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知识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消防知识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消防知识培训

消防知识培训范文1

11月11日,保卫处联合化学化工学院在19号教学楼组织了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及消防演习。化工学院师生代表及保卫处120余人参加了演习。

演习前,校保卫处请来市消防培训中心赵老师为化工学院师生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要求师生们平时一定要保持良好的消防安全习惯,按规范要求做实验,不使用劣质电器、违禁电器,宿舍做到人走断电等,从根源上消除火灾隐患;当有火灾发生时,应第一时间拨打保卫处报警电话或“119”火警电话进行求救;面对火灾一定要冷静、镇定、不慌乱,采取正确的自救、求救措施。随后,讲解了有关火灾现场的应急处置方案,灭火器和消防栓的使用方法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15时10分,演习正式开始,参加演习的100余名师生按照既定方案投入演习。模拟19号教学楼二楼平台发现火情并施放烟雾,现场保卫处人员迅速有序地疏散楼内人员。师生在疏散组引导下,用毛巾捂住口鼻,从疏散楼梯撤到安全地带。保卫处灭火应急小分队到现场展开灭火救援行动,带领师生用灭火器和消防栓进行灭火,“大火”最终被扑灭。整个演习指令明确科学、行动迅速有序、人员配合顺畅,取得了圆满成功。

此次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及消防演习,不仅使师生们提高了消防安全意识,亲身体验了火灾现场的逃生、初期火灾的扑救,也提高了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对突发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为我校消防安全增加了一分保障。

消防知识培训范文2

上午是省公司领导进行“有感领导、直线责任、”hse培训,对施工安全和财务安全进行了全面的了解。记住了安全理念中的一条:“居安思危,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中午参加了安全部组织的消防培训,外请了培训老师。培训内容通过丰富的幻灯图片和生动的事故案例等形式,涵盖了企业生产、家庭日常生活方面的消防知识,增加了大家的家庭防火、应急意识。

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事故现场,将我的心都紧张得提到了嗓子眼里。尤其是看到一个个可爱的孩子、花季的少女,和很多的父亲母亲,因为缺乏安全意识,导致花朵凋零、皮肤烧伤、四肢残缺。忘不了培训过程中播放的一段视频:“乐乐的故事”。乐乐是一个5岁的孩子,因为3岁时在一起火灾事故中全身被80%的烧伤,只能从腿部移植皮肤来修复头部、面部烧伤。因为付不起巨额的医药费,只能在上海街头乞讨。看着乐乐被烧得面目全非的脸庞,听着他用稚嫩的声音背诵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忍不住泪眼婆娑。多么可爱而又聪明的孩子,可是一场无情的大火就这样剥夺了他的幸福、剥夺了他的受教育的权利。而这一切,如果他的父母他的家人都了解一些安全防控知识的话,悲剧完全可以避免。

培训中还了解到,除了掌握安全消防知识,家中还要常备安全救护物品,包括手电筒、绳子、燃气防泄漏报警器、干粉灭火器和放烟面罩。之所以把这次培训感悟写在博客里,是想让宝宝们也能从小具备安全意识,居安思危。希望天下所有的家庭都通过积极充分的准备,远离这些突发事故,健康幸福快乐地生活!

消防知识培训范文3

学校防震知识

桌椅摆放与窗户、外墙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外墙塌倒伤人,留出一定通道,便于紧急撤离,年小体弱、有残疾的同学安排在方便避震或能迅速撤离的方位;加固课桌、讲台,便于藏身避震;检查和加固教室的悬挂物;门窗玻璃贴上防震胶带,防止玻璃震碎伤人。

在熟悉学校周围地形、环境基础上,可进行防震演练活动,包括:室内一分钟紧急避震,震后迅速撤离教室的疏散演习,自救、互救练习等。演练活动时间要短,疏散、撤离要快,才能达到避震效果好的要求。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校)应经常在课堂宣导防震常识,并教导学生避难事宜,举行防震演习。

1.教室的照明灯具、实验室的橱柜及图书馆的书架应加以固定。

2.地震时避于桌下,背向窗户,并用书包保护头部。

3.地震时切忌慌乱冲出教室,并避免慌张地上下楼梯。

4.地震时如在室外,远离建筑物。

5.地震时如在行驶中之校车,应留在座位上勿动,直至车辆停妥。

地震小常识

1.什么叫地震?

地震(Earthquake)是大地的振动。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2.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3.地震来临时有前兆吗?这些前兆是真实的吗?我们可以用它来作判断吗?

地震来临时一般是会有前兆的。例如先来小地震再来大地震,地下电、磁、热和水等物质运动变化可能会影响到生物界的神经,从而产生了地震前兆,但这些前兆也不完全可靠。从地震监测的角度来分析,如果监测网精度和广度足够的话,我们可以对这些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推断出是否有大地震来临。但也有些地震是没有前兆的,发生地震的原理比较复杂。

地震来了怎么办

1.是跑是躲不要犹豫

一次地震,从人们感觉震动到房屋开始倒塌,通常有十几秒钟的时间间隔。经验告诉我们:震是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中的好办法,这处办法尤其适合处在楼房内或人多场所的人。如果你住在平房,迅速跑到室外避震也是可取的。但是,一定要迅速采取措施,不要犹豫,以免在犹豫中丧失生存的机遇。

2.采取正确的姿势

躲避地震时要尽量降低身体的重心;蹲下或会下时,要尽量蜷曲身体;趴下时要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躲避时要低头,并用手护住头部,有条件时,可用身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等顶在头上;要防止灰土、毒气等侵入口、鼻,条件允许最好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3.寻找安全的地方

在室外,安全的地方是远离建筑物空地。在室内,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比如:楼房中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厨房、卫生间;家中牢固的桌下、床下、家具旁,内承重墙角;教室的讲台、书桌下;商场书店的结实柜台、室内立柱附近;影剧院的排椅下;工厂车间内的机床、大型设备附近等。

4.震后迅速撤离

地震发生之后,受损的房屋是最危险的场所,一旦震动停止,要马上撤离。如果是在家中遇到地震,在撤离前要灭掉明火,关掉煤气,切断电源,防止火灾发生。

5.要点

·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扼住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

·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等一类结构复杂的构筑物;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等。

看过“学校防震减灾知识”的人还看了:

1.学校防震减灾的应急预案

2.防震减灾知识题库

3.防震减灾安全知识

消防知识培训范文4

【关键词】医院感染 知识培训 收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316-02

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在医院质量管理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特别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在一些有创伤性治疗中的无菌操作、医疗环境、医疗器械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渗透于医疗行为的各个环节,良好的医疗环境,用后医疗器械的处理,对病人实施的治疗方案大多是通过护理人员而实施的,通过开展培训可以提高预防感染的意识并落实各项措施,有效降低感染发病率。下面将我院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的方法与收效报告如下。

1 培训目的

进行医院感染专业知识培训的目的是:增强全体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监测、控制、防护的意识,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医院感染的控制、管理工作,为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医护人员的自身作用。

2 培训方法

2.1 制定培训计划

①全院医务人员培训计划;②新上岗医务人员培训计划;③实习生上岗前培训计划;④近期与远期培训计划;⑤开展院感管理知识抢答赛;⑥开展应急演练比武。

2.2 培训方式

2.2.1 集体讲解;对全院医护人员开展医院感染控制基础培训。

2.2.2 重点指导:对高危区医务人员及各临床、医技科室人员,结合各科室的特点进行重点培训,来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至关重要。

2.2.3 文字宣传:编写各种宣传材料印发,如《医院感染监控知识手册》,不仅有理论知识,还包括实践经验,保证全院医护人员人手一册,并指导其阅读的方法。

2.2.4 影像教育: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分批观看医院感染监控录像片、教学电影,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

2.2.5 现场指导、咨询: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利用下科室检查工作之机,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教育和咨询,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2.6 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根据本院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如:当我院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例时,及时对全体护士再次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及与血液相关性疾病防护的教育,进一步强化了医院感染的控制意识,收效甚好。

2.2.7 定期考试、考核:通过定期考试、考核,可以了解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掌握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对后进人员进一步培训。建立考试、考核档案,定期表彰先进个人和集体,并每报一例院感病人给予奖励5元,严格杜绝了漏报现象。

2.2.8 参加学术会议: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有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省级以上医院感染学术会议,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

2.2.9 开展医院感染监控的专项研究:开展了对医院感染实行不同监测方法的研究及效果评价;开展对不同物品灭菌方法的研究等。

2.3 培训内容

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培训内容。主要有:①医院感染的概念;②医院感染的危害与现状;③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④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⑤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⑥正确洗手;⑦医院感染的隔离技术;⑧医院的消毒与灭菌技术,各种消毒、灭菌剂的应用;⑨医院环境微生物学监测标准;⑩空气、物体表面、手的采样方法,标本的采集(留取、运送),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

2.4 培训原则

掌握由浅入深,通俗易懂,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被培训人员的知识结构决定其培训内容。遵循科学性、启发性、直观性、巩固性的原则,使教与学都得到进步与提高。

3 定期评价

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即是对培训质量和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看其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也是总结经验不断发现培训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和办法,进一步完善培训工作的过程。通过效果评价可检验各项培训计划的可行性、科学性、先进性,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不断提高。

评价的内容主要有:①培训计划完成情况;②护士的医院感染监控意识、水平有无提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态度有无转变,通过检查、考试、考核等方式进行;③有关医院感染监控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④各项医院感染监测指标的合格情况等。

4 结果

2008-2010年我院医院感染统计情况见表1,总的医院感染率为0.77%,分年度看,呈逐年下降趋势。

表1 2008-2010年医院感染统计表

将2010年、2008年住院者分为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表2 2010年与2008年医院感染情况比较(?2检验)

检验结果显示p

5 讨论

通过近2年的培训教育工作,株洲市三医院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有明显增强,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态度有根本性的转变,改变了过去认为医院感染监控工作是专职人员的事、与自己无关的错误观念,绝大多数能自觉遵守医院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主动、积极地参与医院感染监控工作,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收效,医院在2009年度被湖南省预防医学会、湖南省卫生监督所评为省“消毒管理”先进单位,2010年度被卫生部评为“全国医院感染监测先进单位”。今后,我院应不断研究新的院感知识培训和教学方法,提高临床医务人员院感控制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索瑶,李骏,王红梅.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调查与培训[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0,9(6):445-450.

[2]吴安华,常见医院感染的预防,医院感染控制岗位培训班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编号:2010-12-07-073):79-119.

消防知识培训范文5

关键词:技能实训 综合能力 方法

从2002年国家颁布《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起,十年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文件,突出表明了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视。总理在每次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到了职业教育问题,“职业教育”作为关键词共出现了二十多次,可见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关注。另据统计,2011年全国中职学生数突破2200万,比2000年增加近1000万,而笔者所在的浙江省,从2008年起连续 5年中职招生数与普高招生数维持在1∶1左右,中国的职业教育正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中职学校学生人数呈现乐观的增长趋势,同时,也面临新的问题,最突出的是传统的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方法与大多数中职学生的实际相背离。如笔者学校的学生一般是中考落榜生,不但成绩不佳,而且学习习惯差,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彻底厌恶,综合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学校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的指导下,采取加大技能实训教学的比例,这一举措使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但是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地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技能实训能力呢?笔者及所在院校采用如下方法。

一实行“7S”实训管理模式,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7S”管理源自日本企业的“5S”管理,由七个“S”开头的词组成:safety(安全)、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su(清洁)、shitsuke(素养)、save(节约),是目前企业中非常流行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笔者学校2008年在技能实训教学中引入“7S”管理模式,从2008年的“尝试”阶段到2009年的“完善”阶段,再到2010年起的“深入实施” 阶段,笔者学校的“7S”实训模式已实现学生与企业员工的无缝对接,使企业文化深入校园文化,不仅有利于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还增强了中职生的就业竞争力。在企业中,安全是生产的首要条件。对“7S”中的“安全”管理模式,学校注重深入贯彻落实。严格按照企业三级安全管理模式,在学期初,就通过学校、学区、专业实训教师对学生进行三级实训安全教育,并逐级签订实训安全责任书。专业实训教师必须在实训课前、课中以及课结束前重点落实该次技能实训教学的安全隐患预防及应急处理。

“7S”实训管理模式在培养学生综合实训能力上成效显著。笔者学校学生连续四年在中职国家级技能大赛中获得金牌,特别是2011年和2012年,分别获得了5块金牌,创中职学校之最。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技能实训中的“7S”管理,“7S” 实训模式不但提高了中职生的德育素养,更加强了中职生技能实训能力的培养,使其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二实行项目实训教学方法,贯彻价值评价体系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它从职业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突破课本安排体系(如我校在逐渐完善化工分析专业项目实训教学的校本教材体系),根据学生实际能力,选择典型的项目为教学内容。

笔者在技能实训教学中,采用“项目任务引领―分组计划研讨―实境操作展示―形成任务计划―实行综合评价”的组织教学模式。先把学生合理分成若干小组,提前给出下次实训项目的主题和目标,让小组成员自主去完成具体实验方案的制定,完成后交由教师初审、修改后再实行。在项目任务引领下,学生通过资料查阅、方案设计、完成任务,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教学做三合一,既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互助学习的能力,又给他们提供了合作精神与拓展思路的机会。

当然,技能实训项目教学法要顺利实施离不开合理的价值评价体系。笔者在技能实训教学中,采用的价值评价体系是: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综合评价的三级评价模式。具体实施中,轻实训结果的评价,重实训过程的评价;轻老师的评价,重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具体项目价值评价表如下。

从以上的项目价值评价表中可以看出:第一,把技能实训中学生的“自主性评价”放在首位,包括: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几种。评价过程也是让学生确认自己在该评价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发挥优势,提高自己的辨析、评判能力,激发技能实训的内动力。第二,把学生在技能实训中的“过程评价”放在首位,实训结果不理想,可以通过重复实训操作加以完善,但实训过程的错误,是无法得出合理的实训结果的。因此“过程评价” 更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综合能力。

三实行校企对口合作,中职毕业生“回炉”再培养

中职学校想把学生培养成受企业欢迎的准企业技术工人,凭校内技能实训不可能完全实现,因为校内实训设备无法完成和企业设备的无缝对接。这造成了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大多数技术不达标,成为企业的“临时工”。中职学校虽采取校企合作,希望把技能实训课堂搬进工厂,搬进生产车间,使学校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使学生融入就业环境,改“重教”为“重学”、“重就业”,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 校企合作还只存在于形式,缺乏实际进展。如企业只允许中职生参观,而非顶岗学习,即使顶岗实习,也只是无技术含量岗位,最终中职学生还是游离于企业技术之外。

目前,我校化工分析专业正在尝试“五年一贯制”校企合作模式,具体方案是:前两年学校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重技能实训,轻理论学习”;第三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第四、五年的大部分时间在企业工作,在企业工作过程中“重动手作业,重学习思考”;最后三个月,“回炉”学校,进行中职生的再培养,在“回炉”再培养中“重理论学习,轻技能实训”。希望通过“五年一贯制”校企合作模式的培养,学生达到以下目标:第一,通过考试考核,取得高级资格证书;第二,从技术型工人向技术型人才转变。

这种校企对口合作模式还在尝试中,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尚待观察。若能成功,将达到企业、学校、学生的三赢。企业有了大量后续技术型人才,学校有了稳定的生源,学生有了扎实的技术。

中职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的方法很多,以上几种在技能实训教学中培养中职生的综合能力的方法适合我校的实际,已在技能实训教学中收到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探索 改革 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消防知识培训范文6

【关键词】辅导员培训;跟班学习;意会认知

高校辅导员“跟班学习”培训是高校辅导员开阔眼界、学习业务、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的培训方式之一,是受训辅导员学习、体会、运用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的先进工作理念和优秀做法的过程。以意会认知视角探讨高校辅导员“跟班学习”培训方法,是从认识论角度研究高校辅导员“跟班学习”培训方法的实效。

一、“跟班学习”培训的提出及特点

(一)“跟班学习”培训方式的提出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基层实践锻炼的通知》和《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广西区教育厅为强化高校辅导员实践锻炼、提升高校骨干辅导员综合素质,于2014年3月制定了《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基层实践锻炼的实施方案》、《广西高校辅导员赴区外高校跟班学习管理办法(试行)》,施行辅导员“跟班学习”培训制度并形成其特有的辅导员培训方式。

(二)“跟班学习”培训方式的特点

高校辅导员“跟班学习”培训方式具有针对性的特点。首先,对受训辅导员的理论水平提出了要求。“跟班学习”培训方式要求受训辅导员“政治立场坚定,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这一要求从思想理论层面为培训成效作出保证。其次,对受训辅导员的能力有针对性的要求,“跟班学习”培训方式要求派出受训辅导员为“专职从事学生工作三年以上,工作业绩突出(获得省级以上荣誉者优先)、综合评价良好。”这一要求从能力层面对培训成效作出保证。再次,要求受训辅导员“善于创新、勤于思考,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载体,努力研究和解决新情况、新问题。”这一要求从创新能力层面对培训成效作出了保证。

高校辅导员“跟班学习”培训方式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在出发前,主管部门对受训辅导员进行统一口径的行前培训,派出高校根据各自工作需要和受训辅导员特点进行专门培训,做到行前培训的统专结合。“跟班学习”培训期间,接收高校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接收高校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的先进工作理念和优秀做法,对受训辅导员进行专岗学习培训和工作实践锻炼。“跟班学习”培训结束后,由主管部门组织学习工作情况汇报和交流,进一步总结、推广学习、工作经验和成果。

高校辅导员“跟班学习”培训方式具有实践性的特点。“跟班学习”培训要求受训辅导员“积极主动参与接收高校的日常工作、项目实施、课题研究、课程学习”,这从对受训辅导员的工作要求上说明“跟班学习”培训是具有实践性的培训。其要求受训辅导员结合自身所具备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结合所认知的接收高校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的先进工作理念和优秀做法,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即通过“理论――实践――理论”的上升循环在实际工作中开阔眼界,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二、“跟班学习”培训方式的理论基础

(一)“跟班学习”培训是“师徒制”学习

“跟班学习”是一种“师徒制”学习。在意会认知视角中,“师徒制”是“一种难以说出其细节的技能,只能通过实践,由师傅传递给徒弟。这就使该种技艺的传播被局限在亲身体验的范围内”。“跟班学习”是一种广义的师徒制,师傅不仅是某位优秀辅导员,还是特定范围的优秀辅导员群体。“跟班学习”受训辅导员在具体工作中充分与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合作,对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工作方式、做法、行为的观察和模仿,亲身体会并揣摩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效地从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中获取其先进工作理念、优秀做法。

对于受训辅导员来说,从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身上学习到先进工作理念、业务技能和工作艺术受训的重要目的。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有很多难以明确言述的工作经验和技巧,是辅导员工作实践中取得已有成效的宝贵财富。因难以通过言述进行培训讲授而无法得到较好或较完整的传递,造成辅导员工作经验资源的浪费。通过“跟班学习”培训,使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先进工作理念和优秀做法得以传递、传播、推广,使得辅导员工作更具创新、更具实效。

(二)“跟班学习”培训是实践学习

“跟班学习”培训是一种实践学习。人的思想意识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影响着人的思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人的思想意识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和变化。“跟班学习”培训模式遵守人的思想意识形成和发展受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这一规律,强调培训中的实践环节,将培训内容和要求间接地渗透到受训辅导员工作、学习的各个方面。“跟班学习”培训模式通过实践环节作用于受训辅导员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人的思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受社会实践活动影响这一规律。

受训辅导员出于学习和工作的需求、出于自身能力发展的需求,以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背景对辅导员培训所传授的信息加以认知、选择、加工、整合。有意识地通过工作实践检验所接受的培训内容,会无意识地认知、认同隐含在培训内容和工作实践中的意会成分,从而潜移默化地将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的先进工作理念和优秀方法内居为自身的意会知识并建构新的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并以工作实践的方式外显出来,最终实现提升受训辅导员工作能力的目的。

三、强化“跟班学习”培训实效的途径

(一)建构受训辅导员新的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

“跟班学习”培训的受训辅导员是各高校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骨干辅导员,基本具有中级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水平。这些受训辅导员在先前工作中已积累一定经验、形成特定工作方式方法并有一定成效。这些已有的、先在的知识、经验、工作方式方法是受训辅导员先在的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的表现。

根据意会认知理论,认知主体的认知行为依赖于基于认知主体的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而对来自认知对象的信息的重组。受训辅导员接受培训的过程是新的关于辅导员工作的知识的建构过程。受训辅导员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将先在的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和新的知识结合起来,解构、重组培训内容以形成新的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并用新的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指导辅导员工作实践。“跟班学习”培训模式则是通过将受训辅导员个体建构方式与包含共同学习、工作协同的协同建构方式相结合,从受训辅导员获取培训知识开始,到以一定工作实践的情景支援和通过工作实践进行的个人反思为途径对培训信息进行转化,再到以受训辅导员个人与培训者之间、受训辅导员个人之间的交往为支撑,在群体的支持与协作下进行反思,建构受训辅导员新的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通过建构受训辅导员新的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使受训辅导员能更好理解、内化、内居以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先进工作理念和优秀做法为表现的培训内容,以增强辅导员培训的实效性。

(二)强化优秀辅导员意会知识的显性化

辅导员工作艺术存在大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成分。一个有经验的优秀辅导员,因其拥有大量包含者个人因素的意会知识和经验技能,通过其自身特有的经验思维和直觉思维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辅导员技能和方法。这些个人特有的直接经验和实践技能往往因为辅导员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的不同难以完整的言传和理解,更多的是仅通过辅导员工作实践表现出来。将这些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辅导员工作隐性经验、技能显性化并加以传递,有利于提升辅导员群体的工作能力,利于增强辅导员培训的实效性。

作为隐性知识的意会知识虽然难以表达,但是可以采用适当的方法和媒介实现表达目的。优秀辅导员获优秀辅导员群体在传授先进工作理念和优秀做法时,用隐喻或象征的办法,在辅导员共有的知识结构和背景基础上,通过运用图片、影像等多种手段和工作,将意会知识转换为一种可以理解的知识,进而实现意会知识的显性化。知识的传播及知识的认知都受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所影像,在辅导员培训工作中,通过建立培训者与受训辅导员之间的工作共同体、建立受训辅导员群体之间的学习共同体,使得培训者与受训辅导员、受训辅导员与受训辅导员共建共同的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建立和谐、互助的工作与学习关系,使得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的先进工作理念和优秀做法得以显性化并得以更好的传递,以增强辅导员培训的实效性。

(三)强化受训辅导员知行转化能力

辅导员“跟班学习”培训的目的不仅仅是让接受培训的辅导员学习、认知培训内容,而是通过“跟班学习”强化受训辅导员学习、认知培训内容并将培训内容转化为稳定的思维方式和工作理念,也就是实现培训对象由“知”向“行”的转化。

根据意会认知理论,直接决定认知者行为的不是其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而是其行为态度。态度是认知者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判断和心理倾向。“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评价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外显的态度,即是被人们所承认的、所意识到的态度,一种是隐性态度,即难以为人们所察觉,是无意识的、自动产生的内在态度。”显性态度对认知主体的行为影响较为缓慢,而隐性态度因其信息输出过程快而快速影响认知主体的行为判断。在辅导员“跟班学习”培训中,受训辅导员经过系统的学习、认知,从思想上接受培训内容并将其作为指导自己工作实践的行为准则和方式方法,构建新的工作态度体系。受训辅导员在长期辅导员工作实践中形成的、稳定的、隐性的态度不会因为新态度体系的形成而马上失去作用。作为一种长期工作实践中沉积下来的无意识态度,隐性态度最快地被激活,从而影响对事物的行为反应。由此产生了知行转化困难的问题,如有大量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辅导员在实际工作实践中并不突出。

要解决辅导员知行转化困难的问题,就必须在“跟班学习”培训中重视受训辅导员的意会认知。在培训中不单要注意培训内容的传授,还须着重实践的内容和环节,组织、安排受训辅导员切合实际的参加工作实践,使受训辅导员的理论体系和思维体系变得更为完善。通过参与到实际工作,受训辅导员可以应用并检验从前期观察到的优秀辅导员和优秀辅导员群体的工作方式、做法、行为,结合自身原有的个人知识结构和背景,在隐性态度的作用下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工作理念,形成支配受训辅导员开展辅导员工作的行为态度和习惯性力量,以解决知行转化困难的问题,以增强辅导员培训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广西高校辅导员赴区外高校跟班学习管理办法(试行).

[2] M.polanyi. personal knowledge: toward a post critical philosophy,London and Henley:routledge&kegan paul,pvii.

[3] 关于加强高校辅导员基层实践锻炼的实施方案(桂党高工宣〔2014〕3号).

[4] 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