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摄影测量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摄影测量学范文1
关键词:摄影测量;开源软件;实践教学;交互式语言
引言
摄影测量是一门以影像为基础建立空间地物几何模型与物理模型,从而确定被测地物的形状、大小、位置和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技术。随着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我国各高等院校的测绘及其相关专业都相继开设了摄影测量课程,培养了一大批摄影测量方面的科研及工程技术人才[1-4]。摄影测量学的教学内容以抽象的空间关系、复杂的公式推导为主,是一门理论抽象、逻辑严密、实践性强的课程[5-6]。为此,现在的课程教学,除保证一定课时的课堂教学外,都普遍注重设置相应的教学实践环节。期望通过实践教学,夯实学生摄影测量理论基础,提高其实际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摄影测量学实践教学内容及软件特点
1.1摄影测量学实践教学内容
在通识教育的背景下,摄影测量课程学时被大量压缩,对摄影测量学的讲授内容侧重于摄影测量基本原理、基本过程。使学生建立起摄影测量的基本思想,保证学生对摄影测量整体过程的理解,满足不同部门对于摄影测量和影像空间信息获取人才的要求[7]。在数字摄影测量阶段,摄影测量坐标系、内外方位元素、坐标系统变换,共线条件方程、像点坐标量测、内定向、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立体像对的前方交会、模型法相对定向、绝对定向、双像解析的光束法严密解、影像匹配、正射影像图及DEM制作等都是摄影测量技术中最基本的理论与方法。上述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为达到教学目的,学生通过各类摄影测量仪器、软件的使用及相应的编程实现,进一步理解、巩固摄影测量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应用。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扎实的摄影测量技能的立足点,也是从理论到实际应用的一个重要过程。
1.2摄影测量学实践教学方法及特点
现在很多学校的摄影测量实践内容,均是以数字摄影测量软件的应用为主[5]。目前数字摄影测量软件系统较多,发展成熟,但主要是面向生产应用。部分系统(如:VirtuoZo)虽也有相应教学版,但它仅是对企业版的数据、计算精度及功能上进行的限制,实为企业版的简化[8]。企业版面向生产应用,其信息处理过程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追求的是速度、精度及自动化程度,学生在实践中很难联想到软件所运用到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完全地构建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教学实践追求的是技术、方法过程的分解、交互、透明,所以软件系统应更多的融入学生的参与环节[9]。河海大学面向教学实践设计、开发了eLen摄影测量教学实验系统,弥补了专门的教学软件空白,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观测、组织数据和调整算法实验参数,完成处理过程[10-11]。该软件具有较强的交互能力,但该软件的封装性较强,算法未公开,仅能看到不同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且由于软件参数设置多,学生完成实验具有一定困难。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在实践环节中尝试着要求学生利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C、C++、C#等)编写程序实现摄影测量的基本理论[12-13]。在实验教学中暴露出学生在计算机编程能力及各种软件应用能力上的不足,在实验中花费大量时间用于解决编程上的问题,影响了实验效果。总体来说,摄影测量学实践教学软件品种单一、代码封闭,学生使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算法对学生要求高,实验效果一般。为此,亟需一个透明、开放、交互能力强、代码公开的摄影测量教学软件平台。
2摄影测量实践教学软件设计与实现
根据摄影测量实践教学软件需求,结合交互式语言特点及摄影测量技术发展现状基于“原形系统”思想设计实现了摄影测量学实践教学开源软件。
2.1程序设计语言选择
交互式数据语言(interactivedatalanguage,IDL)是第四代科学计算可视化语言,集开放性、高维分析能力、科学计算能力、实用性和可视化分析为一体,它可以在多种硬件平台上运行,可以方便地与C、C++连接,还支持数据库的ODBC接口标准。IDL语言内置的数学库函数可以大大地减少图像处理算法开发的工作量[14]。摄影测量关键技术实现中涉及到大量的数组计算以及图像处理,常用的高级语言(C、C+、C#等)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编写矩阵运算函数及图像处理函数,并且容易出错。IDL语言对于矩阵运算及图像处理就显得十分容易,仅需要几行代码就可以实现,况且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可以随时查看、修改变量的值。根据该特点,摄影测量学实践教学系统采用交互式数据语言进行开发。
2.2软件结构设计
现代摄影测量系统一般分为数据准备、信息处理及产品生成3步,均是以“4D”产品生成为目标。另外,组件式软件技术已经成为当今软件开发技术的主。为此,对摄影测量教学系统进行分层设计并选用基于组件的三层软件结构来开发。整个系统由数据准备、单像后交-双像前交、解析相对定向-绝对定向、光束法严密解、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及产品输出六大模块组成。六大模块又分别由若干子模块构成,例如单像空间后方交会是由外方位元素初始值,旋转矩阵计算、像空间辅助坐标计算、列误差方程及迭代解外位元素等子模块组成。各模块可以相互调用组成其它功能的模块,也可以是其它模块的子模块,例如光束法严密解是利用单像后交-双像前角模块提供初始值。图1为摄影测量实践教学软件系统结构图。
2.3软件功能设计
以教学为目的的摄影测量教学软件强调的是原理的理解、算法的实现、算法差别及实施过程。为此,本软件以摄影测量的各部分知识点的算法实现为基本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透明、互动的学习平台。参考数字摄影测量教学系统(VirtuoZo),结合我校摄影测量学教材[15]及教学大纲,设计软件功能主要包括:文件、设置、单像后方——双像前方交会、解析相对定向——绝对定向、光束法严密解、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像点坐标自动量测、产品生成及结果展示(包括中间结果)等九项功能。这九项功能即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摄影测量实践教学软件功能如图2所示。为使学生思维中能够将软件、算法、原理三者形成联系,理解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及算法,在程序设计实现中注重以下3点:(1)采用模块化程序设计思想开发程序。将摄影测量的知识点尽可能的以模块形式进行封装设计,本软件共设计实现近七十余个模块,每个模块均是摄影测量学的核心知识点;(2)运行软件时强调初始数据与最终结果,淡化中间处理过程,使学生明确摄影测量算法已知数据是什么,最终结果是什么;(3)软件实现最基本核心功能,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完善,软件开发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
3软件实现示例
摄影测量实验教学软件以实施、分析、训练、开发为手段,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摄影测量知识起到催化作用。
3.1GUI设计与实现
在IDL语言中,应用纯语言进行GUI设计,该方法方便灵活。在GUI设计中主要使用WIDGET_BASE、WIDGET_LABEL、WIDGET_DRAW等组件进行GUI搭建。IDL语言每个控件都具有UVALUE属性,该属性对参数的保留和传递十分方便。
3.2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实现
在该功能模块中主要包括:影像读取、像控点坐标读入与显示、外方位元素计算及精度评价等功能。影像读取主要使用了OpenImage()函数,该函数主要使用IDL自带的ReadImage()函数实现;像控点坐标读入包括像点坐标及控制点坐标读入,主要使用READIPCL()和READGPCL()函数实现,两个函数主要使用IDL自带的格式化读写函数READF()实现,控制点坐标数据的显示主要使用table1控件通过设定VALUE属性值实现。外方位元素计算通过WFWIE(xy,XYZ,F,M)函数实现,该函数包含像点、地面点坐标,摄影主距及摄影比例尺4个参数。在该函数中包含外方位元素初始值计算、像点坐标从像平面坐标系到像空间辅助系转换、误差方程式系数计算及外方位元素改正数迭代计算等方法。其中,初始值计算、坐标系变换及误差方程式系数计算写成了独立的函数。上述算法实现过程中IDL语言表现的非常简单,只需要几行或者十几行代码就可实现。图3为外方位元素计算界面,在该界面中显示了两个对话框。坐标显示对话框显示了读取的像点及对应的地面坐标。外方位元素对话框显示了外方位元素及计算精度。
3.3教学功能实现
单像空间后方交会是解析摄影测量重要的算法,也是其它算法的基础。软件在该功能的实现上比较详细,目的是为了后续其它算法可对其进行模仿实现。在该部分实验中可以要求学生编写程序输出外方位元素初始值,像点对应的像空间坐标系坐标、像空间辅助坐标系坐标、旋转矩阵、误差方程式系数及循环迭代的中间结果等。对于有能力的同学可要求他们去实现其它外方位元素计算方法,并在精度、迭代次数及初始值等方面对其它外方位元素计算方法进行评价。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体掌握教学的基本知识点,体会软件开发的思想,为后续实验打下基础。
4结束语
摄影测量学范文2
1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的发展趋势
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作为基于影像的空间信息科学,是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核心。地球空间信息学是空间数据的采集、量测、分析、存贮、管理、显示和应用的集成科学与技术,属于现代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的范畴。2004年,美国劳动部把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与纳米和生物技术一起列为当今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大技术,其发展有以下几方面的趋势。
1.1空间信息获取的发展趋势
地球空间信息获取的发展趋势具有多平台、多传感器、多比例尺和高光谱、高空间、高时间分辨率以及空天地一体化的明显特征。随着航天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将可以从各种航天、近空间、航空和地面平台上用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合成孔径雷达、激光雷达、太赫兹等多种传感器获取多种比例尺的目标影像,大大提高其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形成天地一体化摄影测量与遥感的数据获取方法,为人们提供愈来愈多的影像和非影像数据。
随着新一代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NSS)的发展,定位系统将以更高的精度自动测定各类传感器的空间位置和姿态,从而实现无地面控制的高精度、实时摄影测量与遥感。
1.2空间信息处理的发展趋势
地球空间信息处理和信息提取的发展趋势是走向定量化、自动化和实时化。目前,摄影测量与遥感所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数据海量、信息不足、知识难求。利用网格技术进行网格计算给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新的机遇。
1.3空间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
地球空间信息管理与分析的发展趋势是走向信息共享、互操作和网格化。从网格计算的资源共享和协同计算观点看,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已从单机GIS系统发展到网络和移动地理信息系统(Web-GIS和Mobile-GIS),下一步将走向网格地理信息系统(Grid-GIS)。为此,需要解决地理空间数据存在的时间基准不一致、空间基准不一致、数据格式不一致和语义不一致引起的问题。空间基准不一致引起的问题可以采用全球地心坐标系或坐标变换来解决;数据格式不一致可以用互操作软件解决;时态和语义不一致引起的问题较难解决。前者要解决空间数据的实时更新或建立时空地理信息系统,后者需要一个基于本体的空间信息语义网格来处理这些语义的差异,从而实现网格技术下空间信息的共享和互操作。
1.4空间信息应用的发展趋势
地球空间信息成果应用的发展趋势是成果的多样化和应用的大众化与普适化。未来的地球空间信息成果产品可以是矢量的或栅格的,可以是图形的或影像的,可以是二维的或三维的,可以是静态图像或连续动画视频图像,可以是多媒体或流媒体,可以是虚拟现实或可测的实景影像,也可以是上述各种形式产品的融合与集成。长期以来,摄影测量与遥感主要面向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应用,作为基于影像的空间信息科学,它除了将继续在影像城市、虚拟数字地球和地理环境中得到应用之外,还有很大的潜力用于工业制造、医学诊断、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如果将原始或加工后的影像连同它们的方位元素和测量工具软件一起作为产品,则用户可在Web2.0环境下实现自己的按需测量和按需解译,从而实现地球空间信息成果应用的大众化与普适化。
1.5新地理信息时代的出现
随着下一代互联网与Web2.0的出现,一个新的地理信息时代悄然而来。新地理信息时代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专业用户,而且包括普通大众用户。在新地理信息时代,可实现专业人员和大众用户互动,共同参与按需服务。服务环境是图形、图像和多媒体,服务的提供和实现都是动态的。
2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的发展重点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的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包括摄影测量与遥感在内,在今后若干年内将出现更加飞速发展的大好时机。我们要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努力工作,并虚心向世界各国同行学习,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围绕创建我国和谐社会,以空间信息服务为中心,建立一个智能化和实时化的地球空间信息服务体系。未来几年内的发展重点简述如下。
2.1发展先进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遥感对地观测的发展,首先要抓好空间信息的数据源。2005~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发展基于卫星、飞机和平流层飞艇的高分辨率(dm级)先进对地观测系统,发射一系列的高分辨率遥感对地观测卫星,建成覆盖可见光、红外、多光谱、超光谱、微波、激光等观测谱段的高中低轨道结合的、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全球观测能力的大气、陆地、海洋先进观测体系。到2020年,建成稳定的运行系统,提高我国空间数据的自给率,形成空间信息产业链。
2.2构建面向实时服务的广义空间信息网格(GSIG)
地上的全球信息网格与天上的智能传感器网格相集成,形成全球的广义空间信息网格。广义空间信息网格指的是在网格技术的支持下,在信息网格上运行的天、空、地一体化地球空间数据获取、信息处理、知识发现和智能服务的新一代整体集成的实时/准实时空间信息系统。
2.3加强高性能空间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的研究,解决应用的关键技术
为推动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加强高性能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突破高精度定标与定位、宽带微波成像修正、遥感图像超分辨率分析与相干处理、多源卫星遥感影像自动配准与融合、高空间分辨率影像目标自动识别、高光谱影像地物精细分类、基于遥感机理模型的地物参数的定量反演与同化等技术;发展复杂地表环境下的地物信息自动提取与定量分析技术,突破空间信息自主加载、维护、复合匹配与服务等技术,开发具备自我维护功能的空间信息网络服务软件系统。突破动态交通信息的获取、融合、分析、预测与动态路径规划等关键技术,开发基于动态交通信息的智能导航与位置服务软件,建立应用系统,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位置服务与智能导航系统奠定基础。
摄影测量学范文3
1 对特定年龄及人群进行相应护理
有研究表明参麦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有两个高发年龄段(51~72),男性高于女性[2]。红花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与性别无显著关系,男、女比例几乎相等,从年龄分布来看,多数病例集中于50岁以上的老年组患者,共有24例(70.59%)[3]。与文献报道的其它中药注射液如黄芪射液不良反应>40岁患者发生比例较高[4]。30岁以上为灯盏细辛注射液不良反应多发人群[5]等致不良反应的年龄分布有基本相同之处。同样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45岁以上为70.43%[6]。老年人易患的各种心脑血管系统疾患,故该年龄段患者使用活血化淤中药注射剂药物频率增大,出现不良反应几率相应增加;其次;老年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脏器功能减退,对药物剂量的个体差异大,药效阈值变窄,对药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不同于青壮年,因而易发生药物蓄积而引起不良反应,提示临床应重点观察该类人群在应用该药时的反应。对40年龄以上人群使用活血化淤中药注射液进行相应的重点护理可以减轻不良反应发生的后果。
2 对关键的时间进行相应护理
临床上活血化淤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有快有慢。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呈多样性,从首次给药后2min~12d后都有发生,发生时间与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关系,如寒颤、高热、过敏性休克多发生在给药后30min,而高血压、溶血反应、运动系统损害多发生在给药数天后[7]。有研究表明使用红花注射液在用药中≥10min和10min30min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为最
高[3]。同样有研究表明参麦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多在用药30min内发生,以首用即发型和速发型为
主[8]。也有研究表明黄芪注射液不良反应以用药开始至用药后30内居多(约占45%)[4]。有调查显示脉络宁导致类休克样反应均发生于首次用药的1~30min[9]。同样复方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在首次给药30min内[6]。事实证明对首次给药1~30min内注意观察患者是十分重要的。在此时间内活血化淤中药注射剂最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如果护士注意观察可避免严重事件发生。护士在临床用药中首次用药30min内3不要过快,短时间输入药量不宜过大。
3 对产生不良反应药物重点关注
中药注射剂成分比较复杂,而且往往是通过多种有效组分,多种途径作用于人体多个靶点而起整体调节作用的,因此其质量标准难以像西药制剂简洁明了。有人对6个厂家的复方丹参注射液抽检,有3个厂家、其体外溶血率超过卫生部标准[10]。当前活血化淤中药注射液品种较多,各厂家生产的质量标准也不同。在临床科室使用某一厂家的活血化淤中药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时,无论发生病例多少,都应暂停或密切观察使用其同一厂家、同一批号、同一种药。护理人员应作好应对突发的严重的事态发生的准备,科内抢救物品、药品完备齐全一旦出现不良反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对质量不稳定、发生不良反应较多、较严重的个别活血化淤中药注射液要坚决停用。也可与厂方联系,更换不同批号的产品。临床用药要选择知名度较高质量信誉较好的企业生产的中药注射液,可保证药品质量减少不良发应的发生[11]。
4 用药前文献资料的调查
2005年中药不良反应上报病例占全部药品(西药、中药、生物制品)不良反应的14%,而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则占全部中药不良反应的75%。护士应当在使用活血化淤中药注射剂前进行该药文献资料的调查。掌握所用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的特点、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的形式,掌握所用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对机体造成损伤情况。有报道中药注射液变态反应多见[1]。笔者认为预防活血化淤中药注射剂发生变态反应,应当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5 对发生不良反应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有研究表明中药注射剂大多数病例的不良反应,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治愈(79.4%),一部分可自愈(10.55%),不良反应消失率(治愈率+自愈率)89.95%[11]。掌握了中药注射剂大多数病例可以治愈和自愈可以增加护士对发生不良反应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自信心。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致的工作。中医认为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因为患者已有疾患在身,大多数患者有忧虑焦急、烦躁苦恼、紧张恐惧和猜疑是否有用错药和进行药物实验,此时护理人员更要和蔼热情体贴病人使其配合治疗[12]。
参考文献
1、梁进权,邹元平,邓响潮.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文献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23(8):486-488
2、方静,周学琴.参麦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黑龙江医药,2007,20(2):130-131
3、曾聪彦,梅全喜.34例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房,2006,17(20):1574
4、赖瑛,王佩.黄芪注射液致不良反应71例分析[J].医药导报,2006,25(2):168-169
5、潘东扬,汤秋华.灯盏细辛注射液55例不良反应分析[J].海峡药学,2005,17(6):187-189
6、吴嘉瑞,张冰.复方丹参注射液不良反应病案数据库建立及流行病学特点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2007,18(2):152-154
7、张华.15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警戒,2006,3(4):236-238
8、黄贵平,王彬彬.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及原因探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6):401-403
9、张玲, 李娟, 冒勤.脉络宁注射液不良反应及用药监护[J].实用医药杂志,2004,21(3):247249
10、王小春, 晏敏英, 杨建春. 对6个厂家复方丹参注射液体外溶血试验比较[J].中国药事,2000,14(5343)
11、韶晓慧,赵晓义, 李静.五种中药注射液199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5):369
摄影测量学范文4
关键词: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 数字摄影测量
中图分类号:F767文献标识码: A
1 摄影测量学综述
摄影测量学有着悠久的历史,19世纪中叶,摄影技术一经问世,便应用于测量。摄影测量从模拟摄影测量开始,经过解析摄影测量阶段,现在已经进入了数字摄影测量阶段。
摄影测量学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获得的构像信息,从几何方面和物理方面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对象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摄影测量的技术手段有模拟法、解析法与数字法。根据目前我公司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情况,以JX-4C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为例简单介绍一下数字摄影测量在工程中的应用。
2 数字摄影测量
数字摄影测量是利用相关装置代替观测者眼睛的立体观察作用,在测图过程中根据影像色调灰度的相似性进行影像相关。
2.1数字影像相关
数字相关是采用数字计算机把像对数字化后取得灰度级值,用数值计算方法探求左右影像的相似程度,完成影像相关确定同名点的位置。
2.2数字影像测图过程
数字影像测图是使用按灰度元素数字化的航摄像片,利用电子计算机的运算,通过所建立的带有像元素灰度的数字高程模型,形成线划等高线、正射影像图和采集地形地物要素,其主要步骤是影像数字化、影像的定向、建立数字高程模型和等高线及4D产品的生产。
3.数字摄影测量实践
3.1工程概况
某建设单位委托我公司对其所辖区域内约200平方公里的地块进行1:2000全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测区内地形基本以山地及高山地为主,海拔最高处为太白岗(1208.3米),最低处为梧桐村(约55米),石东线及24省道贯通测区南北。
3.2资料准备
本测区航摄任务由建设单位委托某部队完成。使用两台航摄仪进行航摄,其中片号00001~00819由LMK-TOP航摄仪完成,片号00821~03003由RC-30航摄仪完成,航摄时间为2013年3月28日~2013年6月18日。平均航摄比例尺1:10000,山区约1:8000,平地约1:11000,航高约为1900米,航向重叠一般为60%~65%,旁向重叠一般为30%~35%。
3.3 作业流程
⑴ 平面、高程控制测量
本项目利用美国产Trimble 5800型GPS施测25个四等静态GPS控制点;利用Trimble DINI12型电子水准仪施测由14个四等GPS控制点和4个已知二等水准点组成的结点网,水准网路线长为132.6km。该网由4个环组成,环最大长度为89.4km,结点间最大长度为73.5km。
⑵ 像片控制点布设及测量
①布点
整个航摄区由11条航线覆盖,共计187张航片。像控点的布设采用区域网法,点的编号为P-Y,Y为顺序流水号,共计65个,所有区域的顺序号均不重复。
②剌点、整饰
为提高成图精度,剌点目标都选在影像清晰的明显地物点,点位的实地辨认精度小于0.1m。剌点后打入木桩标注,并立即进行统一编号和实地绘制点位略图。
剌点均两人对剌,剌点误差和剌孔直径不大于0.1mm,而且剌透无双孔,否则换片重剌。
像片整饰按相关规范要求执行。平高点刺点用直径5mm的红色圆圈表示并注明点号和高程,转刺点用直径10mm相应颜色的圆圈表示,并注明剌点片号,反面点位说明、略图和剌孔位置一致。
③像片控制测量
像控点观测使用美国产Trimble 5800(天宝)型双频GPS接收机,采用NBCORS观测方法进行。
⑶ 数字空中三角测量
本工程加密作业软件为四维测绘技术公司开发的GXP-AAT,并按半自动方式作业,首先利用人工在屏幕上直接选取、量测测图定向点,然后采用数字影像匹配技术,产生大量的同名点(自动点),最后人工点和自动点一起整体平差,平差结束以后输出最终成果资料。此方法作业速度快,模型与模型、航线与航线之间的连接点很多,网的结构很强,没有大的粗差,可提供一套可靠的空三加密成果。
⑷ 全数字航测成图
全数字航测成图作业仪器采用四维测绘技术公司研制开发的JX-4C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其具体作业流程如下图。
3.4 JX-4C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体会
⑴ 利用 JX-4C 测图系统测图时要求外业成果一定要符合规范要求,成果文字要表达清楚,否则会影响到测图工序,并一步步传递到最后,很难消除。
⑵ 在进行测图前,要建立相应的数字地面模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定向。这项工作有时是自动的,有时是用人工操作的,难免会有些误差,所以也要求我们的作业员要精心操作,定向误差一定要控制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否则后期成果精度难以保证。
⑶ 在测图工作中,大量的地物、地貌需要人工进行采集,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对于地物点和地形点的采集,都有可能存在差异,这就需要我们的测图人员要经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严格的培训,才能达到上岗操作,同时还应具备高水平的立体观察能力和判读能力以及严格的工作态度。
⑷ 在 JX-4C 测图工作中,对于测图成果的保存及备份应做到及时、准确。即使是在测图当中,也要设置正确的自动保存时间,以免由于突然断电等意外因素造成的成果丢失。更应该注意的是,重复图名在一个目录下的再次键入会使原有成果被覆盖,如果新键入的是空文件,那原来的内容就丢失了。
⑸ 在 JX-4C 测图系统的测图过程中,尤其是在测绘地貌的过程中,等高线的内插功能要求在等倾斜情况下内插,对有小变化的地形区域内,内插的曲线常会出现主体偏沉或偏浮现象,不会像用手工采集出来的那样准确切住模型,这一点还需进一步完善功能。
4.结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航空摄影测量尤其是数字测图技术的日臻完善。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从事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生产将越来越广泛,通过该项目的研究使我们探索出了一套成熟的航摄成图技术,这必将大大提高我公司在地形图测绘方面的工作效率、更进一步降低劳动成本,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综合实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在航摄技术的应用中不断自我完善,以不断提高公司在社会中的竞争地位。
参考文献
[1]王志勇、张继贤 、黄国满,2012. 《数字摄影测量新技术》.测绘出版社.
摄影测量学范文5
【关键词】 介入神经放射学; DSA图像测量技术; 应用价值
本研究对2014年1-4月收治的100例接受介入神经放射学检查或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介入神经放射学中DSA图像测量技术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4月收治的100例接受介入神经放射学检查或治疗的患者,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8~79岁,平均(48.7±10.2)岁。主要给予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狭窄血管的球囊扩张术、脑及脊髓血管畸形栓塞术等介入检查或治疗。
1.2 设备运用 Neurostar Plue/T.O.P双C型臂血管造影系统(德国西门子公司),旋转DSA图像被其正位C型臂采集,向SGI图像处理工作站传送旋转DSA图像的过程中,通过医院图像存储和传输系统(PACS),然后进行图像的三维重建处理;运用Advantx―LCN+双C型臂血管造影系统(美国GE公司),其正位C型臂X线球管沿着患者的头部轴位进行222°的旋转,有效采集旋转DSA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处理时运用adwantage workstation 4.0计算机工作站中的Sun Spare UNIX系统;标准刻度尺、量规、圆形不锈钢球(直径为10 mm)、辅助测量工具[1]。
1.3 DSA图像测量方法 首先选择正圆形不锈钢球为参照物,直径为10 mm,在图像上标定参照物的两点距离,然后输入参照物实物的实际数据,有效校正测量系统,最后运用DSA图像测量系统有效测量目标病灶或血管[2-4]。具体为:运用DSA图像测量技术测量患者的血管及病灶,参照物选用正圆形不锈钢球,直径为10 mm,尽量放置其在和预测量血管或病变同侧同一平面位置接近的部位,其测量数值极为接近实际大小;参照物可选用导管或导丝,导管或导丝带有标准刻度(单位为mm),误差很少在测量过程中产生。运用三维重建系统也能精确测量旋转DSA三维重建图像。此外,影像的灰度、对比度及操作人员的主观意识等均会对测量的精确度造成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为了将误差减少到最低限度,测量过程中放置其在预测量血管或病变同侧同一平面位置接近的部位。在对球囊及支架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该严格依据测量结果,在介入治疗时通过有效测量所选择的球囊及支架的尺寸来有效评估测量结果。
2 结果
评估结果表明,100例狭窄血管患者中,95例测量结果精确,3例测量数值偏大0.1~0.3 mm,2例测量数值偏小0.1~0.2 mm,分别占总数的95%、3%、2%。误差发生的原因为图像缺乏清晰的边缘、后者参照物和被测量目标血管或病变没有在同一平面上。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兴起了介入神经放射学,其主要内容包括全脑血管造影、狭窄血管的球囊扩张术、脑及脊髓血管畸形栓塞术等介入检查或治疗[5-7]。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尤为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对DSA图像测量技术进行正确的使用、精确测量狭窄血管的狭窄程度、畸形血管团体大小等,从而将精测的测量数据提供给临床介入操作医师对支架、保护过滤伞、扩张球囊的种类、型号的合理选择[8-10]。本研究表明,100例狭窄血管患者中,95例测量结果精确,3例测量数值偏大0.1~0.3 mm,2例测量数值偏小0.1~0.2 mm,分别占总数的95%、3%、2%,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其他测量方法为:(1)屏幕或胶片直接测量法:通常情况下,传统图像测量方法的参照物是正圆形不锈钢球,直径为10 mm,在屏幕上或照片上运用量规及刻度尺将钢球影像的直径测量出来,比较分析其与钢球的实际直径,计算钢球相应的放大比例;然后对目标病灶影响的尺寸进行测量,并乘以钢球的放大比例系数,求出目标病灶的尺寸。该法操作简单方便,在一些DSA设备本身不包含测量系统时极为适用[2];(2)DSA设备本身测量法: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形成的基础为有机结合计算机技术和X线摄影,具有较为齐全的功能,一些DSA设备本身在精确测量图像的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不需要任何参照物,该测量方法下无需选择参照物、放置位置等,精确的测量数据能够在正确的操作下得以呈现[11]。这主要是因为X线球管、影像增强器、检查床面的位置能够被DSA设备有效识别,但是被测量病灶或血管所在层面的高度无法被DSA设备有效识别,要想有效矫正测量系统本身,自动计算出该测量层面的放大率,然后对狭窄百分比、长宽度等数据进行精确测量,只需要将被测量的病灶或血管距离床面的高度输入系统内[12]。但是,通常情况下,为了使测量系统正常运转,C臂旋转各方位的角度应该在15°以内。通常需要旋转C臂一定角度,以清晰显示病变血管,有一定的局限性[3]。
目前在介入神经放射学中对于DSA图像的测量,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直径10 mm的正圆形不锈钢球作为参照物,其根据是钢球为正圆形实体,投影变形的发生率较低,使用也比较方便[13]。但是钢球放置的位置不同,其图像放大率不同,测量数据将受到影响,因此应将钢球尽可能放置在与预测量血管或病变同一平面位置接近的部位[14]。一般对于前循环病变在正位采集时将钢球放置在前额部,侧位采集时将钢球放置在同侧翼点附近;对于后循环病变正位采集时将钢球放置在枕骨粗隆附近,侧位采集时将钢球放置在耳后不与病变血管重叠的部位[15]。例如在测量大脑中动脉M1狭窄时,可将钢球置于前额部稍偏向对侧的位置作为参照物,对图像测量系统校准后可对狭窄段血管的长度、近端或远端正常段血管直径进行测量。左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的患者,测量其大脑中动脉近端宽度为2.5 mm,狭窄长度为12.9 mm。介入操作医生根据测量数值,选择直径2.5 mm、长度13 mm球囊括张式支架进行支架成形术,由于测量数据非常精确,支架型号选择正确,手术很成功,术后狭窄段血管形态恢复正常[16]。对于颅外段颈内动脉起始段血管或病灶测量时,应将钢球置于同侧下颌角位置。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选用直径10 mm钢球作为参照物置于右侧下颌角,对图像测量系统校准后测量颈总动脉正常段、狭窄段远端颈内动脉正常段的直径和狭窄段两端正常血管之间的长度。根据狭窄段远端颈内动脉正常段的直径选择扩张球囊的尺寸;根据颈总动脉正常段血管直径和狭窄段血管的长度选择支架的型号进行介入治疗。
应用DSA图像测量技术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尽可能选择减影图像进行测量,如果图像出现移动模糊,可应用像素移位(Pixel Shift)功能进行处理后再进行测量,如果处理后图像还模糊,则用非减影图像测量;(2)应用钢球作为参照物进行数据校准时,如果钢球图像出现变形,选择钢球直径的方向应与预测量血管或病灶的测量方向相一致或平行。这样测量数值会更加精确;(3)为减少操作者主观意识对结果的影响,测量操作者在进行测量操作时,应该正面直视图像屏幕,光标准确点在钢球、被测量血管或病灶的边缘,减少测量者自身因素对测量精确度的影响;(4)操作前,应预先调整好图像亮度、对比度、边缘增强等参数,以减少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总之,介入神经放射学中DSA图像测量技术能够有效指导其检查和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江晓.图像测量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8:1-2.
[2]朱道升.DSA图像测量技术在动脉瘤和血管狭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3,19(9):145-147.
[3]凌锋.介入神经放射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17(12):1277-1278.
[4]王金龙,凌锋,李慎茂,等.DSA灌注造影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检查及治疗中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5,20(9):803-805.
[5]崔志敏,童耀英,俞向荣.DSA三维重建和路径图技术在GDC栓塞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J].GE医疗,2008,9(1):40-42.
[6]肖绍文.介入神经放射学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5,12(1):29-32.
[7]王金龙,黄居义,李慎茂.等.DSA图像测量技术在脑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8,13(10):30-31.
[8]何玉圣,鲁东,吕维福,等.DSA特殊功能在子宫肌瘤栓塞治疗中的价值[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18(11):868-871.
[9]马志波.CTA与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110-111.
[10]刘拥军,.DSA在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7):76-78.
[11] Pelin Seher Oztekin,Alper Sonmez,Fahrettin Kucukay,et al.An evaluation of the arterial occlusions in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by 64-detector 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 DSA correlation[J].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2013,3(2):250-256.
[12] Wong Siong Chuong,Nawawi Ouzreiah,Ramli Norlisah,et al.Benefits of 3D rotational DSA compared with 2D DSA in the evalu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J].Academic Radiology,2012,19(6):701-707.
[13] Rebellato Lorita M,Everly Mathew J,Haisch Carl E,et al.A report of the epidemiology of de novo donor-specific anti-HLA antibodies (DSA) in "low-risk"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J].Clinical Transplants,2011,22(10):337-340.
[14] Cooper James E,Gralla Jane,Chan Laurence,et al.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ost kidney transplant de novo DSA in otherwise stable grafts[J].Clinical Transplants,2011,22(9):359-364.
[15] Schaafsma Joanna D, Velthuis Birgitta K,van den Berg René.et al.Coil-treated aneurysms: decision making regarding additional treatment based on findings of MR angiography and intraarterial DSA[J].Radiology,2012,265(3):858-863.
摄影测量学范文6
尊敬的老师:
我这次实习的内容是对工程测量知识的实践化,实习的要求是让每个同学都对工程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够达到基本掌握的程度,完成建筑工程测量实习报告。这次实习与以前的课堂实习相比,时间更加集中、内容更加广泛、程序更加系统,完全从控制测量生产实际出发,加深对书本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掌握与综合应用,是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素质。也是一次具体的、生动的、全面的技术实践活动。
在实习的第一天,由常允燕老师给我们做了实习的动员。在动员会上,常老师强调了本次实习的重要性,并分析了水电校地理条件较复杂及建筑物密集等因素给本次实习带来的困难。并鼓励同学们努力克服困难,努力完成本次实习。还讲解了仪器操作、搬迁中的注意事项,并要求在实习期间自行保管实习备品。本次实习中需要用到的仪器主要有水准仪、水准尺、脚架、经纬仪。当天我们就正式开始了室外的测量工作。
(一)实习目的
(1)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内容得到一次实际应用,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
(2)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三、四等控制测量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
(3)掌握用测量平差理论处理控制测量成果的基本技能。
(4)通过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咱也品质和职业道德。
(5)熟悉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工作原理。
(二)实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