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翻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赤壁赋翻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赤壁赋翻译

赤壁赋翻译范文1

“点”睛之笔

波普圆点依旧是今年很流行的一个时尚热点,它覆盖了连衣裙、短裤、背心……如今还混迹到了内衣中。没有女人可以抵抗得了它的强大魅力,为什么人人都爱波普呢?因为她够清新、够自然、够经典,够潮流!

如果你不知道波普,黑白圆点的搭配一定不会陌生吧,这可是波普的经典标志元素!黑白色调是万物相容之色,黑色静腻和神秘与白色的纯净和无暇相结合,碰撞出经典的火花。性感小内内,与黑白色调搭配更添加了许多的魅惑和性感。

每一年,在时尚潮流之中总会出现那么几个时髦的词语,脍炙人口,这已经是时尚界多年来的老传统了。恰巧近一两年来,时尚界流行一场“时尚的颜色口号”,于是肉色与粉色一起揉合成了肉粉色,作为风靡国际时尚T台的流行色隆重登场。

Chic肉粉

上一季对于中性色和肤色调的强烈喜爱,在这一季继续延续下去,演变为更柔美的肉粉色调,闪烁着肤色轻薄质感,类似于裸色的布料,犹如身体的第二层皮肤,与柔软透明薄织物搭配带来浪漫主义风格外观,并兼具奢华魅力。肉粉色受到了浪漫女性化趋势影响,越来越强调女性娇柔的魅力,简洁线条更富于女性优雅的气质和浓郁的法式风情。

肉粉色调来源于感性的嘴唇、脸庞与身体,与肤色接近的颜色轻薄且透明,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含蓄的性感魅力。那种似有若无的,总给人一种欲语还休的性感。

内衣,不仅仅是藏在衣服里面的宝贝,她也能展现的是每个女人的内心世界。裸色作为今年内衣的潮流趋势之一,给人一种既端庄又性感的感觉!并且十分好搭衣服,所以在2011年秋冬拥有一件裸色内衣变身性感可吧!

甜美的色彩透露性感韵味,诱人的造型凸显翘臀的。红色似乎永远是不会褪色过时的内衣主色调,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高贵品质,演绎时尚高贵优雅品味。绿色,如高贵的公主,呈现唯美婉约的复古风格,散发出极富个性的气质以及女性浓郁幽静的神秘魅惑光芒。

每个女人都需要一款适合自己的内衣,内衣不仅能有效的保持好胸线美感,更是能释放出你独特的女人味儿。内衣倡导舒适的质感,并崇尚清纯、性感又蕴含着妩媚与活泼的个性。不同色彩及印花营造不同的风味,既显浪漫华丽又柔和贴身,给予女性每一天的舒心呵护。

浮翠流丹

Carine Gilson内衣,缤纷的色彩、以及充满活力的色调,总让人回想起那些美好时光。它鲜艳却不扎眼,舒适的剪裁和浑圆的外型,勾勒灵动曲线,花纹与色彩款式的配合也恰到好处,高调的青春气息也可以充满浓重的味道。

纷繁印花

内衣是女人最隐秘的装饰,是无时无刻体贴肌肤的温柔。花朵有着高贵的血统,是女人表达性感的好帮手。或纯真浪漫,或华丽性感,富有性格魅力的印花内衣,在浪漫的季节里,唤醒爱的激情……

赤壁赋翻译范文2

关键词:启示;赤壁公园;三维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120-01

一、引言

旅游景点的翻译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在描述表达景点内容的同时能吸引游客。基于这样的原则上,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观为理论依据,通过对湖北黄冈赤壁公园的英译为分析译例,探讨其对景点翻译的启示,以期得到大家的指正。

二、“三维”策略下赤壁公园的英译

“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是本世纪初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提出的,它着眼于翻译整体性并对翻译的本质作出了新的描述和解释。其中的三维是指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

(一)语言维

胡教授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原文作出语言层面上的适应性选择,不能生搬硬套地进行翻译。

例1:相传苏轼同友人游赤壁酒醉后曾躺卧这里,其状若仙,故后人改名为睡仙亭。

译1: Su Shi used to drink here with his friends and was said to “like an immortal” afterwards, so it was renamed Shui Xian (sleeping as an immortal).

原文中 “酒醉”是起修饰作用的形容词,译成了“used to drink”.不如改译为Su Shi used to drink here with his friends and after he got drunk……

(二)文化维

胡庚申教授指出翻译就是一种文化的比较。译者需具备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避免翻译过程中的文化盲区。

例2:问鹤亭原名玩月台,因位置高显,为赏月佳处。1922年扩建赤壁时,为彰显苏轼《后赤壁赋》中孤鹤在为道士于梦中回答的韵事,始将玩月台更名为问鹤亭。

译:Originally called “WanYue” (Appreciating the Moon), this platform was the best place for moon gazing. It was renamed WenHe (ask the crane; from the red cliff 2 poem) in 1922. 显然moon gazing难表达出赏月的意境,宜译为this platform was the best place to enjoy the glory of the full moon.

(三)交际维

生态翻译视角下的交际维要求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转递之外,需要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比如景点的描写趋向模糊抽象,英译时就宜去除华丽抽象辞藻。

例3:因楼依山而江,晚涵落日赤霞,夜摇明月清辉,故名“涵晖”。

译: The light of the setting sun, and the light of the moon, were reflected in this pavilion so it was named Han Hui在原文中,“晚涵落日赤霞,夜摇明月清辉”是对美景的虚描,直译出其中的意境即可,不如改译为 Being opposite to the mountain and facing the Yangtze (Chang Jiang) River, the pavilion offers a good position to enjoy sunset and moon gaze, that the source of its name——Hanhui.

三、结语

生态翻译学给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它把翻译放置于生态的范围,引发了人们对翻译整体性的认识和思考。译者只有在翻译中遵从“三维”的策略,才有可能保证英译的质量从而吸引游客的慕名前往。

参考文献:

[1]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上海翻译,2008b.

[2]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译学研究的 “跨科际整合”[J].上海翻译,2009.

赤壁赋翻译范文3

一、古文蕴含的传统道德思想

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选录的古文篇章蕴含着丰富的传统道德思想。

1.爱国主义思想

中国古代特别注重爱国忠君思想,尽管在今天看来,有些对君王的尽忠是愚忠的体现,但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义无反顾的爱国主义精神仍然令人动容。比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烛之武,在郑国处于危难之际,“夜缒而出”,将早年不被重用的委屈怨言全部搁下,只两字“许之”,便为国难奔赴,如此声明大义的爱国主义情怀值得尊敬。还有《荆轲剌秦王》中的荆轲,只因燕国太子丹有恩于他,即使知道刺杀秦王可能有去无回,仍然决然道:“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虽然最后荆轲失败了,但他的故事仍然千古流传。

2.忠孝思想

所谓百善孝为先、忠孝两难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陈情表》就是对古代忠孝传统的最好体现。作者李密陈述了自己的家境和成长经历,交代自己小时孤苦无依、体弱多病,是祖母将自己抚养成人,而现今祖母常年卧病在床,也只有李密在身旁服侍,祖孙两人相依为命。所以在接到诏书后,李密直言:“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充分表明李密在忠孝面前的艰难抉择,虽然最后他舍忠而取孝,仍不忘表明忠心:“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李密的肺腑之言不仅打动了晋武帝,也感动了无数后辈读者。

3.古人的治学之道

古人的治学之道重在自勉和自省,尤其讲究尊师重道,体现出古人严肃的治学态度和对“传道解惑”的感恩之心。所谓自勉是指自我勉励,充分发挥自身的内动力,强调学习贵在持之以恒,通过日积月累达到荀子在《劝学》中所说的“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之境。自省则是要每天多次反省自身,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和学多而杂,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人对在学业上给予过自己指导帮助的老师特别尊敬,韩愈的《师说》则从对师道的担忧和嗟叹中表达出自己的尊师重道思想。

4.古人的平常心与旷达境界

古人的平常心通常建立在人生的坎坷经历之上,是一种经历磨难、超脱生死之后的大彻大悟,所以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有多篇古文向读者展示了作者的旷达情怀,也体现出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乐观主义精神。比如庄子的《逍遥游》,让平凡的生命生出一对超凡的翅膀,“乘天地以游心”。苏轼在《赤壁赋》中抒发的超然物外的情怀,引发人们对“变”与“不变”的辩证思考,指引人们从虚幻中解脱出来,享受旷达的人生。

二、古文教学现状分析

1.偏重于语言基础教学,缺少人文教学

受我国教育体制所限,由于高考对古文学习情况的考察偏重于字词翻译、语句默写,导致古文课堂教学也偏重于语言基础教学。教师致力于让学生把古代文言文精准地翻译成白话文,注重记忆训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教学偏差和教学的缺憾。古文的魅力在于它的人文情怀和思想道德内涵,缺少人文教学的古文教学难以让学生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难以发挥古文对学生思想的教化作用。

2.偏重于教师讲解,学生缺乏自主思考

虽然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断被强调,但是在古文教学中,由于学生自身的文言文知识储备有限,自主学习的效果较低,所以课堂教学仍旧采取教师灌输为主。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缺乏对古文的深刻思考,这也是学生对古文中蕴含的思想道德和人文精神体会不深的主要原因。

三、古文教学与学生传统道德思想培育的思考

1.加强人文教学,注重思想体会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效率大大提高,外来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冲击也越发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尤为重要。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在开展古文教学时应注重人文教学,注重对文章思想情感的分析,让学生易于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

比如在讲《赤壁赋》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作者苏轼的境遇。苏轼当时正处于人生最困难的时期,几经磨难,被贬黄州,在这期间苏轼两次游览赤壁,怀古的同时抒发自己超脱物外的旷达情怀。这些情感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如何面对人生的坎坷。

2.加强课内联系与课外拓展

教师在开展古文教学时,要注重课内联系和课外拓展,使古文教学更加系统,让主题情感更加突出,增强感染力。比如《烛之武退秦师》与《荆轲刺秦王》同属于爱国主义题材的古文,在教学时可以互相联系,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课内的古文篇章有限,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课外拓展,不仅能够深化主题思想,也能够开拓学生眼界,增强学生的古文积累。

赤壁赋翻译范文4

这首脍炙人口的名篇,历来被高中课本所收录。对于其中的“多情应笑我”,几乎所有的注家都解释为“应笑我多情”。 对“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三册的注释是:“应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斑白了。”在教参中说:“多情是古代诗词中的一个常用语,有多种含义,这里主要指词人建功立业的愿望。”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五册的注释是:“应该笑自己太多情善感,以致过早地生出了白发。”此解释和人教版大同小异。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第四册上说“应该笑我因多情怀古而过早地生出了白头发”。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亦把“多情应笑我”注释为“应笑我多情”,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也认为“多情应笑我”是“应笑我多情”的倒文。

由于教材把“多情应笑我”看成“应笑我多情”的倒装,各种辅导材料也纷纷以选择题或探究题的形式为此句设计了试题。

然而,这种倒装的说法不仅在语法上极为罕见,在语义上也颇为滞碍。有人为了顺畅,便加出了一个虚拟的主语来,翻译成“人们应笑我感情太丰富了”。

这种翻译于情理上也说不通。在此词中,苏轼着力塑造了周瑜这位年青将领的形象。借周瑜的年轻有为、春风得意、潇洒从容来表明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样为自己的国家建立丰功伟业。作者既有这样的愿望,在神游故国时怎么能笑自己的多情,笑自己的这种愿望使自己的头发过早斑白了呢?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课本上说“应该笑我因多情怀古而过早地生出了白头发”更是不合情理。

其实,我们没有必要把“多情应笑我”看成是“应笑我多情”的倒文。“故国神游”和“赤壁怀古”相呼应,“多情”这个谓词性成分在这里则指称化了,意思为“多情者”,指作者上文所遥想的周公瑾。那么,这句话的大意应该是:神游故国,风流倜傥的公瑾应该笑我早生华发吧。用多情来指称当年的周公瑾,即浪漫又贴切。这个“情”字含义也比较丰富。它不仅指“爱情”,还指周公瑾这位优秀的年轻军事家的浪漫激情以及壮志豪情。“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是多情,“羽扇纶巾”也是多情,“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更是多情。作者的这句词,意在突出自己和年轻有为的公瑾的比较,以衬托一种壮志难酬、英雄落寞的失落心情,从而导出下文“人生如梦”的感叹。这样来理解“多情应笑我”,从这首词的结构上看环环相扣,一气呵成,避免了不必要的曲折。

赤壁赋翻译范文5

文言文不像现代汉语那样通俗易懂,对文言文的学习,我们要从文言文中的字词开始学习。文言文中的字词较为晦涩难懂的原因就在于它与现今的意思不同,因此,要读懂文言文的字词,主要还是要靠平时点滴的积累。

1.通假字

例如,文言文中有通假字,如《前赤壁赋》“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中的“属”,则是通“嘱”,致意,引申为劝酒;“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中的“缪”,则是通“缭”(liáo),盘绕的意思。如此,则是不能以该字在现今的意思来理解了。

2.古今异义

在文言文中很多的字词意思与现今使用的意思完全没有多大的联系了,这也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之一。例如,《兰亭集序》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的“所以”,在这里译为用来,而在现今的意思是表因果关系,常与“因为”连用。

3.词类活用

在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善于学习词类活用,积累词类活用,为我们学习文言文扫除一大障碍。例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中“越国以鄙远”的“鄙”则是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当做边邑的意思,而“远”则是形容词作名词,指远地(郑国)。

4.一词多义

例如“故”在文言文中就有着多种的翻译,如“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旧,“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所以,“桓侯故使人问之”――特地,“既克,公问其故”――原因,“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朋友。因此,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应该想想该字词的其他意思,想想换另一个意思是不是更为恰当。

从字词开始理解文章,是阅读文言文的重要一步。而要做好这一步的工作,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学生们自己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多运用。

二、从句开始把握文章

阅读文言文,不仅字词是难点之一,而且句式也是一大难点。在文言文中,有着特殊的句式,如有倒装句,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固定格式句等。要想把文言文正确的理解好,这些特殊句式就应该要理解得透彻。以下,笔者就高中苏教版语文文言文中举几个这些特殊句式的例子。

1.判断句

如《劝学》中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这就属于判断句,句子用“……者,……也”来表判断;而“用心一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这些也属于判断句,用“……也”来表示判断。

2.倒装句

如《阿房宫赋》中的“秦人不暇自哀”则是宾语前置句,“有不见者,三十六年”则是定语后置句,“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则为状语后置句(也称介词结构后置)。

3.省略句

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之)为度”与“(民众)终苟免而不怀仁”则都是省略句。

4.被动句

如《秋水》中的“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方存乎见少”“笃于时也”“束于教也”这些都属于被动句。

5.固定格式句

如《劝学》中的“无以至千里”则是固定格式句。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特殊句式的学习不容小觑,在文言文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这些句式,只有掌握好了这些特殊的句式,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才能够更好的去翻译文章,理解文章,把握文章。

三、从翻译的基础上领悟文章

赤壁赋翻译范文6

《长恨歌》时教师会遇到一个难题,就是这首诗歌的思想主题,学术界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这首诗歌是歌颂唐玄宗和杨贵妃的伟大爱情;第二种,这首诗歌批判唐玄宗荒误国;第三种,这首诗歌有双重主题:既歌颂爱情,又批判玄宗荒误国。那么怎么样来把握呢?首先看看诗歌文本,诗歌开头这样写道:“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1]白居易在诗中认为杨贵妃在成为唐玄宗的宠妃之前还是少女。可是,笔者还原历史,比照《新唐书》,却发现是这样的:“玄宗贵妃杨氏,……始为寿王妃。开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无当帝意者,或言妃资质天挺,遂召内禁中,理论经纬异之,即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号‘太真’,更为寿王聘韦昭训女,而太真得幸。”原来,杨贵妃先为玄宗的儿子寿王的妃子,后来被玄宗抢过去做妃子。玄宗抢自己的儿媳妇做妃子,这很荒。很显然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对杨贵妃的身世进行了美化,说杨贵妃成为玄宗妃子之前是良家少女——“杨家有女初长成”。美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歌颂他们的爱情。如果是批判玄宗荒误国的的话,就不会美化杨贵妃的身世,只会批判后宫的。还原历史,就理解了作者的创作目的,也就明白了诗的主题。和《长恨歌》相反,白居易在他的“讽喻诗”《新乐府》之“胡旋女”中将杨贵妃写成了迷惑君心的妖女:“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并严肃地批判了唐玄宗不能辨别是非、沉溺于声色享受、不能自拔的生活。《新乐府》之“李夫人”中将杨贵妃比作惑人的尤物“又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杨妃。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杨贵妃死前死后都能够迷惑君王,永世难忘,并告诫君王“人非草木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作者给君王提出了很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尽量避免去遇到倾城倾国美人,这是规劝君王要遏制自己的荒思想行为的方法。上面两首讽喻诗中,杨贵妃不是清纯的少女,死后也不是仙女;而是尤物,是妖女,形象和《长恨歌》完全不一样。这种形象符合《新唐书》里面的历史人物形象。为什么符合历史人物形象呢?就是因为白居易在诗中要批判唐玄宗荒误国,而不是歌颂其伟大爱情。《新唐书》中的杨贵妃也是一个负面形象,历史人物形象也是要给后来的君王提供治国理政的借鉴。在这一点上,历史和诗歌高度吻合了,史与诗一致。如果在古代文学教学中,经常进行这种诗史互证,将人物事件还原到历史之中去,就能够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意蕴。

二教师在讲授《诗经•东山》时

怎样翻译和理解其中的诗句“熠燿宵行”呢?权威教材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这样翻译:鬼火在夜间流动,其光甚盛。如果教师还原诗中的人物情感,就会发现,这样翻译欠妥。《东山》讲周公东征多年,戍守边疆的士兵还乡途中思念家乡。戍卒久征沙场,突然回家,路上想象家乡是不是荒芜了?亲人是否流散他乡了?他甚是担心。他回忆家乡过去的种种美好事情,包括新婚的幸福,漂亮的新婚妻子。这种回忆是温馨的,也是美好的。但是,如果翻译为鬼火夜间流动,这就给读者一种非常恐怖的感觉,不符合诗的温馨的情感氛围。如果翻译为萤火虫在夜间荒芜的乡村闪烁,那么这样,可以衬托家乡荒凉的境况,也可以带来一种美好的诗意氛围,这种美好的氛围也符合诗歌的体裁特点。鬼火流动,这是民间迷信的说法,《诗经》是儒家经典,儒家经典《论语》“子不语怪力乱神。”上面的解释不符合儒家的温柔敦厚的诗教理论,因此不宜这样翻译。对于诗中人物的感情,必须还原其本来情景;对于文赋,也应该还原其本真感情特点,如学习苏轼的文赋《前赤壁赋》时,怎么样理解赋中“客人”的感情呢?本来泛舟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美好的月夜,激发的应该是愉快的情感,为什么在饮酒乐甚之中突然有了“客人”的悲观情怀。原来赋中的“客人”也就是苏轼自己,其抒发的是自己的悲观情怀。苏轼这篇赋是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于1079年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他渴望建功立业,却遭此贬谪,内心苦闷可知。在赋中抒发其悲观情怀,这符合苏轼本来感情状态。但是苏轼能够用老庄哲学和禅宗思想排遣其悲观情绪,最终达到一种清旷情怀。苏轼在赋中借“客人”之口表达忧伤情怀,借主人苏轼自己来排遣“客人”的忧伤。苏轼巧妙的构思,抒发了两种情怀。读者也全面地完整地体会了赋中的情感。总之,如果在教学时,将文学现象还原到历史文化背景之中去,将人物事件还原到历史本身,将人物感情还原为本来状态,学生就会深刻理解作家作品,文学修养水平就会显著地提高。

三以上讲的三个“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