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综合自动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综合自动化范文1
与变电站传统电磁式二次系统相比,在体系结构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增添了“变电站主计算机系统”和“通信控制管理”两部分;在二次系统具体装置和功能实现上,计算机化的二次设备代替和简化了非计算机设备,数字化的处理和逻辑运算代替了模拟运算和继电器逻辑;在信号传递上,数字化信号传递代替了电压、电流模拟信号传递。数字化使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与传统变电站二次系统相比,数据采集更精确、传递更方便、处理更灵活、运行维护更可靠、扩展更容易。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体系较为典型的是:
(1)在低压无人值班变电站里,取消变电站主计算机系统或者简化变电站主计算机系统。
(2)在实际的系统中,更为常见的是将部分变电站自动化设备,如微机保护、RTU与变电站二次系统中电磁式设备(如模拟式指针仪表、中央信号系统)揉和在一起,组成一个系统运行。这样,即提高了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改进了常规系统的性能,又需投入更多的物力和财力。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结构模式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模式主要有集中式、集中分布式和分散分布
(一)集中式结构
集中式一般采用功能较强的计算机并扩展其I/O接口,集中采集变电站的模拟量和数量等信息,集中进行计算和处理,分别完成微机监控、微机保护和自动控制等功能。集中式结构也并非指只由一台计算机完成保护、监控等全部功能。多数集中式结构的微机保护、微机监控和与调度等通信的功能也是由不同的微型计算机完成的,只是每台微型计算机承担的任务多些。例如监控机要担负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断路器操作、人机联系等多项任务;担负微机保护的计算,可能一台微机要负责多回低压线路的保护等。
集中式系统的主要特点有:
(1)能实时采集变电站各种模拟量、开关量,完成对变电站的数据采集和实时监控、制表、打印、事件顺序记录等功能。
(2)完成对变电站主要设备和进、出线的保护任务。
(3)结构紧凑、体积小,可大大减少站地面积。
(4)造价低,尤其是对35kV或规模较小的变电站更为有利。
(5)实用性好。
集中式的主要缺点有:
(1)每台计算机的功能较集中,若一台计算机出故障,影响面大,因此,必须采用双机并联运行的结构才能提高可靠性。
(2)软件复杂,修改工作量大,系统调试烦琐。
(3)组态不灵活,对不同主接线或规模不同的变电站,软、硬件都必须另行设计,工作量大。
(4)集中式保护与长期以来采用一对一的常规保护相比,不直观,不符合运行和维护人员的习惯,调试和维护不方便,程序设计麻烦,只适合于保护算法比较简单的情况。
分布式结构
该系统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分散给多台计算机来完成。分布式模式一般按功能设计,采用主从CPU系统工作方式,多CPU系统提高了处理并行多发事件的能力,解决了CPU运算处理的瓶颈问题。各功能模块(通常是多个CPU)之间采用网络技术或串行方式实现数据通信,选用具有优先级的网络系统较好地解决了数据传输的瓶颈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分布式结构方便系统扩展和维护,局部故障不影响其它模块正常运行。该模式在安装上可以形成集中组屏或分层组屏两种系统组态结构,较多地使用于中、低压变电站。
分布分散(层)式结构
分布分散式结构系统从逻辑上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划分为两层,即变电站层(站级测控单元)和间隔层(间隔单元)。也可分为三层,即变电站层、通信层和间隔层。
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是按照变电站的元件,断路器间隔进行设计。将变电站一个断路器间隔所需要的全部数据采集、保护和控制等功能集中由一个或几个智能化的测控单元完成。测控单元可直接放在断路器柜上或安装在断路器间隔附近,相互之间用光缆或特殊通信电缆连接。这种系统代表了现代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的趋势,大幅度地减少了连接电缆,减少了电缆传送信息的电磁干扰,且具有很高的可靠性,比较好的实现了部分故障不相互影响,方便维护和扩展,大量现场工作可一次性地在设备制造厂家完成。分布分散式结构的主要优点有:
(1)间隔级控制单元的自动化、标准化使系统适用率较高。
(2)包含间隔级功能的单元直接定位在变电站的间隔上。
(3)逻辑连接到组态指示均可由软件控制。
(4)简化了变电站二次部分的配置,大大缩小了控制室的面积。
综合自动化范文2
【关键字】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TV67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现代泵站已经由纯人工机械操作改为电子信息系统辅助控制,甚至全自动控制系统。相对以往的操作模式,具有省人工、操控精确、安全、运行可靠等多重优点,相应对自动控制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特点
1、高度的可靠性
系统采用成熟的全开放式分层、分布式系统结构,上下控制层采用现场总线通讯模式,大大提高了系统设备间的数据交换速度和系统通讯工作的稳定性 。
2、高度的实时性
系统能适应泵站现场环境的要求,实时眭好,抗干扰能力强。
3、良好的开放性和扩充性
专用现场总线通讯网络结构的采用使系统设备可方便灵活的进行扩充。所有 的硬件均为模块化,构成一个通用、开放的结构体系;应用软件采用OPC技术 ,使得系统应用软件构成一个开放式的接口环境。
4、完备的安全性
系统对每一功能操作提供检查和校核,操作有误时,被禁止并报警;在人机通信中设置操作口令,按控制层次实现操作闭锁;系统采用冗余和模块化技术,使系统的局部故障不影响系统整体的正常运行。
5、完备操作性
针对国内运行人员设计,系统采用全汉化界面,使运行人员可方便直观的进行远方实时控制和操作。
6、可维护性
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模式,设备的模块化使技术人员方便的对必要的设备进行更换和维修,保证系统可靠运行。
7、良好的友善性
采用全汉化界面,操作方便,人机接口功能强,符合泵站运行人员的操作习惯 。
8、设计的合理性
严格按照系统的电气主接线图进行设计,并充分考虑用户的实际情况及要求,使系统布局合理,美观实用。
三、系统主控级的主要功能
1、数据采集与处理:主控级自动采集和处理泵站设备的运行参数;
2、安全运行监视:全站运行实时监视及参数在线修改、状态监视、越限检查、过程监视、趋势分析和监控系统异常监视;
3、对监控对象进行如水泵的启停、定值和限值的设定、报警复归等控制与调节、自动功率因数控制、按照电力系统的要求,自动投切电容器 ;
4、全站所有监控对象的操作、报警事件等的监控和事件记录;
5、记录在事故发生前5s和后20s时间里重要实时参数的变化情况;
6、正常操作指导和事故处理操作指导;
7、通过一路载波通道,一路光缆通道,与水调部门进行数据通信,也可与MIS系统、工业电视系统等接口通信,从而实现与现场各控制单元问的相互通信 ;
8、屏幕显示:包括各种系统图、棒形图、曲线、表格、提示语句等 :
9、积累泵站运行数据,为提高泵站运行、维护水平提供依据 ;
10、对各工作站计算机及设备、通讯接口、通道等的运行情况进行在线和离线诊断,故障点能诊断到模块;软件运行时,若遇故障能自动给出故障性质及部位,并提供相应的软件诊断工具。
四、泵站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分析
1、系统总体设计
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由10套机组自动化屏、1套公用自动化屏、1套辅机自动化屏、2台工控机、多台摄像机、矩阵切换器、彩色背投屏组成(见图1),图中Modbus协议是应用于电子控制器上的一种通用语言,通过该协议,控制器之间、控制器和其他设备之间可以通信。
2、机组自动化屏
机组自动化屏由微机控制保护单元、温度测量单元(温度巡检仪)、电参量测量单元(电力监测仪) 等组成。机组自动化屏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ing Logic Controller,PLC)是一个良好的自动控制平台,其内部具有输出继电器、保持继电器、计数器、计时器、A/D
(一)微机控制保护单元
微机控制保护单元提供电机主保护和电机后备保护。
(1)电机主保护其功能包括差动速断保护、两侧2段三相式定时限过流保护(其中一侧可以带复合电压闭锁及方向)、比例差动保护、过负荷保护、零序过电压闭保护、过励磁保护、瓦斯及过温保护。该装置包括以下主要逻辑回路,即装置整组启动回路、断线闭锁回路和二次谐波闭锁回路。电机主保护原理图如图3所示。
(2)电机后备保护其功能包括2段定时限过流保护、2段定时限欠压保护、1段定时限电流不对称保护、1段定时限过压保护、1段定时限/反时限过负荷保护、1段失步保护和2段定时限/反时限负序过流保护。该装置还包括PT断线判别逻辑回路,其工作原理如下,即三相电压之和(为与外部的PT比例系数匹配,还需乘上一个零序系数)大于PT断线电压定值或零序电压小于PT断线电压定值,满足上述2个条件中的任意1个后延时lOs报母线PT断线,发运行异常告警信号,PT断线期间自动退出低电压保护,待电压恢复正常后该保护也自动恢复正常。
(二)温度测量单元(温度巡检仪)
温度测量单元对电动机运行过程中机组振动趋势、压力脉动趋势进行监视,当上述趋势变化速率超过限值时发出报警信号。温度测量单元测量对象包括定子线圈温度(6个测量点)、推力轴承瓦温度(4个测量点)、上导瓦温度(2测量点)、下导瓦温度(2个测量点)、上导油缸温度(1个测量点)、下导油缸温度((1个测量点)。仪表面板布置如图4所示。
(三)电参盘测最单元
电参量测量单元集可编程电量测量、数字显示、数字通讯和多种输入、输出功能于一体,可测量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有功电能、无功电能等数据,上述数据可以通过RS-485通讯口采用Modbus协议读取。
3、辅机自动化屏
辅机自动化屏由PLc、液晶显示屏、供水泵运行切换开关、排水泵切换开关、真空泵切换开关、高压油泵切换开关、低压油泵切换开关组成。辅机自动化屏的PLC程序流程图如图5所示。
4、公用自动化屏
公用自动化屏由PLC,电参量测量单元、微机保护单元、运行切换开关组成。微机保护单元包括1#进线保护单元、2#进线保护单元、1#站变保护单元、2#站变保护单元和母联保护单元。电参量测量单元包括1#进线测量单元、2#进线测量单元、1#站变测量单元和2#站变测量单元。电参量测量单元测量的参数有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有功电能和无功电能。
此外,系统配备了视频监控设施,可以将监视目标的实时动态图象及报警信号通过通讯网络传输到中控室。监视点主要设置在泵站水泵层、联轴层、电机层、高压室、低压室和中控室、泵站进出水池、主厂房进口、厂区进口、拦污栅两侧等处。系统还可以将主管部门或调度部门的控制命令传达给中控室的主控计算机,再由中控室的主控计算机下达执行命令,实行远程控制。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研究,可以掌握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各个部分的设计,从而才能将总体的设计水平进行提高,促进综合自动化系统在泵站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毛江; 宋中仓; 宗伟林 电力载波在井下移动变电站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煤矿机械2013-01-15期刊
[2]张应华; 王长丰; 田同体 基于工业以太网的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煤矿机械2013-01-15期刊
[3]宋若峰; 王文征; 郭凡灿 矿山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组态软件设计方案研究煤矿机械2013-01-15期刊
[4]黄益庄 智能变电站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目标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01-16期刊
综合自动化范文3
关键词:数字化;煤矿;综合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煤矿领域也不断进行着革新,数字化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创建便是其中一例。自20世纪80年代起,数字化煤矿系统在我国便得到了逐步的发展与应用,并在应用过程中发挥其特有功能,为煤矿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显著效益,但截止目前,其发展、创建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一、数字化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简介
(一)数字化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概念
数字化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基于CIMS原理提出的一项由应用、网络、现场设备三层结构组成的,矿井检测、报警、生产操作一体化的系统。为提高煤矿安全管理能力,实现生产、管理的一体化,该系统集合了网络、通信、数据库、自动化、信息化及工业电视等技术设备,实现了生产与管理的集成,即生产控制、监测系统与生产管理系统的集成。
(二)数字化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创建的必要性
煤炭行业是一个相当危险的行业,但同时又是一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行业。为此,国家对这一行业的监管力度不断扩大,对于发展煤矿高科技的要求也不断加强。在这一背景下,数字化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创建与完善正是大势所趋。
此外,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创建有利于改变当下煤矿众多子系统:1 相互独立、各自为政,软件重复投资且不能实现信息共享,无法实现统一监控和调度;2 重复投资造成资金浪费,从而导致维护资金缺乏、安全性降低;3 由于以上原因而导致自动化集成系统无法发挥其最大效益等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实现安全生产,统一监管。从这个角度来讲,实施数字化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二、数字化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一)提高煤矿作业的安全性
数字化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拥有调度集中监控平台、千兆工业网传输平台及子系统接入平台,其创建与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煤矿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其工作地点及相关设施设备的安全系数,有利于保障工人的人身安全。
此外,数字化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在煤矿事业中的应用,实施了人员定位系统,以国投新集口孜东矿为例,其人员定位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地面信息采集基站1个,井下大分站5个,小分站20多个,无限收发器共30多个,共配置标识卡10000张,实现了一人一卡入井,这有利于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定位,有利于保障工人的人身安全。
同时,由于该系统的实施实现了网络共享,矿难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联动报警,这不仅有利于减少人员伤亡人数,同时也能减少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
(二)减少作业工人数量,节约投资成本
数字化煤矿综合系统的创建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设备的自动控制,可无需工作人员进行值班坚守与定期巡逻检查,降低了煤矿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可减少各岗位对工作人员数量的要求,减少工人数量,具体到每一位在职工人都有各自的职责范围,提高了煤矿事业对工人劳动力的利用率,同时由于人员减少,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成本。
此外,这一系统的创建与应用,在生产设备方面,也有效降低了成本,比如该系统之下,形成了传输、数据、监控平台,网络数据实现了共享,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投资等。
(三)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
数字化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为煤矿企业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尤其是通讯联络系统的运用,实现了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全方位监控,能够及时依据作业情况调整各部门的工作。同样以国投新集口孜东矿为例,其通讯联络主系统采用的是江西联创DDK-6型数字程控交换系统,总容量为400门,冗余100门;包含IP广播和无线通讯两个辅助系统。其中,无线通讯系统的井下安装基站有26个,共配置配套无线手机700部,同时,井下的信号覆盖率达到90%以上;IP广播系统的井下终端也安装了20多个,从而实现了通信全覆盖,这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煤矿事业的集成水平,实现系统内部的综合管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实现煤矿作业过程中的管理与监控的一体化,提高管理水平。
三、数字化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创建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煤矿自动化产品方面
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在我国早已起步,就目前而言,其自动化产品种类繁多,但是没有统一标准,而且质量上也频出问题。这就阻碍了煤矿自动化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为此,相关部门应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致力于提高我国自动化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通行化等,并对其质量标准按市场要求做出规范,不断适应数字化煤矿自动化系统的创建。
(二)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方面
笔者调查发现,目前我国数字化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方面,存在自动化设备及子系统独立运行、各自为政的状况,这就导致网络信息不能实现共享,从而出现“信息孤岛”现象,限制了信息利用率的提高。为此,数字化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创建首先要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这不仅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全方位互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为维护各子系统资源所付出的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浪费;还有利于实现煤矿企业内部的监测、管理与控制的一体化,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生产目标。
结语
随着数字化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在我国煤矿事业中的逐步普及,对于该系统的创建更要严谨、认真,始终遵循面向应用、人机协同工作、信息资源综合管理、兼容并蓄、统一规划与分步骤实施、不断适应时代变化同时稳步推进及广义网络等原则,不断改善其创建过程中出现的瑕疵、问题,力争实现其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晏凤华.对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06):11-20.
综合自动化范文4
【关键词】变电站 安全 自动化 运行 维护 优化
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概述
(1)所谓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指在传统变电站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采用先进技术对变电站设备功能进行科学的智能化组合和优化设计,利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以及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及输配电线路的运行情况进行测量和监控,并且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实施保护,实现与调度中心通信的自动化等功能。
(2)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是首先通过自动化采集,对整个电力系统的相关数据以及运行情况进行汇总,汇总之后传输到计算机,计算机通过智能高速的计算能力,利用写好的程序进行精准的逻辑判断,从而实现对变电站内各种设备运行的监控和控制能力,不仅如此,自动化系统还能够将输入的信息转化为数字量,从而实现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而不至于形成信息孤岛,信息的共享程度更大的完善了自动化的系统的工作效率,另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研发的冗余、防抖、自检、诊断等技术也对监控以及自动化的控制能力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提高了监控和控制的可靠性,变电站的运行状态,实时信息包括故障问题和检测技术局采用屏幕显示,代替了之前的硬件设备,更大程度的节约了电缆等传统设备,同时兼备了经济性和可靠性。
2 变电站的常见事故及注意事项
变电站一旦发生事故或者异常情况时,会有以下现象出现:例如电气设备出现异常,其中包括,运行声音异常,设备出现放点现象等,严重的电气设备甚至出现烧坏、变形、喷油等现象,除此之外还有保护自动控制装置的启动,遥测变化出现异常情况,报警信号提示,断路器跳闸等现象。另外常见信号多次出现、断路器长时间打压或频繁打压、保护异常信号不能复归等都是故障的表现。对于这些常见事故以及异常情况,我们需要及时总结和防治,首先在人员方面,现场值班人员在没有得到许可的情况下不得私自强送各类跳闸断路器;防止非同期合闸和再次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对于明显威胁人身和设备安全的事故,为了避免事故扩大,应以最快的速度将直接影响的设备停电;同时要将已损坏的设备隔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事后处理,应及时报告所属调度,做好事故记录,以便查阅和预防。
3 变电站自动系统的运行以及维护措施
为了简化日常维护,在最初的应用中要注意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部件尽量采用高可靠性,为之后的维护和修理做好基础,关于如何保证设备稳定正常地运行,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维护。
3.1 远程维护
随着科技技术和电力系统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状态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应用越来越多,在电网的日常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员负担,更多的少人或无人值守变电站被应用,在节约人力的同时更精密的保证了变电站的运行安全。但同时有利也有弊,自动化变电站的增多也就意味着运行维护工作量的加大,于是对于自动化专业的工作人员来说,工作强度也就自然的增加了,主要是因为在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的应用中,当地系统后台软件运行稳定性的问题是整个系统能否顺利有效进行的基础,变电站中央信号系统起主要作用,需要利用主控端与被控端之间的文件传输功能,并且控制厂站监控设备的杀毒软件病毒库的实时升级,以及被控端监控软件同步更新。在这种情况下主站远程维护机与被控端厂站监控机可以随时进行信息交流,当被控端厂站后台监控软件运行出现异常情况时就会对被控端厂站后台监控软件的异常运行现状进行准确定位,然后通过主站数据验证机及时的接收远程维护主机的传送资料并验证再选择下载运行。一旦被控端厂站后台监控软件处于崩溃状态,就会自动将主站端数据备份相应远程备份程序恢复至当地系统,从而不会造成大范围的故障,保证当地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运行。
3.2 数据库备份
变电站的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所以备份工作十分重要,要做好监控以及数据库的定期备份管理以及二次设备定期巡检时的备份数据库,实现本地备份和异地备份的结合,避免意外情况的数据库崩溃或者丢失。不仅如此,还要保证数据库的精确性,所以就要加强数据库修改的权限管理,对数据库的修改权限进行一定的限制,并且工作人员在修改的前后要进行备份,以便设备故障恢复的过程中出现数据库的缺陷问题,作为变电站的工作人员尤其是自动化系统的维护人员需要掌握更改方法和备份方式,从而更好的保证变电站的维护工作。
3.3 通讯设备维护
在目前的自动化运行中变电站内以太网通讯为主流,这种方式能够准确判断装置故障的原因,保证监控信息的连续性和即时性。变电站综自系统的应用需要在保护装置中更换某些适用插件,经过相关的反复试验保证运行的可靠性,另外还需要正确设置通讯参数,以免给电网运行中带来隐患。
3.4 保证新投变电站验收工作
除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维护工作的规范,还需要重点规范保护屏的布置、后台机数据库、主界面的维护与备份等信息,建立各种网络设备的拓扑结构图。尤其需要对新的包括改建扩建新建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严格执行信息量名称、综自后台画面以及模拟量、开关量操控等方面的规范,设备验收工作得到了保障之后可以很大程度的减少后续维护和修理工作,从而更有效率的保障变电站自动化的顺利进行。
4 结语
随着变电站电网和相关技术的发展,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广泛,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需要不断总结和吸收先进理念,我们要着重针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日常运行工作,总结并研究解决变电站自动化运行中的异常现象,保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保证电力供应的及时和安全。
参考文献
[1]宋通川.探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运行安全管理[J].广东科技,2009,(16):44-45.
[2]魏胜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运行中的问题及解决建议[J].中小企业科技,2006,(10):54-55.
[3]张国平,黄巍,华建卫等.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信号的标准化管理[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0,38(1):120-124.
作者单位
综合自动化范文5
关键词: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功能;应用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国际能源危机越来越严峻,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于电力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日益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电力系统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已经影响到经济建设和人们的生活,电力系统的优化改造迫在眉睫。如何实现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提高电力供应的效率和稳定可靠性,降低电力损耗,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对于缓解目前严峻的用电形势非常的关键。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及其实现功能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和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综合电力系统中发电厂、变电站、配电网络和用户形成的集成概念,目的是更好地实现对电力从出厂到使用全过程的控制和监视。使电力输送和供应更高效和通畅。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包括实现发电自动化、电力调度自动化、电力系统的数据信息传输自动化、供电自动化、电力系统中反事故自动化和电力工业的管理系统自动化。其实质是实现电力在生产、运输、使用环节的自动化控制,对电力资源的实现优化配置,提高电力供应的效率和稳定可靠性,降低电力损耗,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图1为我国投入使用的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控制设备。
图1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应用现状
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应用是以中央控制系统为中心,通过互联网将计算机与计算机结合,控制计算机与系统终端的硬件装置结合,运用相关的软件扩大控制范围和深化自动化程度,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工作流程大体上是在处于中心位置的调控中心配置现代计算机,通过网络系统向周围辐射实现对其他系统的控制,围绕调控中心的发电厂和变电站中间通过装设信息数据服务和反馈远程监控装置来实现联系和监控,形成立体化的覆盖全系统的网络,实现准确畅通的数据信息的传输和指令传达,按照功能范围完成和综合协调全面控制功能,由中央系统的计算机复杂总体的调控,其相关监控装置分别负责如记录机械设备操作与事故信息内容、记录处理各种报表信息、完成系统异常故障或事故自动恢复、日常各种的自动化,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经济可靠的控制系统。
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的操作方式通常是分层控制,也就是即在发电厂、变电站、调度中心和控制中心各组织部门分层,按照管辖的功能范围来分担与综合协调控制的功能,以实现电力系统的科学合理运行的控制系统。
目前分层控制根据电力系统大小分为三层控制和两层控制,中央控制中心是系统的中枢神经,对整理进行调控。中央控制主要保证整个系统的高效运行和机械设备的完整可靠性。中央控制系统配置了系统稳定控制设备、控制功能计算机、电压无功率的控制装置、循环数字遥测等。地方控制则负责完成有中央控制下方的任务,地方控制和中央控制相互配合形成了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上下联动完整系统。地方控制中心负责完成监控发电厂与变电站的电压状况、安全性能、运行记录与报告、水工调度等,三层控制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工作结构图如表1。
表1
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发展前景
在现代经济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对于电力的安全稳定、经济可靠等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电力供应需求,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也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其技术由低到高,由部分到整体,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发展逐渐趋向于自动化控制技术更优化、协调化、适应化、智能化、区域化发展;由单个的元件向区域及整个系统发展:功能由单一化向多样化、一体化发展。随着控制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现代的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成为集计算机、通信、控制、电力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其功能和范围逐渐的扩展,电力系统中能够自动化处理数据信息越来越多,监控的范围和内容越来越大,整个系统的稳定可靠性大大加强。
我国的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发展朝着建立完善的DMS系统一步步靠近,通过建立完善的DMS系统,能够提高电力的综合管理能力,满足现代社会电力技术的发展需求和人们对于电力更高要求,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更优控制,尽量避免出现大面积的停电问题,提供电力系统的稳定可靠性,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发展前景。①由高压向低压进线扩展,如从能力管理系统向配电管理系统发展。②由单一向多样化、一体化功能发展,如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发展。③由开环监控向闭环监控发展,如实现实现发电的自动控制。④由单个部位向区域、整体系统发展,⑤实现装置设备的快速灵活化、数字化、智能化,如继电保护的进一步发展。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发展从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需求出发,结合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的完善创新,最终实现电力系统运行的最优化、数字化、智能化,提高用电的安全可靠性、稳定经济性,实现电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结束语
电力系统的运行关系到社会经济建设和人们正常生活,影响到国家的发展。考虑到目前电力资源现状和电力系统运行存在的问题,对于电力系统的改造升级势在必行。电力系统发展从实际的需求出发,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
参考文献:
[1]吴利娟.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应用与发展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1(7).
[2]张霞,王霞丽.浅谈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1(20).
综合自动化范文6
【关键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常见问题
【 abstract 】 this paper through exploring substation integrated automation reconstruction common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so as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possesses the character of technology to continuously improved.
【 key words 】 substation; The automation reconstruction; Common problem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自上世纪 90年代以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目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正进入普及应用阶段。作为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技术手段之一,它直接保证电力生产向着高质量、高效益方向发展,中国每年变电站的数量以3%~5%的速度增长。然而,由于综合自动化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其改造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功能还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探讨其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对促进变电站综自改造技术进一步成熟化及完善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概念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包括测量仪表、信号系统、自动装置和远动装置等),利用现代微机和通信技术,将各种功能重新组合,共享信息,实现对变电站自动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装置。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一项多学科、多专业交叉的复杂系统工程,而且是高技术设备组合,操作简便。监视微机化、结构分布分层化、通信网络光缆化及运行管理智能化等综合化功能是其具有的显著功能。它的出现实现了变电站扩大监控范围、促进智能化、小型化及高水平的无人值班管理,为变电站的安全可靠、优质、经济运行提供了数据采集及监控支持,从而能更好的搞好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工作。
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1、关于监控程序稳定性的问题
综合自动化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如微机保护、监控系统以及其他智能设备等组成的有机整体。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标准相较于大多数通信和监控设备来说,通常更为苛刻。因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必须重点考虑通信系统与保护、监控及各种职能设备相互协调。自动化系统指标必须满足保护和其他智能设备的特殊要求。这就需要将原主变的档位变送系统和测温系统、接地补偿装置、接地选线装置、无功补偿及电源调整等设备进行改造,使其接口方式、通信规约必须与保护、监控系统相统一,具备“四遥”功能,从而构成完整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同时,后台监控操作系统程序走死及网络资源不足导致后台监控机死机等情况常常出现在部分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中。这主要是因为监控软件有时会存在难以发现的缺陷,从而造成后台监控机网络中断或出现异常,监控系统能将另一台备用自动切换成主机运行,影响了变电站的安全运转。因此,在选择综自产品及后台监控系统时,选出一种功能齐全,程序运行稳,定硬件配置相对超前的综自产品是改造设计人员应综合考虑的问题。
2、关于抗干扰的问题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抗干扰问题即电磁兼容问题。传统上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设备出厂时仅仅做一些开关、电焊机、风扇、手提电话等定性实验的抗干扰试验,而产品到现场后往往也只加上开合断路器的试验,一直没有一个定量的指标,从而给产品的良好运行带来隐患。因此,除满足一般检验项目外,合格的自动化产品主要还应通过高低温试验、耐湿热试验、雷电冲击电压试验、动模试验。而且还要重点通过四项电磁兼容试验, 分别是:1MHz脉冲干扰试验、静电放电干扰试验、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快速瞬变干扰试验,保证产品质量。
3、事故信号问题
事故信号对于变电站尤其是无人值班的变电站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然而,在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竣工验收时发生过以下情况:在操作35kV线路时,验收人员发现在后台和地调远方控制合开关时,都会触发“事故跳闸信号”。这主要是因为当后台或地调对开关进行遥合时,双位置继电器KKJ励磁,其常开接点变为合位,但由于开关位置变为太慢,DL常闭接点仍处于闭合状态。回路接通,触发事故总信号。从而导致装置中设置的延时而不能对事故进行准确判断。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建议将TWJ的常开位置与KKJ的常开位置相连,构成生成事故总的回路。因为35kV、10kV 均为储能开关,当断路器合上时,储能装置启动,可与其相连的TWJ失磁。从而有效避免了上述问题的产生。
4、GPS 对时问题
变电站统一时钟是在 GPS 时间基准下对全站各系统进行运行监控及事故后的故障分析,同时通过先后顺序的开关动作来进行事故原因分析的关键措施,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脉冲同步信号、串行口对时方式、IRIG-B方式是GPS对时的3种一般方式。然而,自动化装置的生产厂家不同,其装置数量不等,接口类型也不同,从而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出现GPS对时接口与接受对时的设备接口不能通信的问题。因此,统筹考虑所订购设备的通信插件和订购充分数量的规约转换器,充分考虑各种设备的接口问题,尤其是保护测控装置及其它智能装置与后台监控设备的接口问题,是改造人员在设备前期订货时应把握的关键问题,从而有效避免发生以上情况。
5、不同厂家产品的接口问题
长期以来,自动化系统中未得到妥善解决而又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便是接口问题。主要包括小电流接地装置、微机保护装置、故障录波装置、站用直流系统等智能设备与总控单元、总控单元与主站之间的通讯。然而,不同厂家的产品种类很多,产品接口方面需花费软件人员很大精力去协调数据格式、通信规约等问题。因此,这就要求改造人员从系统设计开始,就要要用明确的条文来约束系统供货商,符合数据接口遵循统一的、开放的数据接口标准, 保证站内设备间能正常通讯。
针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当前存在的问题,需要电力工作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以保证电网安全、经济、优质地运行。
参考文献
[1]邢维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