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亲和力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提高亲和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提高亲和力范文1

【关键词】礼仪教学 亲和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C-

0087-02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礼仪教育既适应当今高职发展新趋势,又能为学生长远职业规划的需求和就业服务。因此,各高职院校纷纷根据专业特点开设礼仪课程,如社交礼仪、职场礼仪、商务礼仪、公关礼仪等。但是,当前高职礼仪课程中部分学生出现厌学、旷课等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从礼仪学科的角度探寻,一些礼仪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亲和力也是原因之一。

教师亲和力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亲近结合的力量,是在学生中的凝聚力。高职礼仪课程如何提升教师亲和力,是摆在礼仪教育工作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提升礼仪教师亲和力。

一、内外兼修,打造高职礼仪教师魅力形象

(一)仪表得体,气质沉稳

得体的仪表主要体现在仪容干净、整洁,着装庄重、大方。礼仪教师对比其他课程教师,在整理和修饰自己仪容仪表方面应该要求更高,这是直观体现礼仪教师专业素养的符号特征。

从着装来看,由于职业需求,礼仪教师的着装应庄重大方又不失亲和感。款式上以偏正式的职业装为主,休闲职业装为辅。男性礼仪教师在服装选择上应适当关注细节,例如,有些男性礼仪教师着黑西裤、黑皮鞋时,却穿白袜子,明显违反男士着装习惯,也与授课内容相抵触。有些礼仪教师认为常常身着运动服或是居家休闲服上台授课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实际上,长此以往,学生也会对教师专业素养产生怀疑与不信任,言传身教成为一纸空谈,以上种种表现也有悖于亲和力的塑造。礼仪教师不一定要用名牌去包装自己,但应遵循着装规律,分场合着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前提。

着装色彩是不可忽略的形象因素。建议女教师采用白、褐、蓝、紫、黄、粉等色系,可以增加靓丽感又不失端庄;男教师采用灰、黑、白、褐、蓝等色系可显现男性的庄严、权威感。不建议采用过于鲜亮的颜色或是具有强视觉冲击力的服装,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女教师可以适当化淡妆,根据服装变换发型,这样可以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不要浓妆艳抹,珠光宝气,那样不仅易于分散学生上课的注意力,还可能使学生盲目模仿,造成不良影响。

(二)微笑体现亲和

行为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礼仪教师需要有从容沉稳的气质,得体规范的行为举止,不在学生面前随意显露个人情绪,不随时发牢骚,姿态规范有度。高职礼仪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而变化体态语,通过目光、表情或手势等身体语言传递各种信息和情感,如自然、大方、平静、急剧、有力、激扬、忧郁等,从而将有声的语言与无声的语言有机结合,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协调统一,充分发挥多种感受的知觉作用,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微笑是亲和力的重要体现方式。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老师都有亲近的愿望,关键看礼仪教师的态度。高职礼仪教学中,“微笑”也是礼仪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可以从教师的表情中获得尊严与自信,焕发对课程的兴趣与投入,因此,教师应注意以微笑体现亲和。

二、态度真诚,尊重对方

亲和力是展现人和人之间平等相待的观念,礼仪教师要有亲民意识,平等看待师生间人格地位。人性都有一个共同点:对想法和自己有共同点的人或事容易产生亲近感。反之,则不悦。在礼仪授课时,应该允许学生发表个人的见解;把犯错的“人”和“事”区别开来,礼仪教师先学习与“人”(学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再沟通事件更容易达成共识。“态度真诚的落脚点最终是尊重对方的人格,接纳他人的人格。”这是培养高职礼仪教师亲和力的根本。例如,某学生对馈赠礼品礼仪了解不深,在课堂内向礼仪教师提出尖锐的观点,甚至是抨击社会现象。礼仪教师如何应对呢?若一开始就否定学生的意见,这是不妥的。因为一次不良的情绪沟通,可以完全毁掉前期建立的亲和形象。面对高职生的特点,高职礼仪教师对待学生应有更多的耐心与尊重。这种亲和的尊重不仅体现在表达善意时,还体现在表达异议时。针对上述情况应进行以下具体操作:肯定对方处事的动机是善意的(尊重学生),之后寻求师生间的共识(沟通),最后探寻解决的方法(落实)。从礼仪的角度与学生探讨馈赠礼品的社会性与存在感,化解学生的敌意,不过度强制对方接纳也是亲和力的表现。

三、有效倾听,积极反馈

倾听是获取学生信息,尊重学生的一种重要手段。礼仪课程不单是理论灌输,还要通过任务训练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在训练中需要高职礼仪教师放下教师架子,以同理心来倾听学生的困难或疑问。同理心就是换位体验下的换位思考。在人际关系中,无论是师生关系、上下级关系、合作关系还是亲朋好友,都存在不同立场、态度和看法,也许双方差异很大,要达成和谐一致,需要人性化沟通、理解。“亲和力体现在:先理解对方,再寻求对方的理解,这是一种主动沟通的姿态”,良好的同理心倾听可以使礼仪教师在纷杂的沟通中掌握主动。

有“听”必有反馈。对学生的异议及时作出反馈,比几小时苦口婆心的劝告效果更好。如对于在入座礼仪中应该从凳椅左侧还是右侧入座的问题,不同的书籍针对不同情境、场合有不同的建议。礼仪任务训练为此出现学生间的争执,礼仪教师武断地判定一方对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是一种打击。不妨先听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和想法,在讨论中引入正解,促成和解,反馈信息,才更有说服力。以此拉近师生距离,也是亲和力的直观体现。

四、在课内外拓展亲和教育

(一)甄选教学内容,设计任务情境,在角色扮演中体现亲和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现代礼仪越来越丰富,大至国家,小至职场、家庭,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都需要礼仪。礼仪的运用多体现在“细节”的追求,例如交往礼仪中如何称呼对方、如何握手、如何介绍及递送名片等,而介绍礼仪中又包括自我介绍、居中介绍、介绍的时机和顺序等非常细节的内容,并且当面对亲戚、朋友、客户不同身份时又有所区别。只是简单地进行理论讲授,使师生间陌生感重,产生隔膜,不利于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况且大多数学生没有社会经验或职场经验,听起来也只是略知一二,而设计有职场氛围和专业特色的礼仪训练,则是促进师生融洽互动的“金钥匙”。

“礼仪常识教育是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而职场礼仪又是个人职场专业素质的重要一部分,因此将通识性礼仪教育与职业性礼仪教育相结合是高职礼仪教育模式设计的起点。”在礼仪常识教育的基础上,外语、旅游等专业的礼仪课可以体现涉外礼仪、商务谈判礼仪;市场营销、财会、国际贸易等专业的礼仪课程可以体现销售、接待、剪彩礼仪范畴。而对于理工科专业,如计算机、机电、汽车维修、路桥建筑等专业,礼仪课程可以由社交礼仪和求职礼仪、沟通礼仪等内容组成。可针对不同的专业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更好地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引入项目教学,分任务训练,教师参与任务扮演角色,增加了师生互动机会,探讨任务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亲和力在师生沟通的点点滴滴和任务训练中逐步建立。

(二)将亲和力“延续”到课外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完成礼仪修养的延后培训。依托高职院校社团活动,将礼仪教育带入校园活动中,如礼仪大赛、校园主持人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还可以组建学生礼仪队或礼仪传承小组,承担校内外各项活动的礼仪服务工作。教师承担培训、指导或评委工作,也是传播礼仪,提升亲和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在学院网络中创建礼仪QQ群或建立礼仪教师个人微博,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拉近师生课外沟通距离。在学院广播站开设相关礼仪栏目,定时出版张贴普及礼仪知识的板报或海报,带领礼仪风尚,也有助于创设和谐校园。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一种亲和力的境界,教师应将亲和力落实到以身作则为准绳、态度真诚识尊重、专业素养为依托、师生互动多途径四个方面。教师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学生可以仿效的优秀的典范,不断地提升亲和力,才能使高职礼仪教育深入学生日常行为与生活方方面面,为学生成才、就业打下坚实基础;而礼仪教师也才能成为学生所信赖、敬佩、爱戴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吴亚凤.论教师亲和力的要素及其培育[J].新课程研究,2011(3)

[2]段军华.修炼你的亲和力[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8

[3]张岩松.论高职学生公关素质培养[J].公关世界,2006(1)

如何提高亲和力范文2

一、注重对学生乐感的培养,增强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

学习钢琴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敏感性。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听、多看一些音乐节目,范围不局限于钢琴,形式可多样化,如交响乐、声乐均可。人的听觉神经很敏锐,在听的过程中结合音乐的内容、意境,及所表达的情感去呼唤学生内心的感受,从而增强学生对音乐更深层次的认识。

在教学实践中,应结合所奏曲目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在教新乐曲之前,可先将乐曲进行完整的范奏,使学生对乐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再引导其进行弹奏的具体实践,并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启发想象,以点带面进行引导教学,例如活泼欢快的曲子,可以引导学生把生活中遇到高兴的事时那种开心、欢乐情绪同曲子的旋律、节奏联系起来,使得弹奏效果更生动,所表达意境更具渲染力。逐步提高学生对乐曲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让孩子把自己内心感受同音乐本身联系起来,从而感知音乐所表达的内涵,使学生的所弹奏的不仅仅是音乐,而是自己内心情感的流露。培养学生一种心同琴音贴近的习惯,可有效避免学生对演奏的认识仅停留在机械的敲击,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不足,有许多学生乍看起来演奏技巧等各方面表现优异,但当指定一首从为接触过的乐曲让其视奏时,问题就暴露了,甚至连基本的视谱也错漏百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所接受的钢琴学习都是对教师经过多遍示范演奏后的纯“模仿”,以至于对乐曲的具体演奏方式和内容的关系一无所知。因此,作为教师,在范奏时也必须掌握好“度”,应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多以联想的方式去引导学生,避免学生一味的模仿而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丧失了自身对音乐的认识,影响其表现力。

二、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增强学生基本知识的积累。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乐器学习也是如此,钢琴教师除了传授在演奏上的技巧外,更应引导学生强化对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乐理学习与弹奏实践相结合,进而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感受力和表现力的提升。

在教学中不仅仅只是单纯的让学生按音符节奏弹对来,而应对于各类记号、表情术语、作曲家及其风格、乐曲的结构和创作背景进行结合教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的内涵,获得更佳的表现力。众所周知,表现音乐有几个基本要素:特性、力度、对比、乐句,这几个要素都离不开对音乐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比如说表明速度的、表情的、奏法的各种音乐术语和标记,这些音乐术语往往是整首或整段乐曲音乐特性的概括;亲切的、优美的、热烈的、活跃的、雄伟的……通过这些提示我们可以准确的了解作曲家赋予该曲的主要特性,在弹奏中更容易体会乐曲中意境,把握乐曲的灵魂。同样,对于乐曲的分析也由为至为重要,文章的理解讲究字、词、句、段意、中心思想,音乐亦同样,所以我们常把音乐叫做音乐语言,事实上,音乐的表达也就像说话一样,要让别人把你的话听懂,不仅得把字、词、句读对,把话讲明白,更应抑扬顿挫富有感情地表达出话语中的预期和意思来,音乐的表现同语言是如出一辙的,在教授学生弹奏时,应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乐曲中的乐句与呼吸、布局和安排、层次与比例、复调与声部、和声与调性等多方面与作品结构有关等各种要素,使学生不仅仅只是了解乐曲,而是更深入地掌握乐曲,真正的能像自己言辞达意那样自然地表现音乐,赋予音乐生动性,同时通过强化对乐理知识的教学更有助于学生音乐质素的提高,符合素质教学的要求。

如何提高亲和力范文3

关键字:音阶练习;小提琴学习;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J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133-01

一、音阶练习对小提琴学习的必要性

在小提琴练习中音阶练习不仅是对演奏者的调式与调性的培养与训练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各种演奏技巧(如各种变化节奏的训练及各种弓法训练)训练的有力手段。但是,在部分学生的练习与教师的教习中,音阶练习却往往被忽视或者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然而,一旦忽视音阶练习,使音阶技巧落后于练习曲和乐曲的程度,常常就会导致以下几种后果:(1)调性与调式观念模糊。(2)音准不好。(3)在练习曲中遇音阶类型进行时成了难题,因而使进度受到相当大的阻碍,欲速则不达。(4)在乐曲中遇到音阶类型进行时成了难题,为克服音阶技巧不足,不得不把乐曲中音阶的句段挑出来作为纯技术练习,以致影响到对乐曲的艺术感染力及表现力的注意。

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无论是初级或中高级程度的演奏者,每天拿出部分时间来进行专门的音阶练习都是大有裨益的。著名的苏联小提琴家柯岗在谈到对音阶的认识时,他是这样生动地描述自己的学习过程的:“我每天都练习音阶,感到它像我们每天吃饭、睡觉一样重要。如果我有时练琴时间,我一定要练习半小时音阶,剩下的时间拉练习曲。”

二、音阶练习对小提琴学习演奏能力的重要性

(一)音阶练习是保证音准的根本

小提琴大师海菲茨曾说过“音阶是小提琴技术中最重要的东西,演奏的基础就是音阶,因为它包括了各种把位和它们之间变动的可能性。”音准是小提琴的“灵魂”和“生命”,是伴随小提琴学习过程的永恒话题,同时也是最难突破的问题。像小提琴这类的弦乐器,不像钢琴、琵琶那样有现成的键盘或音品,它们拥有一种“无形”的键盘,眼睛只能看到黑黑的指板,却看不到具体的音高位置,这样就给演奏着带来一定的困难。在钢琴键盘上,全音、半音、升降号,只要弄清楚黑键,白键按准就行。而小提琴的音准完全是要靠拉琴人自己在指板上按指来调整的,而是要靠耳朵听准来决定的,因小提琴不是固定音准的乐器,所以,也就没有所谓的绝对音准。某个音准是否准确,这取决于它和其它音之间的关系,因为音高都是相对的。这就决定了小提琴音阶的复杂性。坚持练习音阶,是建立和巩固内心的音高抽象位置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通过每天固定的音阶练习对于增强学习者的音准感是十分必要的。它的目的在于,建立左手在提琴各把位的手感;保证手指按弦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自己的梦想,达到艺术的新境界。

(二)音阶练习有利于音色的建立

1、音阶流畅练习增强音色美感。在进行乐曲演奏中,乐句与乐句之间的衔接直接影响奏出的音色效果。小提琴的神秘的迷人特性在于它就是不换弦也能够使同一个音发出三种不同的音色,这只须该换一下弓与弦的接触点就可以做到。如果说右手决定弦振动的纯净和音力的大小,则左手的颤音是直接决定音质。右臂掌握力度的变化,左手则表现内心感情。当演奏者演奏时没有内心要求,而左手不够灵活、放松自如的状态下,或者情绪不好,则发出的音给人以。干”冷”的印象。它需要感情给它以生命和血肉,一切的感情也是首先建立在技巧中的,左手按指的手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时候就要求音阶的熟练度,对直板的熟悉度。在这里又得反复强调音阶的重要性了。声音不是演奏家天生的素质,它是训练出来的。

2、高把位音阶对音色的影响以及其他影响发音的因素。

每一位小提琴学习者应该都会发现越到高把位,对音色的掌握越难,首先是高把位对左手按弦有一个制约性,再是高把位的手指之间指距越来越小,很难把握,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演奏者演奏时发出的音色,要让每条琴弦在高把位发出最好听的声音。需要琴弦震动充分、悦耳、柔美和富有感染力,做好这一点就应当把弓速、弓的重量与压力的分配、琴码至指板之间的接触点要调配恰当。音不准或是整个音响都高或低,对音色的表现力会有严重的损害。弦振动的次数越准确,音传送得越远,越动听,乐器本身的声音也越好,这些方法的练习在音阶体系中有着直接的有效地练习,如《卡尔弗莱什音阶体系》中,不仅有三个八度内的单音音阶练习,同时还有双音高把位的训练,都涉及到要求高把位演奏的准确与流畅,能够自如的完成,在乐曲的演奏中便会得心应手。在左手自如的情况下,配合右手的运弓力度使演奏者达到想要的高把位音色,其实说来说去也是一个技巧问题,只有对直板有非常的熟悉度,演奏者可以运用自如,在技术的保证下,发展音色,发展感情。而这些都是靠音阶来打基础。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亲和力范文4

【关键词】高校 钢琴教师 教学魅力

为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教育系于2013年4月15日至19日举办了为期一周的教学开放周活动,呼吁教师们互相听课、评课,共同探讨“教、学、演合一的教学模式”。通过此次活动,笔者发现,实践性很强的琴法课,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授课效果却大相径庭,有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学习积极性高;有的课堂气氛则略显呆板,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差异,是否弹奏技能强的教师更受学生的欢迎?钢琴教师如何提升个人的教学魅力?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琴法课程整体的教学质量,推进教师教学业务再上台阶?

经过一番思考后,笔者决定先听听学生的心声,于是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你心中的优秀钢琴教师”,对艺术教育系的学生进行调研,发出的问卷共550份,回收532份,有效率为97%。令笔者略感意外的是,在对钢琴教师必备基本素质进行排序时,发现大部分学生将“具有良好的师德”放在了首位,详见下表:

这样的结果让笔者首先想到了为何教育部在颁发《教师专业标准》基本理念里,将“学生为本、师德为先”放在首位,因为这是学生内心的呼声,是对教师这一职业最基本的要求。以下笔者就以学生心目中优秀钢琴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进行论述。

一、具有良好的师德

高校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师德,做到“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等要求,对学生的学风、学校的校风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师德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内容。

1.高度的责任心

韩愈在《师说》中就曾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说教师就是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韩愈的话无疑给无数教书育人的教师一个很好的注解。目前,最让学生们无法忍受的是有的教师由于经常性的排练、演出、出差等原因缺课,课后却不能及时找时间补课,懒惰的学生找到了偷懒的理由,勤奋的学生则强烈要求更换教师,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因此,笔者建议教师首先要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理解、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和爱护,让他们由热爱教师进而爱上琴房。

2.足够的耐心

“诲人不倦”是对教师职业的另一要求,在问卷调查中有一项“你最想对教师说的话”中,大部分学生希望教师能对他们进行耐心的指导,其中一名学生写道:“我们不是天才,有些技巧不可能一看就会,需要老师耐心地讲解、指导我们练习。”还有的学生则直接透露:“老师上课没耐心,经常打骂学生,这是很多同学逃课的原因。”在“你最喜欢教师的哪种品质”中,学生们的回答是:“老师和蔼可亲,能耐心地为我们讲解、示范”;“老师脾气好,耐心、负责,能包容我们的缺点”;“老师教学认真、细心,上课很准时”;“老师很尊重学生,从不对我们发脾气”......可见,作为技能课的教师,学生并不是将教师的弹奏技能以及所掌握的音乐知识放在首位,他们更在意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师德,是否能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接受钢琴艺术的熏陶。

二、优秀的钢琴演奏技能

钢琴演奏是通过双手将个人内心对音乐的理解很好地表达出来的一种形式,高超的弹奏能力是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也是钢琴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1.示范教学能力

示范演奏可以将“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令人信服。钢琴教师应该准确地把握各个不同时期、不同风格钢琴作品的弹奏技巧。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以理论指导,告诉学生该如何弹奏,这种纸上谈兵式的教导方式,学生们不容易接受。许多时候,在讲解和启发后,教师一次好的演示胜过千言万语,能使学生迅速领会教师的意图。对比演示则能迅速提高学生对发音优劣的辨别能力,让他们有直接的观感和印象,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最容易接受。笔者经常会听到学生说:“老师,您弹一遍给我听好吗?”因此,教师必须掌握正确的演奏技能,给学生树立榜样。

2.开独奏音乐会的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流露与交流,好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作为音乐工作者,我们学习音乐的最终目的是自我娱乐、服务大众、提高整个国民的艺术素质。现在各高校音乐专业都着重培养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上台汇报演出,总结并汇报几年来的学习情况。音乐会的意义除了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以外,演奏者在准备音乐会期间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进行训练,自身的专业技能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人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你就必须要有一桶水。”那么作为高校教师,笔者认为必须身先士卒,平时练琴丝毫不能松懈,不断地扩大练习的曲目量,具备随时开一场独奏音乐会的能力。而且,教师对乐曲理解、掌握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钢琴家殷承宗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自己每天要练琴7个小时以上,他总是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挑战性的任务。周广仁、鲍蕙荞、招翠馨、傅聪等老艺术家,年过七旬还活跃在舞台上,老前辈们孜孜不倦、追求艺术的心永无止境,是我们在校教师学习的榜样。

3.超强的视奏能力

钢琴发展300多年来所积累的曲目可谓浩如烟海,在这个知识更新飞速的年代,一批新的、优秀的作曲家也推出了许多新的作品,教师再努力也不可能将所有的曲目弹完。面对着陌生的曲目怎么办呢?高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稍强一些,他们经常会上网倾听、选择一些优秀的钢琴作品进行练习,若是碰到自己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作品,教师可以根据谱面的各种音乐术语、表情记号,迅速分析、了解该乐曲的风格、情绪和表现内容,并针对学生某些处理不得当的地方给予正确的示范和指导。因此,视奏能力也应该成为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只有具备快速的反应能力,做到眼、脑、手、耳的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三、丰富的音乐知识

钢琴教学是以技能训练为主,但其必须有理论作为依据,钢琴家及教育家们通过长期的演奏、教育实践,总结出来的观点,应该成为钢琴教学中参考的重要依据,使我们的教学能够有章可循。

1.了解钢琴的衍变历程,熟悉钢琴音乐发展史

钢琴艺术的发展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巴洛克时期(1600—1750年)、古典主义时期(1750—1820年)、浪漫主义时期(1820—1900年)和近现代时期(1900—)。钢琴是由拨弦古钢琴、击弦古钢琴发展、衍变而来,其诞生初期并不被社会所接受,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改进后,于18世纪中叶才逐渐被社会所认同。由于钢琴的构造及每个乐派的风格、特点等差异,带来的是演奏方法上的不同。作为一名钢琴教师,只有充分了解钢琴及钢琴音乐的发展史,认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乐派、不同作曲家音乐的风格和特点,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例如,有一位学生弹奏巴赫的《十二平均律》,喜欢将踏板从头踩到尾,教师就需要向其解释巴洛克时期古钢琴的发音特点,建议踏板慎用或最好不用,以免影响音乐的层次感以及旋律线条的清晰。

2.深谙各个时期钢琴音乐作品的特点

每个时期钢琴作品都有着时展的烙印,巴洛克时期音乐受宗教影响,具有虔诚的宗教信念,音乐庄重、严谨、和谐,理智重于感情。古典时期人文主义的音乐内容代替了宗教性的内容,以“旋律与和声背景”为主体的主调音乐占据主要地位,音乐典雅、精巧、纯净,理性和感性相对平衡。浪漫乐派音乐更重视个人主观情感的自由表现和抒发,音乐呈现出缤纷多彩的状态,或热情、豪放或忧愁、悲伤,充满了诗情画意,此时的音乐感性重于理性。近现代的音乐风格追求个性的张扬,从极端的细致到无比的大胆粗犷。印象派借鉴印象主义画家在艺术创作中的特点,以音响力度的强弱表现自然界光线的明暗,以音色的丰富变化对应光线投射物体时的色彩变幻和朦胧的意象;表现主义——新维也纳乐派创立了12音作曲技法,在作品中吸收了古希腊、印度节奏,以及爵士音乐语言和节奏等,运用独特的对位手法创造出具有一系列新的键盘音色和新的节奏组合扩充的钢琴音乐,将这种竭力追求个性音乐语言的精神发挥到极致。

由于各个时期的国别、民族、文化背景、作曲家的经历各不相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因此,各个时期的作品在音乐特征、速度、力度、和声、奏法、装饰音、踏板、触键方法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区别。比如:巴洛克时期的钢琴作品都是为古钢琴而作,古钢琴的音量远不如现代钢琴洪亮,因此在演奏巴洛克时期的钢琴作品时,一般将力度限制在pp—mf的范围内,声音应当清晰、颗粒性强、富有弹性。触键方向比较垂直,力点较深,音质集中,手指呈自然的圆弧状;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作品要以敏感的指尖作为触键的主要部位,触键快,发音后立即放松,指尖轻巧,注意富有弹性的快速音群与优美歌唱的旋律线条形成音色对比。手臂放松,手腕、手掌应随手指位置的变换而进行重心转移,力度标记一般是在pp—ff之间;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作品大量运用八度、大和弦、琶音、震音、远距离跳跃、刮键等技巧,因此在触键上较前面两个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手指是发力的基本出发点,演奏时需要调动指、腕、肘、臂乃至全身各部位积极参与弹奏,触键的方向、角度也随着音乐表达的需要而变化,力度范围也大大扩展,从pppp—ffff,起伏很大,音乐表现力也就更加丰富;在近现代的钢琴音乐作品中,印象派音乐家注重的是色彩的描绘和抽象感觉的体现,他们追求纯净、柔和、朦胧的音响效果,力度主要是在弱的范围里做出丰富的层次。因此,触键的部位要用手指肉垫厚的地方,避免垂直触键,触键的方向要多用摸、勾、抓等趋于水平方向的触键;20世纪的钢琴音乐中,个别作曲家标新立异,根据音乐所表达的意境,在曲中出现了一些特殊的触键方式,如哑键、手掌拍键、前臂压键、前臂滚键等技法,用来获得所需的声音效果。总之,只有了解并掌握不同音乐时期不同演奏技法,才能准确地诠释音乐的风格。

目前,这方面可供学习的书籍很多,包括《钢琴艺术三百年》《钢琴艺术博览》《欧洲音乐史》《西方音乐家传记丛书》《钢琴演奏中的触键与表情》《钢琴演奏之道》《钢琴名曲的演奏诠释》《钢琴技巧指导法》《钢琴学习中的诀窍》《钢琴的演奏与教学》《论钢琴表演艺术》等书,这些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3.全面掌握音乐理论知识

具备分析乐曲的能力。钢琴音乐是通过旋律、节奏、节拍、调式、和声、织体、速度、力度、音色、踏板、复调、曲式结构等要素来表情达意的,这就要求演奏者在演奏之前对作品进行分析,对旋律的风格、调式、表现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只有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弹奏才能更贴近曲作者的创作意图,演奏者才能更好地发挥。因此,教师必须掌握构成钢琴音乐要素的所有理论知识,包括: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分析、音乐表情术语等。要重视对作品进行分析,在学生学习期间,可以先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逐渐过渡到让学生自主分析。

一般来讲应先从宏观结构上了解整首乐曲的曲式结构,再对乐曲中的段落进行划分,注意主题、织体与调式调性的变化。例如,《但丁奏鸣曲》(又称《但丁读后感》)是李斯特在去意大利的旅游途中受但丁的诗歌《神曲》的启发突发灵感创作而成,该作品主要描写诗人幻游三界的情景,围绕地狱、炼狱、天堂这三个场景的见闻展开描写、刻画。在给学生们介绍完创作背景后,应从作品的曲式结构着手,给学生进行分析:乐曲分为三个部分,引子+A+B+C

引子 A B C

┎────────────┒+┎───────────┒+┎───────┒

a b c d e d f g

(1~34)(35~76)(77~102)(103~114)(124~180)(181~272)(273~289)(290~299)(300~373)

让大家从宏观上了解作品的结构;接着,分别从主题、和声、织体、调性、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引导学生去很好地表现音乐的内涵,尽量将地狱、炼狱、天堂的场景及人物性格、内心的感受展现出来,让听众仿若身临其境。

四、灵活的教学方式

教学能力是有效完成教学的必要条件,学生的弹奏水平不尽相同,教师应根据其实际能力进行分层教学,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演出、比赛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多元的空间中接受钢琴艺术知识的熏陶。

1.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在钢琴教学中,由于学生入学时的钢琴演奏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弹奏程度、手指条件、理解能力、性格等因素来为学生选择乐曲,并设计适合他(她)的学习道路和学习目标。如对待钢琴基础较一般的学生,就多布置一些小型乐曲,俗话说“熟能生巧”,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从量变过渡到质变,演奏技能也会进一步提高;对待程度较高的学生,则引导他们弹一些艺术性较高的经典作品,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演奏技能;对待性格比较开朗、容易激动的学生,则给他们布置一些抒情的作品,这对他们激动的性格会有所抑制,以防在音乐表现上过了头;对待性格比较文静、内向的学生,就多给他们一些热情奔放、气势磅礴的作品,逐步影响、改变他们的性格,以适应表现各种风格的作品。

2.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演出

作为艺术教育系毕业的学生,用人单位总是对他们有较高的期待,希望他们毕业后具备组织一场演出的能力。因此,在最后一学年,我们将考场设在舞台上,从节目的编排、串排到彩排等都由学生自己组织进行,人人参与。对待有天赋却没有自信的学生,教师应对学生报以积极的态度与热切的期望,在教学中以鼓励为主,适当组织他们去参加一些钢琴比赛,逐步帮学生树立起自信。实践证明,那些去参加市级、省级比赛获奖的学生,返校后自信心大增,不再害怕登台表演,连实习都显得比其他同学更有把握,课堂组织能力也更强些。

3.邀请学者、专家开设讲座

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系里每学年都可以申请到一笔经费用于外聘专家、学者到学校来开设讲座,或是给学生们上课。让学生们得以近距离跟专家请教、学习,广泛吸收国际先进的钢琴教学理念,有的学者还给学生们展示外国学生的学习情景,让他们在开心大笑之余也激起更大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就本学期而言,我们请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的李和平教授给大家讲授钢琴集体课教学方法,以及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陈舒华教授给学生们开讲座、上课。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意识

目前网络飞速发展,有很多资料都可在网络上搜索到,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几位杰出钢琴家的演奏特点,并建议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多上网听听他们的音像资料,如塞金·鲁道夫,美籍奥地利钢琴演奏家,他不仅是演奏巴赫键盘作品的典范,也是演奏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以及勃拉姆斯钢琴作品的卓越代表;霍洛维茨,当代最负盛名的美籍乌克兰钢琴演奏家,擅长演奏浪漫派的作品,他演奏的李斯特和拉赫玛尼诺夫的协奏曲,可称得上是无与伦比的;阿图尔·鲁宾斯坦,被公认是当代最卓越的美籍波兰钢琴演奏家,他的演奏曲目很广,遍及各个时期的作品,特别是演奏肖邦的作品更是炉火纯青……①笔者建议学生们在欣赏大师的演奏时,应边听边思考,要学会比较,汲取大师的优点加以学习。

五、较强的科研能力

在现代教育中,教学与科研的基本任务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体现在教学活动中,知识技能的继承与创新。是否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已经成为目前衡量高校教师素质的重要标准。例如,如何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如何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如何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等一系列问题,教师应本着“问题即是课题”的理念,将个人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加以理性分析,积极申报校级、市级、省级课题,争取资金上的支持,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有学术价值的新问题、新观点,并使用文字记述下来,为未来的教师做出表率。

问卷调查回收后,键盘教研室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大家认真阅读了每一份问卷,并详细地进行整理、统计,了解学生们对教师的要求及建议,大家都觉得受益匪浅。一些教师深有感触地说:“看来以后排练、演出要尽量避开正常的上课时间了,或者就是得及时给学生们补课。”“我性子比较急,以后对学生得多点耐心。”“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我们也得经常上网接受些新知识,否则一些新的乐曲都没听过,不了解创作背景,指导起来不够精确。”

由此可见,一名钢琴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师们的师德、授课水平、教学魅力直接影响着上课的质量。教师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演奏能力、教学和科研水平,才能给学生们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其学习热情,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注释:

①世界十大著名钢琴演奏家的特点及风格.http://.

参考文献:

[1]哈蒙德.钢琴艺术三百年[M].冯丹,姚纯青,张凯,译.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吴国翥,高晓光,吴琼.钢琴艺术博览[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9.

[3]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如何提高亲和力范文5

【关键词】 盐酸西替利嗪;糠酸莫米松乳膏;慢性湿疹;疗效

慢性湿疹多由急性、亚急性的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转化而成, 也可由开始症状不明显, 但是经常搔抓、摩擦等刺激而形成慢性湿疹。该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 表现为有渗出倾向的炎症反应, 皮疹具有多样性、局限而又浸润和肥厚、瘙痒难忍、复发性高的特点, 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1]。临床上治疗慢性湿疹的方法有很多种, 寻找安全性高、临床效果好的治疗方法是医护人员的重要目标。本文研究盐酸西替利嗪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46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8月本院皮肤科收治的慢性湿疹患者92例, 所有患者均已确诊, 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46例, 男25例, 女21例, 年龄33~60岁, 平均年龄(41.3±3.2)岁, 病程为2~7年, 平均病程(3.7±2.1)年;对照组46例, 男26例, 女20例, 年龄32~60岁, 平均年龄(42.1±3.0)岁, 病程为2~7年, 平均病程(3.8±1.7)年,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单独应用糠酸莫米松乳膏进行治疗, 1次/d。研究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10 mg/次, 1次/d, 同时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 1次/d。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治疗后皮损严重程度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4 疗效评价 按照4级评分标准, 对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的皮肤自觉症状(瘙痒感)和皮损的严重程度(红斑、丘疹、面积、角化和肥厚)评分。消失、轻度、中度以及重度, 分别记作0、1、2和3分, 用积分减少的百分数来当作疗效评价的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是指疗效指数>95%;显效:指疗效指数介于60%~95%;好转:指疗效指数20%~59%;无效:指疗效指数

1. 5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在SPSS17.0软件上统计, 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82.6%明显高于对照组56.5%,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皮损严重程度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皮损严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患者有嗜睡1例, 眩晕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对照组有灼烧感1例, 瘙痒刺痛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6.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湿疹是由急性湿疹经过亚急性阶段转变而来, 但是变化过程往往无明显的界限, 可同时具有急性、亚急性以及慢性的表现。慢性湿疹会存在个体差异, 在不同的个体或者是同一个体的不同时期均存在差异, 生活环境的改变、接触或者吸入尘、花粉、螨虫等均可引起慢性湿疹[3]。本病好发于手足以及关节部位, 呈疣状或者破裂状, 伴有疼痛, 影响日常活动, 患处皮肤比较粗糙肥厚, 脊沟比较明显, 颜色为褐色或者褐红色, 表面伴有糠皮状鳞屑, 有结痂、抓痕以及色素沉着, 还有部分患者出现水泡, 破后有少量的浆液渗出。该病病程较长且精神紧张时加重, 呈反复急性、亚急性发作, 现阶段临床治疗常应用类固醇制剂, 治疗效果较好, 止痒、抗过敏以及抗炎作用强, 但是长期使用具有严重不良反应。

本文中糠酸莫米松乳膏是一种皮肤外用的膏剂, 具有较强的激素疗效, 但是无全身不良反应, 临床疗效较好, 和其他强效激素差不多。本药物不含氟, 所以毛细血管扩张、痤疮、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少[4]。盐酸西替利嗪是一种比较强的H1受体拮抗剂, 口服后可以迅速达到靶细胞, 与靶细胞膜上H1受体结合, 从而阻断组胺激活靶细胞。同时该药物还可以抑制参与变态反应的血管的活性肽P物质, 进而减少炎症细胞移动, 有效的抑制皮肤的变态反应, 而且本药无明显抗胆碱和抗5-羟色胺的作用[5]。

本文研究发现, 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 由此可知盐酸西替利嗪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疗效显著, 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而且研究组治疗后皮损严重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且皮损严重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 可知盐酸西替利嗪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能减轻慢性湿疹皮损,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知盐酸西替利嗪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安全性高, 不良反应少。据研究, 盐酸西替利嗪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46例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2.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5%, 治疗后皮损严重程度评分改善情况研究组优于对照组, 和本文研究结果相符[6]。

综上所述, 盐酸西替利嗪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疗效好, 不良反应少, 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陶钢.除湿止痒软膏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60例效果观察.交通医学, 2011,25(06):602-604.

[2] 戴杏,梁虹.外用川百止痒洗剂联合0.1%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湿疹临床研究.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1,14(01):24-26.

[3] 郑景文,张立新,白彦萍,等.青鹏软膏和糠酸莫米松乳膏序贯治疗慢性湿疹44例临床观察.中医药导报, 2012,19(09):37-39.

[4] 孙秋雁. 2%夫西地酸乳膏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儿童湿疹. 中国药师, 2010,13(08):1174-1175.

[5] 高彦炜,王贵涛,钱中央,等.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3,13(07):644-646.

如何提高亲和力范文6

【关键词】亲和力;数学;严密性

亲和力,词典里的解释是“比喻使人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是指“在人与人或人与物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

一提到数学,不少人就会感慨:“这是我最讨厌的一门课。”问别人对数学的印象,大多数人就一个字“难”。这些都是大众对数学最自然、最真实的内心写照。从大众对数学的态度上来说,我们的数学教育是失败的。作为知识,作为一个工具,数学站到了大众的对立面上,失去了亲和力。该是时候反省一下了,数学到底错在了哪里?

一、失去亲和力的原因

1学科自身的特点

数学学科非常重视严密性。以数列极限的定义为例,它的精确定义是:“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ε(不论多么小),总存在正整数N,使得对于n>N的一切xn,都有不等式|xn-A|

再看一个例子,网络上对于“0999…=1”这个问题讨论得非常热烈,有人给出这样一个证明:“设x=0999…,那么10x=9999…,得到10x-x=9,解方程得x=1。”这个证明是错误的,原因是无限小数怎么和10相乘,无限小数如何相减在数学中都是没有定义过的运算。于是,数学的严密性和大众之间又一次产生了理解上的分歧。因为在大众看来,上述的计算是相当自然可信的。我们不禁要问:数学的亲和力在哪里?

2教师的自身原因

教师自身也对数学失去亲和力负有重要责任。数学课的课堂气氛一般不如语文等课程,总结问题的时候,经常会把原因归结为课程的自身特点不同。这会变向的产生一个心理暗示:“数学课没有语文课生动有趣很正常了。这是学科自身特点造成的,无法改变。”这样的暗示会使我们产生惰性,不经意间放弃了对数学课堂设计的思考,扼杀了数学课程改革的萌芽。

如何才能让数学的亲和力回归呢?数学的发展过程像一个婴儿在逐渐成长,之后变老死去。他身上的血肉由少到多,再由多到死后腐烂,最终变成了一副骷髅。在这个比方中,血肉就是指实际问题,代表着和数学和大众之间的亲和力。现在的数学太过关注骨骼的发展,丢失了血肉,变成了令人恐怖的骷髅。

二、亲和力的回归

1回归实际

有一些岗位上的实际问题需要应用大量数学知识来解决,把这些实际问题带入课堂是使数学的亲和力回归的最直接方法。这个过程就好像让骷髅重新长肉,是很艰辛的,但必须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否则数学和大众的距离会越来越远。

2回归概念的原点

数学在发展中,曾经对一些概念的描述是不严密的,其中有些不严密的描述更加符合大众的逻辑思维。我们可以从中筛选合适的来辅助教学,就可以降低数学的思考难度,提高数学的亲和力。例如前文提到的数列极限,它的定义就有许多较易理解的版本。

而在任职教育中,数学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工具而存在,对于数学概念和推导过程已经不再重视。就好像计算机,人们只需要会用它,并不需要知道它的工作原理。此时,数学的严密性要为亲和力让路。

例如,什么是无穷大?回答起来很难。但有些学生采用了一种“简化”的方式来回答:“无穷大是一个特殊的数,它比任何实数都大,也不能和实数进行加减运算,任意实数除以无穷大的结果是0。”这种理解方式很明显是不严密的,是错误的。但这样的理解在现阶段的学习中不会产生问题,同时具有更高的亲和力。我们不应该排斥这些不严密的理解方式。美国的个别中小学为了简化计算,甚至把圆周率近似为4,多么大的误差啊!但实践证明这样的误差并不会对学生的未来深造产生影响。因为教师在简化问题或概念的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点明正确的方向,使他们在未来深入学习时不会被这些简化后的概念误导。

3积极宣传数学文化

数学知识,有些在日后直接能用,有些为日后学习打基础,有些则只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数学,并非无用,而是潜移默化的存在于学生的思维当中,进入了学生的骨髓。大家都说数学好的人聪明,其实也是对数学作用的一种认可。目前,数学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数学中有很多有趣的问题,把这些问题拿出来作为数学文化的推广,容易让大众对数学产生好感。与此同时我们要利用好电视、网络等媒体,更加有效地宣传数学文化和数学作用。这项工作做好了,自然会增进数学的亲和力。

4教师自身亲和力的提高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考虑学生应该学习什么,而应该更多地去考虑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数学,需要怎样的数学活动和问题呈现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改变教学方式,运用与学生学习风格相吻合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每名学生都有一颗进取的心。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老师如何去设计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心中的信念更坚定,如何让学生的信心更持久,如何让学生对数学课充满兴趣。只要时时刻刻让你的教学充满亲和力,你一定能够抓住学生的心。

不远的将来,问问身边的学生:“你喜欢数学吗?”希望能得到真心的答案:“喜欢。”

【参考文献】

[1]张奠宙,丁传松,柴俊。走进教育数学——情真意切话数学。科学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