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个人教研反思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个人教研反思总结范文1
一、网上教学研讨的实施方法与步骤
1、实验教师进行网上备课。确定授课内容,把教学设计到指定的交流平台。
2、课堂录像。将实验教师正常授课的过程进行录相。通过软件,修改录像格式,到交流平台。
3、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集中或分散的,有针对性,具有参考价值的讨论活动。
4、讲课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集思广益,拟定重教设想,为其他教师及今后的教学积累有价值的经验。
5、进行活动的总结。总结本次活动教师、学生表现。总结教学经验,为下一次活动开展作指导。
二、网上教学研讨的优势
传统的教研模式,是在集体或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实际听课、评课、反思的过程。如果只把课堂实录文本发到网上,大家来研究、讨论,不仅失去了课堂教学的现场感受,而且需要整理实录的时间,失去了教研的实效性。根据现今校园网络情况及教师的实际现状,都应具备自主进行课堂教学录相的物质基础。把课堂教学“保存”在网上,不仅能够保留课堂的真实,而且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只要能够上网,随时可以观看、研究,自己的观点。
三、网上教学研讨应遵循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应该给予教师、学生适应录像教学的过程。录像课的节数在时间的密度上应该遵循先疏后密的原则。
2、实践性原则。教研活动的组织是为了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形成网络教研新模式。不能为录像而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这样的录像课,既不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也不利于常规性教学的研究。
3、开放性原则。在研究的初级阶段,课堂教学的录像、研究的内容、讨论语言的规范性必定会存在许多问题。因此,课题开展要经历一个逐渐开放的过程通过录像教学与网络教研,能够开拓学校教研的新领域。在自然成长的基础上,提升实验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网上教学研讨应注意的问题
1、科学地选择网络平台。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选择或建立一个良好的网络平台,是做好课题研究工作的基础。本课题的研究,需要上传大量的教学录像,需要随时发表评论信息。因此,对网站空间需求大,网站的稳定性要强。课题组要通过网上搜索、调查、对比,选择最佳网站,构建教研平台。
2、集中进行技术培训。(1)对录相者要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2)要对视频处理负责人进行相关操作技能技巧的培训。
3、对评论者的要求。要抓住课堂教学中反映突出的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来谈。为使评论更加有效、更具参考价值,要求选择课堂教学、教师、学生各方面存在的优点、缺点分别进行评论。同时,逐渐对外开放视频观看、评论权限,以吸纳更多、更全面的评价。
4、对讲课教师的要求。(1)备课。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要把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结合起来,利用学校集体备课的内容、讨论形成的教学设计,使个人备课能够更加合理。(2)上课。积极做好课堂教学进行录相的各项准备工作,使课堂教学自然、顺利地完成。为教学研讨、课题实施提供真实的案例。(3)课后反思。录相结束后,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积极看待他人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评价。通过查看评论、自我反思,对本课进行重教设想,为今后及他人的教学积累宝贵经验。
五、网络团队教研活动的实践
1、活动准备。网络选择:实验幼儿园安康网以实际应用、与工作紧密结合、内容丰富等特点,曾获省级乃至国家级优秀网站。基于该网站的实用性,视频上传简单、可交互性强,可设置权限等条件,选择该网站作为网络教研主阵地。组织讲课:结合幼儿园开放周、优秀课、课题课评选等活动,将教师教学进行录像,保存视频文件。视频制作与上传:根据安康网视频大小限于200M的条件,用视频转换软件将原文件剪辑、压缩,然后上传到安康网。
2、活动开展。全面观摩:以现场观摩和网络回顾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网络回放时间按视频上传视频确定。组织评论:组织一线教师,针对每节课进行点评。一方面,以课后现场点评的形式,教师面对面进行点评。
3、活动反思。根据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中发现的优点与存在问题,主讲教师作反思,其他教师以点评方式进行反思。
个人教研反思总结范文2
我们中年级(三、四年级)语文教研组在认真学习和领会我校教研室在本学期下达的关于教学工作的精神之后,同时结合我们中段语文教学实际,现将本学期教研工作的开展、实施方案设计如下:
具体实施方案:
根据学校《教研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标准》的年段要求为基础,本学年将着重以抓好学生的阅读习惯,以读促写,全面提高三、四年级学生听、说、读、写水平为目标,加强教研组内的语文教学研究,充分发挥日常备课、授课、教研和批阅作业等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创新性和合作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关于备课教案的使用
1、做好完善备课教案和日常教学反思工作。为了使教学工作不断发展和提高,我们将在认真备课和使用教案的同时,加强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反思。在实践与反思中,逐渐建立自己风格,并对随时根据授课的情况对备课教案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动,充分发挥其服务教学的作用。我们将对本学期教材中的精读课文中的八篇教案进行统一研究和修改,并从上课后的得与失两个方面,写出个人教学反思。学期末,每位教师交一份本学期的个人教学总结,字数在800字左右。
2、不断增加优秀教案篇目。根据学校本学期的教学活动,结合上级和校视导活动、“轮教”课和教研组内的观摩交流课,不断挖掘、研究教材,争取在已有教案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并对其中的非热点课重点研究,整理出新的研究课教案。每人学期末至少交一份新课教案及教后反思。
二、不断完善教学研究工作
1、明确年段教学工作重点。
如:四年级下册在读写、习惯方面训练目标:
(1)读文章时要想象画面的习惯;
(2)边读边想提出问题的习惯;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习惯;
(4)认真、细致地观察习惯;
(5)主动积累词语的习惯。
2、教学工作力求有侧重、抓落实
根据学校本学期教学任务规划,三、四年级语文组将在教学中侧重于学生阅读和习作教学的研究。上好习作指导课,讲评课。精讲阅读课,每单元选取两篇课文精讲精练,在理解内容后,重领会表达,发挥文本示范功能,以读引写,以读促写,把阅读与习作紧密结合。
3、日常教研与周三教研紧密结合。
为充分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发挥教研活动研究性、指导性、创新性和实效性强的特点,在每周三教研活动时间,采用轮流备课制。备课过程实现“讲——评——看——定”四个字。一讲:每周由主要发言人分析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和习作指导的基本思路。二评:其他成员就基本思路进行评议,补充,修改。三看:明确分工,借助网络优势,搜集好的教案和课件以供参考。四定:在大家的讨论后,确定习作和练笔的内容和指导思路。在教研活动记录中具体体现。
4、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提高文学修养。
根据我校师资培训要求,主动阅读推荐书目,并做好读书笔记。规定每周三教研活动时间,利用十五分钟,交流读书体会。
5、发挥“师师合作团队”力量。
为激活教师个体智慧和潜能,发挥好“发展性教师”互学、互助、互查合作小团队的力量。评价与被评价教师之间每学期互听课,促进交流,实现经验共享。
6、制定月查制度。
采用月听课,月互查备课、互查作业的方式,促进交流,相互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完善个人工作。
三、作业设计与布置方案
(一)作业设计目标
根据本学期学校工作计划,以日常教学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发展,减少学生过重负担,提高学习兴趣为目标,以督促、检验学生日常学习为目的,三、四年级语文教师在上学期作业布置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作业,整合练习,,争取更加科学、全面地布置本学期作业。
(二)作业种类及要求
1、常规作业:
语文课堂作业本(分1号本和2号本)、日记本、摘抄本、作文本、练习册(单元检测)、稿纸本(听写、复习)。
作业要求:
(1)作业本书写格式统一(第一页空白——目录,每次作业写日期、写课题)
(2)改错位置及批阅形式统一(每个错字一遍,句子改一遍)
(3)书写统一使用蓝黑钢笔。
2、习作:
大作文以语文园地每单元的要求为主,本学期共八篇,小练笔以文本为例,并结合生活、学习、活动确定内容和主题。教师全批全改。对课外练习中好的习作内容,进行有选择地布置。
3、综合实践活动:
为更好地激发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本学期我们将注意把握年段特点,有计划地整合教材,设计丰富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如: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环境调查等,以手抄报、日记形式展示。
4、读书活动:
合理规划和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利用课内与课外时间,向学生推荐适合学生年龄段的图书。本学期根据教材安排,我们向学生推荐《一千零一夜》和《伊索寓言》等。在班内开展读书活动,树立年级、班级爱书、读书的小标兵,向同学们介绍读书的经验。
5、单元作业复习纸:
复习纸以帮助学生理清本单元学习思路,掌握知识要点为基础。目的在于加强平时学习,淡化期末复习,减轻学生期末考试的压力。本学期尚处于尝试阶段。内容包括:本单元讲读课文的知识要点、课文中出现的多音字、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出现的修辞方法及阅读训练重点。
(三)评价方式
个人教研反思总结范文3
一、基本情况概述:
开学初,我们遵照教导处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英语组、科学组、思品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并尽可能地按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教学沙龙,英语歌曲比赛,英语特色作业比赛展示,英语学科期中测试及教学反思的教学工作,四--六年级英语单词竞赛,科技小制作比赛,实验操作比赛等活动。监督教师搞好教学常规和常规教学,组织了诸如听课、评课、比赛、展览等一系列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日趋规范,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日益高涨,校园文化氛围空前浓厚。
二、完成的工作情况及取得的成绩: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我们综合组能按照教导处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特点,安排并组织好了每一次教研活动。即使有时外出学习,我们都坚持活动。
2、同时按时进行教学常规月查,并不定时地进行抽查,督促教师认真备课,使各教学能正常开展。
3、能采取多听课、评课和学科沙龙研讨会,促进全体综合组教师的经验和信息交流。
4、能鼓励英语、科学教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自制教具进行教学,加强示范。
5、举办多种形式的英语基地活动,激发全体师生的创作兴趣。本学期举办的英语特色作业质量较高,充分显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我们还需进一步完善备课小组的共同协作的活动形式,大力加强集体备课的效率。
(二)组内老师一定要加强论文的学习和撰写,提高全组的教学教育理论水平。(1)我们英语组是一个走在学校教改比较前的科目,内容的更新和方法的改革迫使我们英语教师要自己努力去创新。(2)我们每一个英语教师要努力适应教改,应在尝试中成长。(3)要不断端正教学指导思想,有计划有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用教育科研指导教学,带动教改实践,提高教学。(4)我们应坚持多搞活动,写总结,写论文,不断探索,把握规律。
三)我们组各老师的教学成绩还参差不齐。在今后工作中,我们组应齐心协力,努力提高本组整体教学水平,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使我校成为临河区优秀的、独具特色的英语、科学教科研基地。让综合组成为九小一个过硬的先进教研组。
2010—2011年下学期八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小学个人教学工作总结2010-2011年五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2012年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个人教研反思总结范文4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理论学习贴近教学实际
理论学习是提高教师教育素养一个必不可少的教研活动内容。可是怎样让理论学习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是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为此,我们在理论学习活动中做到:
(一)开展专题研究
在教研工作中。根据教师教学的实际。确定研讨主题。在教研活动中组织教师学习案例、随笔等更贴近教师教育教学实际的理论材料和自己的经验总结,从而解决以前的理论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实践脱钩的弊端。两年来,我们地理学科开展了专题研讨,如:“如何上好地理课”、“集体备课的利与弊”、“新课程活动内容教学的有效性思考”、“教师如何听课、评课”。活动时,教师畅所欲言,或提出问题,或发表见解,研讨氛围浓厚。既解决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受到了教师的欢迎。
(二)组织教师外出学习
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接触最前沿的教育教学新理念。组织教师去省、市参加上一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回来后对专家的讲座、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展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谈了自己的感受,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了解当前课程改革的进程和方向,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二、个人与集体相结合,让合作成为一种习惯
(一)集体备课,互动研讨
从实施新课改以来,我们每个学期开学初对地理教师进行系统的教材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就是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活动时分二个大组:初一学年组,初二学年组,每组由一名执教多年的老教师主备,其他年轻的、新的教师在听取主备教师的设计方案之后,提出补充修改意见,形成共识,由主备课教师写出教案。其他教师再根据自己本班学生实际和自己教学需要采取圈点批画、增添删减的方法进行修改。在实际教学中,每位教师还根据自己的实践情况认真反思,对个人教案进一步完善。
(二)以课堂为依托,创新教研活动的方式
有效的教研活动,首先应立足于课堂,立足于解决现实问题,在实践的教学中教师会遇到很多共性的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所以,学科组的教师在开展教研活动中,及时地将存在的共性问题分门别类和筛选,然后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分工和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活动中,我们参与集体备课,集体的智慧推出一节课参加学校的研讨课活动,组内教师认真观摩,并从教学理念、教育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创新、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评议,通过互动交流,总结课堂教学的得失,形成典型课例资源包(含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件)。
三、常规与特色相结合,让教研活动更富时代气息
(一)举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汇报课,创设成长平台
青年教师汇报课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力教研平台。根据我市教学现状举行了青年教师网络视频课大赛,前不久又举行特岗教师课堂教学展示,通过活动较为全面地考核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能力,使新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教学方法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适应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教法学法上较以往都很大的突破,受到学生的欢迎,很好地展现了青年教师的态度与水平、风格与风采,为青年教师的崭露头角实实在在地提供了舞台。
(二)开展教学观摩课,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益
课堂教学观摩课是一项常规的教研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活动中对参加听课的教师做如下要求:①做好听课准备。②尊重执教者,认真听课。⑧记好听课笔记。④评课要及时认真地进行。
(三)组织开展教师课堂教学大赛
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是对教师教学技能的一个全面的考核,体现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执教能力。包括:教师课堂导人技能、提问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技能、组织学生有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技能、针对差异因材施教技能、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等教学行为实践能力的展示和应用。通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活动使一批年轻的地理老师迅速成长,比如一中的焉斌、姜世祯、虎头中学的君洪全等教师,他们都非地理专业的教师,但由于工作的需要担任地理学科的教学任务,他们在工作中虚心学习、敢于挑战困难,在课堂教学大赛中都获得较好的成绩,成为地理学科的骨干教师。
(四)组织优秀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的评选
为鼓励教师采取“多阅读、多反思、多动笔”的方法,不断促进对课程改革实质内容的进一步学习,多渠道多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为了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及时总结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我们每学期组织进行教学随笔、教学案例的评选。大家能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认真总结反思,案例、随笔等内容写得饱满、感情真实,随着时代的进步,新课程改革的深化,也需要一些更为灵活、更有特色的教研形式,为此,还开展了课题研究、教研沙龙、网络教研、中心组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沟通。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困惑,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加强校际联合,促进教师间相互学习
(一)加强校际联系,开展送课下乡活动
我们按照上面的精神,把强校和薄弱学校结成了学习、帮扶对子。在结对于过程中,两校就教育科研和实际教学活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推动两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组织开展“送课下乡”活动,选出市里的名师送教下乡,为乡下学校的老师们执教了精彩的公开课。这些活动发挥了教研活动的辐射作用,加强了学校间交流合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二)鼓励教师勤记录,收获累累硕果
个人教研反思总结范文5
关键词:“五课”教研;“两课”评比;课程改革;课程实施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2-0048-04
2010年,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颁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全省职业学校“五课”教研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的通知》(苏教科院科[2010]11号,以下简称《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五课”教研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近三年来,“五课”教研工作“两课”评比活动,将教学常规活动上升到教学研究的层次,使职业教育的广大教师在教学能力提升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也确实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职业学校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然而从开展教研与评比的关系来分析,荣获“示范课”和“研究课”显然不是这项活动设计的主要目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通知》的精神与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进行深入讨论。
一、吃透《通知》精神,
明确“五课”教研的任务及意义
《通知》在表述活动宗旨时提出:“在教学层面的贯彻落实,推动教学常规工作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开展立足课堂、面向现场的教学研究、专业实践,促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果在教学领域有效转化;引导职业学校教师坚持在岗学习和校本研究,跟踪行业企业用人标准,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提升专业化水平。”从中可以看出,“五课”教研是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实践性环节。省、市、校三级教研机构在活动中应该起到组织引导的作用,但更重要的主体是广大职业学校的教师群体。所以,“五课”教研的直接目标就是提升教师的能力,但提升的是教师的什么能力呢?
从“五课”教研的内容来看,它涵盖了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五个教学环节,可以直接对应教师的五个方面的能力。如上所述,这项活动的宗旨是要贯彻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所以这五个方面的能力应该概括为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课程实施能力等同于常见的教学能力。
有研究者认为“五课”中备课是基础、上课是核心、听课是手段、评课是提升、说课是“潜能”,并给出了“五课”关系图。[1]从这种“五课”内涵及其关系的理解来看,课程实施与教学是一回事了,“五课”教研的开展就成为如何上好优质课或示范课。这种理解可能导致“课程实施”概念中的许多信息湮灭,致使教师不能领会以课程实施为宗旨的“五课”教研的价值追求,在操作上不能选择合乎课程改革精神的行为。如果我们把“五课”教研的目标定位在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上,还有两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一)“五课”教研活动的参与主体问题
《通知》关于活动的参与主体表述为“全省职业学校、各级职业教育教研机构和相关组织”。这个表述可以进一步理解为全省职业学校、各级教研机构与相关组织的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教研人员。这样理解与《通知》宗旨中“省、市、校三级教研网络”是对应的,但与课程体系结构对应就不是天衣无缝了。
从课程的管理维度上来看,我国目前课程管理体系是三级模式,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但是,“五课”教研既然是落实课程改革的精神,那么课程实践必定是四维的,即在客观存在的课程之外还有教师课程,而“五课”教研的重点恰恰就是能充分体现实施意义的教师课程。它是对已经存在的法定规范课程和经过修正的校本课程的重建,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必由之路。这个课程的质量决定着课程实践的最终质量。所以,“五课”教研要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
(二)“五课”教研不应局限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刚进入职业学校从事教学工作,许多青年教师不会教学设计,或者说教学设计比较简单,不能适应课堂或者实践教学需求,对教学环节把握不全,不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呆板,所采用的教学素材简单堆砌或者不足。这些方面阻碍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五课”教研所包含的五个方面,自然可以提升这类教师教学能力,从而为促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正常情况下,教师首先从学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始,熟悉所要培养的学生的职业知识与能力,通过分析学生状况和学习特点,确立适合实际的教学目标。特别是专业技能课程,需要分析典型工作过程,搜集教学素材等,并对课程进行适当处理和改进,适合自己的教学需要。可以说备课环节提升了新教师对专业的把握能力,从而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确立后,如何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成为教师要做的工作。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如何把知识或技能传授给学生都是教师基本能力。专业技能课程如何做到“做中学,学中做”,新进教师很难把握。一方面教师专业技能需要提高;另一方面如何组织学生学习技能,如何分组充分利用实验实训条件更为重要。带着这些问题,新教师需要向有经验教师请教,查阅资料,通过实践摸索,力争建立适合自己和自己所带学生的教学方法。
在日常教学中,年轻教师很容易按照给定的教学方向、目标或计划进行授课。他们所面临的课程是教学真实过程之前或是课堂场域之外设定的,对于他们而言,仅仅就教材教教材只是踏实地传递了课程原先的内容。当然,如果能做到忠实有效地传递已经很好了。但是,这种教学能力的形成靠的是外塑,带有很浓重的技术化倾向,往往缺少教学艺术所应具有的创造性和独特性,因而从教研的角度看,“五课”教研不应只局限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借助“五课”教研活动,
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一)提高教师的主动反思能力,同化课程知识
如前所述,由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是已经确立的既定文本规范,校本课程与教师课程要结合本校专业特点,不同程度地进行创造性加工。因此,“五课”教研应该助推教师完成从通常的“教学意识”到“课程意识”的升华[2],进而通过立足课堂,深入实践培养课程实施能力。
从“五课”教研特别是基于其上的“两课”评比的组织主体来看,要给教师定出“五课”的标准,教师应具备对课程取向的敏锐感知能力、对涉及的文本的解读能力、对相同课程不同课本的统合能力、对自己承担的课程的全盘设计能力、对教学过程的掌控能力和对整个课程实施效果的反思能力。如果从认知、策划、实践与评价这四个行为环节上来划分的话,我们可以把课程实施能力简单分为课程认识、设计、实践和反思能力。从活动开展以来的实践情况来看,上述能力中的设计能力与实践能力是平时教学考量的重点,涉及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教学过程设计等,比较欠缺的是教师的课程认识与反思能力。
课程实施能力培养的前提是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学校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的大背景下,忠实按照所谓的不变的教学大纲和既定的教学进度开展教学显然不符合当前职教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只有知道在课程标准的框架下,他们是可以被赋予再选择、重研究、开发与整合的权利后,才可能有主动去审视并实施课程的行为。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他的行走能力,更取决于他的目光是否远大。所以,教师的课程认识是课程实施效果所能达到的边界。“五课”教研要求教师把习以为常的教学过程上升到教学研究的层次上来对待,那么课程认识的深度与广度必定会给课程的实施行为预留足够大的空间。
课程的反思能力是提升教师课程品质的保障,只有进行反思,个人的课程意识才能得以优化。反思的动力来源于“听课”与“评课”。反思的内容涉及课程的方方面面,可以是课程理念、结构,也可以是内容与教学的过程。反思的表现形式可以是论文、建议或心得体会。教师只有超越原有的课程的忠实传递者角色,才能批判性地反思,成为课程实施的出色实践者。
特别作为青年教师,如果能够主动反思,从微观上总结每堂课教学得失,从宏观上反思课程实践的得失,无疑能够使自己快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程反思涵盖了教学反思,它贯穿“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活动的始终。备课应借鉴自己和他人的经验,学习优点,抛弃缺点,认真进行教学设计和搜集素材,才能准备出比以前更好的课。上课过程应根据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地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说课本身就有反思环节。听课和评课过程中,对别人教学过程进行思考,总结得失进行自我借鉴。“两课”评比活动中包含教学反思内容,教学反思也是吸引评委眼球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教学反思,不仅写出自己的成功之处,也深入分析自己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有教育理论支撑,剖析要有深度,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具体且可行。
综上所述,“五课”教研使教师在掌握教学环节、学会如何教学的基础上,从课程改革的高度催生课程意识,从而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也渐渐培养出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
有调查表明,“职教教师课程实施认知能力多元取向,存在与行为不一致的现象”。[3]即是说有些教师没有正确认知课程,有些教师有正确的课程意识,但是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他们依然按部就班地忠实执行既定课程。所以,“五课”教研不能止于《通知》,也不能止于认知。如何切实促进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提升,有赖于教研机构与职教职能部门专家的引领。
(二)把握“五课”教研与“两课”评比的辩证关系
“两课”评比活动是在普遍开展“五课”教研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常规性的评比活动,是对“五课”教研工作的检验,也是“五课”教研工作成果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必须认识到,脱离“五课”教研的“两课”评比是没有意义的空中楼阁。目前,徐州市在组织“两课”评比时都明确要求参加评比的教学内容必须是在本校公开上过的课,并且必须有本校或外聘专家的点评。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两课”评比脱离“五课”教研活动,只重形式,不讲实效,急功近利。
“五课”教研工作是“两课”评比的归结点。“两课”评比之后,一些学校和个人如释重负。其实,“两课”不是活动的终点,而是“五课”教研工作新的起点。带着“两课”的成果再次回归“五课”教研,教师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徐州市要求参加省赛的选手在比赛之后结合省赛准备过程以及专家提出的问题写出前期“五课”教研中的得失体会以及改进措施,确实能够促进“两课”成果及时消化。追踪调查徐州市“两课”选手发现,经历“两课”的洗礼,无论是否获奖,教师再次投入“五课”教研工作,课程实施能力均有明显的提升。江苏省徐州机电工程学校的陈晨老师在第一次参加省“两课”评比时,仅获得了“研究课”,后来在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室的引导下,思得思失,重新在“五课”教研中消化、反思,2013年再次参加省“两课”评比获得了“示范课”第一名。
(三)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发挥“示范课”与“研究课”的引领作用
为了确保“五课”教研活动效果,落实课程改革措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加强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室每年组织专家不打招呼到各中等专业学校推门听课。推门听课有助于教师形成开放的心态,有助于教师课堂规范意识的强化,有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推门听课活动促进教师认真准备每一堂课,不断提高自己的课程实施水平。教师既是推门听课的被检查者,同时也是推门听课的直接受益者。每次专家的听课评课都是对学校“五课”教研工作成果的检验,也是对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提升。
示范课是指已形成教学模式,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的品牌课。江苏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将获得省级示范课荣誉的教师纳入江苏省职业学校品牌教师人才库,相应成果也通过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资源网。徐州市相关教科研部门充分发挥本部门拥有的省级示范课成果的辐射带动作用,每年都及时组织展示活动分享经验。三年来,几十位省赛“示范课”选手为徐州市千余名各专业教师做展示,讲心得,谈收获,尽可能地放大了“两课”评比的成果,也让更多的教师以更宽广的视角投入“五课”教研工作。
“研究课”是指某一方面形成教学特色,并具有一定研究与推广价值的优质课。目前,各级单位对研究课的成果价值挖掘不够,仅仅在缺乏示范课的时候,拿出来示范。其实,向广大教师展示“研究课”更能促进教师快速成长。首先,“研究课”属于优质课,同“示范课”一样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其次,“研究课”与“示范课”相比有所不足,而这些不足往往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更具有针对性,拿出来让大家探讨,无论授课者还是学习者均能产生深刻的体会与共鸣。徐州市每年暑期培训时,不但组织省、市级“示范课”教师做示范,还组织“研究课”教师进行展示交流,让专家、展示者、教师三方互动交流,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也在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四)积极强化“两课”评比的推动作用
“五课”教研工作调动了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两课”评比则发挥了促进教师成长的推动作用。首先,采取政策手段。“两课”评比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所以,我们在布置“两课”评比活动时要求必须先做到校级全员选拔,通过政策手段推动教师广泛参与。其次,采取激励手段。相关单位对获奖选手给予一定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目前,各地区、各校对“两课”成果奖励程度和形式各不相同,但这些奖励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课”评比活动向着全员性、高水平方向发展。“两课”成果与职称、名师评比相衔接也是重要的激励手段。今年,徐州市已经将“两课”成绩与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等荣誉评比相挂钩,并写入市级文件,进一步提高了本市教师参与“两课”的热情,也保证了徐州市在省赛中一直都取得不错的成绩。
“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的目标就是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最终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五课”教研是整个活动的灵魂,而“两课”评比活动是一种促进提升的手段,可以应用于“五课”教研的任何一个环节。“示范课”、“研究课”画出了教师的成长轨迹,有效地探索了职业教育教师成长与教学质量提升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徐兆林,高彩梅.让“五课”回到教研的本位[J].职业教育研究,2013(1).
个人教研反思总结范文6
关键词: 园本教研 效能 教师专业成长
园本教研:园本教研强调教师的主体参与和个人反思,强调每个幼儿园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在教研活动中的整体作用,以研究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核心。通过教师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种基本的力量,促进幼儿园、教师及儿童的共同发展。园本教研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提高幼儿园的办学层次,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设计思路:我们发现现阶段幼儿教育存在这样一些问题:过于注重教学模式,幼儿创新意识的发展不足;过于看重幼儿作品评价,忽视幼儿在过程中的其他发展;过于注重创作结果,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表现创造发展上有待进一步提高。刨根问底,改变教育现状要从转变教师的观念开始。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我听到了,随后就忘;我看到了,也就记得了;我做了,很自然就理解了。在本次园本教研活动中,我设计了四个让教师“研、疑、思、行”的环节,转变落实教研目标,通过参与体验、反思讨论、分享提升、现场践行,针对“活动中如何促进幼儿自主、创造性发展”,以提升教师在活动中的教育观念及组织引导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本次园本教研的目标。运用参与体验式学习方法开展教研活动,让我园的大、中、小班教师全部参与,通过带入问题情景;现场跟踪式反思学习(现场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寻找解决的策略);反思经验分享引领学习。让各位教师在参与体验活动中,换角度去感受、理解、关注孩子,审视反思自身的教育理念及行为,分享有益的教育智慧及经验,梳理更新教育理念,“从知到行”地现场实践设计教育活动,充分激发教师头脑,调动教师们的积极参与性,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活动纪实:以“活动中教师如何促进幼儿自主、创造性发展”为主要研讨内容,通过本次园本教研中体验・讨论・思悟的活动,让教师对自身教育观念及教学策略进行有益反思感悟,相互间进行合理的梳理和经验分享。通过现场实践,让教师把获得的教育新启笛,从知落实到行。设计四个由浅入深的参与体验式活动,以问题为线索串联各个阶段的教研活动,循序渐进开展,反思梳理有益教育经验。为了消除大家的紧张情绪,在园本教研活动开始时,从观看周杰伦搞笑图片热身活动开始,让各位教师放松身心投入到体验活动中。整个教研活动主要围绕“参与体验(研)――问题反思(疑)―理论提升(思)―现场实践(行)”这样的一体化教研模式进行。我采用了让老师“分组互动―分享合作”的形式,使每一个参与者不仅要听和记,更重要的是要想、说、做和分享。教师们在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体验活动中,不断地调动自己原有的经验,丰富与调整自己原有的教育认知,更新教育认识。在和谐、平等、活跃的氛围中,通过反思讨论、理论提升、互动分享、现场实践,教师们讨论思考分享了“活动中促进幼儿自主、创造性发展”的策略,并通过与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分享交流,实现了资料经验共享,然后通过反思、总结升华为理论,最终应用到现场实践中。研讨体验活动经历了一个“从实践(个人的体验)――理论(包括个人的认识)――实践(教育的具体活动)”的过程。教研活动最后我们还收集“好奇心集”,收集记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困惑,为下一次教研活动准备。
案例分析:教研活动中,我们可喜地看到:广大教师参与积极性强,针对问题讨论反思积极,在学习中收获、交流中思考、表达中地成长、实践中锻炼;在教育上能更多给予孩子鼓励和肯定。各年级组都能集思广益,体现了各年级组年龄特点,尤其是在小班组教师现场反思讨论上更深入细致和剖析深刻。而且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广大教师能从幼儿出发,转变教育观念设计活动,分享了许多灵活多变创新的方法及思考。园本教研活动的实践,让我感悟收获:1.幼儿园的园本教研应从实际出发,切实有针对性地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个个小而实的问题,避免教研活动“浮而虚”,流于形式。2.“教条式”地告诉各位老师如何做,不如设计体验情景让老师们思考讨论感悟来得更深入和有效,要深入地了解教师,不做教育理念的告知者,而做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和启发者。3.尊重教师的体验感悟,开放包容式的教研环境更有利于教师的发挥和发展、园内学习研讨氛围的形成。4.加强创造教师间多维度的互动交流,更能促进老师分享成长提高,要充分挖掘利用好身边教师的有益经验。5.丰富的教育理论积累支撑,幽默、简洁、精练的语言主持,更能为教研现场添光加彩。6.在园本培训活动中,作为活动主持人,本身也是一种学习示范的榜样。
从本次园本教研案例分析研究中我们发现:要提升园本教研效能,教研活动组织开展就要注意:
1.“研”和“疑”相结合
从本体论角度来看,“园本教研”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和特征。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其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更为重要的是一个知识的建构者和创造者,一个教育理想的实现者。“园本教研”给了教师这种机会,设计问题情景,让“疑问”促使教师在研究状态中不断克服工作带来的生命倦怠,体会“此在”的乐趣和“当下”的价值,体验什么是“研究”。围绕幼儿教育工作中一些小而具体的问题,如:小班幼儿怎样开展趣味性线条训练等问题,以竞赛、教育反思、观察分析、研讨等多种形式带动教师思考。教师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亲身体验研究的意义,实现从教育浮光掠影的“经过”到能够记得住、说得出的教育“经历”,再总结提升为可迁移运用的教育“经验和智慧”。
2.“研”和“思”相呼应
对于一线幼儿教师而言,研究更是一种思考和梳理,是把一般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师个人的实践性知识加以整合的过程。作为一名教科研管理者,指导教师开展园本教研的核心是让理性思考逐渐成为教师的工作方式和习惯,从而能够有深度和广度地分析孩子的表现、反思自己的理念和方法,调整自身教育教学的行为的行动,实现研究“学生、自己、教学”三维一体的研讨探究。“园本教研”的根本目的不是传授给教师一些现成的研究方法,而是要把教师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教师的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的自我意识和心灵中“唤醒”。最后辅以相同发展阶段和水平的不同教师的彼此交流,互相感染和强化对研究的认识,逐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从“认识”到“接受”的转化。只有将一线教师的研究与其需要、兴趣和能力相结合,从研究具体实践问题开始,打实基础,才能真正解决一线教师的研究之惑,让“园本教研“真正助推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的参与能动性才能加强。
3.“研”和“行”相渗透
从实践论的角度来看,“园本教研”是教师改善自身行为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面对复杂的教学情境,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出现新教学理念、思想,新的教学内容及方法,这些研究探索的新理念、内容和方法的落实,需要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研究。因此,研究和实践合一,在教育实践中开展研究,把自己的教育行为看做是下一个研究的过程,是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在实践中展开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为改善自身的行为而不断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通过教学实践的反思活动,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拷问自己的教学思想,提高教学的技艺。
利用研、疑、思、走一体化教研模式,“唤醒”教师沉睡的研究意识,幼儿教师才能在“园本教研”中学习、分享、交流、碰撞,打造团结、共同成长、上进的教师互惠共赢的团队,建构和谐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