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广州小升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广州小升初范文1
附答案:
一、1、躁、竭、茂、誉、鼎、炙、裁、噎
忐忑不安、不遗余力、年富力强、天下闻名(名扬天下)
鸦雀无声、平淡无味、如法炮制、百折不饶
2、积攒、积累、积蓄
3、×、√、×、×、×
4、不仅、而且、甚至
5、A
6、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你们记在笔记本上的没有一个不是错误的信息。
指导员把雪梨递给我,说:“你几天没喝水了,雪梨应该由你吃。”
8、婵娟、娥眉、嫦娥
诸葛亮、武松、刘邦或韩信、李白、祖逖、于谦、更羸
9、楼价不断上涨是贫民出现的原因。
广州小升初范文2
惠州小升初报名时间大概在6月16日至6月18日。市区小学毕业生、跨区报名的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报名的方式不太一样。
报名要带什么:
1、所送材料的目录(一页纸);
2、素质报告书复印件(只须复印5~6年级的每一页);
3、5~6年级期间的各类获奖证书复印件(由高到低顺序);
4、特长生(体育、艺术、科技、棋类)相关证书复印件;
5、一寸近期证件照片一张。
6、学生需提供户口簿复印件。
报名方式:
(一)市区小学毕业生报名。市区小学毕业生报名由各毕业学校在各区报名点集体报名。
(二)跨区报名者,在毕业学校填写《就近入学报名登记表》,经毕业学校、所在区中招办和接收区中招办签署意见后办理报名手续。
(三)调郑干部、职工随迁子女和在外地借读的有本市常住户口的小学毕业生,由本人或家长携带有关证件直接到家庭住址所在区报名点报名。
广州小升初范文3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年小升初招生时间公布
官网地址:hsfz.net.cn
官网通知:2016年3月17日(周四)
招生名额:100人
报名时间:2016年3月16日~4月18日(先官网注册,再直接前往华南师大附中提交材料报名)
第一轮遴选结果:2016年4月28日前对材料进行审核、遴选后(官网通知)
进入第二轮遴选人数:500人
第二轮遴选面谈时间:2016年5月中旬
广州小升初范文4
喊了多年的“就近入学”原则,就要在全国19个大城市实施了。更可以期待的是,在这些大城市实施之后,“就近入学”必将有更大的普及力度,甚至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普及运用。由于涉及亿万家庭,尤其是资源相对优质、集中的城市家庭,因此,该政策实施的现实问题和前景引发了强烈关注。
学区房的盛宴?
知名文化学者马未都:学生入学选择良校本是天经地义之举,孟母还三迁呢。只是良校之选择划片而施行,无意间帮了学区房,我估计学区房的房主如果没有适龄入学的孩子,可以小房换大房,大房换豪宅了,算是为中国特定时期的教育作贡献了,一石二鸟。
新华网张晓晶:在济南,名校学区房的价格已接近房屋均价的2倍。尤其是在有的城市严格划定学区、出台择校生不享受优质高中到校指标等配套政策以后,择校便开始由拼关系、拼条子转向拼财力、拼房子。如今,就近入学政策出台了新方案,会不会让各地的学区房掀起新一轮涨价潮?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储朝晖:划片就近原则通俗来讲就是将一大池子水分割成若干区块,这样起的波澜小,方便管理。但是,如何消除区域差距、达到教育均衡仍是难题,因此学区房还会是热点。
山东教师王传涛:“就近入学”是形式上的公平追求,而公众最大的公平诉求在于教育资源配置和受教育机会的公平。一个必须要承认的现实是,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好学校”与“差学校”,不同学校的教育资源、教学质量、历史文化、学校传统甚至包括同学资源,都会有所区别。那么,“孟母三迁”的故事就会顺理成章地发生。
如何确保公正公平
知名时评人黄春景:强调划片入学,极有可能让有钱人从“花钱择校”改为“花钱买房”,因此在操作上必须考虑到学区房给“划片就近入学”带来的影响。 另外,“划片就近入学”虽然对推动公平教育的目标和方向毋庸置疑,但实际操作落实起来仍有漏洞可钻。只要教育资源不均衡,“划片就近入学”就避免不了有人打球。因此,就近入学不仅划片的标准需要明确,还需要做到公开透明。
齐鲁网朱永杰:有两点意见需要引起重视。一是必须毫无保留地公开就近入学信息。招生过程必须邀请家长和利益相关者参与。二是加大教育均衡发展力度,以此考量主管教育官员的政绩,教育发展出彩不出彩,就是要看其均衡不均衡。这两点,均需要以追责来保证其成效。
华声在线罗立志:城市为什么难以做到就近入学?与学校的“重点”“示范”“实验”、“样板”等有紧密联系。如果说取消这样的评比和设置,每一所学校彼此之间没有区别,还用得上择校吗?
新民网熊老师:为何允许10%的择校?只要允许10%的存在,还是相当于择校的存在,可能加剧家长和学生的择校焦虑。
又一次纸上谈兵?
新浪网广东省网友gy863:都撒校并点了,还能就近入学吗?
网易吉林手机市网友:在教育资源如此不平衡的中国搞这样的提案,有什么用呢!对升学现状有改善吗,拭目以待!
凤凰网西安市网友正道之光:那就是个通知,不能当真,没有配套的政策和制度,通知就是废纸。
新快报吴龙贵:均衡教育资源,破除义务教育阶段的排名意识,确切地说就是在资源分配上进行“削峰填谷”,尽快缩小校际差距,公众才不会耗费巨大的成本去择校。否则,就近免试入学只是一句空话。
光明网郭文婧:我国目前的问题是,尽管各级政府有了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均衡化发展的意识,也采取了教师、校长交流等制度措施,但最核心的问题是,我国还没有均衡化发展的严格标准,这就导致不仅已经存在的发展差距没有解决,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甚至被拉得更大。而在推行划片就近入学和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均衡化发展的逻辑上,又出现了颠倒性错误。不先解决均衡化发展的问题,怎能消除对划片就近入学的质疑?
该需要怎样的时间表
北京市海淀区家长刘铭心:孩子一上小学我们就在为他小升初作准备,如果一下说取消推优、取消特长,我们这些年对孩子的培养就等于白费了。
北京市教工委书记苟仲文:北京市将积极推动“小升初”改革,三年内取消全市“小升初”推优和特长生招生已经纳入政策考虑。
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上个星期我们跟广州市教育界领导专门研究过,希望广州每一所学校在这件事情上拿出更好的措施来,用几年的时间把它落实。
《中国青年报》胡乐乐:要真正解决就近入学,就要着眼于治本,在减少重点校教育投入的同时,加大普通校和薄弱校的投入。与此同时,让行政辖区内的所有公办教师全员流动起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辖区内的学校与教师的实际情况,比如性别、教龄、教学/管理能力,统筹安排定期流动。这样坚持做几年,重点校和普通校的差距就会缩小。重点校被消除了,择校也就不再有必要。
根本之道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民:此次的方案对治理择校,促进教育公平将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但就近入学只能治标而仍难以治本,难以解决某些人利用转移户籍地、购租学区房等变相择校。从长远看,关键要治本,即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举措,真正缩小校际差距。
知名教育时评学者熊丙奇:关键要遏制“权力择校”。在现实中,大多数特权阶层的子女通过“条子生”“共建生”等方式,在派位之前就已获得学位。因此,国家公职人员子女入学情况需要公示;更重要的是推进教育管理改革,明确权力不得干涉学校的具体办学。
凤凰网友倚剑封侯:根治“择校热”终究要从义务教育均衡化入手,而这需要教育民主管理制度,不再由政府主导教育拨款,而是变为代表公众意见的民意机构负责教育预算,监督政府按预算拨款。核心都在推进教育放权。
《广州日报》禾刀:强化就近入学原则很有必要,但各学校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同样重要。在这方面,尤其需要强调的是落实,近年来为了缩小学校间的资源分布差距,有关部门出台了示范性高中指标下放、校长和教师交流等政策,而且事实证明,在那些率先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城市,已经证明通过这些措施标本兼治,是可以奏效的,不妨在完善中加强落实。
公平的悖论
东方网李小娜:教育也不能搞一刀切式的均衡,要给学有余力的特长生、优等生们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在这一点上,不妨借鉴各国的资优生教育方法,像芬兰设有艺术、运动、科学、语言、国际文凭等中小学阶段的资优生专门学校,美国建立起基于标准的资优生培养体系,以色列以专业化的师资保障资优生教育的成效。说到底一句话,尊重现实存在的资优特长生并以专门途径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但不要以此作为升学衡量标准,绑架所有孩子陪练、煎熬,比如奥数。
海外网专栏作者邓海建:拿“就近入学”来说,看似公平,实质还是存在问题:一者,有钱人具有选择好学区居住的优势。货币选择的能力,与接收教育的资格,事实上很容易形成新的断裂与落差。二者,小升初缩减招收特长生的比例,制度本身并没有问题,只是好的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如今为了公平起见,进行政策回调,一视同仁地“就近入学”,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又难免受到损伤。
凤凰评论马九器:每个城市的教育资源状况差异极大,教育部在推进就近入学的时候,能否给地方教育部门留点主动改革的余地,让地方根据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本地的教育路径?例如,民办教育一出生就是面向市场的,那能否在民办教育领域赋予更多的自,将招生的范围适当放大一些?同时,能否给诸如西安最近两年施行的民办学校小升初测评模式之类的新措施一定的空间,使其有机会探索更多元的招生模式?
广州小升初范文5
双休日,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本是学校学习之外休闲、锻炼和自由玩耍的时间。然而,一些城市学生的双休日却比上学的时候还忙。他们到底在忙些什么?双休日的时间他们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支配吗?记者走访了西安、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打探城市孩子的双休日生活。
城市学生双休日怎么过?
“孩子周末就是两件事,一是课外补习,二是锻炼和放松。五年级之前学习和放松各占一天的时间;上五年级后,升学压力大了,锻炼和放松的时间就缩短到半天了。”
“该回家了。你还有两道数学题没做呢!”在西安莲湖区的一个家属院里,三年级学生张琛(化名)正在院子的主路上来骑着踏板车来回转悠,身后突然传来妈妈的声音。他停下来问道:“到一个小时了吗?怎么这么快?”
对于张琛来说,每个周六晚饭后的一个小时过得出奇的快。周末两天也只有这一个小时,是他最开心、最自由的时候。
“他的英语真让我头疼。学过的单词都认识,但每次听写总是写错。”刘女士皱着眉头说,“数学也好不到哪里去,粗心大意,错误百出。”
为了提高张琛的英语和数学成绩,刘女士给儿子报了这两科的周末辅导班,另外还报了周六早晨的跆拳道班。“也是为了增强他的身体素质。”刘女士说。
用张琛的话说,“周末像噩梦一样”。早晨6点半,他像往常一样准时起床,揉着眼睛去洗手间,洗脸后让自己清醒一下。吃过早饭,7点20分,他坐车出发,要在8点准时到达体育馆做跆拳道的热身运动。早晨10点多,张琛的妈妈准时在体育馆门口等待,接他回家。匆匆休息后,张琛下午1点半还要去上英语辅导班。
下午3点半辅导班就结束了,但这时张琛还不能完全休息,因为家里还有一堆作业等着他完成。其中有老师布置的练习,还有妈妈准备的辅导书。
“晚饭后,7点到8点,他可以在小区里玩一个小时。”刘女士告诉记者。
一个小学生的周末被家长安排得如此满满当当。这种现象不是个案,也不只存在于西安。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广州、上海、北京、武汉等大城市中小学生的周末,都普遍存在这个问题,而且在五年级准备小升初和初中阶段最为明显。
北京一位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王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周末就是两件事,一是课外补习,二是锻炼和放松。五年级之前学习和放松各占一天的时间;上五年级后,升学压力大了,锻炼和放松的时间就缩短到半天了。”
为了儿子能上一所好初中,王女士周末一天半的时间,带着他学奥数、学外语、学作文。“这些都是必须学的。”王女士说。
“有的学生从三年级奥数基础班开始学习,一直学到小升初考试,有的为了更好地衔接,甚至连寒暑假都要在补习班里度过。”北京一位刚陪孩子经历过小升初的学生家长估算,“仅小学阶段奥数补习,在资金上的投入就不可小视,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元。”
庞大的资金投入之外,更大的成本是时间,是孩子们周末休息、放松、玩耍的时间。青少年时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户外活动和游戏,需要更多的时间释放天性。然而现实中,为了孩子的学业和前途,大多数家长往往会逼孩子放弃玩耍、选择学习。
当然,也有一些家长不给孩子报辅导班、兴趣班,让他们享受充分的自由。但是,记者在调查中又发现,这些“轻松”过周末的城市学生面临另一些问题。
在上海静安区的一个老小区里,几乎看不到玩耍的孩子,道路上停满了私家车。尤其是晚上,整个小区的道路近乎瘫痪。“这里来来往往的私家车太多,家长实在不放心孩子们出来玩。”一位居民说,“十几年前,傍晚小区里都是孩子们玩耍的声音,有跳皮筋的,有跳绳的、踢毽子的。这样的景象已经很多年看不到了。”
在北京南三环某小区的花园里,记者看到一群“跳房子”的小学生。旁边不远处就站着他们的家长。其中一位姓孙的女士说:“跟着孩子一起出来主要就是不放心,怕他们玩得太疯了不安全。”
当记者与他们聊起孩子周末怎么玩、去哪里玩的时候,家长们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纷纷抱怨,说现在孩子们能聚在一起玩的地方实在太少。据他们反映,孩子们周末一起玩耍就是你来我家、我去你家,而且玩的方式也很简单,除了看电视就是一起上网玩游戏,偶尔在天气好的时候才出来在小区里玩耍。
家长们为何如此“狠心”?
“周末两天,如果不上文化课补习班,就得上个兴趣班。大家都这么做,你不这么做不行。另外,周末两天如果不学点什么,就真是浪费时间了。”
为了给中小学生减负,各地教育部门纷纷禁止学校在法定节假日或学生休息时间补课。如今,学校的补课消失了,但家长自主安排的补习班、兴趣班却更多了。周一到周五,中小学生们过着晚睡早起的生活,白天在学校学习,晚上挑灯夜战完成家庭作业;双休日,他们还得奔走于各种补习班和兴趣班之间,得不到充分的休息。
到底是什么力量驱使家长对孩子如此严格、苛刻?
“现在幼升小、小升初择校这么普遍,孩子如果学习不优秀,又没什么特长,我们担心竞争不到条件好的学校,那么以后的发展也受影响。”北京的王女士无奈地说,“所以从现在开始,必须给孩子打好基础。”
而西安的刘女士说出了另一部分家长的担心:“周末两天,如果不上文化课补习班,就得上个兴趣班。大家都这么做,你不这么做不行。另外,周末两天如果不学点什么,就真是浪费时间了。”
广州的丁先生曾经尝试过让女儿小丁自己安排周末,“主要是在玩,效率不高。”丁先生说,后来他为女儿安排了周末的家教、钢琴班和书法班,让小丁“玩得有效率”。
城市小区车满为患,外出活动出现的各种人身安全事故屡见不鲜。这都让许多城市家长和老师忧虑。因为安全问题,家长或老师们组织的学生周末出游或集体活动也少了许多。
“家长把一些补习班当成让孩子玩耍放松的场所,一些培训机构的英语课堂就是在做游戏,让孩子在玩中学。”北京的王女士说,“他们将孩子的玩耍和放松寄托给了补习班,希望他们在英语班玩耍放松之后,继续迎接奥数班的高强度辅导。”
除了家长主动寻找补习、辅导之外,记者发现,城市中各种培训机构的招生宣传广告也对家长的选择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
一家培训机构的招生广告上,以鲜亮醒目的字体写着:“选拔进入尖子班,升入重点小学。”而另一家培训机构的网站里设有“未来之星”专栏,以学生才艺、学习成绩的介绍,吸引家长们的关注。
而且,中小学生培训班、辅导班、兴趣班在城市中不断扩张,宣传广告无孔不入。在北京朝阳区一个新小区周边,方圆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的补习学校有5家之多,同时小区居民楼内还有更多家庭作坊式的兴趣班和补习班。
记者来到某“一对一”辅导学校咨询具体辅导业务。据那里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可以针对孩子的情况提供语文、外语、数学等课程的周末全程辅导方案,周末两天时间可在培训点由他们安排的老师上课,招生对象涵盖了小学一年级到高三的所有学生。
“只要送孩子去了兴趣班、辅导班,一个学期下来绝对能看到效果。这也就是那么多家长趋之若鹜的原因吧!”广州的丁先生分析。
“通过周末辅导,张琛的英语和数学成绩确实好了很多。”刘女士很满足地说,“儿子的成绩好了,排名靠前了,做家长的脸上也有光嘛!”家长的虚荣、攀比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双休日的负担。
此外,大城市交通拥堵、活动场地不足也限制了学生假期活动的开展。城市学生周末活动内容贫乏,促使家长为孩子寻找那些“有意义”的周末活动。
双休日何时由孩子做主?
“要把双休日还给孩子们,需要彻底改变当前的择校风,只要没那么大的升学压力,家长也就没必要给孩子报那么多的辅导班了。”
在双休日,学生们的生活似乎总是“被安排”。补习班也好,兴趣班也罢,家长似乎较少关注孩子们的意愿。采访中,各地家长纷纷给出同一个理由:“这还不是为他(她)好?”那么,学生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双休日?他们希望做些什么?
“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没有课外班,作业适当”;
“在家呆一天,看电视或电影,能有一个下午时间出去锻炼”;
“周六上午可以睡懒觉,用4个小时就能完成周末作业”;
“有一定的时间放松心情”;
“可以把一个星期缺的觉都补回来,没作业,不上课”;
“出去户外活动”……
近期,记者对北京的一些中小学生作了题为“最理想的双休日生活”的调查,回答中出现最多的关键词就是“休息”、“睡觉”和“放松”。
“平时上学累就算了,周末、假期还拼命给我们上各种补习班。你们自己不喜欢被强迫做这做那,那有没有想过我们的感受?”一位周末补习班上的中学生在微博上发表对双休日生活的不满。
那么,城市学生的双休日如何平衡?怎样安排才能既放松身心,又有所收获呢?采访中,记者也遇到了一些高明的家长。
“孩子最起码的睡眠时间要保证。此外,要让孩子尽量接触大自然,放松身心,利用周边的资源,让孩子在周末放松,消除她一周辛苦上课学习的疲劳。”深圳的何先生说,周末他常带女儿到郊区公园、植物园去玩,并引导女儿观察植物,认识自然。
何先生和女儿既锻炼了身体,又学到了自然知识。“我在平时要做大量功课,这样才能不被她的问题难倒,才能引导她了解更多的知识。”何先生说,“不是要刻意地让她记住知识,只是通过交流让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或许能培养她这方面的兴趣。”
“天气好的话,我就带儿子爬山、去博物馆、游景点等,既了解杭州的历史和地理知识,又锻炼身体。天气不允许的话,就去新华书店、图书馆呆上半天,至少比看电视、上网有益。”一位杭州的学生家长在网上“晒”出孩子的周末安排。
采访中,很多家长认为,一个城市、一个社区要完善户外活动和文化教育设施,创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为中小学生提供丰富、健康、便利的社会资源,让城市孩子的周末过得快乐、安全。
厦门刘女士的孩子正上小学三年级。她说:“孩子还小,周末学校不安排活动,可能是怕承担安全方面的责任。我家孩子主要是上兴趣班,在青少年宫学习跆拳道和美术,另一天时间在家或者出去玩。”
记者发现,城市中的周末出行多以家庭为单位,基本上是学生和家长的组合。对此,有专家建议,家长应主动建立家庭教育联合体,让孩子与同龄人一起活动,例如同小区或同班级学生家长协调组织周末郊游、野炊、聚会、联欢,等等,拓展学生们双休日的生活空间。
“小志愿者联盟”是北京一些家长为孩子们组建的公益组织。这些家长曾在周末或假期组织孩子们为山区贫困学生进行义卖,带领孩子们去北京周边的敬老院表演节目,也出游活动,让孩子们成为双休日的主角。
“其实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决定着孩子周末生活的安排。”“小志愿者联盟”的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家长们要摆正心态,不要跟风为孩子们报这个班、报那个班,上辅导班也要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
广州小升初范文6
那么,“微机派位”实施多年来,它到底派出了什么?
一方面,支持“微机派位”的人认为:“微机派位”派出了公平、高效、科学,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
“微机派位”能保证录取的公平、公正性。过去,由于实行保送生制度,作弊现象十分严重。而现在“微机派位”具有操作的公开性、监控的严密性、结果的随机性。可有效地排除人为干扰,杜绝不正之风,提高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性。“微机派位”不仅可使招考工作人员减轻负担,提高效率,而且有利于减少误差和干扰,使招生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
“微机派位”使学生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微机派位”对所有的小学生机会均等,概率等值。这一制度实行以来,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走进了好的学校,享受到了公平制度带来的好处。它打破了“唯分数论”,让孩子脱离了“应试教育”的漩涡,减轻了负担。
“微机派位”使薄弱学校获得了优秀的生源,质量有了提升。“微机派位”使原本冷清的学校热闹起来,过去的一些薄弱学校有了相当数量的优秀生源,促进了初中学校在生源条件基本均衡的条件下展开办学水平的竞争。一位薄弱中学的教师说:“往年分到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都基础较差,学校办学整体水平上不去,今年分来的学生有很多成绩非常好的,老师教起来轻松多了,也容易出成绩……”“微机派位”缓解了普通学校与重点学校之间的矛盾,拉近了二者的距离,使各义务教育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有了可能。
另一方面,反对“微机派位”的人认为:“微机派位”派出了重重弊端,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负效应,与设计者的初衷相距甚远。
剥夺了孩子选择学校的权利,挫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加重了孩子的课业和心理负担。由于孩子没有选择学校的自,一些原本成绩很好的学生被分进二、三类学校,对前途的信心受到打击,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有的甚至一蹶不振,耽误了大好前程。而一些基础较弱、接受能力较慢的孩子被强行分配到那些课堂节奏比较快、教学容量较大的学校,学起来也比较吃力,课业和心理双重负担加重,自信心受到挫伤。一位家长曾致信报社,讲述了他们为躲避“微机派位”的痛苦经历。几年来,他们带着孩子奔波于英语、钢琴、数学等各种训练班,得了一大把证书,孩子在几年里没有休息过一个周末,被折腾得精神萎靡,体格羸弱。如果让孩子自主选择学校,环境会更宽松,孩子学习的自信心或许更强,效果会更好。
教学质量滑坡。一些学校表面功夫盛行。由于取消了升学考试,改为“微机派位”,一些学校没有了升学压力,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心下降,其工作重点和心思就由抓教学质量转到搞“花架子”上。几年前,北京市人大代表、来自教学一线的林生香老师就提出了取消“小升初”“微机派位”的议案。林老师通过调研了解到,“小升初”取消考试后,对小学老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没有及时建立新的评估标准,学校失去了压力,教育改革的动力不足,一些教师不负责任,对学生放任自流。由于各个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同,有的搞快乐教育,有的搞英语重点教育,有的搞艺术重点教育,这些看起来热闹的东西容易变成花架子,使得课堂热闹而学生没有收获。林老师直言不讳地说:“微机派位本意是为了解决学校之间招生的平等,但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它非但没有解决公平问题,反而产生了新的不平衡,掀起了新形式的择校潮,我们的整体教学水平有些下降,‘双基’教育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极大地增加了家长的教育支出成本。实行“微机派位”后,由于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并没有缩小,教学质量存在差距,家长自然会想尽办法为孩子选择更好的学校。有的费尽心思把户口迁到好学校的所在地区,有的则不惜动员各种社会关系,掏大笔择校费。一些家长为避免让孩子“微机派位”,不得不选择费用高昂的民办初中。一位家长表示,宁愿花高价“搏一搏”民办学校,也不愿把孩子的命运交给电脑安排。这样,为选择好学校,家长的教育成本成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增加。
对学生、家长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学校教育不单单是让孩子获得知识,而是要让他们树立起对未来生活的信心,让他相信,一个人可能出身低微,但只要他肯学上进,他的未来就会充满成功的希望。如果我们的教育让孩子感觉自己努力无关紧要,未来凭的全是运气,那么,我们的教育还是成功的吗?孩子十二三岁正是世界观、是非现形成的重要阶段,这种交由“微机派位”的做法容易让他们形成听天由命的消极心理。事实上,在江苏南京“小升初”“微机派位”前。就有家长“进寺烧香”。这种行动给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带来什么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给教育腐败、权力寻租等制造了新的空间。“微机派位”表面上看相对客观、公正,但还是受到诸多非议。比如,“微机派位”虽说是机选,但操作电脑的还是人,是不是所有人的子弟包括许多领导干部的子弟都进入了机选的范围?“微机派位”之后是不是还有许多“机动指标”?这些“机动指标”到哪儿去了?尽管掌控“微机派位”的主管单位反复声明“公平”、“公正”,但由于其信息的不透明性,还是给人一种不公平的感觉:为什么那么多领导干部的子弟没见哪一个被电脑派到普通学校?“微机派位”的确给教育腐败、权力寻租提供了新的空间。
说到底,“微机派位”想要解决的是教育资源公平配置问题,那么,到底要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
首先。地方政府要有切实的行动。目前。为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我们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如让一些示范性学校对口扶持薄弱学校,将一些薄弱学校合并到重点学校,挂示范性学校牌子,示范性学校还派出行政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到受援学校管理和任教。然而,明眼人一眼就看出,这些措施说起来好听,但对薄弱学校来说没有多大实效,薄弱学校的教育资源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家长自然不会买账。如果我们一些地方只采用“微机派位”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甚至政府财政的投入依然只“眷顾”几家“示范性学校”。那么,实现教育公平最终还是会变成一句空话。只有拿出切实的行动,在政策制订、财政投入、舆论宣传等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才能真正改变目前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状况,实现教育公平。
其次。要让学校师资水平、硬件设施基本保持均衡。有的家长说:“微机派位不如先电脑派师。”这话确实说到点子上了。如果首先不解决这一点,任何人的孩子被派到师资水平低的学校他都会不答应的。要想解决师资水平均衡问题,一是要制定政策,较大规模选派优秀教师、优秀毕业生到薄弱学校去,对这些优秀人才加大投入;二是在薄弱学校中有意培养优秀教师,加大扶植力度。如果这些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家长还用得着花那么大的代价择校吗?另外,学校的硬件设施也要保持基本均衡。一个日本留学回来的老师这样描述那儿的小学:“全日本,无论是东京还是北海道的乡村,小学校舍的格局全都一样,好像都是照着同一张图纸建造的……”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教育资源也这样分配,那我们的家长还要舍近求远择校吗?还用得着“微机派位”吗?政府部门在考虑教育拨款时,如果能对薄弱学校重点倾斜,让薄弱学校有一个根本的改观,在硬件设施上与那些重点学校基本一致,或许比强行推动“微机派位”效果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