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想品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想品德范文1

一、纵向与横向结合。纵向,就是上级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人才规格的基本任务和要求。横向一是树立身边榜样,即“关心集体”、“助人为乐”、“刻苦学习”、“拾金不昧”等学生模范;二是走向社会,请有特殊贡献的优秀青年、退伍军人、老党员、老干部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教育。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学有榜样,从细小的心灵里孕育为祖国繁荣而发奋进取的良好品质。

二、家庭与学校结合。把儿童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心愿。与家长密切配合可使班主任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其做法有三:1.扬长补短。

与家长谈话在充分肯定学生成绩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2.对品德较差的学生定期与家长联系,不断变换教育方法,做到因人施教。3.学期中间进行学生操行返家,广泛征求家长意见。这样家庭与学校密切配合,就能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

三、课内与课外结合。小学的班主任肩负着既教知识又造就人才的双重任务,因而在完成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也是一条有效途径。比如通过讲《小珊迪》、《年关》等在学生中开展“三对比”,即新旧社会对比、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对比、我与旧中国、资本主义儿童对比,使儿童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课外,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结合儿童的爱好,通过演唱、跳舞等形式歌颂老前辈,歌颂社会主义祖国,歌颂英雄人物,使学生在欢乐中受到教育。

思想品德范文2

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回归生活是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思想品德课教学包含着“知、情、意、行”转化环节,这些环节的转化载体就是生活实践,实现学以致用。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就避免了空洞说教,丰富了课程内涵。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首先就要关注时事,更新素材。思想品德教材在设计上受到时空限制,导致有些教学素材相对比较滞后,材料陈旧,有的已脱离了学生生活的实际。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善于取舍,充实鲜活的时事素材,重新整合课程资源。其次,借用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实践。思想品德课就是明理导行,最终的落脚点是指导学生日常实践,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例如,学习“学会合理消费”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从学生吃零食和玩手机说起,让学生知道消费是人人都有,天天都有的行为,用生活的实例让学生明白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的理念,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接受了一种生活态度,而且在情感上也能得到一次升华。另外,还可以,利用影视、小品丰富课程内容,如“诚信”内容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欣赏赵本山的著名小品《卖拐》。充满情趣的小品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投入到“诚信”的讨论中来。

二、构建有效互动课堂,让思品课堂活起来

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符合自身的教学模式,构建思维灵动的有效互动课堂,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在生本理念指导下,构建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的有效思想品德课堂。基本模式是:研制助学单,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对学助学;班级展示,群学导学;引领评价,课堂总结。整个课堂教学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满足了学生展示自己的需求,课堂氛围活跃、思维灵动。

三、把现代教育技术带入课堂,让课堂内容丰盈起来

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进入课堂,它以其直观形象的声像、图文和视听,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促进课堂结构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革命。教学中,思想品德教师可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抽象概念和原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充满现代化的气息。例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课,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浓厚的爱国热情,体会到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要爱我中华。讲述“能够承受挫折”这课之前,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真心英雄》,音乐一响,学生跟唱,学习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了。演唱完毕后教师提出问题:“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这句歌词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再加以归纳,顺理成章地切入主题。

四、建立学习评价体系,让课堂“动”起来

思想品德范文3

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改的成败。新课改对思想品德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要有正确的导向能力、适时进行角色转换的能力、较强的教学能力、善于捕捉信息的能力、创新能力、合理掌控节奏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反思等诸多能力,可现在的这种教师现状,要求他们按老套路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尚且有些勉为其难,又怎能奢求他们进行新课改呢?

二、教学观念陈旧

大部分思想品德课教师深受旧教学观念的束缚,习惯于旧的教学模式,思想较为保守,缺乏探索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意识。面对新课改,既担心自己的能力有限,又担心课堂失控;既担心耗时费力,又担心得不到回报……可谓畏首畏尾。

有时,在公开课上,你或许可以看到一星半点的“新东西”,诸如开放的教学理念的渗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运用,但“开放”是否有意义?“自主、合作、探究”是否真正落到了实处?从不考究,只不过就是做做样子,走走过场,待公开课上完,便又回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这也决定了农村思想品德教学改革不可能有大的突破。

三、教学方法单一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转变,它是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因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通过先进的教学方法反映出来的,教学方法不转变,教学理念再好也就失去了依托。而农村地区的思想品德教学依然采用“满堂灌”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学生只是停留在“听—勾—背”不间断的机械重复中,使人兴味索然,扼杀了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课堂教学失去了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试想,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下,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何以能得到贯彻落实?

思想品德范文4

第一,领会教学大纲,不偏离航道

教学大纲是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要备好课,首先必须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领会其精神实质。我们只有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明确大纲的各项指导性规定,才能自觉地对待教学、教育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我认为如果没有领会教学大纲的精神,面对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内容更新迅速,那么,社会上很多反面教材就得不到精准的剖析,学生很容易被社会不良风气诱导。这时作为思想政治教师的我们要及时给迷茫的学生正确指明方向。

第二,吃透教材,领会教材实质

教材是教学工作的直接依据,全部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材。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才能驾驭教材,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认真钻研教材是备课的中心环节。

吃透教材,要有一定的深度,要领会教材的指导思想,把握教材前后内容的衔接,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正确把握“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价值观目标。吃透教材,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中的实例信手拈来地在课堂展现,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将一堂枯燥乏味的课上得生动、有趣,才能提高教学实效。

第三,了解和把握学生,实现教学互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教师备课必须尽可能地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年龄特点、心理需求等入手。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统一。教学若离开了学生的主体配合是难以完成的,而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必须了解学生、把握学生。

往往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将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特别是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时正是一生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养成思想品德的黄金时期,是最宝贵、最有特色的时期,但也是最容易冲动的时期,极不稳定的时期,作为政治教师,我们要很好把握这一教育时期,给予学生更多的热情、支持、鼓励,为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于学生来说,这一时期的正面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反面教材应该深刻剖析,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只有了解和把握了这一特殊群体,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互动,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实现师生思想相通。在教学之外,教师还要以满腔的热情关心学生的生活、思想动态,让学生感到教师不仅是“良师”,而且是“益友” 。只有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并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

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必须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随机变化。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是说,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我们应努力探索和依循。而教学的具体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应当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选择教学方法,要敢于创新。我们知道在这个知识激增,信息爆炸的时代,储存多少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学会如何寻求和获得知识才更有意义。鉴于现在思想政治中考开卷考试知识灵活性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找到一条适合教材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来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当然,要创新并不是说要单纯地追求花样翻新,而要讲究实际教学效果,让学生易于接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第五,关注时政,把握时代脉搏

思想品德课最大的特点在于思想性和时政性。思想政治课作为一个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课程,应该紧跟时代脚步,与时俱进。为此,师生都要关心当今时展的趋势,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思想品德范文5

1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问题

1.1老师自身的不足:

在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过程里面,老师思想教育的水平与开阔见识对教育的本身有着很大作用。可是因为小学里面有经验的老师非常有限,并且每一位老师的个人经历和成长环境不一样,老师的思想品德观念也就会不一样,间接导致教学的质量参差不齐。例如,地区小学里有的思想品德教学的老师会像一个权威家长一样,教育学生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使得道德教育本身没有生命力,限制小学生自身的思想和智慧。

1.2授课方式很传统:

老师课堂的说教会占据课堂上面大多数时间,使得学生自身的思想被该种教学模式束缚。同时,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面的交流非常少,使得课堂气氛非常压抑。老师作为整个课堂教学主导者,严重忽视学生在课堂上面主体的地位。在该种教学的环境里面,思想品德的教育距离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远,但是大量枯燥思想品德的教育却不断充斥在学生的耳边,学生不能够将理论和现实生活中的实践相联系,所以不能够深入了解老师思想道德的教育内容。除此之外,老师没有主动打破该种落后教学的模式,不能够积极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1.3教学内容陈旧:

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很陈旧是现在小学生思想品德教学中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目前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教材仍然是政治化的内容,整个课堂的教学内容非常枯燥单一,不能够与现实生活贴近使得老师不能够将教学回归现实的生活,只能够像一位老人一样单向给学生灌输内容。有一部分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不能够与生活结合起来,一味给学生灌输许多大道理。可是小学生自身的阅历非常少,不能够深切体会到老师灌输的大道理,也就不能够将老师传授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生活联系,导致小学生思想品德的课程教育很空洞,知识口号式的教学。

2解决小学思想品课程教学问题的措施

2.1丰富教学的内容:

老师在进行思想品德课程的讲解时,不能够知识局限在书本上面知识的讲解,要按照书本的相关内容,用多媒体给学生放一些道德教育类型的视频来丰富课堂的内容,同时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并且老师要能够做到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做到让思想品德源于生活,最终也归于生活的目的,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进行正确的引导。之前传统教学的方式是老师一味给学生进行知识灌输,但是现在教学的方式主要是老师积极引导学生自己主动思考。老师课堂的教学应该要采用多种立体教学的模式。所谓多维立体教学的模式是指老师对于学生和学生对于老师以及学生对于学生,这三者之间循环的交流,在整个课堂的教学里面打造轻松和愉快学习氛围。例如,拿地区小学的教学举例,老师在课堂上面提出问题之后,可以让学生按照小组模式进行自由探讨和研讨。讨论结束之后让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来答题。小组之间的代表要相互比赛,给答题最好的一个小组加上分数,最终小组分数累积最多的是本节课冠军,老师可以适当给学生一点儿奖励。同时也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上面优秀的表现录下来,课后发给学生的家长,让家长与老师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教育。

2.2提升老师的自身素质:

老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对自我进行完善,将自身在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教学思想境界和技能提升。确保以身作则,将身教和言传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发挥出自己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里面的重要作用。老师在现实生活里面要能够保证言行一致,不一致的言行一般会带给学生非常坏的影响。老师要求学生来学生知识,首先自己要精通知识;老师要求学生做正确的行为,首先自己要做正确的行为;老师要求学生改掉不好的行为,首先自己也要坚决抵制不好的行为。因为小学生正处于一生中最初成长的阶段,各种各样的人生观和思想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起来。小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还没有正确辨别的能力。所以需要老师对小学生进行全面指导,老师是小学生的启蒙者,自己的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只有老师自己对于人生有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思想才会给学生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总而言之,在整个教学的过程里面老师要能够真正体会教育灵魂,将自身的思想领悟提高,用自己高尚人格魅力将学生感化,发挥一定的教学技巧,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和引导。老师一直是保持权威形象,非常圣神。想要将学生对于老师这样的看法改变,老师不能够以说教者、训导者或者是长者的身份。老师要将自身的地位转为辅导者,将学生地位转变为学习的主体。老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变为朋友、合作和伙伴的关系,要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氛围里面进行思想品德学习。

2.3将思想品德的虚幻概念转化实际例子:

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所以其形象思维还是占据小学生思维方式主要的部分,并且小学生抽象的思维不发达。但是数据和图表对比是现在思想道德课程教学中主要表现的形式,小学生在进行这样教学内容学习的时候,一般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此时需要老师将抽象思想品德的教育内容转化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具体事物。例如,老师给学生讲述为国争光内容的时候,要与我们国家运动员在奥运会上面获取金牌的例子结合起来,让学生这些内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2.4完善小学思想道德教学的评估体系:

在整个思想道德的教育过程里面,以人为本的理论一定要充分运用起来,将教学的评价标准转变,将传统教学的评价方式目标改变,给学生树立家长、学校和社会三者有机结合评价的体系。同时在日常的生活里面老师要不断与学生的家长沟通,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学校里面的行为表现,也要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并且还要注重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性格差异,老师思想品德的教育也要有一定的差异性。除此之外,老师要注意学生进步和变化,理性评价学生的表现,不仅仅要注意教学的评价分数,更加要注重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考虑到学生自己真切的感受基础之上,老师可以采取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评价,最终达到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激励的目的。

3结束语

思想品德范文6

在教学实践中,我经过不断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谈一己之见。

一、"小舞台"教学法

这是初一的《思想品德》课,上课的内容是"孝敬父母"。

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我把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分别重达3公斤的沙袋拿出来,让学生体验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在同学们的大笑中,有两位男同学勇敢地走了上来表示愿意尝试。教师把两个沙袋分别绑在两个同学的肚子上,然后请他们绕着课桌在教室内走三圈,两位同学明显地感到吃力。在同学的哄堂大笑中,他们又站在了讲台旁,然后我请这两位同学说说感受。一位同学说:"肚子感觉老往下落,很不好受,我出生时超重,有9斤多,我母亲太不容易了!"另一位同学则说:"让我走三圈没问题,如果这个样子让我绑上十个月,那我可吃不消。我母亲太伟大了,我以后要好好孝敬她。"

把学生置身于某一情景中,让其去体验去感受,从而获得情感上的认同,认识上的提高,它无须老师过多的语言说明,学生的感受尽在不言之中。

二、"辩论赛"教学法

初中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往往不会人云亦云,而是对许多问题都有了粗浅的认识和自己的观点。在很多时候,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会使得教师和家长出乎意料。通过辩论的方式学习知识,一方面使学生更加全面展示他们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在辩论中得到成就感,提高思想认识。

这种"辩论"式的学习方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辩题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初中生的特点。

2.在辩论开始前,教师应适当点拨,启发引导,鼓励学生不拘泥于课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展示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3.辩论时,教师可充当主持人,也可请思品课代表做主持人。辩论切忌走过场,一定要像正规的辩论一样,这样同学们才会认真对待。

4.辩论结束时,教师应当对本次辩论进行及时的总结。

"辩论式"课堂可以使学生在激烈的课堂气氛中不仅掌握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还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

三、"座谈会"教学法

初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自主意识增强,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有"小大人"的一面,另外也有好奇心强、爱发表不同意见、活泼好动孩子气的一面。这样一来,教师如果不了解其心理特点,对他们"另类"的表现一味的压制,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堵不如疏",为此,教师应巧妙设置话题,引导他们畅所欲言。

除了利用课本自身设计的问题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兴趣和生活相关的话题。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把空间让给学生;要把机会留给学生;要把时间留给学生;要把思考留给学生。教师应学会民主教学,把思想交流和碰撞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体验,促使其不断超越自我,增强创造能力。

四、"实验室"教学法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一般都还不强,一味地进行枯燥乏味的理论传授,不仅徒劳无益,往往时间长了以后,学生会慢慢地失去了对思品课的兴趣,导致上课时没精打采。那么如何将抽象的理论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呢?笔者认为如果在思品课中也能引入物理化学课的实验环节,那么一定能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直观生动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