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的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态的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态的故事

心态的故事范文1

关键词:中国古代王朝 图书事业 政治心态

中图分类号: G259.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4)03-0137-05

A Tentative Analysis of Political Mentalities in the Book Cause of Ancient Chinese Dynasties

Abstract By observing and analyzing the "words" and "deeds" related to books in ancient Chinese dynasties, some political mentalities can be summarized as: (1) books unification---the cultural expression of political unification; (2) classics as governing assistance---emphasizing the political function of books; (3) book collection at all costs-political value of classics surpasses everything; (4) developing the book cause--the external expression of strong political power. Such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book cause of ancient dynasties from a political perspective can help achieve a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expression of the "cultural-tradition" oriented ancient Chinese politics in the field of book production, collection and spread.

Keywords Ancient Chinese Dynasties; book cause; political mentality

以往的中国古代图书事业研究成果,总体上客观地展现了历代王朝在图书编纂、出版、流通、搜求、整理及收藏等方面的活动,使我们从中看到历代王朝对图书事业重视的总面相。本文则换一个视角,即通过对历代王朝图书活动“言”与“行”的观察与分析,总结古代王朝关于图书事业中的若干政治心态,以期对“文化传统”取向型的中国古代政治在图书事业上的表现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 图书一统――“大一统”观念的文化表达

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1]在古代政治思想中,“大一统”占有重要地位。作为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大一统”的内容十分丰富,几乎包括中国古代政治学说关于国家、政体的主要思路。有学者将古代大一统理论体系详细分为天道一统、江山一统、治权一统、政令一统、帝位一统、王道一统、文化一统、华夷一统及天下一家等主要论点。[2]其中思想文化一统是大一统理论体系之一。先秦诸子普遍主张圣者为王,圣者为师,主张“执一”、“定于一”、“一天下之义”、“作一”。而所谓“一”,从大的方面说,就是政治一元化、集权化的“大一统”。政治大一统,要求“以圣王为师”,“以圣王为法”,这种“圣王之制”应囊括人间一切,自然也包括学术文化。有着圣王理想或以圣王自许的君主,无不尽其所能,在学术文化上涵摄一切。在对待图书典籍态度上,他们大都希望尽可能最广泛地搜括旧籍、编纂新典,这些除了能在一般意义上说明古代君王重视文化建设外,从深层次上说,是在丰富“一统”的内涵。

在图书搜求方面,历代有文化理想的君主往往广事搜求,不遗余力,甚至频下诏令,督促臣下搜括亡遗。汉武帝面对“书缺简脱,礼坏乐崩”的局面,“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汉成帝因为“书颇散亡”,便“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 [3]并且指令专人整理旧籍,编订书录。东汉光武帝更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采求阙文,补缀漏逸” [4] ,“四方鸿生钜儒,负帙自远而至者,不可胜算,石室、兰台弥以充积。” [5]

隋代牛弘感叹历代图书之厄,认为图书乃王朝政治必操之物,图书之厄是政治衰败的象征:“以经书,自仲尼已后,迄于当今,年逾千载,数遭五厄”,图书“兴集之期,属膺圣世”。认为“土宇迈于三王,民黎盛于两汉,有人有时,正在今日。方当大弘文教,纳俗升平”,但“天下图书尚有遗逸,非所以仰协圣情,流训无穷者也”,“故知经邦立政,在于典谟矣。为国之本,莫此攸先。今秘藏见书,亦足披览,但一时载籍,须令大备。不可王府所无,私家乃有。” [6]在牛弘看来,大隋在政治一统之外,尚有缺失。希望隋文帝能够通过天下士民广献图书典籍,从而完成图书一统。隋朝虽立国仅短短三十余载,却有过三次大规模的图书搜求活动,藏书一度达三万余卷[7]。而且还进行了书目编纂和图书修纂活动,成果巨大,史载“共成书三十一部,万七千卷”[8] ,俨然文化典籍一统之气象。

在改朝换代过程中,新崛起的统治者往往非常重视对前朝图书典藏的搜括。如李渊起兵一举平定河东各县,继而进军关中,攻克长安,“命主符郎宋公弼收图籍” [9]。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攻克洛阳,“入据宫城……一无所取,令记室房玄龄收隋图籍” [10]。宋太祖在统一全国的战争中,不断收缴图籍,在击败后蜀后,“命右拾遗孙逢吉往西川取伪蜀法物、图书经籍、引篆赴阙,得蜀书一万三千卷” [11]。多数统治者认识到,武力征服取得政权,仅获得了部分权威,要想使政治权威牢不可破,非得建立统治的合法根据不可,统治合法性可凭借的资源包括多个方面,享有文化上的权威是其最为重要的合法性因素之一,而图书典籍则是文化权威的象征物。

一统天下之文的心态,在历代不少王朝强盛时期的修纂活动与言论中也有所体现。唐代太宗朝、玄宗朝都修纂过大型的图书典籍如《五经正义》《艺文类聚》等;宋代盛世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极力做到“广疏于九经,较阙疑于三史,修古学于篆籀,总妙方于释老。洪猷丕显,能事毕陈。”[12] 明成祖时期修纂的超大型的图书――《永乐大典》,更是空前绝后。修书之时,成祖的言论就明确地表明了一统文化、一统学术之意:

明永乐元年秋七月,上谕翰林侍读学士解缙等曰:天下古今事物,散载诸籍,篇帙浩繁,不易检阅。朕欲悉采各书所载事物,类聚之而统之以韵,庶几考察之便如探囊取物。再尝观《韵府》、《回溪》二书,事虽有统,而采摘不广,纪载大略。尔等其如朕意,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一书,毋厌浩繁。[13]

成祖好大、好全,囊括宇内文化的心态,在“毋厌浩繁”的谕旨中表露无遗。在《永乐大典序》中,其对修纂《大典》的意义有更为明确的说法:“尚惟大有混一之时,必有一统之制作”,所修《大典》,“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巨细精粗,粲然具举;其余杂家之言,亦皆得以复见。盖纲罗无遗”。[14]

概而言之,“圣”王乃人道之极,不但是为政之“君”,也是人伦之“亲”,更是以道德、学术化育民众之“师”。“师”者,自然应囊括“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之籍,这样就仿佛占领了道德、学术的制高点,与君王的身份相匹配。当然我们看到,尽管历代君王多数难堪“圣”任,但自汉代以来,人们(包括君王)几乎无不公开表明对此理想的追求。这既是文化理想,更是政治共识。

二 典籍资治――强调图书政治功用

古人对图书典籍政治功用的认识可谓由来已久。《汉书・儒林传》谓:“六艺者,王教之典籍,光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15]唐玄宗也曾宣称:“国之载籍,政之本源”。[16]

(一)治政依据

《史记・萧相国世家》载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17],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将图书文籍作为治政决策的信息参考,说明在官僚制度体系中,图书文籍对于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关于史官掌书的政治地位,《隋书・经籍志》称:“夫史官者,必求博闻强识,疏通知远之士,使居其位,百官众职,咸所贰焉。是故前言往行,无不识也;天文地理,无不察也;人事之纪,无不达也。内掌八柄,以诏王治,外执六典,以逆官政。书美以彰善,记恶以垂戒,范围神化,昭明令德,穷圣人之至赜,详一代之。”[18]不过有学者指出,萧何毕竟出身法吏,“尽管知道图书的实用价值,却没法了解文化传播的真正意义”[19]。所谓“文化传播”的意义,于政治而言,不仅只是作为行政管理的具体参考,还有承接道统、政统,规戒君臣,建构政治统治的合法性依据等诸多政治效用。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儒家经典被抬升到崇高地位,具有了法典性质。无论是皇帝的诏书,还是大臣的奏议,大都要引经据典。正如皮锡瑞所言:“汉崇经术,实能见之施行”,“皇帝诏书群臣奏议,莫不援引经义以为依据”。[20]汉代以经典为依据处理政务并解决疑难问题的现象较为普遍,甚至在司法实践中“以《春秋》决狱”,如武帝时“使仲舒弟子吕步舒为持斧钺治淮南狱,以《春秋》谊颛断于外” [21];又如张汤为廷尉决大狱“欲傅古义,乃请博士弟子治《尚书》、《春秋》,补廷尉史” [22]。

后世虽少有以经典决狱的记载,但以经典作为治政依据或参考的事例与认识并不鲜见。《隋书・经籍志》即言,所著录典籍“虽未能研机探赜,穷极幽隐,庶乎弘道设教,可以无遗阙焉。夫仁义礼智,所以治国也,主技数术,所以治身也;诸子为经籍之鼓吹,文章乃政化之黼黻,皆为治之具也。”[23]

(二)教化之本

古人在进行图书编目、修纂及典藏时,还经常从教化的角度说明图书典籍存在的意义。比如《汉书・儒林传》云:“古之儒者,博学乎六艺之文。六艺者,王教之典籍,光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而在解释孔子编辑整理先圣旧籍“述而不作”的原因时,也指出是为了垂法先圣之教:“(孔子)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 [24]。唐人毋也讲经籍“垂教”:“夫经籍者,开物成务,垂教作程,圣哲之能事,帝王之达典。” [25]

然而,圣人制典籍垂教后世,主要指的是旧典传延的历时性的信息传递。在每一朝代,朝廷大都非常重视图书典籍广教化、美风俗,进行共时性的信息传播。当然,每代的情形不同,化风俗、行科举等方面的标准教本各有不同,但总体上是沿着旧有经典的统绪进行传承的。

(三)历史鉴戒

“史鉴”是在中国古代政治中常常被提到的话题。较早提出这一观念的是周初的政治家召公,他告诫成王:“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有殷” [26],一定要吸取夏、商灭亡的教训。后代大凡理性的政治家,都极力宣扬在政治活动中以史为鉴。历代王朝在编纂、收集、整理史籍活动中,史鉴观念多有体现。如贞观十年,房玄龄、魏征等人修成《周书》《北齐书》《梁书》《陈书》《隋书》,诣阙而上,太宗勉励诸史臣言:“朕睹前代史书,彰善瘅恶,足为将来之戒……将欲览前王之得失,为在身之龟镜。” [27]

史鉴观念在《资治通鉴》修纂活动中表现得比较集中。宋神宗在为《通鉴》所作的“御制序”中说:

若稽古英考,留神载籍,万机之下,未尝废卷。尝命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论次历代君臣事迹,俾就秘阁阅,给吏史笔札,起周威烈王,讫于五代。光之志以为周积衰,王室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平王东迁,齐、楚、秦、晋始大,桓、文更霸,犹尊王为辞以服天下;威烈王自陪臣命韩、赵、魏为诸侯,周虽未灭,王制尽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其所载明君、良臣,切摩治道,议论之精语,德刑之善制,天人相与之际,休咎庶证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规模利害之效,良将之方略,循吏之条教,断之以邪正,要之以治忽,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

荀卿有言:“欲观圣人之迹,则于其粲然者矣,后王是也。”若夫汉之宣,唐之太宗,孔子所谓“吾无间焉”者。自余治世盛王,有惨怛之爱,有忠利之教,或知人善任,恭俭勤畏,亦各得圣贤之一体,孟轲所谓“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至于荒坠颠危,可见前车之失;乱贼奸宄,厥有履霜之渐。《诗》云:“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故赐其书名曰《资治通鉴》,以著朕之志焉耳。[28]

《资治通鉴》的主要编纂者司马光也同样表达了史鉴思想。他说:“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于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伏望陛下宽其妄作之诛,察其愿忠之意,以清闲之宴,时赐省览,监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矜恶,取是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 [29]

古代王朝对史书的重视还表现在另一种借鉴,即史书对当下君主及政治运行的监督。《汉书・艺文志》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30]不少朝代还制定了君主不能参阅国史实录的制度,意在通过它造成“历史评价压力”,达到监督君主政治正常运行的目的。

三 不惜代价――典籍的价值高于一切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治一乱,而图书典籍也有一聚一散,这似乎成为规律。每当新朝确立、大搞文治之时,作为治政之具与政治象征的图书典籍则往往残破不全,需要尽力搜求。而君主也往往怀着急迫的心情,希望聚拢天下载籍,“从古右文之治,务访遗编”[31]。

为了尽可能多方搜求图书典籍,历代王朝往往想尽一切办法。如隋文帝时,“秘书监牛弘,表请分遣使人,搜访异本。每书一卷,赏绢一匹” [32];唐初,秘书丞令狐德“奏请购募遗书,重加钱帛,增置楷书,令缮写” [33];中唐肃宗朝,太常少卿于休烈上疏要求搜求遗散于民间的前朝国史实录,建议“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若是史官收得仍赦其罪。得一部超授官资,得一卷赏绢十匹。” [34]

从历史文献记载看,宋代君主特别重视奖励献书者,不是许以官阶,就是重赏金帛。如宋乾德四年,太祖诏令购募亡书,对献书人许以官阶:“献书人送学士院问吏理,堪任职官者,俱以名闻。”宋太宗更是规定了比较具体的奖赏措施:“宜令三馆以《开元四部书目》,阅馆中所阙者,俱列其名;于待漏院出榜,告示中外;若臣僚之家,有三馆阙者,许诣官进纳。及三百卷以上,其进书人送学士院引验人材书札,试问公理。如堪任职官者与一子出身。亲儒墨者即与量才安排。如不及三百卷者,据卷帙多少优给金帛。”[35]宋真宗曾诏令“所少书有进纳者,卷给千钱,三百卷以上量才录用”[36]。宋高宗“令监司郡守,各谕所部”,将遗书“悉上送官,多者优赏”[37]。

明清时期依然重视奖励献书行为,如乾隆十五年,御史王应彩建议乾隆皇帝:“请敕下内外大臣,细加搜访,上其遗书,果能斟酌群言,阐明奥旨者,量予旌奖。” [38]为了鼓励民间献出珍本秘籍,乾隆提出“以书易书”的奖励办法,即对进献图书500种以上的,各赏《古今图书集成》一部;献书百种以上的,各赏《佩文韵府》一部。

以上这些搜求图书的奖励规定与活动,一方面说明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另一反面反映了历代王朝将其视为崇高的政治任务,故不惜代价,尽其所能。这种不惜代价的心态在几处史料中也有所显示,可与上引史料相印证。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载,宋高宗曾谓秦益公曰:“监中其他缺书,亦令次第镂板,虽重有所费,盖不惜也。”[39]又据《明史・艺文志》记载,明成祖永乐四年,为了修纂之需,“帝御便殿阅书史,问文渊阁藏书。解缙对以尚多阙略。帝曰:‘士庶家稍有余资,尚欲积书,况朝廷乎?’遂命礼部尚书郑赐遣使访购,惟其所欲与之,勿较值。”[40]其中,“不惜”、“勿较值”就是指镂板雕造、搜访遗缺不必过多考虑花费。可见,为了集中天下之书,一统天下之文,或者说为了“教政”之需,经济帐是不用细算、不必计较的。

四 盛世修书――政权强盛心态的表征

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41]“有成功”与“有文章”①相对举,可以看出孔子认为政治之事功必有“文章”之光彩相匹配。

《宋史・艺文志》云:“历代之书籍,莫厄于秦,莫富于隋、唐。隋嘉则殿书三十七万卷。而唐之藏书,开元最盛,为八万卷有奇。其间唐人所自为书,几三万卷,则旧书之传者,至是盖亦鲜矣。陵迟逮于五季,干戈相寻,海宇鼎沸。斯民不复见《诗》《书》《礼》《乐》之化。”[42]这分明是说,盛世典籍浩繁,而五季乱世王化尽弃,就连图书也所存不多。宋景德二年,真宗到国子监视察书库,询问国子祭酒邢书库有多少书版片?邢回答道:“国初不及四千,今十余万,经、传、正义皆具……今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辰之幸也。”宋真宗高兴地说:“国家虽尚儒术,非四方无事何以及此。”[43]所谓“四方无事”即盛世,图书事业的兴旺,可谓正当其时。清代乾隆皇帝在采办、搜求图书以纂集《四库全书》时,强调要通过修书“用昭我朝文治之盛”,“以彰右文之盛”,并认为,“此采择四库全书本指也”。[44]以上这些言论都表明图书事业兴盛与政权兴盛的关系。

历代典籍就像政权的兴衰轮回一样,聚聚散散,然而政兴之后必有书盛。“尽管图书聚积和散失率极大,但人们坚信‘书籍聚散自有一定不移之数,一聚必有一散,乃物之常理’。‘一旦治平,当有兴集’。”[45]书籍的聚散存佚与王朝的兴衰轮替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

五 结语

据实而论,政治与文化从来都不是相脱节的,在中国古代更是如此。历史文献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的研究和整理,并不仅仅是个文化技术的问题,而是负有‘正纲纪、弘道德’的政治和道德的使命。” [46]包括图书事业在内的文化事业从来没有游离于王朝政治之外,它是教化政治的重要手段,与自西周以来逐渐形成的人文主义思想、周公的“制礼作乐”、礼乐形式的书面化、孔子的提倡及编纂实践等等息息相关。汉代政治家通过对秦王朝二世而亡的深刻反思,逐渐形成了重视文化、重视传统、重视教化的政治选择。于是“教政”得到发扬,对图书典籍的搜求、编纂、整理、收藏受到重视,甚至形成象征性的崇拜。

艾森斯塔得(S.N.Eisenstadt)在《帝国的政治体系》中指出,的政治目标属于文化传统取向型[47],帝国的政治得以维护的重要因素是注重文化传统的延续,同时这种取向的政治制度极其重视通过文化建设来维护统治合法性及进行社会整合。笔者在以往的古代王朝政治传播制度研究中,将其总结归纳为政治传播制度之一――“政治文化传统的信息存续与维护制度”[48]。就图书事业方面的表现来说,历代王朝普遍建立修史机构,设置修史人员,通过官方修史延续政治统绪,表明合法性。除了修史外,还重视其他图书典籍的出版、校勘、编目、收藏。其意义主要在于延续文化,自我确认为文化传承的担当者,并通过这些活动间接地实现对社会舆论、知识、信仰的控制。历代王朝大规模的图书收集、编纂、收藏活动既可以被认为是实现理想“王政”目标的途径,也可以被认为是维护政治合法性的手段,又是通过控制图书来控制思想文化的措施。利用图书进行教化传播也是中国古代王朝政治传播的重要方面,它是维系政治统治、传承政治文化、整合社会的重要手段,它像一张无形的政治之“网”,潜移默化地控制着社会。

我们不难理解,古代王朝为何如此重视图书的编纂、出版、发行(流通)、搜求、整理(包括校勘、编目等)及收藏等方面的活动,因为这种文化活动更被自觉地当作一种政治统治手段,是一种上至君主下至臣民广泛认可的“软性政治”。因此,本文关于中国古代王朝图书事业中的若干政治心态的观察,就是中国古代政治形态特点的另一种说明。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董仲舒传[M]. 北京:中华书局,1962:2523.

[2]张分田.秦始皇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67-273.

[3]班固.汉书・艺文志[M]. 北京:中华书局,1962:1701.

[4]范晔.后汉书・儒林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965:2545.

[5][7][32]魏徵.隋书・经籍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4:906,908.

[6]魏徵.隋书・牛弘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1300.

[8][37]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6:1506,1510.

[9]欧阳修.新唐书・高祖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5:5.

[10][25][33][34]刘.旧唐书 [M].北京:中华书局,1975:28,1965,2597,4008.

[11]徐松辑,苗书梅等点校.宋会要辑稿・崇儒[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231.

[12][13][14]袁秋,曾季光.中国历代图书著录文选[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15-116,119,120-121.

[15][24][30]班固.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62:3589,1715.

[16]宋敏求.唐大诏令集[M].商务印书馆,1959:264.

[17]司马迁.史记[M]. 北京:中华书局,1959:2014.

[18][23]魏徵.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992-993,909.

[19]陈正宏,谈蓓芳.中国禁书简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20.

[20]皮锡瑞.经学历史[M].北京:中华书局,1959:103.

[21][22]班固.汉书・五行志[M]. 北京:中华书局,1962:1333,2639.

[26]江灏,钱宗武译注. 今古文尚书全译・召诰[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309.

[27]王钦若等.册府元龟・国史部・恩奖[M].北京:中华书局,1960:3797.

[28][29][44]袁秋,曾季光.中国历代图书著录文选[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09-110,110-111,131.

[31][38]傅璇琮,谢灼华.中国藏书通史[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1:761.

[35] [36]程俱.张富祥校证.麟台故事校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0:254,44.

[39]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四[M].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1:9.

[40]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2344.

[41]朱熹.论语集注[A].四书章句集注[Z].济南:齐鲁书社,1992:80.

[42][43]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5032, 12798.

[45]肖东发.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37.

[46]杨燕起,高国抗.中国历史文献学[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16.

[47][以]艾森斯塔得.阎步克译.帝国的政治体系[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30-232.

心态的故事范文2

【关键词】府谷二人台;传承;路径;特征;思考;创新

二人台是植根于我国民间的一种戏剧艺术,是近百年来长期活跃于我国晋北、陕北、内蒙古西部、冀北等地区的一种地方小戏,是该地区人们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之一。陕北二人台号称黄土高原上的一支艺术奇葩,陕北二人台以府谷二人台最具代表性,怀着对这种民间戏曲的满腔热爱与好奇,笔者用两年多的时间深入晋北、陕北地区和内蒙古鄂尔多斯一带,通过走访、考证、搜集资料等手段,有感而发地就陕北二人台,尤其是府谷二人台的传承路径问题谈几点认识,以期为二人台艺术的良好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府谷二人台基本概况

(一)地域特征。府谷县位于陕西省最北端,地处陕、晋、蒙接壤区。黄土文化、草原文化、长城文化在此交相辉映,形成了这里独特的历史文化;1993年,府谷县就被命名为“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2003年,府谷县又被省政府命名为“陕西省文化先进县”。

(二)艺术特征。府谷二人台汲取了山西、内蒙古等地二人台的艺术精髓,以特有的乐器如四胡、梅(形似笛子)、扬琴、京阳胡(板胡)、弦子(三弦)打击乐器小鼓、板鼓、小锣等与陕北方言为特色,形成了“中国府谷二人台”传承至今。

二、府谷二人台传承路径

府谷二人台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与府谷人民有着深厚的渊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口传心授曾一度作为二人台艺术的主要传承路径。近年来,随着府谷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二人台传承路径也有了新的变化。

(一)政府现行、政策支撑。2007年府谷二人台作为传统戏剧被陕西省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8年府谷二人台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后陕西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对其扶植保护力度明显加大。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蒋惠莉曾表示,只要属于府谷二人台保护方面的工作,无论是资料陈列室的建设,还是作品创作、培养传承等,都可纳入专项经费预算。

(二)确立传承人谱系。2011年由由府谷县文体事业局出台确立府谷二人台传承人谱系,从二人台起源至今将传承人划分为六代。其中清末至民国期间丁怀义、丁银荷包、蔺铁、孙银鱼、王宝儿、苏三根、苏应祥、白百家保等为第一代;郭玉麟、苏凤岐、贺二蛇、丁兰双、丁兰成、丁俊女、丁喜才、党四毛、杨臭、杨怀银、柴根等为第二代。解放后苏彦明、陈维业、韩娥女、王秀英、王斌、史外、全孝先、刘一民、王彦明、段智红、李勇芝等为第三代。至今武玉英、邬果英、安桂清、王清玉、史建林、淡文珍等为第四代;李月琴、王向荣、赵金铃、杨树山、刘美兰、苏美云等第五代;温永开、贾二清、王忠义等为第六代。

(三)搭建传承平台、加强艺术交流硕果累累。基本从2004年之后府谷二人台艺术团开始频繁参加全国各类大小比赛,先后荣获国家、省、市各类大奖60多项,2012年还参加“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和第二届中国西北音乐节的演出,收到艺术界的好评。

三、对府谷二人台传承的思考

正是因为二人台具有着浓厚的民间文化遗产价值,已经被政府及学术界普遍认可,所以光有传承远远不够,发展才是最关键的。在调研中我深深感觉到,现今二人台一味注重传承二字,却忽略真正的发展,我认为影响二人台发展的瓶颈在于后继乏人和剧本创新不足。

(一)后继乏人现象严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就是保护传承人。只有后继有人、人才辈出,才能发展创新,保护和传承才有真正意义。据了解,目前府谷二人台第六代传承人平均年龄也都在42岁,整个榆林地区乃至陕西省没有一所艺术院校开设二人台专业,更没有专门培养二人台的学校。在这个流行音乐、电视电影、网络虚拟世界等元素交相充斥的年代,如果二人台的发展不注重人才的培养,就会缺少新鲜血液,势必会造成二人台艺术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局面。在采访现任府谷文化馆馆长温永凯说到:大多数青年人不愿意从事二人台艺术的相关工作,而将目光更多投向了流行文化上,爱唱和会唱二人台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多数人认为,二人台表演既没“前途”,又没“钱途,没有人把二人台作为一项事业来做。”所以打造一支文化程度高、业务能力强的二人台表演创作队伍迫在眉睫。

(二)剧本创新意识不足。人常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二人台”作为地方小戏,没有好的剧本是不可能得到长足发展的。由于它素以短小精悍见长,所以永远不可能去表现类似“开国大典”和“三大战役”那样的重大历史题材。但是“二人台”如同小品一样,它能及时把握时代脉搏,准确敏锐地捕捉生活激流的浪花,以旗帜分明的态度,褒扬歌颂“真、善、美”,贬斥讽喻“假、丑、恶”,它确实堪称文艺战线上的“轻骑兵”。当然,这就要求必须要有既能反映时代精神,又能体现“二人台”传统特色的词曲相配套的新剧本、好剧本,否则,只靠吃祖宗饭是没有前途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府谷二人台艺术蕴含着无限的文化生长空间和市场拓展空间,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发挥二人台的精神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就要选择行之有效的传承路径。

参考文献

[1] 张智斌著.陕北民歌通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2] 武兆鹏著.二人台音乐概论[M].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

[3] 王俊义,徐新民.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二人台艺术的生存与传承[J].前沿,2011.

[4] 榆林市陕北二人台研究会主办[J].二人台艺术,2011.

[5] 贾晓光.二人台音乐的社会功能与传承研究[J].民间艺术研究,2010.

心态的故事范文3

2、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改掉不良的嗜好和饮食习惯,戒烟、限酒、少饮咖啡、浓茶、可乐和碳酸饮料。

3、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运动项目,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4、做好骨关节防护,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进行剧烈运动,避免摔跤。

心态的故事范文4

[关键词]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岗位薪酬;分配模式;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4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10-0036-03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股份制分配缺陷视阙下的我国企业制度创新研究”(批准号:07JA63007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郑玉刚,宜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江西 宜春 336000)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1]原用于对传统股份制单纯按股分配方式缺陷的修正,但式中股权比例可以虚拟股权的方式衍生为其他比例结构,故可广泛用于其他收入分配的计算。其特点是:计算的是在新分配方式下员工某部分作为计算对象的收入占单位该部分总收入的比例,以便与原分配方式下员工此部分收入比例相比较,进而反映出采取该方法前后激励强弱的变化。计算公式:Rn'=Rn+(Pn/∑Pn-Rn)×r。其中,Rn'表示原分配方法按动态股权激励模型修正后员工某部分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视业绩情况也可能为负数),Rn表示该部分收入原先所占比例,Pn表示员工统计期间计算的业绩分,∑Pn表示所有员工该部分业绩的总分值,r表示预先确定的员工能从自己贡献当中分享的比例即贡献分配率,其值范围为0到1。该模型所包含的设计思想可从下式看出:新分配率=原分配比例+从贡献当中分配的比例=原分配比例+(业绩比例/原分配比例)×员工从贡献当中可分配比例。这体现了新的收入分配模式在兼容原有分配方式下,员工如何按各自对企业的贡献参与总体效益的分配。下面,就动态股权激励模型与固定岗位津贴、固定岗位津贴改进型、宽带薪酬以及瓜分制等几种薪酬方式在员工岗位薪酬上的应用作一比较分析。

一、员工绩效决定岗位薪酬分配的主要模式

一是薪酬数额不随业绩变动而调整的固定岗位津贴制。二是岗位津贴改进型,即绩效与岗位薪酬适度挂钩模式。先依据各自不同的岗位分配系数确定分配级别,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当期业绩动态调整其所处层级,但此调整只限于在本类别区间小的分配级数上作上下微调浮动,但不能跨越本薪酬类别。三是岗位薪酬与绩效有机结合。如本文将介绍的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的方式。四是实施宽带薪酬。实践中薪酬通常被划分为岗位薪酬(岗位技能工资)与绩效薪酬两类。岗位薪酬体现岗位重要性和职业化程度,绩效薪酬则是为员工所创造的业绩而支付的酬劳,这两者在使用上一般都是单独分开计算的。宽带薪酬是岗位薪酬设计的有效方式。传统薪酬模式下提升岗位薪酬一般只能靠提升职位来实现,宽带薪酬则以业绩说话,只要工作努力业绩达到额定标准,某些普通岗位上的员工其岗位薪酬收入也可能会超过级别更高的上司。具体做法是:先将所有岗位按重要性分成若干等,再将各职等薪酬层次分若干级,使同一职等最高与最低薪酬差距扩大可至数倍。由此形成的结果是,只要能达规定业绩,低职等员工的岗位收入就可能超过高职等员工的收入。五是瓜分制[2]。即在总体的分配上按业绩的相应档次计付报酬,成员的分配按各自贡献比例即个人业绩占团队总业绩的比例来划分。个体只有尽力提高自己占总贡献的比例,才有可能获取更高报酬。该方式通过诱发成员博弈性动机促进竞争,有可能产生较好激励效果。它与传统固定工资制结合还可演变成混合分配模式,计算公式为:个人岗位收入=固定工资+(总工资-总固定工资)×(个人月贡献/全体月贡献)。公式中如果将固定工资的值设置为零则回复到纯粹瓜分制。这种完全按个人业绩比例分配通常被理解成是一种更为公平的分配方式,但在现实中它有许多弊端,关键是看到底按哪种业绩标准进行计算。由于在多数情况下某种取得的业绩并不能绝对地与其他成员的贡献完全隔离开,所以,不如把按某种业绩标准分配作为是一种个人分配理想状态,它可能是一种对个人而言相比较个人付出与回报的公平或不公平,但不一定是与他人相比较的“公平”或“不公平”。动态股权激励模型中员工贡献分配率r值为100%时也即是此种情况。

二、员工绩效与岗位薪酬相关联的不同模式比较

江西三羊集团公司是位于宜春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一家集服装、电池、建材、地产开发、出口贸易的综合性高科技企业。在笔者对该公司咨询中,建议将不同工作类别职员按部长、经理、主管、组长、助理设5职等11职级。实施后职员年岗位工作量定额与津贴系数挂钩方法见表1。

其中在岗津贴按近3年考核情况确定等级,每年调整一次。业绩津贴与当期业绩考核挂钩,工作量全部完成足额计发,否则按完成比例和不同项目种类的权重进行加权折算计发。在规定情况下,不同项目的业绩之间可以一定比例相互进行弥补。上例中部长项目2绩效与分配如何挂钩我们试以思捷达咨询公司提出的思路分析。①固定式。即按预先确定的额度进行奖励,比如计件工资率或销售提成率,干多少,得多少,没有计划,也没有封顶。在此方式下,岗位薪酬与规定业绩的变动关系是正比或一次函数关系。②递增式。业绩越高,不一定奖金越高,只有业绩增加达到一定区间,提成比例或计件奖励额才会增加。这实际上是分段递增计酬模式,可以激发员工在一定期内努力争取最大业绩的动机。假定在完成最高定额60之后,业绩每10进1.65,这个比例高于前一区间的每25增4(即每10进1.6)但低于起始几个区间的每10进2,其制定依据是较低分数段的级别差异应更趋保障和公平功能,跨度可以大一些,以减少与高层次的平均差距,而更高层次的薪酬因为其业绩水平与低级别具较大差异性,如按常规算法必致差距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公平,因而其级别差异可以设计得小一些。所以,上述设定的比例居于起始和中间的两个档次之间是比较合适的。另外一种处理方式是采取类似指标完成率平方[3]来加权的方法。该方法以按关键绩效指标综合加权得出的指标完成率的平方值来乘以常规方法下计算所能得到的奖励数,从而产生鼓励超额完成任务并约束某方面任务不能达成的激励倍增效果。该方法有利于平衡各方面绩效,其理论渊源自泰罗的差别计件制。用数学模型表示如下:设某岗位标准工作定额为x0,实际工作量为x,b1、b、b2为计件率,b1≤bx0,f(x)=b2x.这是一个分段函数。当然,也可以设计按业绩区间分段乘以不同计件率的超额累进制计算模型,这也应是差别计件制题中之意。另外要注意的是,实务中b1、b、b2的大小顺序也可能相反,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研究把握。③递减式。完成预期目标后,降低提成比例。在60分后采取固定递减计酬,每10进1.2。④封顶式。指完成预期目标后不再奖励。从表1可知,项目2的分在15到25、25到35两区间采取的是每10进2分的固定计酬;从35到60是递减式计酬,每25增4,比固定式少1;从60到以上则是封顶式,以60对应的薪酬级别为限,不再设定更高薪酬级别。讨论:后两项原则出发点是想平衡基础绩效与显性绩效关系,或限制某方面特殊绩效以保证其质量或维持其可持续发展,这固然有积极意义,但也可能会弱化实际的激励与督促。组织目标在不同阶段,可能会有不同的目标值,在薪酬标准制定上也可能产生政策导向性影响,因而并没有绝对的公平与合理。该单位对员工过高项目2业绩的限制,是为了避免对项目1业绩的影响。所谓此消彼长,顾此失彼的事在工作中也是常见的,但也不能为平衡而简单损害某一优势项目,影响其效能发挥。为此,要明确哪些是属于应限制的领域或事项,而不可不细分辨统而为之。首先,要明确对创造性劳动和当前组织业绩总量中的短板不应限制;其次,如果要限制,也不应取数量限制,而应当是质量限制,提高质量标准,加强监督,加大服务保障力度。这样,才能保证高绩效水平员工工作。[4]

三、对以上几种岗位薪酬决定模式的评析

其一,固定岗位薪酬制的优点在于收入稳定,可以不必担心当期或一定期内实际业绩波动对分配造成的影响,而致力于自身一定阶段特定目标的实现,满足了高层次员工的保障心理,对于其他低阶层(职级)员工也起到了收入分配的长期激励作用,有助于他们暂时忍受较低阶层的低固定薪酬,而维持其相应岗位要求范围内的工作绩效。缺点是,固定薪酬因只与岗位关联而与个人实际绩效无关,其本身不具备激励性,如果应用不当或占当期员工总工资比例过高,将对各部门的业绩实现带来负面影响。而且,由于收入结构过分倚重于固定比例部分,势必导致组织内层级化倾向明显,员工热衷追逐职位晋升,但因对绩效的无(或较低)追求而阻滞组织设定目标的顺利实现,也易引发优秀人才“逆流”(即人才从组织向外流出),对组织近期、长期发展均十分不利。

其二,岗位薪酬数额与绩效适度结合的局限在于,即使同一职级内采取了仿宽带薪酬(实际上并不是真正宽带薪酬)的模式,将同级内的分配按绩效的不同等次拉开了差距,但即便如此,在促进公平上也还是不够彻底的。再优秀的员工只能凭业绩在同一职级的薪酬带内获取更好的位置,不同职级的薪酬带也会出现边缘部分的融合,但在员工能力业绩足够越级拿更高薪却囿于职级约束而不可得,特别是不同职级的薪酬幅度仍然差距较大时,这种激励也称不上什么激励了。所以,此种薪酬改良模式仍然是一种岗位先导型,在激励员工创高业绩上具有很大局限性。另外,该方案对同一职等不同级别在分配额度的权衡上也未能充分考虑。比如,部长职等岗位津贴的系数合计一级比二级只多4,但一级要比二级多完成25分的项目2定额,如果按照超额工作量才另行计算而岗位定额内的只有岗贴不另给奖的话,这多出来的部分就要损失相应的超额工作量津贴,这样下来一级岗虽然付出了更多劳动,但实际所得比账面上打了折扣,等效于采取了上述限制型绩效薪酬支付原则,这无疑是没有激励的,也等于是说不要高职员工去努力获取更高项目2业绩,显然与高职人员应具有更高能力的要求不符。而实际操作中,由于项目2管理部门未出台相应的超额项目工作津贴计算办法,仍然沿用独立计算项目工作奖励的老路,加上后来新修订的项目奖励与项目工作量脱钩的办法,反而间接抵消了人事部门在薪酬级差设计上的缺陷。所以,为比较不同模式下的分配结果,我们再假定部长岗位不定项目薪酬上限,这样,对于项目2超过最高标准定额60的业绩,还有递增式与递减式两种算法。递减式的优点在于,虽然界定了员工分配的基本标准是按岗分配,但岗位等级的决定却是以近3年的绩效考核为据,这实际上也是根据业绩的不同决定了拥有某一类相同职级人员所处的不同岗位等次,在岗津贴上则是与此挂钩,显示了业绩对岗位薪酬(在岗津贴)的影响,而且现处的岗位是根据业绩可以在同职级区间内动态上下调整的。另外,对于岗位津贴中的业绩津贴部分,又是根据当年的实际业绩情况来比照确定业绩津贴的分配级别,也是有约束效果的。最大缺憾就是薪酬不能随业绩的不同跨职级宽幅震荡,对高能力者减低了公平性。

其三,要考虑绩效的长期性和动态性。一般高职级员工的岗位技能较高,这是一种长期存在的能力,可以长期为组织创造价值,那么,他比其他职工的基本工资高是应当的。有些绩效是动态的,一段时期的业绩高,不能保证下个阶段同样很高,只有在相对比较长的时间内一直保持较高业绩,才可以提高其工资档次,作为对其长期稳定绩效的认可。动态股权激励模型运用到工资系统中相当于是一种激励(浮动)工资,它根据当期绩效和岗位初始系数(或固定工资比例)综合分配,当期有效,分配之后不会对岗位定级产生任何影响。但我们注意到,在分配中它考虑到了长期、固定的因素。在股权激励中,它考虑的是原始股权;引用到工资分配中来,我们可以把岗位工资、基本工资、标准定额工资等转化为相对固定的静态初始比例,这比之单纯按动态绩效分配或者单纯按照固定因素(比如岗位级别)确定奖金系数,更有折中性,能实现不同群体利益的兼顾与和谐,有利于人才做出较大业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现有岗位分配方式的不足,实现较好的激励和约束效果。[5]但是,在股份制或可持续性虚拟股份的情况下,如果当期可分配到个人的利润不完全分配,而是部分转作了股本,则会带来股本结构增长幅度不同的变化,实现的是绩优者的股权份额上升,而当期业绩劣者下降,这一新变化的股权作为以后历次分配的基础,从而使股权激励的影响从传统的仅仅重在短期效应实现了向长期效应的转化。[6]

下面引入岗位股(岗位分配系数)概念,假定以项目2绩效分值作为可供计算的绩效分,其他项目暂不考虑。设某经理级职员已弥补其他工作量的项目2分值为60,在岗系数定为五级,可供所有职员分配的津贴总系数为10,765,已弥补其他工作量(含被弥补)的项目分净额为10,000。各职等人员岗位初始分配系数总和(即与各人当期所定岗位级别相对应的两项岗位津贴系数之和)如下:部长12人合计918,经理95人合计3956,主管及以下635人系数合计5126,则总初始岗位分配系数之和为10,000。设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的贡献分配率r分别为如下情况:Ⅰ.r=0;Ⅱ.r=0.217%;Ⅲ.r=18.03%;Ⅳ.r=50%;Ⅴ.r=100%。则各模式下所计算的最终分配系数如下表2:

参考文献:

[1]郑玉刚,谢永建.动态股权制再创新的几点思考[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6).

[2]向洪远.销售人员绩效与薪酬管理[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3]付遥.业绩腾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郑玉刚.动态股权激励静态模型[J].上海经济研究,2008,(1).

心态的故事范文5

[关键词] 舒适护理;胫骨平台骨折;焦虑;抑郁;功能康复;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8-0081-04

患者生活质量逐渐被临床广泛重视,并作为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升级的重要内容。尤其对于老年、慢性病、终末期疾病患者更易受到疾病痛苦、心理状态改变、社会关系变动等影响到其对医疗诊治和护理的接受和配合程度,放大疼痛和不适感,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加剧痛苦感受,影响患者康复,使生活质量降低。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舒适性的强调,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融入护理过程的舒适护理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由Kolcaba提出[1],近年逐渐引入国内并应用于临床各科室,获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涉及膝关节的高能量损伤,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重要的康复环节,直接关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及行动迟缓,较易发生此类骨折,术后康复的难度较大[2]。采用舒适护理对老年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干预,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10例,均为伤后2周内新鲜骨折,年龄≥60岁,行择期切开复位手术治疗,排除神经损伤、严重外伤、颅脑损伤、既往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意识障碍、精神疾病史。男58例,女52例,年龄60~89岁,平均(72.19±5.44)岁,开放性骨折39例,闭合性骨折71例,伴腓骨骨折43例;Schatzker分型:Ⅰ型12例,Ⅱ型42例,Ⅲ型32例,Ⅳ型15例,Ⅴ型9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52例,坠落伤32例,跌伤21例,其他5例。依据简单随机法分为干预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合并骨折、骨折分型、致伤原因、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下肢骨折常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护理,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疼痛护理、并发症预防及康复锻炼护理等,对照组依日常安排完成以上护理内容;干预组将舒适护理概念引入以上护理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患者体验的舒适性。具体实施方案:①同期干预组患者安排在同一病房,病房实施舒适化管理,调节室内光线和室温于人体舒适范围(20℃~22℃),睡前半小时调暗灯光,以可视物体为宜,日间可播放舒缓音乐,提高环境舒适度同时可使患者神经放松。②舒适心理护理分为集体心理关怀和个体心理疏导,护士言行即可作为心理护理的措施,以乐观、关心、亲切的态度提供基础护理,查房时以轻松的语言问候每位患者,活跃病房气氛,在侵入性操作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和自尊,同时亲切询问是否不适,加以改进或给予安抚;针对患者具体心理问题和困扰给予疏导或与家属沟通,让家属参与患者的心理抚慰,给予更多的关怀照顾。③疼痛的舒适护理以分散注意力、放松调节、按摩刺激等方法配合医嘱药物干预;分散注意力可采用电视、音乐、收听广播、聊天、阅读等方式进行,根据患者意愿播放其喜欢的电视或广播节目,避免过于刺激或悲伤的节目,以欢乐、轻松、幽默的内容为主,鼓励陪护者、家属与患者进行交流,讲笑话、说故事等,患者间也可以相互交流;教患者调节呼吸,放缓呼吸频率,深呼吸,放松全身肌肉,每次5~10分钟,每天3~5次,既可放松身心又有助于提高卧床患者呼吸效率,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诉轻、重度疼痛时可给予术口、患处周围健康皮肤轻柔按摩、冷敷等刺激,转移疼痛的神经传导。④并发症预防舒适护理,患者卧床期间翻动时做足准备,预先告知患者,保护患者安全及隐私,轻柔平稳地翻动,确保卧具平整清洁,在肢体受压处放软垫,预防压疮;患者坚持深呼吸训练,并教会患者正确的咳痰方式,及时排除痰液,预防肺部感染;泌尿道护理时应确实保护患者隐私,尊重患者习惯;教会家属腹部按摩的方式和手法,每日定时按摩下腹部,配合健康饮食预防便秘。⑤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由床上被动肢体活动至主动运动,坐起至下床运动,初期需护士在场进行协助并教会家属,运动前充分说明锻炼要点和目的取得患者理解,运动过程可播放舒缓音乐,放松心情,被动活动可采用连续被动运动辅助装置进行有效早期肌肉活动及后期的关节功能锻炼,可负重后加大锻炼强度,并尝试下床,康复锻炼过程应缓慢渐进,护士、家属应给予及时鼓励,在患者取得进步时可给予物质奖励,如患者喜爱的食物、书籍、电视剧、音乐等。

1.3评价方法

术后出院前进行焦虑和抑郁状态评估,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包括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粗分×1.25取整数部分为标准分,50分为分界值,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3];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包括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粗分×1.25取整数部分为标准分,53分为分界值,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3]。术后第1天、7天、出院前进行疼痛评价,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估疼痛程度,以0~10代表疼痛程度由无痛至最剧烈疼痛,由患者根据疼痛自体感受选择数字[4]。出院前采用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包括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减分项目,满分100分,≤59分为差,60~69分为中,70~84分为良,≥85分为优[5]。出院前采用SF-36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包括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情感功能、活力、总体健康,各项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越优[6]。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P

2结果

2.1两组出院前焦虑和抑郁状况比较

干预组SAS评分为(48.23±5.58)分,SDS评分为(49.93±6.44)分,对照组SAS评分为(54.22±6.34)分,SDS评分为(56.93±7.34)分,干预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4.983,P

2.2两组干预后疼痛及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比较

干预组第1天、7天、出院前NRS疼痛评分呈明显下降趋势(F=4.337,P

2.3两组出院前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组出院前SF-36量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情感功能、活力、总体健康等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舒适护理是综合系统化、人性化、创新性、高效率为一体的服务型护理模式,并不是常规护理的简单改造,而是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注入到整体的护理过程中,以理念整合护理操作、流程、态度[7]。我科引入舒适护理的概念,将骨科术后护理作为重点改进领域,由于骨科是手术科室,患者在骨折或骨骼疾病痛苦折磨后必须经过手术治疗而不可避免地形成二次创伤,患者身体和心理都将经历强烈的应激源刺激而处于应激状态,老年患者由于对疼痛的耐受度降低,心理敏感性增加,对亲人及社会关怀需求高,术后舒适度明显低于年轻患者[8,9]。

舒适护理概念引入后,将老年患者心理关怀作为最突出的重点,从环境舒适、语言舒适、态度舒适、操作舒适、加强关怀、加强尊重等方面入手,为患者营造被重视、被尊重、被关爱的康复环境,拉近与患者的心理距离。我科围绕常规护理设定5个基础措施,环境营造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加以改造,通过经验和体验调节适宜的温度、适度、光线,创新性地多处应用音乐营造适宜的环境,日常播放舒缓音乐帮助患者放松、调节情绪,在患者疼痛或不适时还可根据患者喜好应用音乐转移其注意力,在患者功能锻炼时音乐既可放松心情又可作为进步的奖励,同时音乐对人情绪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促使大脑释放内啡肽,患者感到放松和愉悦,减少对不适感的专注[10,11]。

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的常规内容,一般在繁忙的工作中并不能完全靠自觉实现而易被忽视或流于形式,因此笔者认为舒适的心理护理无需特殊的手段,关键在于日常接触中对点滴行为的注意,如日常查房时进门后的问候语气,轻松、亲切的语言表达,通过简单几句问候交流就能活跃整个病房的气氛,让老年患者感受到温暖,而对个体患者面对面的交流时注意询问患者的关切,并对其反映的问题及时予以处理,能让老年患者感受到被重视[12],而对陪护亲属的交流和鼓励,则加强其参与感,给予老年患者更多亲情关爱,减少由于自身老年后远离社会、亲情疏远带来的焦虑和抑郁感。

骨折术后疼痛是普遍存在的不良应激事件,其对患者情绪的影响甚大,会加重患者焦虑或抑郁等不良情绪,并可能产生对术后康复运动的抗拒,依从性差,不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13]。舒适护理中对疼痛的处理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本研究中采用了分散注意力、放松调节、按摩刺激等多种方式来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利用病房中的电视播放患者喜爱的节目,并以幽默、喜剧、轻松的节目作为推荐,让患者通过情感转移而暂时忽略身体的疼痛[14],相同的手段包括收听广播、电脑、手机、MP3播放视频或音乐等,多方利用现代科技产物转移患者痛觉注意力;呼吸训练不仅有助于预防并发症,更有利于患者在安静时放松情绪,降低神经敏感性,而疼痛较为明显时还可以通过疼痛转移的方式,刺激周围组织,抑制患处的痛觉传递,而疼痛严重时则需经镇痛药物治疗,避免过度忍耐而造成身体及心理的不良影响[15-17],利于康复锻炼的依从。并发症护理和康复锻炼过程中都运用了以上舒适护理的理念和措施,让患者在受重视、受尊重、受鼓励的条件下接受护理操作和康复锻炼指导。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舒适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较低,程度也较轻,心理健康状态较好,在术后多个时间段的动态疼痛感受也均较对照组轻,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提高,而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心理状态和疼痛改善的条件下,患者对康复的依从性高,锻炼的效果则更好,生活质量评价亦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整体状态能使其在出院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尽早恢复正常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王红梅. 舒适护理对上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764-765.

心态的故事范文6

关键词:在线动态安全分析 事故扫描 性能指标

1. 引言

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机组、超高压、远距离输电线路等各种新型电力设备的不断投入,使电力系统的结构变得日益复杂,且大大降低了系统的稳定裕度,形成了输电瓶颈。电力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给电力系统运行增加了许多不可预期因素,系统运行动态特性变得更加不可预测;在电力市场环境下,电力运营既要保证公平竞争、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又要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促使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对于经济性的追求可能导致部分区域的稳定裕度下降。所有这些因素促使我国电网的安全运行面临严峻考验,大面积停电的威胁不断加剧。因此,迫切需要电力系统在线的稳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与控制决策,要求根据电力系统实际的运行工况,预想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用快速筛选算法对所有的预想事故进行快速筛选后,对于可能引起系统不稳定的预想事故进行详细的仿真计算,判断系统是否失稳,并给出相应的控制策略表。如何很好的完成上述任务,给电力系统在线动态安全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动态安全分析与事故扫描

动态安全分析能够评价电力系统受到大扰动后过渡到新的稳定运行状态的能力,并对必要的预防措施和补救措施给出适当的参考方案。分析过程的具体步骤为:首先采集初始数据;然后进行事故扫描,筛选出对系统有潜在威胁的严重事故;再进行详细的暂态稳定分析,得出系统稳定性与稳定裕度;最后给出稳定控制对策。

事故扫描是在线动态安全分析的重要组成功能,对于成功的事故扫描过程而言,事故排序是一个非常好的系统暂态安全评价尺度。对于大规模的复杂电力系统而言,对每个预想事故都进行详细的分析是不必要和不切实际的。准确、快速的事故筛选和排序可以将计算量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提高分析效率。事故扫描就是对大量的预想事故进行选择和排序,挑选出可能导致动态安全危机的故障,目的是为了动态安全分析系统能够满足实时性要求,选择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对预想事故集中的每一预想事故进行筛选和排队,以正确识别出预想事故集中所有可能导致系统失稳的预想事故,以便对其进行更详细的暂态稳定分析,并给出暂态稳定控制对策。

适当地选择可能威胁系统稳定运行的预想事故,进行详细暂态稳定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其目的是合理地减少分析的计算量。在没有忽略潜在严重事故的同时,仅对最严重的和最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详细的分析计算,能够提高在线暂态稳定分析与控制系统的计算速度,根据故障严重程度给出必要的预防和补救措施,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3. 暂态稳定性能指标

一般从事故切除时刻系统的状态和事故后系统结构的强弱两方面来考虑如何定义反映事故严重程度的性能指标,即考虑事故对各发电机的影响以及事故后网络吸收暂态能量的能力。

定义暂态稳定性能指标还需要考虑性能指标对系统性或地区性事故的敏感性。一般事故对系统的影响分为两种情况,一种为系统性事故,如联络线事故,其波及面广,受扰机组多;另一种地区性事故,其波及面较小,受扰机组数目相对较少。

在能够间接反映事故严重程度且能够快速计算获得的性能指标中,经过分析比较,可以采用以下6种性能指标表征事故的严重程度:

(1)事故清除时刻与事故前发电机转子角度差值的绝对值之和;

(2)事故清除时刻与事故前发电机转子角度差值的绝对值的最大值;

(3)事故清除时刻发电机的动能之和;

(4)事故清除时刻发电机动能的最大值;

(5) 事故清除后一瞬间发电机的加速功率与发电机惯性时间常数比值之和;

(6) 事故清除后一瞬间发电机的加速功率与发电机惯性时间常数比值的最大值。

分别用PI1、PI3、PI5和PI2、PI4、PI6表示以上6个指标,6个指标分别反映系统性事故或区域性事故对系统的影响。

采用以上6种性能指标,通过计算可以得出系统性事故或区域性事故发生后,事故对各发电机的影响和事故后网络吸收暂态能量的能力,从不同侧面反映事故对系统造成影响的严重程度。

4. 综合性能指标法

由性能指标定义可知,性能指标是从不同侧面反映电力系统元件事故的严重程度,指标值一般具有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若直接利用原始数据计算,就可能突出某些数量级特别大的性能指标对排序结果的作用,而降低甚至排斥某些数量级较小的性能指标的作用,导致一个指标只要改变一下单位,也会改变最终排序结果;若利用每个事故在不同性能指标下的序号来确定该事故的严重性,必然会改变原有指标值之间的差异,所以不能准确的反映事故之间的相对严重程度。因此,需要对指标值进行规格化处理,使各指标值统一于某种共同的数据特性范围,将数据压缩到区间[0,1]上,再求得综合性能指标值。这样,既消除因各项指标的单位不同和数值数量级间的悬殊差别所带来的影响,又不会改变原有指标值之间的差异,。

将规格化的性能指标值求和,得到综合性能指标值,并按大小排序选出严重事故。具体步骤为:

(1)通过潮流计算得到系统事故前的稳定平衡点,记录系统平衡状态各发电机的转子角度;

(2)采用时域仿真法对系统从事故前积分至事故后半个周波,记录事故清除时刻的转子角度和速度,事故清除后的机械功率和电磁功率;

(3)计算性能指标PI1和PI2;

(4)计算性能指标PI3和PI4;

(5)计算性能指标PI5和PI6;

(6)对性能指标值作规格化化处理;

为了尽可能地反应实际情况,排除由于各项指标的单位不同以及其数值数量级间的悬殊差别所带来的影响,对性能指标值作规格化处理:

(2-13)

式中: , ,p、q分别为事故跳闸支路数和性能指标数,m为系统支路总数。

(7)将规格化处理后的性能指标值求和,得到综合性能指标值;

(8)按照综合性能指标值的大小进行排序,选出严重故障,根据需要选取前N个事故,待采用精确算法进行详细分析。

5. 结论

仿真算例表明综合性能指标法具有较高的严重事故捕获率,不足之处是各性能指标值与综合性能指标值均不能绝对反映事故之间的相对严重性。

对于大规模电力系统而言,获得指标值需要进行的大量暂态稳定计算,可以采用并行计算方式来提高计算速度。由于这种事故扫描方法所耗费的时间主要是对每个事故积分至事故清除后一小段时间所需的仿真时间,因此比较快捷,可以满足在线动态安全分析快速性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夏成军,茹锋,许扬. 大电网在线暂态稳定分析与控制系统研究综述[J].江苏电机工程,2004,2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