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物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物故事

人物故事范文1

该镜直径22.5厘米,厚0.77厘米,重1570克(三市斤余),厚重桥形钮(图1)。钮左方有一头戴翅冠身穿战袍之武将,骑一疲惫不堪的战马,倒扛一长枪,怀中端坐一婴儿,应为在长坂坡舍身救阿斗的赵子龙。马前方一株大柳树,柳枝婆娑,下有一贵妇人,怀抱细软,立身侧面,和武将作询答状,应为刘备的夫人糜氏。糜氏面前置一水挑,喻二人所在离井不远,也暗示糜夫人最后投井而亡的归宿。钮右方为一武将,巾帻束发,右手执单鞭,左手背后,执一不明兵器,骑一疾驰骏马。武将上方山崖重重,旗旌飘曳,喻大队曹操追兵在后,三位被山崖遮掩仅露头首、手执兵器的武将会接踵而至。整个镜面空白处辅以山石、花草、树木,衬托出长坂坡古战场的环境氛围。尤其赵子龙脚下湍湍溪流,暗喻着接下来张飞接应赵云时,立马栈桥的故事发展。

整个镜面所表现的故事情节,和《三国演义》所述略有差异。如《三国演义》中糜夫人是投入枯井而亡,而这面镜子上糜夫人面前的水挑子两头水罐中却有氲氤水汽溢出,表明其附近水井并非枯井;《三国演义》中赵子龙长坂坡救阿斗,与之交战的曹营名将就有50余位,故此,后边追赶之将是谁,已难以去考证。但正是这些细微末节的差异,表现出这面三国历史人物故事镜的学术价值所在。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是章回小说的开山鼻祖,小说中的故事、人物在民间经过了漫长的演绎、流传过程,早在宋代,已有“说话人”(评书艺人)开始说唱三国故事,谓之“说三分”。金、元时期三国故事已被大量搬上戏剧舞台。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三国故事的最早版本,是元初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刊刻的《三分事略》。元末明初,太原人罗贯中在陈寿《三国志》和刘宋人裴松之所作之注的史料基础上,参阅了大量的民间传说、“说话人”的底本、戏剧故事,集百家之所长,结合他个人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思想哲理,创作出千古不朽之作《三国演义》。

本镜是迄今发现最早,也是极罕见的以三国故事为体裁的古镜,早于《三国演义》问世一百余年,弥足珍贵。

人物故事范文2

读《英雄人物故事》有感

玉门市第一小学三(一)班 吴孟?@

指导教师 顾颜花

我读的这本书名叫《英雄人物故事》,这本书讲了许多英雄豪杰的故事。他们在坏人坏事面前表现的很勇敢,从不向坏人坏事低头。他们不但勇敢,而且很会动脑筋,有很多英雄人物都是运用智慧,打败敌人的。他们还善于团结周围的力量,跟狡猾的敌人做斗争。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做事从不半途而废,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吃多大的苦头,他们都会坚持到底。

书中英雄人物的故事让我明白了这样一些道理:做正义的事情,支持你的人就很多;相反,做坏事反对你的人就很多。做成一件事不但要机智勇敢,更要团结一心、坚持到底。

人物故事范文3

宋代许逊降龙镜

许逊(239~374年)晋道士,汝南(今河南汝阳)人,字敬之,号许旌阳。按《十二真君传》:“许真君名逊,字敬之,本汝南人也。祖琰,父肃,世幕至道。”许真君的诞辰是吴赤乌二年(239年)正月廿八日,其母先梦金凤卸坠于怀中而有娠。《云笈七签》载:许逊少以射猎为业,一日入山射中一只母鹿,母鹿腹中的鹿胎堕地,它不顾自己的箭伤,折回头来伤心地舔其子,不久就死去了。许逊见了,心中异常难过,怅然感悟,遂折弓弃矢,锐意为学。他博通经史,明天文、地理、历律、五行谶纬之书,尤其喜好神仙修炼,拜大洞君吴猛为师,传三清法要。后乡举孝廉,晋太康元年(280年)出任旌阳令,人称许旌阳。后来晋室渐乱,乃弃官东归,浪迹江湖,寻求至道。曾自言遇上圣传授“太上灵宝净明法”,有斩蛟擒妖道法。东晋宁康二年(374年)举家从豫章西山飞升成仙。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被追封为“神功妙济真君”,升观为宫,赐额为“玉隆万寿宫”。南宋绍兴年间,相传西山玉隆万寿宫道士何真公祈请许真君降临解救战乱,因得许逊所授《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等。元朝时,道士刘玉用“净明”作为教派名称,主要经典为《净明忠孝全书》,并奉许逊为教祖。

民间相传晋时江西频发水灾,民不聊生,许逊降蛟除害,水患乃消。因其道法高妙,声闻遐迩,时求为弟子者甚多。宋代许逊降龙镜描绘了这一故事。

此镜葵花形,连珠纹钮座,直径14厘米,厚0.85厘米(图1),为同时期较厚重的铜镜。镜钮右的人物为许逊,他头挽高髻,身穿宽袖长衫,脚踏浮云,神情自若;左手臂挽一根打成圆结的长索,右手抬起,用力掷剑,刺向飞龙。镜钮左为蛟龙,尖齿利爪,目光凶悍。许逊施法力将其降服,被降服后的龙匍匐挣扎,惊恐万状,威猛神骏的形象荡然无存。此镜的纹饰图案寄寓了民间百姓对江河安宁、洪害永除的美好愿望。

辽代唐王游月宫镜

辽是10~12世纪初在中国北方契丹族建立的政权,与北宋对峙,后被金灭。在长达2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契丹族人在铜镜铸造方面广泛借鉴了唐镜雄健厚重的风格和宋镜柔和俏丽的特色,并结合本土风俗习惯,形成辽代铜镜重要的特征。辽代铜镜特征明显、制式规范,在借鉴汉族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形成有别于其他民族和文化特色的草原文化风情。

唐王游月宫的故事据《唐逸史》记载:唐开元年间,玄宗中秋之夜邀请申天师及鸿都道人一同赏月。三人赏月把酒言欢之际,玄宗心悦,想到月宫游历一番。于是申天师作法,方士罗公远掷手杖于月空,化作一座银桥,桥的那边一座城阙,横匾上书“广寒清虚之府”。罗公远对玄宗言道:此乃月宫是也!

玄宗见仙女数百,婀娜多姿,翩翩起舞与广庭之上,他看得如痴如醉,默记其舞蹈之中优美的曲调,回到人间后即令主管宫廷乐舞的官员依此整理出一首优美动听、仿佛天外之音的曲子,配上宫廷的舞姿,即为著名的《霓裳羽衣曲》,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

此镜硕大厚重,直径21.8厘米,厚0.75厘米,重达1460克。纹饰精美细腻,采用高浮雕和线雕相结合的手法铸造,应该为当时官造(图2)。硕大的镜体犹如一轮满月,高低起伏的纹饰之间映现月中寒宫:月宫的楼阁时隐时现,摇曳的桂树在月影中晃动着枝条;捣药的玉兔分外高兴,迎客的金蟾舒展着身躯;随风的流云,弯曲的月桥,桥下水潭中现身的神龙跃跃欲试,好一派天上仙境,人间胜景,让人不能不感叹古人的智慧和匠心独具。

此类镜在朝、韩两国多有发现。过去有日本学者认为此镜为高丽镜,近十几年来经过中国学者的不断研究,各地考古报告也证实,此类镜在中国境内的出土范围覆盖了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以及河北、山西等北方地区,其中不乏时代明确的墓葬出土记录,因此确定为辽代的铜镜。

金代煌丕昌天海泊镜

此镜菱花形,直径17厘米,缘厚0.45厘米,重400克(图3),构图十分精美,水中浪花似在翻动,浪上点缀些花叶,有向上的摩羯,张着大嘴的怪鱼、怪兽,还有一条载满了人的龙船驶于波浪滔天的海上,船头数人和船尾数人像是在划船。镜中间上部铸有近似蝌蚪文的“煌丕昌天”四字,排成两行自右向左竖读,突出了该镜的主题。

蝌蚪文也叫“蝌蚪书”“蝌蚪篆”,这种字体的名称是汉代以后才出现的,于笔画起止时皆以尖锋书写,其特色是头粗尾细,形似蝌蚪,因而得名。元吾衍称其“画文形如水虫”。近人王国维以为“科斗”,作为书体之名,始于汉末而终于唐代。如果认定“煌丕昌天”四字为蝌蚪文,或者是源于蝌蚪文,那么其流传终于唐代的说法也要修改了。

此镜种究竟出自何处?哪个年代?学术界曾经有过争议。有些专家认为它是出自朝、韩的高丽镜。不可否认,在朝鲜和韩国确实出现过很多这样的镜子,有菱花形、葵花形、圆形。朝韩两国的博物馆均有此镜展示,在朝韩出版的文物类书籍中收录过此类铜镜。目前在国内藏界所见的此类铜镜中,朝韩回流的同类海泊镜也确实占有一定的比例。

人物故事范文4

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留有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岳飞: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何子渊:字临淑,讳东汉,广东梅州兴宁客家人,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先后在当地创办多所新式中小学,开风气之先,宣传革命思想,培养了大批人才。他曾在、中国现代教育、实业救国、国共合作等领域作出杰出贡献。

(来源:文章屋网 )

人物故事范文5

两千年前,太史公司马迁读《孟子》,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遂废书而叹。老先生所叹者,是以为利乃乱之始也。两千年后,我读《孟子》,也不禁废书而叹。我所叹者,是前贤亚圣孟子身上的那股咄咄逼人的英武之气和沛然淋漓的阳刚之气。人说:大哉孔子!我则想说:英哉孟子!天地间一伟丈夫,真男人也。

读《论语》与读《孟子》,感受迥然有别。前者循循善诱,吉光片羽,如雨露之养,时风之化,是典型的温柔敦厚的儒雅风范;而后者口若悬河,滔滔汩汩,其势不可当,“其锋不可犯”(苏洵),雄辩无碍,一泻千里。孔子更多的时候是教育自己的三千弟子,故心平气和,大言炎炎,诲人不倦,在人们眼里是一个“至圣先师”、蔼然仁者。孟子更多的是向不可一世的君王陈说自己的为政之道,故尔常常踔厉风发、意态亢昂,有时甚至带有火气,言辞犀利,显露出十足的刚直不阿、磊落恢弘的大思想家的个性,有一种睥睨王者的人格风范和精神气度。尽管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为争霸天下,莫不纷纷采取功利主义的攻伐之术,以为孟子的“仁政”治国方略“迂远而阔于事情”,也即见效太慢而不肯采纳,但在孟子义正辞严的强大思想攻势下,不能不一时心悦诚服。而孟子并不为了让君王接受自己的政见而屈尊阿附,他无意于取媚讨欢,弄个一官半职干干。他不仅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反而常常直刺君王的痛处,陷这些愚不可及的家伙们于尴尬难堪的境地,不得不“王顾左右而言他”。每读书至这样的段落,便情不自禁再三嗟叹:孟子孟子,何其智勇!孔老夫子曾批评他的学生子路过于勇,而他的嫡传弟子孟轲,其勇较之于子路则更胜一筹。儒家提倡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不讲勇,但是,勇,实在该是男人的本色啊!

不知怎么回事,一提起文人书生,就是一副文弱、寒酸、迂阔的窝囊相,让人“不足观”,不大瞧得起。然而,在文人老祖宗孟子身上能寻出半点窝囊的影子吗?他若知道后世文人把自身形象糟蹋成那种样子,肯定会怒发冲冠,大骂子孙不肖的。孟子实在是为后辈文人树立了刚直英武的楷模。男人的形象不只让剑客游侠武装专美,文人亦男人也。《孟子》中记载,一次,孟子要去朝见齐王,齐王正好派人对孟子说:“寡人本应去拜访你,但不巧感冒了,怕风吹,如果你能来朝,我可以接见你。”孟子一听这话,反而不想去了,于是回答说:“刚好我也病了,不能上朝见王。”第二天,孟子却到东郭大夫家吊丧。公孙丑说:“你昨天托辞有病,今天却去吊丧,这样不太好吧?”孟子理直气壮地说:“昨天病了,可今天好了,为什么不能去吊丧?”以臣子的身份公然与君王较劲,没有一身的正气、骨气、胆气是不行的。孟子曾引一位勇士的话说道:“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都是男人,谁怕谁呀!又有一次,孟子离开齐国,在昼邑歇宿。一个人想替齐王挽留孟子,便大模大样端坐着跟孟子说话,孟子不理他,趴在几上装睡,那人很不高兴,孟子就坦率地教训他:对一个年长的老头子应该懂得礼数!在孟子看来,一些峨冠博带的君王,只不过是贪财、好色的草包蠢货,或者是率兽食人的,哪里值得老百姓仰望尊敬?!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英雄气概,溢于言表。孔子制定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礼数,孟子并未昏愚地全盘接受,他提出:民为贵,君为轻。他遗世独立,傲岸宏达,凛然不可侵犯,完全不把一些平庸的君王放在眼里。

相对于孔子的“君子”学说,孟子给中国传统文化人格增添了一个意义深远的概念:大丈夫。“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丈夫者,男子汉也;大者,巍巍乎崇高也,“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一怒而天下惧并非真正的大丈夫,蛮勇斗狠、奸诈残忍、蝇营狗苟、见利忘义之徒更难望大丈夫项背。真正的大丈夫是光明磊落的人,是意志坚定的人,是富有仁德的人,是胸怀宽广的人。大丈夫人格的获得,孟子有一秘诀:善养浩然之气。何谓“浩然之气”?他说这种“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这是一种崇高刚强的正气,一种不可势压利诱的骨气,一种超迈雄放的豪气,一种无所畏惧的勇气,一种宏毅坚定的志气。孟子这一特点,是他的精神导师孔子所不及的。宋学家朱熹说:“孟子有些英气。”近人林语堂说:“我们读孟子,可使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孟子尝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种苦心孤诣的教诲,一直使得后代文人们进退有据。不管身在魏阙,还是远处江湖,都不应失去了做人的立身根本,培养浩然正气。孟子身上那种有棱角、有个性的哲人风采、英俊气度、男人本色,成为一条汲之不尽的文化源泉,更行更远还生。

人物故事范文6

文/潘庆昆

(一)

在城市的如潮水般滚滚的人群中,老天赐给我们良缘,给予我们厚望,让我们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登上同一辆公交车,并开往同一方向。车辆爆满时,还让我们彼此挨得那么近,近得可以嗅到彼此身上散发的淡淡香气,有的时候,我们又坐在彼此的身边,像是守候着对方,像一对近坐的情侣。但是,我们好不争气,浪费了天赐良缘,忽视了身边的美景。自始至终,我们彼此的眼里和心里却装着不同的世界,我们的方向朝着不同的地方。偶尔的目光的短兵相接却只是昙花一现,过后,又恢复往常的平静,心中的湖水一下子由波澜壮阔变成波澜不惊,始终期待着的惊喜变得遥不可及。

车辆不停地行驶,时间默默地流,车窗外的风景不断地转换,悄无声息的。当我们到达各自的目的地时,我们又匆匆地下车。虽然,我们彼此之间都知道此次分离,终究很难再相遇了,但是,我们下车的时候,依旧是很坚决,很果断,也很不留痕迹。我们有缘相聚,然后默默地相互挨着或是近坐在彼此的身边,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的,最后,我们却又匆匆的离别,毫无依恋地离别了。在这期间,我们没有给过对方一个温馨的笑脸,没有向彼此说过一句话,那怕只是一句简单的问候,最后,离别之时我们终究还是没向对方打个微不足道的招呼,就这样子分开了,永远的分开了,就像地板的玻璃片永远都不可能重圆原来的样子了。上车,坐车,下车,习惯性,单调乏味的动作,中间发生的一切就像一阵风吹过脸庞一样,滑过之后一点痕迹都没有。

(二)

谢谢的你一路陪我到终点站,陪着我看着车里的人来了又下,下了又来。一个不同一个,一批不同一批的,他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其实,我过去的人生就像单独坐一次公交车,时间就是公交车,它载着我不断往前并长大。期间,让我看见不同的风景,经历了不同的人,其中有些风景一晃就过,有些人只是见过面,没有一丁点记忆,有些人走走就丢了,连自己都不知道丢在哪里,最后他们留下的记忆也是那么的模棱两可,愿意陪我坐到终点站的人没有几个。

车缓缓地驶进车站,当我走下车时,你也走了下车,不同的是你是那么的高兴万分,心情就像高飞蓝天的云雀。毕竟有他在这里等你,当你下车时候,他像一个猎人般急速地奔过来,并将你紧紧地拥抱。此刻,你们就像黏在一起一样,密不透风的。而我却自始至终都只是一个人,一个人来一个人回去,一个人拥抱这里的空气与喇叭声,人声鼎沸。你们是那么的幸福,那么的甜蜜。你们紧紧地拥抱过后,彼此的眼睛里只装有对方,周围的一切统统被忽略了。毕竟,对方就是你们各自的世界,其他一切都是外太空,变得都不那么重要,变得可有可无。你是那么的幸福,那么的快乐。

毫无目的地闲逛之后,我又再次登上返程的公交车。此刻,已经日落西山。车水马龙的街道上,人声喧哗着。都市里到处洋溢着华灯初上的艳景。转身看着车外吵吵囔囔的人群,我的视线被又你们吸引了,情不自禁的就被你们给吸引了。你们就像两块磁铁,彼此都吸引着对方,也将我这个局外人给吸引了。人群中灯光下你们是那么的依依不舍,那么的眷恋着。隔着耀眼的高压钠灯光线,我清晰地看见你那离别的流水就像海啸般汹涌澎湃,淹没了你玲珑的眼睛,洗涤着小小的瓜子脸。一阵阵扬着尘埃的轻风,刺耳的喇叭声都被你们置之脑后,你们的大脑是那么的情愿被对方霸占,不留缝隙。此时,我清楚地知道你们只是短暂的离别,却刻画了如生死别离的场景,感知你们是那么的相恋,那么的爱得汹涌,想着想着我的心中荡起无法言语的羡慕,也只能羡慕。真爱就是在泪水连连的眼球里依旧饱含着甜蜜,幸福,开心,快乐。

(三)

那天,一路开开停停的公交车,带着我驶向有你的站点。每时每刻,我是那么的心神急促,又是那么的按捺不住,一直都幻想着着如蜗牛爬行般的公交车能变成一束光线眨眼之间就将我带到有你等候的地点。站在站牌下的你,久久守候着站点,就像一位慈悲的公主守护着她心爱的小屋一样。你凭着路边的栏杆,脚步虽然不停的来回踩跺,但是你的双眼却是紧紧地盯着轮番驶入站点的公交车,就像小孩子紧盯着桌面上的红烧鱼一样,恨不得一下子就将它统统干掉似的。当我坐的公交车驶进你的视线时,我们目光相撞,火花四射,比陨石坠落地球还有严重。我看见你是那害羞的脸蛋和葡萄般诱人的眼睛里是那么的欣喜高昂,就像小女孩穿上了漂亮的梦寐以求的裙子一样。从车辆停下到重新行驶,站在车里的我看见你紧盯着下车的门口,并且一直都是。

最后,当公交车又重新驶出时,它带着我的视线匆匆地与你擦肩而过。此时,我感觉公交车开得是那么的快,就像我们匆匆而过的童年。转过头来时,我看见你还是一个人,一个人在热闹的环境里孤单,一个人在不停地凝视着一辆辆公交车,可惜你期待的一直等候的人不在这些辆车里。我隔着玻璃窗凝视你渐渐远去的你,我意外地发现你曾经欣喜高亢的眼球一下子就凝聚着泪水的影子,你刚才兴奋的脸蛋此刻正萦绕着一丝丝的忧伤,无奈,忧愁。目光黯淡的你还是一个人在熙熙囔囔的站牌下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车辆。一个人在热闹的环境里孤单。可惜我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一个不留一点痕迹的过客,解不了你心中的纤纤结结,给不了你温暖的怀抱。

(四)

每逢,我一个人坐公交车时,虽然,有的时候,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公交车,不同的车座位,和有不同的人,但是,发生的事却是大同小异的——上车,有位置时坐下来,或是准时无误地掏出手机,并看着它发呆,听听歌,上上网;或是沉默着看着车厢里的人,目光呆滞的,像个十足的傻帽;或是无聊地望着车外看着匆匆而过的面孔,车辆,行道树与铺面。当车辆爆满时就站着,有时自己被挤得就像压榨粉,彼此之间都可以听见对方的呼吸,或是匀称或是急促;偶尔的急刹车时,我们彼此之间就相互碰撞,踩脚,而微微笑说声“对不起”之后,就各自各的了,真是一笑置之呀!一直到下车时,沉默着像块石头。挥一挥衣襟,两袖清风地不带走一点记忆。

或使,有的时候,我真的很想打破这种陌生人的特有的如胶带似的隔膜,但是,直到下车时,我才知道我是那么的无能为了,那么的不自量力,毕竟终究我还是金口紧闭。有一次我从市中心回来,我跟邻座的一个女孩子说了话。毕竟,那时堵车,车里的人都在抱怨却也无可奈何,为此,只能无聊再无聊。不知不觉我们俩就邻座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我很无聊看着窗外被车辆堵得滴水不漏的道路,一动不动的,像个木头人。转过头来时,我发觉邻座的她也很无聊,为此,我就先开了口跟她聊了起来,一聊又是几十分钟,直到她下车,我们之间的谈话也十分投趣。她下车的时候,她告诉我这样一段我也有同感的话:其实,有的时候,我们也知道对方也很无聊,也很希望打破这种沉默的僵局,但是,对方终究不开口,我们也不就开口了。我们都希望对方先开口跟我们说说话,打发无聊,消遣时间,但是,对方也是怀着这样的心理,也是希望我们先开口跟他们说说话,最后,到达目的地了,下车了,我们终究还是没跟对法说过一句话,人走了什么也都无关紧要了。

(五)

上一篇名师讲座

下一篇万人空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