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范文1
在此,本人就初中思想政治新版本特点及备课方法谈一谈我个人初浅的认识和看法:
1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特点
初中思想政治新版本与之前所用的版本相比,明显地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课本的文字内容多寡不同,与老版相比,新版本在文字数量上明显地而且是大大地少于老版本,例如八年级(下)第七课第一节“城乡印象”,整节内容只有谬谬两段,84个汉字,14个标点符号,另附5幅插图,最后加上一道16字(“农村和城市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的小问题就结束了。再如九年级第一课“生活在地球村”,第四节“做负责任的公民”整节内容仅由两段共113个汉字,9个标点符号组成。
第二、课本中有较多而且内容丰富的插图,这些插图让人一看便联想滔滔,爱不释手,有一种欲览全书的欲望。例如八年级上册共有各种插图90幅,下册有83幅;七年级上册共有140幅;九年级全册共有103幅,这些图片不但在数量上多,而且还比较美,整本书的图片,可以当作相册来欣赏。例如:九年级课本第三页的“烽火台图”,尽管这幅图很小,只向我们展示了我国长城的某一局部,能够眼观的空间很有限,但那气势磅礴,弯曲延伸的长城却让我们感到它还在延绵不断,没有尽头之感,同时也让我们由衷地感觉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祖国大好河山的疆土之辽阔。
第三、每节中的“资料卡”、“相关链接”等注释性内容较新颖,而且小巧伶珑,让人就其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凝难点,不用查阅繁锁的资料就能“就地解决”。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做到什么内容都清清楚楚,例如涉及到一些我们不清楚的法律知识时,我们可以不用去查阅相关的法律书本,厪要看一下课本上的‘法律链接 就解决了,真可谓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第四、课本中每一节中的实藵性练习题针对性强,趣味性也乐在其中,使学生能做,乐做。例如:八年粧上册第19页“你认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经常发生的冲突有哪些?”学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总是表现得滔滔不绝,似乎对他(她)们的父母有太多的“不满”之感,在如此之类的教学中,我们简直忘记了自姱是一为教师,而是一位“调解官”了。
2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备课方法
在改版后的初中政治教学中,本人认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读懂教材,读透教材,并提练出要在黑板上进行板书的知识要点。因为板书讲究美观和节约时间,所以要板书的内容不宜太长,太复杂,应当做到文字尽少,但又不至于表达不清楚,即做到语言简短,意思明白,言简意赅。
第二、在完成板书的框架设计后,应舍得花充足的时间去收集一些相关的典型教学案例,而且这些案例应尽量是学生所知道的,熟悉的教学案例,例入教学。例如:七年级思想政治第六课“为坚强喝彩”,第一节“让我们选择坚强”,第一个知识点,“坚强意志的表现”——能在复杂的环境中迅速地判断发生的情况,毫不迟疑地采取坚决的措施行动。
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所需要教学案例如:2008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一位坚强的阿姨在生死非常之际,冷静、果断地选择自我断臂自救,否则命臂无存。再如,2009年发生在本地的新桥煤矿事件中,四位矿工死里逃生的奇迹,这两个典型的事例中,无一不有力地证明了在复杂的情景中冷静而迅速地判断所发生的情况、果断采取坚决措施的重要性。
第三、教师应注重对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学生不理解的词语的解释,由于政治课并非语文课,所以在解释中可以不必完全按照语文课的惯例去解释,或者说可以与语文学科上的解释略有不同,如:“百折不挠”,可用一韧性较好的直尺在学生面前反反复复地折上几遍,(当然只是象征性的演示,不可能太使劲,太认真)然后右手一放,直尺挺直如故,是为 “百折不挠”,“挠”即弯曲,屈服之意。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范文2
>> 等待,让课堂开出和谐之花 让英语课堂绽放“情感之花” 让历史课堂盛开情感之花 让语文课堂盛开情感之花 让语文课堂绽放情感之花 打造语文高效课堂让情感之花悄然绽放 让情感之花盛开在语文课堂 让语文课堂绽放和谐之花 让和谐之花盛开在语文课堂 让数学课堂绽放和谐之花 让心灵遍开情感之花 让情感之花绚烂开放 让情感之花绚丽绽放 让情感之花美丽绽放 让文字绽放情感之花 让作文绽放情感之花 让和谐教育之花处处开放 让情感之花盛开在小学语文课堂 让情感之花盛开在初中语文课堂 多媒体让语文课堂绽放情感之花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让情感之花促课堂和谐发展 让情感之花促课堂和谐发展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从学生的心灵出发,用情感感化、熏陶学生心灵,打通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教学过多地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忽略了学生的生活情感体验和生活需要,使学生不喜欢上思品课。总是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要使学生对思品课好学乐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就必须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才能促进思品课堂教学和谐发展。以下就如何培养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和谐发展。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一、以情感人 优化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情感、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与促进教学的和谐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以往,学生不喜欢上思想品德课,误认为那是副课,学不学没多大关系,思品课得不到重视,老师得不到尊重。教师上课也只停留在语言层面上,采用“灌输式”,不尊重学生人格的现象时有发生,师生关系十分紧张,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生心理发展和知识的获得。张念宏先生指出:“教师凭借对学生的爱和威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情感交流关系,从而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鼓舞和激励,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奋发向上。”因此,教学中要乐于与学生打成一片,态度亲和,不摆架子,课堂上与他们交流学习,课下倾诉生活中的苦乐,渐渐地,与学生拉近了矩离,使双方之间心灵得到沟通,互相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做到“台上是老师,台下是朋友。”这种民主、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二、 以情促行 内化学生情感。
“道德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通过情感感染获得的。”教师的积极情感对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和催化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用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情感去感染、影响学生,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她)的爱,产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浓厚兴趣,为兴趣生成创设良好的必要条件。教学中,教师的一个温和的眼神、一个赞赏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点头,一份期待的目光、一次亲切的谈话、一句夸奖的言语,一份充满人情味的关爱,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使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令学生思想活跃。不要以严肃冷峻的目光逼视学生,而是面带微笑、用期待的目光鼓励学生,再加善意的提示,使学生紧张的情绪趋于平稳,在愉悦的心境中接受知识,探索知识,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如各种案例、插图,再加上教师授课时的表情,语音、语调、动作的感染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以景生情 深化学生情感俗话说:“触景生情”。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情境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渲染课堂的情感氛围。《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恰当地使用电影、幻灯、照片、录音、录像、挂图及计算机等电教设备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具体形象的情景,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材料生动化,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置身其中,在思想上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如教学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十课《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一课时,用制作的课件,展示出《父亲》与《拾麦穗》两幅图画,让学生边看图,边听老师的描述,使学生从视觉感受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境。理解劳动人民艰辛岁月、辛勤劳动。
四、回归生活 引感共鸣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而教育。”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把学生学习的背景生活化, 让学生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正确地认识和理解生活,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与真实的日常生活、学习生活、交往生活、集体生活等紧密相联,课堂教学要体现“回归生活”的教学,教材内容回归生活,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用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等感性材料,自主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启迪与引导,以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促进学生品德成长和个性生活化。如在讲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课《走近父母》时,我设计了一个情节:“同学们都很爱自己的父母吧,你们体会过父母是怎样关心、爱护你们的吗?”同学们举出许多事例。“谁能讲述父母用自己的生命换得子女的生命的故事?”我又引导学生:“你的父母是怎样关爱你的?”同学们七嘴八舌地畅所欲言,兴趣很浓。一幅父母疼爱关心孩子的种种情景在同学们脑海里浮现,爱父母、孝敬父母的强烈情感便不言而喻,油然而生。这时老师趁势引导:“父母为我们日夜艰辛操劳,我们应该怎祥孝敬父母,做个懂事的好孩子呢?”有了上面事例做铺垫,其他同学深受到感染。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果很好。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范文3
关键词:作业设计;语文素养;优化
作业是语文课堂的拓展和延伸,是学生在课外进行语文思维训练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合理、科学地设计作业,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将课堂外延到课外,将课堂理论知识实践到实际生活中,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又锻炼了想象力、创新力、实践动手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元化。
但长期以来,教师在作业的布置上,不能体现“以学生为发展之本”的思想。简单、机械、重复套用的作业,使得学生渐渐失去了做作业的兴趣,没有思维价值,没有创新,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学生渐渐对教师布置的作业不满意,完成得有点勉强,甚至有学生拖沓作业甚至不完成作业。
这样的现状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必须打破原有陈旧、落后、单调、盲目、机械的作业方式,优化作业设计,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作业的乐趣。
因此,我认真研究学生的作业规律,优化作业训练,对一些作业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目标明确,针对性强
作业的布置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延伸的语文课外作业,同样要求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统一。要科学、具体、合理地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师布置的语文作业要有的放矢,要精选那些能突出重点的题目进行训练,以达到巩固教学目标的目的,提高实效。
二、因材施教,突出层次性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差异是一种资源。”
每个学生因为认知及接受能力的差别,面对教师布置的同一项作业,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下。所以必须充分尊重这一资源,因材施教,通过不同层次的作业引导学生吸取、探究知识,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的发展。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层次,“量体裁衣”,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还要注意评价机制,学生一有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进步,教师应做出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三、知行合一,实践生活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就是说生活的范围有多大,学习语文的范围就有多大。我们常常说的“生活处处有语文”也正是这样的道理。
生活处处用语文,语文是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取得联系的学科。所以,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该联系语文实践活动和语文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四、激发兴趣,突出多样性
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学习潜能,而学生如果能把自己所有的感觉情绪投入学习中去,就能发掘、激发自己的无限潜能。要让学生有兴趣地做作业,教师作业的设计必须灵活多样,形式新颖。
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作业有以下几类:联系生活实际类、实践探究类、动手操作类……
1.摘抄积累性作业
知识就是积累,学习语文尤其需要知识的积累。可以给学生布置摘抄成语、古诗、报纸杂志上的一些美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积累,在摘抄的过程中,增大了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2.查找表演类作业
为了深入理解课文,扩大知识面,可让学生去查找有关参考资料。有文字,有图片,甚至实物。还可根据课文内容,学习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特别是一些文言小故事,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且感兴趣的角色进行生动细致的刻画。这样学生在刻画表演人物时,不仅熟悉了课文,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交际和语言表达能力。
3.调查探究实践性作业
它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访谈,走进大自然进行观察,写出调研报告、观察日记,尝试写简单的新闻报道等。比如,八年级上册学完第一课新闻报道,可以让学生报导班级、学校新闻,这类作业让学生密切联系社会,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还能培育其探究精神,提升综合素质。比如,学习了《看云识天气》,让学生就掌握的有关知识写观察日记,再在班上举行“天气预报”活动。这类作业将知识用于生活,不仅巩固了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观察、组织、语言表达等能力。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还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兴趣。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范文4
【关键词】兴趣理顺地理社会学科关系
兴趣是学生勤奋学习和发展智力的直接动力,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那么,如何在新课改的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呢?我认为首要任务就是要理顺地理学科和其他社会学科的关系。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中学地理与下面社会学科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一、地理课改与政治的关系。
政治时事就是一定时间发生在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都是一定地理空间)的重要事件,因而没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就很难想象能把政治时事的学习弄好。因此,我在讲授七年级《地理》(下册)“西亚”中的“阿拉伯国家”这个知识点时,向学生提出这样几道思考题:
1、美国为什么要侵占伊拉克?
2、美国的做法是正义的还是野蛮的?它能否征服伊拉克人民的民心?
3、假如你是伊拉克人民你会怎么做?
问题提出后,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人说美国霸道、野蛮;有人说美国以大欺小;有人说伊拉克人民要起来反抗,誓死捍卫自己祖国的完整。通过穿插这样敏感的时事热点,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倍感今天和平幸福生活的自豪。
再如九年级《思想政治》第一课“古代社会”一节的内容是这样介绍的:在远古时代,人类为了生产和生活,必须了解地理环境,了解周围有哪些山丘河湖,有哪些天然物可以采取,后来由于生产的发展,剩余产品的交换,贸易、航海、战争等都要求对地理环境有更多的认识。
通过政治学科和政治时事的知识渗透,弥补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全面了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让学生放眼世界、展望未来,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地理课改与语文的关系。
语文知识里也或多或少地联系地理知识。如八年级上册中的《七律.》一诗,有五句涉及到地理的事物: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河、岷山。为此,我在“中国的自然环境”一章的复习中,为了调节复习内容的枯燥无味,就引用了的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我起了一个头,学生马上跟着背了下去。最后我提出了几个问题:谁能把这首诗歌涉及的地名找出来?学生马上交头接耳,有挠头思考的,也有马上翻看语文书的,课堂的学习气氛空前高涨。
又如在讲“滚滚长江”的“长江三峡”时,我引用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一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郦道元写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在讲“滔滔黄河”的“地上河”时,我引用了李白的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讲“中国的气候”一章的“梅雨”时,我引用了赵师秀作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在讲“季风”时,我引用了岑参写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讲“高山气候”时,我引用了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在地理教学中,引用诗词歌赋,应用得法,就可以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教学氛围,这些诗词犹如一道道风味小吃,桌上佳肴,悠远飘香,回味无穷。因此,巧用古诗文教地理,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另外,在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隆中对》一文中,也涉及很多地理事物,所以学生没有地理知识,学习语文也往往很困难。
三、地理课改与历史的关系。
由于历史事件总是在一定的地域中发生的,历史与地理就像一对亲姊妹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学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地图,如《》、《郑和下西洋线路图》、《中日形势图》等,这些地图都要借助地理知识来解决。此外穿插历史故事进行地理教学,使学生更觉得津津有味。如在讲“季风”时,我就穿插了“孔明巧借东风”、“草船借箭”等故事。在讲“北极地区”时,穿插“北极星的传说”、“美丽的大熊星座”等故事。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范文5
关键词:学习需求;自学能力;分层教学
目前中学英语老师面临着两难选择:一方面学生迫于教育评估体制压力,他们只好向习题、试卷和练习测试妥协;另一方面英语老师出于对学习者成为真正意义交际者这一期望的美好追求,他们倡导学生自主、参与式学习。
理论研究和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老师需要适度地让步,尽量分析和满足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老师要研究更优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寻找让学生走出困境、师生双赢(a win-win situation)的高效英语教学模式。结合我校正在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笔者认为英语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现师生双赢的高效英语教学。
一、尊重学生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是高效英语教学的基础
心理学家Carl R.Rogers认为:“人类生来就具有学习的潜能,当学生察觉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的目的(需求)有关时,便发生了意义学习。”因此,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尊重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现实英语教学中,如果老师创设了让学生身心愉悦的真实学习情境,就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其自身的学习动机。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这一单元时,我尽量设计成以我们班级的郊游活动为主线,用我们班级上一次郊游的图片,通过真实的图片和任务,让学生身临其境,谈论和学习学校郊游这一话题。又如,学到有关问路的内容时,我在电子屏幕上给出一幅厦门地图,地图上有我们学校和英语老师家的位置。首先,让学生谈一谈从学校出发,英语老师是如何回到家的;然后再告诉学生,下周一晚上,语文老师、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要到A、B、C三位同学家去家访,在地图上标出这三位同学家的位置,请同学分组讨论老师们最佳的家访路线。通过诸如此类的真实任务活动,尽量去满足学生为享受美妙的生存而产生的需要,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高效英语教学的关键
著名语言学家David Nunan认为当今世界外语教学的总体趋势是以交际法为功能、学习者为中心、任务性学习为载体的。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生动课堂为载体,以高效教学为目标。
1.重视预习工作
预习、上课、作业三个环节组成了学习的全过程。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如果课前不预习,上课常常听不懂。通过抓好学生的预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我在教学新课七年级(上)Unit 9之前,布置了以下简单的预习作业:
(1)你能写出下列电影类型的单词吗?
动作片_______喜剧_______纪录片______恐怖片_______
(2)你能把下列句子翻译成英语吗?
你想去看电影吗?_______________.肯定回答________.
他想去看电影吗?_______________.否定回答_________.
你喜欢什么种类的电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信学生在认真完成以上预习作业后,对新课的主要内容就会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课堂上也就能轻松应对老师的提问和相关的口头、笔头练习,使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强调课堂环节
听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保证学生高效学习的关键。首先,老师要把每节课的重要语言现象通过适当的导入、讲解和操练,做到讲好、讲透,这样学生才有做其他练习的基础,否则,练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课堂练习的设置至关重要,只有紧紧围绕课文展开才能提高练习的效率。对于每一节课,老师都要尽量做到课堂生动活泼,教学方式多样,“精讲”“多练”(包括听、说、读、写各方面的练习)。总之,课堂上忽视讲和练的任一环节,都会直接影响高效英语教学的实现。例如,我们在教学七年级(下)Unit 4 第一课时,让学生进行了大量与本课时话题(谈论职业和梦想中的工作)相关的pairwork和groupwork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以下笔头练习:请用上下面几个词(student,hard,want,reporter,interesting,parents),基础较好的学生写一段话,基础较差的学生模仿本课时的主要句型编写对话或造句,以此让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和书写能力都得到训练和提高。
3.强化复习环节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说明:所有的人对学习的知识都会发生先快后慢的遗忘过程。一些学生经常抱怨英语单词和句型记不住,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及时复习或者定期复习。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强调两点:一是及时复习。对于每天所学的知识,要当天复习清楚,决不拖拉。二是反复复习。学完一课复习一次,学完一个单元复习一次。学习一阶段系统总结一遍。期中期末再重点复习一次。通过这种不断反复的复习,已经掌握的内容就不会那么容易忘记了。
三、根据学生基础,进行适当分层教学是高效英语教学的保证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通过努力一定可以达到“某个教学目标”,只是学生的学习速度快慢而已。因此,老师对教学设计、教学节奏、作业布置、考试检测这些方面的安排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老师依据学生的测试成绩、学习和组织能力、性格爱好等因素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4人小组(每组成员包括A层次的学生1人、B层次的学生2人、C层次的学生1人),每组设小组长1人,主要负责小组合作和互帮学习的组织,特别是帮助学生做好C层次学生的辅差落实工作。通过这样的分层和设组,力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备课、上课分层
备课时老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以精讲和落实基础知识为主,个别题目适当拔高;侧重分层训练,主要考虑A、B两层学生的标准。上课时,主要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A层学生的目标在于少讲多练,鼓励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而B层学生重点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上,尽量精讲精练;对于C层学生,起始阶段重点在培养其学习自信心和对老师的亲近感上,“亲其师,信其道”,同时对其降低要求,使其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课堂提问注意层次性和启发性,让学生通过努力,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例如,在口语练习方面,鼓励A层学生脱离教科书,施行自编会话,自由交谈,以两两对话和个人采访、演讲等方式进行;而对于B层学生,老师则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口语训练,尽量给他们创造展示的机会;对于C层学生,鼓励其开口讲英语,说好教科书的例子,让他们也感受到学英语的乐趣。
2.作业、考试分层
练习、作业的分层是英语高效教学的重要一环。老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基础,合理分层设计练习和布置作业,才能及时有效地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训练和巩固。老师设计的练习或作业可以分三层:C层为全体学生必做的基础题;B层为选做的简单综合题,A层也是选做的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这样可以使所有的学生都有练习或发展的机会,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3.评价、考试分层
评价、考试的分层是英语高效教学的又一重要环节。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寓教于乐,鼓励学生,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主,特别是C层的学生更是如此。考试时老师把考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卷。必做题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题,选做题则是分别面向A、B、C层学生的加分题。这样的评价和考试可使A层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使B、C两层学生不易满足,激发其求知欲。
总之,我们可以尝试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课中的全面激趣和随堂导练、课后的分层评价及学生的自我反思,让学生参与探究、参与感悟,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成为认识和学习的主体,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实现师生双赢的高效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