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1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62人,其中男生34人,女生28人。从上期考试的情况来看,我的原班生成绩进步很大,班平成绩远超县平均。可是,在本期从其他两个班转来了一批走读生,而且是双差生,这给我的教学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压力。现在又是最后冲刺的一年,更是具有不能承受之重。

三、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在整个新课程教材体系中属于第五阶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准确地说,是肩负着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重任。本册教材教学内容以文学作品——诗歌、小说为主,安排了一个单元的议论文,继续集中学习文言文。

本册教材仍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新课程理念选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的人文性、多样性、探究性、开放性,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特别是文学欣赏能力的提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造精神、合作意识与知识的整合能力。

第一单元:“诗海徜佯”。本单元编选的五首诗歌内容丰富,手法多样,语言精美,是诗人用心灵弹奏出的自然的乐音。教学诗歌,不宜多讲,更不宜偏重理性分析,要重在引导学生通过想像和联想,感受知诗歌的形象和意象,理解诗歌。要让学生熟读诗歌,最好能背诵。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和韵律

美。

第二单元:“思想风采”。本单元所选课文哲理性较强,注重从多方面给学生以人生的启示,并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思辩的能力;注意文体特点:演讲的口语性较强,书信书面色彩较浓厚。

第三单元:“少年生活”。注意小说的体裁特点,了解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分析把握小说的主题;注意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的创造能力,阅读小说,既是接受的过程,也是再创造的过程,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的作品本身是首要的,但是得出自己的见解(可以和大家相同,也可以是独创的)也是很重要的;注意揣摩小说的语言,从中得到启发,并不断积累,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四单元:“求知与读书”。这是全套教材中惟一的议论文单元,要重视。要让学生了解一些议论文的知识(论点、论据、论证等),在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阅读文章,形成具有个性的、自己的认识;注意读写结合,充分利用阅读的资源,指导学生的写作。 第五单元:古代白话小说。应注意人物性格、情节。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一般通过丰富、曲折、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性格,体现了中国小说的特点。注意与历史结合起来,可以进行跨学科的学习;了解古人的生活,对古人要实事求是,理解不要偏颇,不要以现成的框架,求全责备;注意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

第六单元:史传。了解历史,理解历史人物;紧密结合历史,可以进行跨学科的学习,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主,搜集资料,筛选资料、讨论、评论、写报告等形式,进行语文能力的实践;辩证地认识古代社会和人物,认识历史的发展,不搞教条主义;注重文言文的教学,积累词语,理解句式,重视诵读。

课外古诗词背诵:共有10首,穿插在每周早读时间完成。

名著导读:学期初即布置阅读任务,鼓励并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并做好读书笔记等,学期末进行交流。

四、教学目标:

(一)、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6、了解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样式。

7、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8、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9、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0、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10篇。

(二)、写作

1、继续学习写记叙文,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学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学会写调查报告。

2、本学期应完成大作文8次,其他练笔等不少于5000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三)口语交际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4、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四)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活动,在演讲、调查、讨论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就教材提出的问题,或提出学习的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先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五、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对语文的新要求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6、作文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平。同时,结合学校的县级科研课题,认真研究,力求取得更大的成绩。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2

1.通过复习掌握声母、韵母的发音,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

2.准确认读255个生字,会默写其中的129个字,掌握基本笔画。

3.进一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4.正确使用普通话,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与别人交谈,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二.复习重点:

1.复韵母和鼻韵母的发音。

2.熟读255个字,会听写129个字,掌握24种笔画名称。

三 .复习的难点:

1.由字组成的词语、以及课文中的反义词、数量词的掌握。

2.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四.复习内容。

1.拼音部分:6个单韵母,23个声母,9个复韵母,9个鼻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给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字词部分:

A.听写129个字和由129个字组成的词语。掌握24种笔画名称,能按笔顺规则正确书写129个字。

B.本书中出现过的反义词、数量词。

C.字形变化,给字加一笔,去一笔,变一笔。

D. 观察图形,认识事物,了解事物与拼音和字之间的联系,进行音节、字、启、图的连接训练。

3.句、课文部分。

A.课文的阅读、背诵指定的课文,重点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B. 认识句号、问号、叹号。根据不同的语气读好这些句子。

C.能仿照练习中的句式练习说话,如: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什么地方有什么?“有……有……还有……。”

D.能看图复述图意,并用一句话或几句话说出图意,进行拓展练习,指导画、写结合。

五.班级情况分析:

班级人数47人,根据平时的表现来看,班内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好,但有5个左右学生上课的接受能力较弱,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较差。拼音部分的基础较差,复韵母,鼻韵母,整体认读音节部分掌握不够。对于后进生,需要教师给予个别辅导。在生字的认识上,班内学生只有少数几个能够认识并读出以及由字组成词进行应用。因此,在复习阶段应努力着重于认读生字这方面。

六.复习措施:

1.根据课后作业和课堂作业本单元试卷的内容,整理好复习内容。

2.对差生重点进行拼音辅导。

3.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语文的兴趣。

4.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 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1

多媒体具有直观性、趣味性,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如何高效地运用好多媒体进行教学,是每位任课教师都应高度重视的。

1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都是黑板教学,通过借助‘粉笔’和‘教科书’去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教学,学习兴趣没有被有效地调动起来,整个教学课堂显得枯燥、乏味。如今多媒体教学被广泛地运用到课程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改变了原来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课文《秋天》时,首先我借助多媒体的形象性,通过图片直观地为学生展示了‘秋天’,让学生感受到了秋天,从而促使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紧接着通过朗读示范,将图片与音频结合在一起,同时播放,学生踩着音乐的节拍,声情并茂地朗诵,仿佛融入到了秋天的意境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促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又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课文《苏州园林》时,我利用多媒体,形象地给学生展现了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样因地制宜,自出心裁的。让枯燥的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的树木跃然纸上,使学生更容易感受到苏州园林的美,领会到中国建筑的美。

2 利用多媒体,增大课堂知识容量

相对于传统单一的‘黑板’教学模式,多媒体的运用,不仅充分利用了有效的课堂时间,还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素材,丰富了课堂知识容量,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例如,我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时,在狠抓教材吃透教学大纲的基础下,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出发,通过多媒体精心设计了教学计划,做好了PPT教学课件。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大自然中的语言形式,我通过调查表格,形象地为学生展示了学习要求,促使学生有目的性的进行阅读,节约了课堂时间,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课堂效率。为了让学生探求大自然中的更多语言形式,我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考素材,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从而增大了课堂知识容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如,我在讲授八年级上课第八单元陶渊明古诗《归园田居》,在讲到作者‘陶渊明’以及古诗写作背景时,我通过多媒体的导入,让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古诗的基本情况,写作原因以及写作背景,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大了课堂知识容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多媒体教学让课堂在有效的时间里,被充分的运用,从而增大了课堂知识容量,扩大了学生知识面。

3 利用多媒体,攻克教学难点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人文科学,其知识面包罗万象,涵盖了人文,科学、思想、道德等方面。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的黑板课堂课,整个课堂显得枯燥,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地参与,没有积极性,教学重难点几乎没有突破,语文教学现状显得非常不乐观。但当多媒体走上了教学舞台,并被广泛运用后,彻底改掉了这一教学现状,教师教学再也不是单靠简单的‘黑板’‘粉笔’‘教科书’进行,多媒体凭借其形象生动的图片、客观具体的音频、完整的故事情节及简单易行的操作深受各科教师的青睐。在语文教学课堂中,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画面,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心态,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学习难点的突破。例如,我在讲授莎士比亚的话剧《威尼斯商人》这篇课文时,故事人物‘安东尼奥’‘巴萨尼奥’等性格理解是一个教学难点,如何能让学生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是教师要面临的教学重点。由于这部话剧较长,加上是外国文学作品,学生只通过朗读,是很难正确、科学的把握全文主旨的,更不用说分析人物性格了。因此,我在教授这篇课文时,首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这部话剧,对整个故事情节有一个轮廓,然后我再引导学生通过详读课文,理解故事细节,通过适当的引导,针对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讲解,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整部话剧的理解能力,此时,我再利用多媒体列出有关人物的主要事件、语言、动作,引导学生主动分析,探讨,以此逐步攻克教学难点。

4 总结

语文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教学任务,它包含的知识面非常广,涵盖的知识也非常丰富,教师通过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把抽象的知识变具体,使之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之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烈群.新课标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初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7(12).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4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评价 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8-0023-03

作者简介:高胜强(1957―),江苏海门人,大专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海门市货隆初级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只有紧紧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对语文课堂教学情况实施评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并进一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专业化水平。具体而言,以下几方面内容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

一、评课必须看教师的语言文字及解读的基本功是否扎实

教师应掌握的基本功是多方面的,而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基本功有普通话、汉字书写、教学语言的表达、语言文字的解读(包括语感)等。

关于普通话,教育行政部门有明确的规定,而对语文教师的要求则更高,足见普通话这项基本功对于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要性。与之相关的是教学语言的表达,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力求规范流畅、形象生动、节奏鲜明。

关于写规范汉字,有些人认为这项基本功过时了,其实不然。事实情况是,目前的教师队伍包括语文教师的汉字书写水平每况愈下,并且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但有些教师并没有自觉意识到这一点。许多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汉字书写水平越来越差,但从未想过这与当今教师队伍书写水平的整体下降有着必然的联系。

教师基本功的核心内涵,应该是教师对于语言文字的解读能力。对于语言文字的解读是否深刻与教师的语感有关,但又并不完全取决于语感。对于语言文字的解读更是一种分析和概括能力,这也是一项基本功,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基本功。虽然教师没有必要将文本解读的结果全部教授给学生,但它是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教学流程设计的基础性条件。在对文本的解读分析过程中,解读能力强的教师往往能读出许多别人读不出的隐含于语言文字中的信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往往会产生令人拍案叫绝的教学效果。如有教师在准备《七颗钻石》的教学时,针对“钻石”为什么是“七颗”而不是“六颗”“八颗”的问题,她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丰富知识,结合查找资料,从西方文化的角度对“七”作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并列举了大量佐证材料。结果,她的课不仅让听课者产生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更深化了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思想的把握,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语言文字的解读是开发教材资源、制定课堂教学计划进而实施教学的基础,没有深刻的解读分析就难以形成有见解、有特色、有创意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教学靠的是扎实的基本功,尤其是语言文字及解读的基本功。

二、评课必须看课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是否有明确的语言教学内容

语言教学是一种手段,同时它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或重点,缺少语言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目标是虚假的目标,最起码是被异化了的语文教学目标。因为缺少语言及语言表达方式训练的所谓语文课,往往混淆了语文课与政治课、历史课等课程的区别,这样的语文课难以称作是真正的语文课。

语文课堂中的语言教学一般有三方面内容:积累词语,丰富语言;欣赏语言文字文本,这往往从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修辞方法的运用等角度去实施训练;品读和赏析语言的表达方式,这往往以或记叙或描写或议论或抒情的方法结合一定写作艺术的分析角度去实施训练。通过这三方面的训练,我们可以逐步实现增强学生语感、增强其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其思维品质和情意素养的目标。

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一至五课为例,配套教参在确立五篇课文的课堂教学目标或教学重点时基本上都有语言教学的内容:“理解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学习运用这些修辞方法;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语言。”(《为你打开一扇门》)“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繁星》)“学习这四首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冰心诗四首》)

小说、散文等艺术性较强的文本的教学如此,说明文、议论文等实用性文本的教学同样如此。如苏教版教材课文《奇妙的克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论美》《创造学思想录》,配套教参在确立这四篇课文的课堂教学目标或教学重点时分别纳入了如下语言文字的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准确而朴实的语言”“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品味文章的有关论述,培养锤炼语言的意识”“感悟‘随录式’文体的语言特点”。

三、评课必须看课堂教学过程是否突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

古人对文本阅读的过程早有论述:“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刘勰《文心雕龙》)而阅读教学的过程与之是相通的,所谓“循文入义,披文入情”,这是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的。所以,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就是语言教学,凡教材内容的分析、作者情感的解读、课堂教学诸多环节的处理都应抓住这一本质特点,任何缺少语言鉴赏与分析的教学都是空洞的教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力求使语言的赏析成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避免架空的分析。

事实上,专业性强的语文教师往往都是凭借语言文字理解内容,或以读为本,含英咀华,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感受形象,体会情感;或扣词析句,牵一“词(句)”而动全“文”,抓住关键词句层层深入,品味语言运用的妙处;或读写结合,立足文本,拓展训练,在感悟与表达中,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所表达的思想,另一方面从语言形式中使学生掌握语言的规律和方法,习得写作的技巧。那种离开语言环境,就内容分析内容或就人文内涵进行过度开掘的课体现不了语文教学的专业性。

如有教师在教学《枫桥夜泊》时,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人的“愁”,紧紧抓住了“对”“眠”,巧用江枫渔火的“对”(陪伴)体会诗人无“对”的孤独与凄凉,巧借江枫渔火、小桥、客船、大地的“眠”感受诗人“难眠”的痛苦与忧伤。这样对于学生而言,“愁”字就不是一个抽象的、空洞的概念,而是有着丰富内涵的、真切体验的情感了;不再是“只可意会”的精神领域,而是能够触摸、能够言传的情景交融的内心体验了。

又如,在《伟大的悲剧》一文的教学中,有教师以最后一段的三个关键词为切入点,设计了文本解读的思路: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

1.文中“不可战胜的厄运”有哪些?

2.斯科特及同伴同“厄运”进行了怎样的“搏斗”?

3.探险队员们“无比高尚”的心灵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个问题统率了全文的内容,而且显出内容深度的层递关系,以此引导学生层次清晰、重点鲜明、简洁高效地完成了对文本的解读。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为语文教学的实施带来了便利:使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同时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课堂节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稍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语文教学和语言训练需要“留白”,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如果盲目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不顾实际地一味进行图文呈现,就会削弱语文教学的效果,甚至破坏学生脑海中由语言训练而收获的丰富多彩的艺术情景。因此,要使课堂教学突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教师必须对各种教学手段作出智慧的取舍。

四、评课必须看学生课堂语言训练的效果是否突出

良好的学习效果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而良好的语言训练效果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语言训练效果的反馈和检测又是其他诸多方面的学习效果检测的重要途径。

语言训练的内容面非常广:字词句篇,听说读写。训练的方式方法千变万化,但是从语言运用形式看,无非就是口头语言训练和书面语言训练两种方式。

课堂语言训练的效果是否突出首先要看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面是否广泛,不能面向全体学生的语言训练是一种低效的训练。教师应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力求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坚决改变那种“少数尖子撑场面,多数学生当陪客”的局面。

课堂语言训练的效果是否突出,主要看学生在语言训练过程中的参与质量。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语言训练及其反馈检测当作是语言本身的检测。良好的语言表达本身固然能够看出学生的语言训练效果,比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或展开辩论时语言表达是否规范、连贯、得体,乃至生动,但其背后还蕴含着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情感意识以及对文本知识的掌握情况等,所以,从某种角度说,看学生的课堂语言训练的效果是否突出,实际上就是看学生在课堂上对文本知识掌握是否深刻,思维是否被激活,情感体验是否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