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返乡创业经验交流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返乡创业经验交流材料范文1
(一)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和困难人员就业情况比去年同期显著改善
2010年1―5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09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900万人的57%,比2009年1―5月的水平分别高出37万人和5个百分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42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500万人的48%,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28万人和5个百分点。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70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100万人的70%,比2009年同期水平提高8万人和8个百分点。按此趋势发展,上半年新增就业人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将分别达到611万人、290万人和84万人,为全面目标任务的68%、58%和84%。
(二)农民工外出情况恢复到金融危机以前水平
根据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四川5省250个行政村的快速调查数据计算,截至2010年5月底,农民工外出人数相当于2009年峰值(当年8月底)的107%,比2008年8月底的水平高2.5个百分点。总体上看,农民工外出人数已经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前的水平。
(三)2010年3月以来企业岗位保持净增局面
人保部对部分省份失业动态重点监测城市部分企业的监测数据显示,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企业岗位流失严重,此后岗位流失趋势减缓、减幅收窄。2010年3月份以来,企业岗位保持了净增态势。
(四)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略大于供给
2010年5月,上述10省32个职业供求分析重点联系城市监测数据表明,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之比)为1.05,与2009年同期的0.91相比出现了大幅上升,与一季度的1.04相比略有上升。人力资源市场保持了需求略大于供给的状况。
二、2010年二季度以来,就业促进工作难度加大
(一)城镇新增就业和困难人员就业人数逐月减少
今年4―5月,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双双出现了逐月减少的变动趋势,这两个月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也低于3月份的水平。
(二)近期农民工新返乡人数超过新外出人数
从2009年9月1日到2010年5月31日,农民工累计外出人数比累计返乡人数高出10.5%,总体上呈现出净外出的局面。然而,2010年5月1―31日,农民工当期新返乡人数超过了新外出人数,前者比后者高出2.2%。
(三)企业岗位净增加数量和幅度持续下降
虽然今年3月份企业岗位增减情况由净减少转变为净增加,且4月、5月延续了净增态势,但净增加的数量和幅度逐月下降。
(四)人力资源市场出现供求双降苗头
受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等因素影响,人力资源市场出现了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双双下降的苗头,而且需求下降的速度快于供给。求人倍率的上升并非用人需求增加的结果,人力资源市场供不应求的基础不牢。
三、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对就业影响初步评估
今年以来,已经有10余个省份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其他省份也大都将最低工资的调整列入了工作计划。全国各地区普遍提高最低工资水平。此轮最低工资标准上调有两个特点:具有普遍性;调整幅度较大,已出台调整方案的省份上调幅度都超过了10%,一些省份甚至超过了20%。普遍地、大幅度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否会对就业产生不利影响,根据典型地区的统计数据及我们对部分地区典型企业的调查,得到以下初步判断:
(一)大部分企业能够接受目前的上调幅度
根据我们对北京、上海、杭州三地60余家典型企业的调查,认为此轮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对企业用工成本影响较大的企业占13.2%,认为影响一般的占33.8%,认为影响较小和没有影响的各占26.5%;超过六成的企业明确表示不会因为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而裁员。
(二)对低端劳动力的挤出效应已开始显现
在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当月(2010年5月),佛山市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人数就出现了大幅缩水、比上月下降了33.4%,求人倍率降低0.46倍。制造业对用人需求下降的贡献率高达16.6%,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为14.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分别为9.3%和8.3%。劳动密集型行业的需求人数大幅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对低端劳动力的挤出效应。
我们对典型企业的调查也显示,尽管大部分企业不会受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影响而减少用工,但是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表示正在考虑通过裁员的办法来缓解用工成本上升的压力。用工成本占比较高、劳动力素质和工资水平较低的企业,如提供保洁服务的企业,已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裁员。
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方案的出台和实施之间存在一至两个月的时滞,政策实施后进行专项的劳动监察执法又有一定程度的滞后,因此企业较为普遍地作出明显调整的时间点大致会在政策出台的一个季度以后。届时,目前出现的苗头性情况很有可能变得更加普遍。
(三)人工成本比重大、用工规模比较小、工资水平接近最低工资标准、近年来职工工资没有明显增长的企业受影响较大
对典型企业的调查表明,有4类企业受到最低工资标准上调的影响较大。一是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较大的企业,如教育培训、租赁和商务服务、居民和其他服务、餐饮、装修、纺织等行业的企业。二是用工规模比较小的企业,职工人数在10―30人的企业压力最大。三是一线职工工资接近原最低工资标准的企业,上调政策一出台,此类企业最先受到影响,而且受影响的程度比较大,成本上升的压力也比较大。四是近年来没有明显提高职工实际工资水平的企业。调查中反映受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影响较大的企业,基本上都是近3年职工平均工资名义上涨幅度低于5%的企业。这些企业没有形成职工工资正常增长的机制,应对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的能力也比较低,如从事家具生产、家电制造、食品加工、建筑建材、装饰装修、一般设备制造、商贸流通、汽车维修以及餐饮和保洁服务的企业。
(四)人力资本积累多、业务处于扩张期、工资水平相对较高、建立了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企业所受影响很小
与受影响较大企业相对应,有4类企业基本上没有受到最低工资标准上调的影响。一是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丰裕的企业,这类企业中,有些虽然人工成本也比较高,但雇佣的并非简单劳动力和低端劳动力,而是技术型劳动力和高素质劳动力,如电子通信产品制造、信息服务、软件开发、财务咨询等行业。二是属于朝阳产业或者处于业务扩张期的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增长幅度远远超过了用工成本的上升,政策调整带来的成本压力完全可以被消化。三是工资水平相对比较高、明显超过最低工资标准、甚至高于社会平均工资的企业,即便是较大幅度地上调标准,政策对其用工成本造成的上行压力也非常有限。四是已形成职工工资正常增长“习惯”或建立了相应机制的企业,即使政策不作调整,他们也会逐步增加职工工资和福利。
四、全年就业形势预判及政策建议
(一)下半年就业形势将比上半年严峻
下半年影响就业形势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经济增长速度,企业成本变动。国内外权威机构普遍预计,今年我国GDP季度增长率将呈现出前高后低的态势。下半年GDP增速的趋缓会导致就业增长速度放慢。根据前面对最低工资上调对就业影响的判断,下半年低端劳动力挤出效应会更加显现,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难度将比二季度有所加大。除用工成本以外,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也会成为增加企业成本的重要因素。综合判断,2010年下半年的就业形势将比上半年严峻一些。
(二)全年就业目标任务有望超额完成
2010年,全年就业形势总体上仍会保持平稳,而且会比2009年有显著的好转。综合考虑今年1―5月份就业发展趋势、全年宏观经济基本面走势以及企业成本变动等因素,预计下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将超过1100万的全年目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将分别达到550万和160万,城镇登记失业率有望控制在4.2%左右,全年的“95146”就业目标(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00万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万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应该可以超额完成。
(三)下半年促进就业平稳发展的政策重点
1、发挥公共投资积极作用,创造新的就业增长点
继续发扬公共投资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展现出来的优势,更加充分地发挥其直接创造就业岗位和间接带动就业需求的积极效应,使公共投资成为下半年经济增速趋缓中稳定就业的中坚力量。同时,要更加注重公共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和引领作用,公共资金应采取“进”和“退”两种方式来吸引社会资金进入社会服务业等就业潜力巨大的行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素质劳动力需求旺盛的行业,通过产业新增长点的培育创造新的就业增长点。
2、强化优化职业技能培训,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人才会议精神,以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契机,以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全面强化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帮助企业消化成本持续上升的压力。要注重优化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的供给,更广泛地采取政府有关部门与职业培训机构、社会组织通力合作的模式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加强基层就业平台建设,扩大就业服务覆盖面
进一步健全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做实城乡基层就业服务机构职能,配备相应的硬件和软件,使得本地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都能享受到可及的就业服务。进一步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切实完善登记认定和动态管理制度,按照精细化的要求对就业援助各个工作环节制定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全面落实就业援助各项服务措施。进一步推广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经验,着力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尤其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着力消除零就业家庭。
4、推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支持中小企业吸纳就业
积极培育创业带头人,在小额贷款担保、创业培训、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鼓励就业困难群体积极创业,探索设立“小本创业政府项目库”,优先提供给符合条件的再就业人员。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加强创业指导,多渠道拓展融资渠道,建立创业经验交流机制,提供形式多样的创业服务。因地制宜地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减轻企业负担,推进政府和大企业服务外包,扩展中小企业发展空间,提升其吸纳就业的能力。
5、进一步理顺劳动关系,积极稳妥推进体面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