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范文1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高校英语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和现状,找出优势与不足,为提升和完善高校英语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方面的依据,笔者从制度和主体文化建设方面对国内十几所高校英语校园文化建设展开了一系列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一、英语制度文化建设

尽管大多数高校都没能从制度上硬性规定一套完整的体系,但是约定俗成的分工合作已蔚然成风。为了确保英语校园文化建设各项活动的开展,各个高校院系领导都参与活动策划的审批、修正,并作为嘉宾出席活动现场指导点评。学校内部各教学教辅单位积极配合英语校园文化建设,选拔、推荐优秀活动,从资金道具等各方面支持活动的开展。辅导员老师在英语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他们精心策划,认真准备,层层选拔,亲临活动彩排现场指导。英语协会在英语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中起着组织协调,动员宣传的作用。

二、主体文化建设

(一)英语教师主体文化建设

被调研的全部高校都有英语外教参与英语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的活动,大多数高校每年都外派一定数额的教师到海外说英语的国家学习研修,以便回来更好地服务中国的英语教学。各个高校每年都组织教师技能比赛,教师互相学习交流,提高教学水平。教师轮流坐镇英语角,参与指导学生的口语交流。有些高校还利用网络进行师师交流,师生交流,及时从同行或学生那里获得有效的教学或活动反馈,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学生主体英语文化建设

作为英语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英语校园文化活动对其自身发展的积极作用,能够寻找兴趣点,踊跃参与各项活动,有些学生甚至活动之余写出心得体会,为以后更好地参与或各项活动以后的改进提出建设性建议。

但是,所调研高校的英语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学生主体文化发展不高、教师主体文化引导不力以及环境客体文化保障不够等问题与困难。因此,除了在课堂上要尽量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的机会外,还应想方设法以别的方式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英语文化环境,把校园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真实的英语交际环境来增强英语教学效果。

因此,结合所有调研高校英语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决策与建议。

三、决策与建议

(一)从制度方面构建校园英语文化环境

1、形成学校领导全面规划监控、教师全盘跟踪指导、辅导员班主任检查督导,学生干部分工负责,全体学生自觉参与的制度体系。

2、建立现代化的网络资源,建立有效的“网络自主学习”的管理制度。

3、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作用,丰富适合不同学生水平的图书内容。

4、布置双语化校园,打造英语视听空间。具体措施如下:

(1)听力方面:午餐、晚餐期间,在餐厅里播放CCTV9的英语节目;开辟一、两个专用教室,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由收听、收看各种媒体播放的英语节目;继续利用校园音频广播台,播放令不同层次学生感兴趣的英语节目,满足各自的需要;定期播放英语原版电影。

(2)口语方面:学校分别将图书馆、餐厅、宿舍等场所设置为CHINESE DAY和ENGLISH DAY届时大家在这些区域里只用规定的语言进行交流,还可将菜谱等用中英文同时标注,方便大家使用英语;进一步开发“英语角”功能,开设自由“英语演讲角”。还可设置“英语讨论区”,每周规定一个主题,也可结合定期播放的原版电影,开展专题讨论;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供录音的语言实验室,要求每位学生定时去录一定时间的英语朗读,教师可以抽查学生的录音情况,并作为评定学生学期成绩的指标之一。在测试反拨效应的作用下,这会驱使学生平时加强自己的朗读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3)阅读方面:以班为单位,订阅《中国日报》、《二十一世纪》、《英语世界》、《英语学习》等报刊杂志;安排专门的教师,每天从外国网站上挑选下载一定数量、难度水平适中的当日时事新闻,投放到校园局域网或者学生可以方便阅读的其它地方,免费向学生开放,供他们课外作为兴趣阅读材料。这些英语都是现在最流行的英语表达方式原汁原味读得越多越有好处。

(4)写作方面:利用校园局域网的布告牌系统,列出热门话题、贴出精彩画片,鼓励学生用英语参加笔谈,目的旨在提高英语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在该讨论区发表意见,教师不参与评判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结合听说训练中的“英语演讲角”活动,将学生的演讲稿在校园内编辑出版,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利用同学过生日的机会,每个同学给过生日的同学写一段祝福的话,既能增加同学间的友谊,又能锻炼英语写作能力。

(5)翻译方面:指定教师定期从《中国日报》和《人民日报》或新华网上选择内容一致的英语、中文文章,放到校园局域网的翻译栏目里,供学生自己练习,自行修改;结合英语口语环境建设,由学生轮流负责按时将餐厅、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使用的文字翻译成英语,标示出来,供大家使用;可以在“英语角”活动中,每周安排一次翻译活动。最好是有留学生或外教参加,让学生亲自当一下口译人员。

(二)从主体方面构建校园英语文化环境

1、发挥英语教师在校园英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开展新老教师“一对一”的活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加大青年英语教师的培养力度,加强国际交流;开设英语类人文素质选修课,由各位老师按照自己的专业和爱好去任教;教师定期组织学生联系外校英语协会或兴趣小组开展校际活动;广纳外教资源,与学生面对面讲授、交流;教师充分网络资源,更新知识结构,传授新资讯、新知识;青年教师加强与外校联系,学习观摩先进教学理念、手段,技术,加强青年教师之间相互学习。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范文2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2015年7月12日-8月20日,课题组以网络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式,分别在新建本科院校B学院、H学院、M学院开展本次调查。调查对象为这三所高校不同的院(系)、年级的在校师生。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3050份。其中,B学院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5000多人,向大一、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分别发放问卷250份,向大四年级的学生发放问卷300份,共1050份;H学院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2000多人,向每个年级分别发放问卷250份,共1000份;M学院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1000多人,向每个年级分别发放问卷250份,共1000份。有效问卷2786份,无效问卷26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达91.34%。为深入了解各学院的校园文化,课题组还到各学院实地考查,体验不同学院的校园文化,并访谈教师90名,其中,B学院教师50名;H学院教师20名;M学院教师20名。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这三所新建本科院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调查研究,对搜集到的大量校园文化建设情况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情况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综合与归纳,并运用自身已有的条件与这三所院校的同学、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搜集相关文献,掌握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在精神层、物质层、行为层和制度层的相关重要信息,深入了解校园文化建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系、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二、新建本科院校以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现状

(一)校园文化促进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于“您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在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实际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的多项选择题中,有2163人选择了“将课堂教学活动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1945人选择了“为就业工作的开展搭建了新的平台”,1902人选择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2131人选择了“实现学生实践就业能力发展和服务社会相促进”,仅有677人选择了“其他”。数据显示,学生不但能通过校园文化获得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也能够通过校园文化使自身的创新创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这非常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对您的影响意义是什么?”的多项选择题中,有2455人选择了“提升道德文化修养,有利于自己的个性的发展和完善”,有2242人选择了“拓宽交际圈”,有2053人选择了“有利于自己全面素质的提高”,有2056人选择了“有利于自己对人生目标有更深的认识”。数据显示,学生普遍认为校园文化对他们自身的发展,对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实在的影响意义。校园文化既体现着学校办学理念与效果,也体现着校园精神和教育品味;在丰富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意识,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各项能力和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更好地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二)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够明确对于“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的多项选择题中,有2450人选择了“充实大学生活”,有2160人选择了提高自身能力,但是对于“获得更多与指导老师交流学习的机会”和“培养特长”分别有1344人和1436人,还有829人选择了“增加学分”、714人选择了“获得奖励”,有665人选择了“从众、不清楚,以及其他的情况”。绝大部分的人选择了“充实大学生活”,看似希望充实大学生活,其实目的是不明确的,且带有一种极大的盲目性和从众性。当学生选择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完善自身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了提升创新、创业、实践和就业能力,以及懂得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长短处,学会与人相处、和谐与合作等,这样明确而清晰的目的会让他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成长得更快,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如果选择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仅仅是为了充实大学生活,而没有意识到通过利用校园文化促进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没有通过校园文化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精神素质以及拓宽自己的交际圈等,没有注重应用型能力的培养,一旦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很可能成为当今社会优胜劣汰的牺牲品。(三)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特色在问题“如果您认为您所在学校的校园文化有特色,那体现在哪些地方?”时,有1417位学生选择了“学校的建筑风格、布局等校园环境特别”这一选项;有1282位学生选择了“学校的一些制度和别的学校不一样”这一选项;还有1048位学生选择了“学校的校园活动比较特别”选项;1335位学生选择了“学校的校风、学风、班风等和别的学校不一样”选项;另外有1721位学生选择了“学校的教学活动融入了红色经典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从这一问题我们不难看出学生们的选项普遍比较均匀且各选项之间相差不大,而且选择的人数也并不多。实际上,新建本科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未能很好地将特色校园文化纳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中,也没有意识到特色校园文化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对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投入不多,特色校园文化体现尚不明显,学校难以通过利用特色校园文化培养出特殊优势、特殊才能的学生。[1](P68)(四)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够重视在回答问题“据您的观察与了解,大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后,哪方面的进步最显著?”时,有1952位学生选择了“个人认知的提升”;有1996位学生选择了“集体意识的增强”;1389位学生选择了“专业技能的提高”;2276位学生选择了“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2208位学生选择了“语言表达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的提高”;1934位学生选择了“实践能力的提高”;960位学生选择了“就业能力的提高”;仅有936位学生选择了“创新能力的提高”;还有272位学生选择了“其他”这一选项。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参加了校园文化活动后,在个人认知、集体意识、专业技能、人际交往、语言表达与组织协调,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特别是在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方面,取得的进步更为明显。这对于应用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大学生以后步入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选择“就业能力的提高”与“创新能力的提高”的人数是比较少的,分别只有961人和934人。综上可认为,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未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在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也没有加强对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提高效果不明显。

三、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部分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不足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对校园文化的内容、功能和作用等方面在理解上存在一些误区。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校园文化等同于文体活动,而忽视了校园文化在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层面的塑造作用和育人功能,更加没有意识到特色校园文化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对特色校园文化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了解和重视更是少之又少,学校也没有充分地将校园文化纳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培养体系中来。在这个充满各种物欲诱惑的高速发展的多元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容易受到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和传统政绩观的影响。许多高等院校过分追求就业率,一味地提高专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中所占的比重,甚至成为营利行业机构牟利的附庸,像一些校园文化活动的经费来源主要靠商业赞助,致使校园文化活动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偏离了活动开展的最终目标,这不仅影响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和作用,也忽视了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当然也使应用型人才培养变得更为艰难。[2](P90)(二)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不足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层面,特色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作用通过传导、内化、外化和反馈这些方面实现,有目标导向、塑造人格、凝聚人心、启迪智慧等功能。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和拥有的文化。但是,并非所有学生都能清醒地认识校园文化的内涵,以及校园文化对他们的重要作用。很多学生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大部分具有盲目的从众心理,更有学生甚至不选择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而是囿于宿舍看小说、玩电脑游戏等。他们不懂得根据自身的需要有选择的参加适合自己的文化活动,也不懂得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去促进自身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更不能从这些校园文化活动中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长短处、增强自信和满足兴趣,这不但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进程,也影响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效性。(三)对校园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生既是受校园文化影响最为深刻的群体,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直接受益者,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然而,当前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学校往往忽视了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没有主动将校园文化与地方特色融合,也没有将校园文化融入到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对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投入更加不足,致使校园环境建设薄弱,学习气氛不浓,社团文化活动也过于娱乐性,文化目的不突出,校园文化活动也过于简单等等。同时,学生也往往没有意识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也并未意识到校园文化将会深刻地影响到自己在以后社会实践中起到的作用,更加没有主动地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没有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来,这些都是不利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四)高校管理体制不健全新建本科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没有相应的校园特色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也没有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规章制度,学校各部门之间也没有相应职责,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很难正常运转。[3](P115)这就导致学生无法感受到校园文化带来的氛围,也没享受到校园文化存在的优势。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缺少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只停留在形式主义的框架内,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只能是空谈而已。由于转型时间相对比较短,学校的制度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校园制度文化宣传不够,所贯彻的理念还未全面到位,在执行力度上也不够果断和强硬,有些可行有效的办学措施,因为缺乏执行力度的持久性,而使之前所做的努力收效甚微。此外,学生对学校的现行管理制度了解不多,对校园制度文化是否有特色也不曾关心,这些都难以让校园文化更好地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四、新建本科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领导层要转变校园文化建设的传统观念学校领导要转变传统办学观念,规范管理校园文化,要更加重视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各个方面的投入,争取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因此,学校应提高认识,充分挖掘并利用特色校园文化的深刻内涵,特别是引导、组织学生,让学生在学生会、社团协会等各个校园文化活动锻炼自身能力,拓宽交际圈,学会与人相处、协调合作,学会做事方法、组织管理方法等,掌握高效做事的技巧,掌握特殊的管理技能。通过在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甚至是办学管理上体现特色,也可以通过在政策环境、制度模式、要素结构等体现特色,积极融合地方特色,努力营造浓厚的地方特色校园文化,给大学生提供学习锻炼的平台。加大校园物质文化投入、凝聚校园精神文化、规范校园行为文化,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创立独一无二的具有先进理念的特色本科院校,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步伐。(二)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1.制度保障。制定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制度政策,把特色校园文化相关内容纳入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不但要突出管理效能的特色的管理制度体系,还要突出优化结构的教学制度体系,以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地方自身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创造出特色鲜明的、民主科学的校园制度文化,不断完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2.物质保障。把校园文化活动经费纳入学校预算,并根据当年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酌情增加经费投入,对于一些大型的具有良好社会效应的社团活动,给予学生社团合理的经费保障,保证学生社团活动经费的充足,为主要活动提供自由支配的场所以及相关的硬件设施。[4](P50)让学生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中,有更多的机会锻炼自身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3.组织保障。学校要深刻认识到校园文化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和规划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有效的组织校团委、教务处、学生处、保卫处等有关部门,完善各部门相互配合、联系密切的工作机制,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好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有序开展。(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师生个性发展1.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特色的创新、创业能力校园文化是学校健康发展的根基,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快速发展的办学优势。学校应该注重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一切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培养学生特色的创新、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不仅要有良好的硬件设备,还要广泛地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积极引进企业文化,吸纳企业核心价值观念,把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单位、就业实践基地,打造新型的特色的励志班级等,培养学生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共事,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促进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实践中发现客观规律的原理,将创新能力物化为劳动成果,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不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发挥学生的特长,为学生将来走入社会铺平道路,将来成为给社会带来利益的优秀应用型人才。2.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师生个性发展新建本科院校可以通过融合地方特色、追求特色校园文化发展,不断丰富学校内涵。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要考虑本校的具体情况,从师生的身心特点出发,结合师生的内在需要和个性特点,支持、鼓励和帮助师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尊重师生的选择,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为师生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逐步渗透到师生的思想和心灵中,积极引导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向正确的方向转变,最终实现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四)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多年来,新建本科院校深受到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特色校园文化一直没有得到开发与利用,学生也未能受到特色校园文化的熏陶。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投入较多的财力、物力,在新建的本科院校,财力方面的需求则更为突出。然而,新建的本科院校校园建设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的资金是比较匮乏的,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有的院校苦于资金的缺乏,还需要通过借贷的方式来加强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以及宿舍楼等方面的投资建设,因此,很需要政府和社会对新建本科院校投入更多的关注与扶持。[5](P10)国家不但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特别是新建教育经费的投入,还应该提供专项拨款,努力改进新建本科院校贫穷落后的面貌。教育部门应该出台更多有利于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壮大的具有建设性意义的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充分挖掘新建本科院校富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后盾,为新建本科院校以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搭建桥梁,为新建本科院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作者:钟红艳 潘能玲 单位:百色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霞娟,王守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2010(6).

[2]胡素珍.新时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思考[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3(4).

[3]吕迪.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2(7).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范文3

动;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

09(B)―0026―01

校园文化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办学水平,而且对师生的精神世界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校硬件建设达到一定标准后,如何提升办学品位,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则成为了学校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加强环境建设,营造育人氛围

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为了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学校和教师除了要加强外部自然环境建设外,还要注重人文环境的建设,应使校园处处散发出文化的醇香,以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1.及时更新校园宣传橱窗内容,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如,可在宣传橱窗内张贴具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的照片及其先进事迹的文字材料;展示学校文明创建活动的各种成果;介绍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学校近期内发生的感人事迹等。及时更新校园宣传橱窗内容,通过学生熟悉的人和事教育学生,这样做的育人效果会更为直接、更为有效。

2.美化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积极情感。如,可在教学楼楼道两侧墙面上悬挂名人字画;在教室学习园地中张贴三字经、百家姓等内容;在“图书角”、“祝福角”等地方摆放“祝福”卡片。美化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情感,并使其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开展多种活动,丰富文化底蕴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是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升学校文化品位的一条重要途径。

1.开展 “读书月”活动,提高全体师生文化素养。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应站在“为师生幸福人生奠基”的高度, 可通过开展“读书月”等活动,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丰富学校文化底蕴。如,既可通过经典诵读、读书心得交流、“我与好书同行”等专题活动,调动师生阅读的积极性,让阅读成为师生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源头活水,又可开展读书沙龙活动、读书笔记交流活动、手抄报竞赛、诗歌朗诵会、演讲会、作文大赛等,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

2.创办诗社、文学社,为师生作品发表提供平台。校园诗社、文学社的创办,不仅可为师生文学才能的展示提供平台,而且有助于彰显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引领当地文学艺术的发展。如,我校既为师生作品在校内发表提供平台,又选择、推荐一些优秀作品在《学生天地》《中学生导报》等省内外刊物上发表。这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创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校园文化的魅力。

3.办好校园文化艺术节。如,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艺术节期间,不但举行大型师生文艺会演和书画作品展,让师生同台献艺,而且还组织校园精神文明论坛活动、辩论会、灯谜晚会等。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力地宣传了学校,向外界展示了学校的发展成就,而且为师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平台,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三、彰显人文关怀,促进和谐发展

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要努力营造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要建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之上,管理制度的制定要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管理过程要体现人性化,要用先进的管理理念调动全体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领师生共同为学校的美好明天而奋斗。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范文4

[关键词]高职教育“三元一体化”校园文化有机耦合

[作者简介]李红(1966-),女,江苏徐州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职教育管理。(江苏徐州221106)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08年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需求耦合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8SJD6300048)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031-02

高职教育近十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在专业建设、实训场所建设、招生就业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一个导向,即校园文化的建设主要以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及专业技能竞赛为主要形式,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为主体。目前,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职业教育的特色,与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缺少横向联系与沟通,有闭门造车之嫌。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学生作为未来职业人应具备的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体现不了行业特色及职业特色。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一个怪圈,即学校培养的学生走向社会不能很快地和企业的环境融合,企业感到学校培养的学生和他们对相应人才的期望值差距较大。学校与行业及企业之间缺少一个纽带,即文化的融合。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经有充分的认识,但对构筑什么样的高职校园文化还是比较模糊。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相连,三者应实现真正的有机耦合。

一、“三元一体化”的高职校园文化体系

1.“三元一体化”的内涵。“三元一体化”是指校本文化、企业文化、行业文化三者的有机耦合。高校校本文化是高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学校各个层面所创造、积累并共享的,以反映师生共同的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为核心,是具有高校校园特色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的成果;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活跃的组织文化,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并且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有机结合,运用文化所固有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企业管理;行业文化是在行业管理与运营中形成的本行业中的共同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具有明显的行业所固有的特征。

2.三种文化的区别与联系。校本文化、企业文化与行业文化相互之间有着较大差异,但它们在诸多方面有着有机融合的基础:(1)强调体现“以人为本”。校企文化均以对人的关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在终极价值取向上的一致性,为校企文化有机融合提供了理论与现实依据。(2)文化在本质上都是开放的。各种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一个不断吸收其他文化的过程。(3)高职院校校本文化需要企业文化、行业文化作为支撑。高职院校是以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培养的产品是否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应当由企业说了算,企业、行业的文化因素必须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才能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所以高职院校与企业有着更为紧密的依赖关系。(4)企业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肯定受到其他文化包括高校校本文化的影响,特别是一些高科技企业和校办企业,其本身就是由高校衍生而出,深深打着校本文化的烙印。因此,校企文化之间必须相互渗透才能培养出双方都满意的产品。

3.“三元一体化”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要形成具有明

显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就必须在校本文化的基础上将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特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且与校本文化有机融合。高职校园文化中的校本文化和企业及行业文化虽然存在明显差异,但都是亚文化,有着“文化”共同属性,都是以人为中心、以人的素质提高为着眼点,都具有培养人、引导人、凝聚人、激励人、规范人的功能,都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具有系统性、隐蔽性、时代性、普遍性、差异性等特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应当是一种企业化的校园文化,即校本文化与企业文化和行业文化有机融合的文化系统。企业文化所需达到的目标是培育高效能的企业经营团队,以实现价值共守、精神共通、情感共流和命运共担。企业文化和行业文化的融入,必将给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教育资源的配置、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育教学手段、考试考核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等诸方面都要体现技术教育的特点。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要以营造学技术、练技术的学习氛围为主题,广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特性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企业文化的交融点。高职校园文化要独具一格,就应凸显高职校园文化的“职业”特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渗透企业文化,无论是校园文化理念,还是校园文化载体都需融入企业文化元素,形成一种具有企业管理和学校教育双层文化背景的高职特色校园文化。

二、“三元一体化”的高职校园文化体系的建设路径

1.校园环境与企业环境的有机对接。(1)校园标识文化必须与企业文化耦合。校园文化环境氛围如标语、公示的工作制度要充分考虑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在学习环境设置“敬业奉献、德技双馨”“求真、求实、求新、求精”这样的融入企业文化的标语,既明确了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的目的又充分体现了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思想;在实训环境设置“办法总比困难多”“质量、环境、安全一体化”“和传统的昨天告别,向规范的未来迈进”这样的与企业工作环境一致的标语,既体现了实训教学由知识的掌握到熟练操作的教学目的,又充分体现了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2)实训场所环境的设置要渗透企业职业环境因素。传统的实验、实训室的布局往往以课程为单位设置,势必造成其功能单一。而实验实训室相对独立,相互之间的衔接、交流较少,很难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组织管理等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应打破这种传统的实训环境设置模式,形成尽可能接近工作岗位实际的学习情境。根据企业生产部门的分工,将学生分为原料供应、产品设计、小样制作、工艺设计、质量检验等小组,按项目化完成教学任务,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前后道工序之间的关系,本职工作与整个产品生产的进度和质量的关系,从而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组织协调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行为举止、工作规范、安全守则、制度要求、人才管理等方面尽可能与企业相融合,养成习惯,形成规范。

2.学校精神与企业精神的有机耦合。(1)锤炼学生的就业技能以及提高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一切教学工作都以使学生获得相应职业领域能力为出发点和终结点”,而学生“相应职业领域的能力”的获得与发展,是与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以及周围环境密切相关的。通过校本文化与企业文化、行业文化的“三元一体化”的有机耦合,使学生尽快地转换角色,领会企业精神,用“职业人”的眼光看学习、看生活、看工作,从而不断地校正自身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2)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创新精神、诚信品质”等“核心素养”。学生是否形成了敬业乐学、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协作攻关、追求卓越的刻苦精神,是否具有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服务意识、纪律意识、诚信意识和人文意识是检验其职业素质是否得到提高的监测点。(3)培养学生的企业观和职业价值观。高职院校应该培养毕业生能够直接上岗,学生实训岗位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和企业精神的培育。

3.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校企文化耦合的理念。(1)培养学生具有“高质量、高标准”意识。企业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在企业文化中到处体现对质量的高要求,如“质量就是效益”“品质是企业发展的命脉”“质量放松、劳而无功”等理念的宣传,使学生养成注重细节、事事认真、杜绝失误的习惯。(2)培养学生沟通协作能力。重新构建教学活动的人际关系,创设师生及学生之间交流与协作的平台,将只是教师“教”变成师生合作,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项目分析师,学生变成一个项目的设计者、实施者,师生共同完成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只唯实”的良好学风。(3)培养学生主动工作意识。改变传统的按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在专业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和自主决策的机会。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初步了解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下达学习型工作任务,只提出工作目标及要求,而完成任务的具体过程与方式则交给学生自行设计与安排,完成任务所需的相关知识可以从学习材料或相关学习资源中获得,教师只起组织和引导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自主安排工作的能力。(4)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校本文化与企业文化相比,学生更多地充满理想和浪漫的情怀,学生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缺少真切的体验,对求真务实的企业文化理念也了解甚少。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开设各种实习、见习环节,让企业的具体经营运作模式融合在教学的某个环节中,提供学生接触企业生产实践的机会,才能使高职毕业生真正适应岗位的要求。

三、“三元一体化”的高职校园文化体系建设需注意的问题

1.校企文化有效耦合应当以校本文化为主。多元文化耦合要基于校本性,即“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目的性地进行渗透,其目的是建设兼顾企业文化内涵,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及特色的校园文化,但建设的终极目标不能用行业文化、企业文化取代校本文化而形成校园文化。将企业文化、行业文化与校本文化进行交流、借鉴和融通,在行业文化的背景下吸纳优秀企业文化的精髓,实现三者的有效耦合。要引入行业文化、企业文化,但不能过多地简单移植企业文化,完全将校园变成工厂,将学生变成工人。

2.营造具有明显职业教育特色的校本文化。(1)建设融入了职业氛围的先进的实验实训室、专业教室等。将行业中的职业规范、产品标准、良好的企业精神布置在实训场所,引进“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持久)管理模式,模拟企业环境,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2)在实践中进行文化熏陶。巧妙利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设计各教学环节,使学生将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强化学生的忠诚意识、安全意识、产品质量意识、服务意识、信誉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效益意识等。在完成整体教育教学计划后也很自然地将融入了行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要素贯穿在过程中,达到预期目标。(3)大力宣传职业信息,如周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业界的用人要求、优秀毕业生事迹等,让学生提前进入角色,缩短与社会的差距。(4)积极参加企业及行业的各种活动。立足于本校的文化基础,将企业的文化与行业的文化与专业建设及实训基地的建设有机结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赵文明.中外企业文化经典案例[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2]杨么英.浅析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J].西北医学教育,2005(3).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范文5

2010年**月27至28日,聆听了建华区教育局邀请的北京十四中学校长**专家所做的《理想学校的规划与践行》讲座,通过两个半天的学习,使自己原本似懂非懂的学校管理理论有了较为系统和理性的认识,增进了对学校的宏观管理、制度管理、程序管理、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对特色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谈一下自己两天来学习的心得体会。

搞好学校管理,提高管理质量。是一名校长最基本的工作职责。而如何去完成这项工作,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要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特别是创新能力。在当前的学校管理中,如何提高管理水平,怎样做才算是高水平的学校管理?根据自己的思考和听教育专家**校长的讲座所受的启发,同时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实施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笼统一些和细致一些都叫科学管理,但真正的科学管理应该是具体化了、细化了的目标管理和指标系统,岗位责任及总结检查,评价和必要的协调,只有做到上面所说的方面,才能充分发挥学校的人力、财力、物力、时间和空间的作用,才能够减少矛盾,避免内耗,形成真正的科学管理,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科学管理要以人为本。

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共同点的都要管理人、财、物,都要效益;不同点是学校的主要矛盾是教与学的矛盾,所要的效益是教育质量。学校的所有干部,教职工都是校长的管理对象,而又都是管理的事实者,立足与发展他们的能力作用,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着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核心。

1.严于律己,起到表率作用

校长的权威来自于自律,而不是来自于权力。新江小学创建于1936年7月,现有教职工46名,在校学生1200余名,20个教学班,是一所办学条件优良、得到社会认可的学校。但是目前,学校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发展中的一些困难。如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教师团队凝聚力不强等等。为此,开学初我向领导班子提出要求:要具有知难而进、执著追求的精神力量;要具有滴水穿石、持之以恒的精神;要具有团队合作、共同创造的精神,要具有实践反思、自我更新的精神,要构建新江小学的领导文化,用领导文化去影响教师,带动教师。同时我对自身的管理更严于教师和其它基层领导,只有这样,才能有说服力,才能起到表率作用,才能带动广大师生实现教育目标,创出最佳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2.以诚待人

尊重别人是以诚待人的重要表现。我经常和班子成员及教师谈心,互相沟通,以诚恳的态度,充分肯定他们的长处和优点,也推心置腹地实事求是的指出他们不足,他们也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向我敞开。我相信只要这样,天长地久,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实现了共勉,工作中的配合也会更加默契。

3.关心教师生活,想他们所想。

每个教师都有着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每个人都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所成就。这种事业和责任感无论对个人和学校,对孩子及家庭,还是对国家和人民都是好事。作为学校的校长就应该对他们有所了解,知道他们提供方便,心甘情愿地为他们解决困难,为他们的生活分忧,为他们在学历提高、晋级评优等提供条件。

三、学校要努力办成特色学校,形成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

1、要让自己自己成为具有现代意识,有创新精神的校长。

校长是学校之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没有特色的校长就没有特色的学校。所以,小学校长必须有现代意识、有开拓创新精神。同时,必须对特色办学有充分的高度的理论认识,同时校长要把这种认识转化成全体教师的认识,使全体教师形成特色教育思想,带领全体师生坚定不移地投入特色学校的建设。

2、要选准特色办学的突破口

学校应该根据学校实际或学校教师现有优势,选择特色办学的突破口,以提高特色办学的成功率,提高特色办学的可示范性和可推广性。对于新江小学来说,我认为可以在学校特色活动上由点及面,在坚持发展学校田径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优势,让航模、学生刮画、纸膜进一步创特色、创品牌。

3、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特色办学的目标确定后,就要制订远、中、近期各个阶段的培养计划和目标,分阶段、有序的完成奋斗目标。目标制定要科学合理,既不能过高,使教师失去了积极性,又不能过低,否则教师就会没有活力。

4、要培训一支具备特长的教师队伍

①确定新江小学教师梯队,教师制定可行的个人发展计划,学校和教师双向沟通,提出建议,达成共识,获得支持。

②加强教研活动,构建培养机制。建立学科教学协作制,通过定课研讨、专题研讨、教学沙龙等活动,解决教学困惑,相互学习交流。建立班级教育研讨制,通过班主任例会、班情日常通气会,学习现代德育中关于学生成长和班级建设的理论,研究解决班级管理中的相关问题。建立教学评估多元制,通过同行之间真情告白,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家校之间坦诚沟通等措施,不断调整办学行为。

③开设教师论坛,培养反思精神。通过我的金点子、我的创新点、我的新困惑等活动,提出前沿话题,引导教师思考与实践。

5、要有一套针对特色建设的管理制度

①学习制度。加强对教师特色办学理论教育,加强对教师特长形成培训,提出理论水平提高和特长形成的时间要求;

②工作制度。按安排的课时和布置的任务,不折不扣地完成特色创建工作中每一具体环节的工作;

③奖励制度。对学有所成,工作有所作为的教师,根据成绩和贡献大小,执行不同程度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6、要建立一套系统的评价体系

每学期应该对教师个人的工作进行全面考察评估。评估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并按一定标准值给予记分。

①在特色教育工作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实践,是否提高了特色教育理论水平,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教育思想;

②是否按学校规定的课时、内容完成工作,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③通过参加培训和自学,是否形成了适应特色教育需要的一项或多项特长;

④学生参加社会或家庭实践反馈情况如何;

⑤学生特长参与的作品见报见刊或比赛获奖的数量、等级统计;

⑥特色教育成果受到何级何部门肯定、奖励、表彰。

学校创建特色学校,当然不是孤立地只抓特长培养,学科文化知识要必须牢固。创建特色学校,有利于培养造就新一代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队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有利于提高学校和教育在社会的地位。新江小学特色教育成功,将会示范和带动其它小学积极探索自身的特色办学模式,涌现更多的特色学校,逐步形成建华区小学特色教育大格局,这样,学校教育才会更好地赢得社会、群众的重视、关心和支持。

7、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以传授人类文化知识为己任,故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建设,很多成功的学校的经验也表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在学校搞一些文化活动的问题,它对于优化学校校园环境、实现学校教书育人的目标、促进学校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书本中指出,所谓校园文化,就是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它主要通过一些隐性和显性的要素组成,包括学校历史、学校形象标志、学校建筑、内部机构设置、学校管理制度和管理行为、校风、学风、学校的活动仪式、师生关系、校园环境、学校绿化、学校办学思想、管理信念、员工的工作态度、生活方式等等。但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是学校成员的办学理念、价值观、信仰、教风和学风、人际关系等精神领域方面,但校园文化建设却不能仅仅从这些方面着手,因为影响这些方面的因素很多,决不仅仅限于精神方面。主张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理解校园文化的建设问题,即通过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三方面的工作,来构建理想的校园文化。学校物质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校园建筑、学校标识、校容校貌;学校文化制度建设主要包括机构设置、规章制度等;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校风、教风和学风,以及各种典礼和文化活动,还有学校人际关系。

对我感触最深、获益最多的是**校长所列举的美国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功案例,校园到处洋溢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思想,充分发挥了教室、墙壁的育人功能,成为了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手段。

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范文6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举全校之力,加大教育装备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校高标准、规范化建设。

    二、目标任务

    认真落实涞水县教育和体育局的工作要求,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规范学校管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装备使用效率,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通过“省检”。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我校迎“省检”准备工作,成立学校教育工作督导评估领导小组。

    组  长:王福元

    副组长:王雅璐  乔阌秩

    成  员:学校全体教师

    1.校园环境、德育活动组:

    组  长:乔阌秩  成员:王喜银  吕志娥  廖红兴

    2.法制安全、班级和学生管理组:

    组  长:宫新会  成员:各班班主任

    3.教学教研、档案组:

    组  长:王雅璐  成员:张海艳  刘桂娜  魏赛赛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调查摸底(2019年2月-4月)

    1.宣传动员。学习涞水县政府、县教育和体育局有关文件,

制定《王各庄小学迎接省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方向,明晰工作思路,把握工作重点,确定工作职责。召开迎检动员大会,深入进行宣传发动工作。

2. 调查摸底。对照督导评估标准,对学校办学条件特别是在实验

仪器、图书、音体美劳卫器材、电教器材等方面的缺口进行自查并分类汇总。同时对校园文化建设情况,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和安全隐患的排查进行自查。

    第二阶段:集中准备,落实提高(2019年5-8月)

    1.加大投入力度,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要借省督导评估之契机,多渠道筹集资金,努力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一是要加强专用教室建设:要对照评估标准,增加专用教室数量;二是按照新的配备目录摸清底数,对各科教学仪器、图书、器材等科学合理地进行配备和补充,特别是音体美器材,确保达到省定评估标准。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绿化美化校园:粉刷墙面,栽种、修剪花草。二是墙面文化,包括墙面文化、宣传橱窗、学习园地等。三是进一步完善学生社团和活动机制,推进广播站工作,完善哗啦圈、书法、音乐和计算机社团。四是网络校园建设,推动教师博客和学校博客圈建设。五是班级文化建设,丰富班级文化内涵。

    3.推进素质教育,抓好教学教研。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二是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向纵深发展。三是提高专用教室的利用率,加强对专用教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科学规范教师目标考核机制。五是抓好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实践能力和校本课程等方面工作。六是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4.加强德育、学生养成教育、班级管理工作。一是强化德育的地位,落实德育基地、场所建设,开展德育活动和德育工作交流。二是完善学生养成教育机制和措施,注重过程性、形成性教育,形成良好的校风。三是规范班级管理,有制度,有措施,规范学生评价机制。四是搞好校园卫生。

    5.搞好法制安全综合治理工作。一是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二是强化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三是搞好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排除安全隐患。

    6.做好档案资料整理工作。学校要加强档案管理,将过去的工作痕迹、工作成果、工作资料及时分门别类的汇总整理,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

    第三阶段:自查、交流完善(2019年9月-10月)

    1.完成各种文字材料、数字报表、档案资料的汇总整理。高标准完成自查报告、学校简介、2016年以来的档案整理等工作。

    廖红兴:汇总各处室工作计划、总结等常规管理材料;学校简介等方面资料。

    宫新会:负责学校各项制度汇总、学校法制教育、安全等方面资料。

    王雅璐:负责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安排、总结、学校发展规划等;负责汇总素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档案;校本教研、校本课程开发资料;体育卫生档案;艺术教育档案;综合实践魏赛赛;学籍档案、档案室建设;各专用教室管理档案、使用记录等。

    乔阌秩:负责德育、学生养成教育、班级管理、学生管理、校园卫生、校园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档案。同时负责教育经费预算、报表、基建、购置、校务公开、公物维护及校园建设等方面档案。

    2.交流提高。组织各处室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到其它学校参观学习,邀请教育和体育局各相关科室到学校指导工作,通过交流学习,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

    3.模拟督导评估。迎接教育和体育局的模拟督导评估,根据评估意见,召开主要负责人工作调度会,按梳理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立即整改,切实将工作做细、做实、做好,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四阶段:接受评估(2019年11月)

    全面做好“迎检”各项准备工作,迎接省教育工作督导评估验收。

    五、工作措施

    1.统一思想,高度重视迎省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工作,全体动员,全力以赴。学校成立迎接省教育督导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迎检工作,校长是第一责任人。

    2.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学校将充分利用黑板报、标语口号、广播站等形式,对教育工作的意义、任务、目标和要求进行广泛的宣传,从而动员和依靠社会的力量来关心和支持我校的发展。

    3.切实落实目标责任制,在学校制订的此迎省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的要求下,明确目标,强化责任。全体教师要树立全局观念,把“迎检”作为促进教育教学的手段。

    4.大力推进学校管理工作。一是加强校园环境的整治,二是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三是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四是巩固和提高“四率”指标,五是抓好教学教研工作,六是搞好校园文化,七是认真准备档案资料。

    5.开展督导自查,为使迎检工作按时按目标完成,领导小组将进行过程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切实做到以本次评估工作为契机,全面提升我校管理水平。

    迎接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工作是是我校今年的中心工作。全体教师的所有工作都将围绕迎检,为迎检服务,努力在环境建设、文化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科研教改等方面做到全面详实,并注重突出我校特点,体现优势项目,为全县在迎检中得到高分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