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世博志愿者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世博志愿者范文1
今年5月1日之后,年近70的瞿为仪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新工作――在世博园区做长期管理岗位志愿者。她将和同伴们对浦西园区企业馆、综艺大厅、世博博物馆等区域的志愿者进行岗位培训,并对他们进行上岗管理。
她不会忘记去年5月1日凌晨报名时分。
虽然已是深夜,她精神出奇的好,端坐在电脑前,充满期待地等着零点的到来。因为,她要做首批网上报名者。
和同龄人相比,瞿为仪对电脑驾轻就熟,上网、加工数码照片、制作ppt文件……她样样拿手。不过,网上报名,这还是头一遭。
表格可真不少,刷新了七八次页面,才出现了报名成功的提示。在每次刷新页面之前,她还拿起相机把屏幕上的内容拍下来。她解释说:“退休前,我做过8年的档案管理,习惯于把重要的文件存档。而网上报名是无纸化操作,便想了这方法把报名过程保存起来。”当然,每次按下快门,一同保存下来的还有她的郑重与认真。
老牌志愿者瞿为仪
其实,“志愿者”对她来说不是一个新名词。从2001年科技馆开馆,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组织了一支60人的志愿者队伍,她就是其中一员,而且个性开朗的她还被大家选为召集人。
每次轮到她当班,她就会和同伴站在门口,给游客递上导游手册,给他们推荐最佳游览线路,回答他们的各种疑问……从早上八点半站到下午四点一刻。她自信地说:“我们虽然头发花白,容貌也不靓丽,但站在那里还是条不错的风景线。”
很多人不明白像她这样的相当于正教授级的高工,完全能在退休后凭着技术,开创事业“第二春”,为什么要到这儿做又累又琐碎的小事。她回答:干了一辈子工作,我就是想换个活法,想做以前想做而没机会做的事,尝试不同的事情。
这一次的尝试,竟然让她喜欢上了志愿者工作。除了科技馆外,她还申请了到上海银行,教老年人使用ATM机的导引工作。
“以前我为人原则是做个好人,做个有用的人,退休后我又加了一条,做个开心的人。”对她来说,帮助别人时自己也能快乐,这就是做志愿者的最大收获。
第二次报名,她想了5天
报名之后,一连好几个月,没有回音。她开始安慰自己:争取过也算没遗憾了。然而11月下旬,她从朋友那儿得知世博网长期管理岗位志愿者的招募消息。
她逐条比对了6条招募人员条件,想了整整5天。原来是其中的语言要求让她为难了。她上学那会儿流行学俄文,不学英语;后来虽然考职称时补上了这课,但也已经好多年没碰过英语书了,尤其听说方面完全抓瞎。“一共300个不到的名额,我的年龄、对新鲜事物的反应都不是优势。‘中奖’概率太小了,可想放弃又不甘,考虑了好久。但是,后来我看到有报道说需要外语的岗位才占25%,这才鼓起勇气报名。”说到这儿,她笑了。
这次,她不但填了表格,还给招聘组寄上了自己的简历,毛遂自荐,在简历的最后她竟老老实实地写上:没有英语口语能力。
面试时,她成了“大红人”
没想到,这次两个礼拜不到就来了短信,通知她12月15日面试。
面试者以14人为一组,接受面试官提问。她一看左右,乐了,14人除了她,都是小年青。“能和年轻人一起面试,就是件高兴事。我享受的是这个过程。”在自我介绍结束时,她说:“现在不是在说精彩世博吗?我很希望参加进来,让我的生活也精彩一下。”
不过,当时她并不看好自己,因此,一切都以轻松的态度据实回答。当考官问她:“年纪这么大,你身体吃得消吗?”
她答道:“在历年的身体检查中我没有发现器质性问题,而且,在9月的时候,我去的时候也没有高原反应。”
“哇,这个阿姨去过呀。”旁边的小年青不禁发出感叹。面试结束,和一起面试的年轻人一起乘电梯下楼时,瞿为仪成了“红人”,大家羡慕地向她打听去的情形……
不久,她收到通知,被入选了。
面试有一道题是叫应试者画一棵树,并在旁边写3~4句话加以描述。瞿为仪为自己的画起名“街边常青树”,题了几句话:“对周围环境要求不高,耐热耐寒,四季常青。”这就像她,虽普通但积极乐观,活力满满。
为世博放弃欧洲游
为了做好这份工作,每次走在世博园区内她就努力记住所负责区域的每一条路,每一处饮水机,每一个厕所的方位……她还会边走边默默地设想游客的提问,还自问自答地拟好答案:如何从浦西去浦东?哪里有预约机?最近的游览车在哪里?……
“培训在浦西园区的志愿者将是我的主要工作之一,如果我是一问三不知的话,那么怎么带领他们熟悉园区,做好服务工作呢?”
其实,从得到通知那刻起,她便立刻积极准备起来:辞去了科技馆志愿者召集人的工作,甚至还取消了和老伴去欧洲旅行的计划。
世博志愿者范文2
一、个人参与世博服务概况
二、参与世博服务的一些经验
1、志愿者要认真学习,掌握世博会知识
世博会规模宏大,游客众多,来自国内外,来自四面八方,所要求志愿者的服务是多方面,五花八门的。为此,志愿者要认真学习,掌握世博会知识,做到肚里有货,临阵不慌,切实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让游客感到我们志愿者是可爱、可信赖的人。
2、志愿者要具有“爱心、耐心、责任心”
游客来参观世博会是怀着高兴、好奇的心情,我们志愿者要真诚为游客做好服务工作,让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我们志愿者要有爱心,爱每一位游客,急游客所急,想游客所想,为游客提供热情、细致、周到的服务。我们志愿者要有耐心,面对游客五花八门或反复重复提出的问题,要保持耐心,不能急躁,要尽可能给予解答,使游客满意。我们志愿者要有责任心,在自己的岗位上,不做违反职责的事,不说没有根据的话,使游客真诚相信我们志愿者,心存不疑按照我们志愿者的指引和解说去游世博会。
3、志愿者要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
志愿者工作基本是简单工作,难度不大,但一天到晚服务游客,是属于高强度的体力消耗,会使人颇感疲惫。所以,志愿者一定要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要做到出来服务的前一天晚上,早一点睡觉,以便第二天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做好志愿者工作。
4、要民主、团结做好小组管理和岗点人员调配
要做好小组管理和岗点人员调配工作,一要发扬民主,按照志愿者工作要求,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做到集思广益,充分调动每个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使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把各项志愿者工作搞好。二要有计划,要根据小组志愿者工作开展要求,掌握实际工作情况,对小组管理和岗点人员调配订好计划,切实按计划开展志愿者工作,确保工作到位,取得成效。三小组负责人要率先垂范,
世博志愿者范文3
20__年的暑假我报名参加了“走进世博会”月展志愿者讲解员的工作,虽然放弃了回家探亲和休整的机会,但我还是倍感自豪。因为从事这样一份光荣的工作不仅能提高自/!/身表达与沟通能力,更重要的是我能代表上海志愿者的形象,竭尽所能向公众宣传20__上海世博会知识,使其能在真正意义上走进每家每户,也算是我为社会为自己的国家做的一份小贡献。贡献虽小,但我乐此不疲。对于此次志愿者工作,我觉得用“吃苦、钻研、灵活”这八字形容最贴切不过了。
吃苦篇
由于自身缺乏工作经验,我从一开始就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考验。这份志愿者工作不光是在生理方面更是在心理方面向我宣战,可我不能临难逃脱,我必须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因为我深知只有这样才不负“志愿者”这样一个响亮的称号。于是我做好充分准备胸有成竹地迈向社会,脚步如梭开始为世博会的宣传忙碌奔波。从没日没夜地背上级发下的讲解词到8月3号冒着酷暑去世博局接受专业讲解员的考核,一切都进行得有条不紊,顺顺当当。与此同时,我又有幸地被选为全程讲解员,这使我感觉身上的担子一下子变得更重了,从那一刻起我告诉自己没有不胜任这份工作的理由。于是从8月5号开始我正式上岗。但一开始我却吃了不少苦头。虽然先前我把讲解词背得滚瓜烂熟,但要将其与展板和多媒体展项的内容有机联系还是有不小的难度。这使我第一天很不适应、频频受挫,以致每当指着展板和多媒体展项面对游客讲解时,我都要经历短暂性的大脑空白,当然紧张是一方面,但最关键的还是我没理清头绪、对号入座,那一瞬间的我总是在拼命回忆,疯狂地在记忆中搜寻与之相对应的讲解词。自然而然第一天带的2次全程讲解都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非但自己在讲解过程中磕磕绊绊、口齿不清,更让我不满的是我没能将世博会知识全面准确地传达给每一位前来参观的游客。后来我思考一番领悟到讲解员工作并非只是背背讲解词而已,它要求我熟悉每一块展板和多媒体展项所呈现的内容,再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简明扼要地表述出来。于是在每天开馆之前我都会先自我演练几次,直到熟练为止。虽然整个过程显得非常枯燥乏味,但我深知如果连自己都听不懂讲解内容的话,又怎能准确明了地将世博会的信息传达给所有游客呢。于是我如此往复不断地自我演练,终于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每次带全程讲解时不但不心慌嘴乱了,而且还能从容地向游客传递世博会信息,将本次展览最精华最华丽的部分呈现给大众。
除此以外,每次我都要从9点工作到5点,周末还要推延到6点。长时间的站立和讲解对我的身体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尤其是腿部和喉咙。每次下班后我都会感觉两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喉咙像进了沙似的干涩。但我认为这只是成长道路上的小小障碍,如果连它们都逾越不了的话何来日后的成长和坚强,况且作为一名志愿者更不能在困难面前叫苦连天,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坚持不懈,战胜困难。
钻研篇
此次展览内容之丰富、信息含量之大、涉及面之广都对我们的讲解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为世博会是承载一定时期内人类文明发展成果的平台,所以每块展板、每个多媒体展项都蕴涵了无限内容,涉及文化、经济、科技、政治等,这些都需要我不断深挖,不断钻研。于是每次讲解完之后我都会坚持记录游客的问题和自己的不懂之处,然后通过向工作人员及老师请教或查询上海世博网获取答案,及时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扩充自身知识面。另外,为了给外国游客提供准确清晰的世博会信息,我不但要更新完善中文讲解词,还要做好中译英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外游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出色地完成每天的工作。
灵活篇
这是我第一次做全程讲解,所以无经验可借鉴,一开始只是凭感觉做,毫无章法,导致时常出现混乱的局面,不是时间拖得很长就是好几支队伍堵在一个角落,严重妨碍了其他散客的正常参观。后来,老师指导我们要灵活行事,既要控制好人流又要把握好时间。于是老师精心为我们安排了各自的讲解路线,并不耐其烦地嘱咐我们一定要见机行事。果然,我们原先混乱的局面得到了显著改善。我和同事之间的合作越来越默契,讲解效率越来越高,我们做到了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给游客最多的信息。
虽然本次“走进世博会”月展志愿者讲解员的工作仍在进行之中,但我觉得收获很大,不但大开眼界,人生阅历也得到空前的丰富。我也很有幸能作为本次月展志愿者的成员之一。20__上海世博会是世界了解中国,中国影响世界的盛会,而我们就是上海乃至中国的名片,我们要以最佳的精神面貌为中国树立起在东方乃至全球的美好形象!
就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努力!
世博志愿者范文4
那天十分炎热,火辣辣的太阳照得我们个个都汗流满面,鸟都不耐烦地叫着,好像在说:“热死了,热死了!”没有一个小记者是不戴遮阳帽或带着遮阳伞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跟随着老师一起去那。
终于到了,有几个小记者都争先恐后地想先采访完,早点回家。我和小红同学也迫不及待地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记录本。这时,我们抬头仔细地看了志愿者一番,他们头上戴着一顶帽子,都统一穿着制服,脸上露着灿烂的笑容。我们问了他们的年龄,报酬……身为学生的他们每天微笑待人还没有一点金钱或礼物,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世博志愿者的心中只是想要为世博服务,为国家作贡献,不求别的。
而令我与我同学印象最深的却是他们的入选经历。世博志愿者是要经过层层考验才能入选的。志愿者们要通过才艺,回答问题,问卷及综合题等这些难题才能成为一位合格的世博志愿者。还不止这些,他们还要和家长商量,得到家长的同意并赞成才行。志愿者的这种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都让我们钦佩。
在我们采访的期间还不时有好多人来问去世博园区的路线,他们都十分和蔼,热情,详细地给出了回答。世博志愿者整个城市更安全更方便,使大多数人都为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世博志愿者工作时间也十分漫长,从早上8时到傍晚6时,比一般的人工作时间都长。
世博志愿者范文5
11月一到,雪野二村的许多居民换下了遮光帘。他们的窗外就是世博园。这片从飞机上俯瞰上海时最炫的区域已经“熄灯”。
依然有恋恋不合的市民,隔着铁丝网与中国馆合影。
早晨5点55分,复旦大学园区志愿者祝佳慧习惯性地早起5分钟,“叫醒”闹钟;地铁站依旧在执行安检,上班族打着哈欠在扶梯上左行右立,在屏蔽门前自动排队。
世博节奏并未随着10月31日的过去戛然而止。这股惯性要冲多远?有汪道涵的名言在先:“世博会是战略性的,管五十年。”
这50年的最终落实者,是“海宝一代”。
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成为世博后各机构调查、研究的对象,人们期待从他们身上预览未来中国。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精确新闻报道课题组访谈了沪上17所高校的1209名本科生,试图呈现他们眼中的世界及世界眼中的他们。平均分79
上海大学生为世博平均打分为79分。
关于世博印象的三个形容词依次是“人多拥挤”(18.6%)、“规模宏大”(13.15%)、“精彩”(9.71%)。
被组织者引以为豪的“人多”,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因拥挤、排队而让游园者心存遗憾。
当被问及“你会用什么形容词来描述世博’时,在世博轴旁边的美食广场做“小白菜”的复旦广播电视新闻系学生张月藐说,是“无处不在的长队”,“进馆排队、等车排队、吃饭排队、上厕所排队……”
“你见过排公交的队伍分三排,每排200米么?你见过马路边E六辆车同时开门上车的霸气么?”这是10月16日,上海财经大学志愿者张瑞锐的日志。这天,103.28万人进入世博园,人均占地面积不足1平方米。志愿者们应接不暇,他们开玩笑说:“距离‘小白菜’回答您的问题还有30分钟。”
10月24日10时17分,那个个7000万终于来到。翌日,上海《新闻晨报》的头版头条标题“7000万,说到做到!”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的缪祥杰觉得这个数字是“做到的”,“后期一张平时票可以换两张夜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游览人次。”上海交通大学的顾文皎认为,赠票很多,这也是参观世博人多的原因。
性别也在世博印象中产生分野,逾七成受访女生给世博会打分在80分以上,而只有不到六成的男大学生打分在此区间――女生更爱世博。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审计专业的孙佳慧为上海世博会打了100分,她认为在一个发展中国家,能成功举办这样规模宏大的活动,本身就是成功。
看过世博更想了解世界
“世博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当然是让大学生有了睁眼看世界的机会。’’复旦经济学院09级本科生沙坦说。复旦广电专业学生邓昭也这么认为:“花100多元的门票走遍世界,绝对物超所值。”
上海本科生中只有27.7%有过出国经历。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上海世博会使我更想了解外国情况”的大学生占总数的54.5%,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只有2.6%的调查对象表示“对外国的兴趣有所减退”。
大学生关注的兴趣点(多选)依次是有“历史文物与艺术作品”(59.8%)、“最新的科技成果与先进技术”(43.9%)、“各式各样的建筑造型”(43.6%)与“各个国家民族的风土人情与人民的日常生活”(41.4%),仅18-8%的调查对象表示更在意“娱乐设施和赠品”。
对于场馆,上海大学生最喜欢的三个馆依次是中国馆、意大利馆、德国馆。
复旦大学新闻学专业的罗芸对意大利馆念念不忘:“我当时走进去看到一整面墙的时装就被震撼了,那是压倒性的美啊!把一个国家最突出的特色‘砸’到你面前,这种冲击力是很强烈的。”
大学生表现出的国际化视野让人耳目一新。69.2%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全球视野比国家视野更适合当今的全球化时代”。
“小白菜”的问号
世博如同一个大型的usB接口,让校园里的大学生与社会实现了海量数据对接。青春期的cPu还不足以处理社会大问题,于是生成一个又一个问号。
“期待,失望,理解”是志愿者张菁总结出来的世博会志愿者心路历程一一开始是充满期待,因为感到被需要而幸福;真正上岗之后会觉得有些时候自己不被游客尊重;渐渐理解了志愿者的角色。
作为城市志愿者的李瑶怀着雄心壮志来到某居委会,却觉得无所作为,“只能帮居委会大妈上上网。”
不少大学生认为世博志愿者选拔机制有待改进,仅21.8%的受访者认为“本次世博会志愿组织选拔工作做得好’’。
调查显示,61.5%的大学生志愿者表示对岗位安排工作不满意,71.6%的大学生表示觉得作息工作没有做好。最令志愿者满意的是餐饮安排,南广场志愿者、复旦大学2009级新闻学院本科生罗为腾表示,无论是学校早上准备的包子、点心、烧卖、豆奶、鸡蛋“套餐”,还是中国馆员工餐厅的花式盖饭,分量都很足。
最认同“大学生”身份
“上海举办世博会期间,你更多的时候觉得自己属于哪种社会角色?”这一问题的调查表明,有36.7%选择“大学生”,34.4%选择“中国人”,21.7%选择“上海市民”,7.2%选择“其他或说不清’。他们对“大学生”的身份认同感最强。
上海财经大学二年级本科生张冰冰说,在志愿者岗位上,因为国内游客居多,所以“代表中国形象”的自我意识并不强,只有当遇到外国游客的时候,她才会感到自己是中国素质的“窗口”。
复旦大学外文学院二年级本科生吴思雨说,很多游客都知道志愿者是大学生,所以她和其他“白菜们”都会非常注重自己的大学生角色,用符合大学生身份的高标准要求自己,生怕游客发出素质不够好等批评。
复旦大学的小单和男友在新加坡馆遇到某地方电视台的现场采访,新闻播出后,小单才发现首度造访新加坡馆的自己在新闻里变成了二度入馆的“兰娜”姑娘,而男友则被误为新加坡人。
调查显示,认为世博报道真实可信的大学生占53.7%,认为吐博报道生动有趣的大学生占54.2%。
“海宝一代”有全新的人生格局
“没有‘小白菜’,世博会怎样?”前全国政协常委邓伟志说。
人们对志愿者的评价优于全职员工。“阻止游客插队,小白菜’总是微笑着劝解,更讲工作方法。”邓伟志告诉本刊记者,“我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还走在乡间的羊肠小道上,随地吐痰、小便,觉得这能施肥。刚到上海,对靠右走还不习惯。社会也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这代人的起点更高、格局更大。”
上海大学教授林少雄说,“以90后为主体的‘海宝一代’,与我们这代人的人生格局不同,80年代的大学生围坐在火炉前,谈诗歌、谈哲学、谈理想,每个人都觉得这番谈话将来会被载入史册,‘海宝一代’则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平台上寻找自己的宏大叙事。”
世博志愿者范文6
是什么吸引着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冒着这样令人窒息的高温,来到世博园区这块不足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烈日下排队、奔走,却甘之如饴?
对于这个问题,作为八万名园区注册志愿者的一员,近四个月以来与世博会亲密接触、二十多次进出世博园区、前后四十多个小时坚守在鲁班路1号出入口的经历,让笔者有幸分享其中的奥秘。
世界在你眼前,我们在你身边
作为一名普通游客,笔者也需多次进入世博园,游览过许多精彩纷呈的场馆。虽然第一次入园时的新鲜和震撼如今早已被家乡般的亲切感所取代,但是每次有机会进园,还是不禁被这个博大精深的世界所折服。这里有创意的盏典,文明的体验,文化的饕餮,科技的玄机,生活的启迪,家常的智慧……精华荟萃,等着我们去探寻。然而,看着排队等待入园游客们那一张张满是期待的脸,总感到自己和他们离世博园的精彩有那么段距离。仔细想想,隔在中间的,不正是作为一名志愿者肩上担负的责任吗?
说来惭愧,从4月20日园区试运行第一天入园算起,进出世博园二十多次了,或陪同外地客人参观的,或带着家人游玩,可是直到今天,还没有机会走进中国馆一睹其芳容。每次周六清早来到鲁班路出入口参加志愿者执勤,总是要回答许多来得更早的、排在蛇形通道最前面游客的提问:“中国馆预约券还拿得到吗?”“您排在这么前面,应该没问题!”这是最令提问者放心的回答。其实,连预约券是什么样子的,笔者都不知道。
上午九点整,令人激动的时刻来到了。园区广播开始播放令人振奋的世博会主题曲,排在蛇形队伍最前面的游客经过长达三四个小时的等待,通过安检,冲到验票闸机前,从安保手中拿到那张“传说中”的中国馆预约券,使出全身的力气,跑向距离最近的热门场馆,开始这一天难熬却又令人期待的排队参观历程。而我们,仍坚守在验票闸机口前,出现在每一个需要帮助的游客身边。
没错,游客们,世界就在你们眼前,耐心排队,保存体力,到时候睁大眼睛,用心体会。而我们,就在你身边,兢兢业业,微笑服务,倾心帮助。
志在,愿在,我在
本次世博会园区注册志愿者前后共有八万人之多。作为志愿者海洋中的一个小小水滴,笔者来自市级统计机关,是一名世博园区出入口柔性维稳志愿者。从5月初到1 0月底,来自市级机关20个小组的157名同志,需要每周六或周日上午轮流在世博园区指定的出入口提供秩序维护、信息咨询等志愿服务。这也意味着,在世博会举行的半年时间里,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高温酷暑,每到双休日,你都会在世博会园区每一个出入口的人海中,看到一群特殊的志愿者。
他们看上去并不年轻,有的已经人过中年。胸前志愿者证的缎带上,也不像大学生志愿者们那样,挂满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纪念徽章。有的人甚至没有穿志愿者的“小白菜”服装,而是穿着衬衫西裤上岗,那是因为执勤结束后,作为局级或处级干部的他们,下午还要去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或回单位加班写稿。他们没有固定的执勤岗位,哪里游客多、哪里有复杂特殊的情况,哪里就会出现他们的身影。他们迎来和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志愿者,和出入口的保安、公安和安检人员们都已经面熟,有的已经成为了朋友。他们是志愿者大军中的普通成员,面带微笑,随和热情,却又灵活干练,随机应变。
和笔者同在鲁班路出入口周六组的八位志愿者,清一色男性,有六位是处级干部,分别来自市级机关各个部门。而笔者自己,则很荣幸地作为统计系统的代表,并担任组长。经过十几次的上岗,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相互以兄弟相称。有一位大哥来自市建交委,处长,岗位重要而特殊,平时工作特别繁忙,好几个周末都是趁着加班的间隙来世博园执勤。笔者曾好奇地问他,工作这么忙,为什么还要报名来做志愿者。他淡淡地回答,世博会是大事,总想着有机会应该参与其中做点什么,这不就来了。组里还有一位兄弟,家住远离世博会园区的闫行区,因为园区周边停车不便,每个周六都把自家车开到单位,然后换乘两次地铁,再步行十多分钟,赶到世博园1号门出入口到岗,被大家笑称为“赶车男”。组里年纪最轻的小张,供职于市政府政研室,经常是上午来园区执勤,下午回单位加班写材料,就在这样的忙碌中,十几次执勤,一次也没落下,至今还保持着难得的全勤记录。
每次周六清早在略显拥挤的地铁上,周围满是带着折叠觉和背包、举家前往世博园的乘客。因为身穿志愿者的“白菜服”,笔者总是免不了成为大家提问的对象。喜欢看他们脸上满是期待的兴奋神情,更衷心地希望他们的世博之旅喻快、顺利,满载而归。下了地铁,一起去世博园,我,给大家带路。
2010,心在一起
做一名真正合格的园区出入口柔性维稳志愿者,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难就难在,要用心去找事、做事,做那些真正需要去做的事。
从上岗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在不断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和大学生“小白菜”志愿者相比,我们这些机关干部,除了做好引导游客、维护秩序、咨询服务、分发地图等“常规动作”以外,怎样利用自身社会经验比较丰富、协调能力比较强的优势,有效弥补园区出入口志愿者岗位的薄弱环节,更好地发挥我们这支机动小分队的作用。
在出入口站长的领导和指导下,很快就找到了突破口:矛盾化解型的岗位最需要我们。
在园区出入口无障碍通道前,每当有一些不太自觉的游客,硬缠着安保执勤人员请求一辆轮椅或童车带三四个陪同走绿色通道时,我们就迅速赶上前去,采取“先降温,再开导”的办法,耐心地向他们解释无障碍通道只能有一名陪同人员通过的规则,请他们理解和支持烈日下坚守岗位的安保同志的工作。
在验票闸机口前,经常会碰到个别团队游客因为不知情,手持导游票而无法入园的情况。这些游客大多在安捡口前的蛇形通道中已经排了一两个小时的队,却在验票口被卡住无法入园,情绪非常容易激动,容易与验票口的安保和大学生志愿者产生语言上的冲突。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采取的策略是,先将游客请到离开人群的地方,安抚他们的情绪,向他们耐心解释导游票必须配合导游证才能使用的道理,再帮助游客联系导游即刻换票,或是到票务处理亭办理补票手续,尽快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