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壁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技术性贸易壁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范文1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本情况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涵义和特征。技术性贸易壁垒简称TBT,主要是指货物进口国家所制定的那些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技术法规、标准以及检验商品的合格评定程序所形成的贸易障碍,即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检疫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繁琐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这种壁垒通常有以下三个特征:(1)广泛性:从产品到生产过程,这种壁垒无处不在;(2)形式上的合法性:贸易壁垒大多以国内国际公开立法的形式存在,要求进口商强制遵守,这样外国厂商被合法的排除在外;(3)保护方式的隐蔽性:发达国家设置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以高科技手段进行检验,使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难以适应。

(二)WTO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规定。《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包括序言,技术法规和标准,符合技术法规和标准的规定,认证制度,资料和协助,机构、磋商和争端解决,最后条款7部分15个条款及3个附件9附件主要是界定协议有关的概念和规定及处理争端的组织,其主要内容为:

(1)国民待遇。一方在技术法规和标准方面,应给予来自任一成员方领土的产品的优惠待遇不得低于本国生产的相似产品的优惠待遇,即要遵循国民待遇原则。

(2)适用广泛。各成员必须保证技术法规的制定、批准或实施在目的或效果上均不会对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

(3)透明度。当成员制定与国际标准不一致的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且此合格评定程序可能对其他成员的贸易有重大影响时,要求成员向WTO秘书处通报。

(4)优先国际标准原则。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制定要以国际标准为基础,但各成员有权确立其认为合适的保护水平,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证这些保护水平的实现。

(5)特殊优惠。对发展中国家成员方要予以特殊优惠考虑,优惠主要包括:允许他们不以国际标准作为本成员方的技术法规及技术标准的基础;成员方要保证他们的技术规则及技术标准不对发展中国家成员方构成不必要的壁垒;对发展中国家成员方提供技术援助;豁免发展中国家成员方的部分义务。

(6)管理机构及争端解决。成立工作组、咨询组及贸易技术壁垒委员会来执行某些协议赋予的义务。有关争端的解决应该根据《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进行。

总体上,可以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的核心内容可以总结为两条:第一,各成员要保证其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制定、批准和实施不给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第二,各成员要保证其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透明度。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

TBT成为阻碍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主要非关税壁垒。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已成为国外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对象之一,针对中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不断增加,并成为阻碍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主要非关税壁垒。拿我国的机电产品来说,机电产品作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受到发达国家在噪音污染、电磁污染、节能性、兼容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技术限制。

TBT成为阻碍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主要非关税壁垒的原因在于:

(1)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的迅速提高威胁了发达国家在竞争中的支配地位,因此他们不断加大对我国实施TBT的力度和密度,以达到限制我国出口,保护其国内市场和产业的目的。

(2)我国产品的相对弱质性。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国内国外两方面的原因,我国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几乎割断了与外界的经济联系。使我国产品质量平均落后于发达国家10到20年。随着全球质量水平的和档次的不断更新,国际标准的不断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否则将难以在国际市场取得竞争优势地位。

(3)对TBT认识和管理不够。我国出口企业大多没有认识到TBT的重要性,对产品质量没用清醒地认识,不注重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一味的强调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的优势。这不利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

(4)长期游离于多边贸易体制之外。国际贸易已广泛地将标准化作为贸易成交的依据,而我国在这方面处于很大的劣势。

三、我国如何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打破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了促进中国外贸出口的发展,我们应在研究借鉴有关国家突破技术壁垒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相应的措施打破国外的歧视性技术性贸易壁垒。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建设,掌握国际技术标准。一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外交涉和磋商;二是开展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国际组织的资助;三是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四是提高行业、企业的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五是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发挥各进出口商会、行业协会、消费者团体等中介服务组织和专家学者的作用,密切联系企业,及时通报国外技术壁垒的动态。

2、建立和完善中国防范性技术贸易壁垒措施。中国产品出口在遭受国外技术壁垒的同时,国内由于技术性保护措施尚不完善,一些外国产品大量进口,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冲击国内产业和市场,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性贸易壁垒范文2

技术性贸易壁垒(TBT),是指一国或地区在对进口商品进行管理时,强制性或非强制性地规定某些技术上的标准以及效应的认证和检验制度,从而起到限制进口作用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TBT是政府主导的调控和规范市场的手段,可以用于解决由于市场外部效应带来的诸如保护环境与资源、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国家安全、防止欺诈之类的问题,对本国市场实施保护,维护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

技术性贸易壁垒相对于其他非关税壁垒来说。更隐藏,更灵活,且种类繁多,不易对付。其主要特点可归纳为如下:

(1)貌似合理性。它以公开的立法加以规定和实施,具有名义上的合法性。

(2)灵活多样性。制定技术性贸易壁垒,手续比较简便,伸缩性较大,可以针对进口商品随时灵活改变标准水平,或增加标准或技术种类。

(3)伪装隐蔽性。技术性贸易壁垒在看似公平的标准和法规中,渗入了国与国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和一些人为因素,这些隐蔽性差异正成为一些国家限制外国商品流入国内市场的借口。

(4)针对性。某些技术性规章和标准经过精心设计和研究,可以专门用来对某些国家的产品设置障碍。

(5)坚固有效性。科技水平相对不高的发展中国家的商品通常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标准和技术法规的要求而无法向重则向国家出口,故TBT被突破。

(6)广泛性。TBT的表现形式涉及公约、法律、标准、要求、制度等各个方面,极具广泛性,其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7)复杂性。TBT因涉及的技术和适用范围的广泛性,因而远比配额、许可证、出口限制和外汇管制复杂。

(8)利弊双重性。TBT对进口国和出口国都有利有弊。

2国外对我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及现状

多:欧盟的技术标准有10万多个。德国仅工业标准就有15万种,日本1994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148个工业标准和397个农产品标准。

繁: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质量认证、绿色壁垒……以认证为例,仅美国就有55种认证体系。产品安全认证体系UL、军用MIL,电磁兼容、FCC等诸多认证机构为外来产品设置了层层障碍。

细:西方国家对质量指标的要求往往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出口企业哪怕是在检测设备上差一点,就会因细小的差别而遭受重创。

严:FDA每月会因各种技术原因扣留3500批各国进口产品,2002年美国又出台规定,所有供应商必须进行IS09000认证,否则拒绝进入美国市场。

3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

3.1政府的战略

3.1.1重视技术引进,提高我国科技水平

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是发展中国家面临发达国家技术壁垒的主要原因,发展中国家只有提高本国的技术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才能真正的跨越所面临的技术壁垒,而提高一国科技水平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增强本国在科技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以提高科技水平,即通过与发达国家的贸易来获得技术的溢出效应。为此,政府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①增大教育经费、科研经费的投入,培养大批基础科研和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我国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

②通过减免所得税,工业产品税,免除科研设备和技术进口关税等手段鼓励企业加大对技术研究开发的投资。

③加快企业结构调整,实现贸易结构升级。

3.1.2通过协调与国际互认跨越技术贸易壁垒

所谓协调是指以统一的形式标准化技术标准或法规,分为谈判协调与权威两种形式。谈判协调是指各国通过谈判形成一套共同的纪律来实现协调。权威协调是各国采用了一个权威的技术规范。

3.1.3建立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信息服务体系

我国大部分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是因为信息不畅造成的。我国应建立专门的TBT咨询中心,定期搜集、整理、国外TBT的最新动态,密切关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对于贸易对象国的一些技术性限制措施的动态加以密切跟踪,向我国进出口企业提供详尽的技术壁垒咨询服务。

3.1.4积极适用WTO的有关规定

对于一些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实行双重技术标准或明显歧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依据WTO的规定运用法律手段寻求公正合理的解决;另外,可依据WTO的有关规定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技术法规体系和贸易救济体系。

3.2企业的战略:

3.2.1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努力提高技术水平

要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障碍,其根本是要在技术水平上达到一定要求。因此我国外经贸企业要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优化贸易商品结构。

3.2.2健全和完善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

就国际市场竞争而言,标准化的作用就是能够“赢得市场竞争”。企业标准化工作应做到:制定能确切反映市场需求,令客户满意的产品标准;建立起以产品标准为核心的有效的标准体系;运用多种标准化形式支持产品开发。

技术性贸易壁垒范文3

一 、TBT层出不穷

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增长在更大程度上依靠世界贸易的发展。因此,贸易保护成为各国保护国家经济利益,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经济增长的最现实、直接、有效的手段,贸易保护逐步呈现高级化趋势。贸易保护从关税壁垒发展到启用WTO框架下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再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高级化阶段;贸易壁垒形式从直接到隐蔽,从简单到复杂。在这些转变过程中,技术进步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称谓层出不穷,但都离不开技术这个关键要素,无论称呼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地区经济主义保护、劳动力价格均等化、环境优先贸易等都比传统的贸易壁垒突出了技术内涵,使得技术性贸易壁垒形式层出不穷。随着技术进步,技术性贸易壁垒称为国际贸易壁垒的主体:

通过法规排斥国外产品:1986年加拿大按其《危险产品法》对我国的一批陶瓷以铅含量超标为由在海关没收;1994年德国禁止进口我国含偶氮染纺织品;1995年美国对我国食品营养标签不符美国食品营养标签法实行“自动扣留”制度;1998年美国农业部出台法令要求我国出口美国商品的木质包装物和木质辅垫物必须由中国海关出具证明其在进入美国前已经经过热处理、熏处理或防腐处理;1999年欧盟禁止销售供三岁以下儿童使用的能够放入嘴中的含聚氯乙烯的软塑料儿童玩具和儿童用品。

通过技术标准排斥国外产品:如德国对毛料服装含毛率规定为95%,禁止了法国规定的含毛率85%的毛料服装进入德国;由于染色技术不同,法国针对英国糖果普遍采用红霉染色剂,规定禁止进口含红霉素的糖果;美国对我国汽车、坦克、飞机等玩具以棱角锋利易对儿童造成伤害等设计不符标注禁止输美。

通过形形的标准认证制度排斥国外产品:如美国的美国食物与药品管理局(FDA)、保险商实验室联合公司(UL)、美国石油协会(API)、电磁兼容FCC认证等;欧盟的国际环保纺织品(OEKO-TexStandard100)标准、欧盟低电压认证标IEC、ROHS环保认证、CE-EMC和CE-LVD认证等;国际已经通行标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OHSAS18000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SA8000最低劳工权利标准、ISO14000系列环境标准等严格认证制度。

二、TBT设立原则及TBT特性

国际上设立的TBT具有如下特性:

技术性:每一个TBT都以标准形式出现,不论是物质成分含量还是环境保护,都以标准出现,只有达到标准的商品才能准入,凭借标准规定了商品的生产技术和检测技术。一般说来,制定的标准比较苛刻,如果想获得出口到对方必须通过它评估合格认证或入关的标准检测,直接导致企业的成本费用激增甚至是最终禁止进入。如美、日、西欧之间进行的汽车贸易壁垒之争,他们分别针对对方产品特性,设置汽车尾气排放量标准排斥对方。

递进性:TBT中标准具有动态性,当拥有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时,提高原商品的进入标准,起到市场进入壁垒,或者单纯地为了保护国内商品的目的,人为地提高标准阻止他国商品的进入。如,欧盟在实施偶氮染料禁令前,欧盟内部已经开发出替代品,从而使他们的印染标准比以前的更加先进。再如,从2001年7月开始,欧盟对进口茶叶做出新规定,部分产品农药的最高允许残留量仅为原先标准的1/100-1/200(事实上按原来标准生产出的茶叶已经对人体没危害)。

和谐性:根据普遍接受原则,设立的TBT标榜人与自然和为了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等人与自然和谐的理由,使之具有国际普遍可接受性。如,欧盟禁止进口加拿大的皮革制品,因为加拿大猎人使用的捕猎器捕获了大量的野生动物;20世纪90年代开始,欧洲国家严禁进口含氟利昂冰箱。

对外性:TBT一致具有对外性,这是贯彻贸易壁垒的本质的表现,而不管设立国自己对标准的执行情况,使得一般的TBT具有争议性,增加国际贸易的摩擦。如“金枪鱼贸易案”:1988年,美国根据新修改的《海洋哺乳动物法案》宣布禁止进口墨西哥金枪鱼,其理由是美国认为在东太平洋海域,海豚处于濒危状态,应停止在该地带用大型鱼网进行的捕鱼活动,因为这些大型鱼网在捕捞金枪鱼的同时捕捞了海豚(但是多年来美国船队捕杀的海豚远多于墨西哥)。再如,日本规定菠菜中毒死蜱最高残留量为0.01ppm ,而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制定了类似的严格标准,国际食品法典和美国也未制定该标准,欧盟规定的限量也只为0.05ppm。

三、TBT设立的原则

TBT的设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集团)的主动行为。以贸易保护为目的,根据拥有的技术优势,以标准的形式,人为地设置他国商品或服务进入本国或地区的市场准入障碍。

所以,国际上TBT设立都将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贸易保护原则:这是设立国设立TBT的首要原则,通过设立的TBT能够阻止外国商品或国内商品替代品进入国内,使国内产品免于竞争或减少冲击。如,2006年5月起,日本在正式施行的《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最终草案》中明确设定了进口食品、农产品中可能出现的734种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近5万个暂定标准,而目前全球约有700种农药中,即便是拥有先进设备和检测人员的日本横滨进口食品检疫检查中心也只有检测其中200种农药的能力,可见其设立的TBT目的显而易见是阻止国外商品的进入,而且其主要是针对中国出口日本的农产品。

技术先进原则:TBT的设立国一般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创新成果,形成先进标准,使得自己产品能够顺利进入国际,占领世界市场份额,并成为他国商品进入难以逾越的门槛和障碍。如,美国拒绝进口委内瑞拉的汽油,就以它们的含铅量超过了美国生产的汽油标准规定。

普遍性原则:设立的标准具有普遍可接受性,现在世界各国动植物流行病(如口蹄疫、疯牛病、小麦的矮星黑穗病、玉米细菌性枯萎病等)时有爆发,再加上转基因产品(GMO)的安全性仍无法科学测定,同时,现代能源和环境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两大障碍。当标准是为了人的健康、安全,动植物防疫,保护生态环境,是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那么推出的TBT就具有其他国家的不可抗拒性,使得设立的标准具有“强制性”,是一种具有较强隐蔽性的强制标准,即使在国际贸易摩擦进入仲裁时也把握了主动权。

针对性原则:设立的标准具有针对性,达到排斥国外产品目的。如,日本1990年研制出1125行、每秒60帧MUSE制式的高清晰度电视(HDTV)技术(必需通过卫星转播)。随后欧盟研制出1250行、每秒50帧HD-MAC的HDTV技术(附带转换器),通过规定欧盟卫星不得转播非MAC制式电视节目和大屏幕电视机必须配置转换器,把日本的成熟HDTV技术排斥在欧盟市场之外。后来美国研制出数字压缩技术解决TV设施传送和传播问题的HDTV技术,规定美国的HDTV既能用卫星又能用现有地方广播电视设施播送,并且能够与美国的普通电视机和电视节目兼容,一举将日本和欧盟的HDTV技术排斥在美国市场之外。

四、应对TBT对策

我国现在在一些重要领域技术生产能力还非常低。据资料显示,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关键技术领域,西方发达国家所拥有的专利数量,大约占全球专利总量的90%左右,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仅拥有10%左右。

我国现在企业采用的技术标准水平低:我国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少,企业采用的技术标准约有70%-80%低于国际和国外现行标准,出口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的企业只有38.5%;在技术标准制定方面,可以说我国是刚刚起步,从最近行业协会出台的标准:汤圆标准和馒头标准,说明我们对标准的理解来说是肤浅的。

虽然据最新报道,我国国际发表的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二,但仍然没有改变我国基础研究薄弱,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企业参与知识生产,技术创新能力低的现象。在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政策局委托的“我国青年科研人员从事既相互研究状况的调查”中也得出这样结论:队伍缩减,人心不稳,科研环境不利。像“上海交通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不足10%”,据他们估计我国高校科研转化率普遍不超过10%。我们存在标准水平低覆盖面窄,参与国际标准工作的能力低,标准化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以及产业技术基础薄弱。

所以,根据TBT的设立原则、TBT的特性以及我国技术生产与标准生产的现状,应对TBT的根本问题是解决技术问题,具体对策建议如下:

在企业层面: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要肩负起振兴我国生产技术标准的重任。首先,积极与世界并轨,保证出口产品具备“国际护照”。其次,积极参与生产与检验等标准的生产创造,在国内推行我国特点的技术标准,再争取将其转变为国际标准或国际标准部分。

在国家层面:成立全国基础理论研究中心。通过技术知识的创造,为我国制定自己的标准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可以检验国际标准的科学性、可行性,为我们的生产制造和检测提供技术保证和理论支持。

在全国基础理论研究中心领导下,委托不同高校分别承担不同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参与生产标准的制定以及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工作。

成立全国标准推广委员会,借鉴美国OTL(美国技术授权办公室)经验模式,将基础理论研究结合生产制造形成生产标准,并推广该技术标准。

在全国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成立信息传播平台,为企业和研究工作者提供标准和基础理论的信息服务,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和实践工作,加强技术标准的生产互动性。

参考文献:

[1]曹艳梅、周纯洁,技术标准壁垒发展的新趋势――标准与知识产权相结合,[J].“大众标准化”2007(11).

[2]目前国际贸易摩擦日趋激烈化,中国贸易救济网,2007.01

[3]杨树明,辩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DB/OL],eie06.student.gdcc.省略 ,2007.5.

[4]贸易技术壁垒案例介绍,上海科教兴农网,[DB/OL],2003.7.29.

[5]“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DB/OL], 省略,2001.12.

[6]2005:中国出口遭遇阻击,[DB/OL],省略,2007.5.

[7]朱瑞娟,高等院校科研成果转化不能只盯着10% ,[DB/OL],省略2006-08-09.

技术性贸易壁垒范文4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背景及现状

所谓技术贸易壁垒,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或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或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性措施,这些措施成为其他国家商品自由进入该国的障碍。

关税壁垒曾是国际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已成为国际趋势。关税壁垒虽有保护本国幼稚产业的作用,但也会招致关税报复,阻碍贸易发展。长期高关税也不利于提高幼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纷纷寻找隐蔽性更强、透明度更低、更不易监督和预测的保护性措施。因此,技术性贸易壁垒应运而生,成为阻止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有效手段,关税壁垒逐步为非关税壁垒所替代。非关税壁垒中,配额、许可证等贸易壁垒形式正逐步为贸易技术壁垒(TBT)所替代。贸易技术壁垒逐渐成为贸易自由化条件下国际贸易壁垒的主体。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1、技术标准与法规。技术标准是指经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执行的、供通用或重复使用的产品或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有关专门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也是标准的组成部分;2、合格评定程序。合格评定程序一般由认证、认可和相互承认组成,影响较大的是第三方认证。认证是指由授权机构出具的证明,一般由第三方对某一事物、行为或活动的本质或特征,经当事人提出的文件或实物审核后给予的证明,这通常被称为“第三方认证”;3、包装和标签要求。主要有:以立法的形式规定禁止使用某些包装材料,如含有铅、汞和镉等成分的包装材料,没有达到特定的再循环比例的包装材料,不能再利用的容器等;4、产品检疫、检验制度。基于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确保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了严格的产品检疫、检验制度;5、信息技术壁垒。这里主要是指由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不发达国家在出口时因信息基础设施落后、信息技术水平低、企业信息化程度低,在电子商务时代处于明显劣势,导致信息不透明、信息传递途径不畅通等产生的壁垒;6、绿色技术壁垒。绿色技术壁垒是指那些为了保护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为避免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遭到灾难性的危害,国际社会签订了一系列国际公约。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及原因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首先,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面广,从传统产品到高技术产品都不同程度受到影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90亿美元的出口机电产品受到有关《臭氧层保护国际公约》的限制而被禁止生产和销售,还有8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绿色标志制度的影响、24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达不到发达国家环保包装要求而受到间接影响。农产品以及纺织业产品也由于技术性壁垒形势不容乐观;其次,技术壁垒的影响呈现纵深发展趋势,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除产品本身技术壁垒外,产品的整个生产加工过程及产品包装和标签等也受到严格限制,它不仅对产品的最终形式有技术性要求,而且对产品的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也提出了技术要求。繁琐、苛刻的认证、认可制度与检验程序造成检验时间的延长也往往使商品丧失最佳的销售时机,严重影响了商品竞争力。

(二)原因分析。首先,我国总体科技水平不高,产品标准与国际上许多国家相差甚远,这是我国屡遭TBT限制的根本原因。据估算,我国产品质量平均水平大致比发达国家落后10~20年,主要体现在出口商品结构上,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仍占主导地位,而附加值较高的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则占次要地位;其次,我国出口产品方向过于集中于美、日、欧,而这些地区的TBT措施相当复杂苛刻,这也是我国屡遭TBT限制的重要原因。美、日、欧的经济和科技水平都较高,而欧盟国家是最先研究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家,其成员国也是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最严格的国家,尤其在有关汽车、电机、机械和制药产业更为明显。并且,美、日、欧这些经济实体不同重点、不同程度地对进口商品实施严格、苛刻复杂的技术限制;最后,我国对TBT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世界贸易组织《TBT协议》的内容不够完善,这也是我国遭受TBT打击的一个原因。

四、我国贸易突破技术性壁垒的措施

技术性贸易壁垒范文5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法规和标准;国际贸易;影响;对策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BarriersToTrade,简称TBT),主要是指货物进口国家所制定的强制性的和非强制性的技术法规、标准以及检验商品的合格性评定程序所形成的贸易障碍。即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检疫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繁琐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要求,以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由技术法规与标准、质量认证制度、标签和包装要求,商品检疫和检验规定、环境壁垒和信息技术壁垒等六个体系构成。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并不是一开始就以贸易障碍的形式出现的TBT,和多数的非关税壁垒措施一样,是打着促进贸易的旗号而实际起着阻碍贸易的作用。TBT大都是为了保护本国消费者的利益而被各国提出并采用的,并曾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做过一定的贡献。在国际贸易中规定产品应达到一定的标准,这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保护产品的使用和消费过程的安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正是由于技术壁垒的出现,使得技术法规和标准在国际贸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对国际贸易商品质量也有了健全的评估体系,这极大的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但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机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TBT还是以贸易障碍的面目出现,使原本有利于国际贸易发展的技术,变成了阻碍国际贸易正常进行的手段。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由于知识产权的强力推行及先进标准的采用,使世界资源配置及要素流动更集中的向少数掌握先进开发技术与制造技术的国家和大公司转移。而其他国家在缺乏技术开发能力的条件下,只能跟在其后亦步亦趋。TBT已成为影响21世纪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也会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未来深入谈判的重要内容。

实际上,TBT的最大受益者仍然是发达国家。因为他们在经济技术方面的优势,他们的技术专利、技术产品、版权等得以优先保护,取得了垄断利润;作为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方,也因挡住了其他国家同类产品对市场的进入而获得垄断利润。TBT的受害者则是发展中国家。技术壁垒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这不仅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不发达、运输、通讯工具比较落后,更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水平落后。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繁多,技术要求也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而且他们就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制定了名目繁多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从而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进入本国市场。TBT不仅影响发展中国家商品的出口,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引进尖端技术和设备,以缩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最终使得TBT减少。但是这种新贸易保护主义手段的受害者不仅是发展中国家,也给发达国家自身造成了某些负面影响。实行TBT并不能使发达国家完全达到保护本国衰落工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同时,由于实行TBT导致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条件的不断恶化又反过来影响发达国家对这些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增长,也不利于发达国家对这些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本输出和技术转让,而且也会导致本国被保护商品的市场价格上涨,从而影响了国内消费者的利益。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进口贸易的影响

国际贸易中的TBT形式多样,涉及面广,影响着各国经济政策的决定,因而也就直接或间接的制约着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地理方向,引起不同国家间、集团间的贸易摩擦和冲突。

TBT对进口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它对进口国有关产业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发达国家对许多制成品规定了极为严格繁琐的技术标准,进口货物必须符合这些标准才能进口,其中有些规定往往是针对某些国家的,根据保护本国工业的意愿,这些技术标准不仅在条文本身上限制了外国产品的进口,而且在实施过程中也为外国产品的销售设置了重重障碍。二是会拉大进口国与出口国的之间的价格差距。三是TBT利用技术、经济、PPM标准及行政和司法部门这四类限制对进口商品产生影响。通过技术条文本身的限制规定直接限制进口的技术限制是贸易技术壁垒的主要形式。

二、应如何应对贸易壁垒的屏障

技术性贸易壁垒范文6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 食品贸易 应对策略

进入21世纪,各国对食品质量、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强,各国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完善,各国在食品进口准入条件方面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对食品进口标准到对食品进行检验、检疫的程序都变得更加严格苛刻,使得我国在食品的对外贸易上面临着要求更高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其贸易环境也相对恶化。因此,如何解决技术性贸易壁垒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将成为我国食品对外贸易首要问题。

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起源和特点

1.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起源技术性贸易壁垒即TBT,它是非关税型贸易壁垒中用以保护人、兽的安全以及公共性与环境等因素的一种重要手段,由政府颁布相应的法规,制定一定的技术标准、限制条件来达到限制进口、阻止市场准入及市场开放,从而实现本国相关产业得到更好保护和发展的目的。而《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即《TBT协议》是从1980年1月!日起经关贸总协定的批准实施的。该协议的实施虽然很好的消除了贸易组织的会员国间的关税性壁垒,但其苛刻复杂的技术性要求,也同时为贸易的发展设置了新的屏障。

1.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

1.2.1 技术标准严格

技术标准是由相关机构给出的特定具有法律法规特性的文件,是公认的,可供共同及反复的文件。它的实施应用虽然可以使商品的生产得到规范,使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得到保证,使技术功效及适用性能够满足相应的水平,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导致了贸易壁垒的产生。世界上各国在历史渊源上有差异,在经济和科技等的发展上速度不一,因此对技术标准的制定及实施情况也会不同,这样就阻止了有些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1.2.2 卫生检疫规定苛刻

随着现在各国对发展壮大的要求,各国间的贸易战也愈演愈烈。卫生检疫规定的制定及实施则更多的被用于对产品的进口上,需要被检验的商品也越来越多,检验的标准也越来越严格。很多发达国家都加大了对我国的机电设备、化工产品、陶瓷制品、矿产品及食品等的检验及限制,使这些产品的对外贸易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1.2.3 商品包装及标签规定的复杂化很多国家通过在有关标签、标识的立法上为进口设置了障碍。如在美国FDA对进口食品标签进行了要求,在标签上不仅要标明食品成分构成,还要对食品各功能的成分及所产生的热值进行详尽的说明,甚至对其字体及线条都要有要求。这些规定无疑加大了我国对外贸易的难度,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贸易壁垒。

2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食品对外贸易的影响

我国食品的对外贸易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是巨大的,对某些食品或某些企业而言甚至灾难性的。其对我国食品的对外贸易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限制了我国食品对外贸易的规模

某些发达国家以立法的形式,在对食品的生产、处理及包装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技术标准规定,来达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保护本国企业的目的,完成了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首先它从技术标准上对我国食品的出口进行了限制。其苛刻的技术标准使得我国那些原本已合格的食品不能通过检验,进而失去出口的可能。其次,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实施无疑增加了我国食品对外贸易的成本,使得我国食品不再占据价格优势,对我国食品出口规模进行了限制。

2.2 阻碍了我国食品品牌的建立

品牌的建立对商品价格的提高,对商品销量的扩大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具有国别品牌的创立更会使得该国的商品成为某种商品的代表。目前我国的食品虽然一直获得“物美价廉”的好评。但在品牌的创立上仍然困难重重,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归其原因,都是因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存在。严格而又苛刻的技术标准、繁琐复杂的评定程序都极大的增加了我国食品出口的成本,增加了其入关的时间,而一旦查出与进口国的技术标准不符合时,该食品甚至是“中国食品”都会成为问题食品,使拥有中国这一品牌的产品都会受到影响。

2.3 引起贸易摩擦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会使我国食品的对外贸易规模减小,甚至是无法进行出口。技术性贸易的歧视很容易使我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发生贸易摩擦。摩擦的产生的根源还在于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的隐蔽、歧视等的不合理性,这种不合理性与WTO倡导的公正、自由、平等的原则相悖。

3 我国食品对外贸易中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

很多发达国家采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食品的对外贸易,对于我国某些食品品种、食品企业甚至是民族食品品牌的创立都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为了确保我国食品对外贸易的顺利进行,也为了提高我国食品在世界食品行业的竞争,我们要在国内食品生产方面做出改进。

3.1 完善技术标准

一直以来,我国食品领域所采用的技术检验标准较国际标准普遍低下,这就使得我国食品在进行对外贸易时遭遇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可能性加大,在我国食品安全上只有《食品卫生法》,却没有《食品安全法》,即使是《食品卫生法》其标准也低下,覆盖面狭窄。使得很多有害食品蒙混过关,无论是对国内销售还是出口都存在安全隐患。

此外,随经济的发展,很多技术标准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受以往经济技术的发展水平限制,我国大部分技术的国家标准都低于国际标准,这便为某些商品的对外贸易增添了一定的障碍,甚至会引起贸易摩擦。因此,随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技术上的不断创新、进步,随一些国家技术标准的提高,我国也要对其技术标准进行完善,为产品的对外贸易提供便利。

3.2 加大国内监管力度

食品品质与安全不只关系人的健康与安全,而且会对我国食品在国际上的信誉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国内的食品行业要加大对其的监管力度,对其进行监督和检验检疫是势在必行的。首先,对加工生产原料要进行一定的合格评定,把好原材料和生产源头的关。其次,要对生产中间环节予以高度重视,确保做到无污染及无添加剂,保证食品安全,提高食品质量。最后,加强对成品的卫生检疫,在出口方面,尤其要加强其检疫检验力度,避免有漏网之鱼。这种监管不但要加强对成品的监管,而且也要做好对食品加工生产的原料及其生产中间环节的监管。要做好对“源头、中间、成品”一条龙的监管,切实保证我国食品对外贸易的品质与安全。

3.3 加大技术投入、加强食品深度加工、增强综合竞争力

对我国食品对外贸易的现状进行分析,显示其最大的竞争优势是价格优势,但这恰恰也是我国食品对外贸易的出现量增而价跌的罪魁祸首。这种浅加工和低技术的食品生产方式虽使价格优势得到了确保,却使产品综合竞争力降低,以至于难以通过发达国家进行的技术性贸易检查。通过加大高新技术的投入、对食品实施深度加工的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使食品的销售品种得到增加、食品的附加价值得到提高、新的销售领域得到开拓、食品综合竞争力得到提高。技术投入的加大及深度的加工的实施虽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产品的成本,使其丧失价格优势,但却能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因长期低价出口而遭受的具有歧视性的技术贸易壁垒。

3.4 针对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采取应对措施

尽管国外很多进口标准与检验程序非常苛刻,但为了对外贸易的进行,也为了使贸易摩擦得到避免,我国食品的出口要得以完善。为了能够通过国外技术检验,通过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研究而使我国产品能够通过国外的技术检验显得非常有必要。要做到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要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是要做到“知己知彼”,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实施全方位了解与分析,并找出我国产品所存在的问题。其次是要做到“有的放矢”,认真研究我国产品可能受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并给出相应的对策,最后,要做到“随机应变“,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壁垒而实施不同的应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