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疏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疏导范文1
【关键词】管理 制度 疏导 心理
兵法有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俗语有言: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杀法。今天在此班门弄斧,谈谈近年来我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体会或者说是感受,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不吝赐教,批评指正。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从“制度管理”到“心理疏导”。就班级常规管理中的制度化管理和学生心理疏导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要的制度,为我们提供了有形的行为标准,一个班级在普通情况下只有一个常规管理制度;然而在我看来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个人认为一个班级至少要有三个管理制度,即日常行为管理制度,班委干部工作制度,班级道德标准。在制度管理中我最重视的是教育学生对日常行为管理制度认同和遵守与确立和形成班级的道德标准。
班级常规管理是班级管理中最核心的部分,而寻求学生对制度的认同感,是管理的前提。制度是管理的标准,班级日常行为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知晓每天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每项制度,应交与学生讨论,以求得大部分学生的认同感,不然,物极必反,制度下达之日,便是民怨沸腾之时,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更不利于我们的管理。我一直相信: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专制的结果,只是激发人们更强烈的自由的欲望。教育的目的,不是管制,不是惩戒,而是改变和塑造。所以求得大部分学生对制度的认同感是十分重要的。
树立班级道德标准是让班级管理人性化的必由之路。近代思想家严复曾说“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对于一个班级何尝不是如此,只作假,不求真;没有羞耻之心,没有荣辱观念,那么我们的学生将浑浑噩噩,自私自利,难以教化。所以我在班级管理中最看重的是给予学生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并且我喜欢把一些具有现实性的东西灌输给学生,让他们写体会,谈感受。比如开学初我就给学生讲孔子的恭、宽、信、惠、敏即“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恭敬不会招致侮辱,这就是礼貌的好处,宽厚得到大家的支持,这就是理解和宽容的好处,给予别人恩惠,才可以使唤别人,这就是有舍才有得,这就是合作,这就是中国的人情,勤敏才有功劳,这就是只有努力的学习你才可以有所成就。当学生有了这些思想道德准绳以后,他就会把这些好的思想转化为一种自觉的习惯。慢慢的他学会成熟,学会涵养,也学会了做人的学问;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班级就更具有学习的氛围和文化的氛围,我们也有了教育的“根基”。
如果说制度管理是刚性的,那么必要的心理疏导就是柔性的。管班就如治水,少堵塞,多疏导,让学生把想说的,怕说得都说出来,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班级管理的畅通。
在学生心理疏导上我有两点认识:
一、把握好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对班主任心存敬畏是对学生心理疏导的前提。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前提是学生对你充分的信任和心存尊敬,简单的说就是要让学生敬畏你。在现在的教育大环境下,真正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要在学生面前做到“不怒而威,不言而明”确实我们要付出很多。书上说我们要“以身作则”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个人认为这些说法虽有高度,但却少有实战意义。
要让学生对老师心存敬畏,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处理好与学生的距离。距离产生美,我们与学生产生适当的距离,才能让学生和我们处理好各自的角色和位置。具体说来我个人认为要注意一下一些细节:我们可以适当的用肢体语言去爱护同性别的学生,但不能让学生用太亲密的肢体动作表达对我们的喜欢,因为过分的亲近会削弱师生之间的庄重感;可以在办公室大声训斥学生,但最好不要在教室大声训斥学生,因为学生的面子思想可能比我们更重;可以在办公室大发雷霆,但切记不要在教室大发雷霆,学生除了在你的雷霆中感受到你的愤怒以外,还会感受到你的粗野,不要因为一个学生而让我们失去一片学生;可以和学生多谈学习,谨慎的和学生谈生活和社会,因为学生会在你的偏激或则片面中审视你的价值。当然还有很多要注意的。总之就是要是特别注意自我形象,要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言行,尽量做到稳重,得体,学生对我们的敬畏之心自然就会产生。
如果学生对我们心存敬畏,那么我们对学生的教化可能就相对要容易一些。
二、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最好时机不是在学生犯错的时候。
我们常在学生犯错的时候对学生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当然这种教育是必须的。然而有时学生是知道自己的行为不正确、不应该,但他还是要犯事,用学生的话来说就是:老师你说得这些我都懂,但我就是要犯。所以我们的教育有可能就是一厢情愿,难以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现在有很多学生认为只要是进办公室就是不好的事情,只要被老师批评,不管自己对错,都会对老师不满。所以,我个人认为学生犯错的时候,并不是最理想的教育机会,过多的纠缠会让我们的身心受到折磨。因此我在学生犯错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是程序化处理,即按照班规、校纪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心理疏导范文2
【关键词】肝硬化;心理疏导;临床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44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230-02
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其中主要是病毒性肝炎所致,如乙肝、丙肝等。同时还有酒精肝、脂肪肝、胆汁淤积、药物、营养等方面的因素长期损害所致。近年来,医学科技的进步使得肝硬化病患生存率以及缓解率逐渐升高,然而,由于肝硬化具有弥漫性、慢性、进行性等特征,其临床表现症状主要有感染、肝脑性疾病、消化道出血等。肝硬化病患在临床治疗中经常表现出郁郁寡欢、沉默寡言、情绪低落等消极情绪,倘若没能及时向病患提供心理支持以及社会帮助,一些病患甚至出现自杀等轻生行为。为了帮助病患缓解消极情绪,加强病患对肝硬化的认识,降低并发症的产生率,提高病患的健康系数,文章回顾了我院150例肝硬化病患在使用心理疏导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0月到2013年4月我院接受并治疗的肝硬化患者150例,其中男性83例,女性67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为(506±38)岁;受教育程度:小学水平106例,中学水平34例,高中水平10例;酒精肝25例、肝炎引发的肝硬化67例、胆汁性肝硬化33例、中毒性肝硬化20例,其他5例;住院时间最短195天,最长425天,平均住院时间为(356±37)天,150例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抑郁。
12心理干预评价标准对这些病患均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筛选,因为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病患多数为中老年患者,所以使用评定量表对病患的抑郁疾病的等级进行评定,评定量表一共包含24项评定项目,评定的标准是,和答案相同的病患记1分,不同的记0分,0到10分精神正常、11到20分为轻微抑郁、21到30分为重度抑郁。
13方法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50例肝硬化病患进行抑郁原因调查,发现导致病患心理负担加重的原因主要是担心病情恶化影响生活、住院费用、疾病产生的痛苦等因素,然后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心理疏导。
护理人员除了要在病患住院时对病患进行基本的住院介绍,还要为病患提供知情权与同意权,向病患及时讲解治疗措施,让病患做到心中有数,减少恐惧情绪和陌生情绪。护理人员在病患住院后,要对引发病患出现抑郁症状的各个原因展开心理治疗,并且将治疗肝硬化所使用的新技术和健康知识对病患一一讲述,让病患对肝硬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按照病患不同的心理特征、个性状态、情绪反应等对病患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每天坚持和病患多沟通,同时对接受心理疏导护理的病患和其家属每天使用一次状态评价,对其改变进行详细评估,并制定出新的评定项目,如此循环。针对由于病情反复而忧虑的患者,着重讲解疾病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帮助患者找出复发的原因和因素,及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修正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为了保证心理疏导护理工作可以落到实处,需要将护理人员与病患的沟通加入到常规护理与护理职责中,同时将其作为考核护理人员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做好分工,每间病房安排一个护理人员,护理人员要对管辖区域内的病患进行至少三次的心理疏导护理,同时将这些对话内容按照要求存档。另外,指导患者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规律生活,合理饮食,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
2结果
在干预病患的心理前后使用评定量表对病患的心理抑郁疾病的等级进行评定,通过对这些病患使用心理疏导护理,病患的抑郁情况得到明显改善,见表1。
3讨论
为肝硬化病患提供心理疏导护理服务可以展现人文关怀,拉近护理人员和病患之间的关系,帮助抑郁症病患改善心理状态,让病患对护理人员、医生、医院有一个崭新的认识以及正确评价,使医院的整体形象得到提升。经过对病患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工作者可以学会当病患的病情发展时,如何对病患的心理进行护理等护理经验,促进病患与护理工作者之间的和谐关系,拉近彼此之间的信任、尊重、合作、平等等关系。因为护理工作者主动与病患沟通,在很大程度上使病患的心理要求得到满足。站在病患的角度上为病患着想,并且向病患和其家属大力宣传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看待病患,为病患提供心理支持和生活帮助,从根本上降低病患的痛苦与抑郁症状,从而让抑郁症病患从心理上感受到温暖。
心理疏导护理能够使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护理工作者在和病患进行沟通时,要使用一些温和、亲切的语言,帮助病患建立打倒病魔的决心,使病患能够主动参与到治疗中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治疗效果从而得到显著提升。文章中的150例抑郁症病患经过心理疏导护理,对自身疾病和如何预防并发症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加强了病患对出院后的休息、饮食、用药、生活方式等内容的全面了解,肝脏继续恶化的几率得到有效降低,病患从根本上排除了恐惧心理,从此抑郁症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这对病患的心理抑郁恢复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壮英,李慧,沙新平,岑瑜,等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心理疏导护理[J]护理研究,2011,13(S2):174-176
心理疏导范文3
“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感到愉快、安定、轻松,他们会逐步形成各种优良品质并逐步发展起健康的个性和健全人格。”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则必须把学生看成是自己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师生的心理距离就很近,学生就容易接受各种教育影响,他们会感到对外部环境的胜任,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有足够的自尊和自信,从而能够踏实地将注意力专注于学习,以积极的态度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反之,学生心理处于自卑、消极的心理状态,无疑会降低知识加工能力,造成学习成绩低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
(二)运用适当的谈话技巧
善于倾听和言语引导,找准谈话的切入点。教师要善于通过言语引导转移或分散学生注意力,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如“师生书画大赛你得了二等奖。”“文化长廊里你办的小报很有特色。”等。之后再转入实质性谈话。可用开放性的问题提问,如“这件事你为什么这样想?”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把握谈话的切入点。善于应用无声语言,提高心理疏导质量。无声语言指通过表情、身体语言以及语音、语调等方面表达的信息。心理疏导时,要合理应用非语言功能,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目光的交流,手势、坐姿等身体语言给学生传递关切希望期待的信息。通过音质、音量、音调和言语节奏的变化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亲切和谐之意。尽量注意表现的舒适自如和身体微向前倾的关注姿势。疏导过程中要注意话语流畅、发音抑扬顿挫、变速和停顿,这样才使疏导富有生气和感召力。
善于认同学生的情感,使疏导能够水到渠成。学生情感的疏通可以使心理疏导达到水到渠成的功效。当学生在谈话中情绪激动、伤心、痛苦、愤怒不满时,教师要感同身受,在情感上给予支持、理解、同情。如“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和你一样难受。”“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这件事我也很难过。”
心理疏导范文4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0-0113-02
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之一,疗效确切。但因化疗一般周期较长,且多数应用联合用药,致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不可避免的给癌症患者心理、生理带来严重影响,出现恐惧、忧虑、失望、困惑等负性心理,生活质量下降,干扰化疗的继续进行,影响疾病的预后[1-2]。患者的负性心理是化疗期间安全隐患因素之一,加强心理疏导可有效预防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3]。2009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对收治的癌症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效果明显,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需化疗治疗的癌症患者138例,男75例,女63例,年龄29~70岁,平均42.6岁。均经影像学、超声、病理检查确诊,无严重躯体疾病及精神病。疾病种类:肝癌47例,乳腺癌20例,胃癌30例,膀胱癌10,肺癌15例,盆腔恶性肿瘤7例,食癌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1)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化疗治疗的必要性及其他相关知识,如化疗过程、注意事项、副作用的预防措施等。(2)协助患者完善各项检查,包括血尿常规检查、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CT检查、B超检查等。(3)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每天测量患者的血压、体温、呼吸、脉搏。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4)针对化疗期间毒性反应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如:脱发患者避免烫发,可戴假发、头巾或帽子;贫血患者注意休息;恶心呕吐患者应少量多餐,给予止吐药;口腔炎患者应保持口腔卫生,饭后、睡前刷牙漱口。(5)健康教育等其他常规护理措施。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营造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线充足,定期通风,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心态。加强护患沟通,经常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及时解决患者及家属的疑问,消除疑虑,认真聆听患者的倾诉,成为患者的贴心朋友,获取患者的信任,使其积极配合护理和治疗,关心患者的日常生活,积极鼓励患者的亲朋好友经常探望,交流谈心,让患者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深入了解每一位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采用和蔼、亲切的语言,并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层次等给予相应的健康宣教,认识到化疗治疗的重要性,化疗可以帮助患者延续生命,使患者从心理上认可化疗,接受化疗。帮助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的状况,鼓励其正确面对现实,激发患者乐观向上的态度,护士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因敏感字眼或行为刺激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鼓励患者多参加文娱活动,如下棋、唱歌、看书、跳舞、读报纸等,陶冶身心,转移注意力,充实生活。让化疗已取得效果的患者或化疗后康复期患者现身说法,交流经验,给予准备接受化疗或正在接受化疗的患者一个正面的激励,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配合治疗。
1.3 效果评定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所有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定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心理健康状况评分比较
经心理疏导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心理健康状况评分比较 分
组别 时间 总分 平均分
观察组(n=69) 治疗前 168.62±51.83 1.71±0.39
治疗后 116.43±50.95* 1.27±0.43*
对照组(n=69) 治疗前 165.43±52.81 1.75±0.40
治疗后 157.43±53.11 1.63±0.39
*与观察组治疗前比较,P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n=69) 137.92±18.53 167.58±16.67*
对照组(n=69) 141.33±17.38 151.37±19.66*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3 讨论
癌症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死亡率较高。化疗是癌症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目前多采用联合用药,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由于化疗周期较长,毒性反应发生率较高,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及治疗方案的日益完善,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明显提高。目前,癌症治疗的目的已不单单是追求生存率的提高,更多的是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临床研究显示,心理护理在癌症患者化疗治疗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8]。
患者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提高化疗效果,机体自身功能的恢复,有利于疾病的治疗。患者对化疗的耐受程度是决定化疗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肿瘤患者因担心治疗效果及预后、治疗不良反应、家庭因素影响、担心医疗费用、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和害怕疼痛等,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一系列负性情绪,强烈的心理应激状态易造成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致使免疫功能下降,这些不良负性情绪可加重化疗的不良反应,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亦影响疾病的发展及预后[9-10]。心理疏导可减轻因强烈应激给机体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利于机体的健康[11]。卢晓峰等[12]研究证实,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化疗负性情绪和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利于患者整体康复。史学等[13]研究发现,个性化心理疏导能有效改善化疗时患儿出现的负性情绪,提高患儿化疗的依从性。谢向红[14]评价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结果表明,个性化护理能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指导患者采用不同方式对负性情绪进行宣泄,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对改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黄杰等[15]探讨心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因此,心理干预可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其心理状态,使其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面对,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化疗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心理疏导范文5
关键词:青春期;留守儿童;心理疏导
职业高中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具有一般中学生的青春期问题,同时还有一些特殊的心理问题。
首先职高学生已经进入了人生一个很重要的时期――青春期。所谓青春期是指的个性的性机能从还没有成熟到成熟的阶段,在生物学上是指人体由不成熟发育到成熟的转化时期,也就是一个人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青春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时期。进入青春期后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开始走向成熟。而这一时期他们的心理开始表现出这些特征:自尊心强,有逆反心理,并且感到苦闷。升入职高以后,无论是周围环境,还是生理发育,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带来的不安与困惑,导致心理上的“紧张”,从而引起感情上的激烈波动和情绪的不安定,而这种情感上的波动、不安定的情绪与生理上的变化相影响,其结果又产生了一种连自己也说不清楚,无法应付的难以控制的冲动、烦躁、苦恼,这就是“自我苦闷”,其中有的为身体发育、性冲动、早恋而苦闷;有的为人际关系不好而苦闷,有的因学习成绩不尽人意而自卑,也有的因得不到老师、父母的理解而伤感。而作为职高的学生很多人都因为自己的成绩不如意在初中阶段有很深的自卑感,所以他们的自我苦闷心理更为严重。
因为三台县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县,很多职高学生的父母都出外务工,使得这些学生也成为了留守儿童中的一员。所以职高的学生除了具有一般中学生具有的青春期问题,同时还存在留守儿童的一些心理问题。因为亲情缺失,使得他们没有归属感。有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半载回一次家,甚至三、五年才见一次面,平时的交流和沟通又少。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没有父母细心呵护的心灵,少了许多生动和活泼。而这些孩子多半由爷爷奶奶照顾,加上爷爷奶奶年纪大、文化少、事情多、精力不足等原因,很多时候只能照顾他们的吃和穿,有的连吃穿都照顾不周,更有甚者常在孩子面前,抱怨他们父母的不对。长期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孩子,精神上没有依靠,心里没有归属感,感觉自己是个多余的人。另外,有的爷爷奶奶却很溺爱孩子,孩子要什么给什么,缺乏正确的引导。这样,孩子与亲人生活在一起,却体会不到亲情,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灵干枯,没有爱心,对什么都漠不关心。
职高学生的第二特点是孤独、自闭。留守儿童在家没有父母的陪伴,爷爷奶奶又很少与他们谈心,所以,很多时候,留守儿童都是在孤独中度过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沉迷于电视和游戏,而很少与人交往。来到学校后,也排解不开那份孤独:不愿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往往一个人发呆,精神涣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同时也缺乏与人正常沟通的能力。我们班曾经有一个女生在父母回家后反而留在学校不愿回家。父母到学校探望也尽量回避。事后我通过和她交流得知,因为长期没和父母见面她不知道怎么和父母交流,同时觉得父母和她之间很陌生。还不如在学校和同学相处自然。
另外敏感、脆弱、强烈的自卑心理。也是职高学生的一大特点。留守儿童的父母没有在身边,心里没有依靠,当看到其他孩子与父母在一起幸福的样子,就会感觉自己像个孤儿,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同时,他们又非常的敏感和脆弱,与同学发生矛盾,也会联想到,因为父母不在,别人就会欺负自己。
针对职高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在他们的教育以及管理上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做好学生心理疏导的前提。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是说: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你就必须同对方保持同体的关系,也就是说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这一原则运用到心理疏导,则必须把学生看成是自己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样师生的心理距离就很近,学生就容易接受各种教育影响。管理学中有句名言:“如果你想要人们相信你是对的,并按照你的意见行事,那就首先需要人们喜欢你,否则,你的尝试就会失败。”这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我始终把自己视为同学中的一员,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做好表率。同时,我始终对学生抱有一种积极的态度,尊重、理解、关心学生,把学生看作是可以互相交流、彼此沟通的知心朋友,什么心事都向我诉说,有什么烦恼都向我倾吐。师生间这种朋友似的关系为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其次要呵护好学生的心理,务必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对学生期望不要过高,自然就会心情舒畅了。许多人把希望寄托在学生身上,若学生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失望,有时会出现愤怒的情绪。当你勃然大怒时,很多蠢事都会干得出来,与其事后后悔不如事前自制,把愤怒平息下去。我觉得对学生偶尔也要屈服。要心胸开阔,做事从大处看,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小事则不必斤斤计较,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同时倾听是心理疏导的关键。疏导过程中我经常处于听的位置。切忌只顾自己说话,不顾对方的反应。以听为主,一方面使学生情感得到及时宣泄;另一方面,在听的过程中寻找反馈信息,由对方的言语表达可以判断其情感和思维模式,及时调整自己的言行和疏导方案。谈话中的倾听技术还包括对人类非语言信息,如语音、语调的判断能力,要善于应用自己的“第三只耳朵”才能获得大量的信息。因此,以听为主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技术,而是把握引导谈话主题的重要手段。
而对学生进行言语诱导是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开始,要和对方象朋友聊天一样,谈论不涉及主题的中性问题,如天气好坏、电视节目等。建立起和谐、轻松的气氛后,接着就要应用言语诱导的技巧转入实质性谈话。用开放性问题进行提问是最常用的诱导方法。如“为什么你要这样想?”“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等含有“什么”、“怎么”、“为什么”的句子,寻找问题的实质、时间发生的经过和原因等,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同时在谈话中适当重复对方重要的语句,插入“嗯……嗯”、“是这样”、“还有吗”的词语,表明自己的关怀、倾听之意,可以鼓励对方继续讲下去。谈话中还要及时对对方的感情进行反馈,可以用“我明白你的意思”、“可以想象出……”等。这些方法看起来都很简单,实质上所取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此外搭建起职高学生和他们父母之间良性沟通的桥梁才是对职高学生最好的心理疏导方式。在长期的职高生管理工作中我发现除了学生有与父母沟通的障碍其实他们的父母也缺乏和孩子正常沟通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成了他们之间沟通的桥梁。当父母和孩子不能正常沟通的时候我会先安抚双方的情绪,并找到问题的症结。然后在双方情绪放松缓解下来以后帮助双方换位思考。通过这种方式问题最后通常能得到解决。此外我还要求学生养成写周记的习惯,这可以让他们用写的方式对自己的情绪进行一个排解,也然我和他们的父母能及时了解他们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并及时予以解决。通过这些方式潜移默化的拉近了父母和孩子的距离。消除了他们之间的隔膜,一旦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渠道畅通了,职高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也就从源头得到了排解。
职高学生的心理是复杂的、矛盾的、变化的,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发现问题要及时地帮助和辅导,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和谐的阳光,拥有快乐的童年。
参考文献:
[1]翟灿.朱灵芝,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调查,2003(07)
[2]范方.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期刊论文]-心理科学2005(04)
心理疏导范文6
一、 中职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社会因素
我国自1999年正式启动高校扩招,截止到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约700多万,岗位需求与就业人数的矛盾日益突出。大学生找工作困难已经从最初争先报道的新闻变成司空见惯的现实。而当今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职场竞争很激烈,就业机会稍纵即逝,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也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都这么困难,何况只有中专学历的学生?学生们深知这一点,所以在这种大环境下,学生们往往很自卑。
2.家庭因素
以笔者所在学院中职护理专业为例,护理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北京的远郊区县,甚至是偏远山区,父母大多是自由职业或无业者,在孩子教育方面没有给予更多更好的指导,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见识与北京市区的孩子有着很大差距,这也是中职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这些学生智力都没有问题,关键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学习成绩差。在回答为什么选择职业院校时,有的学生说:“成绩差,高中考不上,上班太早,先找学校消磨时光”。还有一些学生说:“没人管,随便报的志愿。”这些孩子大多来自单亲家庭,笔者曾经调查一届3个护士班同学的家庭状况,发现每班都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单亲家庭。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及健康成长,孩子容易有自卑孤僻、内向依赖、自由散漫等性格特点,遇到问题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个人因素
中职学生大多是16岁左右,正处于青春期的开始阶段。这个时期他们情绪波动比较大,没有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况且他们大多数是90后,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学生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信息比较杂乱,普遍存在着娇生惯养、缺乏责任心、缺乏奉献精神、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等问题,而护理专业格外要求学生有“爱心”“责任心”,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所以在实习就业问题上产生诸多矛盾,自己又不能解决从而产生心理障碍。
二、 中职学生在实习、就业前存在的心理问题
1.自卑、焦虑与恐惧
自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的一种悲观失望的心理倾向。焦虑是过于关注临近事情或预期事情,强烈地暗示对未来不详结果或后果而产生情绪的波动,是一种潜在的危机感。中职学生在熟悉的校园环境里和熟悉的同学学习生活三年,马上要去一个陌生环境、面对陌生人群,每天与带教老师、患者、家属打交道,而且还有可能和一些拥有大学本科学历、高职学历的毕业生一起实习,学生们心理往往没底,不知如何与人交往,怕带教老师歧视、怕别人看不起、怕自己做不好事情受到批评,所有的这些都是自卑心理造成的。越临近实习这种心理越强烈,导致有些学生食不甘味、夜不能寝,总觉得自己什么也没准备好,甚至恐惧未来的实习生活。但是不实习就不能顺利就业,所以大多数中职学生每天都生活在矛盾当中,个人能力有限,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难免产生焦虑情绪。
2.轻视、自傲与放纵
拥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大多来自市区里面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家庭。从小被溺爱、生活放纵、娇生惯养、没礼貌、没责任感,攀比和依赖心理严重,他们认为找实习单位和就业分配是父母的事,没有工作就是父母没本事,自己面对即将到来的实习生活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这些学生大多学习不好,自我约束能力差,在未来实习、就业过程中很难遵守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从而顺利完成实习。护理工作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抱着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很难在工作中做到认真仔细,容易出现医疗事故,一旦出现则一切都不能挽回。
3.选择
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偏远郊区,虽然成绩较好,但是学历低,存在严重自卑心理。这些学生想去北京市里三级医院实习,又怕与那些本科毕业、高职毕业的学生竞争,回到自己所在的区县又不甘心。而那些学习不好、生活条件好的学生对实习单位就一个要求,不要管得太严。而护理专业由于本身专业特点,实习期间肯定会严格管理,所以面临选择实习单位时,同学们又开始犹犹豫豫,不知所措,出现了选择困难症。
三、 针对中职学生实习、就业前的不同心理问题采取的对策
1.针对实习前存在自卑、焦虑、恐惧的学生
第一,首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职学生虽然与本科、高职学生有着学历的差别,但是中职学生有着自己的优势:医院对护理人员需求量很大,且护理人员流动性也大。本科、高职学历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中职学生才是用人单位的基础。其次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就业范围比较广,选择空间大,不像高学历的护理人才只认准市里三级以上的医院,提示中职学生可以去二级、一级医院、民办医院、个体诊所等,就业率不会比本科高职学生低。最后提示中职学生他们具有毕业年龄小、操作技术强、不怕苦、珍惜工作机会等优点,这些往往也是用人单位比较看重的,以此鼓励学生建立起信心。
第二,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针对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他们的自卑、焦虑情绪会更严重。指导教师应多与他们交流,多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活动,有机会可以组织他们去实习医院见习,提前熟悉实习工作环境与带教老师。
第三,对于那些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害怕与人交往的学生。指导教师要正确引导,让学生懂得只要以诚待人、讲礼貌、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就会很容易被别人接受。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换位思考,遇事冷静三思而行,避免矛盾激化,有问题及时与带教老师沟通。
第四,引导学生要肯定别人的长处与优点,同时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扬长避短。学历还可以从其他渠道提升,树立自信心,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
2.针对轻视实习、放任自己的学生
指导教师应引导他们认识到无论什么时候,靠自己才是硬道理。护理工作一个小小的失误就会危及到病人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可以用大量的真实案例进行责任意识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让他们从心理上认识到存在这种心态的可怕性,避免在今后的实习岗位上出现医疗事故。
3.针对选择的学生
指导教师要引导他们做好未来职业的规划,对今后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思想认识上的正确定位。选择实习医院首先考虑地理位置,离家近方便上班而且安全;其次考虑未来就业趋势,如果想要去三级医院就业,实习时最好就选择一家三级医院,熟悉环境及工作流程等,如果毕业就想留在自己所在区县,那么实习时可优先选择自己所在区县的医院,这样实习后的就业也有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