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韩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话韩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话韩寒范文1

在日常生活中,我和妈妈的谈话有时总觉得无话可谈。但妈妈非常关心我:当我生病的时候,妈妈背我上医院打针;当我考试考得不好时,妈妈耐心地给我讲解题目;当我摔倒时,妈妈像是从天上派来得守护神,及时为我保驾护航,这使我幼小的心灵很受感动。但有时,妈妈您也不理解我,令我苦恼不已。

暑假期间,我本想好好休息休息,可是妈妈对我说:“女儿,我已经把奥数、英语……辅导的老师都找好了,听说教得不错,明天你就去学吧!”我气不打一处来,什么嘛,人家“二万五千里”才刚刚结束,又要开始第一个战役,真不讲理,我非要跟妈妈好好谈谈不可!我来到了房门前,去敲门,可手又缩了回来,要是对妈妈说了,肯定会惹妈妈不高兴,妈妈一翻脸可不好看,不被妈妈骂个狗血喷头才怪;要是不说,就不能休息,慢慢学习何时休。终于,我鼓作劲走进房间,对妈妈说:“妈,我不想去学习,暑假里您让我好好休息休息,行吗?”“都这么大的人了,还玩。”“我知道,可我复习时太累了,午觉也没得睡,现在放假了,就让我休息嘛。”“妈妈是为你好,让你能学更多知识。我说不行就是不行,你求也没有用。”我知道妈妈言出必行,我再说也枉费心机,就翘着嘴走出了屋。

唉,这真是一场遗憾的谈话,什么时候我才能和妈妈想到一块去呢?互相理解怎么就这么难呢?

对话韩寒范文2

关键词:灰色 颜色词 俄汉文化

一、 引言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颜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由于文化、、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等等存在的巨大的差异,往往不同民族人们对同一种颜色产生的联想也不尽相同。由此可见,俄汉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之文化内涵的象征意义有很大的差异。本文拟从“灰色”的象征意义的对比中,探讨俄汉颜色文化的差异。本文的研究材料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中华现代汉语双序大辞典》、《说文解字》、《现代汉语词典》、《现代俄语详解词典》、《俄语详解大词典》、《现代俄语详解词典》、《俄语详解词典》、《词源学词典》。

二、“Серый”(灰色)在俄语中的文化内涵

在西方文化中“灰色”表达消极的意义。“灰色”是基督教的象征意义。基督教的《圣经》中“灰色”表达忏悔和哀悼的意义。在西方基督教中“灰色”的象征意义主要包括:哀悼和谦卑、死亡沮丧及失望。在俄语色彩体系中“灰色”是基本颜色之一。[1]俄语解释“серый” 为像草木灰的颜色,介于黑色和白色之间的一种颜色,如:“серая шинель”(灰大衣); “серое сукно” (灰呢子);“серые глаза”(灰色的眼睛);“серое здание”(灰色的大楼);“серый хлеб”(灰面包)表示俄罗斯传统美食,是一种用二等粉(黑麦)烤制的面包。在俄罗斯文化中“серый”(灰色)代表“необразованный” (不学无术);“малокультурный”(不文明的);“глупый”(愚蠢),如:“серые люди”(灰人们)表示文化程度低的人;“серый человек”(灰人)表示不学无术或各方面都不突出的人。俄罗斯古代的黎民百姓和农民缺钱买不起印花装,他们穿灰色的衣服而没有受过教育。因此,“серый”(灰色)在俄罗斯传统文化中代表贫穷,无知及文盲。“Серый”(灰色)在俄罗斯文学也有重要的地位,它在文学作品中是比较常见的颜色之一,如:“серый волк”(灰狼)表示俄罗斯文学中一种凶的、可怕的形象。“Серый”(灰色)还有比较多其他的含义,例如:

(1)“Грязная окраска кого-либо или чего-либо”(污垢)C “серая крыса”(灰鼠);

“серый песок”(灰沙);“серый дым”(灰烟)。

(2) “Некачественный”(行滥)C“серая бумага”(灰质))表示白纸质量差。

(3)“Болезненный” (没有生气的) C “серое лицо”(灰脸)表示病态无生气的脸。

(4)“Пасмурный”(阴暗的);“мрачный”(暗淡的)C “серый день”(灰日子)表示昙日;“серое небо”(灰天)表示多云的天空。

(1)“Политический” (政治的)C “серый кардинал”(灰色权力)表示幕后的实权人物。

(2)“Заурядный”(平凡的);“неинтересный”(乏味的);“бесцветный”

(单调乏味的)C “серая жизнь”(灰生活)表示前途暗淡;“серый фильм”(灰影片)表示乏味的电影。[2] [3] [4] [5] [6]

三、 “灰色”在汉语中文化的内涵

在中国文化中灰色带给人沉闷、没有生气的感觉。灰色是一种暗淡的颜色。[7]《说文解字》说:“灰,死火余烬也”。[8]《现代汉语词典》里把“灰色”的本义解释说“像木柴灰的颜色,介于黑色和白色之间的一种颜色,如:“灰帽子”;“灰鼠”。[9]可是汉语“灰色”的含义比较少,例如:(1)物质经过燃烧后剩下的粉末状的东西:“烟灰”;“骨灰”;“灰肥”。(2) 尘土;污垢。“灰尘”;“灰土”;“洋灰”。(3)沮丧;消沉;失望;不积极。

“万念俱灰”表示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心灰意懒”表示心情失望,意志消沉;“灰心”表示因失败而丧失勇气或信心;“灰溜溜”表示懊丧或消沉的神态。[9][10][11]

四、俄汉“灰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

俄汉两种语言中“灰色”具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征。从颜色词的不同内涵我们可以理解俄汉民族不同或相同的民族心理。下列表中我们对俄汉“灰色”词意义进行对比分析。

表一 “Серый”与“灰色”的文化内涵对比

由以上对比可以看出,“灰色”在俄汉两种语言中是一种不鲜明的颜色,有比较多消极的含义。通过俄汉“灰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分析,可以看到俄语“серый”一共有10个义项,但汉语“灰色”一共有7个义项,其中5个义项在两种语言中有完全相同的意思。由此可见俄语“серый”的含义广得多。我们可以发现,“灰色”的使用在两种语言文化中既有共同之处,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五、结论

总之,各种颜色词在不同的文化中具有其鲜明的特点。颜色词在俄汉两种语言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文化的因素,俄汉两种不同的语言中灰色词的象征意义有时是完全相同的,有时会产生不等价的意义。不了解俄汉两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好好学习该民族的语言。因此,正确理解并掌握俄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于文化交流是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Арнаутова Н.В.Предметная и вербальная символи

ка серого в русской этнической культуре [J].Филологичес

кие науки.Этно-,социо и психолингвистика,2014(9).

[2] Ефремова Т.Ф.Современный 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M].М.:АСТ,2005.

[3] Кузнецов С.А.Большой 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M].СПб.:Норинт,2000.

[4] Ожегов С.И.,Шведова Н.Ю.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ь современного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M].М.:Оникс,2010.

[5] Ушаков Д.Н.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M].М.:Высшая школа,2000.

[6] Фасмер М.Этимологический 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M].М:Прогресс,1986.

[7] 范诗言.成语颜色词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2010.

[8]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11.

[9]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对话韩寒范文3

关键词 修辞;语言;隐喻;文化差异

一、引言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语言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与制约,同时语言本身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隐喻是语言中最生动、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之一,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隐喻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被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隐喻不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认知思维方式。它植根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概念运用的分析比较,我们发现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具有其普遍性和共性。但是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还是语言,英汉两种语言作为不同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人们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和不同的文化模式。由于两种思维和文化模式的不同,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一些差异。而这一点,在做隐喻翻译,无论是口译还是书面翻译时,都应该给予充分考虑。尤其是在翻译界很盛行”翻译的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 in translation)的当下,作为译者应对隐喻所涉及的两种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并对译文读者的认知状况和他们对某一文化现象或意境的认识水平进行评估。只有这样 ,原文中的文化隐喻才能够被译者有效准确地传递给译文读者。

二、汉英隐喻的文化差异

尽管不同民族文化中有诸多基于实际生活体验的相通之处,形成隐喻形式和意义上相同或相似,然而,隐喻作为语言现象又体现着文化的差异。各民族文化有共性的一面,也有个性的一面。个性来自于各民族所处的小环境不尽相同,加上人类头脑中的观念系统和思维模式也不尽相似,因此汉英文化在历史传统、风俗习性、价值观念、、地理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重大差异。文化上的差异势必造成语言中隐喻意义及其形象模式各有异同。这种情况可大致归为三类:

1.意同形异

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人们,受各自思维习惯风俗传统的影响,在表达同一想法时就可能使用不同意象。例如,英国是一个岛国 四面环海,在英语中有很多与船、鱼、水、海以及其它一些自然环境相关的隐喻表达。比如:to drink like a fish(牛饮),to fish in the air(水中捞月),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挥金如土),neither fish nor fowl(非驴非马),all at sea(不知所措),between the devil anddeep sea(进退两难,)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时不待人),there are other fish in the sea(天涯何处无芳草),all isfish that comes to one s net(抓到篮子里的便是菜)。而中国是以大陆为主的农业大国,在汉语中有很多与农业有联系的成语谚语。众人拾柴火焰高(Many hands make lightWork),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Where there is life thereis hope)等.不同的地域文化,也影响着隐喻的联系意义.我们常说,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到长城非好汉”, 而英语中则表达 “All roads lead to Rome” 黄河、长城以及罗马这些不同的地域名词反映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但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还有,生米已煮成熟饭。( It’s no use crying over split milk. )这两个句子所表达的是同一理念”事已做成, 不能再改”,但汉文化用”米成饭”作为其取象, 这符合汉民族习惯,因为汉民族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米饭是中国人的主食。而英美文化用”milk(牛奶)”这一形象模式,是因为牛奶是西餐的象征,西方人习以为常。

在汉文化中,”虎”被认为是百兽之王,象征着权力和勇猛,同时还有危险之意,而狮子只不过是一种凶猛的动物而已,不见得庄严雄伟。相反,在英民族文化中 lion是英国国家的标志,被认为是百兽之王,象征着权力和勇猛,同时还有危险之意。因此,中国人说”拦路虎”、”虎口拔牙”,而西方人却说” a lion in the way(拦路狮)”、”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 狮穴拔须)”。但它们的隐喻意义是完全等效的。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以动物意象为喻体的隐喻,典型的是英语多以”马”为喻,而汉语用牛对应。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以农耕为主,中国文化中与牛有关的比喻相对多一些,例如,”牛脾气”、”牛气冲天”、”老黄牛”、”孺子牛”,而英国古代耕种主要靠马,赛马活动也比较多,因此英语里有很多和马有关的表达。例如,dark horse (黑马 比喻爆出冷门的优胜者),talk horse (吹牛),a horse of another color(比喻风牛马不相及的事),as strong as a horse (力壮如牛),eat like a horse (食量大如牛),You can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t make him drink.(牛不喝水强按头)。在中国文化中,虎是百兽之王,威风凛凛,凶猛、勇敢,而在中国人的民族心理对”犬”却有不好的态度和情感(谭载喜:1990,134)。所以,”虎父无犬子”这一表达符合中国人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而英语里的对应表达则为:A wise goose never lays a tame egg.喻体不同,喻义相同的例子如下,试比较:

old goat 老色鬼 chicken 懦夫 胆小鬼 four small tigers in Asia 亚洲四小龙

a rat in a hole 瓮中捉鳖 What can you expect from a pig but a grunt.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2.形同意异

由于民族文化心理、风俗习惯及价值取向不同,同一喻体在不同文化中的隐喻意义大相径庭。如,在英语与汉语中,都有大量的与白色(white)有关的隐喻,但却拥有截然不同的含义。在英语中,有关白色的概念隐喻往往或多或少的包含好的含义,如the white collar, a white lie, a white elephant, to whitewash等;而在汉语中,多有贬的意义,如:白丁、白匪、白骨精、白脸奸臣、等。

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图腾形象,在传说中,龙是一种能行风降雨的神奇动物。在封建时代,龙是皇帝的象征,如:龙袍、龙床、龙椅、龙颜大悦等。在汉文化中,龙的形象总是与美好的意思相连,是吉祥、尊贵的象征,如:龙飞凤舞、龙凤呈祥、望子成龙、龙腾虎跃、藏龙卧虎、生龙活虎、龙吟虎啸等。与此相对,在英美文化中,”dragon”一般都是带有强烈的贬义,指像蛇一样凶神恶煞、替魔鬼看守财物的怪物。早在中世纪dragon 就被认为是”罪恶的象征”撒旦被称为 “the great dragon” 。因此,old dragon 就有”魔鬼”的喻义。sow dragon s teeth 与此对应就是指”播下罪恶的种子”。

又如,中英都有养狗的习惯,但是两个民族对狗的态度却大相径庭。”dog” 一词在英美文化中通常具有褒义,被称为是”man’s best friend”,”a lucky dog”用于指”幸运儿”,be top dog 指”位居要职”。类似例子还很多,如: love melove my dog (爱屋及乌),old dog (行家), Every dog hashis day. (人人皆有得意日),to help a lamb dog over a stile(雪中送炭),A good dog deserves a good bone. (有功者受赏),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 (宁为狗头 不为狮后)。而相比之下,在中国文化中,”狗”通常带有贬义,用于比喻坏人坏事,比如:走狗、狗东西、狗仗人势、狗头军师、鸡鸣狗盗、狗尾续貂、狼心狗肺、狗彘不如、狗眼看人低、狗改不了吃屎、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撤了篱笆狗来钻、人跟势走、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死狗扶不上墙等。

对话韩寒范文4

关键词: 英汉动物词汇 文化内涵 对比分析

在言语中,动物词的使用频率高,文化内涵丰富,是人们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动物词蕴含着悠远的文化和历史,被人类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英汉两个民族经历了不同的历史进程,并且呈现出了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文化色彩,因此同一动物在英汉两种不同文化也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本文将从文化内涵的角度对英汉动物词进行比较,总结出英汉动物词在文化内涵上的差异性,并简要分析这种差异性产生的内在原因。

一、动物文化词及其产生的基础

每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下不仅仅包括理性意义,还包括附加意义,这些附加意义包括文化义、联想义、褒贬义和理据义等。这里词语所包含的文化意义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理性意义是一种可以从词典里查到的意义,是语言交际的核心因素,是语言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联想意义主要是指看到或听到某一种事物时所做出的反应或说话人及听话人对事物的看法及态度,通常在词典里查不到,它来源于语言所处的社会及文化,也可成为社会文化意义。从表面上看,动物词是一个语言问题,是一个词汇问题,但是深究起来,它更是一个文化问题。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任何语言都是依托一定的文化产生的,任何语言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对文化问题的探讨。

动物词产生文化意义的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动物是一个生命体,它具有外貌、生理、心理、性格、行为、习惯、用途等方面的特征;二是历史的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包括寓言、神话、诗歌、宗教、传说、文学、历史、艺术、语言、地理环境、伦理道德、审美情趣、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等;三是动物词大都有一定的联想意义。联想是指把动物和另一事物联系起来,而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文化心理对联想的产生和激发起着潜在却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联想在词汇引申意义的产生,在丰富词汇意义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联想的作用,就不可能有词义的引申。词义的联想和文化的意象实际上中间存在着一个文化信息差异,其中包括词汇的情感意义、比喻意义和文化内涵等。英汉两种语言作为两种成熟的语言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两种语言的动物词已经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由于文化背景、民族心理、历史传统等方面的不同,英汉两种语言对同一动物词有着相同或相异的文化联想意义。我们从这些动物词的对比过程中,可以发现英汉两种文化之间的共性和特性。

二、具有不同文化内涵的英汉动物词对比分析

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语言的学习。我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存在着以下几种关系,即基本相同,大致对等,完全不同和语义空缺。本文试图通过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考查文化对词汇的渗透作用。

1.基本相同

由于动物本身外貌特征明显,不同民族对同一种动物的认识也就存在着趋同性。人类用和动物词有关的人或物的外貌、品质动作或特征进行描写,从而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简练的效果,也就同时赋予了动物词大致相同的文化内涵。例如:英汉语以狐狸比喻狡猾(as cunning as the fox),用鹦鹉表示学舌或机械地重复(you are no better than a parrot when you act the priest, father de Bricassart.),用狼来表示残暴和贪婪(he is mad that trusts in the tameness of a wolf, a boy’s love , or a whore’s oath.),用蛇来暗指藏有杀机的危险人物(a snake in the grass),羔羊表示无辜的意义(march comes in like a lion goes out like a lamb),天鹅代表优雅(as graceful as a swan),小鹿表示温柔(as timid and tame as deer),蜗牛代表缓慢(as slow as a snail),蜜蜂表示繁忙或勤劳(as busy as a bee),猪表示脏和贪吃(as dirty and greedy as pig),用猴子比喻顽皮淘气(as naughty as a monkey),用公鸡或孔雀比喻骄傲(as proud as a cock or peacock)等。

2.大致对等

不同于以上的例子,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些动物词的文化意义很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比如汉语中常用“虎”比喻勇猛威武,相关成语有“虎虎生威”“虎踞龙盘”“如虎添翼”等;然而英语中用lion(狮子)象征力量和好战勇猛,如:place one’s head in the lion’s mouth(深入虎穴),as brave as a lion(勇猛如狮)。在西方文化中,狮子才是百兽之王,象征着庄严和勇猛;而在中国文化中,老虎则在中华民族的思维中充当着这样一个角色,英汉两种语言中这类词语就是最好的证明。当然,在汉语中,老虎还用来表示凶恶和残酷。相关的词汇也有很多,比如谈虎色变、养虎为患、深入虎穴、苛政猛于虎等。我们发现,在英语中,lion(狮子)也有类似的意义,扮演着一个负面角色,如a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in like a lion , out like a lam(虎头蛇尾),throw to the lions(送入虎口)等。再如“猫头鹰”和owl。猫头鹰的习性很特殊,习惯昼伏夜出,我们常用这个比喻喜欢夜里工作而晚睡的人。英语中的“owl”也用来表示“做夜工的人、熬夜的人”,如he was naturally a night owl(他天生是个夜猫子)。但是在汉文化中,由于猫头鹰叫声凄惨、悲凉,往往被认为是一种不吉利的鸟,如“夜猫子进宅没好事”的说法;而在英语中“owl”却表示聪明,如as wise as an owl(想猫头鹰一样聪明)。由此可见,英汉两种语言中,有些动物词的文化内涵不是完全相同的。

3.完全不同

由于各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同时受各民族独特的历史风土人情和传统习俗的影响,同一动物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着完全不同的文化内涵。例如:汉语中的龙子龙孙、望子成龙、龙腾虎跃、龙盘虎踞、攀龙附凤、龙凤呈祥、卧虎藏龙等都具有褒义;而在英语中的龙基本是邪恶势力的代表,例如:The celebrated Anglo-Saxon epic Beowulf shows people a flight between Beowulf and the wicked dragon。

这类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在中国文化中,“狗”多表贬义,象征卑劣可恶的品行;在英语中,狗被视为人们的忠实朋友和可靠的伙伴。“喜鹊”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吉祥的鸟,它的叫声能带来喜讯;而英语中却用来比喻唠叨、饶舌的人。鹰是美国的图腾,在中国文化里,鹰却是让人感觉极不舒服的人。这些词语在汉英两种语言中表示的是同一种动物,但它们在两种文化中的内涵意义却完全不同。

4.语义空缺

R1Lada 在“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中指出:“我们把生活经验变成语言,并给语言加上意义,是受了文化的影响和约束的。而各种语言则由于文化的不同而互为区别。有的语义存在于一种语言中,但在另一种语言中却不存在。”在不同文化的语言中,词语的意义不是对等的;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的文化内涵意义也不是完全对等的,会存在语义上的空缺。

一种是汉语中有的意义而英语中空缺的文化动物词。中国文化中赋予了“龟”长寿的意义,而英语中仅仅象征了动作的缓慢;由于受到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凤凰用来比喻尊贵或珍奇,如良好的品德称为凤德,珍贵稀少的人或事物称凤毛麟角;英语中根本就没有这层意义。

一种是英语中有的意义而汉语中空缺的文化动物词。Beaver(河狸)在英语文化中是勤奋的代表。这种动物在北美很常见,而且它们每天都很勤奋努力地建房子,不停地工作。所以北美的人们用eager beaver形容那些勤奋努力,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的人。而在中国这种动物很少见,所以河狸就只能是个名称,引不起人们的联想。

三、结语

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全方位的对比分析,体现两种语言文化的异同。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文化风俗、民族心理、社会历史的不同,以及所处的具体地理环境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词汇都表现出了各自的民族特色。对这些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加强民族之间的理解。

参考文献:

[1]任飞.印汉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J].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

[2]王德春.论双语的差异模式[C].国俗语义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廖光荣.英汉文化动物词对比[J].外国语,2000(5).

对话韩寒范文5

冬季来临,天气干燥,娇嫩、柔软的双手,需要爱美的人精心呵护。如果你不想让双手影响你的美丽,赶紧行动起来,一双美丽的手,需要你花费比脸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让美丽更完整!

手为什么总是比脸粗糙

手部的皮脂腺很少,角质层发达,很容易干燥、老化,使手看起来粗糙无光泽。而且手不仅经常曝露在日光下,还要从事很多繁杂的工作,非典期间洗手成了预防的途径之一。当我们频繁地用含消毒成分的东西洗手时,手部皮肤自然受到更大的损伤。此外,我们对手的呵护和关心,远远比不上对脸的重视。这一切,都使手比脸更容易衰老。

青葱玉手的敌人

1. 清洁剂:洗洁精、洗涤灵、洗发水、烫发水、染发水、护发素、摩丝、洗衣粉、衣领净、去污粉、肥皂、香皂等。

2. 食物:姜、葱、蒜、辣椒、洋葱、柠檬、番茄、马铃薯、生肉、生鱼、海鲜等。

3. 其他:水(指洗手太频繁或手常时间浸在水中)、汽油、酒精、地蜡、汽车蜡等。

护手要方

1. 洗手

⑴不要让手常时间浸在水中,尽量避免频繁洗手。

⑵洗手时用洗手液,绝不能用洗衣粉、肥皂等碱性大的洗护品。

⑶水温不能过冷或过热。

⑷手洗净后,一定要用干净、柔软的毛巾擦手,然后抹护手霜(要马上抹,不要等到双手干透后再抹。在皮肤未干透时抹可及时锁住水分)。

2. 防晒

不管夏天还是冬天,防晒都是必须的。

外出时,请给娇嫩的双手抹上防晒霜,然后戴上手套。即使是开车出去,也要按以上的方法防晒。紫外线会穿透玻璃,这是每个爱美的女性都应该知道的。

3. 每周用磨砂膏进行一次手部按摩

洗净双手,用温水(最好能在水中加些橄榄油)浸泡片刻,然后用磨砂膏在手上轻轻按摩。10分钟后洗净,抹上护手霜即可(若是临睡前进行,可戴上棉质手套睡觉)。

4. 勤抹护手霜

护手霜的主要作用是及时补充手部皮肤所需油分,滋润保湿,缓解干燥皲裂症状,是防止双手干、裂、脱皮的好产品,特别是含有维生素A、B、E等成分的护手霜,更是手部保养的好东西。

⑴洗一次手抹一次护手霜,不能省略。床头、厨房、卫生间、办公室、随身挎包等都应备上一支护手霜。

⑵每天出门前、睡觉前一定要涂护手霜(不能用面部护肤霜代替)。

⑶做家务前,最好先抹护手霜。

5. 为自己的玉手买几副专用手套(防晒用的、开车用的、睡觉用的、做家务用的);经常修剪指甲;不做或少做仿真指甲。

6. 做家务时一定要戴手套

为了保护双手,使之避免接触刺激物质和水,做家务前先在手上涂护手霜,再戴双层手套。第一层是棉质手套,第二层是橡胶手套。做家务时间较长时,应每隔半小时脱下手套让双手透气。

摘菜或开瓶起罐时,尽量使用工具,以免损伤手部皮肤;避免双手直接接触酒精或其他消毒剂。

7. 每周或每两周到美容院做一次手部护理。

美容医疗机构最新护手项目

项目名称:巴拿芬手部修护美疗

1. 适合人群:手部皮肤粗糙无光泽、干燥脱屑的人。

2. 护理步骤: 深度清洁――去角质――手部按摩――上巴拿芬热蜡――手部完美修护。

3. 效果:巴拿芬热蜡可以保持双手的温度,加速血液循环,使营养充分渗透,容易吸收,使手部光滑细嫩,对皮肤脱屑及干裂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项目名称:光子手部护理

1. 适合人群:手部肤色黑黄,色素沉着有斑点的人。

2. 护理步骤:深度清洁――去角质――用光子嫩肤机治疗――敷防敏感保湿手膜――洗净双手,涂上护手霜。

3. 效果:去除色素,使手部皮肤颜色均匀,滑爽嫩白,并能增加皮肤的弹性。

项目名称:微晶FAS1

.适合人群:手部皮肤粗糙,有疤痕的人。

2.护理步骤:深度清洁――去角质――由专业医务人员用微晶FAX仪进行治疗。

3效果微晶FAX仪可平复疤痕,主要用于面部治疗。当用于手部治疗时,可令疤痕明显好转,且美白效果显著。

呵护玉手DIY

护手当然不一定要到美容院,且不说花费太多的金钱吃不消,光是时间也陪不起,不如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时时给双手贴心的呵护。

1. 自我护理

(1) 用醋或淘米水等洗手

双手接触洗洁精、皂液等碱性物质后,用食用醋水或柠檬水涂沫在手部,可去除残留在肌肤表面的碱性物质。

此外,坚持用淘米水洗手,可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具体操作:醋加水洗手,或煮饭时将淘米水贮存好,临睡前用淘米水浸泡双手10分钟左右,再用温水洗净、擦干,涂上护手霜即可。

(2) 用牛奶或酸奶护手

具体操作:喝完牛奶或酸奶后,不要马上把装奶的瓶子洗掉,一定要记得“废品”的利用。将瓶子里剩下的奶抹到手上,约15分钟后用温水洗净双手,这时你会发现双手嫩滑无比。

(3) 鸡蛋护手

具体操作:鸡蛋一只,去黄取蛋清,加适量的牛奶、蜂蜜调和,均匀敷手,15分钟左右洗净双手,再抹护手霜。每星期一次,可去皱、美白。

2. 自我按摩

当劳累了一天的双手疲惫不堪时,自己给自己按摩一下手部,可舒缓不适,减轻手部疲劳。

具体方法如下:

(1) 洗净双手,涂上香精油或按摩油,放松双手。

(2) 右手给左手按摩:

a. 用右手的拇指与食指,从左手小指与无名指开始,依序向大拇指移动揉搓。接着以螺旋状朝手腕上面按摩;

b. 将右手拇指与食指分置左手手指两侧,由左手指尖向手掌轻滑,至根部稍用力按压。

c. 以右手拇指与食指夹住左手手指,由指根拉向指尖,以轻滑般的方式放开;

d. 把左手摊平,以右手的手掌,在左手手背上来回呈圆形揉搓。

(3) 左手给右手按摩。步骤如上。

(4) 按摩后抹上保湿或滋养手膜,裹上保鲜膜,包上一条热毛巾,再用一条干毛巾覆盖(若没有时间,此节可省略)。

(5) 约10分钟后用温水洗净双手,取适量护手霜,均匀涂于双手。

护手产品一览

护手霜不仅品牌繁多,功能也从单一的滋润、美白、保湿向祛皱、深层护理、防晒等发展。根据其不同成分,可分为防护型、保湿型及活肤型等多种类型,使用时可根据个人的不同需要选择。

同仁堂护手霜 规格:60ml

点评:改善手部皮肤表层生理机能,使手部皮肤柔白细嫩,特别对手部皲裂、粗糙和冻疮有良好的保护和改善作用。适用于中干性及混合性皮肤。

资生堂尿素护手霜 规格:30g

点评:含有丰富维他命成分及滋润成分,改善手部粗糙及老化现象。特别添加了超级弹力成分,让双手富有光采和弹性。

协和亚蒂思倍效护手霜 规格:40g

点评:亚蒂思倍效护手霜采用特殊护肤因子,具有倍效滋养双手,改善手部皮肤干皱的状况。

妮维雅修护手霜 规格:100ml

点评:辅酶Q10可以有效激活肌肤细胞活力,增强肌肤自身的修护能力。妮维雅修护手霜含辅酶Q10,能迅速被手部肌肤吸收,有效修护肌肤,防止肌肤老化。

KANEBO嘉娜宝小天使24小时日夜护手套装 规格:日用手霜60g+夜用手霜50g

点评:1.日用手霜(60g)――管装包装,便于携带。含天然芦荟、水合物及指甲保护成分,清爽滋润,质地轻盈,使用后可在手部肌肤表面形成一层光滑保护膜,阻隔外界环境的污染,防止甲根的“倒刺”产生,用后双手柔软爽滑不粘腻。

2夜用手霜50g――小圆罐包装,质地丰厚滋润,富含尿素,具有优异的保湿效果。天然橄榄油精华于夜间供给角质层大量的养分,彻底改善粗糙、干裂的状况,淡化手纹,令双手恢复光洁,柔软。

KANEBO嘉娜宝特润护手乳 规格:80g

点评:该款护手乳霜有着特别漂亮的外表和特别丰富的内涵:5种天然植物的萃取液以及维他命E等防老化成分,质地细腻温和,特别对指尖的干燥、起皮有卓越的修护作用,每天取少量于手部及指尖轻轻按摩,会有很好的效果。

玫琳凯护手霜 规格:85g

点评:防晒指数4。保持手部肌肤滋润柔嫩,同时保护双手免受紫外线伤害及过早老化。

Uriage依泉柔润护手霜 规格:50ml

点评:主要成分为30%温泉水、乳木果油、甘油等,可修护干燥及爆裂的手部,重建皮肤表层的保护膜,避免紫外线及污染物的侵害。

手部小毛病的处理

(1) 倒刺

倒刺一般长在指甲旁边。手上有倒刺时,不要老是急着将它拔掉。因为倒刺与肌肉是连在一起的,用手或其他工具撕拉倒刺时,不仅疼痛,还会让周围的皮肤受伤,甚至会引发流血,导致手部感染。

正确的方法是用水浸泡有倒刺的手,等指甲及周围的皮肤变得柔软后,再用小剪刀将其剪掉,然后抹护手霜。或是用含维生素E的营养油按摩指甲四周及指关节,也可去除倒刺及软化粗皮。

(2) 一般的皲裂多戴手套,尽量不接触洗涤用品、水和冷空气。

对话韩寒范文6

关键词:汉字 文化 对外汉语 对外汉字教学

The match of Chinese character with the culture

——a new search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 to foreigners

Abstract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 to foreigners should adhere to the match principle of Chinese character and culture. During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one can introduce some Chinese character culture that it ma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The introduc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uses grapheme as a center and it rejuvenate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 to foreigners by various applications. Such as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s in the form of regular script, the Chinese character components and evolu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 structure.

Key words: Chinese character Culture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 to foreigners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据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世界上不包括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家和地区,学习汉语总人数已经达到4000万,更为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已经有100多个国家近4000所高等院校开设了汉语课程。”[1]这对于汉语的国际化推广是一个有利契机,同时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推广汉语,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我们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途径。

对外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外汉字教学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汉语的普遍障碍。如何提高对外汉字教学的质量,是我们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近些年文化语言学的兴盛,使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学界已经达成了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导入与语言相关的文化内容的共识。反映在对外汉字教学领域,已经有一些学者认识到应将汉字文化引入到教学之中。柯彼德①、张德鑫②、李宏梅③、谭海涛④等学者撰文指出汉字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应该通过对汉字文化的揭示,加强汉字教学的趣味性;同时提升学生对汉民族文化内涵的认识。但综观目前的对外汉字教学,汉字与文化的配对原则,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一些教师认为文化方面的内容应该由专门的文化课教授,在课堂上基本不涉及汉字的相关文化知识;有些教师只是选择个别容易讲授的零散的汉字文化知识,往往忽视了汉字的系统性;还有些教师对汉字文化的解读没有本着科学合理的态度,对汉字形体任意曲解——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尚处于一种随意、混乱、无序的状态。如何解决存在的这些问题,目前的相关探讨尚显不足。笔者认为对外汉字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要形成一个体系,必须首先解决三个问题,即导入汉字文化的原因、导入汉字文化内容的界限和导入汉字文化的方法。

二.导入汉字文化的原因

学生学习第二语言,不仅仅只为了掌握一种新的交际工具,同时也希望能够了解和学习其他民族或国家的文化。很多汉语学习者对于中国文化都抱有强烈的兴趣,所以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也越来越重视中国文化的导入。

文化从大的范围来说可以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2]两种,汉字文化属于知识文化的范畴。所谓知识文化指的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培养出来的人进行交际时,对某词、某句的理解和使用不产生直接影响的文化背景知识。双方或一方不会因为缺乏这种文化知识而

产生误解。[3]”知识文化的缺失虽然在交际时不会产生很大影响,但是知识文化可以对学习者产生极强的兴趣诱导作用,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学生学习一种语言,对目的语及其目的语社团持有的看法,会直接影响其学习的效果。汉字与文化配对的原则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运用,通过教师对汉字文化的讲解,把古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他们生活的自然场景、他们的智慧与感情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学习汉字,就可以逐步了解古代中国人特有的衣服、食物、房子、工具、动物、植物等等。在这个教授与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感受到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同时,逐渐对汉字、汉语以及汉民族产生亲近感,并能够引发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其提高学习的效率。汉字文化的导入之所以对学生产生兴趣诱导作用,是由于汉字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