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研究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研究报告范文1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它强调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具有"社会生活化"的特点。
在教学内容上,它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它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如何更好地落实并达成《课标》中的有关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呢?下面结合笔者在新课程实施以来的实践探究以及对学生的指导举例如下:
1、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教师的主要任务为指导方法、推荐读物和组织交流。指导方法包括帮助学生明确读书目的和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一般说,读书目的大致分类有四种:①增长知识,扩大视野;②提高修养,激励意志;③发展专长,研究问题;④休息娱乐,丰富生活。中学生的读书目的主要属于第一类和第二类。读书方法受读书目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等的制约,方法不能强求一律。因此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是指从实际出发,选择最适合自己需要的最佳读书方法。适合中学生的读书方法主要有:①浏览。浏览的长处是快速而覆盖面广,但不求甚解,容易导致读了许多而脑子里什么也没留下。②通读。通读要求获得总体印象,帮助锻炼快速阅读。③精读。要求边读边思考,对内容有较透彻的理解。这三种方法各有长短,可以结合使用。
2、诗词鉴赏。诗词鉴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是难度较大的一项活动,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尤其如此。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主要是结合课外古诗词的熟读、背诵、吟诵等形式来逐步进行诗词鉴赏。这项活动主要是通过兴趣小组来进行,在诗词鉴赏的基础上积累千古名句,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3、剪报、贴报。教会学生选择报纸阅读,指导学生剪报、贴报,学会收集资料,分类整理。隔一段时间组织学生交流信息,互相传阅,使收集的信息资料发挥更大作用。
4、创办小字报。小字报可以说是学生文学书法兴趣的发源地,也是学生舞文弄墨的"用武之地"。教师要呵护学生的习作热情,为学生办好校刊、班刊提供物质上的便利和方法上的指导。
5、课外练笔。练笔包括写各种读书笔记、随笔、日记、周记等。这种写作实践活动要求每个学生都动手练笔,养成较好的动笔习惯。课外练笔的内容大多与读书活动有关。例如做读书卡片,边读书边择要摘抄。读书卡片短小精悍信息量大,分类整理便于查找,经常翻阅有助于记忆知识条目。再比如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有助于巩固读书收获,整理思想探讨问题,也有益于提高写作能力。对课外练笔,教师要定期检查和组织好交流,使学生感到自己写的东西受到了重视,从而坚持练笔活动。课外练笔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很有帮助,许多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很重视它。
6、书法培训。现如今的学生书写能力大大减弱,而电脑打字的水平却迅速提高。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设"书法培训"兴趣活动小组很有必要,尤其是硬笔书法培训。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可以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体会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加强书法培训,或者说加强习字训练指导,对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甚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可惜的是许多学生对此兴趣不大,甚至有的学生认为现在都电脑打字了,根本没有必要进行习字训练。针对这种情况变化,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激发起对中华文字、中国书法的兴趣来。
7、影视评论。影视评论开展得好,不仅吸引学生,而且富有思想教育意义。教师对这项活动的指导,主要是介绍一般的影视知识和及时推荐好作品,让学生的兴趣热点与社会大众的脉搏跳跃更接近些,充分利用影视的现实性,学会欣赏和评论。特别是现如今一些不太健康、格调不高的影视作品流行中小学生当中,甚至有泛滥成灾的趋势,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影视评论的指导和经典影视的引导推荐,显得极为必要。
8、演讲、辩论。开展这项活动,要注意与说话能力训练结合,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可以从课前一分钟讲话开始,讲故事,介绍名人名言等等,逐步发展为专题演讲、即席演讲、辩论答辩。这项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增强自信心,克服腼腆,也有极大的帮助。
9、演课本剧。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课文进行再创作,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在实践中锻炼了语文的综合能力。这项活动,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干,只要为他们的演出组织好基本的观众和安排时间观看就行了。从初中低年级开始,教师从锻炼学生语文能力出发,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是完全应该和可行的。
10、采访、调查。让学生走出教室,到社会中去接触了解现实很有必要,有了这种实践经验,今后离开学校也不至于因为面对复杂的社会而不知所措。采访先进人物,革命前辈,也是好的思想教育活动。中学生的调查是一种学习性调查,未必是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父母、邻居,都可以作为调查对象和调查课题。但是相对来说,调查采访总是要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一般不宜经常开展。这项活动比较适宜在双休日及寒暑假进行,而且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不宜单独行动。
11、小课题研究。新课程实施以来,研究性学习越来越被教师和学生重视。再加上现在的网络越来越发达,信息越来越畅通,因此,进行小课题研究对培养学生能力素养极有帮助。《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七--九年级阶段"综合性学习"这一块内容也提出了目标要求:"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这也正是综合性学习或者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所在。因此,研究性学习即小课题研究是他们必不可少的选修课程。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还可以从更小的方面进行实践探究,比如,时文推荐、每周一诗、成语接龙、IQ无限、猜谜语等,这些在课堂内外都可进行。
当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取得实效,还有赖于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调控。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试验和研究中,笔者就感到必须切实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
一是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暄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二是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决不能仅仅让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让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因此,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应注意使活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在组织活动时,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三是必须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形式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决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切实有效地指导形式进行扎实的语文学习,热闹有余,实效不足。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
参考文献:
1.赖德胜《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