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大脚电影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丽的大脚电影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丽的大脚电影

美丽的大脚电影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事务管理;特点;比较;借鉴

英、美大学生事务管理对应于我国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二者不存在本质的区别,但是在职能、服务范围和运作模式等方面有所不同。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学生工作暴露出与社会发展不适应,和学生需求不一致的现象。相比而言,英、美国家具有特色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能够为我国的学生工作带来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一、英国大学生事务管理的特点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英国大学生事务管理历经“替代父母”、专业化、集成和伙伴关系四个阶段,从导师制发展到专业化的职能部门。在整个学生事务管理的发展进程中,始终坚守“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和宗旨。

(二)方法灵活,服务现代化。英国大学生事务管理依赖于功能强大的集成信息系统为平台,通过网络办公载体向学生提供各种优质、高效的服务。

(三)学术事物和学生事务密切联系。英国大学生事务管理坚持学术事务、学生事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思想。在组织机构的设置上,尽量考虑在二者间构建起联动的桥梁,加强学生事务、学术事务的相互联系。

(四)实行导师制,实现全员育人。英国高校的导师制源远流长,至今仍成为其高校管理的特色之一。导师制主要是指高校为在校学习期间的学生配备专业的导师,通过导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和个别指导,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加强学生思想、学业、品德、技能等内容的培养,并建立起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良性机制,促进高校全面培养人才的工作。

二、美国大学生事务管理的特点

(一)以“发展学生”的工作理念。美国大学生事务管理经历“替代父母制”、“学生人事”、“学生服务”和“学生发展”阶段后,最终步入了专业化的发展时段。在2005年,HEASC(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协会联合会)凝练出“发展学生”的工作理念,这是美国大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在意识上深化、升华的重要阶段。

(二)分工明确,工作规范系统。美国高校的大学生事务管理都有详细的分工,确保专人专事。大学生事务管理队伍层次分明,具有相应的学历和技能素质。此外,完善的法律法规,保证了工作的规范性、系统性和有效性,许多工作按照既定程序、步骤和规范操作即可。

(三)垂直管理,机制灵活。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采取一级垂直管理体制,呈现条状管理模式。各种具体学生事务根据职能不同分别成立学校一级的办公室或中心,直接面向学生开展工作。管理方式上各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呈灵活多样特点。

(四)师生合作管理,管理制度化。美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目标是不仅为学校服务,也要为学生服务。在服务中,师生是合作关系。在较完善的规章制度框架内,其管理具有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特征。

三、英美大学生事务管理的共同点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英美高校强调以“学生为本”,以“发展学生”作为学生事务管理的宗旨和使命,目的就是让学生事务管理的理念更加具体清晰,服务更周到。学校致力于在各层面上整合资源,通过营造环境条件,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引导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专业化的学生事务管理队伍。英美高校非常重视学生事务管理队伍的建设。首先,致力于建立学生事务管理的行业标准。其次,国家、地方政府和行业学会等从宏观层面制定相关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再次,政府层面和各高校积极提供平台和资源,促进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三)尊重学生,关注学生需求。英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下,管理人员坚持民主式管理和服务,把学生当作具有思想性,特殊性的独立个体,和学生是对等的伙伴关系。在学生事务管理中,坚信学生作为受教育、受服务的主体,要和他们建立平等、友好的合作关系。

四、英美大学生事务管理对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启示

(一)树立和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应该倡导和促进学生工作重心的改变,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和“发展学生”的根本目标。学生工作理念的改变客观上要求高校转变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正确处理管理要求和服务需求、教学管理和学生发展的关系,积极构建师生合作教育、管理新模式,营造信任和友好的关系。

(二)建设专业化的学生工作队伍。在我国高校中,学术事务和学生事务是高校的重要工作,然而二者处于完全不对称的地位。目前,在高校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学生工作队伍是大势所趋,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共识。在队伍建设方面,需要认真落实几个内容。首先,理清学生管理工作系统。做到权责明确,各司其职。其次,保证队伍的稳定性。再次,完善学生工作人员的培养、使用体制。最后,尝试建设学生工作学科专业。按照学生工作内容的要求,尝试建立相应的专业,促进职业、行业的形成。

(三)保障机制系统化、合法化。在我国,学生管理工作在法制保障方面还比较缺乏。因此,建设和完善政策、制度保障刻不容缓。在宏观层面,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需要可虑地区差异,政策适当倾斜,提供基本的保障。微观层面,高校在实际操作中,在上级文件、政策的框架内,适当调整,建设相关的规章制度。具体包括学生工作人员的伦理标准、工作要求、准入细则、行为规范、学生管理制度、学生服务手册及安全制度等。做到有法可依,有理有据,保证学生工作的规范性、合法性。

(四)加强学生事务和学术事务的联系。我国高校的也可尝试加强学生事务和学术事务的联系。学生事务的问题可以带进课堂讨论研究,学术事务的话题也可带出课堂去验证,通过课堂内外的锻炼,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结语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起步较晚,操作中顾此失彼,更显任重道远。和英美相比,确实存在诸多问题。然而,差距可以缩小,经验可以借鉴。在国家、政府部门和社会的支持下,只要工作在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能够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关注学生需求,以学生的需求来确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持续提高服务质量,我国的学生工作能力和水平就能够不断提升。

美丽的大脚电影范文2

好电影都在讲述故事,艺术地刻画人性。教育是塑造人的工作,电影和教育在这个意义上是息息相通的。许多人热爱教育电影:因为教育电影集中反映了教育改革、学校风貌、师生关系,塑造教师形象和学生形象;更重要的是,每个人在屏幕中都会看到一个似曾相识的自己。

《教师一定要看的15部电影》

著者:邓志伟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目录

第一辑 教育信仰与教师人生

伊朗《黑板》:背负信仰的教师

国产《凤凰琴》:守望教育

国产《美丽的大脚》:张美丽的“穷人教育学”

国产《我的教师生涯》:中国的“瓦尔瓦拉”

第二辑 教育理想与音乐人生

法国《放牛班的春天》:音乐开启心灵

美国《音乐之声》:玛利亚老师的诗性魅力

美国《霍兰先生的乐章》:生命因你而动听

美国《弦动我心》:教师成长的艰辛与灿烂

第三辑 教育追求与专业智慧

美国《死亡诗社》:何为好的教育?

美国《蒙娜丽莎的微笑》:“我是自由女神”

美国《心灵捕手》:“问题”天才的使者

第四辑 学生成长与人间真情

新加坡《跑吧,孩子》:跑出希望的少年

伊朗《天堂的颜色》:一个盲童的寻找

国产《草房子》:真情永驻

伊朗《家庭作业》:学生不能承受的生命重负

书摘

1.战争使得教师处于两难窘境:要么以别的方式生存,要么自己寻找教育对象。

2.他们渐渐变老,但是并不幸福。他们富有爱心,但是自身却得不到爱。他们有需要,但却得不到满足。他们永远是把生命奉献给其他母亲的孩子的教育陌生人。随着岁月的流逝,他面露倦容,对事物愈加敏锐,感情日渐淡漠。

3.所谓传统,是来自成人社会的实利主义的传统,而不是发自青春少年的孩子们自身的浪漫主义的传统,它强调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强调循规蹈矩的主智主义的传统。

经典台词

1.《美丽的大脚》女主角张美丽

我有两个不成功:第一,我的脚太大了;还有我这个名字,也不成功。你说吧。长得不好看吧,又叫个美丽。不成功啊,不成功……

我这一辈子啥都不成功,我可就是希望我的娃将来都是成功的。

咱们来到这个世上是哭着来的,我走的时候啊,要笑着走。

2.《音乐之声》修女玛利亚(译文)

我必须梦想我所追求的事物

在往弥撒的路上跳华尔兹 在阶梯上吹口哨

我对疑虑仍常保持信心

我有信心,让他们来考验我吧

群山因为音乐充满生气

我心震荡像鸟儿翅膀

3.《死亡诗社》经典台词(译文)

我们读诗写诗,非为它的灵巧;我们读诗写诗,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员。而人类充满了热情、医药、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高贵的理想,并且是维生的必需条件。但是诗、美、浪漫、爱,这些才是我们生存的原因。

美丽的大脚电影范文3

《美丽的大脚》讲述了在贫困山区,没有水喝只有芋艿吃的恶劣环境下,一位当地的山村妇女张美丽老师为了让山村里的孩子读书,创建了一所小学,并和一个北京志愿者夏雨老师一起帮助孩子们完成了上学梦。

看完了这部电影,各种各样复杂的感觉交织在我心头,只觉的眼角有些湿润。张老师为了让孩子们拥有一台电脑使学习更加方便,甘愿喝下一整瓶烈酒说服一位老板捐钱买电脑,这震撼了我;夏老师为了让孩子们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放弃了繁华都市优质的生活环境,与自己的亲人分离,来到缺衣少食的贫困山区,还打掉了自己的孩子,这使我感动;张老师为了让夏老师更加适应山区的生活,带着孩子们连夜赶往县城,去抢橘子皮给夏老师泡茶,这使我感动;张老师还交给了那些孩子们使他们终生难忘的教诲:人不分贵贱,不分高低,人再穷,也不能没了尊严,没了骨气,这使我震撼······这许许多多的感动和震撼汇聚在一起,使我对两位老师产生了无比崇敬的情感。

这部电影中的张老师和夏老师是那样为学生着想,可天下所有的老师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愿意写尽天下最美妙的诗句,只为了能让孩子们拥有一颗最美好的心灵;他们愿意解尽天下最难的习题,只为了让孩子们能获得最精妙的解题技巧;他们愿意画尽天下最美的画面,只为了让孩子们能具有最犀利的审美视觉;他们愿意唱尽天下最动听的歌曲,只为了让孩子们能拥有最文明的聆听态度······就像平时,当我们遇到难题时,老师总会耐心地讲解;当我们犯错时,老师也会仔仔细细地询问原因,再指出错误,以理服人,还会亲切地说:“下次可不能这样了!”是啊,蜡烛为了光明,宁愿燃烧自己的身躯;绿叶为了衬托花儿的美丽,甘愿默默地等待命运的安排;而老师,为了千千万万少年的前程,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三尺讲台,呕心沥血,把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了我们。正如一句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美丽的大脚电影范文4

关键词:教育电影 师范教育 功能 效应 

 

在师范教育中,除了利用电影的影像媒介优势以外,电影的题材内容也是重要的教学材料,尤其是优秀的教育电影。所谓教育电影,是指以教育故事为题材,集中反映教育改革、学校风貌、师生关系,以塑造教师形象和学生形象为主的艺术电影和纪录电影。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包括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教育始终是关涉家长、学校、社会、政府的主要问题,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总会与传统产生许多戏剧性的矛盾和冲突。因此,文学艺术非常关注教育问题,教育电影是思考教育问题、开展教育实践的合适媒介和文本。 

西方自二战后开始关注教育电影。《音乐之声》大受好评,《死亡诗社》引起了关于“何为好的教育”的教育智慧的讨论,《心灵捕手》提供了优秀的心理教育范例,《蒙娜丽莎的微笑》中超越传统与追求真善美的凯瑟琳老师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关注,而《春风化雨》(又译《放牛班的春天》)对教育智慧与爱心抚触作出了新的诠释。中国教育电影也比较繁荣,建国后有《武训传》、《祖国的花朵》、《朝霞》等;新时期以来也产生了多部影响较大的教育电影,如《苗苗》、《烛光里的微笑》、《红衣少女》、《孩子王》、《一个都不能少》等,以及纪录片《高三》、《请投我一票》等。这些电影对教育教学过程、教师形象以及教育的外围问题进行了冷峻的观察和思考,凸显了富有理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启发价值。 

 

一、教育电影的特性及其在师范教育中的优势 

 

电影是综合性极强的艺术样式,构成复杂、内容丰富,是培养文化艺术素养的优质媒介。正如鲁迅所说,“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教育电影因为关注教育问题,从而在教育媒介与教育内容两个方面都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1.媒介的逼真性与教育的现实性 

前苏联电影艺术家普多夫金认为:“电影是这样一门艺术,它为力求现实主义地再现现实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电影艺术能够十分准确、十分精细地纪录客观现实,具有视听的真实感,其塑造的人物、叙述的故事、表达的感受真实可信。电影的逼真性不仅是形式的逼真、表象的逼真,更表现为内在本质的真实性,因而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教育电影极为关注教育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关注教育现状和教育过程中的冲突和矛盾,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与教育现实。 

2.媒介的丰富性与教育的多元性 

教育电影的艺术构成元素丰富,其表现内容和艺术形式都给受教育者展示了无限的观摩和交流体会的空间。教育电影虽然主要是关注和表现教育主题与题材,但同时也会涉及天文地理、时事政治、山川风物等,人与自然、社会的内容无所不包,可以极大地拓宽师范生的视野。而教育就需要多元的内容和形式,于是,教育电影的媒介特性与教育的多元性相契合。例如《放牛班的春天》、《蒙娜丽莎的微笑》等影片,在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教育艺术等方面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同时又反映了西方国家的社会、家庭问题,一些优美的音乐、出色的绘画作品贯穿影片始终,给人以艺术熏陶。这类影片可以带来教育结构的多元性和教育效果的丰富性。 

3.媒介的生动性与教育的活泼性 

电影可以生动真实地表现声画世界、时空世界和情感世界。对于受教育者来说,电影不仅是“视听盛宴”,也是能带来情感体验和心灵震撼的艺术和生活方式。教育是“人与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不是一言堂,不能满堂灌,而应是一种对话与交流、互动与启发,应该具有更多的活泼性。教育电影因其媒介的生动特性恰好能满足教育活泼性的要求。 

4.媒介的梦幻性与教育的启发性 

电影是一种时空幻觉,美国电影艺术家奥逊·威尔斯认为“一部影片就是一部梦的彩带”,所以好莱坞被誉为“梦工厂”。电影作为想象的艺术,可以开启观众的想象之门,培养观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育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开启想象、启迪智慧的过程,需要想象力和充满想象力的思考和创造。想象力是一个民族,乃至人类进步所必须具备的生命素质,是人类和社会发展的潜在动力。教育电影中充满了无限想象的行为,它们像梦幻一般给受教育者以极大的吸引力,鼓励他们去竞相施展自己的梦幻能力,去丰富并发展人类的文明。像《死亡诗社

》中对诗意的想象、对生命的憧憬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和生命热情;像《草房子》把异想天开、顽皮淘气的趣闻轶事穿插在主人公桑桑小学六年的成长故事中,留给观众的是诗性的感动,是契合儿童实际的想象与幻想的美妙课程。

二、教育电影在师范教育中的功能与效应 

 

1.树立教育理想——教育追求与职业信仰 

在师范教育中,帮助师范生树立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使其坚定执着教育追求,是师范教育最为重要的培养目标。师范生一旦树立了教育理想,选择将教育作为终身职业,那么执着的教育追求便与职业信仰合一,能够起到旗帜和航标的作用,引导师范生无怨无悔地执着于教育事业,把自己的青春、爱和生命奉献给学生。像《黑板》、《凤凰琴》、《美丽的大脚》和《我的教师生涯》等,集中反映了中外乡村中小学教师的形象,表现他们在国家和民族最为艰难时刻的教育追求、教育信念和教育修养。师范生观看这一类电影,能够对教育的神圣和教师的崇高精神耳濡目染,激发起内心的情感,确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 

2.培养教育智慧——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优秀的教师应该“传道、授业、解惑”,应该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死亡诗社》、《蒙娜丽莎的微笑》、《心灵捕手》等几部教育电影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集中反映了教师超群的教育智慧。电影中的教师有学问、有思想,更有对教育的独到理解,他们能够按照科学的理念和自己的理解来设计学生喜欢的课程,最终既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的,又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喜爱。例如《死亡诗社》中的基廷老师就是一位诗性智慧型教师,他是威尔顿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后又毕业于剑桥大学。为了改变学校只强调升学教育、严格管制学生的现状,他从自己的文学课开始改革,让学生领悟“把握今天,让生命超凡脱俗”的要义。他自称“船长”,让学生们叫他船长,要求学生把课本中关于诗歌理论的章节撕掉,鼓励学生站到课桌上从不同的视角看待事物,激发胆小懦弱的托德的诗性智慧潜质,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自己选择生活。当学生们悄悄组织“死亡诗社”时,他默默地支持,让学生们在朗读拜伦、惠特曼的诗作中感受到生命的原初力量。学生的天性、梦想、勇气和爱情冉冉升起——生命的重要意 义、教育的根本价值由此凸显出来。尽管世俗的力量最终导致基廷老师被迫辞职,但是他激发了学生们的生命欲望,最终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教育智慧与教育艺术是教师职业素养的应有之义。 

3.把握教育现状——时代需求与职业使命 

师范生的教师专业能力除了教育理想和教育智慧、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以外,还包括对教育发展现状的把握、对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的了解等。了解和把握教育现状是当好一名教师的重要前提,其途径可以多种多样,如学习教育方针政策、关注教育新闻报道、到学校调研等,还有一个途径就是观看有关教育问题的影视作品。因为教育电影,尤其是现实题材的教育电影,往往对教育现状和青少年问题进行了冷峻、深入甚至是尖锐的观照和反思,会呈现出与公众视野差异巨大的“教育影像”。例如《十三棵泡桐》就呈现出另类的“残酷青春”——对教育现状和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揭示令人触目惊心,纪录片《高三》记录教育竞争与应试教育的严酷,《走路上学》聚焦我国西部艰苦的教育条件与学生的求学毅力。师范生观看此类电影,从感性层面了解教育现实问题,从理性层面树立与时代需求相适应的职业使命感和教育责任感,对职业规划做出理性的判断。 

4.引导身份转变——农村支教与职业选择 

师范生的身份比较特别,“今天是学生,明天是老师”,在其专业发展过程中,除了树立教育理想、培养教育智慧以外,还要通过教育教学实习,实现身份转变——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在心理、志趣与个性上从一个受教育者转变成一个教育者。身份转变是职业选择的重要条件。我国自2003年起不断开展农村支教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系列活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工作。近年来有多部表现支教题材的电影问世,值得师范生观看。例如《美丽的大脚》,反映了一位从北京来的志愿者教师夏雨,在被农村妇女兼教师张美丽的教育行动及理想所感动后,到西部农村从事教育事业。又如《天那边》讲述了女大学生许晓萌和恋人江可可到西部农村小学支教的故事,在艰苦的教育条件下,许晓萌逐渐成熟起来,学会面对生活、选择职业,在经过曲折后二度归来,继续驻守在天那边的乡村小学中。这部影片堪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引导和身份转换的“支教宣传片”。师范生作为时代青年,他们愿意将满腔热血和满腹才学奉献给西部和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奉献给天那边的“花儿与少年”。 

5.了解学生成长——因材施教与职业要求 

观看教育电影,还可以帮助师范生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这样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像电影《跑吧,孩子》、《天堂的颜色》、《草房子》、《家庭作业》、《男生贾里新传》以及动画片《淘气包马小跳》等,主要关注受教育者——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等诸多问题。教育工作应该遵循一条自孔子流传下来的经验原则与职业要求——因材施教,其主要内涵是深入了解学生的一般情况和个性特点,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做到“各因其材”,“长善救失”。师范生观看这样的教育电影,既可以观摩、学习影片中教师的成功经验,又可以生动直观地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增加对青少年教育的一种新的理解,为走上讲台做好充分的职业准备。 

美丽的大脚电影范文5

关键词:平民化;个人风格;受众分析

杨亚洲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现在给眼睛拍的影视剧太多了,给脑子和心灵拍的影视剧太少太少了。”杨亚洲的追求也许就是多拍些给脑子和心灵看的影视剧。很多人都说杨亚洲拍的东西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都透出淡淡的美。一直拍一个风格的作品也许就可以称得上为导演本身的风格了。像希区柯克拍了一辈子的悬疑,他的作品都贴上了自己鲜明风格的标签。杨亚洲的作品具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尤其喜欢采用传统民居建筑,喜欢利用琐碎生活传递出来的真谛,喜欢通过人事的沧桑透射女性内心的变化,无论是他的哪部作品,都是由这些元素通过不同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其特色。《浪漫的事》里面市井人家洋溢出的浪漫与温情,他对母女、婚姻的诠释,还有对人生、命运的解读让人觉得细腻并且震撼,甚至感慨这样的一个年过半百的男人居然能如此了解女性的内心世界以及情感变化,带着旁观者清的视角我们说他比女人更了解女人。他的作品里都是小人物没有完人,从小人物的脉络里去探索人生。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影视作品丰富多彩类型繁多,观众整体欣赏水平快速提高,杨亚洲一贯的温情平凡路线也让人产生了一定的审美疲劳,笔者把杨亚洲的影视作品十几部打成单目,做成了问卷,问卷调查问题是:

1、你的年龄 A 18岁-30岁B 30岁-40岁C 40岁-50岁D 50岁-60岁 您的职业_____学历_____

2、你看过其中的哪些请勾选(没听说过,没看过)

3、对杨亚洲的影视作品普遍印象如何?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E 很差

4、在你看过的作品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

笔者分别利用分路边发问卷和利用网络资源整合的方式,调查人群从18岁-60岁,纸质问卷100份,网络问卷100份。经过统计笔者发现,18岁-30岁这个年龄阶段的男性对杨导的认知度较低,大部分人只看过电影《美丽的大脚》。女性观众认知度高一些,大部分人都看过杨亚洲的3部以上作品;30岁-40岁这个年龄的男性观众看过杨亚洲作品的平均数大概在2部左右,而关注度最高的几乎都是《美丽的大脚》、《没事偷着乐》,女性观众相对关注度也较高,也是3部以上;年龄在40岁-50岁,这部分男性观众看过的数量平均值也是2部左右,女性观众的关注度也略高平均值也在3部以上,而50岁-60岁的男性观众出乎意料的关注度又下降了,大部分只看过杨亚洲的1部作品。女性观众仍然关注度高于男性,观看作品也超过了3部,其中《家有九凤》、《空镜子》、《浪漫的事》是关注度最高的。通过这个调查笔者发现杨亚洲的主体受众是女性,并且相对来说文化程度较高的对他的认可程度也较高。他的受众群体两极分化严重,有的看过6部以上,有的根本就没有看过。

杨亚洲虽然是一个获奖专业户,但他的作品的前期宣传发行炒作工作做得相对较差,而且风格较为单一,这或许是他在盛誉下没有获得应有的高度关注的原因。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整个问卷中看过2006年出的《泥鳅也是鱼》、《雪花那个飘》这些电影几乎没有,这些电影算是较新的片子。如此看来大多数人对于拍摄精致、内涵丰富、探究人性细部的作品没有太多的好感,因为人们的工作压力太大了,影视市场上充斥着太多的娱乐元素,各种类型的东西层出不穷,在劳累了一天之后人们不愿意再看琐碎的东西了,正像杨亚洲自己说的:“现在给眼睛拍的影视剧太多了,给脑子和心灵拍的影视剧太少太少了。”自古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既然杨亚洲要追求给脑子和心灵拍的东西,必然要损失掉大部分受众,而一直关注并追捧他的一定是喜欢思考并且能够静下心来体会其智慧和心意的人。

美丽的大脚电影范文6

电影中的男女主人公名字都叫泥鳅。女泥鳅是一个山东的农村妇女,和丈夫离婚后,带着一对双胞胎女儿到北京打工谋生。在火车上,她邂逅了一位叫泥鳅的男包工头,他也是从家乡带了一群人去北京打工。男泥鳅一度欲对女泥鳅非礼,遭到了她的强烈反抗。

影片的一开头,伴随着音乐和杂乱的脚步声,我们看到的是成百上千的民工们在夜色中如潮般地涌入城市,这其中,就有女泥鳅拖着两个孩子的身影。黑夜中,为了争取一个工作的机会,成群结队的人背着包袱拥挤在一起。接下来的,是更加震撼人心的场面:民工们被整车整车地拉到医院,听老板的指挥,争着坐到医生面前,上百条胳膊一起伸出来,任由护士们抽取血液,但他们甚至不清楚自己是干什么来了:“怪事了,检查身体咋还给咱钱呢?你说检查身体,抽那么多血干什么?”,这一触目惊心的场景拉开了民工们在城市艰难生活的序幕。

导演选择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式,对民工生活进行白描式的展现。整部电影没有峰回路转的、扑朔迷离的情节,平实、细腻的镜头语言在讲述着民工们真实的生活状态的同时还触及到了影视作品中很少涉及的民工的爱情。

到北京之后,女泥鳅在医院卖血时再次遇到男泥鳅。被生活所迫的女泥鳅只好到男泥鳅的包工队里干活。女泥鳅在男泥鳅的手下当小工,每天像男人一样,在工地上搬砖。她的生活条件极差,发的饭菜要省下来给女儿们吃,住的地方没有,只好安身在工地上一个即将要拆毁的小木屋里。一次意外,女泥鳅的两个女儿受了惊吓生病发烧,只好去找男泥鳅要“红药片”,因为她曾经听他说过“红霉素,啥病都能治”。男泥鳅出门打工,必定带上这些“片片”,因为“北京的药贵得很,吃不起。”他们在城市里没有医疗保障,只有靠自己带的药治病。

两姐妹吃完红药片后病好了,男泥鳅也动了恻隐之心,照顾女泥鳅去干一个轻松一点的活。不久,男泥鳅又为女泥鳅找了一个“好吃好喝好住的好活”――去一个高知家庭照顾一位瘫痪在床的老人,雇主是一个富有的、充满优越感的、自以为是的知识分子谢林林,她认为只要付了钱,女泥鳅就要无条件地服从她的意志,她对女泥鳅提出各种苛刻的要求,却根本不顾及女泥鳅的感受。她没有意识到,她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民工也有自己的尊严。可是女泥鳅为了生存,对于这一切也只能是逆来顺受。女泥鳅在谢家的工作期间,她的两个女儿又失踪了,男泥鳅也很紧张,俩人终于找到了在街上被别人骗去买盗版碟的姐妹俩,当他们背着熟睡的两姐妹走在街头,镜头中呈现的是一幅温馨的场景,男泥鳅背着孩子围着女泥鳅转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表情……。经过这件事,俩人的心渐渐靠近了,女泥鳅不再向以前那样拒斥男泥鳅。可是好景不长,因为建筑承包商不给男泥鳅钱,他付不上民工们的工资而被殴打,女泥鳅为了他挺身而出,并承诺一定还上他们的钱。为了还钱,两人一起去打工、挣钱,并憧憬着他们将来的好日子。男泥鳅对女泥鳅说:“等挣了钱我带你们回我老家,咱盖上一座大宅子,再雇个保姆,再买个小汽车……”。在工地干活休息时,女泥鳅对男泥鳅说:“等将来有了钱,想去隆胸。男泥鳅说,今年先做一个,等明年开春挣了钱,再做另一个。”异地他乡的无奈和艰难,就这样把男女泥鳅两人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们在艰难的生存状态中互相关爱,感情也随着日子的流淌一天天加深了。可正当他们两个人沉浸在爱和希望中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工伤事故降临在男泥鳅身上,手上攥着的那一大把“红药片”也最终没能挽救他的性命。他还没来得及真正和女泥鳅“过上日子”,还没实现他憧憬的美好生活,就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女泥鳅用他们自己辛苦挣来的钱还了拖欠民工们的工资后,在风雪中离开……

但影片让我们相信,死去的人是怀着爱离开这个世界的,活着的人也会心怀着爱意走向希望的明天……

“世界是悲剧性和喜剧性的二元统一,人也是有悲喜共存的复杂性的,而悲喜剧更能反映世界的真实性和人的复杂性。”1在杨亚洲的一系列影视剧中,都体现出这种悲喜剧的审美风格,《泥鳅也是鱼》也不例外。

杨亚洲不是一个靠放大底层人物的愁苦来打动观众的导演,《泥鳅也是鱼》讲述了民工们的喜怒哀乐相互交织的真实生活。

《泥鳅也是鱼》中注入了杨亚洲一贯的黑色幽默,黑色幽默作为一种美学形式,是一种带着悲剧色彩的变态的喜剧。影片中的很多段落会让观众在笑过之后略感心酸。

男泥鳅来到北京后,在北京街头烧纸给他死去的媳妇,烧的是城里的那些商品房的广告册,什么“丽水家园”,还有他们弄不明白的“烫耗子”。没等烧完,就被城里“带袖标的”抓住罚款,他无奈地说“罚吧,我就剩下这一千万了”,说着,交出了还没来得及烧的一千万冥币。这个小片段中,男泥鳅烧纸祭奠他的妻子本是让人感到悲痛的事,但整件事的许多细节之处又往往让人感到忍俊不禁,这不能不说是将“悲”“喜”这两种元素很好地融合了在一起。

类似的片段在影片中还有出现。泥鳅的两个女儿大嫂小嫂在站在即将被拆毁的棚屋旁边玩,当一列进入北京的列车呼啸而过的时候,大(女-曼)小(女-曼)高兴地喊着“北京欢迎你!”。实际上,她们并不被认为是北京这个城市的一员,甚至连她们临时的安身之所也就要被拆除,当从她们的口中说出“北京欢迎你”这句话时,不能不说具有强烈的黑色幽默的意味,导演以一种无奈的嘲讽态度表现出农民工与城市的矛盾共存,既让人感到可笑,又令人沉重。

杨亚洲说过“我喜欢的是悲喜剧,好看又能触及到心灵深处的东西”,悲喜剧更能反映生活,揭示生活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其实,整部《泥鳅也是鱼》也是一出人生的悲喜剧。两个“泥鳅”的故事是悲喜剧:他们经历了种种磨难,终于得到了爱情,但还没过上他们憧憬的美好生活,一切对于未来的期待就被一场事故击得粉碎。但在整部剧的结尾,导演并没有极力渲染悲剧的氛围,女泥鳅并不是满怀悲痛离开的,在民工们突然喊出女泥鳅的那句“口头禅”:“呸,不要脸”后,女泥鳅回过头,含着泪,脸上带着微笑……欣慰地离开……

杨亚洲的上部电影《美丽的大脚》中着力表现了尖锐的城乡;中突、观念与现实的:中突。《泥鳅也是鱼》仍突出了城乡的冲突, 不同的是,这部电影中更多地加入了导演的主观意图。《美丽的大脚》通过代表农村、城市的两个女人之间的对手戏来展现城乡;中突,而在《泥鳅也是鱼》中,导演是站在农民工的立场上,通过女泥鳅的视角,显露了“城市与农村的断裂”。影片刻画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女泥鳅”,并对城市人进行了尖刻的讽刺。

影片中,虽然女泥鳅是一个几乎没有任何缺点的角色,但这个角色还是令人信服的。倪萍把一个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农村妇女刻画得很逼真,她诚实守信、乐观向上、自尊自爱。当男泥鳅因为无法从建筑承包商那要到民工工资而自暴自弃的时候,女泥鳅对他说“人家不把咱们当盘菜,咱自己不能不当个菜了”“泥鳅咋了,泥鳅也是鱼呀”。当男泥鳅在火车上要非礼她的时候,当她去向承包商讨要工资的时候,当她伺候的瘫痪老人伸手去摸她的的时候,女泥鳅都愤怒地喊出“不要个脸”。虽然她为生存而挣扎,但她没有失去自己做人的尊严,不违背道德准则。

相对于女泥鳅这个道德完美的化身,影片中的城市人则都或多或少是受到道德谴责的。他们歧视民工,不能平等地对待民工,有时甚至不把民工当人看。民工们坐公交车要受到公交车售票员的歧视“这帮外地人把北京弄成什么样了!”。在高知家庭作保姆看似是一个“好吃好喝好住的好活”,但自命清高的雇主随时随意践踏保姆的尊严,即使是那个濒死的瘫痪老人,也似乎存在着某种道德缺陷。其他那些有着城市身份的角色,无论是克扣民工工钱的建筑承包商、花钱糊弄大小嫂拍照的摄影师还是对询问工友伤势的民工们态度冷漠视而不见的医生,这些人都应该受到道德上的谴责。导演坚决地站在民工们的立场上,对那些“高人一等”的城市人的道德欠缺进行了控诉。

上一篇济南的冬天

下一篇应用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