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8下知识点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历史8下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历史8下知识点总结

历史8下知识点总结范文1

关键词: 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复习 作用

一、高中历史复习现状分析

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发生事件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因此历史的学科性决定了知识无法再现,留给后人的遗迹也未必展现在学生面前,所以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很难再现知识的主体,这增强了复习的难度。历史事件以时间为发展脉络,包括社会背景、过程、特点和影响等要素,还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内容。如果没理清事件发展线索,就会造成错综复杂、盘根交错的混论思维,这是学生复习困难的又一因素。当然还有学习兴趣等诸多原因导致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出现效率低、耗时长等情况,而教师在复习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冷菜热炒、毫无新意、毫无突破的情况,这种做法与新课程教学背道而驰,不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也不利于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

二、思维导图的涵义及作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可视化工具,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能够模拟大脑的思考方式,外显人的认知结构,因而也被称为“脑图”或“心智图”。它吸收了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神经生理学等各个学科领域的成果,利用直观的图形表达人们大脑中隐性的知识、概念等,用发散性的分支体系建立起知识结构,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记忆、思考。近年来,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且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历史知识的复习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升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历史复习不是对已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在记忆已学知识的基础之上,综合重点、难点和其他零散的知识点,加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丰富对历史事件之间关系的认识,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将思维导图引用到历史复习过程之中,既能解决平常复习过程中存在的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等问题,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复习效率。历史教师需要借助思维导图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学会用思维导图梳理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全面清晰的历史知识结构,指导学生更加轻松、高效地完成历史复习任务。

三、实例说明思维导图的作用

接下来以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为例,通过对比传统复习方法和思维导图复习策略说明思维导图在复习过程中具有无可取代的优势。

(一)思维导图呈现的是关键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打好基础。

学生的复习任务是对这节课或者这个专题老师教的内容进行识记,传统历史复多是在课堂笔记的基础之上进行背诵,而传统笔记大多以文字形式呈现,逐条记录。如本专题的复习要点如下:

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概念2.原因3.标志4.过程5.表现6.影响

(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背景2.主要途径3.地点4.代表性企业

(三)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1.原因2.著名实业家3.代表性企业

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1912一1919年)

1.原因2.表现3.结果4.影响(近代的地位与作用)

(二)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1927-1936年)

1.原因2.结果3.认识

(三)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

1.原因2.结果

三、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一)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命运及两面性

1.命运: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

2.的两面性:革命性、妥协性。

(二)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

1.发展不平衡2.发展困难

(三)影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推动因素2.阻碍因素3.认识

从这份笔记可以看出,这一专题内容多、细、杂。按这一思路复习,学生难以认识重点,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单一的文字表述,无法提高学生的复习兴趣,造成复习效率低下。

下面我们再用思维导图进行这一课时的复习。首先,确立一个中心主题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然后据此主题的主要内容向外扩散,包括发展过程、特点、地位作用、影响因素,等等。

(二)思维导图有利于构建知识点间的联系,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历史事件的发展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点间的联系,如果采用传统的方式则复杂的文字表述难以在第一时间理清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思维导图利用简单的线条就可以说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且视觉冲击力是直观和快速的。如思维导图一目了然地看到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而且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中都可以找到实例。

(三)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创新能力。

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一次创作的过程,也是思维扩散的过程。这并不是简单的画图,首先要思考几个内容,中心主题,分支主题,分支主题的重要程度,与中心主题的关系,等等。

必须注意的是思维导图确实给历史复习提供了一个好方法,但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适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或者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与其他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复习。如何实现历史复习的高效率,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赵国庆,陆志坚.“概念图”与“思维导图”辨析[J].中国电化教育杂志,2004(8):45.

历史8下知识点总结范文2

关键词: 初一历史教学 多媒体技术 教学应用

初一新生入学,他们将接触到小学阶段没有的、独立的新学科——历史。针对完全陌生的新的知识增长点,科任老师如何让“历史”在学生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真可谓功不可没。结合我在教育现代化教学的推广过程中的点滴教学实践,与同行商榷。

一、精心设计课题情境教学内容,上好第一堂课,让学生充分感悟“历史”的伟大。

对于刚进入初中的新生来说,初一历史(上册)讲述的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曲折发展的演变过程。虽然课本知识有限,但所涉及的内容却非常丰富:涵盖政治、思想等方面。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如何上好第一堂课,对于授课老师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时间性、阶段性。历史课程所讲述的内容却是过去发生的,不可能再重现。然而,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的缩影;现实又是历史事件发展的延续。历史与现实的联系非常密切。但如何把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多媒体技术凭借其容量大、覆盖面广、直观性强、生动有趣等特点,为历史教学提供了有力帮助。

例如:我在初一第一堂历史课上,打破常规授课方法,运用自创的“倒行逆施”教学法,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结构层次,精心组织准备了一堂让学生既感觉熟悉又知之甚少的、别具匠心的知识点:将小学已学过的知识内容与初中将要学习的历史学科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

首先结合课本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设立课题:“童年的孔子”。

要求:每个学生记录1~2点有突出教育意义的内容,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过程:播放动漫卡通片《孔子》1~3集(课堂时间有限)。

学生观看后踊跃举手发言,将自己记录的名言告诉我:(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2)“我要读书!”(3)“什么叫仁?”(4)“什么叫六艺?”在学生的积极配合与参与下,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我适时点评:(1)童年的孔子在条件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为什么仍喊出“我要读书?”同学们在条件优越的今天该如何努力学习?(2)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而时习之”有何联系?在不知不觉的讨论中,过去的教“史”书、读“史”书,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变成了一堂富有启发意义的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将历史教学内容与素质教育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打破了传统的历史课难教、没有素材的空洞、乏味说教。同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百家争鸣”(第9课)中各家代表人物的主张和思想。

二、以文化研讨为主线,牵引课程内容学习,掀起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点。

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倡导学生参与教改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勇于提出问题,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收集、处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研讨性学习成为新课改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它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要求学生身体力行,是一种训练、引导学生用自己现有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探究过程。多媒体技术为研究历史学习历史,提供了有力帮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师生共同进行一系列研讨活动如下:

活动一:播放文化片“放粽”端午节片段

(师):短片讲述了哪些内容?

(生):(1)吃粽子;(2)农历端午节;(3)屈原。

(师)引导学生:屈原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受人尊敬?用课本(P44)内容概括:屈原为国为民而死,楚国人民用这种方式追思诗人。时至今日,端午节已经演变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缅怀爱国诗人、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民间传统节日。由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课后)让学生自己总结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中的祖国历史文化代表人物。

活动二:比较现代科技研制的西药和古代传承的中药技术。

内容联系:第8课、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比较扁鹊、华佗、张仲景对传统中医理论的贡献。

(1)传统的中医中药理论是国之瑰宝;(2)西药的研制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活动三:由学生自行总结纸的发明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系列历史著作的问世。

三、在强化课堂教学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一个充满智慧,对社会有用的人,历史课真正具备这样的功能。它能让学生在对人类历史漫长发展、演变过程的探究中,学到许多知识、懂得许多道理、学会怎样做人,还能学会怎样思考、分析、处理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变得更加聪明。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令人神往的名胜古迹;在各家图书馆里,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典籍和宝贵资料。虽然历史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遥远,但我们凭借多媒体技术的有力帮助,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每个画面都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例如:我在讲授第18课(《三国鼎立》)时,精心设计课堂环境,播放网络课件“战赤壁”,学生观后讨论:(1)这场战争由你指挥,你该怎么办?(2)本课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曹操是如何表现的?(3)知识引申:让学生课后自己从网上下载曹操的《短歌行》,自主阅读。

参考文献:

历史8下知识点总结范文3

一、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主观题的分析及特点

纵观近几年的全国及各地的高考历史试题,每年都是:“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材料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既有文字,也有地图、图表、漫画、人物图等。但是其考查的设问问题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迹可寻的。其总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

1.内隐性问题:这种类型问题一般提示语为:“依据材料概括(归纳,指出……)”如:2008全国卷37(2)10分,2010新课标43(1)8分,这种题型需要学生从材料中提炼、总结、比较材料来作答。

2.外引型问题:这种类型问题一般提示语为:“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这种题型最为常见,在近几年的各地及全国高考中,大部分的问题都是这种类型,这种类型题材料主要提供情境,答案要联系课本及所学知识作答。

3.升华性问题:这种类型题一般多为认识类、启示类、评价类,影响(作用)类问题,这种类型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如:2009全国卷37(3)8分,39(2)12分;新课标2010全国卷40(3)13分,44(2)7分;2011新课标全国卷40(2)10分,41(12分),45(2)10分,46(2)8分,48(1)8分等,这种类型题一般要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总结及较全面的思维角度来作答。

二、主观题解题途径及方法

1.审题:这是做题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在审题中关键要把材料的时间、空间、出处等弄清,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课本相关知识的联系,才能弄清出题者的考查意图,这样我们在答题时才能有的放矢,轻松得分。

2.要针对每种类型题,找出它的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首先内隐性的问题只要读懂材料,会归纳材料就可以解答。但是往往我们对很多材料太深奥而无法读懂,这时我们的第一步———审题就派上用场了,我们只要知道它考查的课本的相关知识的出处,我们就可以用学过的知识反过来解读材料,这样两者相互结合,既提高了答题的正确率,又提高了做题的效率。其次,外引型题目,更多的是要求我们对课本知识的熟练掌握,但是现在的历史教材是以专题的形式呈现的,这种体例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对现有的教材进行有效的整合,一定要打破必修和选修的界限,要用通史的意识把所有教材有机地整合,这样我们就能对一定历史时期的整体情况有了全面、清晰的掌握,在答题的时候就可以做到轻车熟路了。再次,升华类的问题,要平时注意对结论性的观点的整理与掌握,要学会同热点相结合,并且注意对各种史观的渗透,同时要有正确客观地看待历史的基本观念。

三、主观题的答题思维

知道试题类型和方法后,到底如何构思试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看试题的分值,现在一般情况下每个知识点为2分,所以要依据分数确定答案的多少,即节省时间,又可做到答案简洁明了。

2.注意多角度思维:思考问题时要注意多角度构思,如历史地理的结合;中国世界的结合;古代现代的结合;时政热点的结合;社会自然的结合等。

3.对不同类型的问题要掌握基本的方向,如答影响、作用类问题时要由近及远、由内到外、由自身到其他等组织答案;答原因、背景类问题时要主观、客观相结合;答评价类问题时要注意一分为二、主要和次要相结合。

4.注意掌握各种史观:在如今的高考中,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革命史观等多种史观在高考命题中成为定势,所以平时在解读历史知识时,一定要用多种史观从不同角度解读,这样才能对知识的掌握更全面、更深刻。

四、注意答题中非知识能力的培养

1.准确掌握答题的时间,在文综考试中主观题的答题时间在100分钟左右,所以每科的时间在30分钟左右,这样就要求我们一道题在15分钟之内完成,所以学生平时一定要坚持在规定时间内训练答题速度,这样在考试中才能把试题轻松做完。

历史8下知识点总结范文4

2、参与交流和互动,不要只是把自己摆在“听”的旁观者,而是“听”的参与者,积极思考老师讲的或提出的问题,能回答的时候积极回答。

3、听要结合写和思考。纯粹的听很容易懈怠,能记住的点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学会快速的整理记忆。

4、如果你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识,课上或者课后一定要花时间去弄懂。不然问题只会越积越多,最后就只能等着拥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试分数了。

5、其次,要学会记忆: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6、合理用脑。所谓合理,一是要交替复习不同性质的课程,如文理交叉,历史与地理交叉,这可使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轮流兴奋与抑制,有利于记忆能力的增强与开发;二是在最佳时间识记,一般应安排在早晨、晚上临睡前,具体根据自己的记忆高峰期来选择。

7、借助高效工具。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脑、眼”潜能,培养形成眼脑直映式的阅读学习方式,主要练习提升阅读速度、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思维力等方面。掌握之后,在阅读文章、材料的时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点,促进整理归纳分析,提高理解和记忆效率;同时很快的阅读速度,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游刃有余的做其它事情。具体学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

8、学习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进理解和记忆的方法。不仅在记忆上可以让你大脑里的资料系统化、图像化,还可以帮助你思维分析问题,统筹规划。不过,要学好思维导图,做到灵活运用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前面说的“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中也有关于思维导图的练习和方法讲解,可以参考。

历史8下知识点总结范文5

在课程讲授中,多数教师习惯于依照现成的教材讲授,但目前高职院校采用的《财务会计》教材五花八门,层次不齐,教材内容完全符合高职教学内容实际需要的较少,特别是对实践紧密结合的知识点归纳和总结的内容较少。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不能完全依赖于某一本教材,必须事先做大量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有的教师认为高职的学生只要知道怎么做,不需要告诉他为什么,够用就行了,我认为这些想法有误区,因为高职院校对知识点的把握既不能像本科院校那样注重理论深度,也要与中职和技师学院有所区别。在现实中,会计人员数量不少,但适应复合型高级会计人才要求的不多,主要原因就是存在知识点的空缺和误解。因而,《财务会计》课程应注重其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对现有教材中缺乏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完善和补充的主要内容应结合会计岗位工作过程中对交易事项处理的方法和程序,策划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完整性和实战性的教学项目或任务。

二、紧扣“教学八环节法”,打牢专业知识基础关

要针对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要设计好该课程的教学环节,并将现代高职教学中的先进方法融入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去。一般来说,高职学生虽然对文化课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理解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也有一定的局限,因而,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由感性认识一感悟一知识三个阶段。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过程中,要组织和把握好课程讲授的每个环节,该课程较为完整的教学环节应包括导入、描述、分析、演练、总结、解惑、巩固共八个环节,即“教学八环节法”。下面分别加以阐述:1、课程导入。财务会计学习之前,应当事先安排一定的形式多样的认识实习,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增强学生对交易事项的进一步认识。需要说明的是,认识实习在整个会计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分阶段多次进行,每个阶段的内容、目的和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学生会从不同角度不断加深认识。在认识实习的基础上,教师在讲授每个知识点之前,都要结合企业实际经济活动的特点和管理要求,由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从财务会计的角度思考这些现实需求,目的是为了提取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联系前后章节,进行必要的复习和串讲,并将知识引入到新的课程内容中来。2、知识描述。在有效的课程导入的帮助下,学生更急切想了解解决问题的现实选择,教师应从高职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定位出发,对知识的应用展开讲解,满足学生对讲授知识的感性认识需要,但教师要注意表述的方式和方法一定要与学生的反应能力相适应,而且要抓住知识的关键点,不易面面俱到,留点思考的余地在下一环节解决。3、动因分析。财务会计课程所涉及的经济业务覆盖面广、头绪多,学生容易出现前学后望、前后混淆的现象,根本原因是没有弄清知识点或处理方法的来龙去脉,因而对知识点的动因分析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能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感悟,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知识点动因的分析不但要精准透彻,还要简明扼要,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通过对知识点动因的分析,学生的许多疑问不解自破,并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学生较好地完成下一环节的演练。4、课堂演练。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学生往往听懂了知识,但做作业还是不会做,因而进行必要的课堂演练是职业教育课程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利用课堂简短的时间,安排具有代表性的会计交易事项进行现场演练,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5、提炼总结。通过课堂演练,学生基本对知识有了较深的理解和认识,教师要抓住时机,组织学生进行知识内容的总结和提炼,这既是一个锻炼学生总结分析能力的过程,也是加深记忆的过程,帮助学生从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到略有感悟,又从略有感悟到形成自己所能掌握的知识。6、职业操守。掌握知识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学生要将这些技能和知识转化为能力,为将来客观、合理、合法地反映为企事业单位经济交易事项,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打下牢固的基础。由于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因疏忽或弄虚作假,导致国家和企业经济利益遭受损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今天坐在课堂上的学生,将来就是坐在办公室里的会计人员,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抓住宝贵的课堂教学机会,结合所讲的知识在现实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行为,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判别是非的能力,为达到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做好基础工作。7、解答惑疑。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用来解答学生思考中和作业中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组织好整个课程的时间进度,采取答疑课、课外辅导或课堂辅导的形式,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遗留的问题。8、巩固训练。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财务会计课程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任务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对书写、格式都要按照会计书写规范做严格的要求。教师必须为此花费大量的课后时间,认真的批改学生的作业,并要求学生对作业中的错误也要模拟会计错帐更正的方法进行改正,实践表明,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工作习惯有很大的作用。

三、融合科学的讲授方式讲,提高学生综合的认知水平

历史8下知识点总结范文6

Lesson Pla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学科

Subject

语文

学年/学期

Academic year/Semester

2020-2021学年

第一学期

教师

Teacher Name

教授班级/时间

Class / Date

Grade: 9 Class: 7、11

Date: 3月8、9、10、11、12日

主题Title:曹刿论战

章/节

Chapter & Section

第20课

教学材料

Materials & Resources

PPT,课本,《曹刿论战》知识清单,《曹刿论战》背景视频,《东周列国志》文本材料

教学课时

Teaching Hours

5

目标Objectives:

Contents: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1、 能够概述本课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2、 能识记作者文学常识及《左传》体裁介绍。

3、 能正确诵读出本课重点字词读音。

4、 能概述本课主要内容,梳理情节和结构。

5、 能准确翻译文章,并识记其中重要的文言文词汇。

6、 能识别文章题目用“论战”二字的用意,能准确表述出战争胜利的原因。

7、 根据文章中的人物描写,分析出曹刿及鲁庄公人物性格特征,总结出作品主题。

8、准确完成所给知识清单。

ATL skills:

与老师和同学商讨思想观点和知识

根据知识清单,有效地做课堂笔记

通过阅读,进行推论并作出结论

课堂活动安排Procedure & Activity:

Period 1

ProcedureActivity1. PrepTIME:3-4mMETHOD:无1.提醒学生用书,提醒学生在自己的座位做好,准备好上课用品。2.不在座位上的学生询问原因,查出勤。2. ReviewTIME:2-3mMETHOD:无集体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 Lead In & ConnectTIME:2—3mMETHOD:无播放《曹刿论战》背景视频,引出问题,本次战争是如何以少胜多的? 4. Demonstrate & TIME:10mMETHOD: 问答PracticeTIME:20mMETHOD:思维导图教师讲授:用PPT的形式,讲解和分析本课内容知识点及内容:1.介绍作者:左丘明简介2.介绍《春秋左传》题材及内容3.初读正音:根据学生的朗读,让学生正音识记。4.请学生讨论课文翻译,并概述文章内容。 学生根据知识清单做笔记并回答问题,教师补充总结:1.学生根据之前知识积累,试回答对作者及《左传》的了解,并完成知识清单上文学常识部分填空。2.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并标注出不会读或有疑问的字词读音。3.由学生主动朗诵,教师及其他同学共同完成重点字词读音修正及标注。4.学生以前后桌为单元,进行课文初步翻译,并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 5. Summarize(Wrap up)TIME:2mMETHOD:NA本节课介绍了文章背景,作者及《左传》文学常识,完成了文章正音环节,也初步概述了课文内容。6. Assign HomeworkTIME:1m完成知识清单翻译部分

Period 2

ProcedureActivity1. PrepTIME:3mMETHOD:无1.提醒学生用书,提醒学生在自己的座位做好,准备好上课用品。2.不在座位上的学生询问原因,查出勤。2. ReviewTIME:3-5 mMETHOD:提问抢答根据第一课所学内容进行提问抢答:1.《左传》的体裁是?2. 请概述文章故事发生背景。3. 你认为本文当中最难掌握的三个读音是?3. Lead In & ConnectTIME:3mMETHOD:NA 请学生再读文章,概述每段内容。4. Demonstrate & TIME:5—6mMETHOD: NAPracticeTIME:20mMETHOD:抽签任务,笔记教师讲授:用PPT的形式,讲解和分析本课内容知识点及内容:1.翻译文章第一段,第一部分,强调重点字词2.回答问题:(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一句话交代出哪些信息?(2)曹刿与乡人有哪些区别?(3)曹刿与肉食者有哪些区别?3.翻译文章第一段,第二部分,强调重点字词4.回答问题:(1)“必以分人”分给的是哪些人?(2)鲁庄公将战胜的希望寄托在了什么地方?(3)曹刿认为战胜应该凭借什么?(5)你认为曹刿的观点是否正确?你如何看待此观点? 学生根据知识清单做笔记并回答问题,教师补充总结:1.学生根据作业进行第一、二段翻译,并修改知识清单上翻译部分填空。2.学生自由讨论,并回答两段问题。3.学生提出其他疑问,教师解答 5. Summarize(Wrap up)TIME:5mMETHOD:NA总结文章第一自然段重点字词:伐、请见、谋、间、鄙、何以、弗等,总结两段问题探究答案6. Assign HomeworkTIME:1m识记第一自然段重点字词翻译,并写翻译练习单。

Period 3

ProcedureActivity1. PrepTIME:3mMETHOD:无1.提醒学生用书,提醒学生在自己的座位做好,准备好上课用品。2.不在座位上的学生询问原因,查出勤。2. ReviewTIME:5mMETHOD:无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并写进门翻译小测。3. Lead In & ConnectTIME:2—3mMETHOD:无学生翻译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 4. Demonstrate & TIME:10mMETHOD: 无PracticeTIME:10mMETHOD:轮流回答问题教师讲授:用PPT的形式,讲解和分析本课内容知识点及内容:1. 强调第二自然段重点字词:之、鼓之、败绩、辙等。2. 强调第三自然段重点字词:即克、一鼓作气、再、竭、盈等。3.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根据文章内容,为什么“齐人三鼓”之后,曹刿才让鲁国军人进军?(2)根据本段,曹刿指挥取胜的直接原因是什么?(3)曹刿“登轼而望”的动作,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根据知识清单做笔记并回答问题,教师补充总结:1.讨论第二、三段重点及易错字词2.修改知识清单当中剩余翻译内容。3.讨论并回答老师问题。4.对这场战争胜利原因及曹刿其人进行评价。5.对所学内容提出疑惑,并与同学一起讨论。5. Summarize(Wrap up)TIME:3-5mMETHOD:无总结本课的第二三自然段重点字词,及二三自然段内容。6. Assign HomeworkTIME:1m识记二、三段重点字词,并完成翻译练习。

Period 4

ProcedureActivity1. PrepTIME:3-5mMETHOD:无1.提醒学生用书,提醒学生在自己的座位做好,准备好上课用品。2.不在座位上的学生询问原因,查出勤。2. ReviewTIME:5-7mMETHOD:无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并写进门翻译小测。3. Lead In & ConnectTIME:2—3mMETHOD:无思考问题并回答:后人曾以“齐鲁长勺之战”为本文题目,编者以“曹刿论战”为题目,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4. Demonstrate & TIME:10mMETHOD: 无PracticeTIME:10mMETHOD:轮流回答问题教师讲授:用PPT的形式,讲解和分析本课内容知识点及内容:1. 根据全文内容,回答问题:(1)曹刿对乡人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文中是如何体现肉食者的“鄙”和曹刿的元谋的?请从战争前后发生的事情来分析。(2)总结曹刿的人物形象(3)总结鲁庄公的人物形象,思考他是否是一位昏庸君主。2.拓展任务:阅读《东周列国志》中对此次战争的记述,回答问题。(1)冯梦龙的小说比文本多了哪些内容?(2)两文都是对长勺之战进行记述,详略安排上有何不同?(3)两个作品有此区别的原因? 学生根据知识清单做笔记并回答问题,教师补充总结:1. 学生自由朗读《曹刿论战》,并根据全文内容回答问题。2. 学生完成知识清单当中,人物形象分析的问题,并上交知识清单,作为年级统一作业计分。3. 学生阅读《东周列国志》,并讨论以下三个问题,总结回答。5. Summarize(Wrap up)TIME:3mMETHOD:无总结曹刿、鲁庄公两位人物形象,强调《春秋》作为史书这种体裁的特点。6. Assign HomeworkTIME:1m复习全文重点字词解释,写轻巧夺冠《曹刿论战》一课。

Period 5

上一篇年终述职报告

下一篇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