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与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与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与磁范文1

电与磁范文2

一、吸铁石与磁控

有一次,我用电子积木拼了一台电扇。后来,我把电键换成了干簧管,拿起磁铁靠近干簧管。当磁铁接近干簧管时,电扇便开始转动;再离远一点,电扇停了;再靠近,电扇又转起来。哈哈!电扇成了磁控电扇。我觉得很有趣又迷惑不解,立即将指导手册翻到“原理解释”这一页。原来,干簧管在磁铁的引力下,可以当开关用。干簧管是一个密封的玻璃管,内有两块互不相连的铁片。当磁铁靠近干簧管时,铁片被磁化,两块铁片就吸合在一起,电路接通,让电流通过,所以干簧管可作为磁性开关使用。

二、电动机与磁力

飞碟游戏也挺有趣。飞碟底端安装着一个小电动机 ,接通电源,电动机立刻转动起来,带动飞碟旋转。电动玩具汽车里也安装了电动机。电动机为什么能够转动呢?原来电动机里有磁铁和线圈,转动电动机的小轴时,磁铁和线圈发生相对运动,线圈里的磁场会发生变化,产生磁力;同时在线圈内产生微小的电流,利用这个微小的电流能够带动小轴连续不断地转动,不停地产生磁力,电动机就不停地工作。

三、磁场与喇叭

自从有了电子积木,我们家就热闹极了。时而上演太空大战,时而警铃大作,一会儿消防车来了,一会儿炮声隆隆。原来设计师把事先录制好的太空大战声、警车声、消防车声、机关枪声、坦克声、音乐等几种声音储存到集成电路内,并封装好,只需要外接电池、导线、喇叭和开关就能将声音播放出来。生产电子积木的叔叔阿姨们真是聪明!

那么,喇叭是怎么回事呢?我逐一将喇叭换成了发动机、电容器、导线等,都没播放出任何声音来。为什么播放声音就必须使用喇叭?妈妈告诉我,没有它,就不能将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喇叭又叫扬声器,是一种典型的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的换能元件。当有电流通过喇叭内部的小线圈时,小线圈产生随音频电流而变化的磁场。这一变化磁场与永久磁铁的磁场产生相吸和相斥作用,导致小线圈产生机械振动并且带动纸盆振动,从而发出声音。

四、进入电力时代

《中国少年科学》向我解释了许多电和磁的现象,带我走入了一个神奇的电力时代。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在这之前,人们一直认为电和磁毫无关系而分别研究。奥斯特的发现开创了电磁学的新时代,在后来的一段很短时间内,大量的电与磁的新奇现象发现了,一系列重要的电磁规律找到了,应用广泛的电磁铁出现了。

既然电可以产生磁,磁可不可以产生电?1822年,31岁的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开始了把磁转换成电的实验。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 法拉第终于发现了磁铁同导线相对运动时,导线中有电流产生。法拉第的发现,为电磁学奠定了基础。就在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后几天,法拉第就制作出一台直流发电机,他的发现为人类开辟了一种新的能源,电力时代的大门由此开启。工厂里的各种机床,灌溉农田用的水泵,海洋上游戈的轮船,家庭中使用的洗衣机、电风扇都因为动力而有了生命。

五、生活中离不开“磁”

说到电,我们都很熟悉,因为生活离不开电。但说到磁,我们就要陌生一些。其实,在我们家里,录音磁带、磁盘、收音机、电视机、电话和电冰箱里都有磁性材料。还有,电磁悬浮列车也是利用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使车辆浮在轨道上方,减少摩擦力来提高速度的。医院里的磁疗仪和磁共振断层扫描仪用上了磁性材料。工业更是离不开磁性材料,如发动机、发电机、变压器、电表等。军事上,磁性水雷、地雷、电磁炮也都含有磁性材料。

刚才说的,都是含磁性材料的物品。那看不见、摸不着的电磁波,更是时时围绕在我们身边,如无线电报、电视广播、有线电视、雷达、移动通信、卫星通信、遥感、遥控等。有一次,我按照图示拼装了一台收音机,展开天线,打开开关,收音机立刻播放出了悠扬的音乐节目,收音机收到的声音是由电台通过电磁波送来的。除了这些信息领域应用外,在能源、材料、医学、交通、制造、环保以及基础科学研究等方面,电磁波也有很多应用。

电与磁范文3

关键词:电磁兼容 可靠性 EMC 标准

中图分类号: O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电磁干扰

电力系统,特别是发电厂与变电所,在正常和异常运行状态下都会产生或遭受到各种电磁干扰。例如高压电气设备的操作,低压交直流回路内电气设备的操作,短路故障等所产 生的瞬变过程,电气设备周围的静电场和磁场、雷电、电磁波辐射、人体与物体的静电放 电等。电能质量本质上也是一个电磁兼容问题,例如电压波动、电压突降和中断、电源频 率变化、谐波等都会对电气、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构成干扰。而电气、电子设备本身由于 其组成部分和局部电路的特性或者它们的工作信号也会形成干扰源,恶化电磁环境,影响 其它设备或系统的正常工作。 干扰能量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从干扰源耦合到受干扰的没备或系统上,归纳起来可以分为 传导和辐射两大类。传导是指干扰源和受干扰设备间通过互连的导线、互感及静电电容等 而起的耦合作用;辐射则是指干扰源通过空间电磁波的作用对扰对象产生干扰。

二、电磁兼容的意义和内容

电磁兼容技术(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简称 EMC)是以解决实践中的电磁干扰 而出现并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从广义来说,电磁兼容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电气、 电子设备及系统以及人类或动植物在一个共同的电磁环境中的共存问题。它既包括电气、 电子设备之问的相互干扰,也包括电磁环境对人和其他动植物的生理效应,核爆炸电磁脉 冲的影响等。对于电气和电子设备来说,电磁兼容是指设备或系统在规定的电磁环境下不因电磁干扰而降低工作性能,它们本身所发射的电磁能量也不影响其他设备或系统的正常工作,从而达到互不干扰,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下一起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因此,电磁兼容包括抗干扰(设备或系统抵抗电磁干扰的能力)和电磁发射控制(设备或系统发射 的电磁能量的控制)两个方面。

三、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的电磁兼容试验。

电磁兼容试验是电磁兼容标准的核心内容。这里所说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包括继电 保护、自动控制、远动以及相关的通信设备和系统。电磁兼容试验的目的和电磁兼容意义相对应, 电磁兼容试验包括电磁敏感性试验和电磁发射测试两个方面。 电磁兼容试验的目的是:(1)评定被试设备在经受规定严酷等级的电磁干扰时的抗干扰性能; (2)确认被试设备不会发出超过规定电平的传导或辐射干扰。

3.1电磁敏感性试验(抗干扰试验)

电磁敏感性试验(抗干扰试验)主要有低频扰动试验、传导性瞬变和高频干扰试验、磁场敏感度试验以及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其中低频扰动主要指的是设备的交流电源所受到的扰动,但有时也包括直流电源的扰动;而静电放电是指当两种介电常数不同的绝缘材料发生直接接触再分离时,特别是发生相互磨擦时,两者间会发生电荷的转换而带有各自不同的电荷。这种现象称为静电带电(或摩擦带电)。 在地毯上行走时,鞋底上会积累电荷。人穿化纤衣服,衣服间或衣服与座椅的摩擦也会造 成电荷的交换。因为人体是导电的,由于感应,在人体上就产生感应电荷。 人身或物体因摩擦带电而积累的电荷在释放时就发生静电放电。静电放电对设备的影响,有可能是带电人体对设备的直接接触放电,也可能是人对邻近物体或邻近物体之问的放电所引起。前者称直接放电,后者称问接放电

3.2发射试验的目的在于确认被试设备不会发射出超过规定电平的传导或辐射电 磁能量,以免影响其他设备的可靠工作。

由于电工与电子设备的迅速发展,电磁干扰的发射源和对电磁干扰敏感的设备激增,特别是应用微电子技术的设备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EMC 已成为制约设备与系统性能的重要 因素,普遍引起各国,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EMC 指标已成为标志设备与系统 性能的主要方面,例如欧洲共同体 12 个国家已提议销售到欧共体的产品必须经过电磁兼容试验。因此有人说:产品的电磁兼容性是电子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我国电力系统已大量采用了集成电路器件和微机构成的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远动装置,这些装置在获取信息和传送信息的过程中,其触角伸向电力系统的各个角落,因而不可避免地要感受到外部电磁环境的影响。

在电力系统应用半导体技术的初期,曾频繁地出现过因一次系统操作而导致继电保护误动的情况,后来已得到解决。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广泛采用,运行中又逐渐遇到一些新的干扰问题。例如发电厂内强工频磁场干扰计算机监控系统使屏幕显示器的画面扭曲变形和抖动;发、变电站内使用步话机时引起继电保护误动或误发信号,或是使发电机调速器和励磁调节器的调节量大幅度摆动。这些问题已 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当然,还有许多影响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运行可靠性的潜在干扰因素。目前在发达国家里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 EMC 工作体系,包括理论研究、测试、规范标准 及抗干扰技术等。我国电力系统以往虽进行了一些抗干扰研究工作,也制订了一些标准,但距现实需要和国际的差距仍很大。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 确保自动化新技术的顺利发展,并适应工程招标和国际市场与国际合作的需要,亟需加强 EMC 的研究和技术管理工作。

在电力系统内要进行的 EMC 工作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电力系统电磁环境电平的测试和分析研究;(2)专业设备抗干扰措施及电磁兼容性设计研究; (3)专业设备电磁兼容性规范、标准的研究和建立;(4)电磁兼容性测试和模拟技术的研究 ;(5) EMC 试验设备和设施的建立 当前首要的工作是要制订专业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规范、标准和建立相应的 EMC 试验设备 与设施。 通过对标准的执行贯彻, 进一步推动抗干扰措施和电磁兼容性设计的研究和发展, 从而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装置与系统的工作可靠性。

参考文献:

电与磁范文4

电生磁的记忆口诀电流周围有磁场,证明丹麦奥斯特。

通电螺管磁极判,安培定则伸右手。

四指沿着电流走,旋转方向不能反。

大拇所指为N极,掌切所标为S。

磁生电的记忆口诀电磁感应法拉第,磁生电要闭电路。

部分导体切磁线,感应电流线中有。

电与磁范文5

【关键词】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国家电力局了最新信息,全国用电量到 2020 年可达到 7.7 万亿千瓦时,同时发电机容量大约是 16 亿千瓦。然而我国的用电量还在不断增加,为了满足用电需求,我国将全面投入到智能化、大型化电力系统的建设中。“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设 5000 个智能变电站,而且这些变电站是将风能、潮汐能、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转换成电能的重要支柱。随着变电站网络设备的自动化不断提升,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作为低压侧数据处理系统源头的设备。其测量结果的精确程度,获得的结果是否可靠,都影响着电网网络的稳定、经济、安全有效地运行。

1 电流互感器的作用

电流互感器的作用是可以把数值较大的一次电流通过一定的变比转换为数值较小的二次电流,用来进行保护、测量等用途。如变比为400/5的电流互感器,可以把实际为400A的电流转变为5A的电流。安在开关柜内,是为了要接电流表之类的仪表和继电保护用。每个仪表不可能接在实际值很大的导线或母线上,所以要通过互感器将其转换为数值较小的二次值,在通过变比来反映一次的实际值。

2 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的特点是:(1)一次线圈串联在电路中,并且匝数很少,因此,一次线圈中的电流完全取决于被测电路的负荷电流.而与二次电流无关;(2)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所接仪表和继电器的电流线圈阻抗都很小,所以正常情况下,电流互感器在近于短路状态下运行。

长时间以来,在电流计量和继电保护方面,带铁心的传统型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占据着主要位置。但是其内部结构中含有铁心,使得传统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存在无法克服的缺点:

(1)若高压母线的电势很高时,对传感线圈的绝缘性要求就会非常高。这样使得传感线圈的体积非常大,制作成本也会相应的变得很高;

(2)传感线圈容易发生铁磁谐振现象;

(3)工作时,电磁式电流互感器会产生大量的热,这些热量不容易散出去,因此有易燃、易爆等诸多问题存在;

(4)由于存在铁芯,使得高压母线通过大电流时,感应线圈存在铁磁饱和,使得测量结果产生误差,而且容易损坏设备。

光纤技术、数字信号处理(DSP)和电子电路的发展,使得电子式电流互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由光纤传输被测信号,从根本上解决了高压侧数据变换系统的电磁干扰及设备绝缘问题。相比于新型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的差距主要有三个方面:

(1)设备接口方面。在微型计量设备的输入端口,要求的被测电流比较小。传统的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口不能直接连在低压侧数据处理设备的输入端,两者要通过信号控制单元进行连接。

(2)安全方面。电力系统中电压等级的提高,给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更大隐患。而且传统的电流互感器无论充气或充油,都易发生爆炸,开路电压更易使人的生命受到威胁,特别是1200kV以上的电压。

(3)价格方面。随着测量范围不断的增大,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的设备尺寸越来越大,内部结构愈加的繁琐,令测量设备显得笨重,并且占用了很大的空间。增加了设备的运输、安装、维护等方面的难度,而且测量设备的成本也有很大的增长。

3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根据IEC和GB/T标准,明确指出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可分为以下几类:

(1)光学电流互感器。是指采用光学器件作被测电流传感器,光学器件由光学玻璃、全光纤等构成。传输系统用光纤,输出电压大小正比于被测电流大小。由被测电流调制的光波物理特征,可将光波调制分为强度调制、波长调制、相位调制和偏振调制等。

(2)空心线圈电流互感器。又称为Rogowski线圈式电流互感器。空心线圈往往由漆包线均匀绕制在环形骨架上制成,骨架采用塑料、陶瓷等非铁磁材料,其相对磁导率与空气的相对磁导率相同,这是空心线圈有别于带铁心的电流互感器的一个显著特征。

(3)铁心线圈式低功率电流互感器(LPCT)。它是传统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的一种发展。其按照高阻抗电阻设计,在非常高的一次电流下,饱和特性得到改善,扩大了测量范围,降低了功率消耗,可以无饱和的高准确度测量高达短路电流的过电流、全偏移短路电流,测量和保护可共用一个铁心线圈式低功率电流互感器,其输出为电压信号。

与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相比,电子式互感器具有如下的一系列优点:

(1)绝缘性能优良,造价低。绝缘结构简单,随电压等级的升高,其造价优势愈加明显。

(2)在不含铁芯的电子式互感器中,消除了磁饱和.铁磁谐振等问题。

(3)电子式互感器的高压侧与低压侧之间只存在光纤联系,抗电磁干扰性能好。

(4)电子式互感器低压侧的输出为弱电信号,不存在传统互感器在低压侧会产生的危险,如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在低压侧开路会产生高压的危险。

(5)动态范围大,测量精度高。电磁感应式电流互感器因存在磁饱和剧题,难以实现大范围测量,问时满足高精度计量和继电保护的需要。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有很宽的动态范围,额定电流可测到几百安培至几千安培,过电流范围可达几万安培。

(6)频率响应范围宽。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已被证明可以测出高压电力线上的谐波,还可进行暂态电流、高频大电流与直流电流的测量。

(7)没有因充油而产生的易燃,易爆等危险。电子式互感器一般不采用油绝缘解决绝缘问题,避免了易燃、易爆等危险。

(8)体积小、重量轻。电子式互感器传感头本身的重量一般比较小。据前美国西屋公司公布的345kV的光学电流互感器(OCT),其高度为2.7m,重量为109kg。.而同电压等级的充油电磁式电流互感器高为6.1m,重达7718kg,这给运输与安装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9)可以和计算机连接,实现多功能,智能化的要求,适应了电力系统大容量、高电压,现代电网小型化、紧凑化和计量与输配电系统数字化,微机化和自动化发展的潮流。

4 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发展趋势

(1)国际电工委员会关于ECT标准的出台,以及我国己经酝酿起草的ECT国家标准,预示着ECT的产品化应用已初步具备了行业规范,为ECT的市场化提供了基础平台。

(2)经过几年的电网改造,电网的综合自动化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对相应的网络瞬态保护提出了更快速的要求。随着电网的扩大,输电线路越来越长,传统的电流互感器已经无法满足距离保护的瞬态特性要求,预计在未来5-10年中,ECT会在各种电压等级的电网中大量安装和使用。

(3)国内外研究单位对ECT的技术进行了近30年的探索,无论在实验室还是在现场挂网试运行,都己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特别是基于采样线圈配光纤型的ECT已经具备了产品化的条件。

(4)国内外不少企业斥资投入ECT制造领域,也推动了ECT的市场化应用进程。

电与磁范文6

关键词:瞬变电磁;电测深;断裂勘察;电阻率测深法

中图分类号:O4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瞬变电磁法勘探深度大、穿透高阻能力强,抗干扰性好,观测位置自由,能够获得不同时窗进行观测,采纳瞬变电磁法与电阻率法进行探测能够获得不同深度的地质信息进行观测,获得不同深度的地质信息优点,因此在众多工程领域得到广泛采用。

2瞬变电磁与电阻率法用于勘探的基本原理

地质断裂勘察在煤炭开采、建筑地基施工、隧道施工以及各种水利工程中具有广泛应用。瞬变电磁法也称时域电磁法,简称TEM,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原线向地下发送一次脉冲场,在一次脉冲场间歇期间,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察地层中所产生的二次涡流场,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地层的断裂情况。它利用物理学中的电磁感应定律进行勘探,电磁波具有随距离衰减的特性,衰减过程分为早、中和晚期三个阶段,早期电磁场对应于频率中的高频,衰减速度快,趋肤效应深度小,晚期成分对应于频率域中的低频成分,衰减慢,趋肤深度大,检测人员通过测量断电之后各时间段之内二次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以获得地表下不同深度的地点特征。

3瞬变电磁与电阻率法用于勘探发展历史

将瞬变电磁法应用于地质勘探最早是在前苏联,到1950年以后,建立了全面的理论体系和施工方法。苏联采用这种方法在领土进行广泛探测,对其油气探测做出了很大贡献。60年代以后,对原来的技术进行了局部改进,之后俄罗斯生产的瞬变电磁仪销往世界众多国家。在西方,采用的瞬变电磁法出现于1930年以后,但是这种方法效果并没有超过地震反射法,原因可能是脉冲激发的瞬变电磁相应频率比较低,无法进行有效地识别。瞬变电磁法在美国的大规模采用是在1970年以后,在地热调查中广泛采用了长偏移法,之后研究者对瞬变电磁法进行了大量研究,1980年以后,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瞬变电磁法在演示模拟方面有较大进步,出现了很多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我国在瞬变电磁法上的应用开始于1970年以后,国内一些大学和机构在瞬变电磁法应用于地质探测方面进做了一些工作,瞬变电磁法在我国取得了一些应用实例。1990年以后,瞬变电磁法在国内进入全面发展和应用阶段。

从实际应用来看分为短偏移法和长偏移法,短片依法可以进行短距离勘探,工作效率高,多用于浅层地质勘探,如果进行深度勘探需要使用长偏移法,从目前应用情况来看,国内建立了比较全面的瞬变电磁法勘探理论体系和应用案例,仪器方面也自行研制了一些电磁勘探仪,但是与国外还是有一定差距,大功率设备还是从国外进口。

4发展趋势

目前瞬变电磁法用于地址勘探多采用大功率的发射设备,精度可以提高到1%,缺点是测量分量比较低。不能代替其他电法探测手段,当探测区域存在大量金属结构时地面或空间存在金属矿体的情况下所测量到的数据不能直接作为判断标准,应该补充直流电法或者其他探物方法。同样道理,在地层表面遇到大量低阻层矿化带时也无法可靠测量,例如陕西南部一铅锌矿区,其地表中覆盖大量石墨层。以后的发展是进行多个分量测量,同时测探电场与磁场,通过研究电阻率和极化相位的变化加强测探能力提高判断准确度。通过在电磁方程中加入已知量增加解的唯一性;通过提取电阻率与极化相位等电性参数不仅能分析电性构造,还能研究目标的极化率,在油气探测中可以为了解储层情况提供有用的信息;通过多周期的脉冲信号可以丰富信号频率,提高分辨率,灵活控制探测深度。通过引进成熟的地震探测法中的处理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勘测精度和分辨率,扩大了瞬变电磁法的应用范围,提高了使用效果。

5实例研究

勘探区域1km*12km范围,区域内有第四系洪积冲积物,表层为中粗砂砾石,局部有亚砂土,砾石成分主要是长石、适应,其次为暗色矿物,分选中等,磨圆度好,其上植被良好,由历史数据资料知,勘查区域北段属于含砂砾石区域,透水性较好,中断成分是细粉砂,南段是粉黏土,透水性较差,地表100米以下含水层情况:背部2层,南部多层,含水层厚度北部厚度40米那不50米,由于岩石的导电性与其性质相关,根据多年探测资料,综合分析勘探区主要岩层特征电阻数据发现在砂层与亚砂土层之间、砂层与砂砾石层之间存在明显的电阻性能差异。使用瞬变电磁法设计的瞬变电磁侧线有15条,坐标2000个,监测点80个,合计瞬变物理点2138个,实际完成侧线40条,施工侧线王都50*100米走标点1550个,施工侧线王都50*50米坐标点270个,侧线总长度12千米,控制面积8千平米,监测点90个,实际完成总物理点1900个。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随时记录地表可见的岩石特征、装置的倾角和高程,记录的详细性能为之后的解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对多测量点的地质构造进行更准确地判断,在某个区域测量之前,最好先做一些测试,明确选择哪种装置最为合适,电流的选择也在考虑范围之内,这些因素确定之后在实际测量中不能随意变更,否则会对解释产生不利影响。在开始测量之前一般需要对一起进行校准,先找到已知地层作为基准测试点,校准类似于重力测量中的基准校正或仪器使用中的一致性实验。

瞬变电磁法的解释可以有两种类型,分为定性方面和定量方面,定性解释通过观察侧线多道剖面,通过这些剖面可以看出地壳的大致分布,应该排除干扰,对双峰异常需要加以关注,。一维反演解释是目前解释中效果最准确的手段,这种解释需要先对初始解释模型输入,也就是求取初始模型的问题。如果已有地质资料中能找到解释模型就可以使用,用直流点法在工作区做电探测,可以用这个测点的电测深电阻率作为初始模型,或者用视电阻率和其他全域电阻率法计算得出初始模型,这种方式有一定难度,计算过程比较复杂,要保证求证结果的可靠性,计算出电阻率以后,需要进行地形修正或仪器倾角的校准,用测量现场使用的高程和倾角进行校正,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作出地质断面图。

资料的处理包括首先检查瞬变电磁法采集的原始数据,将其重现性质进行了客观对比。测量结果显示在电性差异较大的区域,等值线分布表现出不均匀状态,可以看到扭曲变型状态,能看到中高阻闭合线圈,其边界位置处等值线密集,梯度变化也较大,在平面图中主要集中在东南侧,呈块状分布,在剖面图分析中可以看到主要集中在40-80米和120米位置处,通过对物探资料的一维反演解释,基本查明了勘察区域第四系地层内部的黏土层和砂砾层异常分布情况,综合分析不同深度的砂砾石分布图发现,砂砾石主要集中分布在勘探区的北部和东南部地区,砂砾石上下连通部分出现异常分布,异常位置出现在勘测区域中部位置30米深度、北部50米深度、南部80米深度。根据历史水文数据得知,在该区域30米、50米深度是含水层,水区北部粗砂石为主,往南变为细砂石,局部有些地段夹杂有砾石,30米深与50米深水层之间水位差和50米到80米深的水位差均表现出差异,北部减小,究其原因可能与含水层之间的水力有关,受水区南部,地层层位多,粘土层与砂层有重叠迹象,是的含水层之间水位差变大,北部地层层数少,砂砾石多而厚,粉质粘土层存在不连续现象,这造成含水层之间形成比较密切的水力联系,所以造成了以上水位差的变化。从以上分析可知,勘探结果与历史水文数据基本一致。

6 结论

通过以上理论分析和实例研究可以得出:瞬变电磁法能够穿透高密度阻隔层,随即干扰小,由于观测的是二次场信息,不存在一次场带来的干扰,自动消除装置噪声,采用中心回线方法可以与地质结构有效结合,对其他区域反应不敏感,对局部地表形态无静态效应,因此探测能力较高。从探测深度来看目前可以从几米到几千米,通过多次叠加增加信噪比能够有效增加探测深度,随着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能够探测的深度和范围还需继续扩大。我国地域广阔,地质结构也表现住多样化,地质结构的区域性特征使得不同地区的成矿、成水条件不一致,在探测中解释资料室一定要参考历史的水文数据或前人的探测结果,并且配合其他方法,避免套用不同地区的解释经验,造成误判。

参考文献:

[1]王志康.瞬变电磁与电阻率测深法在断裂勘查中的应用[J] .山西科技,2011,(2)

[2]李耀华,杨进,李世峰.瞬变电磁与电阻率测深在沙午铁路采空区勘查中的应用[J].物探与化探,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