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苏教版初中语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苏教版初中语文范文1
一、苏教版的教材特点
其实我们不难看出来,苏教版的教材不同于人教版教材的鲜明特点,苏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结构针对每一年级的各种培养目标进行了改革。
(一)首先,对于初中一年级来说,它把学生对于语文世界的认知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语文是有乐趣的,并且把学习更多的和生活联系在了一起,使得学生感受到内容的丰富多彩,从而养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去认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有利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沟通。
(二)其次,是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苏教版的教材把重点放在了学生的创造和拓展学习的方面,教材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使学生能够把课本上的内容和课外的生活结合起来,把学习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教学更加的具有趣味性以及吸引力,使得老师在教授上也不再死板,可以更加的活泼,不再局限在教材内容。
(三)最后,是针对初中三年级的学生,作为将要步入高中学习的学生,对于他们的学习要求自然是更加的重,怎么样能够培养他们的思维以及综合学习能力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初三的教材综合了这几点的要求,旨在帮助学生养成较强的学习主动性以及能力,并且使得教学成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二、对于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学情境其实是美国人首先提出的一种课程教学的概念。教学情境其实就是说老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利用比较实际的直观的方式,把所需教授的内容表达出来。就像有时候课堂上会编排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短剧,或者一些与课程相关的背景之类的。使得整个教学的过程能够形象的、实际的、感性的表达出课文内容的抽象理论以及理性的东西,解决授课时的矛盾。老师应该尽一切的可能,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实际的感悟,就像是乔纳森说过一句话: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考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
(一)初中语文教学设置教学情境的方法
1.有效情境导入的重要性
一个课程的开始非常重要,你能否抓住学生们的心就在这个关键点。比如在教授一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和课程有关的歌曲,这样子的引导就会有很大的效果,会在学生中引起讨论,真正的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为课程的内容做了很好的铺垫。
2.共鸣相同认知的情境
这个方式是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阅历中找到已有的共同体验或者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从这个共鸣点出发,导入所要教授的课程的内容,这样就使得学生带有想法的去学习,比如在讲授一些爱国主义的内容时,因为学生之前有过这方面的接触和学习,就更加容易引起学生的争论,更有利于内容的认知。
3.形象语言的引入
我们都知道,语文本来就是一门语言,学习的也是语言的艺术,所以如何使语言的表达能够极尽的形象与具体化,这就是学生需要去学习的。形象的语言的表达是非常的有效的,它能够使得听者马上在脑海中形成一种与所描述的情境相同的画面,这样就使得原本抽象的内容,突然变得具体了,一种具化的形式对于学习更加的有利,也使得学生听起课来更有兴趣,也可以请学生去重新描绘一番,物化心里的新想法,这同时也是一种锻炼学习的方法。
4.情景剧深化文学的认知
对于一部作品的表演是需要时间的,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却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引起学生的全部注意力,真正的投入课文内容中,并且能够把自己对于课文的认识,通过表演表达出来,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排练,自己表演是展现课文内容的最好的方式之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从本质上,儿童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学生排练课文短剧,可以在这“动”、“静”结合的过程中更加理解文章内容。
(二)对于教学时情景教学方式需要注意的
老师需要去寻找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的契合点,需要学生和课文有能够产生共鸣的地方,并且要注意学生所拥有的认知水平到哪个程度。同时需要真实,要学生可以较快的融入其中。要有效选择适合创设情境教学的课文,以便更容易导入。
苏教版初中语文范文2
【关键词】苏教版;初中语文;课程统整;建议
“学科课程统整”给学生带来了与以往的初中语文课堂大不相同的多重体验,通过学科课程统整,重组单元课文,多样方式呈现课文内容,带给初中语文的课堂不一样的感觉,使之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这样的课程统整,从积累知识到运用知识,学习过程从易到难,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水平,而且,丰富多样的授课方式,使以往枯燥乏味的填鸭式从此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学生自然也是兴致高昂,所以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本文结合对学科课程统整的认识和对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进行了整体分析,提出了对苏教版初中语文课程统整的简单建议,仅供参考。
一、认识学科课程统整
对于“学科课程统整”,有许多说法,我这里选择了一种比较官方的说法和一种通俗版的说法,大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可能会有与我不一致的看法,所以也是仅供参考。官方版的“学科课程统整”是指“学校教师以国家(政府)的课程方案和标准为依据,拟定一个基本周期,以指定的教科书作为主要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其他的多种相关的资源,根据科学性原理和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进行系统与集约化设计,使之成为可以直接实施的教学内容并展开有效教学实践的过程”。通俗版的学科课程统整是指教师以统编教材为主,根据本校自己学生学情的需要,整合其他有用资源,打造出能够真正在自己学生的课堂中实施的教材。
二、整体分析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1.教材体系
七、 八年级教材每册设有六个单元, 名著推荐与阅读,专题。九年级教材分为三大块:整合优化单元、专题、名著推荐与阅读。
全套课本安排写作指导短文24篇,作文选做题88题,修改文章练习题19题。共设计了12个综合实践活动,共安排了10个专题,名著推荐与阅读的安排为:七年级(上)《汤姆索亚立险记》、七年级(下)《西游记》、八年级(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八年级(下)《水浒传》、九年级(上)《格列佛游记》、九年级(下)《朝花夕拾》。
2.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典型特点
苏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同样具备了众多版本的语文教材都具备的几大特点: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贴近生活,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除此之外,苏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还拥有几点典型的特点,在这里以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五篇课文通过展示文学的魅力,为学生打开热爱文学,欣赏文学的知识大门。然后,与某些教材大谈人生哲理不同,苏教版的五篇课文以体会文学之趣为主题。而且,苏教版的课文安排没有明显的精读和略读的区别,但是在单元课文安排结束之后安排了一些诗文的诵读与欣赏,对提高学生的能力,积累知识有很大的好处。苏教版的课后练习改名为“探究――练习”,一般有四题,最后一题是对本文的朗读或是背诵程度的要求,在对文本的诵读方面要求较高。苏教版第一单元的写作练习叫做“有感而发”,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观察,能够把生活情感记录下来,加以表达。最后,开始让学生修改作文,学会初步修改作文的方法,为下一单元的正式学习修改作准备。
三、对苏教版初中语文学科课程统整的建议
1.教材统整
教材统整是对教材体系作结构性调整,使之更适合于本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目前许多学校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上都有意或无意地采取了类似的方法。教材适应于教与学是相对的,不适应是绝对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跨专题、跨单元主题,打破教材原有的体系,根据教学实践活动的需要,统筹、调整、重组教材。
2.学科内三类课程的统整
在教材统整基础上,将基础性内容与拓展性内容、探究性内容统整起来,形成学生学习内容的系统体系,防止学习内容的相互割裂,我们称之为学科内三类课程统整。比如我们需要教学修辞手法的时候,可以从最初的字词句段篇的学习、赏析,到后面的写作,把整本语文教材拉通进行教学。
3.学习能力的统整
苏教版初中语文范文3
关键词:苏教版;多元化;智能
一、构建苏教版初中语文多元化智能综合性课堂设计分析
对苏教版的初中语文多元化智能综合性课堂设计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设计分析。
1.多元化智能综合性课堂课前设计
在进行课前设计时,教师要对教学内容灵活掌握,了解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几种智能,并从中挑选几个与课文相关的、较重点的智能,然后进行精心的课前规划。例如:教师备课时,应当根据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准备课前任务,并与课上所要学习的内容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多元化智能综合性课堂的建立。
2.课中分析
在课堂上,首先,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智能技能。另外,苏教版进行编写时,是将语文当做一个新的思维体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语文思维的建立情况,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来形成健全的语文思维,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分析理解能力。
3.课后反思
温故而知新,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课堂内容进行反思,归纳总结所学的内容,并思考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向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从而确保教学设计的顺利开展。
二、构建苏教版初中语文多元化智能综合性课堂的措施
1.挖掘自身优势,创设外部环境
想要建立多元化智能综合性语文课堂,外部教学的硬件设施与环境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为学生提供的硬件设施,发挥其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对于苏教版的语文教材来说,许多课堂内容的规划设计只有利用硬件设施才能顺利开展。例如:在《人与自然》那一课中,安排课后实践活动,对学生提出了具体要求,让学生集体开展一次对学生具有深远影响的视听活动,这就要求学校加大对教学硬件的投资。
2.多种途径出发,营造内部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会涉及许多的内部问题,其中大概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下面将对这几个方面进行讨论研究。
第一,内部环境中最重要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拥有一个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第二,要想在初中课堂上构建多元化的智能综合性教学课堂,提升教师本身的综合素质是关键所在。由于建立多元智能综合性语文课堂专业性较强,因此,对教师自身的素质的要求标准极高,会关联到其他学科的知识,教师要不断地对自身的知识进行增添和更新,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深化自身的专业技能,从而确保教学任务的有效进行。学校应该为教师建立竞争机制,以科研能力或者教学能力等为内容进行竞争,在精神鼓励的同时,还要以物资鼓励作为基础,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第三,在实施多元化智能综合性课堂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此的反应。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因此,教师要观察学生对这种教学课堂的接受情况,用课余时间与学生沟通或以书信的形式来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同时帮助学生适应这种课堂教学方式,用积极的态度去接受,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围绕智能差异,建立多角度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逻辑智能与语言智能,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都是按照学生的这两方面的智能来考核,却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不能将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考虑到其中。例如:对于一些从小就开始参加美术班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审美智能、空间智能远远地高于普通学生。随着语文教育的改革,围绕着智能差异,应当建立多角度的评价体系。将评价的途径与评价的目的从原来的单一化转变成多元化的智能评价。
苏教版初中语文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 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 构建
随着新课改要求的颁布和实施,原有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苏教版初中语文内容、结构都比较丰富和合理,必须要有合适的教学方法与其相适应,才能体现教材的优势。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教学方法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对苏教版初中语文的教学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是在一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对人的智力和学习能力进行分析而提出的一种新理论。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其教学方法还比较传统和单一,初中生之间还存在着性格、能力等个体化差异,多元智力理论把这种情况归于每个人智力和能力的不同组合,例如,从小就开始学习音乐的学生其声乐智能要高于其他学生。把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应用到苏教版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更好地体现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二、课堂构建设计
(一)课前设计
在对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内容进行课前设计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分析本节课中体现的智能,选出重点难点,与教材中的内容以及教学相结合。例如,由于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主要讲述的是信息传播内容,教师可在备课时把语言逻辑能力纳入到教材内容的讲解中。以本单元中《录音新闻》和《新闻两篇》两篇文章举例,这两篇文章都与新闻有关,主要锻炼学生对新闻语言的掌握能力,语文教师就可以把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作为这两节课的任务。语文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与选取智能方向的一致性,在对智能进行选取的时候,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将智能作为一个选择条件,选择与其适应的教学方法。成功教学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好的教学形式设计和分析,这样才能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课中实践
在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语言智能的锻炼
语言智能的锻炼和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语文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要尽力做到这一要求,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进而完成课堂上的听说读写任务。
2.构建思维体系
初中语文教学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苏教版教材在编写构建时就把语文归为了一个体系。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体系思维的渗透,使学生能独自完成对语文思维体系的构建,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为以后语文的学习奠定智能基础。
3.锻炼应试能力
中考是对初中生语文知识掌握程度的一次大检测,是初中语文教学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锻炼学生的应试能力是教学的一项内容。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对人类能力的划分,假设学生没有应试能力,那么他就无法进行考试,即使拥有其他智能也于事无补。
(三)课后总结
课后总结对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教学经验教训的总结,验证多元智能的选择是否正确,能使教师完善课前、课中的准备工作,改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对多元智能培养的接受能力,找到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与苏教版的结合点。
三、构建措施
(一)完善硬件设施
完备的课堂教学硬件设施和完善的教学环境是实现语文课堂多元化智能综合性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进行教学时,语文教师要对学校提供的硬件设施给予充分利用,尽量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很多内容的讲授需要硬件设施的辅助才能顺利完成,课堂内容的规划设计通过硬件设施才能更好地展现。以《人与自然》一课为例,这节课的内容需要教师安排学生进行课后实践,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开展一次有意义的视听活动,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对教学硬件的投资力度。
(二)提高教师素质,改善师生关系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大致分为三类:
1.师生关系
语文教学的内部环境中,经常遇到的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问题,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使课堂顺利进行,还能使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促进语文能力的发展。
2.提高教师素质
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是构建多元智能综合性语文教学课堂的关键。因为多元智能综合性语文课堂的构建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所以,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素质,就要多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不断增添和更新自身知识,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强化业务能力,从而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学校可以建立竞争机制,把教师的科研及教学能力作为竞争内容,对优异者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间接性地起到提高教师素质的作用。
3.注意学生反馈
在实施多元化智能综合性课堂时,教师要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心理和生理的发育阶段,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能否接受,利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交流,或者是组织课堂讨论,了解学生接受情况,从而改进教学方法。
(三)多方面评价学生
传统初中语文教学过于关注学生的逻辑智能和语言智能,教师也只是根据这两方面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被忽略。根据新课改对语文教育的要求,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地评价,将单一的评价途径和评价目的向多元化评价转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苏教版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教材优势与多元智能综合性教学课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效激发学生潜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军.苏教版初中语文多元智能综合性课堂构建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2014(8) .
苏教版初中语文范文5
摘 要:本文选取现今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数量、注释、课后习题设计这三个方面分析教材编写者在编选外国文学作品时的依据,以及分析编者通过这些外国文学作品的呈现希望学生获得何种知识与技能。苏教版在选择外国文学作品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与缺陷,笔者试图为苏教版提供可能性建议。
关键词: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外国文学选材;编者意图
当前,影响语文素质教育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语文教材就是诸多的影响因素之一。随着新课改的启动,新教材的全面推广,语文教材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通过对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编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编者编写教材时,在抓大方向的同时也不免流露出个人的思想和意识。那么究竟编者在编写时流露出了怎样的思想呢?
一、选材数量
为了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来看待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外国文学编选的情况,笔者通过对苏教版与人教版两个版本的选文总数、外国选文总数作了一个对比。之所以会以人教版作为参照教材,是因为人教版作为资格最老的教材版本,在教材的编写上较为成熟,其他教材在编写时都从人教版中获得过启示。可以这样说,人教版教材为其他版本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参考。苏教版,相较于人教版教材,编写上更显灵活和新颖。两种对比度较高的教材进行比较,会更突出各自的优点与不足。
从纵向上看,整个教材编写呈现了一致的趋势,即外国选文占选文总数的比重明显增加。1983年版通用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共 24篇 ,占总篇目(198 篇)的 12 6 %,2000年版通用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共52篇占总篇目(324篇)的 14 5 %。而如今单独看人教版或者苏教版中的一个,都发现了外国文学的比重在增加。这说明教材编写者在编写这套教材时是顺应了课改的历史发展趋势的,同时严格执行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目标。
但是,通过横向与纵向这两个维度,我们也可以发现苏教版在外国文学数量上的选编上是存在一定问题的。根据1983年的外国文选数24篇到2000年的52篇,我们可以发现2000年的外国选文总数是1983年的一倍还多,这个幅度的变化是巨大的,但是2001年的苏教版只有30篇,幅度的份额较小,所以编者在外国选文数量上偏少。
二、课文注释
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注释的内容一般包括三块。第一块是作者的生平简介,第二块是文中词语的注解,第三块是文中涉及到的人名、地名、事件等的简单概括。在作者生平简介中,作品出处、作者姓名、出生年月、身份、获得的重大奖项、代表作是其包括的主要内容;词语的注解主要是指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或重点词汇给出注音、释义;对人名、地名、事件等的简单概括指将课文中出现的某个伟大人物,或理解文章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人、地、事单独列出来以示强调,比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八课《斜塔上的实验》,编者在注释中将课文中出现的“伽利略”、“希波克拉底”、“盖伦”、“欧几里得”、“阿基米得”、“亚里士多德”单独拿出来,用一句话介绍了他们在历史上的身份或地位,编者还对文中出现的“比萨斜塔”做了简单介绍,将其高度、修建年代、倾斜原因列了出来。
其次,编者提供的注释中比重最大的要数对词语的注解。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对于词语的理解需要将其放在句子中,需要把握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反观苏教版外国文选,编者给出的解释是唯一的,这样单一的注解不利于学生的整体把握,不能帮助学生学会迁移。
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编者在为外国文选提供注释时出于了系统性的考虑。苏教版初中三年六本教材中有两篇外国文选的作者是同一人,即苏联作家高尔基。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编选了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编选了他著名的《海燕》。在《童年的朋友》这篇课文的注释里,介绍了高尔基的姓名、国别、身份、代表作等,在《海燕》的注释中并没有重复介绍作家高尔基的生平信息,而是编者直接针对文中的“海燕”,介绍了海燕这种鸟的特征以及在文中的象征意义。这样编写避免了重复劳动,给学生补充了新的知识,使整套教材充满了流动的生命力。
三、课后习题设计
从课后习题中,我们可以推断编者希望学生习得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实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以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作为标准,布卢姆将人的心理发展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心因动作技能领域。其中,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被进一步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水平。
理解是指领会所学语言知识,并能初步复述和解释。这在苏教版中十分常见。譬如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斜塔上的实验》课后练习四的要求是这样的:“有表情地朗读课文最后四段,并抓住一些重要词语,口头复述内容。”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松鼠》的课后习题一的要求:“松鼠漂亮、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你最喜欢小松鼠的哪些方面?还可讲讲喜欢的原因。”这类理解题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中普遍出现,难度适中,可见编者有意顾及到绝对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
应用指在某些特定的和具体的情境里使用抽象概念,即能把理解和记忆的语言知识应用于具体情境中。比如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七颗钻石》课后习题三:“童话中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梦中的情景。” ,这就是一道属于应用的练习。
综合指能把所学的语言知识综合组织,并有深刻、全面理解,即重新综合成一种新的完整的思想,产生新的结构。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窗》课后习题四“小说的结尾戛然而止,请你发挥想象力,续写一段情节。看看哪位同学写得最有创意,而又切合小说的中心意思。”让学生重新对小说《窗》的思想进行综合。
分析指将整体分解成各种组成要素或组成部分,以便弄清各种概念的有关层次或弄清所表达的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
评价是根据一定要求对材料价值进行判断的能力它包括评价书面材料的逻辑意义,评价证明结论的材料是否适当、充分,以及作品价值的评价等。
总的说来,苏教版的习题主要是理解、应用、综合的水平,尤其以理解和应用为主,而在分析与评价上涉及较少,这也是今后编者需要注意的地方。(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初中六册).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2] 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9-41,32-34.
[3] 王小明.教学论——心理学取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 吴罕砚、张晓帆.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选材对比研究.探索教育,2010:137-139.
苏教版初中语文范文6
关键词:情境教学 初中语文 苏教版 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9B-0040-01
一、情境教学对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一)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入情境教学,对师生间的交流和对知识的传递都起到了非常好的加强作用。在传统教学模式里,教师单一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从而导致了师生间的沟通不畅,知识的传递也会有障碍,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而情境教学则能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的环境中,与老师进行更多的交流,去感受知识,而不只是单一接受老师的讲解。
(二)提高了课堂的生动性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加入情境教学,提升课堂的趣味性、知识的生动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持续性。由于引入了情境教学的模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切身地感受到课本的内容和知识,学习的效果也能得到提高。
(三)开发学生的潜能
由于情境教学能够积极地调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也能间接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自身潜力进行发掘和开发,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起到积极引导作用,结合学生的特点,灵活地利用教材,多与学生互动,加强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和反思中提高学习效果。
二、初中语文情境教学中目前尚存的不足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更多的是老师讲、学生听。这就使得教学时课堂显得沉闷和乏味。而在情境教学的模式引入后,教师对情境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刻,经验也不足。所以对情境教学的情境设置比较片面,并没有把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体现出来,没有把学生的热情引导出来,导致情境教学的功效不能被发挥。另外,教师对情境教学的模式仍然局限在知识的理解上,并没有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没有对知识进行拓展,停留在教科书上的内容,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的狭隘,学生的情境实践能力也没有得到提升。
三、优化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途径
(一)表演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模式就是角色扮演,让学生能够饰演课文中的角色,与人物零距离接触,去感受和思考人物的内心世界,才能对课文进行理解和感悟。在表演的过程中,对于内容不多的课文,还需学生自行发挥想象力去编排剧情和对话,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都能提升和发展。例如苏教版的《孔乙己》中,就可让学生自行准备道具,对孔乙己的内心世界进行思考,对孔乙己的穷困潦倒和自命清高进行感受,才能体会到封建科举制下,万千牺牲品的矛盾、无奈、可悲、挣扎的内心活动,通过体会人物的内心,进而加深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
(二)情境实践教学
情境实践教学就是使学生的体验感能够增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与学生分享自己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和经历,增强课文的真实性,以及学生的体验感,比如在苏教版中有课文《美丽的西双版纳》就可以在讲课的时候,讲解教师在去西双版纳时游历的经历。有条件,甚至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去感受。比如,在教学《石榴》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去植物园观察这种水果的成长,可以在开学的时候就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长期的观察,记录其变化,以便了解到石榴的生长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
(三)多媒体情境教学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也可以结合多媒体辅助情境教学,由于多媒体是对声音、图像、文字的集中体现,不仅内容丰富,形式也丰富,是学生乐意接受的一种教学方式,不仅会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还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是以《美丽的西双版纳》作为例子,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收集西双版纳的自然、人文、风俗等,真切地给学生们呈现,让学生能感受到西双版纳的美景,多媒体情境教学的模式有利于渲染课文的气氛,还能让学生对课文有不同的认识,增加见识的同时,有独立的思考。还可以把课堂收集的图片素材等作为学生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学会主动地去收集资料和知识,在课堂上分享,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感。
初中语文的教学,应该与时俱进,只有改革才能发展。在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模式中,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只要完善和修正,就一定可以发挥优势,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以及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