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和平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世界和平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世界和平年

世界和平年范文1

一、基本情况

全单位共有在册事业单位人员36人,应参加考核36人,实际参加考核36人,其中:优秀5人,合格29人,不合格0人,不定等次2人。

优秀人员名单:**********

不定等次人员名单:*********(以上两人为2018年“人才引进”人员)

二、主要做法

1.成立了2018年考核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区人事局年度考核通知文件精神,及时成立了由单位负责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一定比例群众代表组成的2017年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区征收办的考核工作。考核领导小组成员为:********。考核领导小组组长为:******。

2.明确责任,落实到人。为加强我单位2018年度考核工作的监督指导,我单位指定***\***负责此项工作,主要负责年度考核工作的政策指导和监督,处理考核工作中的协调工作和材料上报、整理、归档等日常事务。对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考核领导小组汇报,由考核领导小组研究后提出处理意见。

3.严格把关、规范程序。为使考核工作客观公正、民主公平,要求严格按照考核办法和程序进行考核。我办召开干部大会,传达2018考核事项,并发放民主评议表及2018年优秀干部推荐表,按照评议推荐结果确定考核等次。

4.严格控制优秀比例。依照区人社局统一安排确定我单位优秀人员比例。

区征收办2018年度考核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流程合理、规范,考核结果严格要求及时上报至区人社局备案。

世界和平年范文2

关键词:实践教学;建筑设计;专题设计;导师制;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642.0;TU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4007404

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和创新意识薄弱是当今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本科教学中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及学研产相结合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建筑学专业教育尤其强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筑设计教学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实践教学环节与建筑设计课程的紧密结合,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教学与科研工作、生产实践相结合,可以将研究课题、工程实践引入本科教学之中,营造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使设计教学面向学科前沿发展,契合工程实践的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研究意识与实践创新能力。

一、高年级建筑设计教学面临的问题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实行“专业基本能力培养”阶段与 “专业拓展与深化”阶段两个阶段的教学体系,前阶段为建筑学、城乡规划及风景园林三个专业的学科通识课程,重点在设计方法、基本技能和专业表达能力的培养;后阶段不同专业根据各自专业特点,通过多元化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实现专业深化和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发展空间。在完成前3年的建筑设计课程学习后,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高年级设计教学需要强化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实践性教学内容如何有机融入设计教学值得重视。

专业知识的深化发展,需要实践教学的支撑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在现有教学体系中,建筑学专业高年级固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建筑专题调研、历史

建筑调查测绘、施工图训练、毕业实习等。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这些教学环节在时序上与设计教学有着一定的关联配合,但具体教学则独立于建筑设计课之外,实践教学环节与设计教学的衔接存在问题,如教学内容系统性弱、实习效果不佳,学生没有得到规定要求的锻炼,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专业能力的提高。

二、整合优化思路及对策

针对高年级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近年来通过四年级实行专题设计、五年级实施导师制等措施,对建筑学专业高年级实践教学进行整合与优化,初步探索了“教学、研究、实践”三结合的教学模式[1]。

一是实行以专门化为目标的专题设计教学模式。四年级建筑设计教学采用多专题设计的教学模式,分成若干专业方向,在整体的教学组织框架上以小组形式独立开展教学,发挥教师的学科专长及资源积累,强化学生能力优势的深入发展 。

二是实践教学环境融入建筑设计教学。针对实践教学环节相对孤立的问题,在建筑设计教学中融入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如四年级的建筑专题调研,直接整合在建筑设计教学中,作为专题设计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互通,设计课程学习与实践考核一体,提高教学效率。

三是依托学研产平台的“导师制”教学。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三位一体的优势,在建筑学本科教学中推行“导师制”教学模式,将施工图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整合一体,鼓励科研、生产资源向本科教学开放共享,引入研究性、实践性课题作为毕业设计。

四是外拓内引相结合,实施开放性教学。建立实践教育基地,学生深入企业单位参与实践工作;在建筑设计教学的不同教学环节引入校外行业专家参与教学,如专题讲座、阶段答辩等。

三、以专业深化发展为导向的专题设计教学

(一)专题设定

专题设计的课题来源广泛,包括体育建筑设计研究、城市街区改造设计研究、古村落保护研究、纪念性建筑研究与实践、城市改造研究等课题。这些课题多数来自教授的工程实践项目、科研项目,可以为学生提供课程设计的实践环境。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可适度参与工程实践项目的一些工作。如参与前期调查、工地参观、部分专项研究工作等。

专题设计除一般性教学要求外,还强调学生针对特定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并开展深度设计的能力培养。如可持续建筑设计课题要求在学生设计成果中,充分认识地域性气候的特征,运用气候适应性和低技术设计手段,实现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并以建筑技术分析手段加以落实。

根据专题的设计任务和方案,学生分为两至三人一组,或一人一组,通过场地环境调研、资料调研、案例调研,分析富有创新性的切入点,确定设计内容。

在原有建筑设计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四年级专题设计还设置了3个专门化教学方向:数字建筑设计、历史建筑保护、城市设计,引导学生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提升专业优势。

1.数字建筑设计方向

以数字技术的专门化训练为主,运用数字化技术的基本知识,侧重计算机数字化三维建模以及快速成型技术应用,着重对三维建模、渲染的数字建筑表现技术和包括快速成型技术在内的数字模型的数控制作技术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训练,包括三维形体分析、空间分析、物理环境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建筑设计思维方法和实际应用技能。将相关教师加入建筑设计课程的指导小组,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分析和运用。围绕参数化设计、虚拟现实与GIS应用、建筑热环境、风环境模拟以及可持续性设计等专题进行教学。

2.历史建筑保护方向

在全国率先开展了面向建筑学专业本科生高年级(4-5年级)历史建筑保护专门化教学,从2005级开始已经全过程开展5年,建立了贯穿五个年级的建筑历史和建筑设计的纵向课程线,在高年级面向历史建筑保护专门化的学生,如四年级历史建筑专门化方向的学生开展田野考察、传统营造法、历史环境保护、传统建筑与园林法则设计、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建筑设计、大尺度历史环境有机更新的城市设计等系列课程。在毕业设计中设立历史建筑保护的板块,将建筑历史、历史文化保护和建筑设计教学结合起来,进行同时面向历史、现实和将来的建筑专门化教学。自2005年开始,每年历史建筑保护专门化方向的学生约20人,毕业时学院颁发“历史建筑保护学习经历证明”。

3.城市设计方向

高年级建筑设计教学应着力于培养学生更加全面的建筑观念[2]。城市设计作为综合社会、文化、技术因素的设计训练,跨越多个学科,是拓展专业视野、培养整体设计观与协作精神、提升设计研究能力有效教学途径[3]。自2000年起,专题设计教学中引入城市设计教学,并逐步在各专门化方向中摸索出符合各自特点的教学模式。如历史建筑保护方向以基于旧城改造的城市设计训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与历史建筑保护的关系,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数字化建筑设计通过参数化设计工具与分析方法应用于城市问题分析与城市形态建构训练,培养创新研究精神及逻辑分析能力。2013年起,在四年级建筑学专业实施城市设计专门化,城市设计教学强调对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针对城市问题采用多学科分析的理性思维能力、多角度解决城市问题的整体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和个人设计相结合的组织能力培养等。

(二)开放性的教学组织

通过开放式“专题设计”模式的推行,实行相对固定的教学架构与开放式模式相结合,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加强各种交流设计机会,并在课程安排上提供可能[4]。

1.指导教师组交叉辅导

四年级每个学期设置的多个设计题目,由不同的导师小组负责,学生可选择参加,鼓励合作设计,教授带博士研究生直接参与本科教学。由单纯导师指导改变为专题导师组的指导,交叉辅导,扩大学生与专业教师的接触面,导师团队指导,学生团队协作。

2.行业专家参与指导,国际联合工作坊与设计教学融合

专题设计教学利用教育部及校级海外名师等引智项目的资助,将相对固定的教学架构与开放式模式相结合,外聘高水平建筑师和客座教师参与指导教学,将“国际联合设计教学”纳入本阶段课程教学,形成以“开放整合”为特色的教学模式。

3.教学反馈

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专题设计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真实课题与现实问题的专题设计锻炼,培养学生面向实践创新的设计能力,通过国际联合工作坊的合作,国际交流拓展学生视野;其次,将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历史建筑保护和建筑技术紧密结合,形成综合性与复合型培养模式;同时,通过组内讨论、组间交流、专家讲座、校外合作等多元互动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设计表达与口头表达能力,开阔学生的设计思路,启发学生自主性的学习研究。

2013年,四年级3个专门化设计教学的教案及作业在全国建筑设计教案和教学成果评比中,均获得优秀教案奖及优秀作业奖。2013年8月,在被誉为太阳能界“奥林匹克”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设计竞赛中,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高年级学生为主的代表队获得总成绩第二,五项专项第一,创国内参赛最佳历史记录,这从侧面显示了整合实践教学的专门化设计教学对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2014年,学院有4名本科毕业生被美国哈佛大学录取。学生认为结合国际联合设计工作坊的开放性教学开拓了设计思维,受益匪浅。

四、以“导师制”优化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强化专业能力发展

(一)教学组织模式

“导师制”教学要求相关学生的五年级专题设计,相对固定地在同一导师的指导之下完成,并延续整个学年,将毕业设计的学时和生产实习的学时打通使用。

在导师工作室参与专门研究方向的实际课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践问题的科研能力,利用导师专长促进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进一步提高,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往设计课教学与学生实践训练、生产实习在时间上的局限性,可持续并深入进行课题研究,与研究生教育实现有机衔接。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建筑学院本科生主要的生产实习基地之一,拥有全国著名的工程院院士、设计大师,一批博士生导师、正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以及一大批年富力强的建筑设计师。部分副高以上职称的设计师参与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教学,逐步积累了教学经验和指导技巧,成为五年级“导师制”的补充来源。其优势在于将“导师制”教学与设计院的实际生产任务相结合,指导学生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

(二)教学反馈

近几年,建筑学院鼓励优秀本科推免生参与五年级导师制教学,以保送本校推免生将来的研究生导师作为其五年级的导师。“导师制”不仅减少了优秀生源的流失,也从整体上提高了研究生新生的科研水平,使学生能提早了解、熟悉导师的研究方向、掌握研究方法。

依托教学、研究、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少高年级本科生参与了本校设计院承担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广东馆、广州亚运会场馆等工程项目设计。另据统计,参与五年级导师制的学生每年均稳定在毕业班学生总人数的20%左右,而优秀毕业设计中参与导师制的学生所占比例则逐年提高,进一步说明了导师制有利于强化“教学、研究、实践”三结合的办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毕业设计成果质量及专业设计水平。

五、结语

高年级建筑设计教学实行四年级专题设计教学与五年级导师制教学的模式,有效整合了实践教学,并依托学研产平台与科研项目、设计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本科教育中实现了有效的资源共享,在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效果明显。当然,教学模式的优化需要长期的实践与不断的校正。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探索完善。如目前参与导师制的学生比例仍有待提高,如何扩大导师制的吸引力有待研究;导师制的教学课题需同时满足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成果要求,有必要建立良好的审核与评估标准等。参考文献:

[1] 肖毅强. 高年级设计教学应强调能力深化与整合知识相结合. 见建筑师业务实践与毕业设计教学[J].城市建筑,2011(3):8-9.

[2] 孙一民,周剑云. 以城市设计思想为主导之建筑观念的培养[J]. 华南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2):43-45.

世界和平年范文3

1982年11月16日,第3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1986年为“世界和平年”。联合国的这一倡议,很快就得到了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组织的响应和支持。我像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们一样,热爱和平、向往和平,希望看到洁白的和平鸽衔(xián)着碧绿的橄榄(ǎn lǎn)枝,在世界各地的蓝天白云之下自由飞翔,而地上,没有指向和平鸽的枪口。

同时我更希望,我身边的儿童,中国的儿童,全世界的儿童,从小就能在内心深处积蓄(xù)更多美好、高尚的情感,孕(yùn)育更多阳光、向上的憧憬(chōn jǐn)。

因为,有好的儿童,人类才会有好的未来。还因为,有着美好、高尚的情感,有着阳光、向上的憧憬,会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做越来越多的好事,而不是做越来越多的坏事。如此,对他人好,对世界好,但首先,是对自己好。那些优秀的人们,那些有着良好教养的人们,他们的幸福指数最高。这已经被无数幸福的人们幸福的经历反复证明过了。

那年的冬末春初,我的家乡下了一场很大的雪。我从小生长在北方,我喜欢雪,特别是那种铺天盖地,让大树戴上白帽子让大山穿上白袍子的大雪。那一天,我面对的就是那样一场寂静而又隆重的大雪。我信手在铺开的纸上写下了四行小诗:冬天/一下雪我就高兴/那时/全世界都很干净。我不会仅仅因为什么东西表面上好看,就喜欢上它。洁白的雪不仅美丽,它更是晶体的水,它用洁白晶莹的方式,为春天的万物珍存着丰沛(pèi)的生命的给养,所以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总结出了“瑞雪兆丰年”的谚语。我看着窗外的大雪,想到春天,想到金色的太阳经天巡地在整个地球的四周走过,它会帮着地球上许许多多的白雪,悄然融化成涓(juān)涓之水,源源不断地渗入肥沃的土壤深处,去滋润(zī rùn)无数萌芽的根、发芽的种子,而后,便是大地旷(kuàn)野接天的碧绿、怒放的鲜花……想到1986年是“世界和平年”,我要在这一年为孩子们写上一组诗!我要为他们献上一束由我采撷(xié)的芬芳的野花。

那时,我已经有儿子了。他一岁半了,已经能够用咿呀之语与我对话了。那时我还年轻,我离我的童年还没多远,我只要一回头,就能看到自己的童年。我的手中挽着儿子的童年,我的视野中站着我自己的童年。我希望我的儿子能有比我更好的、更值得回味的童年,希望他长大之后能和千千万万对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人们一样,生活得自由、幸福、快乐,并且因为他有优秀的品质,良好的教养,而给他人,给这个世界,带去更多的自由、幸福和快乐。

于是,《太阳是大家的》这首诗就诞生了,它简单地讲述了一个事实。

就像水是生命之源,太阳是光明和温暖之本。没有太阳地球就是漆黑阴冷的一团。人类发明的其他所有光源,人类能够恰当地使用火,可以说都是太阳所赐(cì)。有了太阳才有地球上人类的生生不息,有了万物的千姿百态、万紫千红。可太阳谁也不能垄(lǒn)断。有多大的野心、有多少核武器的人也别想垄断太阳只为他一个人所用。太阳将自己的光和热,公平地分配给东半球和西半球,于是全世界的人们每天都会经历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假如在某个地方,太阳只落下、不升起,是灾难;太阳只升起、不落下,同样也是灾难!所以,即便真的有哪个人垄断了太阳,他也绝不会有好下场。

太阳是大家的,太阳谁也无法垄断;光明是大家的,光明谁也无法垄断;空气是大家的,空气谁也无法垄断。

自由是大家的,幸福是大家的,快乐是大家的。自由、幸福、快乐属于地球上的每个人,人人都拥有上天赋(fù)予的追求自由、幸福、快乐的权利。打人的手,它自己也会疼。剥夺他人追求自由、幸福、快乐的权利,是犯法,谁那样干,法律就会在一定的时间里剥夺他的自由、幸福和快乐,予以惩罚。所有对这种惩罚的侥(jiǎo)幸逃脱,都是暂时的。况且,即便没有法律的惩罚,还有良心的责备。一个以干尽坏事掠夺到大量财富的人,会永远良心不安。他无法把自己敞开在明媚的阳光下,也无法有自豪感。而真正经历过有自豪感的生活的人,才会有真正的尊严,才会有真正的幸福、快乐。

诗的特点之一,就是能够用尽可能少的语言,让读者感受到尽可能多的蕴含和诗意,所以《太阳是大家的》并没有把上述那些思想和意味都塞进去,而只是写了太阳普照万物、恩泽万物,太阳升起又要落下、在这里落下又会在其他地方升起。

世界和平年范文4

我国增加的国防费用途符合防御性的国防政策需要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国防费还需要适度地补偿性增长

国防费是指一个国家用于国防建设的财政力量。它作为国防经济的货币表现形式,主要用于武器装备的采购、国防基建工程、军事科技研究和武装力量的正常维持等方面。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为维护国家和安全统一,适应世界新军革的发展,保持了国防费的逐步增长。2004年、2005年,我国国防费分别为2200.01亿元、2474.96亿元;2006年、2007年,国防费预算分别为2838.29亿元、3509.21亿元;2008年,国防费预算为4177.69亿元,增长17.6%。

世界主要国家近年来国防费变动的情况及特点

随着军事活动的增加,近年来,世界大国的国防开支呈现出持续上涨的局面。据世界著名军事情报机构对世界国防支出情况的评估,2006年,全球军费开支总和高达1.15万亿美元,2007年再创历史纪录,达到1.3万亿美元。

就世界主要国家国防费变动的主要特点看,一是止降回升的局面已成定势。冷战结束后,世界国防费。规模的变动呈先降后升的“V”字形趋势:国防费总额从冷战期间的最高点(即1988年创下的历史纪录1.03万亿美元)持续下降,1998年时仅为7200亿美元;从1999年起,世界国防费总规模开始回升,“9・11”以后上升加快,2004年再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之后一直在不断攀升。

二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国防费开支规模遥遥领先。2006年,在全球国防费总开支中,美国国防费总额为5287亿美元,占全球国防费总额的46%,仍然排在第一位。接下来是英国、法国和日本,军费开支分别为592亿美元、531亿美元和437亿美元,分别占全球国防费总开支的5.2%、4.6%和3.8%。2007财政年度,美国国防费达到创纪录的5328亿美元,而下个财政年度要求拨款的国防费总额又比当年增加约17%。

三是某些军事大国的国防费透明度不高。目前多国均程度不同地存在所谓隐蔽性开支,即未列入官方国防预算的开支。号称透明度最高的美国,庞大的军事消费中隐藏着大量的隐性预算,其准军事部队、原子能、空间技术开发等军事方面的费用均未列入国防费,即便是国民警卫队的经费也主要是由各州提供,和平时期的海岸誓卫队开支由美国财政部单独提供。据报道,2007年美国常规国防预算中就包含301亿美元的隐性项目,占总量的6.5%;其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军事行动费用,也未计入公布的军费里。

我国国防费开支的主要特征

我国军费的增长属于补偿性增长。从1979年到1 989年,我国国防费平均每年下降5,85%。近几年,国防费增长的比例远远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2003年至2007年,我国国防支出年均增长15.8%,主要用以弥补改革开放以后很长一个时期内国防建设低投入所造成的发展缺口,总体上属于“恢复性”和“补偿性”增长,而且明显低于同期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2.1%的水平。

目前我国军费投入水平在世界参照系中处于明显偏低的位置。中国国防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和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与其他国家相比,特别是与一些大国相比,均处于较低的水平。

从绝对指标来看,以2004年为例,美国的国防费占全球国防费总开支的47%,日本占4.1%,而我国仅占2.4%。从相对指标看,美国国防开支占GDP的3.9%,我国是1.38%,其为我国的2.5倍。在国民人均国防费开支、每平方公里平均国防费等方面,我国在世界上均处于很低的水平。

未来我国国防费的基本走势

对我国国防支出的增长问题,应当着重注意3点:一是我国国防费安排应当解决历史欠账问题。《2006年中国的国防》表明:“从1979年到1989年,国防费年平均增长为1.23%,与同期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年平均上涨7.49%相比,实际年平均负增长5.83%。从1990年到2005年,国防费年平均增长为15.36%,扣除同期全国消费价格总指数年平均上涨5.22%,实际平均增长9.64%。”这还赶不上同期我国GDP的增长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军队与国防建设长期都处于“忍耐”和“服从”的状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在国防费增长上存在正常的、自然的“补偿”要求。

二是未来对国防费的安排,应当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要求来考虑,既要维护国家安全,又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更加积极地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基本格局,维护我国和平发展必需的外部基本条件。

三是观察我国国防费适度增长的问题不能脱离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如“”分裂势力的威胁,潜在的国际安全挑战等。

因此,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国防费还需要适度增长,从规模和速度上看,这种增长依然带有补偿的性质;从增长作用上看,既是维护国家统一与实现和平发展所必须的,也将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应如何看待我国国防费的适度增长

国防费的增长是否适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评价。可以基于民众对本国国防安全程度的要求,通过国防费的负担能力来确定国防费的适度与否的问题。这就像人们作为消费者到市场上去选购任何商品所考虑的一样,要选择最优的性价比。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年鉴》提供的数据,2004年国防支出占GDP的比重,高收入的国家为2.6%,低收入国家为2.7%,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高收入国家为2.3%,中低收入国家为2.5%。这个状态很有意思,值得深入探讨,不过至少表明了国防安全对低收入国家而言更为“昂贵”。

其次,我国国防费的适度增长可以通过与类似国家国防费增长的情况加以对比来说明。通过《2006年中国的国防》提供的两组数据,一是2005年世界部分国家国防费占GDP比例,二是中国与几个国家的对比情况,中国国防费仅相当于美国的6.19%、英国的52.95%、法国的71.45%、日本的67.52%。可以看出,我国国防费的增长总体上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也比较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是一种适度的补偿性增长。

世界和平年范文5

一、信息技术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

儿童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得以实现的。虽然教材的编写者尽量使用大量的图片或文字材料,以帮助学生从感知出发,引起思考,丰富内心体验,但是,由于年龄、经历的限制,且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含有大量的历史知识和社会知识,这都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有较远的距离,必然增加学生在学习品德与社会学科时的隔膜感和不真实感。网络提供了大量的信息,重现了历史和现实,延伸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活动,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由此获得的间接生活经验成为了学生认知的基础。信息技术的运用,使现代教育技术和品德课程教学有机结合,大大丰富了课程资源,有效地弥补了由于儿童认知少、体验浅而造成的对生活、对社会的感悟的局限。

例如,《回望20世纪的战争风云》一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回顾20世纪中的两次世界大战,使其了解战争带给人类的巨大灾难,知晓世界各国人民为了自由和抗法西斯的英勇斗争,感受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最美好的心愿。在课前,笔者组织学生观看意大利经典电影《美丽人生》,要求学生上网收集资料,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以及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抗争争取和平的事迹,并在班级博客上交流心得和感悟。这些课前准备,缩短了学生个人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课本知识的距离。在课中,当教师朗读起犹太小朋友安妮?弗兰克的日记时,不少学生的眼中饱含泪水。有的学生说,他想起了《美丽人生》中在集中营里和爸爸做游戏的小男孩祖舒华;有的学生说,他想起了中在死去的妈妈身边无助哭泣的不知名小女孩……当大屏幕上出现了《卓娅的故事》时,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讲述了王二小、刘胡兰等抗日英雄的故事。学生虽身处和平年代,但通过大量资料的呈现,他们能认识到正是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日来之不易的幸福!维护世界和平的心愿便像种子一样悄然地埋在了他们幼小的心底。

信息技术使品德课的课堂学习内容更加丰富、生动、鲜活,更能触动学生的情感深处,使课本所呈现的间接经验真正与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融为一体,为其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形成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提供了突破时空限制的交流平台

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习惯的转变,让他们主动地开展学习研究,并在与教师和同学的合作与互动中生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和价值观念。

在课前,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的主题收集相关的资料,并通过班内的博客进行交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和情感的准备。学生在收集资料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疑问,然后带着这些困惑走进课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课文,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课后,师生在班级博客中交流教与学的反思,教师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和指引,帮助学生进一步归纳、总结和深化。

例如,在教学《地球属于谁》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动物灭绝的资料,了解导致其消失的原因,写下自己在收集资料过程中最深刻的感受,并在班级博客中与其他学生交流。在课中,师生准备的学习资料交相出现:《美丽家园》《令人深思的数字》《生物链》《动物墓地》《丹顶鹤的故事》《藏羚羊的守护神》,这些短片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地球属于谁?”“没有了其他生物,人类可以生存吗?”“人类把动物分成有害或有益有什么不良的后果?”“索南达杰用生命告诉了我们什么?”…… 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用心体验生活、理解地球生态。在课后,师生共同查找学习资料,引用较为准确的观点,设计制作电子板报,并上传到学校的网站,以便进一步分享学习的体验和成果。

三、信息技术提供了个体自我发展的空间

由于认识、性格和情绪等各种主客观原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并不平衡,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学生个体在以班级授课为组织形式的教学中得到更多的关注,师生之间的交流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应答或私聊空间这种“一对一”的形式,使学生敢于与教师探讨学习中的问题,敢于把不成熟的想法,甚至是心中的“小秘密”告诉教师。例如,有的学生私下告诉教师,他和父母去外地旅游时曾吃过野生动物,现在心里很有罪恶感;有的学生担心制作电子板报时,其他学生不愿意跟他一个小组……这一切,教师均可利用计算机的应答功能和班级博客进行更具保护性的沟通、交流,尊重了学生的个体感受。

世界和平年范文6

本文从儒道思想角度来分析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核,采用跨学科研究手法,尝试分析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足球精神在和谐精神、个人素质要求以及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等方面有着内在统一,旨在说明我国传统茶文化精神的博大精深,在当代依旧散发独特的光芒,以及当下世界文化多元和谐发展呈现出“和而不同”的趋势。

关键词:

中国茶文化;现代足球精神;“殊途同归”

茶文化在儒释道文化影响中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其不仅仅是一种烹茶饮茶方式、待人接客的礼仪以及修身养性之道,而且形成以“和”为精神内核文化形式,陈香白教授认为:“‘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是中国茶文化精神的核心[1]。足球是世界性的运动项目,每年大大小小的足球赛事不胜枚举,尤其是足球世界杯牵动了全世界人民的心。足球运动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对人们的生活、文化精神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实这项运动最早起源于中国的“蹴鞠”,但现代意义上的足球产生于近现代的英国,使得足球在近现代文化洗礼中形成以和谐精神、个人素质、爱国主义以及民族精神等为内容的现代足球精神。这一精神与茶文化所注重以自然、和谐、包容、拼搏、团结为核心的人文精神、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以及人类自觉的生命意识相一致。本文从儒道思想角度来分析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核,采用跨学科研究手法,尝试分析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足球精神在和谐精神、个人素质要求以及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等方面有着内在统一,旨在说明我国传统茶文化精神的博大精深,在当代依旧散发独特的光芒,以及当下世界文化多元和谐发展呈现出“和而不同”的趋势。

1中国茶文化精神内核

中国茶文化从内容上来说,注重饮茶者人格上的完善和精神上的享受,在传统茶文化的基础上,现代茶文化的内容凸显人类自觉的生命意识。本节从儒家和道家角度分析茶文化的精神内核。从古至今儒家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华儿女的思想和生活,也成为了中国思想界的主导思想。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是其思想的精髓,古人从天地万象之自然变换之中提炼出人生哲学,进而成就为了人生最高的道德性智慧。“中庸”之道即是“中和”,“中”即是指“自然适度,是事物运行发展的自然法则;“和”即是有序、和谐,万物不可改变的自然规律,对人类来说就是符合法度思想、言行,情绪在合理的范畴内,不至于失控。“守住中庸之道,达则兼济天下,困则独善其身”在自己的位置上,做自己的事情,强调培植人的韧性、知足、甘于处下的品质。“礼仁”是中庸的关键与核心,中国茶文化将儒家“中庸之道”的人生观、处世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茶道不仅仅在于待人接客之道、修身养性之方法,更是关键之处在于对“度”的处事哲学的把控。茶性平和,煮茶、喝茶首先要有平和的心态,不急不躁,取水、火候把握、茶叶量的多少,冲泡方式、氛围的营造等等都需要重视,只有灵活掌握技术,熟能生巧,才能恰到好处地泡出好茶;其次,喝茶可以作为调节人际关系,在饮茶之过程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的氛围,利于审视他人,审视自己。在中国饮茶是接待客人的必备之物,这体现出友善的精神,团结的意识,“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体现君子之德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或看到酗酒打架之事,却很少遇到常喝茶打架。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为核心”的道家思想,意在强调和谐之美自然本性,淡泊名利的茶道精神,这不仅仅是指人与人,人与自己之间和谐相处,更重要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共生共荣。《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一是指摆脱外界的影响,二是万事万物都有其客观规律,只有遵守规律才能体悟万物的生命之美[2]。道家这一思想影响着茶道的理念精神和道德观念,虽是体现淡泊名利、清静无为的超脱社会的处事哲学,但其中蕴藏着崇尚自然、简朴的真善美的人生理念。这与足球运动以及各种体育运动不允许使用兴奋剂,在公平公正的状态下运动员进行竞技赛事,也即是(《老子》六十四章)所言唯有处于和谐、纯真的状态中,世界才能健康可持续地发展。[3]从古至今中国茶文化不断丰富社会的人文精神,历朝历代都构画茶文化的形式,成就了不同阶段茶文化的特点,但其内容相同都是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理念,这一理念在依旧是近现代社会追求最高的精神境界。

2现代足球精神分析

现代足球精神是立足于现代足球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在现代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形成物质、精神文化的总和,现代足球文化属于人类文化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前,现代足球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体育运动,其现代精神的内容也融合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的精髓。足球是一项较为复杂的运动,非常注重技巧性的运用,首先运动员不仅拼体力和力量还要斗智斗勇,赛场上足球瞬息万变,这就需要足球运动员既要见招拆招,又要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出奇制胜,因此,运动员要发挥拼搏、坚持、克服种种困难的竞赛精神,才能在激烈的角逐中获得好成绩。其次,伴随着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与进步,人类的精神和物质生活也在不断地提高,进而形成了一种社会需要,推动现代足球成为一种职业,成就一种文化,缔造了一种精神,要求运动员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体现一种团结友善的人文精神、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以及公平和谐的竞赛精神,这些精神都源自于球员个人素质的体现。第三,当今世界和平是主旋律,因此,现代足球被称之为“和平年代的战争”,在这样的社会现状中,各国似乎将足球上升到民族、国家之间的战争,如每四年一次的世界杯,牵动了多少人、多少国家的心,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崇高的民族精神,进入决赛、取得世界杯的冠军,不仅仅是个人成就、个人价值的体现,而且代表着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荣誉,是本国民族精神的最好体现[4]。从这里我也可以看出现代足球的第四个精神体现,将个人精神与团队精神、民族以及国家精神和谐统一在一起。从简短的分析中,我们便能看出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足球精神在和谐精神、个人素质、公平公正、团结等人文精神以及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方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下文将重点概括两者的共通之处。

3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足球精神内涵的一致性

茶与足球都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从文化形态上来讲,茶文化处于静态文化,现代足球运动属于动态文化;从表面上看茶与足球形成于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很多人认为茶与足球没有共通之处,但当我们静下心来,从两者文化内核来考虑,茶与足球确实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

3.1和谐精神

茶文化的核心思想在于“和”,不仅仅是儒家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中庸和谐之道,也是道家思想中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现代足球是高度发展的社会文明的产物,对精神生活有着高尚的追求,在展现力量与智慧的舞台上表达了运动员自我挑战、自我超越、奋力拼搏,其最终表现为在激烈的对抗中追求人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这种精神才是现代足球精神的精髓;在技巧的运用方面也体现出茶文化“和”的思想中对“度”的把握,对平和心境的要求,只有如此,才能在赛场中发挥实力。在这些方面,现代足球精神与茶文思想在和谐精神上达成了统一。

3.2个人素质要求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待人接客的礼仪,追求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因此,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讲究“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的为人处事之风格,用现代通俗语来说,茶文化有益于个人素质的提升,帮助现代人解决精神困惑和消极情绪,能够使人的心态趋于平和。现代足球俨然成为了一种职业,对运动员都有基本的职业操守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比如与队友的团结友善,互相配合、协助,甘于奉献,诚信,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对竞赛对手以礼相待、以诚相见,用实力与能力和对手叫板。

3.3爱

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以“和”为中心的茶文化精神,其最终代表伟大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结,也表现出中华儿女强烈的民族自豪感。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茶作为中国文化与公共外交进行预演,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最终浓缩为一“茶”字和一青花瓷茶瓶,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了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到的精神内涵,既体现出我们一直坚持的和平共处国与国相处基本原则,也表达了华夏子女的爱国情结,对民族的感情。同样,现代足球精神也包含了强烈了爱国主义热情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如前所述,现代足球运动不再仅仅是对身体活动的超越、挑战等层面,而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荣誉、精神。我们经常看到球员进球之后的狂热、球迷的疯狂,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疯狂呢?从小处说是个人荣誉,从大处着想便是为国增光,是在爱国主义精神驱使下的兴奋,这种兴奋远比个人荣誉让人感动。

4结语

当今世界文化越发呈现出多元和谐发展的趋向,纵使各国政治、经济竞争的激烈,但世界文化“和而不同”局势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即使各国存在文化差异,但在文化精髓方面存在相似性或一致性。笔者分析中国茶文化精神和现代足球精神的基础上,发现两者在精神内核上呈现出“殊途同归”现象,希望通过本文的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学者加以讨论、研究。

作者:吕彦 单位:常熟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香白.中国茶文化[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

[2]刘勇,陈东九.道家思想对现代竞技体育运动的启迪和借鉴[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