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三复读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三复读班范文1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全中小学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准备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担当,抓好措施落实,科学有序的做好校外培训机构复课后的各项准备工作,进一步抓好疫情防控,坚决防止疫情向校外培训机构扩散,全力守护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基本原则
把保障师生员工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以国家和中小幼和校外培训机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为工作依据,最大程度地预防疫情发生及人员危害,按照“一校一案”的原则,做到风险得不到控制不开班、防控条件不具备不开班、安全得不到保障不开班。
三、可以开班的培训机构
此次可以开班的培训机构为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面向参加2020年高校艺考的高三学生、参加2020年高考的往届复读生开展学科类线下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所有其他类型的学生一律不得进入校外培训机构参加培训。
四、培训机构的准备工作
1.完善疫情防控工作体系。各校外培训机构要建立以主要领导为责任人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完善开学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疫情防控、疫情报告、教职员工培训、教学组织、通风消毒与隔离等各项制度。要建立校、班、家长三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应及时掌握属地教育主管部门、卫生健康管理部门、疾控机构、定点医院、所在社区的疫情防控人员名单及其联系方式,畅通信息渠道。
2.做好开班前排查。校外培训机构要在开班前做好高三艺考生、高考复读生及员工的健康监测工作,建立台账,分类管理,全面掌握开学前14天员工、学员及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行踪轨迹等,做到零遗漏。艺考生到校外培训机构上课要经学籍所在学校同意并签订协议,明确离校时间等事宜,做到与培训机构有序衔接。学籍所在学校对艺考生的健康追踪能够与校外培训机构开学时间衔接上的,可由学籍所在学校开具证明,校外培训机构应该予以承认。员工、学员及家庭成员未做到14天身体健康状况、行踪轨迹精准排查的,一律不得进入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要将参加培训的艺考生、复读生名单提前报审批机关备案,内容至少包括姓名、性别、高考报名序号、身份证号、照片等信息。
3.做好疫情防控物资准备。各校外培训机构要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物资储备,确保足额、到位,满足开班后疫情防控的需要。如消杀用品、口罩、额温枪、水银体温计、洗手液等。
4.设置隔离室。确实具备开班条件的机构需要提前与卫生健康部门确认指定的收治医院,并依据学生人数科学测算、合理设置相对独立、数量充裕、符合卫生防疫部门要求的隔离观察场所。按要求配备隔离室观察室必备设施和物资,用于暂时留观体温检测中发现体温异常的教职员工和学生,避免交叉感染。
5.做好公共环境卫生消毒防护。各培训机构在开班前要对办学场所室内外环境进行全面卫生清洁,要依据有关标准,每日做好学生教室、洗手间等公共场所消毒工作,不留死角。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确保师生员工饮食饮水安全。
6.做好开班提示。校外培训机构具体开班时间明确后,要通过“告家长书”等方式告知学员和家长开班时间以及开班后应注意的事项,要求每位师生签署如实报告旅居史、健康状况等情况的承诺书,确保平稳有序开班。
五、开班流程
1.各培训机构按照相关工作要求做好开班的准备工作,包括疫情防控的规章制度建设、相关责任人员的分工、开班前排查、疫情防控物资准备、隔离室设置、公共环境卫生消毒防护、开展疫情防控培训和应急演练的准备工作。
2.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提交开班申请及防控措施方案。
3.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疫情防控部门对照防疫标准逐条验收。
4.经县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检查评估合格的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
5.通过审核的培训机构要签署安全承诺书,承诺全面落实防控要求,并严格按指定的日期开班授课。
六、开班后防控和教育教学统筹工作
1.落实防控工作不放松。严格按照中央、、市县部署,把县2020年春季校外培训机构开班工作落到实处。各校外培训机构主要负责人要在岗在位,推动落实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各项任务措施。对师生员工排查毫不放松,严格落实每日晨午检制度,实时动态掌握所有师生员工身体状况。
2.实施错时错峰培训。校外培训机构要按照培训学员的人数,错时错峰安排培训场次和班级人数,组织培训学员分散就坐,降低师生分布密度,在疫情没有得到完全控制之前,决不允许搞聚集性活动。切实防止出现校门通拥挤、学员和家长大量聚集等情况。停止举办任何进入培训场所的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等活动。
3.实施“封闭式”管理。校外培训机构要全面实施场所“封闭式”管理制度,严控人员进出,除员工、学员外,禁止其他人员进入培训场所。各培训机构要严格落实县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印发<县“人人有码、码上行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所有进出培训场所人员(含保安、保洁等)均须落实“身份核实→扫码或亮码+测温→登记→放行”等工作流程,相关人员须佩戴口罩。未取得健康码“绿码”的员工和不符合条件的学员、快递外卖,不得进入培训机构场所。县教育局对已营业的培训机构“人人有码”工作落实情况,以明查暗访的形式进行专项督导检查。
4.严格卫生消毒制度。复工开班后,校外培训机构要参照《各级各类学校制定错时错峰开学实施方案工作指南》、《市中小学、幼儿园和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开学工作指南》(松教防发[2020]6号),做好培训场所每天日常性清洁消毒,做好消毒记录。实施消毒处理时,操作人员应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每天做好各类教学、生活及工作场所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严禁安排学员在密闭环境下学习和活动;要暂停使用空调。
5.加强卫生健康教育。校外培训机构要开展多种形式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利用现有的官网官微、走廊宣传栏等平台,普及卫生保健常识,依法依规开展科学防控。组织员工和学员学习《各级各类学校制定错时错峰开学实施方案工作指南》,指导员工和学员加强个人防护。开展手部卫生教育,配备充足洗手设施、洗手液、抹手纸等,张贴“七步”洗手法,引导员工和学员养成勤洗手习惯、掌握正确洗手方法,严禁随地吐痰,注意咳嗽、打喷嚏时的卫生礼仪,人际交谈应保持适当距离。
6.建立缺课登记追访制度。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掌握所有未正常到岗到课的员工和学员的健康状况,对缺勤、请假、早退的员工和学员,落实专人每天做好电话、网络访问,了解其身体状况,进行情绪安抚,提出健康建议,并记录、汇总相关情况。
7.强化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培训期间,发现体温异常的员工和学员,要用水银体温计进行体温复测,复测后仍然超过37.3度,校外培训机构要第一时间上报卫健、疾控和教育主管部门,并按照疾控部门指导意见进行应急处置;培训机构要做好患病师生随访工作,开班时严格执行开班查验制度。
七、相关要求
高三复读班范文2
摘要:大多数高中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上存在一定的障碍,但是这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进入山东大学以后,经过两年多的数学学习,我深切体会到数学学科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有方法可循。本文主要通过一些问卷形式进行社会调查,并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指导措施,使学生在该学科的学习上有更好的突破。
关键词:数学学科;社会调查;分析
一:引言
数学学科是一门高深的学科,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锻炼自己的独立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但是并不是多有的人都能够很好地掌握这门学科的学习,在此我们通过一些问卷形式进行社会调查,并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一些良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该学科能够更加深入。
二: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中的直接抽选法。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是指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单位中直接抽取若干单位组成样本。直接抽选法,即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直接随机抽取若干样本。
此次调查中高一高二均有20个班(4个文科班,十六个理科班),高三有22个班(4个文科班,十六个理科班,两个高三复读班)。因此我们决定从每一级中随机抽取三个文科班,八个理科班进行调查。
三:调查时间安排以及调查的地点
2013年8月15到2013年8月27,地点:湖北省黄冈市黄冈中学
四:封面语,调查对象,问卷填写说明
(一)问卷调查封面语
亲爱的名校学子们:
你们好!
为了了解母校高中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探索更好的,更适合自己的良好学习方法,我们在母校展开此项调查。以此全方面的了解情况,针对不同情况予以不同的帮助,更好的带领你们走出盲区,使其在数学学习上有更大的突破。此项调查不涉及个人隐私,希望您能真实反映情况,您的回答将给我们的调查带来积极地作用,相信您一定会认真完成的。谢谢您的配合!
(这是山东大学送给你们的小纪念品)
山东大学
励志起航“数学学习”课题组
2013年8月18日
(二)问卷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主要针对的是母校所有在校高中生(包括老校区高三复读生以及借读生和择校生)。
(三)问卷调查填写说明
(1) 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请在每一个问题后的()中写上您认为合适的答案编号
(2)若无特殊说明,每一个问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3)填写问卷时,请独立完成。
(四)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是( )
男 B.女
2:您的年级是( )
A.高一 B.高二 C.高三(含复读生)
3:文理分科时,您将选择(或已经选择) ( )
A.文科 B.理科
4:在各课的学习中,您最喜欢的学科是( )
A语文B数学C英语D物理E化学F生物G其他
5:进入高中后,您觉得数学学科的学习难度百分数如何( )
A.很难80% ~100% B.难度中等60%~80%
C.难度较低40%~60% D.比较简单低于40%
6:您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满意度如何( )
A.很满意 B.还行,可以接受 C.逻辑不清,很不满意
7:老师讲习题课时,看到题目您是否经常先独立思考( )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8:老师讲解习题解析时,记笔记时您倾向于( )
A.记下重点部分以及不懂的地方,课后自己整理
B.一字不漏的抄写下来,课后自己认真琢磨
C.认真抄写下来,不再细细斟酌
D.抄下来,直到考试时才拿出来看看
E.其他
9:对于不懂的问题,你一般如何做( )
A.花时间自己慢慢琢磨
B.主动请教懂的同学
C.主动向老师请教
D.不予理睬,反正不懂
10:教程每一章学习之后,您是否会经常总结( )
A.经常 B.有时 C.偶尔几次 D.从不
11:是否经常和他人(包括老师)交流学习心得( )
A.经常 B.有时 C.偶尔几次 D.从不(喜欢自己思考)
12:写作业时,您一般都倾向于( )
A.边写边参考答案
B.先看答案再写
C.独立完成后再看答案
D.照搬答案
E.其他
13:您认为自己的习题训练量怎么样( )
A.很大 B.一般 C.很少 D.从不训练
14:数学150分考试卷,您一般的成绩是( )
A.90以下 B.90~120 C.120~140 D.140以
五:当天活动安排
首先将小组六个成员分成三组(1,2,3组)。8月18日上午,进行校园宣讲会,之后1.2.3.组分别负责去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发放问卷,并按顺序收集整理问卷,最后统一上交到队长手里,进行封存。
大概下午的时候此项活动结束,此时我们将随机选取几个班进行学生面对面经验交流会。同时发放山大纪念品作为小礼物送给在校的学弟学妹们。
六:调查结果分析
收集所有调查问卷,并做相应的归类。并将所有的结果录入电脑。整理保留原始纸质材料,收藏归档。制作表格并做相应的数据分析。
从分析结果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学生因为无法突破思维,认为数学学科难度比较大,因此弃理从文;学生无法取得一个良好的数学成绩原因是多方面,在此我们仅从学习方面提供一些建议:
上课期间,争取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按时完成作业,并有选择性的训练习题,尽量不要沉溺于题海战术,追求质量而非数量;
习题解答时,能够自己有独立的思考空间,不要养成边做题边看答案的不良习惯;
上课时,一定认真听讲,并善于联系已学知识,进行发散思维,能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主动向老师提出建设流;
对于出错的题型,一定要自己写出分析考点,不能马虎交差;
考试摆正心态,争取做到能拿不丢,超出能力范围的尽力为之;
七:评估与预测
此次调研的风险在于一定程度上,我们得出的结论可能跟事实有悖。原因有以下几条(1)学生并没有真实反映情况;(2)我们选取的人数不完全具有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有误差;(3)统计方法以及测量工具存在偏差。
预测:我们能顺利完成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能得到真实的数据。这样我们会根据真实数据做相应的报告分析,得出普遍规律,并将具体情况以及相应的突破方法传达给母校以及在校的每一位同学。
八:寄语
此次调查将会给我们带来积极作用,再次感谢所有参与者,谢谢你们的积极配合。在此送给所有广大学子。
一:勤——业精于勤
二:恒——持之以恒
三:序——循序渐进
四:博——博览群书
五:习——温故知新
高三复读班范文3
作者简介:陈益林(1982―),男,汉族,福建龙岩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教务处研究实习员,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200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韦宁(1981―),女,布依族,四川泸州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院2005级硕士研究生,从事比较高等教育研究研究。
摘 要:近年来复读生大量涌现,复读生已成为重要的高考人群,全国高考复读人数已约占当年考生人数15%的比例。复读现象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研究旨在剖析当前愈演愈烈的复读现象,探究复读生群体数量不断上升的深层原因,查找复读生群体所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复读培训机构举办策略和复读行为的“生存空间”,为教育行政领导部门提供适宜的改革思路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方案。
关键词:复读生;复读现象;高考;公平
1977年高考匆忙恢复,当年超过50%的考生不是应届的,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此后高考考生才以应届为主。但到了21世纪90年代,特别是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复读便逐渐成为一种“气候”,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早在2002年教育部便通知叫停公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在江西、海南、广东、福建等省公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已被叫停,但事实上,“复读”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却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旨在查找“复读热”动因,并提出复读生参加高考是高考公平性的体现的看法,遵循了考试机会公平公正的原则。引导和规范复读行为,出路在于“导”和“监督”,在于“合法化建设”,而非单一的“禁”和“堵”。
一、复读原因透视
2006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50万,而招生人数为530万,这也就意味着有420万落榜生,而这批落榜生的绝大多数将选择复读。北京2006年参加高考人数11万多人,实际录取8万多人,预计高考后将有两万名考生复读,其中不乏高分考生。①复读生增多问题的出现,一是高分落榜生的增加;二是录取后考生不报到的人数加剧,需要复读生自我、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社会舆论等几方面协同努力解决。
(一)复读生“不慎出错”
大批落榜生走向复读之路,原因在于高考自我定位不清、高考志愿填报失误、名校情结等因素。部分考生自我认知不当,不考虑自身的实力和个人的志趣爱好来合理定位,填报志愿不当而导致落榜。有些学生对所报专业不甚了解,一味追求“热门专业”,不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冷热”的相对性,造成许多考生不能进入所报专业,只能是被调剂到自己不满意的专业,于是不去报到。在报考志愿时,有些考生不考虑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往往出现过于保守、从众心理、轻率随意等特点,造成因报考院校较低而后悔或者因录取院校不适合而懊丧心理,结果往往是被迫或不甘心地放弃入学机会,加入复读大军。此外,许多考生都把名牌高校看成唯一的选择,出现了“高分复读”现象。
(二)高考招生制度不尽合理
随着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规定》对考生报名条件有很大的放宽,取消了对年龄和婚否的限制,取消了当年不报到的新生第二年不准高考的规定等,使得复读生有了较大的空间和心理优势。但是,现行高校招生录取批次太少,同批次高校间录取分数差异较大,同步进行录取造成实质上变成仅第一志愿能成为有效志愿,其他志愿根本无法发挥作用。投档模式也造成非第一志愿的考生报考某校时,只有在该校第一志愿生源严重不足时才能生效,否则其他志愿毫无作用。有些名牌大学宁可降一个或几个分数段招收而不愿意录取非第一志愿的考生。
(三)公办高中鼓励学有潜力学生复读
学校和教师的误导也是造成复读生增多的重要原因。学校和教师对考生的志愿报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学校甚至直接替考生填报志愿,或者要求考生按照学校和教师的意图去填写志愿,从而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过分强调名校和重点大学,以此提高学校办学的知名度;二是指导考生保守报考,填报志愿过于求稳,以保证学校的升学率。从保证第二年升学率角度看,复读生越多越好。于是一些公办高中为提高升学率便鼓励或默许学生复读,以优惠学费、给予奖学金等条件来吸引高分学生复读。因此片面追求升学率也是导致当前复读生增多的诱因之一。
(四)社会舆论误导“复读潮”
社会和高校对招生的宣传存在过分强调精英教育、名牌思想,忽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问题。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就业压力随之而来。有些用人单位在招收大学毕业生时不考虑学生素质高低和岗位设置实际情况,一味要求名牌大学本科,甚至硕士、博士学历,使得一些被非名牌普通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录取的学生在这样的就业现实面前受到影响,纷纷放弃就读机会。考生家长之间“攀比心理”也容易形成对落榜学生的“另眼相看”,因此,复读生选择复读也与家长的“高期望心理”有关。
(五)农村复读生人数增加
在复读生群体中,农村复读生、家庭经济困难复读生占较大比例。此类型学生因家庭经济原因,大多努力学习,但在高考中失利迫使其不得不重新再考,多为理性复读主义者。他们立志通过高考改变个人乃至整个家庭的命运,因此在高考失利情况下只能选择复读,在他们看来,读书上大学是唯一能够证明自己、改变自己命运的途径,除此则别无其他途径。“1999年以来,农村往届生的录取率高于农村应届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接近20%,而农村应届生的录取率总是低于当年总的录取率。”②因此,农村应届生要具备与城市考生同等的学业竞争能力,到目前为止仍是不现实的,一旦高考失利,就不得不选择复读。
二、复读行为类型分析
按高考落榜及复读原因划分,复读生可大致分为因录取学校不理想而复读者,平时成绩突出临场发挥失常者,平时不努力、落榜始着急者等几种类型。他们大都承受着较大的学习、生活压力,但在心理承受力等方面较强。从复读动机来看,可分为四类:
(一)工具性复读行为
工具性复读行为的目的是通过理性的方式,选择复读一年来获取一定的回报,以追逐高考给自己带来的改变命运的机会。从升学主义的角度讲,就是有目的的选择复读。复读出发点即为了通过高考获取资源并采取复读这一执行策略体现了复读行为的工具性、功利性。理性复读主义者为升学主义的行为主体,更多时候其行为模式表现为理性的选择。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升学是唯一有效改变自己身份的渠道,复读为升学,升学为跳出农门,为改变家族和个人命运。
(二)随波逐流复读行为
此类型学生选择复读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受同龄人群体影响较大。此类型学生看到自己的伙伴在高考中遭遇了同样的情况(如高考失利、上线但志愿未填好、志愿填报不当)而选择复读,则紧跟着也采取了同样的处理情况――选择复读。此类学生在复读生中也是颇具代表性的一类,其中不乏天资聪慧者,尤以男生居多。童年、少年时的贪玩,使他们先天不足,等到上高中甚至面临高考,要选择人生之路了,他们才幡然悔悟,然而为时已晚,复读便成为他们无奈的选择。
(三)符号性复读行为
符号性复读行为指的是复读行为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行为者追逐某一符号快乐感和愉悦感,并借此向自己表达和传递“自己能行”的极度自信心态。此类型学生视院校为符号,视走入某一院校为一种身份地位,此类复读生所看中的是高校所代表的某种社会文化意义。此类型复读生选择复读不是为了解决能不能考上大学的问题,而是为了考上哪所大学的问题。该类型复读生多为高出本科线以上的高分学生,如“非清华北大不上”的学生。
(四)惯习性复读行为
惯习的行为也即“本该如此的”行为,是“理所当然”的行为,通过习惯进行的行为。惯习式行为模式是一种生成性结构,是产生惯习的社会结构对个体的影响所致。产生惯习的社会结构就包括考生家长的望子成龙心理、学而优则仕的社会期待心理等。农村复读生人数的增加便证明了这一点,落榜生如若不通过复读来改变自己命运,留在农村,则被认为是非惯习行为,是要遭耻笑的。学而优则仕的民间教育价值观、望子成龙的家庭期望值使得落榜生选择了复读这一“理所当然”的行为。
三、思考及建议
复读行为对当前的高校招生制度以及毕业班教学带来了冲击,但仍大可不必对复读现象横加指责,欲“严加取缔”。因为,举办复读班,允许考生在落榜后继续复习再考,体现了教育公平性原则,体现了高考的平等性、竞争性、公平性原则。今天允许复读现象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就是为了更加凸显高考的公平,就是为了更能维护考生权利,解决之路在于如何合理规范办好复读班。社会各界不应漠视复读生渴望进入大学校门的愿望和权利,而应正视现实和加强反思。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公办高中举办复读班,有关部门不应简单地一关了之,而应以疏代堵,本着对复读生负责的态度,找出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规范实施。
(一)统一“复读行为合法性”认识,更新观念
《高等教育法》等法律规定提供了“复读行为合法性”的法律依据,明确了公民考试权利的合法地位。公民依法享有参加考试的权利,公民的考试权利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权利、劳动权利、受教育权利等在公民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延伸和具体表现。要发展繁荣复读文化,巩固复读行为的合法性基础,为复读行为的合法性奠定稳固的社会认识、情感和评价取向,增强社会对复读行为的认可、接受、信任和参与程度。
(二)复读生自我准确定位,卧薪尝胆锤炼自己
复读生在决定复读之前应慎重考虑,要考虑到自己复读一年的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复读生本身也要加强心理知识的学习,努力把自己培养和造就成一个具有健全人格、身心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中生。“当一扇门向你关闭,必然有另外一扇门向你敞开”,复读生要有如此般的豁然心态和警醒的头脑,要有卧薪尝胆的勇气,在复读生活中锤炼自己,面对挫折不屈不挠,从查找自身主观原因入手,通过复读生活来改变自身命运,以坚强的意志来度过复读生活。
(三)教育主管部门规范复读办学体制
教育主管部门是复读现象的监督管理部门。应制定并实施复读班管理及监督规章制度,以便规范各省市的复读班举办机构的权利、责任、义务与行为,对复读班举办机构的资格做一严格限定,明确复读生群体的权利及义务。应允许公办学校举办复读班,倡导社会力量成为复读班举办主体,并由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审批和监督指导。但要根据学校实力而定复读班规模,严禁复读班中乱收费,公平公开透明收取费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要破除当前“明禁暗行”“遮遮掩掩”的态度,实行对复读现象的合理引导,保障复读生参加高考行为的“合法性”。
(四)平衡院校发展差距,促进各类型、各层次的高等教育均能得到有效发展
复读这一教育中异常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院校之间的差距,这与择校现象有相似之处。旺盛的大众高等教育需求与优质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高校之间教学质量的差异、院校之间的不均衡性发展,使得考生在填报志愿和进行升学选择时常持名校心理,非重点院校不读。国家优先发展若干所重点大学,启动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程,这必然导致高校之间差距较大,加剧了高等教育领域内部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了一批新建普通本科院校教学质量差、学生就业难、考生不愿意就读等现象,这是复读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促进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促进高校之间的均衡发展是控制好复读行为的治本之策。
(五)改革现行高考招生制度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已经来临,高等教育精英教育弱化了。要化解复读需求强烈的矛盾,高招制度必然要改革。每年高校招生录取结束后,总有不少已被高校录取但不去报到的考生重返中学复读。低分考生复读,高分考生也复读。出路在于改变现行的高招制度,让高校给予考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实现选拔精英化、考试经常化、考试中介化、招生自主化”③。当前可行的思路是按照市场经济思路改革高考体制,借鉴国外GRE、托福等考试模式,增加考生的考试次数、入学次数、录取机会,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录取的自,保护高校和考生的利益。
(六)复读培训机构应重复读生管理,加强对复读生的精神激励
复读培训机构要加强复读生群体的管理,为复读生创最优学习环境。摸索复读生成长规律,促进复读生学业进步,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注重加强对复读生的精神激励,提高其成就动机水平,要让复读生抬起头来。复读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较多的心理问题,“高三复读生的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恐怖因子分高于应届毕业生,复读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应届高中毕业生。”④为保证复读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应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心理卫生知识教育,做好心理疏导,以保障学生个性和心理健康发展。
(七)家庭、社会要肯定复读再考是对“一考定终身”的必要补充和修正
家庭、社会要为复读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与生活氛围,肯定复读生也是公平的高考竞争者。选择复读是个人不甘落后,改变个人命运的一次人生选择。要破除种种来自社会各方质疑复读现象的压力,取消对复读生“另眼看待”的政策。家长要为复读生们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不要对他们施加太大的压力。并且要为他们做好后勤工作,保证在营养、卫生、娱乐等方面满足他们合理的需求。积极与他们谈心,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困扰他们的问题,给予他们物质与精神上的全力支持。
注释:
①王茗辉.今年高考以结束 制造2万复读生[N].法制晚报,2006.
②苟人民.高考公平的实证考察及认识来源[N].中国教育报,2006(5).
高三复读班范文4
关键词:时文阅读 优秀作家代表作品 模拟试卷现代文 编辑的优秀学生习作
阅读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阅读的现状却是如此的令人担忧,特别是高三理科学生,憔悴的面容,匆忙的脚步,无暇为阅读留步。面对这种状况许多专家都发表了自己的高论,试图为广大师生指点迷津。我也曾把他们的高论当做金科玉律,然而实际操作起来却效果不佳,举步维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自己的学生只有自己明白。在实践中,我总结自己的经验,因材施教,试图为高三理科学生搭建起阅读的平台。
(一)印发时文资料给学生欣赏
我所带的高三理科复习班学生,文学底子薄弱,平时基本也没有什么阅读,一是因为课业负担的确很重,时间都被外语数理化瓜分蚕食了,无暇去阅读。二是学校毕竟是农村中学,条件有限,学校的阅读设施条件跟不上,因教室紧张,所以占用了学生图书室与阅览室,学生基本是无书可读。三是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文学教学放弃了价值需求,文学教育带有更多的功利色彩,缺乏人文关怀,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对文学教学的兴趣。他们的价值趋向和审美能力走向偏差,比如:他们不能理解刘兰芝与焦钟卿的徇情,不能理解诸葛亮的忠诚,不能理解杜十娘的自尽,更不能理解屈原的自戕。他们失去了对课本的热爱,形形的书堂而皇之地走向学生的课桌,导致学生的阅读严重缺失,品位低下,见识狭窄,思想苍白,并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形成目前的阅读现状。
针对学生的这种状况,抓住学生的心理,我给他们推荐了大量的时文以供阅读。时文形质兼美,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把这些时文印发下去,在每星期的自习课上和陪读时间里与学生一起欣赏品读。实践证明,学生对这些文质皆美的小文章情有独钟。
阅读过程中,我要求学生适当做一些笔记,在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的同时,也为应试作文积累素材,这与林语堂推崇的阅读背道而驰,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但要达到“窗前明月枕边书”的阅读境界,又需要多少的造化,一般人只能望洋兴叹。现代阅读学也认为:“阅读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是缘文会友的交往行为,是书面文化的精神消费,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阅读学新论》)现代人阅读首先是为了社会交际,为了生存与发展。所以,把阅读当作写作的基础是说得过去的。
(二)选辑优秀现当代作家代表作品
优秀作家以其自身的风格轰动了整个文坛,也引领着时代人的精神领域,让学生从高品位文学入手有较好的效果。如余秋雨的历史文化寻根隐影在作品里,沧桑而大气。学习《莫高窟》让学生深深体味那对民族屈辱历史的感叹和对灿烂文化被毁的悲哀,看《坡突围》让我们对苏轼的痛苦命运充满惋惜,也让我们看到那让人无限愤慨的悲剧社会。秋雨散文是情智合一的典范,在他的诗意的叙述中,叙事语法被一种理性主宰着,浸满了一种历史的思考和感叹,有一种潮样的愤慨和诗意,生命的体验和感悟在一种哲理的词语中栖身,浑厚质朴。学生阅读他的作品的同时其实何尝不是在与历史、与文化碰撞呢?读台湾作家张晓风的豪健与温婉,品绮君的怀乡情结,读周国平的哲理与深邃,看林清玄的冷寂哲思……在我们开辟的有限的空间里,学生的心灵与作家的思想自由碰撞,课文的阅读时时有心灵碰撞的火花。学生与作家、教师与作家、学生与教师建设了一座互动的平台,达到心灵相通的地步。“一切尽在不言中”,领悟颇多,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体验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提高,甚至也激发了好多学子的文学梦,学生的文笔水平明显有了大的提升。
(三)阅读高考模拟试卷中的选文
高三复习中,有很大一块内容是现代文的阅读训练。选文都为现当代作品,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关注中学生的阅读主题;选文的哲理性很强,文化内涵丰富,尤其关注中国传统文化;选文的文笔优美,语言富于文才,风格别致,能让人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做练习前,我让学生做一些笔记,把第一印象深刻的句子记录下来。因为第一印象能深深地留在读者的记忆中,是自我感受的共时交流,可以形成自由品味的艺术氛围和审美愉悦,进一步形成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语言积累。至今,已经有好多句子成了学生嘴上的名言,如“生命的内涵源自精神的动力,思想贫瘠的人生命必然暗淡”,“生活潦草,我正弯腰”,“人分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第一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第二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第三重”,……
这样能使学生完全准确地理解文章,作为应试,这是最大的收获;作为阅读,我们受到美的熏陶,并通过文本信息的获得,作者思维方式的参照,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四)利用课前五分钟演讲
我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演讲,演讲内容不限,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真实、有思想即可。学生准备演讲稿的过程就是一次阅读的过程,而欣赏演讲的过程也是一种阅读。记得一位学生写的《中国应该对台湾宣战》一文慷慨激扬,热情四溢。姑且不看他的论点是否偏颇,那份赤诚的心、那份火热的情就让人不由地击节赞叹。第二天就有学生回应《中国能出战么?》,言辞犀利,资料详实,以冷静的心态客观地分析国际复杂的关系以及国力的综合比较,还从海陆空三个方面比较,高屋建瓴,一针见血,我想那么多的知识储备,那么多的专业术语一定是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才能够如此。像这样的演讲,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中受到心灵的冲击,一样的爱国心,别样的爱国情。此外学生也写出了人生感悟的《女孩与男孩》、《漂移》等。他们在写作与欣赏的同时提升了审美意识,学会了感悟人生。
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同台搭戏,在演讲中支好台柱,与学生呈竞争态势,唤醒学生处于休眠状态的创作激情,激发他们创作的兴趣,大大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威望,使学生相信教师上课的口若悬河不是振振有辞的说教,师生之间的思维方式也能得到互相参照和补充。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有勇气拿出自己的作品;其次,不断督促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勇于创作,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我为了让复读生从人生的失败中走出来,写了《错过也是种收获》;为了让学生感悟人间的真情,写了《枕头》、《秋日的哀思》,也写过抒情的文章《秋韵》;为可让学生有理想地活着,我仿写了罗素《为什么活着》。此外还有《这里风景独好》、《笑迎高考》、《山中那一抹红》、《寻》、《山花烂漫的日子》、《俯下身子倾听后排的声音》、《背着家去流浪》等共计三十多篇。
阅读能产生整体综合效应,它必然带动写作,为了积累写作材料,学生会更加用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势必会走向审美,带动心智。学生的写作激情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此外,比如创建班级图书馆、建班级文学社等等活动都是必要的。
高三复读班范文5
高中文理科分班时老师往往会问学生,选文科还是理科?不少学生会根据哪个科目好学选哪个。
等到高考填志愿时学生就会迷茫地问自己,选什么学校呢?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分数能上什么学校就上什么学校。
每年到了高考季节,社会上就会流行起这样一句话,“六月考考生,七月考父母”,意思是说,高考分数靠考生自己努力,高考一结束,后面的事就全是父母的了。选择什么院校、专业志愿,大部分由父母包办。
这里面虽然也存在少数父母“不民主”的成分,但大多情况下是考生自愿“甩包袱”,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爱好、有什么目标、今后想从事什么职业。
相信这些是我国高中阶段学生普遍存在的迷茫。
高考填报志愿
毕业生:听家长和老师的!
“去年高考下雨了,今年是晴天,真是个好日子。”小莉看看窗外,心情很坦然。
小莉是杭州一所高中的高三复读生,这个周末她将和同学一起参加高考,这也是她人生的第二次高考。
去年小莉的高考成绩不错,不过也只高出一本线10分,爸妈要求她一定要上一本重点大学,冒险填了青海大学的一个冷门专业,还是没有上线,好强的爸妈要求女儿复读一年。
其实,当初在选专业时,小莉并没有自己的想法,完全听了家长的话,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职业。
今年,记者再度问她倾向于什么专业时,她还是很茫然,“补习很痛苦,每天只想着怎么把自己的成绩提上去,考个重点大学。至于什么专业,我还想不到这些,到时综合老师和家长的意见吧。”
其实,如同小莉一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不在少数,应试教育下的他们把自己和高考成绩、重点大学绑得太牢,却总是忽视自己未来的发展需求。
其中,不乏一些同学,报了志愿后后悔的,就读于湖北工业大学的季佳佳就是典型的例子。
小季是浙江省2012届的高中毕业生,当初报志愿时选的是英语专业,真正开始学习时才发现自己对英语一点也不感兴趣,并且自己班级女生有32名,却只有3名男生,而他就是这三分之一。
再三考虑,小季向学校提出了转专业的申请,但是因为临时转专业,需要补上的课程很多,他对当初的决定后悔不已。
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的老师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学生处的陈主任给了我一组数据。据统计,学生在读完大一后,要求重新选择专业的人数比例达到60%以上,可是大学能够满足重新选择专业要求的比例只有10%。
陈主任表示,这些同学都是就读选择的专业之后,才发现不是自己的“菜”。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办公室主任屠晓丹也表示,“兴趣和想法”是学生选择专业的关键因素。“我们希望学生真的对这一行业有浓厚的兴趣,才去填报专业,毕竟有了兴趣才能学好。”
遗憾的是,有很多学生选专业时,不够慎重。事实上,学生对职业的盲点还不止于此。
兼职那些事儿
学生遭遇:不知道选什么职业+不识骗局
全国最大的个人分类信息平台百姓网显示,5月底开始,兼职类目的需求量已呈迅速攀升趋势。加上世界杯的助力,预计6月中旬将催生更多热门兼职岗位,7月1日前后达到一个最高峰。
一年一度的暑期兼职潮提前到来,近2个月的暑假,学生在学校就已经开始打算了起来。
湖州交通学院的沈文文也是今年兼职大军的一员,因为报的是学校“3+2”物流专业,文文接下来将转到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就读大专。
为了了解自己将要就读学校的城市,文文想着暑期来杭州找兼职,可以就近住在自己在杭州工作的姐姐家里。
这几天,各大招聘网站上“暑期兼职”类招聘信息不少,其中如礼仪类岗位日薪可达四五百元。
可是面对这么多的兼职,文文却茫然了,选什么职业也成了纠结的事情。
“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清晰地认识到收入和职业发展的关系。他们偏向于快速地赚一笔钱,过于功利,想得很少。”屠晓丹分析,兼职打工的高中生往往对大学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还不够清晰,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对兼职的选择往往过于随意,目的性不够强。
“像做推销员这类最普遍的工作,学到的东西有限,实在不适合多次去做。”屠晓丹说,“我最希望学生们能够从事和兴趣爱好相结合的兼职工作,把视野放广一点。”
此外,兼职学生军的到来,也催热了杭城职介市场生意。
一些“网络骗子”趁机盯上了这群学生军,诈骗方式让很多人“中招”。
“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主要是网络和中介,这造成一个非常大的隐患,学生在兼职过程中维护自身权益比较难,风险较高。”屠晓丹表示现在有很多兼职被骗、拖欠工资的现象,学生个人又缺乏处理这些问题的经验、能力和方法,导致很多高中生都在兼职上吃了亏。
虚假信息、骗人招数是一直都有的,但学生却屡屡中招。
“究其原因,还是教育内容不够完善。每次放假前,老师们都会提醒出去兼职的学生,注意安全,小心被骗。但还是会有情况发生。”屠晓丹感慨。
高中生中低年级试水“职场”
提倡学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高中生们对职业认识的缺失,使得教育界和高中段的老师们重视职业规划教育。
一段摸索期后,老师们开始试着为学生“找工作”。
这里的“找工作”,其实是长河高中上周组织的“走近职场,美丽人生”大型职业日活动:老师们事先对当前社会的热点行业和职业进行了大量的信息检索和统计工作,确定参与此次论坛的20个行业和职业,让高一高二学生在职业日里自由择业,参加相关的活动和讲座。
“高中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不一样。”长河高中的校长毛伟民这样理解:“大学生更多的是侧向于如何找工作,而高中生,更多的是让他们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认识专业和职业,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上了规划课之后,我觉得应该从现在就开始思考未来。”长河高中高一(1)班的华恺宇说,他做了老师布置的职业测试,更加确信自己适合学医。“剩下的两年,我会不断奋斗,争取考上心仪的医科大学。”
一些因为复习应考而不能来“找工作”的高三学生纷纷感叹,要是学校早些年也能举办类似的活动就好了。
“同学们已经有职业规划的意识,开始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毛伟民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为此,学校尽量为学生搭建平台。
而早在2012年,浙江省对外了《浙江省高等学校面向普通高中学生开发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的指导意见》。在高中学校开设了“选修课”,与大学接轨。
目前,长河高中的先修课开设得有声有色,并且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警察学院等职业院校与长河高中签订了协议,开设多门大学先修课……
“通过这些选修课,学生掌握一定的动手能力、生活技能、职业技能,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倾向。”
为了了解更多关于职业规划课的实施情况,记者致电杭州市教育局宣传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在杭州高中段中低年级实施职业规划的不止长河高中,杭师大附中、杭州外国语学校、杭州二中、杭十四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杭州各所高校之间也会定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开展的情况,互相交流、学习,规划课整体开展情况不错。”
这位工作人员也表示,虽然这些课程不能让学生们从一次课堂口述或体验中真正感受各类工作的全貌,但是职业教育是孩子了解选择的敲门砖,有了兴趣,孩子自然会主动地去了解。
毛伟民认为,开办各类教育活动,只是职业教育前进的一小步,要普及职业规划教育,还应形成从小学到高中的完善课程体系,校内外结合,从课堂到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们逐步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
文化知识固然是学校的教育内容,而指导帮助学生规划未来生活,也是教育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