高的,还有很大的市场空白点。”薛柱分析。
品牌信誉 竞争之宝
笔者了解到,随着众多经营库存公司出现,专门提供库存供求信息的中介网站也多了起来。他们依靠红火的库存交易收取信息费。有货源信息的人可以直接在网站上发帖,还可以打电话,非常方便。在杭州创办三年的中国库存网发展了3万多会员,每天有两万多客流量,供求信息累计有12万条。除了浙江,福建等地也出现了芝麻开门库存网、库存在线等网站。
很明显,这一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现在很多厂家也聪明了,在处理库存时,会向几家库存公司询问价格,然后确定高价买家。”薛柱说。
库存商品范文4
关键词:食品;经销商;库存管理
中图分类号:F715.6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80年代,经销商在中国开始起步。在经历了“倒爷”、“坐商”、“行商”之后,现在进入到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经销商在产业价值链中处于弱势地位,在哑铃型的渠道结构中经受上下游两方面的挤压,利润、生存空间在不断地压缩。因此,经销商不得不积极调整战略方向以抢占市场,扩大生存空间,同时也开始关注内部管理工作,开源节流去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食品经销商作为众多经销商中的一员,也在积极地寻找出路,优化流程。
本文分析了食品经销商的生存现状,总结了食品经销行业的库存管理特点及库存管理的重要性,以新秀实业公司(新秀)为例,以新秀报表为依据,提出库存管理的整改方案,以期对实践有指导意义。
1 食品经销商现状分析
1.1 经销商存在的必要性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都在探索快捷有效的销售渠道,食品行业也不例外。一些厂家在经历了找总到自建终端,自产自销再到把经销权交还给经销商,厂家的经营思路似乎又回归到了起点。不论是厂家的自主经营,还是找经销商,都是各有其利弊的。而最终让厂家做出放弃自主经营权的决定,也是出于对利弊的权衡。对于厂家来说,经销商的存在有以下作用:
1.1.1 资金风险控制
如果厂家直接把货铺到商场,就要有大量的货款压在商场,随着连锁商场的不断增多,厂家面临的资金风险就会越大。但如果把经销权给到经销商,经销商就需要打进货款后才能进货,这就变相地把资金的风险转换给了经销商。
1.1.2 经营风险的转移
如果厂家与市场直接联系,除了资金的风险外,还会有经营的风险。在现在的市场情况下,风险无处不在,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市场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厂家的经营风险就更大了。而经销商的存在就承担了大部分的经营风险,厂家不必花太多的精力在这方面,可以集中精力抓生产促销售。
1.1.3 销售团队成本的转移
厂家自建销售终端和网络,是需要通过组建销售团队、搭建销售网络,才能实现的。而网络的搭建和人员的招聘,都是要花费成本的。而且,对这些销售网点和团队实施远程管理,也需要厂家拥有一定的管理设备和管理手段。这些都需要厂家花费大量的精力、时间和成本。而一旦厂家把这些销售网点的组建交给经销商,由经销商利用自己现有的团队来进行网络搭建和终端操作,便可以大大降低其经营成本。毕竟,经销商手上拥有现成的销售网络,也有固定的人员和设备。利用经销商手上的这些现成的销售网络和人员,不但可以大大地缩短厂家自行搭建销售网络、招聘人员所需要的时间,也能够降低费用成本,同时经销商可以利用当地的社会环境去开拓新的销售模式。
1.2 经销商和商场的关系
在当前的市场状况下,商场是食品销售的重要渠道,商场销量在食品经销商的销售中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但是,食品经销商和商场之间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商场多如牛毛的各种费用上。在目前的经销商和商场的博弈中,商场是强势的一方,经销商不得不陪着小心与商场周旋。进场费、条码费、促销费、店庆费、破损费、堆头费、赞助费……各种费用应接不暇,同时还要满足商场苛刻的付款周期及较高的返利要求,以及承担商场较高的退货比例。过多的退货导致经销商次品仓库存增加,管理成本增加。另外,在传统的节假日,商场要求供货商(经销商)大量压货,经销商不得不增加库存,假日过后,商场退货回仓,经销商需要进行二次配送,不仅增加了物流和运输成本,同时大部分退货进入到次品仓(商场不接受超过保质期三分之一的商品)。由此可见,经销商和商场的合作关系影响着经销商的库存管理。
1.3 经销商和厂家的关系
厂家与经销商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厂商关系也永远是在博弈之中。经销商和厂家是建立在“互助、共赢”基础上的合作关系,经销商为厂家减低各种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风险转移,厂家为经销商提供机会,提供品牌。厂家往往根据其品牌的所在的不同时期而调整与经销商的关系,在品牌导入期、成长期和成熟期采用不同的厂商关系。对于品牌比较强的厂家,经销商处于弱势地位,厂家把经销商看做一个产品购买者的角色,强势的厂家会给经销商设定销售任务,如果任务没有完成,就没有相应的返利。经销商为了完成销售任务常常在年尾大量采购,导致产品积压,资金和库存压力增加。并且,厂家为节省运输成本而设定订货基数,经销商需要按照订货基数进行采购,否则厂家拒绝发货或将几个订单合并发货,经销商必须调整库容或面临商场缺货。因此,在经销商的库存管理中,厂家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解读到:经销商本身没有自己的产品,以销售厂家的产品和提供服务来获取利润,在其整个供应链的节点中,库存管理是其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经销商作为厂家和商场的夹心饼,它既需要满足厂家的销售要求和商场的压货要求,又要对库存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库存过高,成本增加,资金的控制风险和经营风险增加,利润减少;库存过低,服务水平下降,缺货而导致公司销售额下降,销售指标无法完成,利润下降,同时为紧急订货还需要支付额外的运输成本和人力成本。并且订单满足率达不到商场的标准,商场会处以缺货产品2倍的罚款,破坏了经销商和商场、厂家的关系。
2 经销商高库存的原因
在库存管理方面,经销商的高库存、高资金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库存商品范文5
关键词:混合渠道分销;商品需求特性;库存订货策略
中图分类号:F5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09)03―0039―04
一、引言
网络及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不但使分散在供应链节点上的企业能够有效沟通,提升了传统供应链的运作效能,而且催生了新的供应链模式。供应链模式的变革主要产生在零售节点上,即电子商务以并行或串行方式融入供应链,构成混合渠道(多渠道)供应链网络,增强了供应链的推动力及拉动力,满足了顾客对渠道的异质性偏好,增加了企业的市场覆盖率。多渠道供应链已经成为企业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必要手段。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网络渠道与传统渠道一起获得供应链的灵活性。早在1999年,美国顶级供应商中已经有42%通过网络向消费者直销商品,如IBM公司、凯新达电子公司(Pioneer Electronic)、思科公司(Cisco)、雅诗兰黛公司(Estee Lauder)和耐克公司(Nike)(Tedeschi,2000)。在中国,一些知名的供应商,如“海尔”、“联想”、“长虹”也开设了网上商城直销商品。
在混合渠道供应链中,制造商一方面通过传统独立的零售商将商品推向市场;另一方面又借助网络直销渠道由消费者直接订购以满足需求,因此,混合渠道供应链实际上是由推式供应链和拉式供应链组成的复合式供应链。其中,制造商不但作为零售商的供应商还作为其直接竞争者,因此,混合渠道供应链中制造商与其独立的零售商之间的垂直竞争与水平竞争同时存在,这更加剧了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作为供应链管理中最薄弱的环节,库存管理也是混合渠道供应链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并且常常成为冲突的焦点,如Apple公司的独立零售商于2002年初Apple公司,因为对于热销的iMac型号,Apple公司的网络商城有充足的存货却没有分配给他们足够的库存(Wilcox,2002)。通过对50个制造商进行调查,66%的制造商指出:库存问题是他们采用混合渠道分销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一些制造商因此不得不放弃混合渠道分销战略,如李维斯公司(Levis)停止了网上直接销售(Collctt,1999);而施乐公司(Xerox)仅使用网络提供信息以支持传统渠道的销售(Chiang,2002)。这些企业管理混合渠道供应链的失败促使人们认真地审视和评价在网络运营过程中基本经营管理如库存管理的重要性,显然,为了最大化利润,网络运营商必须优化补货决策。本文即以典型的库存订货策略为研究对象,从商品的需求特性对相应订货策略的库存系统服务能力和成本水平的影响出发,对如何根据不同商品特性选择科学的库存订货策略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基于此提出了一个可行的定性分析模型,借助此模型,可帮助混合渠道分销企业根据所经营商品的不同特性选择合理的库存订货策略,从而提高服务水平,降低库存成本。
二、商品需求特性分析
库存控制系统中最重要的决策就是何时订货及订多少货,即决定库存系统的订货策略。在混合渠道供应链中,库存订货策略的选择不但要考虑不同的分销渠道的不同特点,而且要考虑不同商品的不同需求特性。特别是随着网络普及率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供应商采用混合渠道供应链分销商品。因此,相应的商品种类也在日益丰富,不但包括传统货架上的大部分商品,甚至包括一些在传统购物商店看不到的商品。在这种情况下,分销渠道、商品需求特性及库存订货策略的匹配问题无疑成为混合渠道供应链管理者目前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显然,网络直销渠道与传统零售渠道具有不同的特点(见表1)。
由表1可知,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适合通过网络直销渠道销售。但是,当同一个制造商采用混合渠道分销商品时,实体分销渠道与虚拟分销渠道并行存在,一推一拉相互配合,则极大地扩充了适合分销的商品种类。在互联网发达的国家,如美国、韩国,混合渠道分销的商品种类繁多。虽然中国互联网发展迅速,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人,网络购物使用率为25%,已经成为十大网络应用之一。但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仅达19.1%,低于全球21.1%的平均互联网普及率。因此,中国网络购物规模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商品品种还会不断增多。在各种类别商品的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中,服装、家居、饰品是购买用户数最多的一类商品,为48.9%;书籍、音像制品和化妆品分列用户购买数量的第2、第3位;其次分别为通讯数码产品、充值卡、玩具、电脑及配件、食品、家电等。不考虑通过网络提供的服务,这些商品基本上可以归为三类,即易逝品,如鲜花、蛋糕;功能型产品,如普通的服装及家居饰品、书籍音像制品;创新型产品,如个人电脑(硬件和软件)、消费电子(如高清晰度电视和数码相机),以及玩具、时装等。其中,主要以功能型产品和创新型产品为主。表2依据需求特性列出了创新型产品和功能型产品的主要区别。在创新型产品中,对于高科技产品和时装、玩具之类的产品,其需求特性又有一定的差别。例如,时装、玩具主要受季节性和时尚潮流影响,因此需求特性具有季节性和不确定性,但制造工艺比较稳定和成熟,可以通过签订长期供货合同来建立良好的供应基础。相反,通讯数码产品、高端计算机等这类高科技产品的需求是随时间逐步演进的,存在不确定性。而且,产品的制造工艺变化迅速,供应基础受规模、资金投入和经验的限制,供应过程也存在不确定性。为此,我们把前者称为时尚创新产品,后者称为技术创新产品。显然,功能型产品与创新型产品的需求特性具有很大的差异,功能型产品的需求比较稳定,可预测性强,因此相应的库存控制简单,库存成本比较低;而创新型产品往往具有生命周期短、需求波动大等特点,特别是技术创新型产品兼具需求与供应的高度不确定,如果使用不恰当的库存控制策略,往往导致高额的缺货成本与超储成本,使库存作为供给与需求剂的作用难以发挥。
三、基本库存订货策略分析
库存控制主要是解决如何在合适的时间,订购合适数量商品的问题。因此,相应的库存订货策略的分类依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根据订单发出的条件来分,可分为连续检查订货策略和定期检查订货策略。前者需要对库存水平进行连续检查,一旦其低于再订货点就发出订货,所订购的货物在一定的提前期到达。显然,在连续检查的订货策略下,只要提前期内的需求小于再订货点就可以预防缺货发生,因此可以降低所需要的安全库存。但是,连续检查会导致相关的订货费用增加,所以,这种订货策略适用于商品种类少、库存周转较慢(需求率低)、
订货费用较低但价值较高的产品。定期检查订货策略则是指每经过一个相同的时间间隔发出一次订货。显然,与连续检查库存系统不同,定期检查的库存系统不但要预防提前期内发生缺货还要预防检查周期内发生缺货,因此,需要持有较高的安全库存,相应的库存持有成本增加。但由于存在一定的检查间隔期间,所以相应的检查费用降低,而且多种商品可以同时订货,因此,定期检查的库存策略适用于商品种类多,订货费用较高,库存周转较快(需求率高)的产品。订货策略的另一种分类依据是按照订货量来分,可分为定量订货策略与补充订货策略。定量订货策略是指每次的订货数量是固定的,因此,这种订货策略对需求变化的敏感性较差,难以较好地跟踪市场需求变化,所以适用于需求平稳的商品。但由于供应链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使得对库存的需求常常具有很大的波动性,这种波动的变化常常难以估计,因此,需要动态地对库存策略进行调整,使得库存策略能够跟踪库存状态的变化情况来确定订货点和订货批量,所以对于需求变化较大的商品则采用补充订货策略,这种订货策略每次的订货量不固定,而是根据当前的库存水平来具体确定。
根据以上两种分类依据,订货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1)(R,Q)订货策略,其中,R为再订货点,Q为订货量。在这种订货策略控制下,每当库存水平下降到或低于再订购点R,就订购数量为Q单位的商品。Q一般是决策变量,再订货点R一般等于提前期的需求加上安全库存。当需求连续或单位时间产生单位需求且连续检查库存系统时,发出订货时的库存水平往往位于再订购点。而当采用定期检查的库存系统时,发出订货时的库存水平则常常低于再订货点。(2)(s,S)订货策略。s表示再订货点,S表示补充订货水平。在这种订货策略下,每当库存水平降到s或以下时即发出订单,将库存补充至最大库存水平S。此策略与(R,Q)策略相类似点在于都以再订购点为是否订货的条件,但(s,s)策略的订货数量不确定。在连续检查及需求连续条件下,s=R,S=R+Q。此时,往往在库存水平达到再订货点时发出订货,显然,由于提前期的存在,在收到货物后,库存水平往往低于S。在定期检查的假设条件下,发出订货时库存水平往往低于再订货点。(3)基本库存策略。(s,S)策略的一种变形称为S策略或最大库存水平S策略或基本库存策略,它指除非需求为零,否则就发出订货。显然,S策略意味着将库存水平保持在S。如果令s=S-1,S策略等同于(s,S)策略;如果令R=S-1,Q=I则S策略等同于(R,Q)策略。在连续检查情况下,单一需求在(R,Q)策略和(s,S)策略下都不一定会激发一次订购行为,但S策略却要求系统立即订购所需求的数量,这就是连续检查的(S一1,S)策略。(4)定期检查的(T,S)基本库存策略。当在定期检查系统中,s策略则变形为定期检查的(T,S)基本库存策略,其中T为检查期间,该策略要求每隔一定时间对库存检查一次,订货量为基本库存水平S与现有的库存位置的差额,从而使库存位置达到基本库存水平S。在以上分析的订货策略中,(R,Q),(s,S),(s一1,S)订货策略常采用连续检查库存系统;(T,S)则用于定期检查库存系统之中。
库存商品范文6
[关键词] 进货库存收益计算机仿真订货策略
一、引言
针对需求与订货的规律,库存系统有确定型和随机型两种形式。在确定型库存系统中,其相关参数,如需求量和提前订货时间等均被认作为已知、确定的值,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稳定不变。因而在应用中,如果所考虑参数的波动性不大,就可以按确定型库存系统进行分析、建模。
但是随着客户需求个性化的增多和市场的国际化,库存系统通常会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例如,订货不能按时到达,发生随机的延迟拖后等。因而,当需求到达时间和需求量都是随机变量时,就必须按随机型库存系统进行分析、建模。尤其是当需求量、订货到达时间延迟等随机因素不服从正态分布,或者随机因素数量较多时,运筹方法难以解决,而计算仿真寻优则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途径。
二、随机型商品库存系统的模型建立
在实际生产中,为了保持一定的库存量,就要付出存储费,而存储费与存储物资的数量和时间成正比;如果降低存储量、缩短存储周期,自然会降低存储费,但缩短存储周期,就要增加订货次数,势必增大订货费支出;而存储不足发生缺货时,则要付出缺货损失费。这几项费用之间相互矛盾、相互制约。因此,有必要以商品库存系统的总费用最小为目标进行综合分析,寻求一个最优的订货点和最优订货批量。
假设商品的需求量没有季节性,所以可以按天来计算存储费、订货费和缺货费,并以总费用为目标函数建立库存模型。本模型中商品库存系统的需求量、提前订货时间都是随机的,并且采用(S,s)制的订货策略。
1.符号约定
s:订货点;
S:订购上限;
K(i)第天初的库存;
C1:每件某商品每天保管费用;
C2:每件某商品每i天的缺货而造成的损失费;
C3:订货附加费(如每次订货的通讯费、传真费、差旅费等);
D(i):第i天的需求量。
2.模型中所涉及到的几种费用计算方法
(1)保管费:取第i天初的保管费和第i天末亦即下一天初的保管费的均值为第i天平均保管费:(1)
(2)缺货费:显然,只有当K(i)
三、案例及计算机仿真
商品库存系统是一种典型的离散事件系统,它的状态只在离散时间点上发生变化,而且这些离散时间点一般是不确定的。由于离散事件系统固有的随机性和实际库存系统模型结构的复杂性,用解析法对这类系统进行研究往往十分困难。而计算机仿真方法恰恰适用于系统复杂、有大量随机因素存在而又难以用其他定量技术解决的情况。它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上,分析不同的约束条件和输入时系统的动态响应,并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有助于系统分析,有利于解决随机因素的影响。
与解析方法相比,计算机仿真方法不能提供一般解,一次仿真只能提供一组特定参数下的数值解。因此,在搜索系统最优解的问题时,必须对多组不同的参数进行随机仿真。随机仿真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蒙特卡罗法,即通过随机模型,利用一连串的随机数作为输入,对相应的输出参数进行统计计算的一种数值计算。
以某商场出售某种仪器为例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分析该商场以往的数据资料,获得该商品在过去两年内的需求量和提前订货时间的统计结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某商品每周需求量统计表(需求量的分布)
表2某商品提前订货时间统计表(提前订货时间的分布)
其中,存储成本元C1=2/件/天,缺货损失费C2=10元/件/天,订货附加费C3=400元/次,求最优的订购策略。
根据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用多种计算机编程语言仿真实现,如C,C++,VB等。本文利用MATLAB数学软件仿真及优化求解,程序编写比较容易,源代码略。
针对多种订货策略,共用一个随机数发生器,交叉改变订购下限和上限的值,每种情况重复仿真运行20000次。其输出的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多种订货策略下的仿真结果
分析表(3)的仿真结果可以发现,采用第4种订货策略时,其年平均总费用最小。
四、结束语
本文以某商场为例,研究了需求量和提前订货时间均为随机变量时商品库存的成本问题,并建立了相应商品库存模型;针对该模型,利用蒙特卡罗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得出了一个较好的订货策略。结果表明,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商场库存管理水平,对商场的商品采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桂卫华黄泰松朱爽:智能综合原料库存优化系统及应用[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1,(5):536~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