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收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税收收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税收收入

税收收入范文1

摘 要:税收收入的增长必须要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而目前中国的税收出现了过快增长的情况,本文分析了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认为目前税收收入的过快增长是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引导,由税收征管、税制设计等各个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税收的过快增长在长期来看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此税收收入增长需要回归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常增长水平上来。最后本文对税收增长正常回归提出了税制改革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建议。

 

关键词:税收;过快增长;正常回归

税收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在任何历史时期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但是税收收入也不是越多越好,税收的规模应该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一个国家正常的税收增长应该在什么水平上才是正常健康的,或者说是与经济水平相适应,做到经济、财政、社会达到一个和谐点,是一个国家制定科学的税收政策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从1997年起,我国税收收入出现了超常增长。基于这个现状,如何让税收增长回到正常的水平上来,对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基于此,本文对税收收入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对税收增长的超常情况一一说明,以期求得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税收收入增长因素分析

(一)税收的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是税收的基础,只有经济增长了,税收收入才可能增长。经济增长促进税收增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随着一国GDP的总量不断提高,可供分配的“蛋糕”越来越大,即扩大了税源,从而在源头上促进了税收增长。

第二,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对税收增长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导致税源结构和税收收入产生了改变。随着经济发展,税收负担轻的第一产业的比重会越来越小,而税收负担较重的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则会越来越大。因此,经济结构的优化能够促进税收增长。

 

二、我国税收收入的过度增长

(一)我国税收收入的过度增长的现状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财税体制、制度政策的多次调整,我国税收收入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趋势。目前的情况是税收增长远快于经济增长,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税收的这种超常增长会不会对经济产生损害也成为经济各界普遍讨论的热点。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8)》第37、262页相关数据计算。

根据上表二1997-2010年的GDP增速与税收收入在增速的对比看出,税收增长的速率远大于GDP的增速,税收弹性系数远大于1,这说明我国的税收收入过度增长。

 

(二)我国税收收入过度增长的原因分析

如果把中国税收收入的持续高速增长的时间进行追溯,最早应该是从1994年开始的。

1993年的时候,全国税收收入不过4118 亿元,而1994—1997年,年均增长1000亿元上下。1998年情况特殊,在严峻通货紧缩形势的挤压中,很不容易勉强实现了1000亿元的增长任务。但是,在1999年之后,税收收入便进入了快车道,当年跨越10000亿元大关。接下来,几乎是每隔两年便跃上一个高台。2001 年突破15000 亿元,2003 年突破20000 亿元,2005 年突破30000 亿元。此后的税收收入增长一直没有止步,2008年实现收入54220亿元,同比增长18.8%\+①。2009年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有了较大回落,但是到了2010年又迅速回升。

 

对于税收收入的持续高速增长解释,在理论上分别有从“影响税收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经济结构、价格变动”、“现行税制设计与税收征管水平”、“税收计划、财政政策因素”、“国内生产总值与税收的统计差异因素”、“投资过热因素的影响”等方面来进行分析。综和目前此方面的论述,可以看到税收的高速增长不是由某个单独的因素决定的,应该从各个因素来分析。目前我国税收的高增长是由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引导的,由税收制度、税收征管、价格体系等等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而导致的。这是一个系统的运作,要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过快增长的问题,必须在这个系统中通过各个构成要素的调整来进行正常化的回归。

 

三、我国税收收入适应经济正常增长的回归

对我国税收收入的高增长,很多学者都表示了担忧,那么,一国的最佳税负水平是多少,或者说,税收增长到什么程度就应当适可而止,有所收敛呢?我们不妨在此把处于利于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与经济形式相辅相成的税收收入增长成为税收的正常增长。目前的形势是税收的过度增长,如何回到正常增长的水平正是对于现在财税问题的一个解决,对此需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引导税收收入的正常增长。

 

(一)适当降低总体税负

减轻宏观税负的一个直接方法就是减税。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少税率偏高,税基偏窄。我国的主要税种—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偏高。目前我国增值税的法定税率为17%,这高于西方国家的水平。另外,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在考虑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前提下,与其他国家相比,仍然偏高。在目前的形势下减税对经济发展能起促进作用,不论对流转税、所得税和其他各税来说,都会对生产和消费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二)税收制度改革——各个税种的改革

1、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彻底的消费型增值税。目前我国实行的消费型增值税,仅仅是允许抵扣购进设备中所含的进项税额,而不动产所含进项税额却不允许抵扣,因此,仍存在重复课税,会提高税收负担。今后应结合增值税、营业税课税范围的调整,努力将不动产中所含进项税额纳入抵扣范围,以使我国的增值税变为完全的消费型增值税。

 

2、改革消费税。目前消费税中的一些税目已经不再适合征税,需要对原来的税目做出调整。比如酒精、汽车轮胎等基本生产生活资料,应当将他们从消费税的应税消费品中剔除出去,以适当降低消费税税负。

 

3、改革企业所得税。加大对创新活动和小企业的税式支出力度。如加大对企业开发费的税收优惠,放松对职工教育经费扣除的限制等,尤其是对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更应当给予力度更大的优惠。

 

注释:

① 资料来源:国家税务局网站。

参考文献:

[1]樊丽明、张斌,《经济增长与税收收入的关联分析》,税务研究,2000年2期。

[2]岳树民,《中国税制优化的理论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龚辉文,《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中国税务出版社,2005年版。

[4] 高培勇,《中国税收持续高增长之谜》,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5] Harvey S·Rosen,《Public Finance》,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金人庆,《中国当代税收要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税收收入范文2

关键词:中国,税收增长,理性认识

近一段时期以来,中国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甚至“超速增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如果我们将研究的视野放宽,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建国以来中国税收收入不管从绝对额、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还是占GDP的比重,总体上都在不断增长,因此,近年来的快速增长作为这种长期增长趋势的一种延续和集中体现,似乎也无可厚非并有其合理性。但是,随着中国税收比重步人“最佳”区间,对于其未来走向我们应当有理性的认识。

一、对中国税收收入增长趋势的历史分析

(一)中国税收收入的增长趋势:绝对值角度

从表1和图1不难看出,建国以来,中国税收收入增长迅猛,从1950年的不足50亿元增长到了2005年的30000多亿元,增长了600多倍。尽管这一期间中国税收收入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但并不能说其增长过程是一帆风顺的。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全国税政实施要则》,规定全国共设14种税收,为此后建国初期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奠定了基础。1958年,随着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简化了工商税制,仅设9个税种,税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受到削弱,导致此后数年间税收收入不增反降。“”期间,已经简化的税制仍被批判为“繁琐哲学”。1973年,对工商税制进行了进一步简化,仅剩7种税。这一时期尽管税收收入仍有所增长,但显然不能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匹配。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税收的作用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加强。1980年、1981年中国相继公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初步建立了一套涉外税收制度。从1983年开始,中国分两步实行了利改税改革,初步确立了企业所得税和产品税、增值税等流转税制度,税收收入增长平稳。1994年中国实施了分税制改革,初步建立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税收收入呈现跨越式增长。

(二)中国税收增长趋势:相对值角度——在中国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变化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有经济占了很大的比重,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在财政收入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从1953年开始实行“一五”计划、经济发展进入正常阶段,到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中国企业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平均达到51.44%;这一时期,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平均不到50%,在1953~1975年间甚至低于“(国有)企业收入”。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财政收入经历了由税收与企业收入并重到以税收为主的历史演变过程,这一变化也是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反映。1954~1979年,税收收入和企业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大约都在40%以上,企业收入的比重一度还要高于税收收入。从1980年开始,企业收入的比重开始迅速下降;1985年的利改税改革成为中国财政收入结构的分水岭(见图2),由此前的税收收人与企业收人并重转变为以税收收入为主;1985年企业收入比重下降到了1.74%,变成了微不足道的收入形式。从1994年开始,企业收入作为一种财政收入形式干脆就不存在了,税收成为中国惟一的基本收入形式。

从税收法治的角度来看,(国有)企业收入在政府财政收入中比重的下降也是必然的。为了防止政府利用政治权力获取超额的财产收益,形成对一般市场主体的不公平竞争,需要对政府拥有的经营性财产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近代国家才被称为“无产国家”,“无产国家”必然只能凭借政治权力取得收入,因此才形成了所谓的“税收国家”,这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

可见,中国税收比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达到今天这一比重殊为不易,应当珍惜,但因此就否认税收过快增长和过重税负可能对国民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也是不对的。

(三)中国税收收入的增长趋势:相对值角度——在中国GDP中的比重变化

由表2和图3不难看出,改革开放之前的近30年间,中国税收收人在GDP中的比重一般在10%-15%之间。这一时期中国税收收入的比重不高,是因为当时中国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除了税收收入之外,还有国有企业收入,甚至后者的比重还要更高一些。因此,这一时期税收收入比重不高,并不代表中国当时财政收入的比重不高,政府从国民经济中的财政汲取能力差。1985年两步利改税改革之后,中国税收收人迅猛提高,达到了22.8%。应该说,这一比重是中国此前计划经济时期政府财政汲取能力的真实体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在城市对国有企业实行了“放权让利”的改革、改善企业职工的工资福利,在农村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所有这些措施都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集中体现在国家主要财政收入形式——税收收入比重的降低上。1996年,税收收入比重最低降到了10.2%。应当说,这一时期税收收入比重的下降是中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重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然会带来政府规模的缩小。然而,税收收入比重过低势必会削弱国家的财政实力、妨碍政府职能的实现,最终对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产生不利影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中国国民经济步人新的快速增长期,这时中国税收体制不失时机地进行了分税制改革,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税收收入比重从1996年开始稳步上升,2004年已经超过了18%。

税收收入的增长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税收收入增长过缓不利于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相反,税收收入增长过快,同样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1996年以来,税收收入的增速均快于GDP的增速(见表3),有些年份甚至接近GDP增速的3倍,特别是这一期间中国经济一度处于通货紧缩时期,经济增长乏力,在这种经济形势下所形成的税收收入的高速增长、甚至超速增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不解和非议。同时,考虑到中国除了税收收入外,政府收入中还包括大量的其他财政收入、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这就不得不使人担心中国过快增长的宏观税负。当然,从长远来看,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收收入比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但从短期来看,税收收入的增长应当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匹配,过快或者过慢都是不正常的。

二、对中国税收收入增长趋势的进一步认识

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发现,一般来讲,随着经济的发展,税收收入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是,这种增长并不是没有限度的。换句话说,税收规模过小固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而税收规模过大同样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类似地,税收增长过缓无法满足政府对税收的需求,而税收增长过快同样会抑制经济的增长潜力。

(一)基恩.马斯顿的分析

早在1983年,前世界银行工业部顾问基恩.马斯顿(K.Marsden)选择了21个国家,采用实证分析方法,通过比较分析揭示了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基本关系。他得出的结论是:低税国家人均GDP增长率高于高税国家;低税国家的公共消费与私人消费的增长幅度、投资增长率、出口增长率要高于高税国家;低税国家的社会就业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也要高于高税国家。税收占GDP的比重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就会下降0.36个百分点。高税负是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的,这几乎成了一条普遍的规律。

那么,一国的最佳税负水平是多少,或者说,税收收入增长到什么程度就应当适可而止、有所收敛了呢?世界银行1987年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一国税负水平与该国人均GDP正相关,人均GDP260美元以下的低收入国家,最佳税负水平为13%左右;人均GDP750美元左右的中低收入国家,最佳税负水平在20%左右;人均GDP在2000美元以上的中等收入国家,最佳税负水平为23%;人均GDPl0000美元以上的高收入国家,最佳税负水平在30%左右。可见,中国近年来19%的税负已逼近中国的最佳税负水平,接下来应当是稳步增长,而不是继续“高歌猛进”。

(二)布坎南:怪兽模型

此外,学术界还对政府税收过快增长的合理性提出了置疑,有的学者甚至对此提出了尖锐的批判,认为现代政府税权的扩张并不是完全因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内容和性质发生了变化,政府在税收增长的过程中,为了自己的利益,通过自己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的有利地位,攫取了不合理的税收。尼斯凯南(NiskanenWilliamJr.)认为,政府是一个有很多个人组成的经济实体,这些个人就是所谓的“官僚”。“官僚”在其任期内追求的目标就是预算收入的最大化。这样,作为“官僚”集合体的政府也总想尽量多的筹集收入、课征税收,尽量多地支出。可以说,政府课征税收和进行支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

税收收入范文3

关键词:注税行业收入;税收收入;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关系

中图分类号:F81文献标识码:A

注册税务师行业在最近10来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它是广大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的第三方机构,为其提供智力支持与监督支持,在保障国家税款及时、准确征收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注税行业存在着发展模式、内部管理体制、外界认可度低等一系列的发展难题,为进一步探讨注税行业发展,研究注税行业与国家税收的关系很有必要。本文主要以1999~2008年的有关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分析注税行业与国家税收的关系,考察两者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

一、变量数据收集及样本说明

选取全国税收收入、注册税务师行业收入两个指标。收集到这些相关变量数据后,为了得到更为实际的数据,用零售商品价格指数(1978=100)进行调整,剔除物价因素,调整后的数据记为TAX、TS。考虑到对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对数变换,不会改变时序数据的性质和关系,且变换后的数据容易得到平稳序列,因此对TAX、TS取自然对数,得到LTAX、LTS的序列。

二、单位根检验

在对变量进行协整分析之前,需要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当两个变量是同阶单整时才能进行协整关系的检验。对单位根检验常用的方法是扩展的迪基-富勒检验(ADF)和PHILIP-PERRON(PP)检验,这里使用ADF检验方法。在滞后期的选择上主要遵从AIC和SC法则,选出最优滞后期。DLTAX和DLTS分别表示两个变量的一阶差分,各个变量的ADF检验结果见表1。(表1)可以看出,在1%和5%的显著水平下,LTAX和LTS都是不平稳序列,而两者的一阶差分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是平稳序列,故LTAX和LTS为一阶单整的,即都可以用I(1)表示,所以两者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三、协整性检验

根据所收集的数据对LTAX和LTS进行协整检验。本文采用EG两步法检验,首先用OLS法对LTAX和LTS进行回归,得到方程为:

LTAX=6.998906+0.971537×LTS+ξ

然后对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回归残差序列估计值为:

ξ=LTAX-6.998906-0.971537×LTS

因为残差是估计出来的,所以对残差的检验不包括常数项。如果各个分量间是协整的,那么残差应该是I(0)的,否则是I(1)的。残差的临界值不同于单位根检验的临界值,它与样本容量和解释变量个数有关,解释变量的个数不包括常数项和时间趋势项。对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见表2。(表2)检验结果表明:在5%和10%的显著性水平下,残差的ADF检验统计量小于各自的临界值,所以拒绝原假设;存在单位根过程,即残差序列是平稳序列。所以,可以认为LTAX和LTS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进行协整检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验证Granger因果关系。1987年Engle和Granger提出的协整理论及其方法,解决了非平稳性序列建模引起的虚假回归,并把由非平稳经济变量的线性组合组成的平稳性序列称作协整方程,来反映经济变量之间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四、Granger因果检验

通过协整检验结果告诉我们,注税行业和国家税收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需要我们进一步验证。

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去解决这个问题。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前提条件就是被检验的变量是平稳的,或者被检验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上文的协整检验已经证明了LTAX和LTS之间是存在协整关系的,所以可以对LTAX和LTS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在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过程中,滞后阶数对检验的结果影响很大。所以,多选择几期进行观察,在此选择了两期来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表3)检验结果表明:滞后期分别取1、2的检验结果具有同一性。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原假设“LTS不是LNTAX的Granger原因”被接受,而原假设“LTAX不是LTS的Granger原因”被拒绝。

五、结论

(一)从协整关系看,注税收入和税收收入存在很强的协整关系。从回归方程中可以看到,对注税收入每增加1个单位,相应的税收收入会增加0.971537个单位,注税发展对税收收入贡献是显著的。

(二)从因果关系看,税收收入是注税收入增加的原因,反之则不是。说明注税行业的大力发展与国家税收的增加有关系。实践证明,在最近十几年,我国税收大幅增加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注税行业,以至于有财力雇佣第三方机构――注税行业进行相关的涉税事务的处理。此外,从因果关系中看,注税收入不是税收收入增加的原因,说明注税行业主要起到监督作用,其收入相当于是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税收遵从的成本;另外,其缴纳税收的贡献率相对较低。

(作者单位: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税收收入范文4

一、我国税收收入的高幅增长,实际上是现行税制下可实现税收规模的逐步回归

(一)我国近几年经济增速无法支撑高速增长的税收。

这几年来,我国税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但经济增长因素对税收增收的影响是适当的,有限的,因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一直比较平缓,没有发生大的突发性变化。1998——2002年,我国的税收收入从8656.6亿元,上升到17003.8亿元,年均增长15.7%,而同期的gdp年均增长7.6%。按照一般经济发展水平,从税收与经济的关系看,每当gdp增长1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增长约0.8——1.2个百分点。如果税收弹性过大,则反映着经济发展的波动幅度较大。若经济效率比较低,效益比较差,税收弹性则低于1.反之,税收收入的弹性系数就要大于1.纵观我国近五年的税收收入弹性系数,每年都达到了富有弹性的水平,特别是从1999年以来,税收收入弹性系数每年都超过了2.5,即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就增长2.5个百分点以上。这与我国近几年经济一直在通缩状态中运行的现实不相称。受经济通缩的制约,我国的经济运行质量没有明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改善不快,经济结构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即使由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带来相应的税收收入增长,但增长的幅度不可能如此悬殊。因此,如果仅从近几年经济发展提供的税源增量来看,一般来说无法支持税收收入这种增幅。

(二)税收政策、法规调整因素对增加税源的影响很小。

近几年我国的税制没有进行大的调整,只是作了局部的修改、完善。具有直接的增加税源意义的税收政策就是从2000年开始恢复对个人储蓄利息税的征收,每年增收约250亿——300亿元,除此以外,大部分是减税政策。如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对企业的行业、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就业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取消屠宰税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等。因此,税收政策、法律调整因素,除个别年度对税收收入影响可能比较大外,从整体上看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至于因财政体制调整带来的政策性增收,是我国税收不规范的典型形式。如所得税共享体制的建立,带来的所得税大幅增长等。但不管怎样,它只是起到了加快实现税收收入的作用,而提高税收收入的前提,必须是有可实现的税源。

(三)加强税收征管对提高税收收入增幅有一定的作用,但不可能对税源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分析我国税收收入增长的因素构成时,有人就把除经济、法律因素之外增长的税收,都归结为加强征管的结果,从而得出了税收增收部分的30%——40%都是由加强征管形成的结论。也就是说,如果年增收1000亿元的话,其中约300亿——400亿元是加强征管形成的。但不管征管因素在税收收入的增长中起多大的作用,它始终只是实现既有的税收,而无法创造新的税收。

(四)我国现行税制和现实经济条件下的可实现税源,是支持税收高幅增长的根本原因。

既然经济增幅不能作为支持税收增幅的充分理由,征管因素如果没有可实现税源作后盾就变得毫无意义,而由税收政策、法律调整带来的对税收收入增幅的影响也微乎几微,那么从根本上说,支撑着我国税收收入的高幅增长就应当是我国应实现而未实现的税收收入规模,即超常增长部分。我国税务系统目前对税源的统计基本仅限于纳税人的申报情况,而对于申报以外的税源一般无从掌握。因此,我们很难估计我国每年到底有多少偷逃及漏征税款的情况。但是,从我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来看,应当说还有相当大的税收空间。我国2002年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只为16.6%,如果按照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的20%计算,我国的税收收入规模应达到20500亿元,但到2002年,我国的税收收入规模才17000亿元。这里尽管有我国比较重的非税负担对税收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应当说是间接的,宏观税负是由税制决定的,非税负担只能增加纳税人总体负担而不能决定宏观税负的增加或减少。

因此,从应有的税收规模到现已实现的税收规模之间,存在着一个很大的税收收入应收缺口。由于这个缺口的存在,就为我国税收收入的非正常增长或超常增长提供了可能。因这种增长不涉及对税制的破坏,也不涉及对纳税人税负的加重,对纳税人而言,只是在现行税制下,缴纳了一部分本应缴纳而没有缴纳的税款而已,减少了一部分不当得利而已。由此可见,我国税收收入超常增长部分主要来自于税收应收未收的缺口,是我国税收应收规模实现的一部分。

二、现行的税收计划管理制度主导着税收缺口的填补进程,使我国的税收收入得以持续稳定地超常增长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我国现行税制、征管监督体系和其他经济管理制度的制约,对税收收入一直实行计划管理,即每年都根据财政支出的需要和上年的收入规模,按照一定的增长比例确定当年的税收收入任务。

各级税务机关则按照上级税务机关及当地政府确定的计划任务组织税收,而且把完成税收收入任务作为履行税收职能的一个重要标志,至于现实经济活动所能提供的税收规模到底应该有多大,则不大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由于税收计划管理制度是目前各级政府对税务部门进行领导、管理、考核的一种比较简单、易行的方法,对税务部门来说也是一个比较愿意接受的方式,因此与计划经济时期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仍在适用,而且目前还没有改变的迹象。对此,作为税务部门来讲,必须要有长远考虑,特别是在当前安排税收计划时不完全考虑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下,税务部门必须留有余地,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每年任务的完成或超额完成,从而达到各方满意的目的。也正因为这样,税务部门提出了要建立确保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机制。从一定意义上讲,税务部门的职能特点应当是被动的,也就是说税务部门只能执行税制,而不能决定税制;只能依经济活动所提供的税源行使征收的权利,而不能决定或创造税源。但由于我国财政支出,特别是地方财政支出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发展速度的现象持续存在,税收收入持续高于经济发展正常所能提供的税收增幅就变得很自然了。

在税收计划管理制度下,税务部门一般都能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税收任务。即使由于特殊原因,年中出现追加税收任务的情况,一般也能照常完成,这使得税收计划管理制度具有一种“魔力”。这种“魔力”,一方面增强了政府继续对税收实行计划管理的决心,另一方面也增强了税务部门每年留有一定的收入余地的必要性、紧迫感。如此,只要税收计划管理体制一直存在下去,税务部门都会尽可能地留下税收缺口。至于每年填补的缺口有多大,则主要看政府对收入增长的要求及税务部门的预期愿望和可能性。如果政府要求高一点则税务部门压力就大一点,增长的比例可能就大一点,反之亦然。因此,在这种保持一定的税收缺口的前提下,每年都拿出一部分填补一点作为超常增长部分,客观上就维持了人为的持续快速高幅增长这样一个税收形势。

三、现实税收形势带来的隐忧

(一)高幅增长的表象掩盖了征管工作的矛盾和问题,也影响了税制改革的进程。

在一定的税制条件下,由于税收收入的高幅增长,给人们展示的是一种比较乐观的景象。特别是在根据正常的经济发展水平所能实现的税收收入基本实现或超额实现的情况下,征纳双方的矛盾又没有突出,一般很难对现行的税制和税收工作提出怀疑。人们一方面反映征管质量不高,有税不收现象比较普遍(越是税源充盈的地方,征管质量问题越突出),另一方面人们对于大幅增长的税收形势带来的喜悦远远超过忧虑;一方面感到税制的落后、不科学、执法的不规范,另一方面又对税制改革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和对现有税制稳定的局面可能被打破而难以痛下决心。

(二)非经济因素在组织税收收入中的作用被进一步强化。

由于人们通过用行政手段下达税收收入任务的办法获得所需要的收入来得比较直接、简单、易行、有效,作为管理者或领导者更倾向于采取这种方式,而不愿用费神又费力的预测来得到一个不确定性很大的收入规模。因为前者安全,后者有时尽管诱人但不确定,只是一个应收尽收的承诺或保证。如果按原来的收入盘子发生支出困难时,这可以发出增加一定规模税收收入任务的指令,要求税务部门必须完成。因此,行政手段在组织税收收入中的作用,还有进一步被强化的趋势。但这却使得原来完全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严格法制化的税收收入,变成了随时可以变化的行政任务,变成了像弹簧或牛皮筋一样的任意伸延、压缩的弹性税收。

(三)不利于依法治税的全面推进。

在税收计划管理制度下,依法治税对税务部门自身来说变成了仅仅是程序方面的要求,而实体方面依法应收尽收、不收过头税的要求,就只能变成一种愿望或口号。依法治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必须保证所有纳税人在税法面前人人平等,把公平、效率的税制原则体现到具体的税收执法活动中。由于受完成税收任务的限制,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除非对矛盾比较突出、社会各方特别关注的领域或案件介入外,一般不会给予太多的主动介入,把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查处变成了缓解社会矛盾的平衡器,形成了建立在执法不到位基础上的所谓的“良好”的征纳关系。一些地方甚至把对违法行为的查处作为弥补税收任务完成困难的一种手段。

(四)提供了错误的税收能力信息,引发的矛盾可能影响到政府的运作、社会的稳定。

由于每年的税收收入增长幅度都比较大,特别是与经济发展的指数比较,税收的收入弹性一直比较大,这种收入增幅惯性使人产生了一种惯性思维,在经济发展平稳的状态下,政府在安排当期的社会发展计划时,一般都会按照可参照的增幅下达税收任务,并按这个收入任务安排预算支出,确定社会发展项目和水平。但当税收缺口被逐年的超常增长填平时,矛盾马上就会突出出来,政府希望的收入目标无法实现,安排的支出无法兑现,已经形成的社会发展计划可能受阻,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甚至诱发新的社会矛盾,影响对政府的信任度。

四、关于确保税收形势健康、稳定发展的设想

(一)用科学的经济税收观来指导税收工作。

税收收入的规模、水平,在税制和征管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所能提供的税源。经济发展形势如何,是税收形势好坏的基础。没有好的经济形势,不可能有好的税收形势。

从这个意义上说,判断税收形势健康、稳定与否,关键是看是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如果一致,那么税收的多或少,反映的就是我国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的真实形势,就是正常的。因此,我们在指导税收工作时,不能人为地靠行政管理的办法确定税收收入的多少、收入任务完成的进度,否则是非常有害的。

(二)建立科学的征管质量监管体系。

税收计划管理体制应尽快取消,代之以建立完善的税收征管质量监督管理体制。上级税务机关特别是各地政府对税务部门税收职能履行情况的监督,主要是税务机关税收征管质量,而不是税收收入的多少。这里的关键是征管质量指标的确定问题。检查征缴率是一个重要指标,但征缴率的要素构成必须科学,不能简单地按照申报情况确定,而必须根据对税源的科学预测和严格的质量检查体系来确定。同时,必须建立一个确保征管质量监管制度落实的组织系统,这个系统应当是自上而下,不受其他因素干预的。

(三)坚持依法治税,努力做到应收尽收。

对于经济活动创造的税源,只有通过严格的依法治税,才能使其成为国家的税收收入。否则,尽管经济发展了,税源增加了,但国家的税收收入不一定增加。组织税收事实上是一种严格的行政执法活动,税务部门必须在严肃的法制层面上来履行职能。只要是国家的税源,又完全在现有征管水平监控范围之内,税务部门就必须依法履行征收的职责,否则就是失职、渎职。我国《刑法》中对于税务人员不履行税收职能的行为,达到规定标准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定,对于严格依法治税具有重要意义。为促进依法治税,我们必须加强执法监督,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并确保其执行,使依法治税逐步成为税务系统和税务干部一种自身内在的要求。

税收收入范文5

摘 要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它来源于经济,但又作用于经济,因为经济的增长能带动税收的增加,而税收又能为政府筹集必要的资金,而且还可以通过改变和调整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对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研究税收增长的影响因素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从影响中国税收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出发,实证分析中国税收收入增长的原因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税收收入 财政支出 税收政策

一、引言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的特征。税收来源于经济,但又作用于经济,因为经济的增长能带动税收的增加,而税收又能为政府筹集必要的资金,而且还可以通过改变和调整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对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税收和经济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财政收支状况发生很大变化,尤其是1994年我国启动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力度最强的工商税制改革。中国税收收入由1994年为5126.88亿元,到2008年已增长到54223.79亿元,15年间我国的税收收入增长了10.6倍左右。所以,研究税收增长的影响因素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从影响中国税收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出发,实证分析中国税收收入增长的原因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二、影响税收增长的主要因素

影响税收的因素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经济增长的影响

从宏观经济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税收增长的基本源泉,而社会经济发展可以通过国内生产总值(GDP)来反映。一般而言,一个国家GDP越高,税收收入会越多。

(二)公共财政的需求

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体,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的完善等都对公共财政提出要求,在公共财力不断增长、 共财政成为财政支出框架的背景下,民生难题尤其是老百姓特别关注的医疗、教育、住房、就业需得到各级政府财政的更多投入。因此对预算支出所表现的公共财政的需求对当年的税收收入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

(三)物价水平

我国的税制结构以流转税为主,以现行价格计算的GDP等指标和经营者的收入水平都与物价水平有关。居民消费可分为商品性消费和服务性消费两部分。其中,商品性消费的增长,在短期内促进了产品的销售,减少了存货的积累,可以增加了企业的利润。这种情况下,税收收人可以得到保障.,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倾向于服务性消费及奢侈品的消费,而此类消费品的物价指数比商品性消费品物价指数高。在另一方面,服务性消费存在消费的同时付款,在付款的同时消费的特点,因此会形成欠税较少,从而可以使税收收入增加。

(四)贸易的影响

由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的进口总额7328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63%,而2007年的税收比2006年的税收收入增长31.08%,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进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税收收入的增加。

(五)税收政策因素

我国自1978年以来经历了两次大的税制改革,一次是1984-1985年的国有企业利改税,另一次是1994年的全国范围内的新税制改革。税制改革对税收会产生影响,特别是1985年税收陡增215.42%。但是第二次税制改革对税收增长速度的影响不是非常大。但自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国家为配合积极财政政策的贯彻实施,对税收政策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在鼓励出口、投资、消费,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收人分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税务部门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和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税收收入具有快速增长的趋势。

三、变量的选择与模型的设定

(一)变量的选择

依据上述理论,为了全面反映中国税收的增长,本文选择税收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反映国家税收的增长;选择“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代表;选择“商品零售物价指数(CPI)”作为物价水平的代表;选择财政支出额作为财政支出水平的代表;选择进口总额作为贸易对税收影响的代表。所以解释变量设定为可观测的“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额”、“进口总额”、“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四个变量。把其它难以量化的因素都归结到随机干扰项中。本文所采用的是1994年――2008年中国税收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进口总额以及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数据集,所有的数据均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

(二)模型的设定

设计模型根据199-2008年我国税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统计数据(表1),把模型的形式设定为:

利用Eviews软件中计算出的相关系数,有些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比较大,因此,该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可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消除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即:分别做Y对X1、X2、X3、X4的一元回归,结果如下:

通过以上回归分析,并在此过程中进行经济意义检验和统计检验,虽然从理论和实际经验都可以得知,进口对税收收入增长的影响很大,但由于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为了消除这种影响,只有剔除“进口总额”这一变量。所以,模型估计的结果为:

=-14171.07+0.128195 X1+0.328858X2+88.47525X4

t=(-5.180108)(4.525014)(2.646737)(4.048365)

R2=0.998976=0.998697 F=3576.797DW=1.715458

(三)模型的检验结论

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起来的税收收入影响因素模型,经过进行经济检验及统计检验得出回归方程是显著的,即“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和“商品零售物价指数”等变量联合起来确实对“税收收入”有显著影响。而且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和商品零售价格分别对税收的影响也是显著的,结果表明:影响我国税收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和商品价格水平,各因素数量的变化引起税收总量变化的程度由它们各自的系数来反映。首先,在假定其它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亿元,税收收入增长0.13亿元。其次,在假定其它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财政支出总量与税收成正相关,当年财政支出每增长1亿元,税收收入会增长0.33亿元。所以,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逐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是保证税收收入稳步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的经济危机环境下,制定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增加对新型的国家核心产业的投资,增加对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再就业补助及养老保险金等各项支出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从上式中可以看到,在假定其它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年零售商品物价指数上涨1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就会增长88.47亿元。这说明了商品价格水平对税收收入增加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四、对策及建议

本文是通过从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和商品零售物价指数的角度对税收增长做实证分析影响,以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增长不仅表现为税收的增长,而且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巨大转变,不仅要提高国内生总生产总值,更需要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优化、升级。这种经济结构的转变,不单单是所有制结构的转变,更重要的是第三产业结构的重大转变,进而提高GDP。

2.目前我国执行的税种,分别归属于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和行为税类等四大类,不同大类所包含税种的形成机理是不同的,价格对这些税种的影响原理也是不同的。因此,必须采取区分对待的方法。一方面,税收收入要适度,尽可能避免过度征收而伤害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影响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最终又影响税收收入的增长。另一方面,要防止市场机制、市场调节作用的增强而导致无序性、自发性、盲目性等市场缺陷的发生。加强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特别是在当前具有明显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政府有必要根据社会总供求关系灵活调整税负水平,确保居民收入的稳定性,抑制经济过分波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财政支出需要支持经济建设,在某些方面可以做出结构性调整。在确保经济建设支出总量的同时,注意经济建设支出使用的范围,避免政府投资对于市场经济的过分干预,保证政府投资结构的合理性,要重点支持国计民生的产业和经济支柱发展,只有合理化支出,保证政府投资效益的高效性,促进经济的发展,进而增加税收收入。

4.制定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既要保证财政收入,又要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制定税收政策的出发点应当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在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的条件下,从实际出发,考虑到国家整体财力的可能,以及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确定一个适度合理的总体税收负担水平。既不能一味地强调“保税”而不顾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能只追求一时的“经济发展”,而不注重社会公共事业的建设和经济的长远发展。例如:企业的某些定期减免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一些定期减免税政策,如“两免三减”、“五免五减”等。再如:发展和完善证券市场的政策,随着国家鼓励证券投资的各项政策的实施,2008――2009年间我国的证券投资市场异常活跃,从而使证券交易印花税收人增长迅猛。另一方面:尽管这几年,我国政府部门加强税收征管,减少了税收流失,推动了税收收人的进一步增长。但当前税收执法中还缺少具有权威性、职能健全的专门机构以及居民的纳税意识比较弱等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税法执行的程度,造成大量的税收流失,所以健全纳税法规以及加强居民的纳税意识都可以增加税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stats.省略/tjsj/ndsj/.

[2]达摩达尔•N•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基础(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张晓峒.Reviews’使用指南与案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胡慧萍.货币政策的实施对房地产市场的实证分析.济南金融.2007(3).

[5]檀学燕,张涛.影响我国税收收入增长的经济因素与趋势预测.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12).

税收收入范文6

2011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89720.31亿元,比上年增加16509.52亿元,同比增长22.6%。2011年税收增长的主要特点:一是税收总收入平稳增长。2011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增长与上年增速基本持平。二是分季度来看税收收入增速呈“前高后低、逐季回落”走势。2011年各个季度税收收入增速分别为32.4%、27.2%、22.6%和6.8%。三是与生产经营相关的主体税种较快增长。国内增值税、营业税同比分别增长15.0%、22.6%,与上年增速持平;企业所得税增长30.5%,比上年增速加快9.2个百分点。四是与汽车、房地产相关的税种增速明显回落。汽车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同比分别增长10.2%和14.1%,比上年增速分别回落45.6和39.9个百分点。房地产营业税和契税同比分别增长14.9%和12.1%,比上年增速分别回落17.5和30个百分点。

2011年税收总体平稳增长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物价上涨、企业效益较好等因素的综合反映。具体来看:一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9%(现价计算增长2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25.4%,全年一般贸易进口额增长31.0%。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带动了国内流转税、企业所得税和进口环节税收等各主体税种收入的增长。二是价格因素。我国绝大多数税种,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都是从价税。2011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分别上涨6.0%和5.4%,带动了以现价计算的税收收入增长。三是2010年末进口环节税收2011年年初集中入库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的影响。2010年第四季度,我国一般贸易进口额大幅度增长,实现的进口税收一部分被结转到2011年年初集中入库。2010年企业利润大幅提高,带动2011年汇算清缴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62.5%,增收1568亿元,占企业所得税总增收额的40%左右。四是加强税收征管。税务机关进一步加强了税收的征收管理,保证了各项税收及时足额入库。

二、主要税种收入情况

(一)国内增值税

2011年国内增值税实现收入24266.64亿元,同比增长15.0%。国内增值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27%。

分行业看,2011年绝大多数行业的增值税实现较快增长。其中,原油、有色金属和煤炭行业的增值税,同比分别增长31.7%、25.6%和25.0%。电信设备和钢坯钢材行业增值税略有减收,同比分别下降5.1%和1.7%。

增值税的税基大体相当于工业增加值和商业增加值。

2011年国内增值税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工业增加值稳步增长。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9%。二是消费品价格水平和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升。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1%。三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使得增值税税基扩大。2011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0%,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6%,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2%。按现价计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左右。四是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原油行业增值税较快增长。2011年北海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同比增长40.5%。五是有色金属和煤炭工业增加值快速增长带动有色金属和煤炭行业增值税增收。1―11月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4%,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6%,按现价计算,增加值增长都在25%以上。

(二)国内消费税

2011年国内消费税实现收入6935.93亿元,同比增长14.2%,比上年增速回落13.3个百分点。国内消费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7.7%。

分产品看,摩托车消费税负增长,同比下降4.1%;汽车和成品油消费税增速明显回落,汽车消费税和成品油消费税分别增长10.2%和6.4%,分别比上年增速回落45.6和12.3个百分点;贵重首饰、卷烟和酒消费税实现较快增长,同比分别增长47.4%、22.8%和22.3%。

国内消费税的税基是烟、酒、汽车、成品油等14类特定商品的销售额或销售量。

国内消费税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一是汽车行业产销低位运行,2011年乘用车产量同比增长4.23%,比上年回落29.6个百分点,导致汽车消费税大幅回落。二是受摩托车新排放标准出台、行业成本上升、市场需求萎缩等因素影响,摩托车行业产销持续低迷,2011年摩托车产量仅增长1.2%,比上年增速回落3.8个百分点。三是国际原油价格高位震荡,地方炼厂开工率不足,柴油产量增速下滑,1―11月柴油产量增长5.9%,比上年同期回落6.4个百分点,拖累成品油消费税增速回落。

(三)营业税

2011年营业税实现收入13678.61亿元,同比增长22.6%,比上年增速回落1.2个百分点。营业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15.2%。

分行业看,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金融保险业营业税收入快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38%、31.2%和28.4%。建筑业、住宿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业营业税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同比分别增长25.3%、22.2%和20.4%。

营业税的税基是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等9个行业取得的营业收入。

营业税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一是网购消费模式的流行带动快递行业快速发展,邮政及快递业务总量快速增长,2011年1―11月邮政行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8%,其中快递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4%,带动邮政行业营业税大幅增长。二是受央行2011年三次加息的影响,金融企业贷款利息收入大幅增加,本外币贷款余额增加,全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9%,使得银行业营业税大幅增长。三是旅游业、福利彩票等各类服务业快速发展使得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税较快增长。1―11月地方接待入境游人数同比增长13.6%,全国彩票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3.6%。四是住宿餐饮业蓬勃发展使得住宿餐饮业营业税收入平稳增长。1―11月餐饮业收入同比增长16.7%。五是交通运输业货客周转量较快增长,1―11月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14.7%,旅客周转量同比增长10.5%,带动交通运输业营业税快速增长。

(四)企业所得税

2011年企业所得税实现收入16760.35亿元,同比增长30.5%,比上年增速加快19.2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18.7%。

分行业看,所有行业企业所得税收入均实现增收。工业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38.5%,其中,建材和原油企业所得税快速增长,同比分别增长85.3%和77.5%。工业以外的其他行业中,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和商业企业所得税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54.9%和39.2%。

企业所得税的税基是企业利润总额。

企业所得税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企业所得税跨年度汇算清缴的影响。2010年全国工业企业利润增长较快,使得2011年汇算清缴的上年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62.5%,其增收额对全年企业所得税增收的贡献约为40%。二是工业企业效益大幅提高,带动全年工业企业所得税收入大幅增长。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5.4%,相应企业所得税增长较快。三是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带动1―11月全国规模以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5.4%,相应原油行业企业所得税收入大幅增长。四是建材产品价格上涨,建材企业利润快速增长。2011年1―11月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8.1%,前三季度水泥制造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34%。

(五)个人所得税

2011年个人所得税实现收入6054.09亿元,同比增长25.2%。个人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6.7%。

分项目看,财产转让所得税快速增长,同比增长79.2%,其中房屋转让所得税同比增长31.6%;劳务报酬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税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税实现较快增长,同比分别增长28.0%、23.6%和13.1%;储蓄利息所得税收入同比下降56.4%。

个人所得税的税基是个人(主要是城镇居民)收入。

个人所得税收入实现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随着资本市场和艺术品市场发展,个人股权转让以及拍卖收入大幅增长,带动居民财产转让所得税快速增长。二是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1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4.1%,带动工资薪金、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税较快增长。三是税务机关加强了对高收入者及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保证了相关个人所得税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

需要说明的是,受9月1日起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影响,四季度工资薪金所得税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税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幅度较大,其中,四季度工资薪金所得税同比下降11.1%,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税同比下降10.7%。

(六)进口税收

2011年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实现收入13560.26亿元,同比增长29.3%,比上年增速回落6.4个百分点。关税实现收入2559.10亿元,同比增长26.2%,比上年增速回落10.5个百分点。进口税收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18%。

关税和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的税基是一般贸易进口额。

进口税收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一般贸易进口额较快增长。2011年一般贸易进口额同比增长31.0%。大宗商品和一些重点商品进口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增长较快的有天然橡胶、原油和铁矿砂,同比分别增长65.5%、45.3%和40.9%。

三、其他税种收入情况

(一)契税

2011年契税实现收入2763.61亿元,同比增长12.1%,比上年增速回落30个百分点。契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3.1%。

契税的税基大体相当于土地和房产的交易总金额,土地的交易额与国土部门的用地规划密切相关,房产的交易额主要受新建住房、二手房的交易量和价格的影响。

契税收入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商品房销售额增速放缓,房地产开发商购置土地的意愿下降,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增长2.6%,比上年增速回落22.6个百分点。

(二)土地增值税

2011年土地增值税实现收入2062.51亿元,同比增长61.3%,比上年增速回落16.3个百分点。土地增值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2.3%。

土地增值税的税基是纳税人销售新建房屋和二手房的土地增值收益总额。

土地增值税实现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从2010年5月起税务机关提高了土地增值税预征率,2011年上半年土地增值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形成政策翘尾增收。二是房地产交易额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加12.1%。

(三)房产税

2011年房产税实现收入1102.36亿元,同比增长23.3%。房产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1.2%。

房产税的税基是企业保有的自用房产原值总额和出租房屋的租金收入总额,它的增长速度是由纳税人房产的保有总量和房屋出租价格的增长速度决定的。

房产税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的保有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长。2011年办公楼销售额同比增长16.1%,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同比增长23.7%。二是房屋租赁价格上升,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中的居住类价格上涨5.3%。

(四)城镇土地使用税

2011年城镇土地使用税实现收入1222.26亿元,同比增长21.7%。城镇土地使用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1.4%。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基是纳税人占用的土地面积。

城镇土地使用税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持续增长,2011年全国办公楼销售面积同比增长6.2%,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2.6%。

(五)车辆购置税

2011年车辆购置税实现收入2044.45亿元,同比增长14.1%,比上年增速回落39.9个百分点。车辆购置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2.3%。

车辆购置税的税基是应税车辆(包括汽车、摩托车、电车、挂车、农用运输车)的销售总额。

车辆购置税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是汽车销量大幅回落,2011年全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45%,比上年增速回落了30个百分点。

(六)证券交易印花税

2011年证券交易印花税实现收入438.45亿元,同比下降19.4%,比上年增速回落26个百分点。证券交易印花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0.5%。

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税基是A股和B股的交易总金额。

证券交易印花税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2011年股票市场持续低迷,2011年我国股票总成交金额同比下降22.7%,其中上交所股票总成交金额同比下降21.9%,深交所股票总成交金额同比下降23.7%。

(七)资源税

2011年资源税实现收入598.87亿元,同比增长43.4%,比上年增速加快19.9个百分点。资源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比重为0.7%。

资源税的税基是应税资源产品的销售量、自用量或销售额。

上一篇行者见罗敷

下一篇网络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