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化学经典例题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化学经典例题总结范文1
关键词:初中化学 预习导案 反馈 实验
初中是化学学习的肇始阶段,引导同学们进入一个新的认知领域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从课前备课到课中引导再到课后思考都能紧紧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设置。课前一方面我们要认真备课,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课中除了必要的知识精讲外,我们还要以实验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课后我们要启发同学们总结课堂知识和内容,然后通过综合性的课题小任务驱动同学们在完成的过程中体验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就此几个角度,笔者联系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以案例为契机,进行如下详细分析和讨论。
一、课前
课前是对知识的预热阶段,不然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熟悉基本概念就要消耗很多时间,这就严重挤压了重点知识讲解和综合问题探索等环节。所以,我们必须要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
⒈教师备课
教师是课堂知识的讲授者,必须对课堂的几个基本要素:知识、学生等进行详细的了解,这样才能设置出契合学生认知发展的教学方式。教师不要以为相关知识已经教授了多少年了就马虎大意,授课前要认真地再阅读几次,并能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导学案。笔者建议备课时间更要提前,便于给学生提供预习导案。
比如,在教学《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内容前,我们就要提前两课时做好备课,在了解学生认知情况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设定预习导案:①认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和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方法和步骤;②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本配平技巧;③能用化学式来表达常见的化学反应。备课后这样根据学生的认知层次设定的预习导案,便于引导学生进行有计划地预习,有效提升预习的效率,为节约课堂实际奠定基础。
⒉学生预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预习的实施者,为了扫除预习的盲目性,可以让同学们参照以上预习导案展开。承接上例,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完成对应的预习步骤:环节①要求相对比较简单,也是最基本的预习要求,每位同学都要反复阅读教材,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原理、概念和基本方法;环节②关于配平技巧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能有些地方理解不了,让他们把理解不了的地方圈出来,这样能有效提升课堂听课的针对性;优秀生也尝试一些例题外的配平练习,遇到困难也圈点出来。环节③是拔高性要求,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尝试前面学过的化学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并予以配平…
同学们这样照着预习导案预习,不容易忽视知识细节,并能在预习导案的启发下进行相关拓展和延伸,为接下来的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二、课中
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新课改以来高效化学课堂的提案很多,由于客观原因这里我优选几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⒈根据反馈,针对教学
有了课前预习,同学们对课堂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认知能力的限制不同的同学认知的程度不一样,这在预习导案中也有相关体现。所以呢,课堂上我们首先就要收集学生的信息反馈,了解他们的预习状况,遇到了怎样的问题,然后我们再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比如《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堂上,我们就可以给同学们几分钟让他们说一下预习遇到的困难,许多同学都在配平的问题上有认知缺陷:基础层的几位同学暴露出自己对化学式掌握不牢固,容易写错;有的同学们在配平的问题上总是一个元素平了,另一个元素不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重点讲授配平的问题,可以以磷的燃烧为例,引导同学们详细掌握:P+O2 这里是一个图片 P2O5,让同学们先从奇数入手找到该元素两边的最小公倍,然后配平得:P+5O2 这里是一个图片 2P2O5,然后再考虑P元素,同理可得出4P+5O2 这里是一个图片 2P2O5…这样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有针对性地给与点拨和启发,同学们就能茅塞顿开,掌握该知识的核心问题,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
⒉设置实验,体验生成
实验是探索自然学科的不二法门,化学作为一门传统的自然学科其知识和概念对于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借助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详细的了解和体验,这样才能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学习化学知识。实践证明,化学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形象的实验中突破课堂中的重难点。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时,如果只停留在讲解阶段,同学们肯定无法形象认知,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让同学们形成直观认识的同时,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本节课就通过最经典的酸碱实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盐酸溶液,让同学们进行观察和思考:①用试管取适量NaOH溶液,同学们观察到溶液呈无色,然后我们在试管中滴加酚酞试剂,NaOH即可变成红色;②然后我们再滴加HCl溶液,轻轻震荡,会发现溶液又变成无色。这说明后来滴加的盐酸中和了原先的氢氧化钠。③让同学们尝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这里是一个图片 ④我们再用试管吸取适量盐水,然后滴加酚酞溶液,发现没有变红……这样通过实验操作和对比,让同学们充分认识酸碱中和的原理和过程,在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的同时,让他们掌握了基本的化学学习方法,值得提倡。
三、课后
传统的课后作业不但让学生厌烦,也不能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更无法转换成运用能力。为了让学生夯实基础,迁移能力,笔者建议以综合课题的形式驱动同学们去亲自探索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分析其中的化学原理,从而找到相关趋利避开的方法。
笔者就借用周末的时间指导同学们总结身边常见的化学反应,并写出其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同学们经过探索体验,分别写出了铁生锈、木头燃烧等不同元素的化学反应情况及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本文是笔者集合案例对初中化学教学及课堂前后的重点分析与总结。概括地讲,化学知识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充分的时间让同学们有针对性地预习,需要形象的实验来完成知识的认知和体验,最后再经过课题探索,掌握日常生活中相关化学现象和规律,为综合运用化学服务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经典例题总结范文2
关键词:学困生;学业水平要求;高中化学;学法指导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4-021-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江苏省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是对高中生在校期间基础化学学习水平的检测,其测试的内容体现了课程标准理念:注重基础性、体现时代性、反映选择性;测试的范围是初中化学教学内容、高一必修模块《化学1》和《化学2》以及选修模块中的《有机化学基础》和《化学与生活》任选其一。我校非化学选科的学生选修的是《化学与生活》。
2011至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笔者教了一个高二文科的史地班,学生普遍化学基础较差,在他们眼中化学不过是瓶瓶罐罐中众多杂乱无序的变化和复杂的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的堆积,既难记又无用,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的时间很紧张,如何帮助这些化学学困生顺利达到基本学业水平要求,是笔者这个学期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习虽没有捷径,但如果复习备考方向准确、方法科学、策略优化,则效率一定会倍增。因此,开学初我校高二化学备课组就反复讨论了如何帮助化学学困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法,提高学习效率,顺利达到基本学业水平要求。
以下是笔者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出的一些指导化学学困生顺利达到基本学业水平要求的学法。
一、学会预习
如果在老师简单“命令式”要求预习的话,不到一半的化学学困生只会把书粗略浏览一下,其实尚不知究竟怎么预习。对于化学学困生来说要真正地去完成预习是太困难了,因为他们每天对于学习的最好状态就是能够完成老师交给他们的必做任务。因此,在开学初,我们高二化学备课组就分工给学生准备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的整套课时学案。学案包括考纲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小高考真题、知识点填空、典型例题和练习,一共21个课时。我们要求每一个学生认真预习这个学案,按照自己的能力完成学案上的内容:每个周末预习两个课时的学案,知识点的填空可以通过看书完成,通过习题让学生熟悉这段内容考核的题型。
由于化学学困生的知识储备少,能力水平比较差,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预习让每个学生对将要复习的内容心中有数而又心存疑问。为此我们在每一节需要预习的内容上设置对应的预习学案,让学生按照预习提纲来填写,同时让学生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以便他们上课的时候注意听讲。即使学生也能够坚持并知道该如何去做。这样的有针对性的预习,学生会清楚地知道自己该完成什么,效果比单纯看书或者以前传统的只有知识点的归纳和相应习题的学案要好很多。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几乎所有学生都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这对于老师在有限的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课时内,能够极大地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学会记忆
1.通过实验现象加深记忆
高中化学必修1模块是高中化学课程的基础,其主要内容是中学重要常见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该部分内容对于能否达到基本学业水平要求起着决定作用。但这部分内容知识点多,且非常零散,学生要记忆的东西太多,记不住,且记了过后容易遗忘。但化学1涉及的实验比较多,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重要手段。与其他学生相比,“学困生”更喜欢实验。但是,应注意的是绝大多数“学困生”的喜欢实验是一种表面现象,他们只喜欢看老师做演示实验,对于实验现象只是过目即忘,所以,课后对于物质的性质、实验的现象完全没有印象,解答习题时更是不知从何下手。
为此,我们在集体备课时,分工将化学1中涉及的重要的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实验进行整理,部分安排学生分组实验,部分安排师生的演示实验。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和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加深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记忆。例如“氢氧化亚铁转化为氢氧化铁”的实验现象和相关反应方程式是经常考查的知识点,这段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可以加深印象。我要求学生课堂制备亚铁离子,用一个小烧杯倒入少量的硫酸铁溶液然后加入铁粉,振荡烧杯直到溶液全变成浅绿色时马上用试管取出一部分加入氢氧化钠,这样就可以看到有白色的氢氧化亚铁生成。当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被氧化成氢氧化铁时,将试管摇一摇,让一部分氢氧化亚铁粘在试管壁暴露在空气中,在试管壁很快就能看到有红褐色的氢氧化铁出现,这就可以说明氢氧化亚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氢氧化铁的全过程。学生亲自动手完成了“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相互转化”、“金属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常见离子的检验”和“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等实验,对于解答学业水平测试非选择题部分的推断题也有很大的帮助,使得“学困生”不至于见到简答题就无从下手。让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渐渐持续转化为学会实验技能,从而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比加深记忆
当两种事物相类似时或相联系时,往往会根据一种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联想。如果能够把记忆的材料与自己体验过的事物相联系,记忆效果就会更好。如学生在学习原电池部分内容时,对正负极的判断,电子流动的方向,电流方向老是记不住,或者是记反。笔者启发学生将原电池的正负极的得失电子进行归纳和类比,揭示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即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与还原剂一致;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与氧化剂一致。再比如,将电流方向和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内电路电流方向由负极到正极,外电路电流方向由正极到负极,这样即可判断出溶液中阴阳离子移动方向。同时让学生联想一下平时经常使用的锌-锰干电池这个最常见的原电池,突出的一极为碳棒,作为正极,锌片作为负极,学生对此非常熟悉,以此来记住活泼金属通常作为正极,外电路电流方向从正极到负极。
当两种事物在某个方面恰好相反时,可以由“此”联想起“彼”。例如:元素周期律中: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非金属性依次减弱,规律恰好相反,在记忆时只记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刚好相反即可,减少记忆的容量。
3.通过身边的生活常识加深记忆
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的复习遵循“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绝不是简单的罗列一些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物质和现象,而是精心选择那些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中蕴含多种知识生长点的物质或现象作为原形,从这一原形出发,引导学生将化学与生活的复习融于有关的生活现象和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中。例如对药物这段内容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从家里找出一些常用药带到学校里,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一起研究药物的使用说明,通过这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记住和药物有关的知识点。很多男同学对航天工业比较感兴趣,其中蕴含着很多的化学知识,像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在太空成功对接,在设计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化学知识:火箭的外壳是用钛合金,铍合金和铝合金等材料做成;火箭的燃料,实验舱内的材料,航天员氧气来源等等都涉及到化学知识。通过身边的化学知识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无处不在。
三、学会练习
做好基础题是达到基本学业水平要求的关键,因此对于化学“学困生”而言,不要随意扩大复习范围,重点抓住反复考查的核心概念。基础题一般指向单一,不设陷阱。因此,笔者要求学生先放弃难题:即选择题的第23题和非选择题的最后一大题。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题的练习上,防止盲目训练,机械重复训练,避免把学困生陷入题海战中。《化学与生活》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窄、题型也比较固定,只要学生愿意花一些功夫进行有效记忆相关的知识点,可以获得较大的分值。因此,笔者牢牢抓住这部分内容,督促学生加强联想、对比和归纳,并经常以小默写的形式考查学生。我校历年都给学生订阅南师大《化学教与学》的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卷,上面的题型严格按照考纲要求,荟萃了一大批优秀老师的经典题目,杂志社编辑老师又反复斟酌,精挑细选,最终形成了一本实用性、前瞻性很强的模拟卷专辑。我们在年级统一安排的每周一次练习的时间里,仅让学困生按照自己的能力完成模拟卷上的基础题部分,效果显著。《化学教与学》一共10套模拟题,学生做下来过后,成绩一次比一次好。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困生”在69分的选择题和15分《化学与生活》的考查内容上争取得到及格的保障。
四、学会反思
错题本身是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的学习资源,大多数同学都能认识到对错题进行订正和反思有助于提高成绩。可是部分学困生根本不知道如何纠错反思,所以面对考查同一知识点的相似题目他们会一错再错。整理错题本是反思的一种主要形式,可是并不适用于学业水平测试的复习,因为实在耗时太多。因此,我要求他们在完成一份综合卷后仔细研究一下自己做错的题目,找到真正的错误原因:首先,找到那些“审题不清”、“算错了”、“粗心”等非智力原因造成的错误。比如,应该选择“不正确”的却误选了“正确”的;要求写“离子方程式”的却写成了“化学方程式”等,这些错误学生本可以避免的。又如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这类题目经常设计了一些陷阱让学生出错,如果让学生反思总结的话,会明显降低错误率。常见物质的状态,如标准状况下水、四氯化碳不是气态;“22.4L/mol”必须在“标准状况”和气态物质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才能使用,缺一不可。习题中干扰选项一直设在“标准状况”上,用“通常状况”,“常温常压”,“相同状况”等说法来代替,这样的干扰选项一直都很有效。让学生自己分析错因,即找到自己犯错的原因,比老师反复强调更有用。
其次找到那些知识点比较模糊,一知半解,甚至是靠猜的题目,重点看一下这些题目考查了相关的哪些知识,可以通过和其他同学的讨论或者请教老师把这些知识点搞懂。同样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题目中,有些内容是学生不会做造成的出错,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求算电子转移的数目,教会学生关键是准确判断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价态的变化值和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量,以此来进行计算。又如元素周期律的题目属于中等难度题,对于学困生来说要求较高,这类题目通常以元素周期表为背景,结合“位、构、性”的相关联系,通过元素推断,综合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对于这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熟练掌握1到18号的元素以及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在此基础上再注重培养学困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最终顺利完成这类题目。一部分学困生会将自己的很多错误归于粗心,而掩盖了真正的错误原因。因此我要求他们在综合卷上对两种类型的错误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注,通过整理学生的标注,可以使我对其错题情况心中有数,对大多数学困生感到困难的知识点可以加强指导。
以上是笔者对化学学困生顺利达到基本学业水平要求的方法,只有加强对学困生的了解,才能真正降低复习教学的难度,以切实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让学困生尝到有效复习的快乐,多鼓励,多督促,以树立他们的信心,学好化学。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主编.差生心理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
[2] 王后雄.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习困难及其认知因素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