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广东省高考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广东省高考作文范文1
学生:中职学校多因“需” 施教
不少学生表示:中职的因“需” 施教是报考的主要原因。上初中以前,李倩雯也和大多数人一样认定中职是“只有成绩差的人才去读的”,但一次去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参观改变了她的看法。
“学校实验室里的模拟银行系统深深地吸引了我,这里没有乏味的课堂,他们的学习以实践为主,因‘需’ 施教。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上初中时,她就特别喜欢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还尝试过做校园来挣钱。以670分考入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的彭同学则觉得“上高中很有压迫感,中职学习相对轻松,与市场实践结合得更紧密。”
李倩雯透露,选择中职的另一原因是自己的家境并不富裕,中职毕业找到工作还能继续进修,也解决了经济问题。在学费方面,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的黎校长表示,为了让学生更无忧地投入到技能学习中,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助学金、奖学金制度。优秀生每学期都可获得奖学金,各类贫困生也可申请获得1000到3000元不等的助学金。
学校:重视培养复合型人才
据了解,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录取的600分以上考生由去年的29名增加到今年的84名;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今年录取生平均分在550分以上(比往年高20多分),600分以上的达到184人……两位学校副校长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专访时均表示,这一变化源自学校明确定位、扎扎实实培养实用复合型人才。
广东省高考作文范文2
一、了解影响作文评分四要素
首先了解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影响作文评分有四个方面:
1.影响给分的因素之一:作文的卷面,漂亮的书写是写作得分的亮点
2.影响给分的因素之二:文中所采用的语言材料(人靠衣装,文靠词装)
A.词汇的选择上要灵活新颖,出奇制胜;
把good替换成perfect, outstanding;用in one?蒺s opinion it is widely shared that…替换think等等
B.句型结构力求灵活多变;
. 唐山曾在二十世纪八十年生过一次大地震。
A terrible earthquake hit/struck Tangshan in the 1980s(用了hit/struck形象具体)
He got excited when he heard the news.(一般句式)
Hearing the news, he got excited.(分词作状语,表时间)
C.使用强势句式,增强语句表现力。
1.Radio broadcasts didn’t begin until 1920.(一般句式)It was not until 1920 that radio broadcasts began.(强调句型)
2.He can work out this problem in this way.(一般句式)Only by this way, can he work out this problem.(倒装结构)
3.影响给分的因素之三:行文的流畅
写作时一定要注意上下句的连贯,正确而巧妙地使用好连接词。
4.影响给分的因素之四:文章的思想
高考作文不仅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得反应出学生的思想。
二、认真分析高考优秀作文范文
以广东08高考基础写作为例:发现写作亮点。
①Shooting, originated as a means of survival, developed into a sport only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②The sport, which first appeared in 1896, was ever suspended during the 1904 and 1928 Games. ③It was not until 1932 that the sport returned to the Olympic. ④However, not until 1968 were women first allowed to compete in the Olympic shooting. ⑤With the sport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it has grown steadily from just 3 shooting events at the 1896 Olympic Games to 17 today.
第一句用了过去分词作定语:originated as a means of survival; 第二句用到了定语从句:which first appeared in 1896;第三句用到了强调结构:It is…that…;第四句用到了倒装结构:not until 1968 were women first allowed to;第五句用到了介词短语(表原因):With the sport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三、结合教材训练写作
不难看出,句子的亮点都是平时上课的重点。所以课堂上要讲透彻,练彻底。下面就本人在必修一Unit 5中的教学为例谈谈课堂教学和写作的完美结合。
先叫学生把所有的定语从句找出来,讲解并背诵。然后重点训练下列句型。
A.定语从句,特别是The reason why…is that…; B.倒转结构; C.强调结构
用刚才的句型来介绍我 (Linda)。学生很感兴趣,也容易完成。
1.Linda,我们的英语老师,贵州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1994年来到广东。(同位语+介词+动词不定式)
Linda, our English teacher from Guizhou, came to Guangdong in 1994 to achieve her dream.
2.她是一个非常勤奋的老师,总是最早到办公室最后走,为此受到学校领导的表扬。(两个定语从句)
She is a hardworking teacher, who is always the first one to come to office and last one to leave, for which she is highly thought of by her school leaders.
3.我们爱她是因为她把我们都当成她自己的孩子来看待。她从不吝啬时间帮助我们,为此我们感激不尽。
(①……的原因是;②定语从句)
The reason why we love her is that she treats us as if we were her own children. She is generous with her time in helping us, for which we are all grateful.
4.我清楚地记得遇见Linda那时是我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宾语从句+定语从句)
I can well remember that the time when I first met Linda was the most difficult period of my life.
5.我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沉迷于网络游戏,对未来没有了希望。(分词结构)
I lost interest in my study, burying myself in computer games and becoming hopeless about my future.
6.是Linda 给了我怎样学好英语这方面的指导,同时鼓励我不要灰心。直到那时我才下决心好好学习。(强调句+倒装句)
It is Linda who/that offered guidance to me on how to study English well, and encouraged me not to lose heart. Only then did I make determination to study hard.
7.俗话说得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对你的感激之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对于我来说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
广东省高考作文范文3
广东省高考语文评卷组副组长李金涛教授:这个题目可以从两层意思进行分析,一是反映了当前片面追求分数的现状以及培养人才的问题;二是更进一步地反映了社会对进步和退步的态度。这个题目贴近现实,角度多样、层次丰富,考生发挥空间大,可以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来评述。
一月刊《此一时,彼一时》;二月刊《我只能给你不及格》;四月刊《天性负责真,教育负责美》;五月刊《父亲的38个耳光》《努力的孩子运气不会差》;六月刊《分数与人生》;七月刊《伟大是熬出来的》
2.全国卷II作文:如何提升语文素养和学习兴趣
西安交大附中冯隽老师:材料中提供的三个角度,要求任选其一,审题难度缩小。课内有限阅读角度引导学生关注教材,纠正语文教学教考分离的误区;课外大量阅读角度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深厚积累,超越课内知识限制;社会实践角度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这部大书,贴近自然、走进社会,强调知与行。培养语文素养三个途径各有侧重。
一月刊《拨快自己的时钟》;三月刊《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四月刊《我待作文如初恋》;七月刊《边走边看》
3.全国卷III作文:小羽为繁荣市场,公开工艺流程并制定行业标准的创业故事
成外高三语文教师孙继良:今年高考作文偏重于任务驱动型作文。核心词是“市场规范”。参考立意:1、建立市场规范,遏制假冒伪劣;变堵为疏,规范市场;用胸怀和眼界开拓市场,用规范为发展开路等。2、用观念引领全新发展;创新观念,拓宽发展之路;政府可在市场规范与发展上做得更好等。如果从诚信立意,可能进入误区。
二月刊《世界自有你的一席之地》《成功无定法,但要得法》;三月刊《为什么我们总是违规》;四月刊《多做一些,不为谁》;五月刊《不出格怎能出彩》;七月刊《他们为何成功》《争与不争》
4.北京卷:《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与神奇的书签交流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黄玉慧:特别要关注的是微写作与大写作的要求都十分具体。微写作要求分别为:条理清晰,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大写作的具体要求是: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
二月刊《因慢而美》;三月刊《美好都不陌生》;四月刊《美善无翼自在飞》;五月刊《不要小看情怀的力量》;七月刊《一个观众也要演》
5.江苏卷高考作文: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江苏省教育考试部门点评:材料的开放性既引领不同层次的考生各显神通,也利于考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写作;材料本身既有内在的辩证性,又指向个性的彰显和创新意识的闪现,引导考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在此基础上发展个性和培养创新思维,探讨人生成长有积极意义。
一月刊《一句话很轻也很重》;三月刊《冯小刚的“省心”幽默》;四月刊《一个个“为什么不”》;五月刊《每个人都是世界的奇迹》;六月刊《任性小子》
6.浙江卷: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可以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宁波诺丁汉大学附中桂维诚老师:请注意,作文的材料列举了三种态度。从结构上看,这种论述类文章一般可以通过“引―议―联―结”等几个环节而快速构思成文:首先引述材料,提出观点;然后充分论证,分析利弊;接着联系现实,由点到面;最后点题作结,劝勉呼吁。
一月刊《每一种冥想都能穿透人生》;二月刊《当》《乡村离我们越来越远》《活在明天还是活在当下》;三月刊《网络让我失去了真实的爱》;四月刊《亲切感》;五月刊《高冷也得接地气》;六月刊《远离负能量》;七月刊《我们都是等待突破的圆》
7.上海卷作文: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上海高考作文题更开放,但也更难去“套题”。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会去评价他人或被他人评价,因此这个话题对每一位考生而言,都有话可说。
一月刊《选好观人的角度》《口才好也别忘了真诚》《许敬宗说人》;四月刊《被点赞毁掉的青春》;五月刊《遭遇不公平怎么办》;六月刊《陈道明:不道不明》;七月刊《我始终觉得世界是善的》
8.山东卷高考作文:旅行的时候行囊中很多东西能用上,很多东西用不上,很多东西会陪你很久。
山东省实验中学语文教师吉林絮:这个话题在形式上界定为哲理性话题,重点是探讨“行囊中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可以务实,也可以务虚。务实可以是我们学到的很多知识、技能。务虚的层面,人生中需要一颗诗心、诗意的情怀、从容淡定的心态。行文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行文的思辨,有用、无用可以相互转化。
二月刊《更美妙的是安静》《一万个舍不得》;三月刊《我牢固,生活也牢固》;四月刊《我心等待御流年》;五月刊《剪一断时光养心》《你的生活为什么枯燥乏味》;六月刊《因有他,而有幸》;七月刊《好习惯是幸运的种子》
9.天津卷: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当代青年渴求新知,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中学一线教师:阅读这一话题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该题立意明确,角度多元,考生可写传统的书本阅读,也可写时尚的网络阅读;可写精读的深入,也可写速读的实用;可写传统阅读方式的局限,也可以反思快餐式阅读的不足;还可以写自己在阅读方式选择上的心得或困惑。
广东省高考作文范文4
我们认为,当作学的前沿理论同样适用于我们的中小学教学实践。犹如基因图谱存在于人体一样,赋形思维同样存在于中小学作文写作之中。高考作文其实就是通过重复和对比,展开文章主题, 强化文章思想,从而增强阅卷教师对文章中心的鲜明印象,使文章更感人,更服人,更打动人。
本文结合高考优秀作文,试从开头落笔、结构安排两个方面分析赋形思维的操作路径,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开头落笔的重复与对比
高考优秀作文整篇层次的结构运动规律(开头――中间――结尾)宏观层次分为渐进层次和并列层次。无论哪种层次,具体来说都是通过重复与对比的赋形对立意进行渲染或反衬。通过因果联系法、概括联系法、类似联系法、问答联系法、接近联系法、对比联系法等就能够把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气贯通的文章之树。从赋形思维角度来看,前五种为重复渲染,后一种为对比反衬。运用赋形思维开头行文,关联开头的主题基调,或与标题的情调重复、渲染,或与标题的情调进行对比、反衬,就具有了较强的可操作性。
(一)通过因果联系法进行赋形
文章的“开头”“结尾”与“中间”部分是一种结果与原因的关系。议论文的绪论、本论、结论就是这种因果逻辑关系。一般来说,文章的开头是“果”,中间部分是“因”。通过原因分析、功能分析、措施分析、背景分析等因果思维把“果”进行确证。如《致质疑者们的一封信》(2015江西)的开头:
小陈举报父亲的事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也引发了一些质疑。质疑的内容无非是老陈是小陈的父亲,小陈是否应该举报父亲。我以为小陈是勇于揭发错误的人,从各角度来说,这种举动都是正确的。
文章开头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下文从“理”“情”“法”三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有力地支撑了中心论点。
有时记叙文、抒情散文也运用“倒叙”手法,实现内容上的因果联系。如《走进香山之中》(2015广东)开头:“北京的香山就是一个小小的自然圈,秋天的它是那么的美,如同一处火的海洋。走进其中,就如同走进自然。”运用因果联系法,形象地写出了香山的美,渲染了对香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文章主体部分从几个角度点明香山美的原因,从而有机地联系了全文。
(二)通过概括联系法进行赋形
概括联系法就是在文章开头对文章要表现的主要内容(中间)进行概括总结或综述,或指出一个事件,或评价一个人物,或表达某种感情,或指出具体措施等。如《带您去看花海》(2015广东)的开头:“昨日之时,你教长莺飞,细雨朦胧。今日之时,我教你细数花名,测天看云。”通过富有诗意的凝练语言浓缩概括了下文,下文又是对这两句话的细节化、充实化,从而使全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又如《三管齐下,不可偏废》(2016吉林)的开头,化笼统为具体,提炼观点,概括有力: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时代要求人们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以谋求发展,同时也要求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以提升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那么,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如何提升语文素养呢?我认为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并且要三管齐下,不可偏废。
(三)通过类似联系法进行赋形
在文章的开头选择与中间部分的事物有某种类似的特征、性质的事物进行描述,从而形成整篇文章的内在联系。可描写一个比喻体,与文章的主题、立意形成一种相似关系。如《喷泉精神,泉水人生》(2015湖北)的开头:
泉水默默流淌,汇成小溪,聚集江河,终奔流在广阔大海,喷泉骄傲喷涌,每滴水珠在空中折射灿烂阳光,构成一道绚丽的彩虹。人生路途,或有人像泉水默默前行,或如喷泉闪耀自我。
开头对喷泉精神与泉水人生进行议论,找到了喷泉、泉水与人生的相似点,思考有深度。文章中间部分表达了自己的思考。
《成绩如叶,勿一叶障目》(2016江西)亦 如此:
漫画中,第一个孩子先因考100分得到一个吻的奖赏,后因考98分得到一个耳光的责罚;第二个孩子先因考55分被赐一个掌印,后因考61分被赏一个吻。看罢漫画,不禁深思,仅因一时分数升降便或奖或罚,实在失之偏颇。其实,孩子就像正在成长的树,他取得的成绩就像一片片的叶子,实在不必因孩子之树上长出一片好看的叶子而欣喜若狂,更不必因长出一片不太好看的叶子而全盘否定甚至大打出手,切勿因一叶而障目。
(四)通过问答联系法进行赋形
可以在文章的开头和中间部分采用设问和解答的流动语言形式,使文章一气呵成。因为问与答是人与人的直接交流,思路一致,时空一致,从而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体。如《共享一杯香茗》(2016四川)的开头:
如若是你,费尽心血,苦心研制,才得以推出花茶新工艺,自己还没有从成功的喜悦中回过神来,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便泼了你一盆冷水,你会怎么办?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将他们一网打尽,独占市场?
作者紧扣材料,以问句开篇,引发读者的阅读期待,与下文浑然一体。
再如《远近结合,感受自然》(2015广东)的开头,通过一个问句,引发思考,与下文有机联系起来:
看春光云影,能y阴晴雨雪,然限于目力所及;通过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无观云之趣。观草木于林间,未必能道出花鸟之名;轻点鼠标,可通知生物之属,却丢失花果之清香、丛林之气息。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远。
何不将远近之利相结合而感知自然呢?
(五)通过接近联系法进行赋形
接近联系法即开头与中间部分在时间、空间上比较近的事物形成联系。记叙文开头写人物活动的环境、器物,从而引出人物的出场。如《王大爷的早餐店》(2015江苏):
我住在一个有些年头的小区里。住在老小区的好处就是――你知道哪个店铺里的东西好。
我知道王大爷卖的早饭最好吃!
以描写环境开头,描述文章写作对象的存在空间(背景式空间)。如《朽木的栀子花》(2014江苏)开头:
小城深处有条老巷。明晃晃黄曛曛的光蔓延一路,点亮了一个城市的古老温情。
相熟的板车,起伏的吆喝,一路的[蒜,噼噼啪啪的煎油声,勾着所有途经的味蕾,而女人的店也在其中。
(六)通过对比联系法进行赋形
开头和中间部分进行对比,使文章产生内在的联系,还可以将今与昔、动与静、爱与憎等进行对比。通过对比,使文章形成反差,更具张力感。如《“量小”非君子,“无读”不丈夫》(2016吉林):
一个人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仅凭语文课堂上的接受、社会实践中的习得是远远不够的。这两种途径固然有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升,但比起课外阅读的作用还是星光较之月辉,不能相提并论。课堂学习重在知识积累,生活实践重在言语交际,只有课外阅读才更能提升语文素养,而且是“量小”非君子,“无读”不丈夫。
二、结构安排的重复与对比
当代非构思写作学认为,重复与对比是结构思维的第一原理,篇章结构的生成原理,是生篇的写作思维操作模型,也是段句行文的第一规律。如果说标题是主题立意的浓缩化,那么,结构则是主题立意分形的外形化体现。高考作文能得优秀者,在结构安排上很多也是运用了“重复”与“对比”(“渲染”与“反衬”)的赋形(足文)思维操作模型的。
作为赋形思维模型的“重复”与“对比”,在写作中制约着材料的生成和凝聚、结构的安排,与话语(语段)的生成。(马正平《高等基础写作训练教程》)如何运用重复与对比(渲染与反衬)的赋形(足文)思维操作模型进行结构安排呢?这些高考优秀作文给了我们些许操作路径实例。
(一)议论文结构思维路径
从高考优秀范文中的深层结构分析,议论文作文结构安排大同小异,其实都是对赋形思维分析最优模型的“起、承、转、合”的变模,对“重复”与“对比”的思维操作的灵活组合。它们的开头――中间――结尾宏观结构上都是运用重复与对比(渲染与反衬)的赋形(足文)思维操作模型的典范,只不过进行重复或对比时所采用的思维路径有所不同。
文章在开头部分为“引”,或引述材料提出论点,或开门见山引出中心论点,对文章题目立意进行重复渲染,这是“起”。中间部分为“议”,分析材料拓宽思路,通过“因果分析”与“相似综合”的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进行分层次分析,层层深入。其中分论点的展开过程,就是对主题立意进行重复说理、渲染的过程,这是“承”,从理论方面进行重复渲染。后面为“联”,联系实际,展开分析论证,这是运用相似思维,从现实层面对前面理论部分的重复渲染,这还是“承”。结尾部分“结”,总结升华,对前面理论和现实内容的重复渲染,这是“合”。
中间部分的“议”,是通过哪些路径思维方式实现重复与对比的赋形呢?因果思维操作模型能够有效解决议论文写作的深刻性问题。通过这种思维模型,针对作文立意,围绕构成分析“是什么”、原因分析“为什么”、措施分析“怎么样”、功能分析“会怎样”四个问题进行思考,或从某一方面,或从某几方面展开,或由果溯因,或由因求果。从这几个角度,依次挖掘、提炼,渲染成文,充分论证。
1.从构成分析“是什么”的角度生成结构。
对话题或现象的构成、过程、要素进行多维描述,采用构成分析――类型分析、结构分析、层次分析将文章结构化、秩序化,进行说明性展开。如《阅读的三重境界》(2016天津)作者运用构成分析,将阅读分为消遣型阅读、充电式阅读、精神性阅读三重境界,并指出其主要特征分别为打发时间、现趸现卖、修养身心,生成文章主体部分。《我有我的阳光范》(2015天津)文章主体部分运用构成分析,认为活出自己的阳光范儿就是“怀有一颗乐观向上的自信心、坚强心”“承担生命的重量,重视自我价值”“勇敢追求梦想,不抛弃不放弃”,从“自信心”“承担精神”和“追求梦想”三个层次重复渲染,表达了对“阳光范”的认识。
2.从原因分析“为什么”的角度生成结构。
对话题或现象的原因、前提、条件进行分析,运用因果分析弄清事件产生的背景及原因,进行多维分析、多层次分析,充分展开思维,生成文章结构。如《数码时代更能唤起珍贵的记忆》(2014广东)主体部分就是如此。从“数码技术的发展,能够满足人们多样的照相需求,记录下生活中的每一个点点滴滴”及“它与网络的双向性,它能随时将照片上传至网络与人分享,在这一过程中收获情感的充盈,获得愉悦的享受”两个方面,分析数码时代更能唤起珍贵的记忆的重要原因。
3.从功能分析“会怎样”的角度生成结构。
对话题或现象的结果、功能、影响进行分析,对现象进行前瞻性的预见。如《分数背后的隐忧》(2016河南)立意精准,认识到家长将分数作为评价孩子优劣的唯一标准的错误,由此引发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主体部分从“加重孩子心理压力”“影响孩子个性发展”“损害孩子道德修养”三个角度分析“分数背后的隐忧”,揭示出过度重视分数的不良影响和危害,思想深刻。又如《尽赏自然,尽得清欢》(2015广东),中间部分是运用功能分析――亲身感知自然的途径所获得的结果、意义行文:一方面能获得心灵的洗礼与灵魂的丰盈,另一方面,用心感知、触摸自然,更是一种积极的生命姿态,一种高致的精神美学。文章层层深入,重复渲染。《科技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2015广东)中间部分则运用构成思维把科技的作用分为“科技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和“科技总能把我们带入另一个‘时空’”两个方面,运用因果思维中的功能分析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进行重复渲染。
4.从措施分析“怎么办”的角度生成结构。
对话题或现象原因、功能分析的价值判断或应对措施,给出“怎么办”的独到对策来解决问题。如《莫拿分数论成败》(2016河南)认为“以分数论成败式的教育方法,急需改弦易辙,回归正途”,主体部分从三个角度阐述解决问题的办法――“用智慧浇灌个性花朵”“用理性培育飞翔的翅膀”“用责任培养担当情怀”。
5.从相似思维“像什么”的角度生成结构。
通过联想挖掘出两个独立的事物、人物之间的相似性质和特征,如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从整体上贯穿全文。如《成绩如叶,勿一叶障目》(2016江西)中心论点“成绩如叶,勿一叶障目”,让人眼前一亮,比喻贴切生动,说理形象而透彻。《起伏的波浪才更具有力量》(2016广东)善用比喻,通过比喻论证使说理更加形象生动。由漫画内容到漫画寓意,通过分析两个孩子前后两次成绩及所处境况,提出“起伏的波浪更具力量”的观点。
6.从“类”“因”“法”“果”综合的角度生成 结构。
所谓“类”即构成分析,“因”指因果分析,“法”指措施分析,“果”指功能分析,即从上述方面综合运用,生成结构。如《张开双臂,拥抱自然》(2015广东)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运用了因果思维中的原因分析:“人类是大自然的儿女”“古人为我们做了表率”。第4自然段运用了因果思维中的功能分析:“拥抱自然,为的是收获一份恬淡,感受一份幸福。”点明感知自然的目的,感知自然的效果。第5自然段还是运用因果思维中的功能分析“感知自然的好处 ―― 悦目舒心”,对前面内容从功能分析角度进行渲染重复。
对于证明性议论文,则是通过空间化的重复与对比,在相似思维操作模型下进行放射性吸附凝聚,从而生成事实论据、事理论据。如《素养,源于实践》(2016甘肃)作者在论证中心论点时,采用古今中外的事例,逐层深入,展示了广阔的视野。事例的论证如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寺里的小和尚、知青、毕淑敏、巴金、实等,使内容丰富,文章饱满。而这些素材所运用的就是重复性的赋形思维,通过具体事例进行吸附凝聚,有力地印证了文中观点。
在议论文中,文章的结构、行文过程主要是运用路径思维,但是文章内容的展开,所选的论据以及对所选的论据的安排又要运用赋型思维来进行。在“引”“议”“联”“结”方面的结构思维方式基本是大同小异的,有所不同的是中间部分“议”的思维路径,或原因分析,或措施分析,或功能分析,或构成分析。有的作文侧重于“是什么”(“有什么”)的解剖,有的作文偏重于“为什么”(原因、本质)的思考,有的文章偏重于给出“怎么办”(措施、办法、建议)的独到对策,有的文章偏重于“会怎样”(意义、影响)的预见,从而实现了作文的多姿多彩。因此,在高考作文中,思辨式议论文可以通过逻辑化的重复与对比――因果思维中的原因分析、背景分析、影响分析展开,或进行剥笋式分析,或多角度多侧面分析。不同的优秀作文,对观点展开的方式格局不同,其实是对上面各种分析项目的取舍,以及对每个项目的量的多少的处理不同而已。
(二)记叙文结构思维路径
记叙文的结构思维同样可以运用重复与对比的赋形思维,只不过具体操作方面有所差异。在高考优秀例文中,作者安排结构运用“渲染”“重复”的写作思维模型来渲染文章中心,可以通过以下几种路径:
1.通过重复与对比生成记人记叙文的结构。
即通过具有内在相似性或异质性的材料、形象、情节的复制、聚合,从而渲染或反衬主题。如《带您去看花海》(2015广东)作文总体结构是重复的结构模式,而在内容方面又运用了对比,全文结构浑然一体。开头部分第1、2自然段快速入题,分别写“昨日之时感受自然”“今日之时感受自然”,重复渲染对自然的感受。正文部分的结构仍是重复性结构。第3、4自然段详写“我”幼时被外婆带去“感受自然”,第5自然段写“我”长大了带外婆“感受自然”,是对文章主题立意的重复性展开。第6自然段用议论、抒情总结前文,渲染重复文章主题立意。结尾部分,即第7自然段扣题点题作结,再次重复文章主题立意。在内容方面,“我”与外婆年龄的对比,对自然感知多与少的对比,离荷塘远与近的对比,都拓展了作文的张力空间,提升了作文的价值。
2.通过逻辑化重复与对比生成记事记叙文的 结构。
记事记叙文事件的形成是由若干事件的因果关系链条连接起来的。正如马正平老师所说,记叙是不尽的因果思维推想描述。记叙文的结构思维其实是对事件进行的全过程的因果分析――原因分析、背景分析、功能分析。如《王大爷的早餐店》(2015江苏)为了写出老大爷的生活智慧,通过原因分析,整体介绍了早餐店热闹非凡的原因――王大爷懂得满足,希望顾客陪伴说说话,通过背景分析点出了老伴去世,通过功能分析点明了老大爷早餐店不提价的影响,人满为患,温馨和谐。文章主题含蓄蕴藉,令人回味。
3.通过空间分析的重复与对比生成以描写为主的记叙文的结构。
当作者对文章的情思来源于景物时,主要\用构成分析对景物进行描写,实现赋形。《走进香山之中》(2015广东),作者行文时从宏观“篇章”(开头――中间――结尾)的角度,运用了“渲染”“重复”的写作思维模型来渲染文章中心、主题、立意。本文始终贯穿的是作者对香山、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这是赋形展开的基础。作者不断地摄取香山的事物,反复渲染的是以香山为代表的大自然的美。本文有一个清晰的时间进程,整篇文章实际上是运用了过程分析的路径思维。各种景物以场景形式呈现,是以构成分析展开,并进行重复性赋形思维。从段落关系看,开头、中间部分都是运用了“渲染”“重复”的写作思维模型,结尾则运用对比的写作思维模式来反衬文章的立意。
上面的记叙文运用了赋形思维,结构至简,浑然一体,在文章结构章法上对主题、立意、情调进行不断重复、渲染。通过空间化、逻辑化的重复与对比,辐射性吸附凝聚材料,进行结构、 行文。
总之,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写作的启示。高考优秀作文,无论议论文还是记叙文,都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在“重复”与“对比”(“渲染”与“反衬”)中生成文章之“树”。在结构安排方面,可以运用“重复”与“对比”(“渲染”与“反衬”)的赋形(足文)思维操作模型,对作文结构进行重复渲染,形成主题化的结构或结构化的主题。重复与对比――高考优秀作文写作思维之道。我们可以用当代最先进的作文教学理论非构思写作学指导我们的中小学作文实践,从而使作文教学往前再迈进一步!
广东省高考作文范文5
经过长期的训练,绝大部分考生一般不会让“艺术的真实脱离生活的真实”而逆乎自然,违背事理,堆砌不真实的材料,而给人以矫揉造作的虚假感觉;也不会因分不清感情的积极与消极、高尚与卑劣,一味“作贱”自己,而使文章脱离真善美的人性定位,打上畸形价值观的社会印记。并且,他们大都能认识到,只有真情才能动人,因而很想张开自己的感觉之网,网住任何一个情感与思想的火花,成就真情之作。但更多的时候,脑中有话,笔下难言;心中有情,笔下无爱;万千块垒,一吐不快。不是太多而泛滥,就是太少而寡淡,读者读来苍白无力,味同嚼蜡。
那么如何写出真情之文,成就优秀之作呢?一句话回答是“嫁与春风巧用媒”。巧借一些媒介,让情有所托,意有所寄,从而使文章情真意切,鲜活动人。
一。以生活的“动情物”为媒
广东省高考作文评卷组组长、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柯汉琳教授在一次报告会上这样明确表示:“现在中学生写作文,越来越有一个明显倾向,堆积华丽的辞藻,通篇使用精美的修辞,但文章中没有考生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读起来缺乏真情实感,这些没有实际内容、只是空有一个花架子的作文当然很难得高分……” 柯汉琳教授的话语指出了写出文章真情实感的一个根本所在――从生活中寻找素材。现实的生活,身边的人和事,才是作文的源头活水。我们只有关注生活,思考生活,重视人生体验,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的可贵之处,用自己的笔去抒写自我的真实感受,才能成就真情之文。请看命题作文《再见》中的一个片断:
我看见了那个光着脚丫手捧白沙的丫头,正踉踉跄跄地从远方跑来,挣脱了母亲的手,便认为那叫自由;邻家大哥哥的一抹浅笑,让她手中的沙不停地细碎地流;不安分的知了在那棵大树下与伙伴们和歌,她也会认真思考到底把手绢轻轻放在谁的背后……童年呵,童年的那抹纯真的色彩让我双眸顿时如雾霭中的湖泊。但是,每个人都要学着跟童年说再见,虽然多么不舍那个沾满糖果粒的洋娃娃,那声“再见”始终要对一生仅有的一次童年呢喃而出。
短短几行文字,以好几个温馨、甜蜜的生活画面串起对美好童年的回忆,读者也从中获得了对童年生活的臆想和怀念。这份真情的把握,得益于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的源头,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与真实感受。
二。以情感的“触发点”为媒
如果说以生活的“动情物”为媒强调的是对生活的关注与感悟,那么以情感的“触发点”为媒突出的则是自我的融入与体验。人的喜怒哀乐等情感的爆发,往往有其特定的触发点,或是绽放在眼前的一朵花,或是不经意中的一句话,或是突然闯入的一个人……考生如能采撷这些触感波澜的“点”,情注于景,情寄于事,情融于理,写出自己最真切的体验,最深刻的感悟,最透彻的理解,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会来得独特,来得动人。大凡高分作文,往往融入了自我的深切体验和理解。请看高考满分作文《站在老家的门口》中的一个片段:
不经意就走到了老家门口,岁月斑白了门上的门神壁纸,消褪了朱红色的门漆,朽蚀了高悬的门檐。叩门的手停在半空,不知该进还是走开。一路的疑问一一跳出,儿时的画面纷至沓来。我们的胡同院还在吗?那棵高大的槐树还在等着我放学回家吧!那古墙焦急地等着我的情书吧!我闭上眼。
作者站在老家门口,目睹岁月印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作者以老家的门为情感的触发点,用饱蘸深情的笔墨,表现了久别老家后“近家情更怯”的复杂心情,给全文奠定了一种似梦非梦、亦虚亦实的抒情基调。这种情感是作者再见经岁月斑驳后的老家的最深切的感受和体验。换一个人面对同样的画面,其必不会是产生同样的情感。
三。以灵活多样的表达技巧为媒
除了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真情的载体、用一颗真心摩擦出情感的火花之外,我们还需运用一些灵活多样的表达技巧,来抒写生活,抒发真情。这些技巧可以是细节描写,典型生动的细节往往是抒情的突破口,细节的刻画能达到摄人心魄的作用;可以是矛盾冲突,矛盾冲突的双方是两把锤炼真情的大锤,“百炼之后始见真”,在矛盾双方的胶着状态之中最易凸显真情;可以是修辞手法,运用比喻拟人形象生动地传情达意,运用排比对比鲜明有力地说理抒怀;可以是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巧妙结合,只有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议论抒情,文章内容才见丰富,形象才会饱满,文意才能得到深化和拓展;可以是恰当的文体、合适的人称,书信体、日记体更便于进行情与情的交流,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更适合于心与心的碰撞。如下面这个片断:
我从来没有想过,在很久之后的现在,我需要靠回忆和幻想来体味父爱。仰望璀璨的星空,不知道那里是否有您的眼睛,在俯瞰着大地,俯瞰着我。您可看到,玉兰树已经有三个现在的我这么高了,小时候你把我抱在手上,轻轻一抛,就可超出树顶,现在我使劲踮起脚尖仰望,也望不到树顶的模样。小时候我跌跌撞撞地走路,时不时有一双大手迎向我,现在,我经常栽跟头,难过得泪水直流,我只能在梦中再见那双大手,仿佛又有了巨大的力量,然后抬头挺胸往前走……父亲,您是我心中那抹永远的安详,给我生命以永恒的力量。
这个片断,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以琐忆托起情感,事因情而真切,情因事而感人。其思维在情感的河流里穿梭,语言在情感的波浪里跳跃,读来激荡心灵。
四。以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为媒
感情是否真挚动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或激情荡漾,富于想象;或机智幽默,妙趣横生;或委婉得体,合情合理;或寓庄于谐,嬉笑怒骂……让读者或豪情满怀,或开心一笑,或心头大喜,或凝眸深思……这种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最能撩拨读者的情思,赢得读者的喜爱。请看高考满分作文《只待蓦然回首》片断:
广东省高考作文范文6
关键词:农村高中;小组分层;面批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7-0050-03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作文成绩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文成绩的高低。笔者所处的是一所农村高中,在广州市属于第F组生源组。大部分学生视写作文为一件“苦差事”,而教师批改、讲评作文也就“吃力不讨好”,既花去了大量的精力又收效甚微。因此,笔者一直在探究如何有效批改作文的方法与途径。曾做了不少的尝试,如:详批全改、部分详批,部分略改、学生互改、学生自改等,但效果都不理想。后来,根据叶圣陶先生的“给学生改文,最有效的办法是面改”[1]的理念,笔者对学生作文进行一个一个的“面批”,结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采用这种方法时,教师要花的时间和精力较多。于是笔者决定在面批的基础上再进行一些改进,采用一个更为有效的模式。上一学年,笔者对高一年级两个普通班尝试采用了小组分层面批作文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谓小组分层面批作文模式,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作文水平以异质分层、同质同组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后,学生在作文写作完成初稿时,小组成员之间先互相传阅、交流,然后教师再与小组成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活动,最后要求学生结合教师及小组其他成员的建议对初稿进行修改或重新写作的批改模式。以下是笔者的具体实践过程与几点思考:
一、小组分层面批作文模式的组织策略
1.建立学生作文水平档案袋。
(1)初步建立学生作文水平档案袋。学期初,要求学生在1~2周内完成两次命题作文和一次自由写作(期间不再布置其他作业,让学生集中精力写好这三次作文)。这三次作文按学生姓名归类作认真的阅读,但不给学生写出详细的评语,目的是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每个学生的大致写作水平,并根据学生的三次作文情况做好较为详细的学生作文水平档案袋,以便为下一步的分层、分组工作提供参考。
(2)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完善档案袋。精心设计可以了解学生作文基本情况的问卷调查表。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问卷调查表:课外阅读量、读书积累的习惯、初三阶段作文分数一般在哪个分数段,喜欢或不喜欢作文的原因、作文写作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等。根据调查结果,进一步完善学生作文档案袋的归类、分层、分小组。
2.小组分层及制定目标。分组一般有两种方式:组内分层和组间分层。 前者分组后组内成员有差异而组间无差异,后者组间有差异而组内无差异。笔者采用的是后者,也就是同质同组(这样可以避免异质同组中可能会出现的基础差的学生看见水平高的学生就觉得自己望尘莫及,产生自悲及挫败的心理)。笔者个人认为同质同组更便于对学生进行面批,因为同一个小组的都是同一层次的,写作中常会出现相同或相似的问题,这样面批时只要指出其中一个或两个同学的问题就可以了。具体的做法是,根据之前做好的“学生作文水平档案袋”,把作文水平相当的、阅读习惯相近的、写作兴趣相似的,即按照异质分层、同质同组的原则,每4人(或5人)组成一个小组,全班共分成12个小组。
根据小组“质”的不同,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小组目标,实施分层评价。我们分两个目标,一个是阶段性目标,一个是单次性目标。阶段目标即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要达到的目标,给每个小组印发一张《广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分别设定阶段性目标为:作文基础较好的小组,争取写出一类文;作文基础一般的小组,要求写出二类或以上的作文;作文基础比较差的小组,尽量少出现四类文。这是需要通过一段时间来实践的奋斗目标,它不可能要求学生马上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全部达到。因此,笔者又根据作文教学的进度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设定单次性目标。如在进行了两次《如何写好记叙文》的作文指导与练笔后,笔者在第三次教学记叙文写作时,对各小组提出了如下单次性的目标:作文基础较好的小组:要求主题鲜明,中心突出,感情真挚,灵活使用如设置悬念法、抑扬法、误会法、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等手法展开情节,营造文章波澜;作文基础一般的小组:要求中心明确,叙述内容清楚,详略得当,有条有理,感情较真实。作文基础比较差的小组,要求交代清楚人物、时间、地点、事由,能把故事或事件叙述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