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配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配伍范文1
[关键词]药品 配伍技术
中药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十九畏”,西药也有各自的配伍禁忌。而在中西药合用中同样应注意配伍问题,配伍得当,能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若配伍不当,则会降低疗效,甚至引起毒性反应。中西药合理的配伍,有益于疾病的治疗。而不合理的配伍会带来许多严重的后果。
含鞣酸较高的中药如虎杖。大黄及其含大黄的中成药等不能与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利福平、士的宁、硫酸亚铁等同用。因鞣酸的吸附作用,可使之与西药在肠道内结合,而不被吸收并影响药物排泄,如与胃蛋白酶合剂、淀粉酶、多酶片合用,可与其中含有蛋白质结构的肽键或胺键与鞣质结合发生化学反应,不易被胃肠道吸收,从而引起消化不良、纳差等症状。
含甘草的中药与阿斯匹林配伍,会造成消化道疾病加重。因阿斯匹林对胃粘膜有刺激性,而甘草有糖皮质激素样的作用,可使胃酸分泌物增多,又能减少胃粘液分泌,降低胃肠道的抵抗力,从而诱发或加重胃、十二指肠溃疡。含雄黄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丸、六神丸与西药硫酸镁、硫酸亚铁配伍,会把雄黄的主要成分硫化砷氧化而导致毒性增加。含苷类成分的中药三七与酶制剂如多酶片、酵母片、胃蛋白酶配伍,可发生酶水解而失去活性,使疗效降低。含有大黄的中药与复方新诺明、土霉素合用,会影响大黄的导泻作用。
含有消化酶、酵母菌的中药神曲,麦芽等,若与抗生素同用,抗生素可抑制微生物或破坏酶而影响中西药的疗效。
含有金属离子如钙、铁、镁、铝等的中药。如牛黄上清丸、防风丸、明目上清丸等不宜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异烟肼同用。因上述离子能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异烟肼形成络合物,致使肠道吸收减少,抗菌作用减弱,同时亦影响金属离子的吸收。
酸碱性较强的中药及中成药不宜与碱酸性西药同用,如中药的煅龙骨、煅牡蛎、硼砂等都是碱性强的药物,这类药不宜与酸性西药,如阿斯匹林、对氨基水杨酸钠、胃蛋白酶合剂等。相反,含有大量有机酸的中药及其制剂,如乌梅、山茱萸、蒲公英及中成药的山楂丸,不宜与碱性的氨茶碱,胃舒平等西药合用,如果合用会降低中西药的疗效。
含有生物碱的中药不宜与生物碱类西药合用,如中药草乌、附子、马钱子、乌头等均含有生物碱,而这些药不宜与氨茶碱、阿托品等生物碱类西药合用。如果合用,会增加毒性,导致药物中毒。
含有机酸的中药、中成药,不宜与磺胺类药或一些碱性较强的药物如氨茶碱,胃舒平、乳酸钠、碳酸氢钠等合用,磺胺类药在碱性尿液时溶解度大,排出速率快,相反尿液酸化后,则易使磺胺药的溶解度降低,在尿液中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或血尿。若在服用磺胺类药物的同时又服用富含大剂量有机酸的中药或其制剂时,如蒲公荚,乌梅、山萸肉、山楂丸、保和丸、五味子等,都能对抗碳酸氢钠的碱化作用,又可增加磺胺药的不良反应,轻则可引起结晶尿,重则导致血尿。
牛黄不宜与水合氯醛,吗啡、苯巴比妥同用。水合氯醛、吗啡、苯巴比妥有中枢抑制作用。实验研究证明,牛黄能增强水合氯醛、吗啡等的中枢抑制作用,故不宜合用。另牛黄与苯巴比妥钠同用,可增加苯巴比妥的毒性,故亦不宜合用。
丹参不宜与抗酸药如氢氧化铝、胃舒平等同服。丹参含丹参酮,与铝镁等金属离子在胃肠道中结合,产生不易被吸收的金属络合物,被排泄而降低疗效。含有机酸成分的中药如乌梅、女贞子、山萸肉,山楂以及保和丸、二至丸、六味地黄丸、肾气丸等中成药不宜与碱性西药同服,以免在胃中起酸碱中和反应,从而降低疗效。
大黄,虎杖、茜草等含葸醒的药物,不能与碱性药物合用,否则葸醌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而降低疗效。苷类中药如罗布麻、万年青、蟾酥、北五加皮等有强心作用,与西药苷类同服可增加毒性,严重则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死亡。甘草及其制剂,如复方甘草片,因其化学结构类似糖皮质激素,有增强钠再吸收及钾排泄作用,易导致药源性低血钾,低钾易诱发洋地黄中毒,故不宜与强心苷同时应用。麻黄及其制剂麻杏止咳片、通宣理肺丸等含有麻黄碱,对心肌有兴奋作用,能加强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与苷类同服增加心脏的毒性,引起心律失常。
含鞣质较多的中药如地榆、石榴皮、虎杖及其制剂槐角丸、抗感灵片、七厘散和四季青等不宜与助消化酶类药同服。如胃蛋白酶、胰酶、乳霉生、多酶片等,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而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酰胺键或肽键连接起来的高分子化合物,鞣质可与此二键相结合,形成牢固的氢键络合物,则使西药酶类降低疗效,含鞣质的中药疗效也降低。含硫化砷的中药如雄黄、砒霜、硫黄及其制剂六神丸、牛黄解毒片、紫金锭等,其化学成分是硫化砷。砷可使酶蛋白质、氨基酸分子形成不溶性沉淀,抑制酶的活性,从而降低酶的疗效,二者不宜同服,含泻下类的中药如大黄、番泻叶、芦荟、火麻仁及其制剂牛黄解毒片、清新宁片、麻仁丸、芦荟丸、润肠丸、大承气汤等。主要含葸醌衍生物,此类衍生物通过吸附结合方式,可降低胰酶、胃蛋白酶,多酶片的消化功能,二者不宜同服。抗菌类的中药如黄芩、黄连、黄柏等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如与乳霉生同服,可杀死乳酸杆菌,影响乳霉生的疗效,二者不宜同服。含朱砂的中药及其制剂朱砂安神九、紫雪散等,含有汞离子,对酶蛋白质的巯基有特殊的亲合力,不仅能抑制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其疗效,还能干扰组织细胞的正常功能,易在肝肾中蓄积,二者不宜同服。
配伍范文2
中药和西药应该说大多数是可以一起服用的,某些中成药与西药同用还可增强疗效;有些制剂本身就含有中药和西药两种成分,如大黄与苏打配伍,制成复方制剂大黄苏打片;大黄与碳酸配伍,制成大黄镁散等。经临床证明:两药同用作用增强,分开单用则疗效差。但是,应该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中药都能和西药同用的。以下三个方面为配伍误区:
改变药物性质的配伍
含有多量黄酮类成分的中成药与含铝、镁、钙成分的西药合用,可生成金属络合物而改变其性质和作用;含山楂、海螵蛸、鹿角霜、龟版、鳖甲、穿山甲、珍珠母、龙骨、牡蛎等的中成药,因为都含有较多的钙,而钙离子能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形成难以吸收的络合物,改变了药物性质,降低了后者的抗菌效率,因而不能同服。
降低疗效的药物配伍
中药胃宁片除内含海螵蛸、白及等外,还含有莨菪浸膏,后者能松弛胃肠平滑肌,并能延长胃排空时间,如与红霉素同服,由于胃排空减慢,红霉素在胃中的停留时间延长,而影响其在肠道的吸收,使疗效降低。再如麻杏止咳片(糖浆)也不宜与降压西药同用,因为前者所含的麻黄碱能减弱降压药的降压作用。
增加毒副作用的配伍
配伍范文3
关键词:中药配伍;中药饮片;中成药;配伍禁忌
配伍系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配伍用药可以协调药物的偏性,兼顾患者用药的整个病程,适应复杂多变的个体特异性。配伍适当,可以增强药物疗效或减制毒性。反之,如果配伍不当,就会降低疗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中药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饮片应用中出现的十八反、十九畏等配伍禁忌很容易把握;对于病情单一者,仅用一种中成药即可,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存在配伍禁忌,但这种情况临床普遍较少,大部分都是选择中药汤剂和中成药或者两种及两种以上中成药、中成药与西药联合使用。随着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合理用药、药品不良反应的高度重视,人们对药品的安全问题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但由于中药是由天然药物经过加工炮制而成,大多数患者和医生理所应当的觉得中药毒副作用小,安全性好,临床上往往重视了西药联合用药的配伍禁忌,而忽视了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中成药联用、中成药和西药联用的配伍禁忌。
本人作为中药师,在日常的药房工作中,发现医生和药剂人员比较注重中药汤剂的配伍禁忌,因在单纯中药饮片的应用中,医生及药师均可对组方进行检查,故配伍禁忌的发生率较低。但随着中成药及中药注射剂的广泛应用,导致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中成药联用、中成药和西药联用过程中配伍禁忌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本文对临床工作中中成药和中药饮片联用、中成药联用、中医急症用中成药与西药联用发生的配伍禁忌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工作作出一定的指导和建议。
1中药配伍的现状
1.1疾病谱的扩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程度不断增加,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高血糖、高血脂疾病的发生、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疾病,一人同时患上几种疾病已成为普遍现象。为治疗疾病的需要,同一患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已经十分普遍,尤其是慢性病患者,不再单单选择西医,更多的是选择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甚至会完全依赖中医疗法。
1.2中成药品种的增加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也在一段时间内缓慢的发展,衍生除了种类非常丰富的中成药。有许多中成药的研发是在现代科技手段支持下进入市场的,加上近年来舆论对中医中药的大力宣扬,人们对中医又重新重视起来。加上公众对中成药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的公认,不仅医生会对同一疾病选择几种中成药,而且患者也会自行购买几种非处方中成药治疗疾病。
1.3中药毒副作用的日益增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成药目前的使用比率从原来低于中药汤剂的水平已经发展至目前高于汤药水平的程度。但很少有人注意其配伍禁忌,无人研究也无人提醒患者在服用中成药时注意其中可能存在的配伍禁忌。正是这样,导致关于中成药的毒副作用的报道不断增多,使得中药又背上了黑锅。其实,不合理的临床配伍才是导致毒副作用产生的真正原因。
2中药配伍的方式
2.1中成药与中药汤剂之间的配伍 许多医生为了提高病人康复的速度,往往在中药汤剂的基础之上,再配合相应的中成药作为辅助。由于对中药配伍禁忌认识程度不够,忽视了中药汤剂与中成药之间的隐性配伍禁忌,难免出现配伍不适宜的情况。而药剂人员对中成药往往只知道功能主治,对其成分并不十分清楚,也是导致中成药与中药汤剂隐性配伍禁忌不易被发现的原因。
2.2中成药之间的配伍 由于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中成药种类的不断增加,同时为了尽快达到治疗效果,人们普遍会同时选择两种及两种以上的中成药同时服用。但由于中成药由多种药味组成,多种中成药联用更增加了配伍用药的复杂性,医生和药剂师对于中成药的配伍禁忌的掌握能力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3关于中药隐性配伍禁忌的情况列举
3.1重复用药 如在临床治疗中出现补中益气汤与黄芪建中丸的联用,均是用于脾气不足、中气下陷之证,但在联合应用中,黄芪重复应用,大剂量黄芪增加了其利尿之功反而减弱了黄芪补益之效,未达到医生意图。治疗脾肾阳虚患者时,医生将附子理中汤与金贵肾气丸联用,两者均含附子,大剂量附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毒副作用的发生率。
3.2配伍出现相反相恶情况 如患者有风寒湿痹、四肢麻木症,长期服用小活络丸、祛风止痛片,最近又出现外感、咳嗽气喘,服药时应特别注意。外感咳嗽的中成药多含半夏、贝母、瓜蒌等药物,与含乌头成分易造成十八反的配伍禁忌。
4中药隐性配伍禁忌产生原因分析探讨
4.1对中药不良反应、毒副作用缺乏系统和高度的认识 多数人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或毒副作用较少,盲目加大剂量或随意长期服用,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常言道:"是药三分毒"。中药也是药,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或是遵医嘱服用,不可随意乱用。日常工作中,有关中药服用不当而引起中毒或其他不良反应的报道时有发生。如过量服用人参而引起的"滥用人参综合征",严重者可发生丧失人格感和精神错乱;过量或长期服用朱砂安神丸后轻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头昏倦怠的不良反应,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因此,对于中药的使用应加强监管,做好中药不良反应收集和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宣传。
4.2临床医生使用中成药没有遵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特点 不管是中药饮片,还是中成药,都应该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遵从中医辨证论证的原则来治病。但大部分的西医医生只是简单的通过辨病,根据说明书功能主治来选择中成药。如果不分析辨证,审因论治,治标不治本,随手用药,结果当然会药不对症,甚至引发医疗事故。如感冒病,按照中医理论中成也分为多种类型: "感冒清热颗粒"、"荆防感冒颗粒" 治疗风寒感冒;"三九感冒灵"、"银翘解毒片"治疗风热感冒; "玉屏风颗粒"治疗因正气衰弱而感外邪的感冒。没有辨证,而是想当然的选择治疗感冒的中成药,不仅容易耽误患者的治疗,还可能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4.3盲目使用多种中成药,极大浪费卫生资源,同时也为隐性配伍禁忌埋下伏笔 我们在临床上往往可以看到一个普通的感冒患者,医生却同时开了中药汤剂、中成药还有西药,越是基层医疗机构,这种现象越普遍。尽管现在有各种指南、规范、指导原则出台,可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现象依然很普遍。
5针对临床中药隐性配伍禁忌提出几点建议
5.1规范中成药使用说明书。列出全部成分,并对注意事项和禁忌加以详细说明。成分中含有"十八反"、"十九畏"中药品种的,明确警示患者用药时不得与×××配伍使用。对已有研究或临床应用证实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服用时间长易引起特殊或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要明确标明不得超剂量、长期服用。
5.2t药人员要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对中医药的正确认识,注意宣传药物的两重性和对中药毒性作用的正确认识。医生运用中医药理论,辨证施治,合理配伍用药,注意中药隐性配伍禁忌。
5.3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充分发挥中药师在中药合理用药中的作用,开展中药处方点评工作,分析研究具有代表性的中药处方,了解医生使用中药的情况,保障临床合理使用中药。
5.4组织临床中药师定期向临床医生讲课,讲解中药的性能、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方法,尤其是中药联合用药应该注意的问题,常见的中药不良反应,中药的配伍禁忌等知识,使临床医生对应用中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避免中药隐性配伍禁忌的出现。
5.5整理本院药品目录,对有配伍禁忌的中成药整理成册,并定期对临床医生和药学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与考核。
5.6开展药物咨询工作,向患者发放中药配伍禁忌宣传单,提供合理用药咨询。
参考文献:
[1]唐乌香.中药配伍禁忌探讨[J].河南中医,2002,27(6):79.
[2]徐木根.影响中药使用安全的因素分析[J].中国药业,2003,12(8):55-56.
[3]王欢.试论中成药与中药饮片的配伍禁忌[J].医学信息,2010,23(5):1459-1460.
配伍范文4
关键词:大黄;中药配伍;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113-01
大黄以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其力峻而下行,被历代医家所重用,并通过不同的配伍广泛应用于多种病证而获效显著。对其配伍规律进行初步探讨, 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帮助。
1、大黄与解表药配伍
1.1大黄与柴胡配伍:
邪热内结,少阳未解,兼有阳明里实证者,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恶心呕吐,胁痛,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有力等,宜用大黄配柴胡,以外解少阳,内泻热结,如柴胡汤,方中以柴胡、大黄两解少阳、阳明为主药,清热解郁泻火兼顾,再辅以疏肝利胆之品,使郁热从二便而解。常以本法治疗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等。
1.2大黄与麻黄配伍
时行热症见外有风寒,内有郁热,以致壮热头痛,舌红,苔白,脉浮紧者,宜用大黄配麻黄外解风寒,内清里热,使郁热之邪自内达外而解,如千众水解散。
1.3 大黄与桂枝配伍
太阳表证症见腹满疼痛、拒按难以缓解,大便不通者,此乃宿滞内阻,气机郁滞,治宜用桂枝加大黄汤以和络止痛,兼泻实和胃。方中桂枝通阳和络,大黄泄其壅滞,既解太阳之邪,又破脾实而不伤阴,使积滞内阻之实痛逐消。
2 大黄与泻下药配伍
2.1 大黄配芒硝软坚攻下
大黄苦寒,气味俱厚,长于荡涤通下,其力沉而不浮。芒硝咸寒软坚、润燥通便、清热泻火。二药配伍泻热结之力增强,荡实积之功更大。吴又可云:得芒硝则大黄有荡涤之能,如《伤寒论》中大承气汤、调味承气汤,两方皆泻阳明燥实、实热;柯琴云:仲景欲使芒硝先化燥屎,大黄继通地道二药相须为用,是治疗肠道热结的常用药,可用于阳明腑实、大便燥结不下、急性胰腺炎、肠套叠、肠梗阻、肠痈、食物中毒等多种急腹症。医宗金鉴谓:经曰:热于内,治以咸寒;火于内,治以苦寒 君大黄之苦寒,臣芒硝之咸寒,二味并举,攻热泻火之力备矣药理研究证明,大黄起泻下作用的主要成分是番泻苷类,它能刺激大肠,增加肠张力和肠蠕动,使其排空运动增加而致泻,同时大黄中含有相当量的鞣质,故泻下后可出现便秘,而芒硝主要成分为硫酸钠,内服后其硫酸离子不易被肠壁吸收,使肠内渗透压升高,引起肠蠕动增加而致泻。大黄配伍芒硝后,相须为用疗效显著。
2.2 大黄配麻仁润肠通便
大黄苦寒泻热涤实,麻子仁质润多脂,润肠通便。邪热肆虐于脾,导致脾不得为胃家行其
津液而偏渗于水道,其治疗既要泻热,又要运脾。两药为伍,润中泻而不腻,泻中润而不峻,故善于治疗脾约证,是缓下实热燥结之良剂。如“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3、大黄与清热药配伍
3.1 大黄与黄芩、黄连配伍
大黄苦寒峻猛,能荡涤肠中积滞,配伍苦寒之黄连,又能清解里热之毒,共奏攻下积滞,清热解毒之功。如《医宗金鉴》大黄黄连汤,治痢疾热毒内盛呕吐、噤口不食之证。《圣济总录》大黄汤治小儿吐血,取大黄苦寒沉降,清血分实热,可用于血热妄行而溢出者;黄芩苦寒味薄,泻火解毒,用于内热亢盛,迫血妄行之出血证,炒炭止血之功尤强。两药苦寒相合,协同增效,泻火凉血以止血,而无血热吐血不止之虑,《扁鹊心书》洗肝散治肝火太过,火热攻目或翳障疼痛,用苦寒之大黄与黄芩相伍,直折肝经火热。因其力专效宏,清肝热犹如以水涤垢,故名“洗肝散”。
3.2 大黄与丹皮配伍
大黄泻热毒、破积滞。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二者都具有清热凉血,活血通经之功效,但牡丹皮长于走血分,清血热,而大黄长于泻实热。苦辛味的牡丹皮借苦寒泻下的大黄之力,将肠中热毒瘀滞荡涤于下,且牡丹皮抗血凝,偏活血;大黄促血凝,偏止血;二药配伍,瘀血可消,流血可止,血热可清,离血可归。大黄与牡丹皮合用,苦辛通降下行,共泻瘀血热积,增强清热凉血,解毒消肿之效,可治疗火热亢盛、迫血妄行的各种出血症及肠痈 疮疡肿毒等,如《金匮要略》中的大黄牡丹汤。
4、大黄与行气药配伍
大黄与行气药配伍泻热止痛,大黄苦寒,气味俱厚,能够荡涤肠胃 泻热攻积,用于热结便秘、痢疾初起等实热积滞证、有形之积容易阻滞气机,从而形成气滞,枳实善于行气以推动糟粕下行 故二药同用,一则泻有形之糟粕,一则行无形之滞气,共奏泻热通便止痛之功。如大承气汤、枳实导滞丸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5、大黄与温里药配伍
大黄与温里药配伍温阳除滞,大黄苦寒通泻、攻下积滞、逐瘀通经;附子辛甘大热,温肾助阳、散寒止痛、苦寒的大黄伍以辛热的附子,则可制其寒性而存其走泄之性,以温下寒实之积滞;大黄入血分,能逐瘀通经,助以辛热之附子温通经脉、祛除寒邪。二药配伍互补互制,能温下寒实之积滞,温通十二经脉之阳气,温散经脉寒凝之痹阻。大黄配附子可用于寒积便秘、阳虚便秘、寒性瘀血证、痛经及里寒腹痛便秘等,如《金匮要略》中的大黄附子汤。
6、大黄与利湿退黄药配伍
大黄苦寒降泄,苦以燥湿,寒以清热,可导瘀热湿浊之邪下行;茵陈善利湿热、退黄疸,为治黄疸之要药。大黄与茵陈配伍,二者相为互补协调。茵陈得大黄通腑泻热解毒之助,大黄得茵陈通尿利湿退黄之力,使利胆退黄、清热利湿之力更显著,让全身内外湿热经大小二便得解,行其清下通泻郁热之功。二药配伍,可用于黄疸性肝炎、胆结石及胆囊炎等,如《伤寒论》中的茵陈蒿汤。
7、结语:
大黄的临床配伍应用历史悠久,以其药性峻猛、功效卓著而被临床医生所惯用。本文仅对大黄较常见的配伍规律做初步探讨,以期能对相关专业临床配伍应用能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杨雪,赵博涛,大黄的临床应用[J]陕西中医,2008(05)。
[2]赫忠朴,从用药剂量看仲景用大黄[J]中医药学刊,2006(05)。
[3]王付,仲景方大黄药对应用研究[J]中医药通报,2004(05)。
配伍范文5
为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中西药配伍治疗常见病比较普遍,但合理伍用能使药物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反之则不能获得预期的治疗效果,甚至产生不良反应。笔者现结合本院1 000例中西药配伍应用处方,浅析中西药配伍应用的有关问题。
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本院门诊部中、西药配伍应用处方。
1000例处方分属以下3种:①首诊医生确诊一种疾病采用中西药配伍用药者423例;②以1种疾病先后到中西医就诊同时用药者328例;③2种以上疾病同时应用中西药治疗者249例。中西药伍用形式分3种:①中药汤剂与西药配伍347例;②中成药与西药配伍315例;③中西药注射剂分别或同时伍用338例。
2 随访结果
①中西药合用有协同、增效者508例;②中西药伍用降低不良反应者321例;③不合理伍用产生不良反应者171例。
3 分析
3.1 相互制约,减轻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的许多西药成分单一,其治疗作用虽然明显,但药物不良反应较大,用相应西药对抗或治疗效果不佳,实践证明配合有效中药可获得理想的效果。如多数抗肿瘤化学药物有严重的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引起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将其配伍海螵蛸、白及、女贞子、石韦、补骨脂、山茱萸等可有效减轻化疗中的不良反应,特别是保护胃黏膜、防止白细胞数目下降,提高机体免疫力效果较好,其作用机理是海螵蛸所含大量硫酸钙和白及含的白及胶质等均有收敛、止血、制酸、消肿生肌等作用,对控制5-氟脲嘧啶等化疗等药物引起消化道反应有很好效果;女贞子、石韦、补骨脂、山茱萸分别含有女贞苷、黄酮苷及其他多种苷类等,与环磷酰胺等化疗药物伍用可防止骨髓抑制引起的白细胞数目下降。
当前用于抗精神失常的药物氯丙嗪有损害肝脏功能的不良反应,治疗疾病时如与珍珠层粉伍用,对肝功能受损者有较好改善作用,其作用机理是珍珠层粉含有20余种氨基酸及铜、铁、锌、镁等多种元素,有安神定惊、清热解毒的功能,两者合并应用,不但增加镇静效果,而且也利用了氨基酸保肝的作用。
链霉素在抗菌消炎治疗中应用较广,但其不良反应也较大,故临床用甘草与链霉素配伍使用,可以降低或消除链霉素的毒性[1]。通过这种方法,在原来因链霉素毒性作用而不能继续使用的患者中,有80%可以继续使用。
3.2 发挥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3.2.1 中药及其制剂与抗生素伍用效果较好
很多中草药如黄连、黄芩、黄柏、蒲公英、金银花、穿心莲等均有清热解毒、抑菌的作用,象黄连中的小檗碱、黄芩中的黄芩苷、金银花中的绿原酸、穿心莲中的穿心莲内酯均有抑菌成分,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黄芩、金银花合用时,在抑制耐药菌体的蛋白质合成方面有协同作用,与青霉素配伍使用时能增强青霉素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本组资料证明,多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伍用上述中草药的患者痊愈状况比单纯应用抗生素者效果好,用药时间一般可缩短2~3 d。另外,板蓝根、大青叶、柴胡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成分,在流行性感冒、肝炎高峰期治疗与西药配伍也收到很好的疗效。
3.2.2 中药及其制剂与治疗冠心病药物伍用可提高疗效
如三七、赤芍与乳酸心可定配伍应用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扩张血管降压,减轻心脏负荷,降低血脂等作用;生脉散、丹参注射液与东莨菪碱伍用治疗窦房结综合征既可提高心率,又可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心肌缺血,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相辅相成的功效。
3.3 中西药配伍禁忌
3.3.1 与降糖药类不能伍用的中药
甘草、鹿茸、麦冬、黄芩、川贝母等含有糖皮质激素样物质,其对糖代谢的作用与胰岛素相反,能促进糖元异生,升高血糖,故上述中西药伍用可使降糖作用减弱。
3.3.2 与铁剂不能伍用的中药
铁剂在酸性环境下易于吸收利用,延胡索含生物碱能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液的酸度,影响铁的吸收;杏仁、桃仁、乌梅等含杏仁苷和苦杏仁苷,可与铁剂作用生成亚铁氰化铁,从而影响铁剂的吸收利用。
3.3.3 与胃蛋白酶不能伍用的中药
胃蛋白酶需在酸性环境下才能发挥作用,延胡索、栀子、茯苓、桔梗、柴胡、甘草等能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液酸度,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含碱性的中药,如硼砂、海螵蛸及成药行气散等能中和胃酸、使胃酸pH值上升,从而降低胃蛋白酶的疗效;白矾含硫酸铝钾,对酶有凝固作用,使酶失去活性,所以胃蛋白酶不能与之合用,以免降低或失去治疗作用,延误病情。
3.3.4 与胃复安不能伍用的中药
胃复安具有较强的拟胆碱作用,能显著加速胃排空,改善胃麻痹症状。含莨菪类生物碱的洋金花、莨菪、颠茄等能拮抗胆碱能神经,延缓胃排空;罂粟壳亦可延缓胃排空,它们在药理作用上与胃复安相互拮抗。
3.3.5 与氨基苷类、磺胺类、治疗溃疡病类药物不能伍用的中药
酸性(碱性)中成药不易与碱性(酸性)西药配伍,以免引起中和反应而降低药效[2],如山楂、五味子、乌梅、山茱萸及成药山楂丸、保和丸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枸橼酸、苹果酸、酒石酸等有机酸[3],进入体内均使尿液酸度增加,如与磺胺药物同用,有机酸所致的酸性环境使乙酰化后的磺胺溶解度降低,易在肾小管中析出结晶,损伤肾小管及输尿管的上皮细胞,尤其是大量或长期同用易引起结晶尿、血尿、尿闭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碱性尿液中抗菌力强,如果同用上述酸性中药,使尿液pH值小于4时,则几乎无抗菌作用;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物多属碱性,如果同时服用上述含酸性成分的中药,因酸碱中和反应,易降低或丧失这类西药的药效。
3.3.6 与氨茶碱和降压药不能伍用的中药
氨茶碱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麻黄的有效成分麻黄碱可增加氨茶碱的毒性,即小剂量麻黄碱可使氨茶碱毒性增加;另外,麻黄碱系拟肾上腺素药,能通过竞争抑制作用而减弱利血平、胍乙腚的降压作用。
3.3.7 与抗结核药不能合用的中药
利福平与地榆、虎杖等含有较多鞣质的中药及制剂合用时会妨碍利福平的吸收,降低血液浓度,影响疗效;异烟肼分子结构中有配位体,遇到钙、铁、镁、铝等金属离子易发生反应生成螯生物。因此,石膏、海螵蛸、牡蛎、磁石、自然铜、滑石、明矾等含有各种离子型中药及制剂不宜于异烟肼合用,以免影响药物吸收,降低疗效。
3.3.8 与红霉素不能合用的中药
红霉素易被胃酸破坏,莨菪碱类中药能抑制胃蠕动,延缓胃的排空,致使红霉素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生姜、鸡内金、大黄、肉桂、丁香、马钱子等能促进胃液及胃酸的分泌,同样使红霉素的破坏增大;巴豆、牵牛子、瓜蒌及何首乌等峻泻作用,加速肠蠕动,缩短红霉素在肠道的停留时间,影响吸收;地榆、虎杖、石榴皮、金钱草等含有较多的鞣质可与红霉素相结合,影响抗菌活力;炭剂中药亦在胃肠道中吸收红霉素,影响吸收,降低其生物利用度。
参考文献
[1] 田小芳.谈中西药的临床联合应用[J].中华医药杂志,2004,4(10):156.
配伍范文6
现代医学认为,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慢性乙型肝炎反复活动与乙肝病毒持续复制有关,只有清除或抑制乙肝病毒,才能防止慢性乙肝的发作,同时防止乙肝向肝硬化与肝癌发展。但是,目前仍缺乏有效对抗乙肝病毒的药物。
高原民族喜食肥腻、大量饮酒等饮食习惯,易对肝脏造成损害。因此,肝病在藏区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藏医对肝病的认识及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及成熟的治疗手段。藏医认为,肝脏是将饮华生成血液的脏器,是血液依存之地。在过食辛辣及酸味之品、强力劳作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肝脏容易发生病变。肝病在藏医学中属于“本位木布病”的范畴,治疗原则以养血平肝、活血化淤、清血化毒、调和三大因素为主。
对于乙肝的治疗,藏医专家有一个经典的基础用药处方,一日当中不同时间选用不同的藏成药服用――黎明时服二十五味松石丸,中午服用九味牛黄丸,晚上则服用七味铁屑丸。取3种药物之长,共奏治疗乙肝之效,尽显藏药治肝的特色。
黎明:二十五味松石丸
二十五味松石丸按照藏医理论对肝病的认识和治疗要求,以经过特殊炮制的绿松石为君药,麝香、珍珠、坐台、牛黄、藏红花、绿绒蒿、藏茵陈等为臣药,凝炼为丸,用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胆淤型肝炎、肝硬化、肝腹水、早期肝癌、胆囊炎、胆结石等的治疗,具有良好的养肝、养生、护目的作用。其疗效独特、服用方便,每日1丸即可,长期服用未发现毒副作用。甘露二十五味松石丸已成为藏药中治肝的一线用药。
中午:九味牛黄丸
九味牛黄丸是肝胆系统疾病必备药品,多年来用于各种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等疾病。
产品成方于公元8世纪,始载于藏医巨著《四部医典》中。本品通过清肝热,达到抑制肝炎病毒的复制和减轻肝细胞炎症反应的功效,并通过行气活血之功改善消化道症状和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实现对乙肝的治疗目的。其作用功效如下:
(1)疏肝利胆退黄。本品以牛黄为主药,有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的功效,配以清热凉血之波棱瓜子、疏肝理气之木香,有较好的疏肝、利胆、退黄的功效。
(2)清热解毒凉血。本品以清热解毒之獐牙菜、绿绒蒿、渣驯膏、巴夏嘎等配伍,配以清热凉血之木香马兜铃、波棱瓜子等,共奏清热解毒凉血之效。
(3)行气活血。本品以木香行气止痛,有疏肝利胆的作用;同时以西红花活血化淤,有助于改善肝脏的微循环,以此达到气血两通的效果。
晚上:七味铁屑丸
七味铁屑丸最早记载于公元19世纪著名藏医药学家米彭朗杰加措所著的《集堆篇滴彭最》(集要利乐库)中。本品是藏药治疗肝病,特别是针对乙肝、酒精肝、脂肪肝治疗的最常用药物之一。产品通过清肝热、理肝气、活血等,从根本上调理肝脏功能,治疗肝病;同时能够快速缓解肝区疼痛、纳呆、口苦等症状;通过解毒、健脾胃等途径,减轻肝脏负担,达到保肝护肝效果。其功效包括:
(1)行气活血止痛。肝主疏泄,主藏血,表现在疏泄气机、调节情志、胆汁分泌(帮助消化)、调和气血、贮存和调节血量等方面。如果肝脏功能失调,易出现两肋胀痛、腹胀、纳呆、疲乏等症状。七味铁屑丸采用红花活血止痛,木香、五灵脂膏行气止痛,又配伍具有健脾和胃、调气解郁、止痛的藏木香,达到行气活血止痛的效果。
(2)清热益肝。七味铁屑丸中甘青青蓝、寒水石清肝胃之热,配伍铁屑(诃子制)解毒,减轻肝脏负担,达到益肝效果。
藏医治疗肝病,通过药物间的配伍应用,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配伍的3种产品,每种均对肝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互相配伍应用,能够快速改善症状、清除病毒、保护肝脏。在临床应用中,藏医会根据乙肝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在上方的基础上,调整药品或用量,使每个肝炎患者治疗效果达到最佳。
藏药对疾病的预防作用也是其流传至今的原因之一。保护肝脏常用治疗药物还有“甘露”仁青常觉、仁青芒觉、七味红花殊胜丸、十一味金色丸、二十五味绿绒蒿丸。推荐仁青芒觉、二十五味松石丸、七味铁屑丸等产品。例如,日常饮酒量大或饮酒频繁的人士5~7天服用1丸仁青芒觉,能够有效预防酒精肝和脂肪肝的发生,并且具有滋补强身的功效。
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药材高效、无污染的特性。经过藏药传统加工工艺的处理,保证药品疗效及无毒副作用,可放心长期使用。
九味牛黄丸
[成分] 红花、巴夏嘎、木香马兜铃、体外培育牛黄、渣驯膏、波棱瓜子、 獐牙菜、绿绒蒿、木香。
[功能主治] 清肝热。用于肝大、肝区疼痛、恶心、目赤,各种肝炎、培根、木布病。
[规格] 每10丸重5克。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4~5丸,每日3次,研碎后服用。
七味铁屑丸
[成分]铁屑(诃子制)、寒水石、藏木香、木香、甘青青蓝、红花、五灵脂膏。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平肝清热止痛。用于肝区疼痛、肝脏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