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养殖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养殖论文

养殖论文范文1

饲养的母猪品种直接关系到母猪生态养殖质量,建议选择长大二元杂交母猪饲养。具体要求:(1)头小、颈短,尾细短,嘴大、叉深、下颌长,体长、腹宽,后躯大、肢高、胸宽、臀部圆;(2)选择大且下垂,与尾根距离远;(3)中等膘情,不过肥、不过瘦;(3)有效数一般品种要求在7对以上,地方品种要求在8对以上,而且排列整齐、均匀,无瞎,乳距要宽,长短粗细适中,忌肉;(4)性情温顺、不挑食。

2饲养管理科学

2.1做好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2.1.1科学饲喂

严格控制后备母猪的体重,日增重量控制在650g以内,膘厚控制在18~20mm。定时定量饲喂后备猪,饲喂频率:2~3次/d。保证后备母猪有足够的运动量,可有效促进其肌肉及骨骼的生长发育,避免过瘦或者过胖。除了饲料供给管理外,疫病防控尤为重要。特别是皮肤病、四肢疾病、寄生虫病等的防控。

2.1.2适时配种

定期观察母猪状况,从时间来看,母猪间隔在3周左右,期维持2~3d,妊娠期为110d。症状:地方母猪症状较为明显。红肿,有黏液流出;躁动不安,食欲差,拱门;发出尖锐叫声;嗅闻同栏母猪,爬跨其他母猪或接受其他母猪爬跨;按压其背部会有明显的“呆立”症状,此时可立即进行配种。引进品种及新培育品种早期除了红肿、有黏液分泌等典型症状之外,尚不见其他明显症状。初配年龄:各个品种猪配种年龄各不相同。通常情况下,地方品种母猪的初配年龄为7~8月龄、体重50~60kg,引进品种母猪的初配年龄为8~10月龄、体重125~135kg。此外,母猪配种之前,最好与经产母猪混养1~1.5个月的时间。对于个别不是很明显或者是不的母猪,可通过加强户外运动、补充营养、按摩其、使用剂(如催排Ⅰ号、孕马血清等等)、适当与公猪进行接触等方式促使其。如果采取措施,尚不见症状的,可立即给予淘汰。

2.2做好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2.2.1合理选择饲养方式

要综合考虑怀孕母猪的身体、膘情等状况。对于妊娠母猪的饲养,要注意营养搭配科学合理,每天饲喂次数控制在2~3次。如此,除了保证妊娠母猪的身体状况之外,还可补给胎儿生长所必须要的营养元素。喂养饲料,严禁使用发霉、变质、粗劣、有毒的饲料,更不能饲喂富含酒精、棉粕的饲料。建议养殖户在母猪怀孕期85d,适当改善饲喂饲料,可提前饲喂哺乳期饲料。有条件的,可引导母猪在池塘边活动,通过打滚、拱土等方式获得生长所必须要的养分,同时对于寄生虫的防治效果也较好。

2.2.2坚持单圈饲养

单圈饲养可提供给妊娠母猪一个安静、适时的养殖环境,避免母猪间相互撕咬、拥挤等等问题的出现。坚持单圈饲养,为精心护理母猪创造条件。期间,一定要严禁追赶、惊吓、鞭打母猪,减少一切应激因素。如果饲养猪舍比较紧张,可考虑在妊娠期3~4个月时才开始进行单圈饲养,之前可单圈饲养2~3头。

2.2.3保证足够的运动量

妊娠期母猪运动也要做到合理、适量、有针对性。一般来说,在头1个月,要保证妊娠母猪吃好、睡好,尽量让其少运动为最好;第2~3个月,开始引导其适量运动。2~3次/d,1~2h/次;到了第4个月,减少运动量,直到产前的7~10d,可不要让其运动。

2.2.4创建良好的饲养环境

保证妊娠母猪有一个良好的养殖环境,减少一切应激因素对于提高母猪生态养殖效率也尤为重要。及时清扫舍内污物,合理开展消毒工作。注意通风,保证舍内空气干燥清洁。冬季注意保暖,做好防潮、采光工作。夏季及时通风、遮阳,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2.3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2.3.1积极准备分娩

在母猪分娩前1周就要准备好产房,产房使用前要求彻底清扫干净,同时,用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之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后方可使用。此外,产房内还要准备好清洁、卫生、干燥、质软的垫草,厚度控制在5cm左右。

2.3.2提高分娩质量

接产前,要做好接产准备。接产人员手臂、手指严格消毒,接产佩戴消毒手套。对于生产母猪,可在生产前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其后躯、及。生产过程中,做好应急措施。一旦出现难产情况时,可使用催产素进行催产。一般,药物注射后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可顺利生产。如果生产效果不明显,建议采用徒手助产。手术结束之后,要立即给母猪注射消炎类药物。手术结束之后,对于死胎、弱胎及木乃伊胎要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对于接产过的产床,建议先清理后使用消毒液消毒处理。

2.3.3做好产后护理

产后母猪当天少喂饲料,可在0.5h之后,饲喂少量温开水或者是麸皮水,可有效消除母猪生产带来的疲劳感、补充其营养需求。产后要及时取走胎衣,避免母猪吞食。之后要密切关注产后母猪的食欲状况、代谢情况等,如出现食欲减退、代谢差等问题,建议采用易消化的饲料饲喂,但是量要少。同时,还要保证产房内清洁、卫生、安静,保证产后母猪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产后3d,如果天气晴朗,建议引导母猪自由活动,适量增加其运动量。每天喂养饲料要保证营养均衡、全面、多样化,严禁突然变换饲料。每天供给清洁饮水,冬天供饮温水。不要大声呵斥和鞭打母猪,让母猪保持正常的泌乳规律。保护好母猪的,如有损伤及时治疗。

2.3.4做好断奶前的调整

仔猪断奶前3~5d,逐渐减少母猪精料和料的喂量。经常检查母猪膨胀情况,防止母猪炎的发生。断奶当天不喂给母猪精饲料。

3疾病防治措施

3.1重视疾病免疫工作

母猪生态养殖非常重视疫病防疫工作的开展,地方养殖户应该根据区域内疫病发生状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尤其是对于猪瘟、细小病毒病、蓝耳病等重要疾病,要将其作为疫病防控的重点对象。

3.2常见病的防治

产后常见病要积极防治,像是产后偏瘫、阴道炎、子宫内膜炎等等,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避免疫情扩散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3谨慎合理用药

疫病防治过程中,难免会使用治疗药物。在药物使用过程中,一定要谨慎从事。尤其是对于泻药、激素类药物、兴奋药等等要慎用,甚至是禁用。治疗用药,做到少用抗生素、不用促生素、禁用违禁药,保证猪肉肉制品的质量安全。

3.4环境净化

养殖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池塘;稻田;泥鳅;养殖技术

2009年,在肥西县丰乐镇池塘7333.33m2、稻田4666.67m2多水面养殖泥鳅,平均产量分别为2250、3750kg/hm2,平均效益分别为1.05万、1.65万元/hm2。现将泥鳅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池塘精养

1.1鳅池建设

养殖泥鳅的池塘要靠近水源、排灌方便,以便定期注水;面积为300~500m2,最大不超过1333.33m2为好;池深为70~80cm,并在排水口附近挖6~10m2、深60~80cm的集鱼坑,以方便放养和捕捞;池塘岸要整齐平直、坚硬,并在埂内贴1层塑料膜以防泥鳅钻洞逃逸;池底要整实,并要有20~30cm淤泥,深浅要均匀。

1.2清塘消毒

将整建好的塘口进行药物消毒,在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清塘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等。生石灰清塘:生石灰化水后能杀害野杂鱼、水生昆虫和细菌等病原体,不仅有除害灭病作用,还能改善水质,增强底泥的肥力;生石灰的用量应根据水深情况而定,一般水深7~10cm的干池用900~1125kg/hm2;水深1m用1875~2250kg/hm2[1]。漂白粉清塘:漂白粉遇水后能放出初生态氯,具有较强的杀菌和灭敌害生物的作用。干池塘用60~75kg/hm2,加水溶解后全池泼洒。

1.3肥水放养

放养前3~4d施基肥,品种以畜禽粪肥为主[2],用量为9~12t/hm2,以提高泥鳅苗种成活率。为减少疾病,用10mg/L漂白粉溶液在水温10~15℃时,浸洗泥鳅鱼种20~30min,或者用3%食盐水浸洗30min左右,杀灭泥鳅鱼种体表的病原菌,增加抗病能力。池塘养殖成鳅时,放养量按放3~4cm泥鳅鱼种18万~24万尾/hm2,如有流水条件的池塘可适当增加投放量,反之可少放。

1.4科学投饲

泥鳅鱼种入池后,要根据池塘水质情况,经常投施一些有机肥,培养水中的天然饵料。每日还要投喂人工饲料,日投饵量3月为泥鳅总体重的1%,4—6月为4%,7—8月为10%,9—10月为4%。投喂方法,2次/d,上午、下午各1次,并在池塘内向阳、离岸1.5~2.0m处搭设饲料台,把饲料放在台上,有利于泥鳅均匀摄食,可减少饵料的浪费,便于检查泥鳅的食量和生长情况。

1.5种草与增氧

在鳅池中种植适量的水浮莲或水花生,种草的覆盖面应控制在15%左右,避免高温阳光直射,为泥鳅提供栖息的场所。注重观察池水变化和泥鳅活动情况,如果池水呈茶褐色或大量泥鳅不时窜出水面“吞食空气”,要立即注入新水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同时可选用富氧或粒粒氧增氧。

1.6泥鳅捕捞

泥鳅具有钻入土的特性,因此不容易捕捞。针对泥鳅的这一特点,可以采取以下捕捞方法:一是食饵诱捕法。把炒香的米糠或麦类放在一种特制的竹笼内,将笼置于池周边沿部位,引诱泥鳅进入笼内。二是排水捕捞法[3]。先将池水排干,然后根据成鳅池的大小,在池底开挖几条宽40cm、深25~30cm的排水沟,在排水沟附近挖坑,使池底泥面无水,沟、坑内积水,泥鳅会聚集到沟坑内,即可用抄网捕捞。若池大未捕尽,可进水淹没池底几小时,然后慢慢放水至只剩沟坑内有水,继续用抄网捕捞。若池中还有泥鳅钻到泥中未捕到,则再进水淹没池底过夜,第2天太阳未出之前慢慢放水,再重捕1次,可基本捕尽池中的泥鳅。

2稻田养殖

2.1稻田选择与准备

养泥鳅的稻田一般要求保水性能好,渗漏速度慢,插秧前稻田水深保持20cm以上。稻田的积雨面宜小不宜大,选择低洼田、塘田、岔沟田为宜。水源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土质以黏性、高度熟化、肥力较高的土壤为佳。养殖泥鳅的稻田,田埂应高出田面60cm左右,捶紧夯实,可用农膜插入泥中10cm围护田埂,以防漏洞、裂缝、漏水、塌陷而使泥鳅逃走。同时进、出水口处要安装塑料网栏[4]。鱼沟一般为“十”字形沟,挖在稻田中央,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沟深60cm、宽90cm为宜。鱼沟渠道要与进、出口处畅通。养殖泥鳅的稻田插秧前施尿素150kg/hm2为宜。

2.2放养与管理

泥鳅一般在水稻插秧后10d开始放养。苗种规格以长3~4cm为好,放养37.5万尾/hm2左右。一般每天投喂饲料1~2次,即上午和傍晚各1次。直接投放在饲料台。饲料以谷糠、麦麸及鱼类专用饲料等为宜,可搭配些青饲料。日投喂量一般为泥鳅总重量的4%~5%。稻田水位应根据生产需要适时调节。稻田防病治虫要注意选择低毒农药,适时适量叶面喷施,以防药害。泥鳅经4个月的饲养,体长达到10~15cm、体重达到15~20g,可以捕捞出售。

3参考文献

[1]姬鸿,金艳.泥鳅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9):248.

[2]张娟.池塘泥鳅高效养殖一例[J].渔业致富指南,2009(23):45-46.

养殖论文范文3

1.1光谱噪声去除由于实验条件如光谱仪硬件和环境光等因素影响,采集的原始光谱数据会包含噪声,需要采用光谱预处理的方法把这些噪声去除,同时保留有用光谱信息。采用SG平滑算法,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modedecomposition,EMD)算法和小波分析(wavelettransform,WT)去噪算法等对光谱进行处理,并对三种去噪算法进行比较。

1.2潜在变量(LatentVariable,LV)在利用PLS方法建立模型时,非常关键的一点是所选取的对于建模最优的LV个数,LV和主成分分析中主成分类似,第一个LV贡献率最大,第二个次之,以此类推。如果选取的LV个数偏少,则无法全面代表样本的光谱特性,造成模型精度下降,影响模型的预测效果。而如果选取的LV个数过多,则会带入模型的噪声,干扰建模效果。

1.3建模分析方法用三种建模方法,分别是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leastsquares,PLS),BP神经网络(backpropagationneuralnet-work,BPNN)和偏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squaresupportvectormachine,LS-SVM)。采用PLS建模方法时,基于全谱作为模型输入,使用BP神经网络和LS-SVM建模时,把PLS回归模型得到的LV作为输入,进行对比分析。神经网络由一个输入层、一个或多个隐含层和一个输出层构成。BP神经网络是一种非线性的建模方法,广泛应用于光谱建模分析中[12]。LS-SVM是在经典支持向量机算法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改进,能够同时进行线性和非线性建模分析,是解决多元建模的一种快速方法。

1.4定量模型评价标准定量模型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决定系数和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error,RMSE)。建模集决定系数用R2表示,预测集决定系数用r2表示。决定系数越接近于1,表示模型相关性越好,预测效果更好。一般来说,RMSE越小说明模型的误差越小,模型精度越高。建模集均方根误差用RMSEC表示,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表示。

2结果和讨论

2.1UV/Vis光谱图及COD浓度的统计分析图1为甲鱼养殖水样本的UV/Vis原始光谱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各个水样的光谱曲线的趋势相类似,没有呈现显著性差异,由于水体中硝酸盐、有机酸、腐殖质等物质对紫外光的强烈吸收,在波段200~260nm区域的吸收度明显高于其他区域。试验水体样本COD值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模型的建模集和预测集COD值覆盖了较大范围,有助于建立准确、稳定和具有代表性的模型。

2.2基于全波长的PLS模型为了更好的分析三种消噪算法检测水体COD含量的性能,将对不同预处理方法获取的评价指标相比较,基于全谱的PLS模型的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小波算法去除噪声后的光谱PLS模型取得了最佳结果,建模集的R2为0.79,RMSEC为15.89mg•L-1,预测集的r2为0.78,RMSEP为15.92mg•L-1。SG平滑和EMD算法虽然部分去除了噪声,但建模效果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故后面建模分析在WT分析基础上进行。

2.3LV一般选取最优LV个数的标准观察RMSEP值随LV个数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当LV个数较少时,RMSEP值较大,随着LV个数的增加,RMSEP随之减小,当LV个数增加到6时,RMSEP的值保持稳定,LV个数继续增加,RM-SEP值也没有随着增加。取前6个LVs作为偏最小二乘支持向量积的输入建立模型。从贡献率角度解释,PLS建模得到的6个LVs分别作为LS-SVM的输入,之所以取前6个是因为这样几乎可以100%表达原始光谱有用信息,如表3所示,且降低了模型复杂度,提高模型运行速度和精度。

2.4BP神经网络模型根据前文得到的结果,将表3中选出的LVs作为BP神经网络模型输入,BP神经网络模型的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分析表4可知,将6个LVs作为LS-SVM模型输入的结果,其建模集的R2为0.82,RMSEC为15.77mg•L-1,预测集的r2为0.81,RMSEP为16.67mg•L-1。

2.5基于LVs输入的LS-SVM模型LS-SVM模型预测结果如表5所示。采用LVs作为LSSVM模型输入,得到的结果优于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其建模集的R2为0.83,RMSEC为14.78mg•L-1,预测集的r2为0.82,RMSEP为14.82mg•L-1。

2.6PLS,BP神经网络和LS-SVM模型比较PLS,BPNN和LS-SVM建模方法的结果比较如图3所示,Cal表示模型的建模集(calibration),Pre表示模型的预测集(prediction)。不难发现,在LS-SVM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中,基于LV作为模型输入-建立的LS-SVM模型取得了最优的效果,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效果较优,且LS-SVM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都优于全波长的PLS模型结果。

3结语

养殖论文范文4

关键词:网箱;设计;养殖技术

由于山区池塘少、面积小,池塘养殖没有经济效益,水库网箱养殖效益可观。网箱养鱼是利用竹、木、金属网片或合成纤维等为网身材料,装配成一定形状开放式或密闭式的箱体,设置在流水中,通过高密度的投饵精养或不给饵而利用水中的浮游生物作为食物达到高产的一种养殖方式。这种方式具有机动、简便、产量高及适应水域广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特别是一些大中型水库,为网箱养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网箱的设计

1.1网箱的结构与材料

(1)网衣。目前最广泛采用的是合成纤维,渔业上采用的有聚酰胺类、聚脂类、聚乙烯类和聚氯乙烯类等。在网箱中最常用的是聚乙烯类,其中比重为0.94~0.96,能浮于水面,几乎不吸水,并有较好的强度,耐日照且价格较便宜。渔业上使用得最为普遍。

(2)框架。对于浮式网箱,一般用竹木或金属管搭成“口”字“田”形框架,用来固定网衣和使网衣张开成形。(3)撑桩架。对于固定网箱主要用撑桩来支撑网箱,一般用圆木或毛竹打束好4个角桩,再在每个边上间隔距离打上间桩,网衣可直接挂在桩上。

(4)浮子。目前常用密封油桶、玻璃浮球、泡沫等作浮子来支撑框架浮于水面。

(5)沉子。材料主要有铅块、铁块、石块,将这些材料包装好不要露出棱角划伤网衣,在网箱中4个角用绳索系在框架或角桩上,压沉网衣,箱中央再放入一个稍轻的沉子,保证箱底整体下沉。目前也有部分养殖户用镀锌铜管焊接成“口”字型,四角用绳吊在桩架或角桩上,沉入箱中,其中大小比网箱面积略小一些即可。

(6)固着器。一般使用铁锅作为固着器,有时也可用2个桩来固定网箱,将绳的一端系在箱角上,另一端系在桩上,固定绳索一般要留长一些,以须水位上涨时,箱能随之上升。

(7)底部衬网。为了减小饲料浪费,可以在箱底铺上一些100目的密眼衬网。

1.2网箱类型

常见的网箱类型有浮动或固定式,水库等深水域中多用浮动式网箱。

1.3网箱的设计

(1)网箱的形状。网箱的形状有正方形、圆形、多边形、长方形。一般情况下人们习惯用正方形和长方形。

(2)网箱的面积。一般面积为9~36m2、96m2或192m2。

(3)网箱深度。网箱深度视养殖水体水深而定,应保证网箱底部在养殖期最小水位时不触到底泥。水库网箱有时可增加3~4m。

(4)网目大小。确定网目大小的原则是在不逃鱼的前提下尽量大。一般可根据体高的2倍小于鱼体周长的原则,选择网目大小要求破1目后不逃鱼。网箱应选择在向阳背风的深水库湾安置,一是避免枯水期网箱搭底,二是风浪小,减少鱼群应激反应。

2网箱养殖技术

2.1适合网箱养殖的品种

一般吃食性鱼类都可用网箱养殖,我们这里的水库网箱养殖目前最多的是草鱼、鲫鱼、鲤鱼、鳊鱼、鳜鱼。

2.2网箱培育鱼种

(1)网箱以聚乙烯单丝编织而成的网片经裁剪缝合而成,网目根据进箱鱼种规格面定,一般有0.5~1.1cm,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为12~32m2,网深2~4m。

(2)培育技术。夏花一般体长不应小于3.3cm,如果是分级饲养,夏花网箱放2cm左右的鱼苗,仔口网箱放5.5~8.0cm的鱼苗,单一品种放养方式。放养密度主要由箱的容纳量,出箱要求规格及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灵活决定,一般人工投饲培育吃食性鱼,鱼种可按600~1500尾/m2投放。投喂技术与池塘养鱼的投喂技术相同。

2.3网箱养成鱼

(1)进箱鱼种规格。生产市场需求的商品鱼,进箱鱼种50~75g/尾,可养成750~2000g/尾。

(2)放养密度根据水中溶氧量而定,只要网箱中溶氧量能保持在5mg/L以上,放养密度越大,单位产量越高。

(3)投饲技术。①投饲方法:小把撒投,鱼上浮水面抢食。②驯化方法:每日定时投料,每次投料前先敲打网箱框架等产生音响,然后再将1小把饲料撒投到网箱中间,间隔10s左右再投。间隔期继续敲打产生音响,使鱼形成条件反射。每次投饲时间,在饲养初期,鱼个体小,水温低,摄食量小,一般需15~20min;7月份以后逐渐延长,一般每次要投喂30~40min。投喂量与投饲次数参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投喂要坚持“三看”和“四定”,即:看天气情况、看水质水温、看鱼的活动情况和定时、定量、定质、定人。

养殖论文范文5

1.1养殖园区领导的动物防疫重视程度不够许多标准化规模养殖园区的领导者对养殖园区的动物防疫重视程度不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领导者在建设养殖园区时不能从整体上、全局上考虑动物防疫工作的需求,认为养殖园区只要建设的好,形象佳即可,而且养殖园区的动物防疫工作是农牧部门的职责,与自身无关,只是形式上的构建了一些动物防疫的基本设施,不能起到实质性的防疫作用,使得养殖园区的动物防疫工作流于表面,增加了日后动物防疫工作的困难。

1.2养殖园区的建设和管理不规范目前我国许多标准化规模养殖园区的建设和管理都存在着不规范的地方,首先是在建设方面,由于养殖园区的规模、经营水平的限制,导致许多养殖园区建设于公路旁边或者位于居民区中,相邻园区未设置合理的防疫隔离带,甚至没有隔离场和无害化处理设施等,这均不符合动物防疫的标准;其次在养殖园区的管理工作中,许多经营者为了利益随意引入未经检疫的或者染病动物,而且频繁调运产品,这些都非常容易导致畜禽传染病的发生,加快疫病的传播。

1.3养殖园区的动物免疫工作不规范目前我国许多标准化规模养殖园区的动物免疫工作十分不规范,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动物免疫的程序比较混乱,免疫疫苗和免疫周期把握不合理,甚至重复注射或不注射免疫疫苗,导致动物的免疫抗体质量低;其次免疫疫苗来源较为复杂,许多疫苗的运输、保管和质量都不符合国家标准,不能保证施用疫苗后动物免疫力的提高,甚至出现免疫失败;最后是许多养殖园区的动物防疫存在滥用免疫疫苗和漏防的现象,埋下了重大的动物疫病隐患。

1.4养殖园区的防疫队伍素质较低目前我国标准化规模养殖园区的防疫队伍素质较低,大多数防疫人员是一些乡镇畜牧站聘用的村级防疫员,人员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均较低,而且人员结构设置不合理。加之养殖园区的工作量大,待遇低,使得防疫人员积极性降低,进而缺乏专业的防疫人员,甚至经营者自己进行动物防疫工作,影响了动物防疫工作的质量。

2标准化规模养殖园区的动物防疫问题的针对性建议

2.1加强动物防疫重视程度养殖园区的经营者要认识到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切实肩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从整体上、全局上考虑动物防疫工作的需求,明责任抓重点,构建全面的、高质量的动物防疫设施,提高管理人员的动物防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实行防疫责任制和奖惩制,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动物防疫责任心。

2.2规范养殖园区的建设和管理规范养殖园区的建设和管理是保证养殖园区动物防疫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建设养殖园区时要选择合适的园区地址,合理规划园区布局,合理区分养殖区、生产区、办公区等,还要设置必要的防疫隔离带和无害化处理设施。要加强养殖园区的管理,未经检疫的或者染病动物坚决不能引入,而且要进行严格的隔离,不可频繁调运产品,以降低传染病的发生概率。

2.3完善养殖园区的动物免疫工作完善的养殖园区的动物免疫工作是保证养殖园区动物防疫工作质量的关键。因此,养殖园区的经营者要健全动物防疫制度,如引种申报防疫监管制度等。规范动物免疫的程序,标准化动物免疫疫苗的来源和使用规定,不滥用免疫疫苗和漏防部分动物传染病,降低动物疫病隐患。

2.4强化养殖园区的防疫队伍建设强化养殖园区的防疫队伍建设时要切实引入专业的动物防疫人员,加强养殖园区的防疫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定期进行动物防疫知识考核和实践交流,提高动物防疫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合理规划人员结构,保证工作量的合理性,保障工资待遇,提高人员的积极性,进而保障动物防疫工作的质量。

3结语

养殖论文范文6

邢晓红是原衡水市种鸡场负责人,有多年的种鸡饲养经验。面对养殖业的发展现状,他深深地体会到做好鸡舍的环境控制、降低死淘率、减少环境污染、节约生产成本是养殖业成败的关键。2009年初,他经过多方参观考察投资80多万元围绕地下养种鸡、地上种植温室大棚进行了科技攻关。万事开头难,由于缺乏技术支撑,邢晓红结合当地的土质、水层,反复动脑筋,自己进行鸡舍的图纸设计,吃住在建设工地。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建成了66米长、6米宽、2.8米高的地下鸡舍四栋,地上温室大棚一栋。目前存栏种鸡达到了2.2万只。邢晓红开创的生态环保立体种养新模式,经过一年多的运转,证明成功可行。地下建鸡舍饲养种鸡,地上建日光温室种植蔬菜,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种植养殖效益。地下鸡舍与地上蔬菜日光温室相通,鸡舍排出的二氧化碳经气体循环通道给日光温室供气增温,通过日光温室中植物的吸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达到废气、废物利用、节能环保的目的。

2创新关键技术,提升生态养殖管理水平

要使鸡群高产、稳产,除了给予优质的饲料外,必须给它们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良好的通风。邢晓红开创的地下养鸡在这些方面与地上养鸡有哪些不同呢?

2.1设置通风消毒道

通风是影响鸡产蛋的重要因素。如果通风不畅,鸡呼出的二氧化碳以及鸡粪分解释放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会在鸡舍内大量聚集,直接影响鸡的生长和产蛋。地下鸡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两边没有窗户,所以邢晓红采用的是纵向负压通风方式。为了不让风直接吹进鸡舍,在两个鸡舍之间设计了一条通风道,风道呈一个倒下的U字型,分上下两层,风从上面的进风口进来,再从下面返回来,然后再进入两边的鸡舍。如果鸡舍的长度是60米,那么整个风道的长度就是120米,120米的狭长风道对外来的空气起到了一个缓冲的作用,减少了对鸡的应激。同时,在通风道内安装了12支紫外线灯管和1台臭氧离子发生器,这样外面的空气进来以后,经过这120米的杀菌消毒,病原微生物得到了一定的净化,安全系数大大地提高。一条U型的通风道,使风过冷、过热、直吹和空气净化消毒的问题全都解决了。据中国农业大学宁中华教授介绍,空气经过风道的过程中,被紫外线进行了杀毒。所以,进入鸡舍的空气是经消毒的新鲜空气,对鸡的健康方面都好,这些是在地上养鸡不容易做到的。另外,夏天的热空气经过地温的冷却,冬天的冷空气经过地温的加热,这样进入鸡舍的空气,既新鲜,温度又比较合适。

2.2安装微电脑温度控制器

鸡舍由于建在了地下,风刮不着,雨淋不到,日晒不到。冬天尽管外面很寒冷,地层的温度加上鸡体自身的散热,可使鸡舍内的温度达到18℃左右。在炎热的夏季,由于避免了太阳的照射,舍内温度一般维持在27℃~28℃左右。即便是室外气温达到40℃以上时,舍内温度最高也就能达到30.5℃。同时,为及时调整鸡舍内的温度,鸡舍内安装了微电脑温度控制器。并在通风口安装了降温水帘,出风口安装了换气扇。这样能够自动调节舍内温度,使鸡舍内温度始终保持在18℃~24℃。

2.3补充人工光照

光照是影响鸡生长、产蛋的一个重要因素。产蛋期的鸡,光照一般维持在16个小时。对于地上开放性鸡舍来讲,自然光达不到16个小时,都要利用灯泡进行人工补光。地下鸡舍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封闭式鸡舍,完全可以靠人工补光来满足蛋鸡对光照的需求。根据鸡的不同日龄,给予不同的光照时间。既满足了鸡的生长需要,又克服了自然光照过强导致鸡出现啄癖,造成鸡的伤亡。

2.4建设地上蔬菜大棚

在鸡舍上面建设60米×6.5米蔬菜大棚一栋。同时在大棚的墙壁上开设60厘米×60厘米的通气孔一个,直接与鸡舍的通风道连接,在大棚的顶端安装直径为20厘米的排气管6根。这样鸡舍的气体直接排入大棚,然后经排气管进入大气中。经过这样一个循环,鸡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需要;氨气遇到水以后能形成氨水,氨水可以作为氮肥直接供给植物需要。鸡舍内的废气一部分供给大棚内的植物生长,减少了向空气中排放,达到了减排的目的。同时鸡舍内的热量通过土壤的传导作用,使鸡舍上面的土壤温度比周围土壤的温度高,蔬菜就可以提前出苗。再加上二氧化碳、氨气的再利用,可以提高大棚的经济效益,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2.5安装饮用水净化器

为保证鸡只饮水安全,安装了一台饮用水净化器,每小时生产净化水2吨直接供鸡饮用。地下水经过净化器后,可以有效地去除氯、杂质、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减少了疾病经饮水传播的机会。

3实行立体养殖,增加经济效益

地下养鸡、地上种菜的立体养殖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1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适宜的舍内环境,有利于发挥鸡的产蛋性能,提高了饲料转化率,减少了饲料的消耗。和地面上的开放式鸡舍相比,在一个产蛋周期,一只鸡就能省6元钱的饲料成本。据邢晓红介绍,与地上普通鸡舍相比5000只鸡规模地下鸡舍按390平方米计算,每栋每年可节省饲料等总投入5.94万元,产蛋收入可增加2万元,建筑成本可节省1.17万元,投入产出总收益可高出7.94万元。

3.2减少应激,控制疾病发生

地下鸡舍为鸡只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生产环境,减少了温度、湿度、通风、噪音等外界应激因素的影响。空气和饮水经过消毒和净化,有效地排除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同时地下养鸡杜绝了与其他畜禽的接触机会,为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建立起了一道自然屏障。地下养鸡运行以来,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

3.3环保减排,保护生态环境

鸡舍内的二氧化碳、氨气等气体直接排入蔬菜大棚,一部分被植物所利用,其他经排气管进入大气中,降低了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减少有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起到了减排的目的,实现了绿色养殖、生态养殖。

3.4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