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担当议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担当议论文范文1
随着时代改革的潮流,文艺团体大都存在一个问题,观众越来越少,戏越来越不好演,观众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文艺团体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危机”,我认为文艺团体应该适应时代、社会、企业发展的潮流,赞美讴歌奇人奇事、推出感人肺腑触动内心深处心弦的精品,来改变这种危机的现状。
一、 抓剧本和音乐
文艺团体的发展,就应该为经济发展、服务社会和企业,不断出新戏,让编剧创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让剧情和音乐时刻触动观众的喜怒哀乐,台上台下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使文艺团体重振雄风,否则老调重弹翻来覆去,不管你的戏剧质量怎么高,长年不出新作品,不能经常接受观众欣赏的洗涤,这个团体生存的活力就会越来越小。常言论“一个好演员,能立一台戏,一个好剧目,能救一个团”,我感觉这句话有道理,十堰市豫剧的《丑嫂》,省豫剧三团的《村官李天成》,郑州市豫剧院的《老子、儿子、弦子》等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热捧,同时也给他们的团体注入了活力,由此看来只要有新戏、好戏,观众还是有的,文艺团体还是很有出路的,郑煤文工团2010年上演了《岁岁桃花》在各矿巡回演出,受到了各矿干群的欢迎,在集团公司管理上层中也引起了好的反响。
有了好的本子,还要有好作曲。优美的旋律,能使人赏心悦目,为剧情的发展增光添彩,神韵十足。老调重弹,只能被时展的潮流所淘汰,《香魂女》、《村官李天成》、《老子、儿子、弦子》成功的重要的色彩,就是它的音乐脍炙人口,广为流传,演员爱唱,观众爱听爱看,郑煤文工团这次排演《岁岁桃花》,该剧音乐大胆创新,音乐演奏分主旋、副旋、主唱、配器四声部,改进了过去的大齐奏。好的作曲、美妙的旋律,能调动观众与剧情的发展相互呼应,释放着喜怒哀乐、情怀。有了鲜明个性的旋律,让观众享有更多好听的唱段,才能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 推新人
推新人就是培养年轻演员,推出一批观众不太熟悉的生面孔,把他们培养成优秀人才,就当前来看,有些团体总把眼睛盯在老演员身上,靠挖潜力来维持演出,有的团体大胆使用青少年演员,把有一定基础,具有较高素质青少年演员往上推,自古就有“英雄出少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教诲,此举乃是文艺团体强团兴业之本。
作为文艺团体主管的干部,就应该懂得尊重艺术的规律,对艺术的历史现状和将来,应有清醒的认识,既要有识别人才的“慧眼”,又要有爱惜人才的“善心”,还应该有培养人才的“苦心”和“耐心”----实践证明对人才的不用、重用其结果大不一样。因此我们就应该根据其特长委以重任,给他们创造艺术展示才华的机遇,这样对文艺团体振兴有益而无弊。
三、合理安排演员角色
人上一百,形形,当一个演员的形象、性格与剧中人物接近时,他稍一发挥就能把人物演活,就能产生好的效果,反之当其形象、性格条件与剧中人物差距甚远,无论你怎样用功,怎样刻苦,其结果大多是事倍功半。有些团体每排一台新戏,一场晚会,哪怕是一个小品、角色分配,都是论资排辈、先来后到,把主要角色老放在一俩个人身上,完全不顾人物性格是否合适,行当是否对口,这样做使艺术感染大打折扣,违背了艺术发展的规律。
作为演员都具有唱、念、做、打一技之长,每一个演员都有生、旦、净、末、丑行当之分,尽管有些演员什么都能演,但演起来不可能行行精通,面面俱到,要不还有“红花还需绿叶配”之说吗?在艺术圈早有名训“宁学一门精,不做百事通”,每个演员在自己的行当里付出了千辛万苦,多少“行家”、“大家”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使他们的艺术成就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像梅兰芳老先生的行当是旦角,他怎么不演须生和花脸,像马连良须生泰斗,为什么他不演旦角。跨行当演出,无论你怎样努力,都会有不到位的地方,所以用人要根据每个演员的特长、行当分派角色、量体裁衣、大胆重用新人;为他们创造和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尤其是在今天我们文艺团体面临“危机”之际,就应该大力支持青少年演员上台演出,找准市场,不断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为一体,不断开创新的文化艺术精品。
四、 演员要具备扎实的文化素质
作为一名优秀合格的戏曲演员,应具备的素质是多方面的,但文化素质尤为重要。
在旧戏班里,艺人大多出身贫苦,为生活所迫才走上唱戏这条人人看不起的道路。没有学上,没有书读,更谈不上有文化。演出中的唱词念白全靠师傅口传身教、死记硬背。那个年代,他们中间虽有不少成功者,但更多的人则由于诸多条件的制约,尤其是知识文化方面的限制终身无成。当今时代,是文艺工作者大展宏图的新历史时期,我们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作为从事表演职业的一份子,仅凭旧的传统和老的观念,是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必须开阔视野,提升文化知识和理论水平,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和涵养才能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以满足当今观众的审美情趣。
担当议论文范文2
一、文章构思要有新意
议论文离开不了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文章论点应开门见山提出,篇幅结构严谨,内容充实,并在评析上能有理有据地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文章要想拿高分,就应该在不偏离题的情况下把中心论点分三步走,即拟三个分论点。那么如何拟三个分论点呢?
角度一“是什么”,即内涵阐述法,回答类别和性质方面的问题。可分为概念、领域、角色分论,可采用“是”字句。如中心论点:勇与畏,我更欣赏勇。分论点:(1)勇敢,是辛弃疾身处逆境的担当;(2)勇敢,是李白不畏权势的胆魄;(3)勇敢,是苏轼面对生死的乐观。角度二“为什么”,即因果分析法,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其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如,中心论点:勇者无畏。分论点:(1)勇敢像箭,能射穿挫折之盾;(2)勇敢似刀,能斩断胆怯之绳;(3)勇敢如枪,能击倒自私之墙。角度三“怎么办”,即条件探究法,回答解决问题的条件和方法。如,中心论点:人生,拒绝平庸。分论点:(1)拒绝平庸,就要在失败面前不退缩;(2)拒绝平庸,也要在成功面前不骄傲;(3)拒绝平庸,还要在诱惑面前坚守个性。
中心论点往往开门见山在第一段就引出;而分论点则要求语言精练,一般独立成段或放在段落的开头。好的结构能展示考生清晰的思路,而阅卷老师在高速阅读的情况下,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看清作者的思路、布局安排。因而板块清晰又有分论点的文章也更容易取得高分。
二、好的文章要能开篇夺目
考生如何让文章开篇夺目,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题记式开头法。以题记形式巧妙开头,富有引人入胜的魅力,使人一见而惊,不忍弃去。如《抹去心中的界限》的题记:“表面的界限,能用手抹去;心中的界限,只能用心去抹平。”这一题记揭示了文章主旨,且启发人们思考、寻味。(2)排比式开头法。运用排比式开头,可以增强气势,铺排文气,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音律美。(3)引用式开头法。开头引用名家美文可以凸显文章的文采,使阅卷老师顿生好感而刮目相看。如《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4)引述式开头法。如泰戈尔说:“爱是宽容的别名。”
除了以上开头法,还有化用式开头法、比喻式开头法、议论式开头法等,其实不管考生选用哪一种或几种开头方式,只要文章语句精练、生动,富有文采就行。好的开头代表文章成功了一半。
三、文章要例析得法
好的议论文除了论据要充实新颖外,还要评析得法。我们可采用“分论点+事例+对事例进行分析+结论”的论证模式。如何对事例进行分析评价?我们不妨试用以下方法:(1)例后评价法。即举例之后再做评价,也就是概括出事实论据的中心意思,得出一般性结论,从而揭示论点与事例之间的紧密逻辑联系。(2)正反对比法,即举例后再举相反的例子加以比较,以形成正反对照,然后再加一两句分析来接触事物本质的方法。(3)反向假设法。就是举例后再向相反的方向做假设,揭示出事例内涵与论点一致性的方法。
如,《狮子与狐狸》的素材:狮子逮住狐狸,但没有吃它,因为狐狸答应每天逮几只小动物献给狮子,于是在很长时间内狮子足不出户,天天享受狐狸送来的美食。可有一天狐狸什么也没带,狮子正要责问狐狸,狐狸却扑向它,将其咬死。例后评价法:狮子整天过着饭来张口的养尊处优的生活,已使它失去往日百兽之王雄风,它不去锻炼自己滚爬撕咬的能力,健壮的肌肉松弛下来,变成满身的肥肉,动作由矫健变成了蹒跚,身体由“力拔山兮”变成了“弱不禁风”,可以说害死它的不是狐狸,正是它自己的懒惰。正反对比法:身为百兽之王的狮子长时间养尊处忧,肥胖、笨拙,丧失了跳跃、格斗的能力,而他以前的手下败将――小小的狐狸,却勤于练武,每天都逮几只小动物奉献给狮子,最后狮子竟然被小小的狐狸咬死,可见害死狮子的不是狐狸,正是他自身的懒惰。反向假设法:假如狮子有自知之明,不是像那足不出户的娇小姐那样养尊处优,依然保持肌肉的健壮和良好的跳跃格斗能力,狐狸又怎能伤害自己?狮死狐口,可以说害死它的不是狐狸,正是自身的懒惰。
担当议论文范文3
二、议论文写作
议论文通用的写作路径是:以议(剖析)带叙(论据)论证观点。为此,高考实战技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练起:
1.观点要焕发新意
高考议论文要想“独步考场”,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观点首先必须独辟蹊径。那么,“蹊径”如何来“独辟”呢?分两步走:第一步,看到所有人都能看到的,它决定了你的观点能否“推陈”。第二步,想到没有人能想到的,它决定了你的观点能否“出新”。下面以一则短论演绎一下“两步走”策略:
[第一步]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第二步]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欣赏美的心态。
对艺术家而言,美是要用“眼”去发现的;但换一个角度,对常人而言,美是要用“心”来欣赏的。试想,怀“邪恶”之心,则内心黑暗,怕见阳光;怀“势利”之心,则眼睛直盯着“钱”与“权”;怀“刻薄”之心,则只盼着别人倒霉;怀“怨恨”之心,则整天怨天尤人;怀“怯懦”之心,则总是胆战心惊……怀有如此心态的人能有心情顾及身边的美吗?只有调整好心态,才能欣赏到生活中的美。
除了“换角度看,提出新论”之外,以下五个思维路径也可以助你观点“出新”:
⑴向深处看,揭示本质。如: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国库的殷实,不取决于它城堡的坚固,也不取决于它公共设施的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越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⑵向前面看,探明原因。如:中国的微博之所以如此受人欢迎,是因为人们把它当做民意表达的重要通道,而老外拿这个当社交工具,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民意表达的渠道太少了。
⑶向后面看,预见未来。如:经济只能保证我们的今天,科技可以保证我们的明天,只有教育才能保证我们的后天。
⑷切开来看,分清析透。如: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就是要给通才开辟通道,为天才开辟空间。
⑸合起来看,立体观照。如:在工作的时候创造的是意义,在休闲的时候创造的是意思,当意义与意思能平衡的时候,这就是生命的意境。
2.例子要遴选猛料
高考议论文中的例子最忌“嚼别人嚼过的甘蔗”,那么怎样才能遴选出生猛的例子呢?策略有三:
⑴避耳熟能详之料,取鲜为人知之料,以独家爆料为上。如论证“要走自己的路”,在广大考生纷纷聚焦“领导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鲁迅走弃医从文之路”之时,一位考生却遴选出了独家爆料:
地球、太阳等亿万个星球,亿万年来,为什么能在宇宙间相安无事地运行,而不发生冲撞呢?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因为地球、太阳等亿万个星球都运行在自己的轨道上,都走在自己的路上。那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磕磕碰碰的事呢?人文学家告诉我们,因为有的人见别人的路好走,就想去走别人的路,见别人的路近,就想去抄别人的近路。放着自己的路不走而去挤别人的路,怎么会不发生磕碰和冲撞呢?
⑵避说服力弱之料,取征服力强之料,以典型大气为上。如论证“勇于担当”,遴选谭嗣同的例子就比较典型大气。为什么典型呢?
“嗣同闻变,竟日不出门,以待捕者”,并力劝梁启超出亡日本:“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有招后起。”日本使馆愿提供“保护”,被谭嗣同慨然回绝:“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因为他做到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虽千万人,我往矣”“我自横刀向天笑”。那么又为什么大气呢?
谭嗣同非为一人之江山,而是为天下苍生求自由、谋幸福……谭嗣同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实为华夏第一人杰,这颗划过暗黑夜空的流星,留下一道异常耀眼的轨迹,引导、激励着一个又一个“不自由、毋宁死”的热血儿郎。
⑶避内涵单一之料,取内涵丰厚之料,以掘点密集为上。如论证“坚定职业操守”,遴选铁凝的例子,可供开掘的点就比较密集。
一是她能淡泊名利,抵制诱惑。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评选时,人民文学出版社准备上报铁凝的长篇小说《笨花》参评。铁凝得知消息后,经过慎重思考,郑重地给评委会写了一封信,明确表示:“在我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期间,我的任何一部作品都不参加任何由中国作协主办的评选活动。”
二是她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她说:“这个奖是多少人望眼欲穿想要得到的,这份内心的渴望,只有写作的人才能够深深体会到。所以,我愿意让出自己的名额,期待那些写作多年、作品精良的作家获奖。”
三是她能坚守规则,捍卫公正。尽管评委会派人告诉铁凝公正评选,人人平等。只评作品质量的高低,不论作者职务的大小。评选过程全程透明,请她放心参评。但她依然执着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肯改变。她说:“从我这儿就要杜绝腐败。你想,你在这个位置上,资源就在你这呢!你还弄一个作品跟那么多的作家去争这个奖,多不合适!”
其他如“恪守人格”“信守承诺”等角度也可开掘。
3.论层要符合逻辑
高考议论文是要讲“理”的,为了把“理”讲清说透,就必须将中心论点切分成几个分论点,即“论层”;而要把“理”讲得让人口服心服、心悦诚服,论层在切分和整合上则必须符合事理的逻辑。何谓“事理的逻辑”?就是人、事、物演变发展的内在原理、规律、机制等。需要考生有一定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素养,也需要考生有缜密的思维。前者欠缺,在切分论层时就理不出事理的头绪;后者欠缺,在整合论层时就形不成逻辑上的“必然”。为此,广大师生可以强化如下两个方面的指导与训练:①重温原理。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梳理出来,联系实例,列出演绎、推理的逻辑链,在搞透的基础上记牢。②专项训练。分类整合各类文题,以“列剖析提纲”为抓手,短平快地展开观照力、开掘力、思辨力等思维能力的训练。请看2013年山西高考满分作文《成功要吃豹子胆》的论层设计:
第一论层:有胆量,才能跨过最关键的一步,走向成功。
第二论层:有见识,“胆”才有更大的胜算。
第三论层:有胆量,“识”等德性才有意义。
担当议论文范文4
一、作文教学缺乏系统的规划
长期以来,课堂作文训练缺少系统性的一以贯之的目标。翻看苏教版教材的作文训练要求,不难发现虽然每一单元都有相关的写作训练,但单元与单元之间,初中三年各册书之间,几乎没有整体性的衔接规律。每个年级要训练的具体目标是什么,每一个阶段要完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和计划,采取怎样的教学步骤等都是一笔糊涂账。
举个例子:八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的作文训练是“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写作内容”,但是到了第二单元突然又转向了以写简单的议论文为主题的作文训练,到第四单元又转向了“写人记事突出中心”的训练主题,到第五单元则变成了“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材料”的训练内容。这种盲目的训练势必会导致教师临上作文课时随手拈几个题目或是拷贝一下教参上的“陈题”的状况出现。至于每次的训练重点是什么,要么凭教师的经验,随意点拨几句。要么“放羊”,让学生“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这种盲目教学导致学生的作文训练基本处于盲目无序的状态。
二、作文训练观念陈旧、方法单一
部分教师认为,作文是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体会和体验,是生活在他们心目中烙下的独特印记。学生能否写好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但同时与学生的个人经历、个人修养、天资有很大关系。教师即便帮助他们去理解、体会,也难以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这种特殊的人生体验。在当今功利化的教育体制下,与其“浪费时间”在虚无的感觉上,还不如把时间花在其他可以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教学上。于是大部分教师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人为地割裂开来,在阅读方面大讲特讲,而用在作文教学上的时间甚至一个星期只用不到一个课时。在有限的训练时间里,学生只能东拼西凑或是胡思乱想,丝毫达不到训练目的。
有些教师甚至把作文教学当成一种负担,认为完成每学期的作文数量或者多布置几篇作文达到一定的量、多练习就好了。然而实际上这导致了学生的作文水平长期处于自生自灭、原地踏步的状态,甚至于形成了作文教学的恶性循环。
还有一些教师则一心想把作文的全部技巧都教给学生,对学生现阶段的写作能力不管不顾,希望通过几堂课就让学生速成写作高手,写出十全十美的作文来,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例如,初一新学期,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要求学生从基本功练起,即书写规范,标点、格式正确,减少错别字,完整地记叙一件事,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感受等。若我们的第一次作文课便将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学生还弄不明白这些东西是怎么回事,又怎么能写出符合教师要求的好文章呢?因此,这样的作文训练所带来的结果,只会是老师越来越不满学生所写的作文,而学生则越来越惧怕、厌烦写作文。
三、作文评改方法失当,收效甚微
作文评改方式通常有两种:负责任的教师从字斟句酌到构思立意无一不加以点评,眉批、旁注、总评满满当当;更有甚者,还亲手大段大段删改学生的习作,真可谓煞费苦心。岂不知学生拿到作文后,大多是注意一下分数就把作文放到一边了。他们也许并非敷衍,而是因为这些都是老师自己的思想,离他们有距离,让他们一时“难以下咽”。这种做法,教师辛苦,却事倍功半。
另一种是教师选择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互评互改。这种做法看似符合新课改理念,但深究一下,便会发现有不少弊端。一个班学生写作水准参差不齐,水平好的、悟性高的去评点自然能中规中矩,说出个一二三来,但这只是个例,毕竟班上大多数学生还是在学习提升阶段,他们自己也没弄清该着眼于哪些方面,所以只能是走马观花浏览一下同学的作文,再写上几句“不痛不痒”的话,根本评不出个所以然来,更谈不上有质的提升了。
面对作文教学现状,选择熟视无睹当然也能“混”下去,但笔者认为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多一些忧患意识,多一份担当。以下是笔者对于根据学段的不同逐步构建循序渐进的训练体系的一点探索与思考:
“揠苗助长”的故事众所周知,作文教学一同此理。作文教学首先要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作文教学的目标、能力等级、训练侧重点都应当进行合理的安排。
1.七年级作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主,重点着眼于“写什么”,多引导学生观察积累,少强调技巧、思路等的限制。一开始教师可以进行一段时间的自由作文训练,适当提一些作文日常规范的要求,比如字体要工整等,而对内容则可以适当放宽要求。可以采用自由作文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命题,自由写作,不加任何限制。等学生的兴趣高涨时,提出具体写作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训练。还可以引进一定的竞争机制,通过评比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下学期,可适当指导学生鉴赏及修改同学的文章,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与修改能力,使学生作文初步规范化,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八年级作文教学应以“怎么写”为中心,重点做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做深入的思考;规范写作,强化文体训练,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完整地叙事,能简明地阐述道理,准确有序地介绍事物特征。教师可采用创办班刊、手抄报、个人作品集等形式,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角度观察,多角度地发挥想象或展开联想。此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通过一系列的指导与训练,使学生能写出具体生动、主题鲜明的记叙文,写出的记叙文能选择较合适的切入点视角,从不同的层面去表现和升华主题。初步学习写议论文、说明文,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论点和抓住特征有序地展开说明。
3.九年级作文教学应以“怎么写更好”为重心。此时学生思想逐渐成熟,对事物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对自我写作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主要进行综合的作文思维训练,即要深化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训练。在记叙文训练中指导学生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学会灵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和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对作文形式的创新运用。写说明文要学会借助描写、比喻、拟人化的方法使说明生动形象。写议论文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立论,运用不同的论证方式去证明论点。
担当议论文范文5
在辨析、判断、提取、归纳论点过程中,要注意论点提出的位置、表达形式、构成要素等方面的特点。最为核心的特点是,论点必须由两个要素组合而成:论题(文中所论述的问题)加作者的观点和主张。
论点提出的位置,一般以开头、结尾为主,兼有在标题、文中等位置。例如:“同样的景物,有人觉得美丽,有人却觉得平淡;同样的事物,有人看到了机遇,有人却熟视无睹;同样的生活,有人活得坦然,有人却活得凄然……面对同一世界,为什么每个人的收获与感受如此不相同?这是因为每个人的眼光不同。你用什么样的眼光打量世界,世界就回馈什么样的东西给你。你想世界给你精彩的生活,你就得用智慧的眼光看待世界。”(《眼光》)论点就是文章开头最后一句“你想世界给你精彩的生活,你就得用智慧的眼光看待世界。”
在《谈慎独》一文结尾中:“所以,不要为自己找借口开脱,要想有所为,必先做到慎独。做到表里如一,毋自欺也,做到克己复礼,诚意处世,做到敏于事而慎于言,那么,离慎独的境界,也就不远了,离君子之道,也就不远了,离成功,也就不远了。因为――慎其独也,方能成其大业。”论点是本文最后一段中的语句“要想有所为,必先做到慎独”,或“慎其独也,方能成其大业”。
也有部分论点出现在文章中间的。在《阅读是一种定力》一文中,论点出现在文中第五段:“说到底,越是面临生活的快节奏,越是要有超强的定力。有定力,才能让我们慢下来、静下心来观察与思考。那么,这定力从哪里来?来源于阅读本身。不少人有这样的阅读经历:偶一日拿起一本书来,竟然一读就欲罢不能,超然物外沉浸书中,数小时流逝而不觉。而那一度浮躁的心气竟然也沉静下来,有一种难得的静谧,更仿佛有一种沁人心脾的馨香在缭绕。这便是阅读的力量。”第五段的首句“越是面临生活的快节奏,越是要有超强的定力”就是论点。
还有,议论文标题本身就是论点,如《大时代需要大担当》、《人生需要自我雕琢》、《阅读是一种定力》等。
论点的表达形式,通常是一个表意完整的判断句,以上的论点都可看出在表达形式上的这一特点。而设问句、比喻句、引用句、否定句等不适合直接作论点句,如果需要,则需要进行改写,使之符合论点句表达的形式要求。例如,《君子知“怕”》一文开头两段:朋友是个小心谨慎的人。生活中,家里没人他从不让家用电器工作,怕引发火灾;晚上睡觉他一定会关掉煤气,怕发生泄漏;上街绝对遵守交通规则,怕出现意外。工作中,他遵章守纪、秉公办事,怕一不留神成为阶下囚。
我非常赞赏朋友的做法,因为他知“怕”。其实,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不都应该心存畏惧吗?
结合全文我们很容易看出,第二段结尾句是论点。但是此句是一个设问句,直接拿来主义是不行的,我们需要把语句改写为表判断的陈述句“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应该心存畏惧”,这样,就迎刃而解了。
有些文章,没有明确的论点句,需要学生自己归纳概括,这种论点考查方式能力要求很高。又应该如何应对呢?应对的方法主要有两点,一是要素提取组合法:论题(文中所论述的问题)加作者的观点和主张;二是分论点融合法。例如在《匠人与大师》一文中,文章开篇提出论题:“匠人与大师到底有和区别呢?”然后,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匠人成长为大师的意义。最后一段是这样解决问题的:“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力虽不逮,心向往之。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纵观全文,我们发现没有明确的论点句,需要考生依据论点的知识进行独立概括。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关系型的标题,不能简单概括为“匠人与大师的区别”这样的笼统句,而必须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具体准确的概括,把“区别”具体化,根据上面提到的二点方法,重点参照文章结尾关键词句“要循大师的思路”、“力求创新”、“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等,论点可概括为:“我们不满足于做匠人,要像大师那样力求创新,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
分论点的仿写,是一道能力要求高、综合能力强的题型。此题型即考查了分论点知识,又考查了仿写能力,区分度较好,应引起考生的重视。应对此题型,应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作为示例句的其它分论点的句式结构,二是研读相关段落的论据内容,论据首先是用来证明本段分论点的。例如,在《眼光》一文中,要求根据另外两个分论点,补充第三段的分论点的内容。文章第二段、第四段的分论点分别是:“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欣赏的眼光发现美丽”,“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坦然的眼光对待生活”。第三段内容是:“冷战结束后,东德和西德之间的那道柏林墙也随即被推倒。那些被推倒后剩下的断壁残垣、碎石瓦砾,在旁人看来就是一堆废物,毫无用途。可是有一个年轻人却看到了它的价值,因为这些遗迹遗物是历史的见证,将来的价值不同寻常。于是,年轻人买下了它们,经过加工,这些废料摇身一变,变成了柏林墙推倒后的纪念品。人们为了记住这段历史,纷纷购买纪念品。正是因为那个青年有着敏锐独特的发展眼光,才发现并抓住了这个别人都抓不住的机遇。让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关心生活的世界,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事物的价值,抓住人生的机遇。”根据第二段和第四段分论点的句式结构,第三段的分论点表达句式应该是“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的眼光……”根据第三段旨在论述“正是因为那个青年有着敏锐独特的发展眼光,才发现并抓住了这个别人都抓不住的机遇”。可知,本段论述的观点是“用发展的眼光抓住机遇”。由此可知,此题的答案是:用智慧的眼光看世界,就是用发展的眼光抓住机遇。
担当议论文范文6
一、以高考为目标,考纲为准绳,新课标卷为依据,科学备考
本学期是高三备考的关键时期,也是高三学生冲刺的重要阶段,依据2012年高考《考试说明》,结合我校学生在联校的考试情况和学习现状,为保证二轮复习备考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我们找准二轮复习的关键点,将专题复习和语文综合训练有机结合,教给学生相关考点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指津,力求复习全面,以点带面,强化提高,并做好三轮的强化训练,打赢高考这场硬仗。找近几年的新课标卷,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试卷结构,同时进行系统讲解。
在复习安排上,进行周密部署。从2月初到4月底定为二轮复习时间,5月初到6月初为三轮复习时间。
二、针对二轮三轮的备考内容,精心进行部署安排
高三教研组以集体备课为平台,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科学进行备考工作。
经过集思广益,确立如下复习模式。针对一轮复习的漏洞和学生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为主,实际操作可分以下几个板块强化。①强化基础知识、语言表达、作文素材积累,利用周二早自习进行六十四篇强化背诵默写,周四晚20分钟进行强化训练(包括基础知识、语言表达),周六早自习作文素材积累;②加强实用类文本阅读,规范答题步骤,做好探究题的讲解;③强化文言文综合训练,主要针对翻译和断句及实词进行积累,加以提升;④进行小说训练梳理;⑤社科文散文巩固训练。⑥诗歌语言表达的强化练习。以上板块均有专人负责,以学案形式发给学生,成为自主探究的蓝本。并依据高考真题加以训练,研究答题技巧。在作文训练上,借用晚自习进行好文章的抄写,强化文体,强化结构。并针对新材料作文、议论文,研究对策(审题训练、议论文)。同时做好一周一次的周考训练,认真组织完成三次唐山模拟考试及市里模拟考试并认真进行试卷讲评。进行试卷分析时,找准学生薄弱环节进行增补;(以导学案为蓝本进行巩固强化训练)找准学生知识盲点和误区,对症下药,及时讲评。做到有的放矢,力争击破。
三轮复习时间自5月初开始,这一轮复习的目标是强化能力,属于强化训练阶段,基本是以仿真题检测为主、试卷讲评为辅的冲刺性训练,也是一种适应性训练,相当于运动员比赛前的热身赛,每次考完把评分标准给学生。认真比对,自己做的步骤与评分标准有什么差别。为什么张三得8分,李四得2分,这样做能够快速引导学生掌握评分标准,准确作答。同时关注新课程高考信息,整合有效备考资料,积极进行备考冲刺。更加关注考前作文训练(要过审题关,强化文体意识),因为它是语文半壁江山,不能因高考迫在眉睫而懈怠。师生更要恪守一种理念:抓基础,重落实,让学生稳中求会;练书写,求规范,让卷面养眼悦心;巧积累,精归纳,让学生心领神会;写作文,必批阅,求取语文获胜法宝。深钻研,树责任,教师要精益求精;重和谐,勇担当,创建最优团队。
三、关注课程内涵,以学科本身的魅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增添动力
“误尽苍生是语文”,传统思想认为,语文课就是学几个字,几个词,读读书,不如做几道题收益大。教师们也有这样的困惑,认为语文的学习如煤的形成,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结果收获的却仅是一小块。新课程改革后,语文课时少之又少,其他科对语文又强行倾轧,学生对语文的漠视,这一切对语文教师都构成极大的威胁,坐以待毙只能输得更惨,要想立足,要想拨云见日,语文教师就必须关注课程内涵,以学科本身的魅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增添动力。纵观新课改高考语文试题,它在继承传统高考语文试题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有着两个方面的明确发展:一是阅读文本和题目,人文内涵更丰厚;二是写作题目更平实,鼓励自主更明确。而这两方面的变化,对语文教学和语文备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对教师和考生的更高要求,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一是阅读题目的发展,要求考生从根本上充实自己的人文内涵积淀;二是写作题目的发展,要求考生从根本上提升自己感悟生活的深度。归根结底,是用感悟生活、关注语言、锤炼思维的语文特有的方式,优化备考效果。
诚然语文课堂绝不仅仅是认几个字,识几个词,做几道题那么简单;学生面前的课文不仅仅是点、横、撇、捺的静止符号,而是蕴含着睿智的哲思,美好的情愫,跃动的血脉,震颤的灵魂及其映出的历史的沧桑和时代的光华。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艺术享受的心醉神迷中,净化灵魂,提高感悟力,鉴赏力和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从而真正达到语文自主实践的育人功效。备战高考中,教师应结合阅读写作,树立这种语文意识。尤其人物传记都是学习的楷模,励志的华章,作文鲜活的素材。我们语文教师不仅仅是教方法,更要启迪思维和智慧,培养学生做健全大写的人。攻坚阶段我们更要摒弃浮躁,关注课程内涵,回归语文的本真,以学科本身的魅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增添动力。适时在学生的疑惑处给予高屋建瓴的点拨,让课堂落到实效,抓住语文的根基,留住语文的血脉,让语文课真正姓“语”。
四、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关注进线生承包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方法指津,使备考顺利有效进展
为了让学生备战高考有信心、有动力、有效率,学校经过精心部署、周密策划,根据唐山一模、市一模考试成绩,进行进线生的划分,在上课时教师都要关注他们,表达、书写、规范、落实等等,督促他们有效复习,查漏补缺,通过副班辅导进行巩固提高,力争高考圆梦;同时将班级学生进行承包,分给各科教师,在课余时间进行谈话、疏导、指点、解惑,做到各个学生有教师包,有教师管,让他们心有所属,全力冲刺高考。唐山二模、市二模等大型考试后有针对性对学生的试卷进行梳理指导,以试卷为媒介,对进线生承包生进行面批面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